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驱动工作构件的机械装置为特点的泵,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械传动吊扇。 吊扇是一种利用交流电动机来拖动风叶,加强空气流动,从而达到取凉或通风等效果的一种送风电器,其所用的电动机,根据首创我国电扇生产事业的华生电扇总厂编印的《电扇制造工艺学》(1987年版)的介绍可知,从1930年起采用了结构紧凑,合理的外转子式电机替代内转子式电机,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各类吊扇都是采用外转子式结构,但现行市售的各种牌号的吊扇所用的电动机都是在12至24极的多极电动机,使电动机制造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现行市售各种牌号规格的吊扇结构,都为笨重的上盖壳,下盖壳和风叶一起转动,盖壳转动不能促使空气流动而是无效功,浪费了能源。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在于采用制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电动机来作为动力源。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使用机械传动的方式来驱动风叶,提高效率。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使通风和照明,或通风和取暖两功能合一,扩大使用范围。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构思来加以实现的:采用四极电机来驱动风叶旋转,动力传递是通过一个机械传动机构来实施的,传动机构的主动轮与四极电机的轴连接,从动轮通过上盖壳座与上盖壳固接,上盖壳则带动按装于其上地风叶组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地达到通风的效果,加大电动机端盖的尺寸,在其外圈处装设灯具或发热元件,凸缘处安装下罩式灯罩或防护罩,既起下盖壳的作用,又兼作灯罩或防护罩,同时具有装饰美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是明显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机械传动吊扇,与传统的吊扇相比,所采用电动机的成本可降低40%左右,比相同规格的吊扇消耗功率可减少近20%,而转速将提高10%以上,实现了本发明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预期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描述,从而使本发明的结构细节,特点,目的和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变换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二级变速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
如附图1,2所示,本发明主要由悬吊装置1,电动机2,机械传动机构3,风叶机构等组成。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机械传动机构为由同步皮带轮组成的一级变速机构,其主动轮15与电动机轴17相连接,从动轮11则通过上盖壳座12与上盖壳4三者固接成一体,主,从动轮间由同步皮带16来联接和传动。所述电动机2为四极电动机,从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将其固定于连接板19之上。所述悬吊装置1装于主轴13上,主轴13则固定于连接板19之上,从动轮11和上盖壳座12则通过轴承装配于主轴13上,并带动由上盖壳4,风叶架5和风叶6组成的风叶机构一起绕主轴13旋转,从而实现本发明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为了使本实施例能平衡正常工作,在连接板19的一端装置平衡重块20,从而使整个发明装置保持以悬吊装置1的轴线为中心的平衡,也即以主轴13的轴线为中心的平衡,其使风叶机构围绕主轴13旋转时,本实施例处于动平衡状态。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变换,如附图4所示的机械传动机构为由同步皮带轮组成的二级变速机构,其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多一组过桥皮带轮,所述过桥轮22和23分别装于轴25的两端,轴25则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固定于连接板19上。所述过桥轮23通过同步皮带与主动轮15联接和传动,过桥轮22则通过同步皮带与从动轮11联接和传动,过桥轮的应用,使本发明机械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可在1∶2.5至1∶5之间选择,此时实施变换例的风叶机构的转速最佳。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通风和照明两用,装饰美化等目的,本实施变换例可在电动机2的机身上复盖一个特制的电动机端盖27,它与平衡重块20的另一端连接,其外圈处可按装照明灯具8,其凸缘处则可按装各种式样的灯罩,如下罩式灯罩7,从而使本变换例实现通风和照明一物两用,以及装饰美化的目的。
为了实现通风和取暖两用目的,可将照明灯具改换成发热元件,将下罩式灯罩改换成防护罩,从而使本发明实现通风和取暖一物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