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用于清除混合气体中少量氨的洗涤用水进行预氨化处理的新工艺方法。 在合成氨厂、焦化厂、煤气厂等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均普遍存在用水洗涤清除混合气体中少量氨的净氨作业,其用水一般必须是通过离子交换剂处理的化学软水,以避免运行中,在设备及管路的内壁生成水垢使其堵塞。但由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化学软水成本很高,且水处理设备能力一般均十分有限,故很难满足大量净氨用水的需要,因此生产厂家大多被迫将硬度较高的原水(江水或地下水)直接作为净氨用水使用,造成设备管路因严重结垢堵塞而大量耗费,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被迫停产的情况亦时有发生。这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替代成本很高的化学软水,而又能克服一般原水易造成管道结垢堵塞这一缺点地洗涤净氨用水。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用于洗涤净氨的一般原水通过以氨为处理剂并添加少量凝聚剂进行预处理制成氨化水,这种氨化水的最佳制造途径则是将净氨后被排出的含氨废水作为处理剂,使之与原水混合进行氨化反应,并酌加少量凝聚剂,如明矾或矸式氯化铝等,使原水中引起结垢的可溶性钙、镁、盐类,在专用的高效预氨化设备中生成难溶的钙、镁、盐而沉淀析出,经澄清分离后制得氨化水,这种氨化水在使用中既不结垢,又能达到气体净氨的目的。经过预氨化处理后的洗涤净氨用水可以用于本系统封闭循环流程,亦可以将其送至其它净氨洗涤系统的流程中使用。
下面对本发明的工艺原理、特点及工艺流程加以阐述:
1、本发明的工艺原理:
NH3能与原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盐类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上述反应具备以下特点:
(1)、氨与原水中的“暂硬”及“永硬”物质均可进行反应,使其降低至遇氨不产生结垢的程度。
(2)、根据实验室及工业试验测定,氨化水的硬度一般为1~2mgN/l,这一硬度不随时间长短及氨浓度的增高而变化,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
(3)、对原水进行预氨化处理所需要的氨量甚低,氨化水的氨浓度一般为0.5~1TT,这可以保证混合气体达到足够高的氨净化度。过高的NH3浓度对原水软化程度并无意义,而对净氨效果不利。
(4)、以上诸反应的完成时间为1~3分钟,全过程的控制步骤在于析出物与水的沉降分离。
(5)、CaCO3、Mg(OH)2之溶度积分别为4.9×10-9(25℃)及3.4×10-11(18℃),计算得到氨化水硬度的理论值可达0.14mgN/l,不加混凝剂时实验室及工业验测定的表观结果与理论值相差甚远,一般为1~2mgN/l,而加入少许凝聚剂(约为0.2%矸式氯化铝或明矾)后的测定结果为0.3~0.4mgN/l,即接近理论值,这说明氨化反应可进行到相当彻底的程度。
(6)、不加凝聚剂的氨化水所表现的1~2mgN/l的硬度,系氨与硬度物质反应生成的极细的CaCO3及Mg(OH)2的高度分散固悬物,此种近乎溶胶状的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状态,不易沉积为硬质水垢,即令少许沉降,并为结构极为疏松的物质,加大水的冲击流速即可除去。这表明具有此种“假硬度”的氨化水,作为混合气体净氨的洗涤用水,可以保证气体净氨作业的正常进行。
2、本发明的工艺流程:
以碳化流程的氮肥厂为例,将气体净氨塔排出的含氨废水(NH3浓度为1~2TT)部分引入高效氨化处理坛,与补加原水在坛中进行预氨化反应并澄清而得到氨化水,经由泵分别复送至各需净氨的设备中洗涤净化混合气体(诸如铜洗再生气、脱硫后半水煤气、碳化付塔气、氨罐驰放尾气等)中的少量氨。循环过程中氨化水的氨浓度可通过出塔水的排弃量来调正。
由于本发明采用以氨为处理剂的氨化水,尤其是采用将含氨废水作为混合气体中洗涤净氨用水的处理剂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得到的氨化水对混合气体进行净氨作业,故同采用软水净氨相比,其操作费用极低,并可减少污水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对洗涤净氨用水的预氨化处理是在简单的高效氨化处理设备中进行的,故设备投资少,操作管理简单易行;另同直接采用硬度较高的原水作为净氨用水相比,又能很好地避免设备管路因严重结垢而堵塞的现象。
实施例1:取某碳铵厂硬度为4~5mgN/l的原水进行预氨化处理,氨化水硬度为1.0~2.5mgN/l,模拟净氨试验,连续运行达三年之久,未出现结垢,直接经济效益为6~8万元/年。
实施例2:某地下水样,原水硬度为6~15mgN/l,氨化水硬度为1.5~2.5mgN/l,模拟试验连续运行达一年之久,不结垢,直接经济效益为12~15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