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食具洗涤、消毒的产品。 现有技术中,用于食具洗涤、消毒的产品种类很多,归纳起来主要由无机助洗盐、氯制剂-消毒剂和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组成。按其组成成份,常用的一般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磷元素的、一类是不含有磷元素的液体或粉状洗消剂。但含有磷元素的各类洗消剂都存在生态问题,产生富营养污染,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
作为不含磷的液体洗消剂,在EP142·197中介绍了一种洗涤漂白剂,它主要由2~16%的碱金属次氯酸盐,0.05%~3%的烷基苯磺酸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一定量的消泡剂-脂肪叔醇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乃至目前所使用的各类洗消剂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洗消剂1%水溶液的PH值都较低,难以达到我国卫生部颁布的250PPm有效氯在5分钟之内杀灭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的使用标准。②稳定性较差,易降解。③在较高温度(60~80℃)下才有较好的洗涤作用,在常温下洗涤效果不好,对重油腻污染的食具不能很快清洗干净,须先用洗涤剂洗净后,再行消毒,很不方便。④成本高,一般为2.8元~6元以上/公斤,难以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符合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完全杀灭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的,不含磷地具有消毒和洗涤作用,且稳定性好的食具洗消剂产品。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洗消剂中除有碱金属次氯酸盐、烷基苯磺酸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外,按重量计(以下同)还有4.0~6.0%的碱金属氢氧化物,2.0~9.0%的碱金属硅酸盐,2.0~9.0%的碱金属碳酸盐且硅酸盐、碳酸盐加在一起的总重量为11%;而碱金属次氯酸盐水溶液的用量为40~60%;烷基苯磺酸盐的用量为5~12%。余量为水、填充料、香料、着色剂等。其核心在于保证洗消剂1%水溶液的PH≥10.8,并同时使用碱金属硅酸盐、碳酸盐协同增效。不采用磷酸盐及含有磷元素的物质。
碱金属钠、钾、锂等的氢氧化物,均可满足要求,以保证洗消剂水溶液的PH值。本发明采用便宜易得的氢氧化钠。
碱金属硅酸盐可以是硅酸钠、硅酸钾等的液体或固体。本发明采用硅酸钠且模数即SiO2∶Na2O为3.3∶1至2∶1(克分子比)。
碱金属碳酸盐为碳酸钠,也可采用碳酸钾、碳酸锂。
碱金属次氯酸盐为有效氯含量大于40克/升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以保证洗消剂中有效氯含量大于1.5%。
烷基苯磺酸盐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固体或液体。
以上所用物质全是一般工业品,均可在化工商店购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评述。
例1、配料 用量(克) 注
氢氧化钠 27
硅酸钠 75 液体浓度40波美,模数3.1
碳酸钠 25
次氯酸钠 250 有效氯含量>80克/升
的水溶液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75 活剂性含量30±1%
的水溶液
水 33
585
制备方法是:先将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加入硅酸钠,混合均匀;再加入碳酸钠,混合到混合物的温度降到环境温度时,加入次氯酸钠混合到碳酸钠完全溶解;最后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即得到本发明的洗消剂。
为在卫生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杀灭含10%正常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经实验发现,所用洗消剂水溶液的PH必须大于10.8,这可能是由于血清和肝炎病毒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而碱性水溶液能水解蛋白质的缘故。较理想的碱性物质是碱金属的氢氧化物,这里(例1中)选用占总重量4.6%的氢氧化钠。由于它能皂化油污和水解蛋白污垢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洗涤作用,而且还是次氯酸钠的稳定剂。当用量超过6.0%时,其消毒效果增加的并不明显。
硅酸钠和碳酸钠复配在一起,具有协同洗涤的作用,即两者复配在一起的洗涤作用大于两者单独的洗涤作用之和。而且硅酸钠和碳酸钠的复配物还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即显著增加消毒成份的消毒能力。
例2,配料 用量(克) 注
氢氧化钠 27
硅酸钠 100 同例1
碳酸钠 0
次氯酸钠 250 同例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75 同例1
水 33
585
例1与例2的差别在于洗消剂溶液中有无硅酸钠与碳酸钠的复配物,它们对含10%正常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作用2分钟的杀灭效果比较如下:
有效氯浓度(PPm) 作用时间2分钟
例1 例2
500 有效 有效
250 有效 未完全杀灭
125 有效 无效
62.5 未完全杀灭 无效
31.5 未完全杀灭 无效
说明有硅酸钠与碳酸钠复配物的洗消剂最低有效氯浓度为125PPm时作用2分钟即有效。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方法为固相放射免疫法。
酶标试剂药盒为美国Abbott公司产品。
用美国Abbott公司的ANSR计数器测CPm值。
“有效”表示完全杀灭。
我国卫生部规定:有效氯浓度不大于250ppm,作用时间不大于5分钟,完全杀灭含10%正常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才算是对杀灭乙型肝炎病毒有效。
硅酸钠和碳酸钠复配物的用量即两者加在一起的用量为洗消剂总重量的11%左右,两者的复配比即硅酸钠碳酸钠(重量比)等于0.22至4.5,最好为1左右。两者之比小于0.22时,碳酸钠不易溶解而且易呈十水碳酸钠结晶析出。硅酸钠同时还具有如下功能:①防止次氯酸钠分解,是次氯酸钠分解,是次氯酸钠的有效稳定剂。②缓冲剂,使洗消液保持一定的PH值,不致遇酸性物质失效。③防腐蚀剂,它能在被洗涤物的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其它化学物质对表面的腐蚀。
表面活性剂是食具洗消剂中的洗涤成份。最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其结构式为:
它突出的优点是能够耐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不影响次氯酸钠的稳定性,而且还具有消毒作用。若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不耐氧化,被氯制剂或氧制剂所分解,同时也就消耗了氯制剂或氧制剂,至使洗消剂的稳定性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为5~12%,最好为9%。当用量低于5%时,洗消剂的洗涤效果差,高于12%时,洗涤效果增加的不明显。
氯制剂是洗消剂中的消毒成份,这里选用次氯酸钠水溶液作为氯制剂。对液体洗消剂,它可直接用来复配,无需经过溶解,而且次氯酸钠水溶液成本低,来源广泛。其用量为40~60%,以保证洗消剂中有大于1.5%的有效氯含量。例1中用量为42.7%效果较好。
例1洗消剂对艾滋病毒的杀灭效果。
有效氯浓度 作用时间(分)
(PPM) 2 5
1000 有效 有效
500 未完全杀灭 有效
250 未完全杀灭 有效
125 未完全杀灭
62.5 未完全杀灭
艾滋病毒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
酶标试剂药盒为美国Abbott公司产品。
测量仪器用美国Abbott公司的酶标仪。
按本发明的成份及用量范围配制的洗消剂效果均较好。
用量(克)
配料 例3 例4 注
氢氧化钠 27 27
硅酸钠 70 60 同例1
碳酸钠 30 40
次氯酸钠 250 250 同例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75 175 同例1
水 33 33
例1、例3、例4稳定性试验
存放时间 有效氯含量(克/升)
(天) 例1 例3 例4
0 33.63 40.18 41.34
180 23.93 33.53 34.13
(存放时间300天)
平均有效氯月损失率
2.88% 2.75% 2.95%
储存温度:0~28℃。
平均有效氯月损失率= (初始有效氯含量-储存末期有效氯含量)/(初始有效氯含量×储存时间(月)) ×100%
说明本洗消剂的稳定性较好。
本洗消剂(例1)与国内同类产品(不含磷、液体)消毒效果对比:
杀灭含10%正常人血清
洗消剂名称 的乙肝病毒的有效氯 需用时间
及产地 浓度(PPM) (分)
餐具洗(山西) 1000 2
黎明牌(天津) 100 2
84肝炎(A)消毒液 500 5
(北京)
84肝炎(B)消毒液 1000 2
(北京)
本洗消剂 125 2
本洗消剂(例1)与国外同类产品消毒效果对比
最低有效氯浓度及需用时间
洗消剂种类 纯化乙肝病毒 含10%正常人血
清的乙肝病毒
(美)CASCADE 400PPm 2分 2000PPm 2分
(日)デコボィヌ公司 200PPm 2分 250PPm 2分
产品
本洗消剂 100PPm 2分 125PPm 2分
时间(分)是指完全杀灭乙肝病毒所用的时间。
目前国内的食具洗消剂中,氯化磷酸三钠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最好,本洗消剂(例1)与氯化磷酸三钠的性能作一全面比较:
比较项目 本洗消剂 氯化磷酸三钠
剂型 液 固
有效氯含量 4% 3.5%
在水中溶解速度 快 快
结块程度(存放半年) 不结块 结块
1%水溶液pH 11 11
去油腻能力 很强 弱
杀灭乙肝病毒的浓度 125PPm 2分 250PPm 2分
和需用时间
杀灭艾滋病毒的浓度 250PPm 5分 1000PPm 5分
和需用时间
原料费(元/吨) 600 >1200
三废情况 无三废 有废液
生产工艺 很简单 复杂
经试验本洗消剂10PPM有效氯在2分钟内可杀灭甲肝病毒,灭活效果很好;有效氯在125PPm2分钟可对含有10%正常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有完全杀灭作用;核心抗原和DNA-P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部分,在125PPm2分钟可完全破坏核心抗原,100PPm5分钟可完全灭活DNA-P活性,说明对HBV有杀灭作用;250PPm有效氯5分钟内,对艾滋病毒有完全杀灭作用;对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也较好,7.5PPm5分钟内对两种菌的杀灭率为10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售价便宜,是一种较理想的普及型食具洗消剂。
2.对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的灭活效果均优于同类产品,符合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条件。
3.洗涤功能好,在常温(20~30℃)下,对重油腻污染的食具和蛋白污垢有很强的洗涤作用,能很快洗洗干净,而且对陶瓷、塑料、玻璃和金属制品无腐蚀作用,洗好的制品表面无水斑、水膜、亮。
4.稳定性好。
5.生产工艺简单,无三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