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0987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6905.2

申请日:

1994.06.02

公开号:

CN1099676A

公开日:

1995.03.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11.15|||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21D5/04; B21D53/04

主分类号:

B21D5/04; B21D53/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发明人:

网本俊之; 石上孝; 谷口素也; 新家达弥; 仓贺野满; 宫川正威; 佐滕实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3.06.02 JP 131682/93; 1994.03.25 JP 055413/9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肖春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把直的工件弯曲成规定角度的加工装置,它不使用弯曲模,目的是加工时只把弯曲力矩作用在工件上,控制离开弯曲加工用的电机均等距离处的工件压板,使得只有弯曲力矩施加在工件上,并且对应于弯曲角度的量向离开弯曲加工用的电机的方向移动,一直持续到到达规定的角度。此外,在两个工件重叠起来同时弯曲时,具有只把外侧的工件向弯曲加工部分送进与弯曲角度相对应的量的功能,还有能用输入数据来改变弯曲半径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各部分: 分别夹持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的转动装置,以使上述工件弯曲;以及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向着其转动轴的法线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
2: 一种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各部分: 分别夹持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的转动装置,以使上述工件弯曲;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向着其转动轴的法线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 为在上述工件的弯曲加工部分施加均匀的弯曲力矩而控制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3: 一种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各部分: 分别夹持两根以上重叠起来的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的转动装置,以使上述工件弯曲;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向着其转动轴的法线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 在上述两根以上重叠起来的工件中,把位于外侧的曲率小的工件相对于位于内侧的曲率大的工件向弯曲加工中心输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上述各种装置的控制装置。
4: 一种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各部分: 分别夹持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的转动装置,以使上述工件弯曲;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从借助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进行弯曲的上述工件的弯曲加工中心向着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的转动轴的法线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 为在上述工件的弯曲加工部分施加均匀的弯曲力矩,而控制由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夹持装置从上述工件的弯曲加工中心移开的量△,使它与借助于上述转动装置进行转动的上述夹持装置的转动角度θ,和弯曲加工半径ρ之间保持下列公式关系的控制装置: △=π/2·ρ·(1/θ·tan(θ/2)-1/2)。
5: 一种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各部分: 分别夹持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的转动装置,以使上述工件弯曲; 设置在夹持在上述夹持装置中的工件的弯曲加工部分内侧的弯曲模; 使上述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相对于上述弯曲模按照渐 开线曲线的形状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 控制上述各装置的控制装置。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夹持在上述夹持装置中的工件与工件之间设有插入的薄板垫片。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移动装置使它以相应于上述夹持装置的转动角度的量连续地移动。
8: 一种弯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步骤: 由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夹持住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以使上述工件弯曲; 为在上述工件的弯曲加工部分施加均匀的弯曲力矩,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沿其转动轴的法线方向移动,来对工件进行弯曲加工。
9: 一种弯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步骤: 用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夹持住两根以上重叠起来的工件的至少两个部位;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弯曲上述工件,并且; 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向其转动轴的法线方向移动,并且; 在上述两根以上重叠起来的工件中,把位于外侧的曲率小的工件相对于内侧的曲率大的工件向弯曲加工中心输送,对工件进行弯曲加工。
10: 一种弯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夹持住工件上至少两个部位;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装置中至少一个装置绕转动轴转动,以使上述工件弯曲;并且控制夹持部分的运动,使得在下列公式中,工件的弯曲加工部分形成与弯曲角度和成形形状相对应的a、b、α、β的值的椭圆或者圆的一部分。 ((x - α) 2 )/(a 2 ) + (( y- β) 2 )/(b 2 ) = 1
11: 一种换热器,它有许多薄板翅片,以及通过上述薄板翅片的通孔的多根管子, 上述换热器两个以上重叠起来,并且至少在一个部位经过弯曲加工,在该弯曲加工部分上,上述薄板翅片与管子的角度是均等的,外侧换热器的曲率半径比内侧换热器大一个板厚的量。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只在弯曲加工部分以外的直线部分形成薄板翅片。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弯曲加工部分的内侧面或者外侧面的翅片的端面形状呈凹凸形。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弯曲加工部分上装有机械部件、电气电子部件、电线、管路、紧固件等。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从弯曲加工部分分叉出管子。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弯曲加工部分,管子有折弯的台阶。
17: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弯曲加工部分翅片叠放的间距做成比平直部分翅片叠放的间距大。
18: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弯曲加工部分翅片叠放的间距做成比平直部分翅片叠放的间距不同,在弯曲成形部分内侧的翅片疏稀,而在外侧的密。
1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弯曲加工部分的管子上安装有针状翅片或棉状金属翅片。
20: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弯曲加工部分的翅片宽度与平直部分的翅片宽度不同。
21: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弯曲加工部分形成椭圆的一部分。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把直的工件弯曲加工成规定角度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是涉及组合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弯曲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以往的弯曲加工方法,如特开平2-71091号专利公报所记载的,把工件输送到规定的位置上,使想要弯曲的部位紧靠住具有预定的弯曲半径的弯曲模,然后夹持住处在弯曲模两侧的工件,使一侧或两侧地夹持部件以弯曲模为中心旋转移动,于是工件便沿着弯曲模被挤压成规定的弯曲角度。更具体的说,工件纵向送进,然后在横向使预定弯曲的部位紧靠弯曲模,夹住工件的下端,使工件在弯曲模以上的部分以弯曲模的中心为中心旋转移动,从而沿弯曲模成形。

    此外,如特开平1-258819号专利公报所载,工件在横躺的状态下供入,弯曲模置于要弯曲的部位的上方,夹住加工后工件为平直部分的弯曲模的两侧之后,驱动致动器,把一侧的夹持部件抬升起来,使工件沿着弯曲模成形。在这种装置中,有弯曲模偏心的问题,还要对工件的端面加压,设法减少施加在工件工件的弯曲模上的力。

    沿着弯曲模把工件弯曲加工成规定的弯曲半径和角度的上述现有技术,因为要把工件紧压在弯曲模上,对于那种在薄板翅片的通孔中穿过若干根管子,容易产生压曲的工件,存在着薄板翅片倒塌或压坏的问题。

    此外,当把在薄板翅片的通孔中穿过若干根管子的两个工件重叠在一起的情况下,如果同时进行弯曲的话,存在着工件的薄板翅片会互相干涉而倒塌或压坏的问题。

    还有,随着设计的变更弯曲半径改变时,由于弯曲半径决定于弯曲模的半径,存在着必须重新制造昂贵的弯曲模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对工件的弯曲部分不施加除弯曲力矩以外的力来进行弯曲。据此,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薄板翅片压坏或倒塌的弯曲加工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当两个同样形状的工件重叠起来的时候,提供同时对这两个重叠工件进行弯曲加工的弯曲加工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当随着工件设计的变更而要改变弯曲半径时,只要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就能改变弯曲半径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能够用上述弯曲加工方法和装置来加工的结构新颖的工件。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采用了具有下列部件的弯曲加工装置:夹持住长尺寸的工件的弯曲部位两侧平直部分的两个夹持机构;改变两个夹持机构的角度的弯曲机构;以及使两个夹持机构从弯曲机构的中心沿法线方向移动一个对应于弯曲角度的距离的移动装置。

    此外,在上述弯曲加工装置中还设有控制夹持机构的位置的装置,以便在改变夹持住长尺寸工件弯曲部位两侧的夹持机构所成的角度,进行弯曲的时候,只有弯曲力矩作用在工件上,而没有拉力或压力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采用了具有下列部件的装置:夹持住以同样的方式重叠起来的两个长尺寸工件的弯曲部位两侧的两个夹持机构;改变两个夹持机构的角度的弯曲机构;使两个夹持机构从夹持机构的中心向法线方向移动一个与弯曲角度相对应的量的移动装置;以及在至少一个上述的夹持机构中设置使内外侧两个工件的相对位置错开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这种装置是只用控制夹持装置的位置来进行弯曲加工的。此时,可借助于控制夹持工件的夹持机构的位置和移动装置的移动距离来决定弯曲半径。

    夹持装置夹持住供给的工件的弯曲部位两侧的平直部分。弯曲机构的弯曲转动中心是工件的中性面上的轴,是一条把弯曲部分二等分的线。对于每个工件都使夹持装置以该中性线为中心旋转。这样,在改变夹持装置互相之间所成的角度时,使工件进行了弯曲加工。此时,虽然两个夹持装置最初是从弯曲机构的中心离开与工件的弯曲半径相对应的相等的距离,但随着弯曲加工的进行,这个距离要对应于弯曲角度进行同样的变化。在工件的弯曲过程中,这个变化的距离控制在使夹持装置处在只对工件施加弯曲力矩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工件在弯曲加工时只有弯曲力矩作用在工件上,能够不用弯曲模就进行弯曲加工,同时能够用控制相应的数据来改变弯曲半径。

    更进一步,在两个工件重叠起来弯曲的时候,由于存在着内侧工件和外侧工件的两个中性面,必须把外侧工件对应于弯曲角度的直线部分挤压成曲线部分(但,在工件是平板的情况下,直线部分是平面部分,而曲线部分是曲面部分)。因此,要把外侧工件的推出机构与内侧工件错开一个与弯曲加工部分的弯曲角度相对应的量,向弯曲加工部分供给。这样,就补偿了内侧工件与外侧工件之间中性面的长度差,工件之间互相不会干涉。

    图1是本发明所适用的产品-藏入天花板内的盒式四周方向组合空调室内部分的基本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弯曲加工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弯曲加工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弯曲加工装置的侧视图;

    图5(a)、(b)、(c)、(d)是弯曲加工工件的图;

    图6(a)、(b)是说明弯曲加工部分的动作的图;

    图7(a)、(b)是说明弯曲加工部分的动作的图;

    图8(a)、(b)是说明弯曲加工部分的动作的图;

    图9(a)、(b)、(c)是弯曲加工工件的图;

    图10是表示弯曲加工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弯曲加工装置的控制部分的构成图;

    图12是弯曲加工的原理图;

    图13是弯曲加工的原理图;

    图1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弯曲加工装置时的一般情况;

    图15(a)、(b)、(c)是使用弯曲模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6(a)、(b)是说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弯曲加工动作的图;

    图17(a)、(b)是说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弯曲加工动作的图;

    图18是说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弯曲加工动作的图;

    图19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0(a)、(b)、(c)、(d)、(e)是弯曲加工工件的图;

    图21(a)、(b)、(c)、(d)、(e)、(f)也是弯曲加工工件的图。

    下面,利用图1到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所制造的产品,即藏入天花板内的盒式四周方向组合空调室内部分的基本构成。在内侧贴附了绝热材料的机壳的中央部分固定着风扇电机,由风扇向四周方向送风。换热器设在该风扇的周围呈口字形,由机壳的顶板和排泄盘(接露盘)夹持固定。此外,在室内部分的下面,装有确定风向的透风格栅,这个面就成为天花板的面,所以机壳呈埋入天花板内的形式。

    图2-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弯曲加工装置的整体的三个视图。而图5(a)-(d)中则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被弯曲加工的工件W在加工前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如图5(a)所示,加工前的工件W是把多根φ7的铜管W2并排地插入以1.8mm的间距排列起来的,厚度为0.115mm的层叠的薄翅片W1上的通孔中,然后对铜管W2进行扩管,把它固定在薄翅片上。然后再一处一处地进行弯曲,加工之后,如图5(d)所示,沿铜管W2的长度方向弯曲成一个口字形,端部固定住。

    图6-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弯曲加工装置中弯曲加工那一部分的放大图,它表明了弯曲加工部分的一系列动作。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弯曲加工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平面图,图4是侧视图。本装置的构成包括台架A上的弯曲加工部分B、抬升部分C、垫片插入部分D、工件定位供应推出部分E、以及出料部分F。

    工件W0(a)-WO(b)装在作为夹持装置和旋转装置的翼板部分B20-B28、作为工件送出装置的推出部分E1-E8、E15-E16、以及定位部分E17-E25上,并使翼板部分B20-B28绕着以弯曲加工部分B14-B19内的弯曲加工中心轴B18-B19为中心旋转而进行弯曲加工。此时,利用作为翼板部分B20-B28中的夹持装置的压紧部分B24-B28和作为工作台B1-7中的夹持装置的压紧部分B5-7把工件WO(a)-WO(b)夹紧,在弯曲加工时,使它相应于翼板部分B20-B28的旋转角度的量向着离开弯曲加工中心轴B18-B19的方向移动。此外,作为送出装置的压紧部分E1-E8、E15-E16也以相应于翼板部分B20-B28的旋转角度的量使外侧工件WO(b)向着离开弯曲加工中心轴B18-B19的方向移动。进行弯曲加工的部位,由使定位部分E17-E25在推出部分E1-E8、E15-E16上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来决定。工件抬升部分C1-C7和垫片插入部分D1-D12与定位部分E17-E25一起移动,插入防止工件WO(a)-WO(b)之间互相妨碍的垫片D5-D6。中间压紧部分B8-B13、E9-E14根据工件WO(a)-WO(b)的长度和弯曲情况支承工件WO(a)-WO(b)。所有这些部件全都固定在台架部分A1-A2上。

    在由八个水平调整器A2支承着的台架A1上,通过工作台驱动台B1和导向支承B2上的导向件B3,固定着能向Y方向移动的工件台部分B4。在工作台部分B4上通过工件推出台E1固定着能向Y方向移动的工件推出部分E2。工件推出部分E2还通过导向支承E3上的导向件E4固定在台架A1上。还有,在工作台部分B4上,通过支承部件B5安装着能够向Z方向移动的工作台上压紧板B6,并由气动致动器B7驱动。此外,在工作台部分B4上,通过支承部件B8、B9安装着能上下运动的中间压板B10、B11,并由气动致动器B12、B13驱动。

    另一方面,在工件推出部分E2上,通过支柱E5固定着工作台下压紧板E6,而在工作台下压紧板E6内,有用气动致动器E7驱动的,安装成能向X方向移动的固定供给台E8。而在固定供给台E8内则固定着在上下方向升起工件的气动致动器和抬升板(图中未示出)。此外,在工件推出部分E2上,通过支承部件E9、E10安装着能在Z方向移动的中间压板E11、E12,并由气动致动器E13、E14驱动。还有,工件端部工作台E16通过导向件E15安装成能在Y方向移动,并由滚珠螺旋(图中未示出)驱动。在工件端部工作台E16上,通过垂直板E17上的导向件E18安装着工件端部保持部分E19,并由气动致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在X方向移动。在工件端部保持部分E19上固定着向Z方向抬升工件的气动致动器E20,它驱动工件抬升板E21沿着导向件(图中未示出)移动。此外,在工件端部工作台E16上,通过支承部件C1,在导向件C3上安装着抬升部分支承板C2,并由气动致动器C4驱动沿Z方向移动。在抬升部分支承板C2上,通过导向件C5支承着可沿Y方向移动的抬升部分C6,并由气动致动器C7驱动。还有,通过支承部件D1安装的,可由转矩电动机D2驱动的垫片卷取滚筒D3、D4固定在工件端部工作台E16上,厚度为0.2mm的不锈钢薄板做的垫片D5、D6就卷绕在垫片卷取滚筒D3、D4上。在垫片D5、D6的两旁安装有夹具D7-D10,由连接件D11连接夹具D7、D9。夹具D7、D8由固定在工件推出部分E2上的气动致动器D12驱动可在Y方向运动。

    中间压板B10、B11和中间压板E11、E12可由气动致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向前后运动,而在送进工件时则能向X方向退避。

    此外,在台架A1上,支承在穿过座B14、B15、B16和电动机托架B17的轴B18、B19上的翼板B20,借助于交流伺服电机B21而能摇摆,在翼板B20上,通过翼板驱动台B22安装着能在Y方向运动的翼板下压紧板B23。在翼板下压紧板B23上,安装着由气动致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能在X方向运动的支承部件B24,在支承部件B24上,翼板上压紧板B25支承在导向件B26、B27上,并由气动致动器B28驱动其在Z方向运动。此外,在翼板下压紧板B23上安装着五块工件支承板B29,能在工件WO弯曲加工时进行支承。还有,在台架A1上,通过支承台E22固定着气动致动器E23,而在气动致动器E24上则安装着能在Y方向运动的定位板E25。

    在该装置的前面有输送机VO,在这里接受加工前的工件WO,而由安装在台架A1上的取料自动装置区域F1中的自动装置从输送机VO中取出。

    图12、图13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弯曲加工方式的成形原理。图12中表示了基本原理,图13则表示在设备上的应用。在图12中,在工件上,取离开工件的弯曲加工部分的位置P0、P4所连成的直线P0P4作为弯曲加工时的中性线。所谓中性线就是在弯曲加工的过程中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地方。直线P0P1和直线P20P4是用工作台驱动台B1和翼板驱动台B22上的压板E6、B6、B23、B25夹持工件WO的夹持范围,而直线P1P20则是弯曲加工的范围。如以曲线P1P24作为弯曲加工终了时刻的中性线,则由于中性线的长度不变,所以

    直线P1P20=曲线P1P24。

    再者,如以P21、P22、P23作为弯曲加工过程中点P20的轨迹,由于中性线的长度仍然不变,所以

    直线P1P20=曲线P1P21=曲线P1P22=曲线P1P23=曲线P1P24。当对弯曲加工部分施加均匀的弯曲力矩时,中性线便形成圆弧的一部分。如以此时的扇形为OnP1P2n,则扇形的中心角和弯曲角度都等于θn,而半径为1n。当把弯曲加工中心P3n设在中性线直线部分的延长线上时,则

    直线P1P3n=曲线P2nP3n=mn。

    弯曲加工终了时的弯曲加工中心与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m4=直线P1Ps4,与中性线的弯曲半径ρ一致。其增量△m与工作台驱动台B1、及翼板驱动台B22的移动量,即与用移动装置使夹持装置对应于用转动装置使夹持装置转动的转动量,离开弯曲加工中心部分的移动量一致,即为

    △m=mn-m0

    = (π)/2 ρ( 1/(θn) tan (θn)/2 - 1/2 )…(1)。

    在把上述公式体现在设备上时,由于使弯曲加工中心移动会使机构复杂化,所以如图13所示,可以把弯曲加工中心固定,而采取使工作台驱动台B1和翼板驱动台B22的起始位置只离开弯曲加工中心中性线的弯曲加工部分的长度的一半,然后逐渐使其从弯曲加工中心离开△m的量的方式。

    此外,在同时弯曲两根工件WO时,由于有两条中性线,所以有必要把外侧的工件WO(b)向加工范围内送进与内侧工件WO(a)之间的长度差。如设内外工件WO的中性线之间的间隔为h,则送进量△R为

    △R=hθ。

    在按照图12、13的说明中,考虑的是弯曲加工中心和中性线与规定的弯曲半径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的弯曲加工中,常常发生象图14那样的错开的情况。因此,如设从管子中心(规定的弯曲半径位置)到弯曲加工中心的距离为c,而从弯曲加工中心到中性线的距离为b〔但,b作为弯曲加工中心的原点,把弯曲中心方向(即由此向纸面以上的方向)作为正方向〕,则工作台驱动台B1和翼板驱动台B22的移动量△m可以用下式表示:

    △m= (π)/2 (ρ-c-b)( 1/(θn) tan (θn)/2 - 1/2 )+b tan (θn)/2 ……(2)

    图6-8是单独表示弯曲加工部分的连续动作的说明图。

    首先,由输送机接受工件WO,并用工件端部保持部分E19使工件WO的左侧定位。在用抬升部分把内侧工件WO(a)抬升起来之后,把垫片D5、D6插入内侧工件WO(a)和外侧工件WO(b)之间图〔6(a)〕。然后,用翼板上压紧板B25、翼板下压紧板B23、工作台上压紧板B6、和工作台下压紧板E6把工件WO夹紧,呈图6(b)的状态。接着,如图7(a)所示,在开动作为转动装置的弯曲加工用的交流伺服电动机B21,开始弯曲加工的同时,分别开动驱动台B22、B1(移动装置)使翼板压紧板B25、B23,以及工作台压紧板B6、E6对应于弯曲角度离开弯曲加工中心。然后,驱动作为外侧工件WO(b)的送出装置的工件推出台E1,使它向弯曲加工中心靠近。考虑到反弹作用,弯曲加工到稍大于90°之后,再返回到90°的位置,呈图7(b)所示的状态。此后,如图8(a)所示,用抬升部分把内侧工件WO(a)抬起来,拨出垫片D5、D6。然后,如图8(b)所示,松开翼板上压紧板B25,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开动工件推出部分E2,送走工件WO之后,定位在下一个弯曲加工位置上。然后,又从图6(a)的状态开始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就成形为如图5(d)所示的“口”形工件。

    图10是表示使用本设备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供给工件的工序中,借助于工件定位推出部分E的气动致动器E7、E20等驱动固定供给台E8、抬升板E21等,由输送机VO接受工件WO,再装载在工作台下压紧板E6与翼板下压紧板B23,以及抬升板E21上。

    在工件定位工序中,开动气动致动器E7等,使工件WO紧靠在工作台压紧板E6和抬升板E21的一端,进行Y方向的定位。然后,驱动通过支承台E22固定在台架A1上的气动致动器B23,使工件WO紧靠在工件端部保持部分E19上,进行X方向的定位。

    在工件抬升工序中,驱动气动致动器C4、C7,用抬升部分C6挂住内侧工件WO(a),把它抬升上去。

    在插入垫片的工序中,驱动气动致动器D12,把卷在垫片卷取滚筒D3、D4上的垫片D5、D6沿Y方向拉出来,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

    工件下降工序与工件抬升工序的动作相反。借助于以上动作,在内侧工件WO(a)和外侧工件WO(b)之间插入两垫片D5、D6。在工件夹紧工序中,驱动气动致动器B7、B28、B12、B13等,用工作台上压紧板B6、翼板上压紧板B25、中间压紧板B10、B11,把工件WO夹紧。

    在弯曲工序中,用4轴控制驱动交流伺服电机B21、翼板驱动台B22、工作台驱动台B1和工件推出台E1,把工件WO弯曲成呈直角的形状。此时,控制翼板驱动台B22和工作台驱动台B1,使它们按照(数字1)或者(数字2)所示的轨迹运动。

    在松开工序1中,驱动气动致动器B7、B12、B13,抬起工作台上压紧板B6和中间压紧板B10、B11,松开工件WO。

    在松开工序2中,驱动气动致动器B28,抬起翼板上压紧板B25,松开工件WO。这样,由于把松开工序分成了两个,就能在工件WO固定不动的状态下进行以后出现的垫片抽出工序。

    在工件移动工序中,借助于图中未表示的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工件端部工作台E16向Y方向运动,结果,就把工件WO送到下一个弯曲加工的部位。

    在再一次进行工件定位之后,可以进行如图8所示的垫片抽出工序,也可以因为适应生产节奏的需要,采用在保持垫片D5、D6插入的状态下移动工件WO,使它与垫片D5、D6发生相对滑动的方法。此时,如图10所示,又返回工件夹紧工序。第一次和第二次弯曲加工都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而第三次弯曲加工则在松开工序1之后,经过工件抬升工序、垫片插入工序、作为工件下降工序的逆动作的工件抬升工序、垫片抽出工序、工件下降工序、以及松开工序2之后,进行工件送出工序,把加工好的工件WO排出到输送机VO上。

    图11表示了控制部分的组成。

    在开动时,用操纵面板向程序装置发出操作指令,程序装置在收到该指令后,向弯曲加工的4轴伺服电机控制器发出弯曲加工指令,向驱动工件端部工作台E16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发出工件定位指令,并通过简化的线路系统给向各气动致动器输入压缩空气的阀门发出适当的指令。收到了指令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就把从微电脑送来的,为弯曲加工所需的NC数据用脉冲指令输入原来的伺服电机驱动器,同时控制4个交流伺服电机。此外,阀门还为驱动所指定的气动致动器进行开关动作。并且,程序装置通过简化的线路系统接收设置在装置的各驱动部分的各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如图10所示的动作顺序的控制。

    图19表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形原理。直线P0P40是弯曲加工时的中性线,直线P0P1和直线P20P40表示夹持工件WO的夹持范围。弯曲加工的范围是直线P1P20,这条中性线的长度在弯曲加工过程中是不变的。转动中心O设定在距点P1为m=ρ(弯曲半径)处不动。

    当弯曲角度为θ1时,使夹持范围的直线P20P40以转动中心O为轴转动θ1的角度。此时,直线OP21的长度从水平时的m0成为m1,使得曲线P1P21成为以点P51为中心,短径的长度为直线P51P1的椭圆的一部分。同样,当弯曲角度为θ2时,直线OP22的长度成为m2,而曲线P1P22成为以点P52为中心,短径的长度为直线P52P1的椭圆的一部分。如此重复进行,使得椭圆逐渐向圆形接近,当θ4=90°时,曲线P1P24便成为以点P54为中心,半径为ρ(=m4)的圆的一部分。

    当要形成半径比ρ还小的弯曲成形部分时,可以使夹持范围移动到更靠近转动中心O的位置上再弯曲,而当要形成半径比ρ大的弯曲成形部分时,则把夹持范围移动到更远离转动中心O的位置上再进行弯曲加工。这样,利用控制弯曲加工轴和夹持范围P20P40的移动轴这两根轴,就能够进行所要的弯曲加工。当同时弯曲两根时,如果包括必要的推出外侧换热器WO(b)的驱动轴,就能用三根轴同时弯曲两根管子。

    图16-图18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19中的原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弯曲加工部分一系列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16(a)所示,把装有两根工件WO(a)和WO(b)的翼板下压紧板B23和工作台下压紧板E6上的工件推出台定位在A1上,用抬升部分(图中未示出)把内侧的工件WO(a)升起来,再把两条厚度t为0.2mm的不锈钢垫片D5、D6一直插入到与工作台上压紧板B6前端的弯曲加工部分的交界处并固定之。然后,在内侧的工件WO(a)降下来之后,把翼板上压紧板B25和工作台上压紧板B6降下来,夹持住工件WO(图16(b))。此后,如图17(a)-(b)所示,驱动作为弯曲加工部分的转动装置的弯曲加工用交流伺服电机B21,使翼板B20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旋转,对工件WO进行弯曲加工。此时,翼板压紧板B23、B25由翼板驱动台B22使其向远离转动中心O的方向移动与弯曲角度θ及弯曲形状相应的量。此外,工件供给定位推出部分E的工件推出台E1,也同样使外侧的工件WO(b)向转动中心O的一侧推出与弯曲角度θ及内外工件WO(a)、WO(b)之间的距离h相应的量,使内外工件WO(a)、WO(b)相对地错开。

    最后,如图18所示,抬起翼板上压紧板B25和工作台上压紧板B6,松开工件WO,驱动工件推出台E1,把工件WO送出到下一个进行弯曲加工的部位,定位之后,重复弯曲动作。在使工件WO定位时,垫片D5、D6并不送进到和工作台上压紧板B6前端的弯曲加工部分的交界之前,而是相对于工件WO错开一个位置。所有的弯曲加工进行完了之后,抽出垫片D5、D6,然后从装置中取出工件WO。

    图15表示使用弯曲模的情形的一个实施例。用夹持装置B6、E6夹住工件W的一端,再用夹持装置B25、B23夹住工件的另一端,并在想要进行弯曲加工的部位加上弯曲模BD。然后,夹持装置B6、E6固定不动,而使夹持装置B25、B23改变位置,以便工件W能按照弯曲模BD的形状成形。此时,控制夹持装置B25、B23的位置,使它相对于弯曲模BD进行相当于渐开线曲线的运动,从而使沿着弯曲模BD的工件W的弯曲加工部位成为半径与弯曲模BD的半径相同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工件W的其它部分则为直线。这样,不需要在工件W的轴向施加无用的力,能防止工件W的压曲。

    借助于本发明,由于不用弯曲模就可以进行弯曲加工,所以工件没有因受到弯曲模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变形,因此,具有能够加工下述各种形状的工件的效果。这样就扩展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1)为了使弯曲部位的通风良好而把薄板翅片的弯曲部分做成锋利结构的工件(图9(a))。

    (2)弯曲部分的形状与平直部分的形状不同的工件(图9(b)、(c))。

    (3)弯曲加工部分的内侧面不是圆弧形的工件(图20(a))。

    (4)在弯曲加工部分上安装有电子部件、配电线、紧固件、机械部件、管线等的工件(图20(b))。与形成“口”字形之后再安装部件相比,具有在平板状时安装能使操作更方便的效果。

    (5)具有从弯曲加工部分伸出制冷剂的分叉管来的形状的工件(图20(c))。具有能够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和安装消音器等的效果。

    (6)弯曲加工部分的管子不是和在它两侧的平面部分连续地连接,而是呈台阶形地连接起来的工件(图20(d))。这样,具有在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的同时把加热器安装在产品的角部的效果。

    (7)弯曲加工部分的翅片的间距比平直部分稀的工件(图20(e))。这样,能使工件的内侧面上在弯曲加工之后翅片的间距在平直部分和弯曲加工部分相同。

    (8)弯曲加工部分的翅片的间距,内侧面的比平直部分稀,而外侧面的比平直部分密的工件(图21(a))。这样,在工件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弯曲加工后的翅片的间距在平直部分和弯曲加工部分相同。

    (9)只在弯曲加工部分有针状翅片的工件(图21(b))。

    (10)只在弯曲加工部分附有棉状金属翅片的工件(图21(c))。

    (11)只在弯曲加工部分翅片的宽度比平直部分宽或者窄的工件(图21(d)、(e))。

    (12)弯曲加工部分成为椭圆的一部分的工件(图21(f))。

    此外,采用本发明还具有随着设计的变更而改变弯曲半径时,只要相应地控制数据就可以的效果。此外,由于对于两根重叠的工件采用了把外侧的工件推出来的机构,所以能防止工件之间的互相干涉。把两根工件同时弯曲,既能减少制造的工序(由六个工序减到一个工序),还同时降低了成本。

    并且,还使两根工件之间靠得更紧,特别是能消除弯曲加工部分处工件之间的间隙,当是空调机的换热器时,能够提高热交换率。

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把直的工件弯曲成规定角度的加工装置,它不使用弯曲模,目的是加工时只把弯曲力矩作用在工件上,控制离开弯曲加工用的电机均等距离处的工件压板,使得只有弯曲力矩施加在工件上,并且对应于弯曲角度的量向离开弯曲加工用的电机的方向移动,一直持续到到达规定的角度。此外,在两个工件重叠起来同时弯曲时,具有只把外侧的工件向弯曲加工部分送进与弯曲角度相对应的量的功能,还有能用输入数据来改变弯曲半径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