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收发器.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09305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79436.2

申请日:

2012.06.01

公开号:

CN102811099A

公开日:

2012.12.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B 10/24申请日:20120601|||公开

IPC分类号:

H04B10/24; G02B6/42

主分类号:

H04B10/24

申请人: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冲和重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1.06.02 JP 2011-12423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顾红霞;何胜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具有用以连接安装在光收发器中的光学器件的内部光纤。该光收发器包括用于铺设内部光纤的托架。托架可以由金属板制成并包括:主面,其与电子器件接触;接触面,其与壳体接触;以及弯折部,其将主面与接触面连接。托架具有U形剖面且主面、接触面、弯折部和壳体围绕而成空间,在该空间中固定有内部光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收发器, 包括 : 光学子组件 ; 光学器件, 其借助内部光纤而与所述光学子组件光连接 ; 电子器件, 其安装在电路板上, 所述电子器件发热 ; 托架, 其用于引导所述内部光纤 ; 以及 壳体, 其用于容纳所述光学子组件、 所述光学器件、 所述电子器件和所述托架, 其中, 所述托架与所述电子器件及所述壳体接触, 以确保从所述电子器件至所述壳体 的散热路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托架通过散热片而与所述电子器件间接地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托架具有 : 主面, 其与所述电子器件接触, 但与所述壳体分隔开 ; 接触面, 其与所 述壳体接触 ; 以及弯折部, 其将所述主面与所述接触面连接起来, 所述主面、 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接触面形成 U 形剖面且所述主面、 所述弯折部、 所述接触 面和所述壳体围绕而成空间, 所述内部光纤固定在所述空间中。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空间被导热凝胶填充。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主面具有与所述电子器件弹性地接触的翼片。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电子器件接触的台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台部上安装有额外平板, 所述台部通过所述额外平板而与所述电子器件间接地接 触。
8: 一种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能接收波长多路复用的光信号, 并且发送另一波长多路复 用的光信号, 所述可插式光收发器包括 : 壳体, 其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 多个接收器光学子组件和多个发送器光学子组件, 所述接收器光学子组件和所述发送 器光学子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区段上 ; 光多路复用器和光信号分离器, 其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区段上 ; 电路, 其与所述接收器光学子组件及所述发送器光学子组件电连接, 所述电路安装在 所述壳体的第二区段上 ; 多根内部光纤, 所述多根内部光纤的一部分将所述光信号分离器与所述接收器光学子 组件连接起来, 所述多根内部光纤的另一部分将所述光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发送器光学子组 件连接起来, 所述多根内部光纤被从所述第一区段抽出并被弯曲 ; 以及 托架, 其用于在所述第二区段中引导所述多根内部光纤, 其中, 所述托架提供从所述电路至所述壳体的散热路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托架由金属制成并具有 U 形剖面, 所述托架具有主面、 接触面和弯折部, 所述主面 2 和所述接触面分别对应于所述 U 形的各条边, 所述弯折部对应于所述 U 形的底部, 所述主面 与所述电路接触, 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壳体接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托架的主面与所述电子器件弹性地接触, 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壳体弹性地接触。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托架的主面通过散热片而与所述电路间接地接触。
12: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主面与所述壳体分隔开, 以确保被所述主面、 所述弯折部、 所述接触面和所述壳体 围绕而成的空间, 并且 所述内部光纤设置在所述空间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空间被导热凝胶填充。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 其中, 所述导热凝胶包括含有金属填充物的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说明书


光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光通信的装置。背景技术 在因特网 (http://www.cfp-msa.org)上 可 访 问 的 多 源 协 议 (MSA) “CFP MSA Hardware Specification Revision 1.4 (CFP MSA 硬件规格版本 1.4) ” 设计出设有光多路 复用器 / 信号分离器以及光发送器 / 接收器的光收发器。该协议设计的光收发器通过对均 具有 10Gbit/s 传输速度的四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 / 信号分离来实现具有 40Gbit/s 传输 容量的光通信, 或者通过对均具有 25Gbit/s 传输速度的四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 / 信号分 离来实现具有良好的 100Gbit/s 传输容量的光通信。
     遵循上述 CFP-MSA 协议的这种光收发器具有如下两种布置方式 : 一种称为一体 型, 其中, 光多路复用器及光信号分离器与光发送器及光接收器相结合 ; 而另一种称为分离 型, 其中, 光多路复用器及光信号分离器与光发送器及光接收器相分离。 一体型可以使光收 发器的壳体紧凑, 这是由于分离型需要空间来铺设将光多路复用器 / 信号分离器与光发送 器 / 接收器相连的内部光纤。 另一方面, 一体型固有地具有如下缺点 : 当光发送器和光接收 器中的至少一者发生故障时, 需要更换光发送器 / 接收器以及光多路复用器 / 信号分离器 的全部部件, 从而显著地增加了光收发器的制造成本。分离型可以仅更换发生故障的一个 部件。
     分离型需要在确保光纤的弯曲曲率最小的同时在壳体中设置多根内部光纤。此 外, 每根内部光纤附接有与光多路复用器 / 信号分离器或光发送器 / 接收器配合的光学连 接器, 并且将内部光纤与光学连接器组装起来的处理需要估计所处理的内部光纤的长度的 处理公差。 于是, 必然要使光收发器的壳体的内部空间扩展, 并且用于铺设内部光纤的空间 例如位于壳体与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之间, 即, 电路板下方的空间。
     因为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 特别是有源电子器件通常发热, 所以光收发器设置有 从电子器件到壳体的散热路径。典型的路径是设置在电路板与壳体之间的散热块, 特别是 设置在电路板的安装有源器件的部分与壳体之间的散热块。需要对内部光纤进行铺设, 以 避开散热块, 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减小组装内部光纤与光学连接器的处理公差的情 况。因此, 一体型和分离型都具有各自特有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光收发器, 所述光收发器包括 : 光学子组件、 光学器 件、 电子器件、 托架和壳体。所述光学器件可以借助内部光纤而与所述光学子组件光连接。 所述电子器件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发热。所述托架可以用于引导所述内部光纤。所述壳体可 以容纳所述光学子组件、 所述光学器件、 所述电子器件和所述托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 收发器的特征在于 : 所述托架与所述电子器件和所述壳体接触, 以确保从所述电子器件至 所述壳体的散热路径。因为所述光收发器中的托架可以提供不仅引导所述内部光纤还确保散热路径的 功能, 所以所述内部光纤在所述壳体中的铺设可以基本上独立于所述电子器件的位置。也 就是说, 所述电子器件的位置不干涉所述内部光纤的铺设。所述托架可以与所述电子器件 及所述壳体两者接触, 或者所述托架可以通过散热片而与所述电子器件间接地接触, 或者 用导热凝胶填充用于引导所述内部光纤的空间。 所述散热片和所述导热凝胶都可以增强散 热功能, 或者减小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热阻。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布置方式特别适用于如下光收发器, 所述光收发器 安装有 : 多个光学子组件 ; 多个光学器件, 例如光多路复用器或光信号分离器等 ; 以及多根 内部光纤, 多根内部光纤每一者将所述光学子组件与所述光学器件连接起来。
     因为内部光纤容易在壳体中变得杂乱, 所以不可避免地要设置一些例如光纤托架 等部件来设置杂乱的内部光纤。然而, 这种部件经常干扰其它器件的物理功能, 例如, 使热 量从电路散至壳体外部的机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托架可以显示出引导内部光纤并高 效地传导来自电路的热量的功能。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 以上和其它目的、 方面以及优点, 其中 :
     图 1 是从光收发器的前顶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 ;
     图 2 是从光收发器的后底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 ;
     图 3 示出图 1 和图 2 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内部 ;
     图 4 是图 3 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分解图 ;
     图 5 示出图 1 和图 2 所示的顶部壳体的内部 ;
     图 6 示意性地示出常规光收发器的内部 ;
     图 7 示意性地示出常规光收发器的内部, 其中, 一根内部光纤由于长度不足而干 涉散热路径 ;
     图 8A 是从托架的顶部看去时的托架的透视图, 图 8B 是从托架的底部看去时的托 架的透视图 ;
     图 9 是沿着图 3 中的线 IX-IX 截取的光收发器的剖视图 ;
     图 10 是根据本发明变型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剖视图 ;
     图 11A 是从顶部看去时的另一种托架的透视图, 图 11B 是从底部看去时的另一种 托架的透视图 ;
     图 12 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部壳体的内部 ; 以及图 13 是图 12 所示 的托架和顶部壳体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在对附图的描 述中, 将用彼此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彼此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而不进行重复 的描述。
     图 1 是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前顶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 ; 图2 是从光收发器的后底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图 1 和图 2 所示的光收发器 1 的类 型是遵循 CFP 标准的所谓可插式光收发器类型。光收发器 1 设置有壳体 10, 壳体 10 由底部 壳体 11 和顶部壳体 12 组成以确保用于安装电子器件和 / 或光学器件的内部空间。底部壳 体和顶部壳体可以由例如铝、 锌等金属制成, 这是由于上述金属具有铸造性能和散热性能。
     壳体 10 的前侧 10a 设置有前盖 13, 前盖 13 的横向中部形成有开口 13a, 光学插座 14 从开口 13a 露出。旋钮 16 从前盖 13 的两侧伸出, 旋钮 16 分别附接至螺杆 15 的前端处。 该螺杆 15 穿过壳体 10 的内部而从壳体 10 的后侧 10b 伸出。螺杆 15 可以将光收发器 1 固 定至主系统 (未在附图中示出) 。
     壳体 10 的两侧设置有肋 17, 肋 17 从壳体 10 的前侧 10a 延伸至后侧 10b。螺杆 15 可以从肋 17 中穿过。肋 17 具有如下功能 : 当要将光收发器 1 安装在主系统上时, 可以使 肋 17 在设置于主系统中的导轨中滑动, 从而便于将光收发器 1 插入主系统中或从主系统抽 出。电插塞 18 从壳体 10 的后侧 10b 伸出, 在电插塞 18 上形成有与主系统电接通的多个电 极。
     图 3 是示出图 1 和图 2 所示的光收发器 1 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 4 是图 3 所示的光 收发器 1 的分解图, 而图 5 是顶部壳体 12 的内部的透视图。光收发器 1 包括 : 光学器件, 例 如光学插座 14、 光信号分离器 19、 光多路复用器 20、 两组内部连接器 21 和 22、 两组保持器 23 和 24、 四个接收器光学子组件 (ROSA) 25、 以及四个发送器光学子组件 (TOSA) 26 等 ; 以及 电路板 40。这些光学器件和电路板 40 安装在顶部壳体 12 的内部。具体地说, 顶部壳体 12 包括顶板 12c, 顶板 12c 虚拟地分成第一区段 31 和第二区段 32, 其中, 第一区段 31 和第二 区段 32 从前侧 12a 向后侧 12b 排列。第一区段 31 安装有光学器件, 而第二区段 32 设置有 电路板 40。
     光学插座 14 位于第一区段 31 的横向中部 33。光学插座 14 可以接纳外部光学插 塞 (未在附图中示出) , 从而传输以例如波长多路复用的光信号。套管 14a 从光学插座 14 的 后部露出, 内部光纤 F 从套管 14a 中抽出。如下文中所描述的, 内部光纤 F 可以通过铺设在 顶部壳体 12 的第二区段 32 中而被引至光信号分离器 19 和光多路复用器 20。
     光信号分离器 19 设置在第一区段 31 中的一侧 34。光信号分离器 19 可以基于被 多路复用的光信号的波长而对光信号进行信号分离而成多个光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是四个 光信号) , 并且将经信号分离的光信号传输至相应的 ROSA 25。因此, 从光信号分离器 19 延 伸出四根内部光纤 F。
     光多路复用器 20 设置在第一区段 31 中的另一侧 35。光多路复用器 20 可以将分 别来自相应 TOSA 26 且波长彼此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多路复用成被多路复用的单个光信号。 因此, 另外的多根内部光纤 F 从光多路复用器 20 延伸至 TOSA 26, 具体地说, 在本实施例中 有四根内部光纤延伸至 TOSA 26。
     在第一区段 31 中与用于光学器件 14、 19 和 20 的区域 33 至 35 邻接的区域 36 中, 内部连接器 21 设置成位于光信号分离器 19 附近。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 1 设置有沿着光收 发器 1 的横向设置成阵列的多个内部连接器 21, 其中, 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内部连接器 21。 从光信号分离器 19 引出的内部光纤 F 在铺设于第二区段 32 中之后连接至相应的内部连接 器 21。
     ROSA 25 设置在区域 36 中。具体地说, ROSA 25 可以由设置在内部连接器 21 附近的相应保持器 23 来固定。ROSA 25 也设置成沿横向延伸的阵列。从光信号分离器 19 引出 的各内部光纤 F 可以通过内部连接器 21 而与 ROSA 25 光连接, 换句话说, ROSA 25 可以通 过内部连接器 21 而与光信号分离器 19 光连接。于是, 从光信号分离器 19 输出的光信号进 入相应的 ROSA 25。各 ROSA 25 安装有光电转换器, 典型地是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PD) 。
     在第一区段 31 中位于区域 33 至 35 后方的区域 36 中, 另外的内部连接器 22 设置 成位于光多路复用器 20 附近。这些另外的内部连接器 22 也设置成沿横向延伸的阵列。从 光多路复用器 20 引出的内部光纤 F 在铺设于第二区段 32 中之后连接至相应的内部连接器 22。
     TOSA 26 设置在区域 36 中。具体地说, TOSA 26 被设置成由位于这些另外的内部 连接器 22 附近的另外的保持器 24 保持。TOSA 26 也设置成在顶部壳体 12 中沿横向延伸 的阵列。从光多路复用器 20 引出的各内部光纤 F 通过这些另外的内部连接器 22 与对应的 TOSA26 相连 ; 换句话说, 各 TOSA 26 可以与光多路复用器 20 光连接并安装有用以将电信号 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器件, 典型地是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LD) 。 由 TOSA 提供的光信号进入光 多路复用器 20 中以待多路复用。
     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电路板 40 设置在顶部壳体 12 的第二区段 32 中以覆盖整个 第二区段 32。电路板 40 包括 : 第一表面 40a, 其面向顶部壳体 12 ; 以及另一个表面 40b, 其 面向底部壳体 11。电路板 40 上安装有如下电路 : 例如, 用于 ROSA 25 的时钟数据恢复器 (CDR) 、 用于 TOSA 26 的驱动器 (DRV) 等。在本实施例中, 这些电路可以集成在安装于第一 表面 40a 上的集成电路 (IC) 41 中。 根据光收发器 1 的标准, 电路板 40 可以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偏离壳体 10 的竖向 中部。具体地说, 电路板 40 相对于顶部壳体 12 形成的空间比相对于底部壳体 11 形成的空 间大。因此, 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 1 可以将内部光纤 F 铺设在电路板 40 与顶部壳体 12 之 间。
     如上所述, 光收发器 1 的壳体 10 中安装有多根内部光纤, 本实施例中安装了十根 内部光纤 F。这些内部光纤 F 在被引导至第二区段 32 之后又返回至第一区段 31。在第一 区段 31 的后部区域 36 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在内部引导内部光纤 F 的凹槽 36a。具体地说, 第 一区段 31 的后部区域 36 设置有多个台部 36c, 内部连接器 21 和 22、 保持器 23 和 24、 ROSA 25 以及 TOSA 26 设置在多个台部 36c 上。凸部 36b 和台部 36c 可以形成凹槽 36a。
     凹槽 36a 沿纵向从顶部壳体 12 的前侧 12a 向后侧 12b 延伸, 即, 从第一区段 31 向 第二区段 32 延伸。可以在凹槽 36a 中将内部光纤 F 从第一区段 31 引导至第二区段 32 ; 然 后, 内部光纤 F 在电路板 40 与顶部壳体 12 之间在第二区段 32 中绕向第一区段 31。
     图 6 是示意性地示出常规光收发器 101 中的内部光纤 F 的布置方式的平面图。在 光收发器 101 中, 从光学插座 114 抽出的内部光纤 F 在第一区段 131 中受到引导并被盘绕 在第二区段 132 中之后到达光信号分离器 119。从光信号分离器 119 抽出的另一根内部光 纤 F 被引导至第一区段 131 的一侧, 在第二区段 132 中盘绕, 被引导至第一区段 131 的另一 侧, 在第一区段 131 中再次盘绕, 并最终连接至一个 ROSA 125。电路板 140 与顶部壳体 112 之间所确定的空间是为铺设内部光纤 F 而设置的。
     图 7 所示的光收发器 101 将内部光纤 F 设置在用于散热的路径上, 用于散热的路 径位于有源电子器件 141 的正下方, 有源电子器件 141 典型地是集成电路 IC。这种布置方
     式不仅降低了从 IC 141 散热的效率, 而且增加了导致内部光纤 F 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考虑 到 IC141 的高频性能, 改变 IC 141 的位置是困难的。因此, 常规光收发器 101 中的内部光 纤 F 必然铺设为偏离至 IC 141 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 在如上所述内部光纤 F 的铺设空间 有限并且如图 7 所示内部光纤 F 由于长度不足而不能铺设在这些有限的空间中时, 必然要 替换例如光信号分离器 119 等与内部光纤 F 组装起来的器件。因此, 要求在光收发器中存 在不干扰铺设内部光纤 F 的散热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收发器 1 还设置有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托架 50。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本实施例的托架 50 设置在顶部壳体 12 的第二区段 32 中。具体地说, 在第二区段 32 中在顶部壳体 12 与电路板 40 之间设置有可以由铜 (Cu) 、 铝 (Al) 合金等所制成的金属板形 成的托架 50。
     图 8A 和图 8B 是图 3 和图 4 所示的托架 50 的透视图, 而图 9 示出沿着图 3 所示的 线 IX-IX 截取的光收发器的剖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 托架 50 包括 : 接触面 50a, 其将与顶 部壳体 12 接触 ; 主面 50b, 其将与电子器件 41 接触 ; 以及弯折部 50c, 其将接触面 50a 与主 面 50b 连接起来。因此, 托架 50 具有 U 形剖面。可以仅通过切割和弯折金属板来形成上述 托架 50, 而无需熔接、 焊接等。 接触面 50a 可以与顶部壳体 12 的顶板 12c 大致平行地延伸, 并且与顶板 12c 接触。 接触面 50a 的平面形状是上底边与弯折部 50c 连续的梯形。托架 50 可以通过例如螺钉等 而固定在顶部壳体 12 上, 并且托架 50 的接触面 50a 与顶板 12c 接触。
     主面 50b 与顶板 12c 分隔开, 与电路板 40 大致平行地延伸并面向电路板 40。主面 50b 包括第一部分 51b 至第三部分 53b, 第一部分 51b 至第三部分 53b 沿纵向从前侧 12a 向 后侧 12b 依次布置。第一部分 51b 具有矩形平面形状, 并且第一部分 51b 的长边沿横向从 顶部壳体 12 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主面 50b 的第一部分 51b 设置在第二区段 32 的前端。
     第二部分 52b 也具有矩形平面形状, 并且第二部分 52b 的长边比第一部分 51b 的 长边短。第二部分 52b 设置在第一部分的横向中部, 也就是说, 第一部分 51b 和第二部分 52b 具有彼此共同的中心。第二部分 52b 包括面向 IC 41 的区域 A。第三部分 53b 与接触 面 50a 具有大致相同的梯形。第三部分 53b 的下底边连接至第二部分 52b, 而第三部分 53b 的上底边连接至弯折部 50c。因此, 弯折部 50c 将接触面 50a 与主面 50b 连接起来, 并且设 置在第二区段 32 的后端。
     如此构造的主面 50b 借助接触面 50a 而与顶板 12c 分隔开, 但与顶板 12c 大致平 行地延伸, 从而可以确保第二区段 32 中的顶部壳体 12 的顶板 12c 与主面 50b 之间的空间 S。具体地说, 因为主面 50b 包括面向 IC 41 的区域 A, 所以空间 S 包括位于顶板 12c 与 IC 41 之间的部分, 即位于 IC 41 正下方的部分。因此, 托架 50 可以确保独立于 IC 41 位置的 宽铺设空间 S。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在区域 A 与 IC 41 之间设置有与区域 A 及 IC41 接触的散热片 60。因此, 散热片 60 可以在区域 A 中将托架 50 与 IC 41 热连接。此外, 托架 50 的接触面 50a 可以与顶板 12c 直接接触, 这意味着托架 50 可以与顶部壳体 12 进行热接触。因此, 托 架 50 可以显示出从 IC 41 至顶部壳体 12 的散热路径的功能。散热片 60 可以由含有导热 性良好的金属填充物的例如硅树脂、 丙烯酸树脂 (acryl) 等树脂制成。
     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 1 设置有托架 50, 托架 50 具有与顶板 12c 物理地分隔开并沿
     着电路板 40 延伸的主面 50b。此外, 主面 50b 包括面向 IC 41 的区域 A。可以在主面 50b 与顶板 12c 之间确保用于将内部光纤 F 铺设在第二区段 32 中的空间。换句话说, 即使在 IC 41 下方的部分中, 托架 50 也可以提供用于内部光纤 F 的铺设空间 S, 这意味着用于内部光 纤 F 的铺设空间 S 独立于 IC 41 的位置。此外, 托架 50 可以确保从 IC 41 至顶部壳体 12 的散热路径。因此, 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 1 可以有效地散热, 而不会限制用于铺设内部光纤 F 的空间。
     以上描述了光收发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上述描述中, 参考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对 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进行了描述。 然而, 显而易见的是, 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较广义的精 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型和修改。
     例如, 如图 10 所示, 可以用导热凝胶 70 填充形成于托架 50 与顶板 12c 之间的用 于铺设内部光纤 F 的空间 S。导热凝胶 70 可以填充整个空间 S, 或者仅填充 IC 41 下方的 部分。导热凝胶 70 可以减小从 IC 41 经由托架 50 至顶部壳体 12 的路径的热阻。导热凝 胶 70 可以由含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填充物的硅树脂、 丙烯酸树脂等制成。
     在另一个变型例中, 光收发器 1 可以用如图 11A 和图 11B 所示的另一种托架 50A 实现。这种托架 50A 在面向 IC 41 的区域 A 中包括多个翼片 55。托架 50A 的其它布置方式 与前述托架 50 的布置方式相似或基本相同。翼片 55 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形成 : 以 U 形切 割主面 50b 的区域 A, 然后朝着 IC 41 向上拉动 U 形的指状部。翼片 55 可以借助自身的弹 性而与 IC 41 可靠地接触, 从而减小 IC 41 的热阻。该变型的托架 50A 可以伴随有散热片 60 和 / 或导热凝胶 70。 托架 50 或变型的托架 50A 可以与 IC 41 直接接触, 而无需在托架与 IC 41 之间设 置散热片 60。因为托架 50 或变型的托架 50A 是通过切割金属板并弯折经切割的金属板而 形成的, 所以托架 50 或变型的托架 50A 固有地具有弹性。将托架 50 或 50A 设置成主面 50b 与接触面 50a 分隔开或者设置成弯折部 50c 具有曲率使两个面 50a 和 50b 不平行地延伸, 从而托架 50 或 50A 可以在两个面 50a 和 50b 与各自的部件接触时显示出足够的弹性。
     在另一个变型例中, 托架 50 或 50A 可以如前述实施例一样与顶部壳体 12 分离地 形成, 或者可以与顶部壳体 12 形成一体。此外, 托架 50 或 50A 可以不仅适用于光收发器, 而且可以适用于设置有内部光纤的其它通用设备, 例如光放大器、 光调制解调器等。
     图 12 和图 13 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 其中, 图 12 是顶 部壳体 12A 的透视图, 而图 13 是顶部壳体 12A 的分解图。如图 12 和图 13 所示, 该变型的 光收发器与前述光收发器 1 的区别在于该光收发器包括用以代替前述顶部壳体 12 的变型 的顶部壳体 12A、 用以代替托架 50 的变型的托架 50B, 并且还包括额外平板 80。
     顶部壳体 12A 在第二区段 32 中具有台部 12d 和 12e。这些台部 12d 和 12e 面向用 于 ROSA 25 的时钟修复器的电路和用于 TOSA 26 的驱动器的另一电路。因此, 台部 12d 和 12e 确保了从那些 IC 至顶部壳体 12A 的散热路径。台部 12d 中的一者上还设置有附加台部 12f。附加台部 12f 上安装有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额外平板 80。因此, 额外平板 80、 附加台 部 12f 和另一台部 12d 可以确保从电路板 40 上的电子器件至顶部壳体 12A 的散热路径。
     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托架 50B 设置在顶板 12c 与电路板 40 之间。托架 50B 在第二 区段 32 中可以对从第一区段 31 抽出的内部光纤 F 进行引导。本实施例的托架 50B 可以分 成两部分 50B1 和 50B2, 其中, 一个部分 50B1 覆盖顶板 12c 的后部, 而另一部分 50B2 进一步
     分成均与前述托架 50 或 50A 相同地具有接触面、 主面和弯折部的两部分。
     具体地说, 托架 50B1 具有 C 形平面来覆盖顶板 12c 的后部并与顶板 12c 的后部分 隔开。因此, 托架 50B1 可以在顶板 12c 的整个后部确保用于铺设内部光纤 F 的空间。另一 部分 50B2 设置成在第二区段 32 的前部彼此相对。托架 50B2 具有与前述托架 50 或 50A 的 剖面相同的 U 形剖面, 以防止内部光纤 F 从托架 50B2 中滑出。
     因此, 根据本实施例的托架 50B 可以防止内部光纤 F 从第二区段 32 中滑出或混 乱。与一体型托架 50 或 50A 相比, 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分离型托架 50B1 和 50B2。

光收发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光收发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光收发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收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收发器.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10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05 C N 1 0 2 8 1 1 0 9 9 A *CN102811099A* (21)申请号 201210179436.2 (22)申请日 2012.06.01 2011-124232 2011.06.02 JP H04B 10/24(2006.01) G02B 6/42(2006.01) (71)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冲和重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顾红霞 何胜勇 (54) 发明名称 光收发器 (57) 摘要 本发明。

2、公开一种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具有 用以连接安装在光收发器中的光学器件的内部光 纤。该光收发器包括用于铺设内部光纤的托架。托 架可以由金属板制成并包括:主面,其与电子器 件接触;接触面,其与壳体接触;以及弯折部,其 将主面与接触面连接。托架具有U形剖面且主面、 接触面、弯折部和壳体围绕而成空间,在该空间中 固定有内部光纤。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2 页 1/2页 2 1.一种光收发器,包括: 光学子组件; 光学器件,其借助内部光纤而。

3、与所述光学子组件光连接; 电子器件,其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电子器件发热; 托架,其用于引导所述内部光纤;以及 壳体,其用于容纳所述光学子组件、所述光学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和所述托架, 其中,所述托架与所述电子器件及所述壳体接触,以确保从所述电子器件至所述壳体 的散热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托架通过散热片而与所述电子器件间接地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托架具有:主面,其与所述电子器件接触,但与所述壳体分隔开;接触面,其与所 述壳体接触;以及弯折部,其将所述主面与所述接触面连接起来, 所述主面、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接触面形成U形剖面且所述主面、所。

4、述弯折部、所述接触 面和所述壳体围绕而成空间,所述内部光纤固定在所述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空间被导热凝胶填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主面具有与所述电子器件弹性地接触的翼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电子器件接触的台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台部上安装有额外平板,所述台部通过所述额外平板而与所述电子器件间接地接 触。 8.一种可插式光收发器,其能接收波长多路复用的光信号,并且发送另一波长多路复 用的光信号,所述可插式光收发器包括: 壳体,其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多个接收器。

5、光学子组件和多个发送器光学子组件,所述接收器光学子组件和所述发送 器光学子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区段上; 光多路复用器和光信号分离器,其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区段上; 电路,其与所述接收器光学子组件及所述发送器光学子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安装在 所述壳体的第二区段上; 多根内部光纤,所述多根内部光纤的一部分将所述光信号分离器与所述接收器光学子 组件连接起来,所述多根内部光纤的另一部分将所述光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发送器光学子组 件连接起来,所述多根内部光纤被从所述第一区段抽出并被弯曲;以及 托架,其用于在所述第二区段中引导所述多根内部光纤, 其中,所述托架提供从所述电路至所述壳体的散热路径。 9.根。

6、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托架由金属制成并具有U形剖面,所述托架具有主面、接触面和弯折部,所述主面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1099 A 2/2页 3 和所述接触面分别对应于所述U形的各条边,所述弯折部对应于所述U形的底部,所述主面 与所述电路接触,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壳体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托架的主面与所述电子器件弹性地接触,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壳体弹性地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托架的主面通过散热片而与所述电路间接地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主面与所述壳体。

7、分隔开,以确保被所述主面、所述弯折部、所述接触面和所述壳体 围绕而成的空间,并且 所述内部光纤设置在所述空间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空间被导热凝胶填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插式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导热凝胶包括含有金属填充物的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1099 A 1/7页 4 光收发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光通信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因特网(http:/www.cfp-msa.org)上可访问的多源协议(MSA)“CFP MSA Hardware Specification Revisio。

8、n 1.4(CFP MSA硬件规格版本1.4)”设计出设有光多路 复用器/信号分离器以及光发送器/接收器的光收发器。该协议设计的光收发器通过对均 具有10Gbit/s传输速度的四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信号分离来实现具有40Gbit/s传输 容量的光通信,或者通过对均具有25Gbit/s传输速度的四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信号分 离来实现具有良好的100Gbit/s传输容量的光通信。 0003 遵循上述CFP-MSA协议的这种光收发器具有如下两种布置方式:一种称为一体 型,其中,光多路复用器及光信号分离器与光发送器及光接收器相结合;而另一种称为分离 型,其中,光多路复用器及光信号分离器与光发送器及。

9、光接收器相分离。一体型可以使光收 发器的壳体紧凑,这是由于分离型需要空间来铺设将光多路复用器/信号分离器与光发送 器/接收器相连的内部光纤。另一方面,一体型固有地具有如下缺点:当光发送器和光接收 器中的至少一者发生故障时,需要更换光发送器/接收器以及光多路复用器/信号分离器 的全部部件,从而显著地增加了光收发器的制造成本。分离型可以仅更换发生故障的一个 部件。 0004 分离型需要在确保光纤的弯曲曲率最小的同时在壳体中设置多根内部光纤。此 外,每根内部光纤附接有与光多路复用器/信号分离器或光发送器/接收器配合的光学连 接器,并且将内部光纤与光学连接器组装起来的处理需要估计所处理的内部光纤的长度。

10、的 处理公差。于是,必然要使光收发器的壳体的内部空间扩展,并且用于铺设内部光纤的空间 例如位于壳体与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之间,即,电路板下方的空间。 0005 因为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特别是有源电子器件通常发热,所以光收发器设置有 从电子器件到壳体的散热路径。典型的路径是设置在电路板与壳体之间的散热块,特别是 设置在电路板的安装有源器件的部分与壳体之间的散热块。需要对内部光纤进行铺设,以 避开散热块,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减小组装内部光纤与光学连接器的处理公差的情 况。因此,一体型和分离型都具有各自特有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光收发器,所述光收发器包括:光学子组。

11、件、光学器 件、电子器件、托架和壳体。所述光学器件可以借助内部光纤而与所述光学子组件光连接。 所述电子器件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发热。所述托架可以用于引导所述内部光纤。所述壳体可 以容纳所述光学子组件、所述光学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和所述托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 收发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与所述电子器件和所述壳体接触,以确保从所述电子器件至 所述壳体的散热路径。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2/7页 5 0007 因为所述光收发器中的托架可以提供不仅引导所述内部光纤还确保散热路径的 功能,所以所述内部光纤在所述壳体中的铺设可以基本上独立于所述电子器件的位置。也 就是说,所述电子器件的位置不。

12、干涉所述内部光纤的铺设。所述托架可以与所述电子器件 及所述壳体两者接触,或者所述托架可以通过散热片而与所述电子器件间接地接触,或者 用导热凝胶填充用于引导所述内部光纤的空间。所述散热片和所述导热凝胶都可以增强散 热功能,或者减小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热阻。 0008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布置方式特别适用于如下光收发器,所述光收发器 安装有:多个光学子组件;多个光学器件,例如光多路复用器或光信号分离器等;以及多根 内部光纤,多根内部光纤每一者将所述光学子组件与所述光学器件连接起来。 0009 因为内部光纤容易在壳体中变得杂乱,所以不可避免地要设置一些例如光纤托架 等部件来设置杂乱的内。

13、部光纤。然而,这种部件经常干扰其它器件的物理功能,例如,使热 量从电路散至壳体外部的机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托架可以显示出引导内部光纤并高 效地传导来自电路的热量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0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 以上和其它目的、方面以及优点,其中: 0011 图1是从光收发器的前顶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 0012 图2是从光收发器的后底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 0013 图3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内部; 0014 图4是图3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分解图; 0015 图5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顶部壳体的内部; 0016 图6示意性地。

14、示出常规光收发器的内部; 0017 图7示意性地示出常规光收发器的内部,其中,一根内部光纤由于长度不足而干 涉散热路径; 0018 图8A是从托架的顶部看去时的托架的透视图,图8B是从托架的底部看去时的托 架的透视图; 0019 图9是沿着图3中的线IX-IX截取的光收发器的剖视图; 0020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变型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剖视图; 0021 图11A是从顶部看去时的另一种托架的透视图,图11B是从底部看去时的另一种 托架的透视图; 0022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部壳体的内部;以及图13是图12所示 的托架和顶部壳体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参考附图。

1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在对附图的描 述中,将用彼此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彼此相同或相似的部件,而不进行重复 的描述。 0024 图1是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前顶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图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3/7页 6 2是从光收发器的后底部看去时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图1和图2所示的光收发器1的类 型是遵循CFP标准的所谓可插式光收发器类型。光收发器1设置有壳体10,壳体10由底部 壳体11和顶部壳体12组成以确保用于安装电子器件和/或光学器件的内部空间。底部壳 体和顶部壳体可以由例如铝、锌等金属制成,这是由于上述金属具有铸造性能。

16、和散热性能。 0025 壳体10的前侧10a设置有前盖13,前盖13的横向中部形成有开口13a,光学插座 14从开口13a露出。旋钮16从前盖13的两侧伸出,旋钮16分别附接至螺杆15的前端处。 该螺杆15穿过壳体10的内部而从壳体10的后侧10b伸出。螺杆15可以将光收发器1固 定至主系统(未在附图中示出)。 0026 壳体10的两侧设置有肋17,肋17从壳体10的前侧10a延伸至后侧10b。螺杆15 可以从肋17中穿过。肋17具有如下功能:当要将光收发器1安装在主系统上时,可以使 肋17在设置于主系统中的导轨中滑动,从而便于将光收发器1插入主系统中或从主系统抽 出。电插塞18从壳体10的后。

17、侧10b伸出,在电插塞18上形成有与主系统电接通的多个电 极。 0027 图3是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光收发器1的内部的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 收发器1的分解图,而图5是顶部壳体12的内部的透视图。光收发器1包括:光学器件,例 如光学插座14、光信号分离器19、光多路复用器20、两组内部连接器21和22、两组保持器 23和24、四个接收器光学子组件(ROSA)25、以及四个发送器光学子组件(TOSA)26等;以及 电路板40。这些光学器件和电路板40安装在顶部壳体12的内部。具体地说,顶部壳体12 包括顶板12c,顶板12c虚拟地分成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其中,第一区段31和第二 区段。

18、32从前侧12a向后侧12b排列。第一区段31安装有光学器件,而第二区段32设置有 电路板40。 0028 光学插座14位于第一区段31的横向中部33。光学插座14可以接纳外部光学插 塞(未在附图中示出),从而传输以例如波长多路复用的光信号。套管14a从光学插座14的 后部露出,内部光纤F从套管14a中抽出。如下文中所描述的,内部光纤F可以通过铺设在 顶部壳体12的第二区段32中而被引至光信号分离器19和光多路复用器20。 0029 光信号分离器19设置在第一区段31中的一侧34。光信号分离器19可以基于被 多路复用的光信号的波长而对光信号进行信号分离而成多个光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是四个 光信号。

19、),并且将经信号分离的光信号传输至相应的ROSA 25。因此,从光信号分离器19延 伸出四根内部光纤F。 0030 光多路复用器20设置在第一区段31中的另一侧35。光多路复用器20可以将分 别来自相应TOSA 26且波长彼此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多路复用成被多路复用的单个光信号。 因此,另外的多根内部光纤F从光多路复用器20延伸至TOSA 26,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 有四根内部光纤延伸至TOSA 26。 0031 在第一区段31中与用于光学器件14、19和20的区域33至35邻接的区域36中, 内部连接器21设置成位于光信号分离器19附近。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1设置有沿着光收 发器1的横向设置成阵。

20、列的多个内部连接器21,其中,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内部连接器21。 从光信号分离器19引出的内部光纤F在铺设于第二区段32中之后连接至相应的内部连接 器21。 0032 ROSA 25设置在区域36中。具体地说,ROSA 25可以由设置在内部连接器21附近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4/7页 7 的相应保持器23来固定。ROSA 25也设置成沿横向延伸的阵列。从光信号分离器19引出 的各内部光纤F可以通过内部连接器21而与ROSA 25光连接,换句话说,ROSA 25可以通 过内部连接器21而与光信号分离器19光连接。于是,从光信号分离器19输出的光信号进 入相应的ROSA 25。。

21、各ROSA 25安装有光电转换器,典型地是半导体光电二极管(PD)。 0033 在第一区段31中位于区域33至35后方的区域36中,另外的内部连接器22设置 成位于光多路复用器20附近。这些另外的内部连接器22也设置成沿横向延伸的阵列。从 光多路复用器20引出的内部光纤F在铺设于第二区段32中之后连接至相应的内部连接器 22。 0034 TOSA 26设置在区域36中。具体地说,TOSA 26被设置成由位于这些另外的内部 连接器22附近的另外的保持器24保持。TOSA 26也设置成在顶部壳体12中沿横向延伸 的阵列。从光多路复用器20引出的各内部光纤F通过这些另外的内部连接器22与对应的 TO。

22、SA26相连;换句话说,各TOSA 26可以与光多路复用器20光连接并安装有用以将电信号 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器件,典型地是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由TOSA提供的光信号进入光 多路复用器20中以待多路复用。 0035 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电路板40设置在顶部壳体12的第二区段32中以覆盖整个 第二区段32。电路板40包括:第一表面40a,其面向顶部壳体12;以及另一个表面40b,其 面向底部壳体11。电路板40上安装有如下电路:例如,用于ROSA 25的时钟数据恢复器 (CDR)、用于TOSA 26的驱动器(DRV)等。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电路可以集成在安装于第一 表面40a上的集成电路(IC)。

23、41中。 0036 根据光收发器1的标准,电路板40可以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偏离壳体10的竖向 中部。具体地说,电路板40相对于顶部壳体12形成的空间比相对于底部壳体11形成的空 间大。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1可以将内部光纤F铺设在电路板40与顶部壳体12之 间。 0037 如上所述,光收发器1的壳体10中安装有多根内部光纤,本实施例中安装了十根 内部光纤F。这些内部光纤F在被引导至第二区段32之后又返回至第一区段31。在第一 区段31的后部区域36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在内部引导内部光纤F的凹槽36a。具体地说,第 一区段31的后部区域36设置有多个台部36c,内部连接器21和22、保持器23和2。

24、4、ROSA 25以及TOSA 26设置在多个台部36c上。凸部36b和台部36c可以形成凹槽36a。 0038 凹槽36a沿纵向从顶部壳体12的前侧12a向后侧12b延伸,即,从第一区段31向 第二区段32延伸。可以在凹槽36a中将内部光纤F从第一区段31引导至第二区段32;然 后,内部光纤F在电路板40与顶部壳体12之间在第二区段32中绕向第一区段31。 0039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常规光收发器101中的内部光纤F的布置方式的平面图。在 光收发器101中,从光学插座114抽出的内部光纤F在第一区段131中受到引导并被盘绕 在第二区段132中之后到达光信号分离器119。从光信号分离器119抽。

25、出的另一根内部光 纤F被引导至第一区段131的一侧,在第二区段132中盘绕,被引导至第一区段131的另一 侧,在第一区段131中再次盘绕,并最终连接至一个ROSA 125。电路板140与顶部壳体112 之间所确定的空间是为铺设内部光纤F而设置的。 0040 图7所示的光收发器101将内部光纤F设置在用于散热的路径上,用于散热的路 径位于有源电子器件141的正下方,有源电子器件141典型地是集成电路IC。这种布置方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5/7页 8 式不仅降低了从IC 141散热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导致内部光纤F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考虑 到IC141的高频性能,改变IC 141的。

26、位置是困难的。因此,常规光收发器101中的内部光 纤F必然铺设为偏离至IC 141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内部光纤F的铺设空间 有限并且如图7所示内部光纤F由于长度不足而不能铺设在这些有限的空间中时,必然要 替换例如光信号分离器119等与内部光纤F组装起来的器件。因此,要求在光收发器中存 在不干扰铺设内部光纤F的散热路径。 0041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收发器1还设置有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托架50。如图3和图4 所示,本实施例的托架50设置在顶部壳体12的第二区段32中。具体地说,在第二区段32 中在顶部壳体12与电路板40之间设置有可以由铜(Cu)、铝(Al)合金等所制成的金属板形 成的托。

27、架50。 0042 图8A和图8B是图3和图4所示的托架50的透视图,而图9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 线IX-IX截取的光收发器的剖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托架50包括:接触面50a,其将与顶 部壳体12接触;主面50b,其将与电子器件41接触;以及弯折部50c,其将接触面50a与主 面50b连接起来。因此,托架50具有U形剖面。可以仅通过切割和弯折金属板来形成上述 托架50,而无需熔接、焊接等。 0043 接触面50a可以与顶部壳体12的顶板12c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与顶板12c接触。 接触面50a的平面形状是上底边与弯折部50c连续的梯形。托架50可以通过例如螺钉等 而固定在顶部壳体12上,并且托。

28、架50的接触面50a与顶板12c接触。 0044 主面50b与顶板12c分隔开,与电路板40大致平行地延伸并面向电路板40。主面 50b包括第一部分51b至第三部分53b,第一部分51b至第三部分53b沿纵向从前侧12a向 后侧12b依次布置。第一部分51b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并且第一部分51b的长边沿横向从 顶部壳体12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主面50b的第一部分51b设置在第二区段32的前端。 0045 第二部分52b也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并且第二部分52b的长边比第一部分51b的 长边短。第二部分52b设置在第一部分的横向中部,也就是说,第一部分51b和第二部分 52b具有彼此共同的中心。第二部。

29、分52b包括面向IC 41的区域A。第三部分53b与接触 面50a具有大致相同的梯形。第三部分53b的下底边连接至第二部分52b,而第三部分53b 的上底边连接至弯折部50c。因此,弯折部50c将接触面50a与主面50b连接起来,并且设 置在第二区段32的后端。 0046 如此构造的主面50b借助接触面50a而与顶板12c分隔开,但与顶板12c大致平 行地延伸,从而可以确保第二区段32中的顶部壳体12的顶板12c与主面50b之间的空间 S。具体地说,因为主面50b包括面向IC 41的区域A,所以空间S包括位于顶板12c与IC 41之间的部分,即位于IC 41正下方的部分。因此,托架50可以确保。

30、独立于IC 41位置的 宽铺设空间S。 0047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在区域A与IC 41之间设置有与区域A及IC41接触的散热片 60。因此,散热片60可以在区域A中将托架50与IC 41热连接。此外,托架50的接触面 50a可以与顶板12c直接接触,这意味着托架50可以与顶部壳体12进行热接触。因此,托 架50可以显示出从IC 41至顶部壳体12的散热路径的功能。散热片60可以由含有导热 性良好的金属填充物的例如硅树脂、丙烯酸树脂(acryl)等树脂制成。 0048 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1设置有托架50,托架50具有与顶板12c物理地分隔开并沿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6/7页 。

31、9 着电路板40延伸的主面50b。此外,主面50b包括面向IC 41的区域A。可以在主面50b 与顶板12c之间确保用于将内部光纤F铺设在第二区段32中的空间。换句话说,即使在IC 41下方的部分中,托架50也可以提供用于内部光纤F的铺设空间S,这意味着用于内部光 纤F的铺设空间S独立于IC 41的位置。此外,托架50可以确保从IC 41至顶部壳体12 的散热路径。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1可以有效地散热,而不会限制用于铺设内部光纤 F的空间。 0049 以上描述了光收发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上述描述中,参考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对 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进行了描述。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

32、明较广义的精 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型和修改。 0050 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用导热凝胶70填充形成于托架50与顶板12c之间的用 于铺设内部光纤F的空间S。导热凝胶70可以填充整个空间S,或者仅填充IC 41下方的 部分。导热凝胶70可以减小从IC 41经由托架50至顶部壳体12的路径的热阻。导热凝 胶70可以由含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填充物的硅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制成。 0051 在另一个变型例中,光收发器1可以用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另一种托架50A 实现。这种托架50A在面向IC 41的区域A中包括多个翼片55。托架50A的其它布置方式 与前述托架50的布置方式相似或基本。

33、相同。翼片55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形成:以U形切 割主面50b的区域A,然后朝着IC 41向上拉动U形的指状部。翼片55可以借助自身的弹 性而与IC 41可靠地接触,从而减小IC 41的热阻。该变型的托架50A可以伴随有散热片 60和/或导热凝胶70。 0052 托架50或变型的托架50A可以与IC 41直接接触,而无需在托架与IC 41之间设 置散热片60。因为托架50或变型的托架50A是通过切割金属板并弯折经切割的金属板而 形成的,所以托架50或变型的托架50A固有地具有弹性。将托架50或50A设置成主面50b 与接触面50a分隔开或者设置成弯折部50c具有曲率使两个面50a和50b不平行地。

34、延伸, 从而托架50或50A可以在两个面50a和50b与各自的部件接触时显示出足够的弹性。 0053 在另一个变型例中,托架50或50A可以如前述实施例一样与顶部壳体12分离地 形成,或者可以与顶部壳体12形成一体。此外,托架50或50A可以不仅适用于光收发器, 而且可以适用于设置有内部光纤的其它通用设备,例如光放大器、光调制解调器等。 0054 图12和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收发器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其中,图12是顶 部壳体12A的透视图,而图13是顶部壳体12A的分解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变型的 光收发器与前述光收发器1的区别在于该光收发器包括用以代替前述顶部壳体12的变型 的顶部。

35、壳体12A、用以代替托架50的变型的托架50B,并且还包括额外平板80。 0055 顶部壳体12A在第二区段32中具有台部12d和12e。这些台部12d和12e面向用 于ROSA 25的时钟修复器的电路和用于TOSA 26的驱动器的另一电路。因此,台部12d和 12e确保了从那些IC至顶部壳体12A的散热路径。台部12d中的一者上还设置有附加台部 12f。附加台部12f上安装有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额外平板80。因此,额外平板80、附加台 部12f和另一台部12d可以确保从电路板40上的电子器件至顶部壳体12A的散热路径。 0056 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托架50B设置在顶板12c与电路板40之间。托。

36、架50B在第二 区段32中可以对从第一区段31抽出的内部光纤F进行引导。本实施例的托架50B可以分 成两部分50B1和50B2,其中,一个部分50B1覆盖顶板12c的后部,而另一部分50B2进一步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7/7页 10 分成均与前述托架50或50A相同地具有接触面、主面和弯折部的两部分。 0057 具体地说,托架50B1具有C形平面来覆盖顶板12c的后部并与顶板12c的后部分 隔开。因此,托架50B1可以在顶板12c的整个后部确保用于铺设内部光纤F的空间。另一 部分50B2设置成在第二区段32的前部彼此相对。托架50B2具有与前述托架50或50A的 剖面相同的。

37、U形剖面,以防止内部光纤F从托架50B2中滑出。 0058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托架50B可以防止内部光纤F从第二区段32中滑出或混 乱。与一体型托架50或50A相比,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分离型托架50B1和50B2。 说 明 书CN 102811099 A 10 1/12页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1 2/12页 12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2 3/12页 13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3 4/12页 14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4 5/12页 15 图5 说。

38、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5 6/12页 16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6 7/12页 17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7 8/12页 18 图8A 图8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8 9/12页 19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19 10/12页 20 图11A 图11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20 11/12页 21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21 12/12页 2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099 A 2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