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09571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26757.8

申请日:

2010.06.17

公开号:

CN102803011A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0N 2/16申请公布日:20121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16申请日:201006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16

主分类号:

B60N2/16

申请人:

戴姆勒股份公司

发明人:

T·弗尔斯特; D·基希纳; S·金策尔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优先权:

2009.06.20 DE 102009025694.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吴鹏;张亚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具有调节平行四边形(1)。调节平行四边形(1)基本上包括座椅框架部件(2)、上轨(3)、和将座椅框架部件(2)与上轨(3)相连接的侧摇臂(4、5)。一主轴驱动机构(6)可将调节平行四边形(1)调节成,使得通过改变主轴驱动机构(6)的长度来改变座椅框架部件(2)与上轨(3)之间的距离(h)。根据本发明,主轴驱动机构(6)以加固的方式将调节平行四边形(1)的两个倾斜相对的角(A、D)相互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1),该高度调节装置也承受在交通事故中被增大的负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具有调节平行四边形(1),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基本上具有-座椅框架部件(2);-上轨(3);以及-侧摇臂(4、5),所述侧摇臂将所述座椅框架部件(2)与所述上轨(3)相连接,其中,一主轴驱动机构(6)可将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调节成,使得通过改变所述主轴驱动机构(6)的长度来改变所述座椅框架部件(2)与所述上轨(3)之间的距离(h),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驱动机构(6)对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进行加固,所述主轴驱动机构(6)能够承受高的拉伸负荷从而能承受在交通事故中出现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不明显改变所述距离(h)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部区域导入的力传递至所述上轨(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上间接或直接地连接有带扣(9),其中,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被设计成用于经过所述带扣(9)导入力。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能被传递的最大力的大小至少对应于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在所述带扣(9)上通常出现的力的数量级。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包括附加的构件,尤其是杆件、转向件、连接部件、配件或类似的构件。 

说明书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车辆座椅的高度
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交通事故/意外事件中更好地保护车辆中的乘客,乘客可系上安
全带。常规的安全带在至少两个位置处与车辆相连接。通常在安全带与车
辆之间具有三个连接位置,其中,在一个连接位置的区域中具有用于闭锁
和打开安全带的带扣。在交通事故时,明显增大的力会作用到这些连接位
置上。

在现代的车辆中通常具有高度可调的座椅,其中乘客可坐在其上的座
椅托架相对于车辆底板的距离可通过高度调节装置来调节。在这种高度可
调的座椅中,对于乘客而言有利的是:带扣没有固定在车辆底板上而是固
定在高度可调的座椅托架的区域中,并且随着座椅托架运动。在这种情况
下,带扣与座椅托架的可调高度无关地与坐在座椅托架上的乘客具有不变
的距离,而当带扣固定在车辆底板上时则不是这种情况。当带扣装在高度
可调的座椅托架的区域中时,在交通事故中经过该带扣导入的力必须经过
高度调节装置传递至车辆底板。高度调节装置必须可以承受这种由于交通
事故而被强烈增大的负荷。这在通常的解决方案中可以以下方式来实现:
在交通事故时通过带扣的拉力将一附加的作为力传递部件的构件引入高度
调节装置的力传递线路中。由此,提高了该高度调节装置的负荷能力/承载
能力。但是,需要所述附加的构件。

从DE 4302329B4已知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座椅部
分能借助铰接在每个座椅角的区域中的、成对地通过摆动轴相互连接的摆
动支承件而相对于车辆底板进行升降。单个的主轴/螺杆驱动机构适用于对
座椅部分进行无级高度调节。通过与高度调节装置相连接的杆机构根据需
要来实现一闭锁装置(Sperreinrichtung)的固定或释放。其目的是:高度
调节装置也应承受碰撞负荷。

DE 19740043B4描述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安全带的带
扣和高度可调的底架,在该底架上布置有座椅支架。该高度可调的底架具
有后摆动支承件和前摆动支承件,所述后摆动支承件和前摆动支承件各自
铰接在座椅支架的摆动铰接件上。带扣配属于座椅支架。在高度可调的底
架上构造有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在由于交通事故而拉动带扣时减少高度
可调底架由于交通事故而产生的调节。闭锁装置包括上面提到的附加构件,
所述构件作为传递力的部件而被引入作为高度调节装置的高度可调底架的
力传递线路中。

在DE 3130280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在该高
度调节装置中座椅部分能借助布置在每个座椅角区域中的、成对地通过摆
动轴相互连接的摆动支承件通过配属于各个摆动轴的调节装置相对于车辆
底板进行升降。作为调节装置的能线性移动的调节部件的一端部能摆动地
支承在一个摆动轴上,而另一端部铰接在与另一摆动轴以不可相对转动的
方式相连接的摆动杆上。

从GB 2018583A已知了一种用于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
装置具有能转动地固定在座椅框架与基座之间的前杆臂和后杆臂。一连杆
将一个杆件与另一个杆件相连接,其中,该连杆通过一连接部件固定在所
述杆件之一上。该连接部件可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调节。在一种状态中,
该连杆可滑动穿过连接部件,从而可改变座椅框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在
另一种状态中,该连杆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从而座椅框架与基座之间的
距离被固定。

DE 3636786A1描述了一种用于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
置具有座椅部件,该座椅部件能借助布置在每个座椅角区域中的摆动支承
件通过调节装置来相对于车辆底板进行升降。该调节装置包括在轴向上以
位置固定的方式布置在摆动支承件的支承体上的支架结构(Lagerung)内
的、但能转动的丝杠,该丝杠借助其调节螺纹与配属于摆动支承件的调节
臂的螺母相啮合。为了使与丝杠配合的螺母可以在没有借助中间件的情况
下直接与摆动支承件的调节臂相连接,以轴向上位置固定的方式来容纳丝
杠的支架结构被构造成万向接头类型。

在DE 20306680U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在交通事故时锁止车辆座椅的
调节装置的装置。车辆座椅除了调节装置外还具有用于在交通事故中拉紧
安全带的带拉紧件。带拉紧件与一第一锁止部件接合成,通过触发该带拉
紧件使得该第一锁止部件在锁止调节装置的情况下与第二锁止部件啮合。
在此,安全带与该第一锁止部件接合成,使得在交通事故时以及在带拉紧
件触发失效或不足时产生的安全带力同样使第一锁止部件与第二锁止部件
相啮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
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也承受交通事故中增大的负荷。

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其中,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
表明了有利的构造方案和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平行四边形,该调节平行四边
形基本上包括座椅框架部件、上轨和侧摇臂。该侧摇臂将座椅框架部件与
上轨以转动铰接接合的方式相连接。一主轴驱动机构/螺杆驱动机构
(Spindelantrieb)可间接或直接地将调节平行四边形调节成,使得通过改
变主轴驱动机构的长度来改变座椅框架部件与上轨之间的距离。

调节平行四边形形成为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的一部分。在常规的实施
方案中,调节平行四边形通过一个或多个横管与一第二调节平行四边形相
连接。在第二调节平行四边形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省去主轴驱动机构。
在两个调节平行四边形的座椅框架部件和横管的上方通常具有乘客可坐在
其上的座椅托架。在常规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轨能移
动地安装在固定在车辆底板上的下轨上。由此,能够沿着下轨对车辆座椅
进行纵向调节。车辆座椅的其他部分、例如靠背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不
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这里不再表述。

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特别的刚度这样来实现,即主轴驱动机构将
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倾斜相对的角以加固的方式相互连接。该连接可以
是间接的或直接的方式。在此“加固”意味着,具有主轴驱动机构的调节
平行四边形与不具有主轴驱动机构的调节平行四边形相比较可将较大
的——经过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部区域垂直或沿着座椅框架部件的纵向延
伸方向导入的——力传递至上轨。在此,不需要附加的、例如可通过与高
度调节相关联的摆动运动来阻碍调节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的闭锁装置。不同
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可例如在于主轴驱动机构在调节平行四边形上的不同的
铰接点。有利的实施方式的突出之处特别在于:在传递如上所述的在交通
事故时导入的力时,座椅框架部件与上轨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

如果在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部区域中连接有带扣——通过该带扣在交
通事故中增大的力可如上所述地传递至上轨,则在交通事故时在座椅框架
部件与上轨之间距离的不变或尽可能少的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调
节平行四边形的刚度越大,在交通事故时通过安全带拉住乘客所需的反力
就形成得越快。通过安全带将乘客拉住得越早,则由于交通事故而作用于
乘客的负荷就被越有利地减小,因为乘客较早地参与了由于交通事故而造
成的车辆减速。调节平行四边形、主轴驱动机构和带扣在其上的连接必须
根据它们的与在交通事故中在其区域中通常出现的最大力有关的负荷能力
来被设计。这意味着,主轴驱动机构必须能承受高负荷,如实施例中描述
地这尤其适用于拉伸负荷。拉伸负荷沿着其中主轴驱动机构延伸、也就是
拉长的方向起作用。可例如通过使用至少一种高强度材料或作为替代或补
充通过主轴驱动机构的载荷部件的较大尺寸来构成能承受高负荷的主轴驱
动机构,其中,尤其是必须考虑主轴驱动机构的充分的抗拉强度。在DE 43
02329B4中描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机构中,仅识别出主轴驱动机
构的由于机动车座椅的质量而承受的压负荷。该压负荷沿着其中主轴驱动
机构被压缩,也就是说被缩短的方向起作用。高度调节装置与带扣的相互
关联在该文献中没有被描述。

在交通事故中也不允许主轴驱动机构进行明显转动——通过该转动使
得主轴驱动机构的长度产生变化。这例如在考虑对调节起作用的摩擦力的
情况下借助螺纹的适当的小的螺距可被确保。例如通过已知的碰撞试验来
模拟常见的交通事故。这些碰撞试验以及它们在计算机辅助模拟中的再现
可用于在高度调节方面进行设计。

在不偏离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将其它的部件添
加入调节平行四边形中,只要这些部件没有明显影响调节平行四边形的刚
度。所述其它的部件例如可以是杆件、转向件、连接部件、配件或类似的
构件。

也可使用一连杆调节件的其它实施方式来代替主轴驱动机构。连杆调
节件的突出之处在于可变的长度。此外,也可使用活塞传动机构、例如液
压或气动的活塞。同样地能够使用机械或机电的推动部件。调节平行四边
形和相邻构件的组成部分在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特别作用于机械强度。
这些组成部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被命名成其它的名称以及具有其它的
构造方式。

附图说明

借助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一调节平行四边形;

图2示出座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示出调节平行四边形1,以用于更直观地表明原理上的
构造。作为调节平行四边形1的基本部件示出了座椅框架部件2、上轨3、
第一侧摇臂4和第二侧摇臂5。座椅框架部件2和上轨3经由这两个侧摇
臂4、5以相互铰接接合的方式共同连接在平行四边形的角A、B、C、D
处。

一主轴驱动机构/螺杆驱动机构6连接两个倾斜相对的角A、D,并且
包括螺杆7和螺套8。螺杆7以能摆动的方式连接在角A处并且能围绕该
螺杆的纵向轴线进行轴向转动。螺套8以能摆动的方式连接在角D处。可
以以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或通过同样未示出的机械
转轮来使螺杆7转动。螺杆7借助其螺纹而与具有配对螺纹的螺套8相啮
合。当螺杆7转动时,主轴驱动机构6的长度对应于螺杆7的转动方向以
已知的方式进行缩短或增长。由此,调节平行四边形的角A与D的间距被
改变,这借助所有四个角A、B、C、D的铰接接合式的连接而导致座椅框
架部件2与上轨3之间的距离h发生变化。

如果主轴驱动机构6的螺杆7不进行转动,则主轴驱动机构的长度保
持不变。通过螺杆7与螺套8之间的足以应付所出现的负荷情况的形锁合
连接或力锁合连接,主轴驱动机构6的长度即使在压缩力或拉伸力作用到
主轴驱动机构6上的情况下可继续保持不变。例如可通过螺杆7的足够小
的、在螺杆7与螺套8之间产生足够大摩擦的螺距来实现相应的连接。

在调节平行四边形1的上部区域中在角B处装有带扣9。通过插入带
扣9内的在此未示出的安全带,可将在交通事故中明显增大的力导入调节
平行四边形中,该调节平行四边形将导入的力经过上轨沿朝向车辆底板的
方向继续传递。力的导入例如可在正面碰撞时沿着由F标明的箭头方向进
行。也可以沿着由于附加的竖直分量而倾斜向上的方向进行。如果通过带
扣将力沿着示例性描述的所述两个方向之一导入,则一拉伸力作用到主轴
驱动机构6上。由于主轴驱动机构6通过其上述的构造没有或基本没有改
变其长度,所以该主轴驱动机构可基于其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方式对调节平
行四边形1进行了加固。由此,该调节平行四边形1与不具有根据本发明
连接的主轴驱动机构6的调节平行四边形相比较能传递更大的力。

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调节平行四边形1在图2中被示出成,使得该调
节平行四边形看起来如在实际的制成结构中那样。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调
节平行四边形1在座椅结构10内部的位置,图2中一起示出了该调节平行
四边形与座椅结构10。为了使视图保持清晰,仅示出了车辆座椅的对于本
发明的解决方案而言主要的一部分作为座椅结构10。调节平行四边形1通
过虚线被包围并且形成为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10的一部分。

调节平行四边形1通过前横管12和后横管13与第二调节平行四边形
11相连接。在横管12、13的上方通常具有在此未示出的、乘客可坐在其
上的、带有座垫/缓冲垫的座椅托架。

两个调节平行四边形1、11的上轨3能移动地安装在下轨14、15上。
由此,能沿着下轨14、15对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节。下轨14、15固定在
图2中未示出的车辆底板上。

换句话说,可对本发明进行如下描述:

对第一排座椅的高度进行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带扣在垂直的Z方向上
保持固定。当前的具有所谓SCSI座椅结构的梅赛德斯车辆具有在高度上
共同运动的带扣。然而对此,在座椅上对于交通事故的情况需要被称为“碰
撞闭锁机构(Crash-Gesperre/crash locking)”的、减小带扣相对于车辆
车身运动的约束装置。

通过本发明,通过对已经存在的主轴驱动机构进行优化布置,使得约
束装置——“碰撞闭锁机构”——变得多余。通过将主轴驱动机构定位在
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通道侧(Tunnelseite)上,该传动机构可吸收也位于
该隧道侧上的带扣的安全带力。这通过使主轴驱动机构以优化的方式并入
力流中而实现。

本发明可实现带扣在高度上共同移动并因此在任何的座位位置上均达
到优化的系带舒适性。将所述被优化布置的主轴驱动机构作为高度调节器
驱动装置的这种新原理能够省去座椅内部的约束系统——“碰撞闭锁机
构”。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0301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8 C N 1 0 2 8 0 3 0 1 1 A *CN102803011A* (21)申请号 201080026757.8 (22)申请日 2010.06.17 102009025694.6 2009.06.20 DE B60N 2/16(2006.01) (71)申请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地址德国斯图加特 (72)发明人 T弗尔斯特 D基希纳 S金策尔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吴鹏 张亚非 (54) 发明名称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

2、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其具有调节平行四边形(1)。调节平行四边形(1) 基本上包括座椅框架部件(2)、上轨(3)、和将座 椅框架部件(2)与上轨(3)相连接的侧摇臂(4、 5)。一主轴驱动机构(6)可将调节平行四边形 (1)调节成,使得通过改变主轴驱动机构(6)的长 度来改变座椅框架部件(2)与上轨(3)之间的距 离(h)。根据本发明,主轴驱动机构(6)以加固的 方式将调节平行四边形(1)的两个倾斜相对的角 (A、D)相互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方 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1), 该高度调节装置也承受在交通事故中被增大的负 荷。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

3、家阶段日 2011.12.16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0/003638 2010.06.17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0/145823 DE 2010.12.2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具有调节平行四边形(1),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基 本上具有 -座椅框架部件(2); -上轨(3);以及 -侧摇臂(4、5),所述侧摇臂将所述座椅框架部件(2)与所述上轨(3)相连。

4、接, 其中,一主轴驱动机构(6)可将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调节成,使得通过改变所述主 轴驱动机构(6)的长度来改变所述座椅框架部件(2)与所述上轨(3)之间的距离(h),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驱动机构(6)对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进行加固,所述主轴驱 动机构(6)能够承受高的拉伸负荷从而能承受在交通事故中出现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不明显改变所述距离(h)的情 况下,将通过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部区域导入的力传递至所述上轨(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平行四边形(1) 上间接或直接地连接有带扣(9),其中,所述。

5、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被设计成用于经过所述带 扣(9)导入力。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调节平行 四边形(1)能被传递的最大力的大小至少对应于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在所述带扣(9)上 通常出现的力的数量级。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平行四边 形(1)包括附加的构件,尤其是杆件、转向件、连接部件、配件或类似的构件。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3011 A 1/5页 3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

6、在交通事故/意外事件中更好地保护车辆中的乘客,乘客可系上安全带。常 规的安全带在至少两个位置处与车辆相连接。通常在安全带与车辆之间具有三个连接位 置,其中,在一个连接位置的区域中具有用于闭锁和打开安全带的带扣。在交通事故时,明 显增大的力会作用到这些连接位置上。 0003 在现代的车辆中通常具有高度可调的座椅,其中乘客可坐在其上的座椅托架相对 于车辆底板的距离可通过高度调节装置来调节。在这种高度可调的座椅中,对于乘客而言 有利的是:带扣没有固定在车辆底板上而是固定在高度可调的座椅托架的区域中,并且随 着座椅托架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带扣与座椅托架的可调高度无关地与坐在座椅托架上的 乘客具有不变的。

7、距离,而当带扣固定在车辆底板上时则不是这种情况。当带扣装在高度可 调的座椅托架的区域中时,在交通事故中经过该带扣导入的力必须经过高度调节装置传递 至车辆底板。高度调节装置必须可以承受这种由于交通事故而被强烈增大的负荷。这在通 常的解决方案中可以以下方式来实现:在交通事故时通过带扣的拉力将一附加的作为力传 递部件的构件引入高度调节装置的力传递线路中。由此,提高了该高度调节装置的负荷能 力/承载能力。但是,需要所述附加的构件。 0004 从DE 4302329B4已知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座椅部分能借助铰 接在每个座椅角的区域中的、成对地通过摆动轴相互连接的摆动支承件而相对于车辆底板 。

8、进行升降。单个的主轴/螺杆驱动机构适用于对座椅部分进行无级高度调节。通过与高 度调节装置相连接的杆机构根据需要来实现一闭锁装置(Sperreinrichtung)的固定或释 放。其目的是:高度调节装置也应承受碰撞负荷。 0005 DE 19740043B4描述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安全带的带扣和高度可调 的底架,在该底架上布置有座椅支架。该高度可调的底架具有后摆动支承件和前摆动支承 件,所述后摆动支承件和前摆动支承件各自铰接在座椅支架的摆动铰接件上。带扣配属于 座椅支架。在高度可调的底架上构造有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在由于交通事故而拉动带扣 时减少高度可调底架由于交通事故而产生的调节。闭。

9、锁装置包括上面提到的附加构件,所 述构件作为传递力的部件而被引入作为高度调节装置的高度可调底架的力传递线路中。 0006 在DE 3130280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在该高度调节装置中 座椅部分能借助布置在每个座椅角区域中的、成对地通过摆动轴相互连接的摆动支承件通 过配属于各个摆动轴的调节装置相对于车辆底板进行升降。作为调节装置的能线性移动的 调节部件的一端部能摆动地支承在一个摆动轴上,而另一端部铰接在与另一摆动轴以不可 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接的摆动杆上。 0007 从GB 2018583A已知了一种用于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具有能转 动地固定在座椅框架与基座之间的。

10、前杆臂和后杆臂。一连杆将一个杆件与另一个杆件相连 说 明 书CN 102803011 A 2/5页 4 接,其中,该连杆通过一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杆件之一上。该连接部件可在两种状态之间进 行调节。在一种状态中,该连杆可滑动穿过连接部件,从而可改变座椅框架与基座之间的距 离。在另一种状态中,该连杆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从而座椅框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被固 定。 0008 DE 3636786A1描述了一种用于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具有座椅部 件,该座椅部件能借助布置在每个座椅角区域中的摆动支承件通过调节装置来相对于车辆 底板进行升降。该调节装置包括在轴向上以位置固定的方式布置在摆动支承件的支。

11、承体上 的支架结构(Lagerung)内的、但能转动的丝杠,该丝杠借助其调节螺纹与配属于摆动支承 件的调节臂的螺母相啮合。为了使与丝杠配合的螺母可以在没有借助中间件的情况下直接 与摆动支承件的调节臂相连接,以轴向上位置固定的方式来容纳丝杠的支架结构被构造成 万向接头类型。 0009 在DE 20306680U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在交通事故时锁止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的 装置。车辆座椅除了调节装置外还具有用于在交通事故中拉紧安全带的带拉紧件。带拉紧 件与一第一锁止部件接合成,通过触发该带拉紧件使得该第一锁止部件在锁止调节装置的 情况下与第二锁止部件啮合。在此,安全带与该第一锁止部件接合成,使得在交通事。

12、故时以 及在带拉紧件触发失效或不足时产生的安全带力同样使第一锁止部件与第二锁止部件相 啮合。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 度调节装置也承受交通事故中增大的负荷。 0011 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其中,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表明了有利 的构造方案和改进方案。 0012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平行四边形,该调节平行四边形基本上包 括座椅框架部件、上轨和侧摇臂。该侧摇臂将座椅框架部件与上轨以转动铰接接合的方式 相连接。一主轴驱动机构/螺杆驱动机构(Spindelantrieb)可间接或直接地将调节平行四 边形调节成。

13、,使得通过改变主轴驱动机构的长度来改变座椅框架部件与上轨之间的距离。 0013 调节平行四边形形成为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的一部分。在常规的实施方案中,调 节平行四边形通过一个或多个横管与一第二调节平行四边形相连接。在第二调节平行四边 形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省去主轴驱动机构。在两个调节平行四边形的座椅框架部件和 横管的上方通常具有乘客可坐在其上的座椅托架。在常规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调节平行四 边形的上轨能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在车辆底板上的下轨上。由此,能够沿着下轨对车辆座椅 进行纵向调节。车辆座椅的其他部分、例如靠背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不是十分重要的,因 此在这里不再表述。 0014 本发明的高度调节。

14、装置的特别的刚度这样来实现,即主轴驱动机构将调节平行四 边形的两个倾斜相对的角以加固的方式相互连接。该连接可以是间接的或直接的方式。在 此“加固”意味着,具有主轴驱动机构的调节平行四边形与不具有主轴驱动机构的调节平行 四边形相比较可将较大的经过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部区域垂直或沿着座椅框架部件 的纵向延伸方向导入的力传递至上轨。在此,不需要附加的、例如可通过与高度调节相 说 明 书CN 102803011 A 3/5页 5 关联的摆动运动来阻碍调节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的闭锁装置。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可例如 在于主轴驱动机构在调节平行四边形上的不同的铰接点。有利的实施方式的突出之处特别 在于:在传递如上。

15、所述的在交通事故时导入的力时,座椅框架部件与上轨之间的距离基本 不变。 0015 如果在调节平行四边形的上部区域中连接有带扣通过该带扣在交通事故中 增大的力可如上所述地传递至上轨,则在交通事故时在座椅框架部件与上轨之间距离的不 变或尽可能少的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调节平行四边形的刚度越大,在交通事故时 通过安全带拉住乘客所需的反力就形成得越快。通过安全带将乘客拉住得越早,则由于交 通事故而作用于乘客的负荷就被越有利地减小,因为乘客较早地参与了由于交通事故而造 成的车辆减速。调节平行四边形、主轴驱动机构和带扣在其上的连接必须根据它们的与在 交通事故中在其区域中通常出现的最大力有关的负荷能力来。

16、被设计。这意味着,主轴驱动 机构必须能承受高负荷,如实施例中描述地这尤其适用于拉伸负荷。拉伸负荷沿着其中主 轴驱动机构延伸、也就是拉长的方向起作用。可例如通过使用至少一种高强度材料或作为 替代或补充通过主轴驱动机构的载荷部件的较大尺寸来构成能承受高负荷的主轴驱动机 构,其中,尤其是必须考虑主轴驱动机构的充分的抗拉强度。在DE 4302329B4中描述的高 度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机构中,仅识别出主轴驱动机构的由于机动车座椅的质量而承受的 压负荷。该压负荷沿着其中主轴驱动机构被压缩,也就是说被缩短的方向起作用。高度调 节装置与带扣的相互关联在该文献中没有被描述。 0016 在交通事故中也不允许主轴驱。

17、动机构进行明显转动通过该转动使得主轴驱 动机构的长度产生变化。这例如在考虑对调节起作用的摩擦力的情况下借助螺纹的适当的 小的螺距可被确保。例如通过已知的碰撞试验来模拟常见的交通事故。这些碰撞试验以及 它们在计算机辅助模拟中的再现可用于在高度调节方面进行设计。 0017 在不偏离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将其它的部件添加入调节平 行四边形中,只要这些部件没有明显影响调节平行四边形的刚度。所述其它的部件例如可 以是杆件、转向件、连接部件、配件或类似的构件。 0018 也可使用一连杆调节件的其它实施方式来代替主轴驱动机构。连杆调节件的突出 之处在于可变的长度。此外,也可使用活塞传动机构、。

18、例如液压或气动的活塞。同样地能够 使用机械或机电的推动部件。调节平行四边形和相邻构件的组成部分在与本发明的解决方 案中特别作用于机械强度。这些组成部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被命名成其它的名称以及 具有其它的构造方式。 附图说明 0019 借助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0020 其中: 0021 图1示意性示出一调节平行四边形; 0022 图2示出座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图1中示意性示出调节平行四边形1,以用于更直观地表明原理上的构造。作为调 说 明 书CN 102803011 A 4/5页 6 节平行四边形1的基本部件示出了座椅框架部件2、上轨3、第一侧摇臂4和第二侧摇臂。

19、5。 座椅框架部件2和上轨3经由这两个侧摇臂4、5以相互铰接接合的方式共同连接在平行四 边形的角A、B、C、D处。 0024 一主轴驱动机构/螺杆驱动机构6连接两个倾斜相对的角A、D,并且包括螺杆7和 螺套8。螺杆7以能摆动的方式连接在角A处并且能围绕该螺杆的纵向轴线进行轴向转动。 螺套8以能摆动的方式连接在角D处。可以以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 或通过同样未示出的机械转轮来使螺杆7转动。螺杆7借助其螺纹而与具有配对螺纹的螺 套8相啮合。当螺杆7转动时,主轴驱动机构6的长度对应于螺杆7的转动方向以已知的 方式进行缩短或增长。由此,调节平行四边形的角A与D的间距被改变,这借助所有四。

20、个角 A、B、C、D的铰接接合式的连接而导致座椅框架部件2与上轨3之间的距离h发生变化。 0025 如果主轴驱动机构6的螺杆7不进行转动,则主轴驱动机构的长度保持不变。通过 螺杆7与螺套8之间的足以应付所出现的负荷情况的形锁合连接或力锁合连接,主轴驱动 机构6的长度即使在压缩力或拉伸力作用到主轴驱动机构6上的情况下可继续保持不变。 例如可通过螺杆7的足够小的、在螺杆7与螺套8之间产生足够大摩擦的螺距来实现相应 的连接。 0026 在调节平行四边形1的上部区域中在角B处装有带扣9。通过插入带扣9内的在 此未示出的安全带,可将在交通事故中明显增大的力导入调节平行四边形中,该调节平行 四边形将导入的。

21、力经过上轨沿朝向车辆底板的方向继续传递。力的导入例如可在正面碰撞 时沿着由F标明的箭头方向进行。也可以沿着由于附加的竖直分量而倾斜向上的方向进 行。如果通过带扣将力沿着示例性描述的所述两个方向之一导入,则一拉伸力作用到主轴 驱动机构6上。由于主轴驱动机构6通过其上述的构造没有或基本没有改变其长度,所以 该主轴驱动机构可基于其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方式对调节平行四边形1进行了加固。由此, 该调节平行四边形1与不具有根据本发明连接的主轴驱动机构6的调节平行四边形相比较 能传递更大的力。 0027 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调节平行四边形1在图2中被示出成,使得该调节平行四边 形看起来如在实际的制成结构中那样。为。

22、了更清楚地表示出调节平行四边形1在座椅结构 10内部的位置,图2中一起示出了该调节平行四边形与座椅结构10。为了使视图保持清 晰,仅示出了车辆座椅的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而言主要的一部分作为座椅结构10。调节 平行四边形1通过虚线被包围并且形成为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10的一部分。 0028 调节平行四边形1通过前横管12和后横管13与第二调节平行四边形11相连接。 在横管12、13的上方通常具有在此未示出的、乘客可坐在其上的、带有座垫/缓冲垫的座椅 托架。 0029 两个调节平行四边形1、11的上轨3能移动地安装在下轨14、15上。由此,能沿着 下轨14、15对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节。下轨14、15。

23、固定在图2中未示出的车辆底板上。 0030 换句话说,可对本发明进行如下描述: 0031 对第一排座椅的高度进行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带扣在垂直的Z方向上保持固定。 当前的具有所谓SCSI座椅结构的梅赛德斯车辆具有在高度上共同运动的带扣。然而对 此,在座椅上对于交通事故的情况需要被称为“碰撞闭锁机构(Crash-Gesperre/crash locking)”的、减小带扣相对于车辆车身运动的约束装置。 说 明 书CN 102803011 A 5/5页 7 0032 通过本发明,通过对已经存在的主轴驱动机构进行优化布置,使得约束装置 “碰撞闭锁机构” 变得多余。通过将主轴驱动机构定位在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通道侧 (Tunnelseite)上,该传动机构可吸收也位于该隧道侧上的带扣的安全带力。这通过使主轴 驱动机构以优化的方式并入力流中而实现。 0033 本发明可实现带扣在高度上共同移动并因此在任何的座位位置上均达到优化的 系带舒适性。将所述被优化布置的主轴驱动机构作为高度调节器驱动装置的这种新原理能 够省去座椅内部的约束系统“碰撞闭锁机构”。 说 明 书CN 102803011 A 1/2页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3011 A 2/2页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3011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