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安全气囊.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092894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47147.X

申请日:

2011.06.02

公开号:

CN102806883A

公开日:

2012.12.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21/207申请日:20110602|||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1/207(2011.01)I; B60R21/231(2011.01)I; B60R21/233

主分类号:

B60R21/207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程经淦; 李亮亮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路30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气囊,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囊体,其中,所述气囊体展开后其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两个凹谷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该座椅安全气囊可对司乘人员的腿部进行更完善的保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囊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展开后其 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 两个凹谷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 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 去的形状为楔形, 所述楔形的前端比后端高。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包括设置在气囊体内 的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 左约束片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 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 右约束片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 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对齐,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还与气囊体的底壁沿车 身前后方向相连,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气囊体展开后相互平行,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将气囊体分 隔成三个沿车身横向排列的充气区域。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上设置有三个分别将 所述三个充气区域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气体发 生器和导气管, 所述导气管沿车身横向设置在气囊体内, 导气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左边的 充气区域和右边的充气区域连通, 导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 所述进气孔与中间的充气 区域连通, 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在导气管内。
6: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成三角 形, 左约束片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 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 右约束片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 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对齐,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下边沿与气囊体的底壁 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上边沿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 所述楔形内。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还包括 : 底片、 顶片、 前侧片、 左侧片和右侧片, 所述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均成长方形, 底片和顶片的后边沿相连, 顶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上边沿相连, 底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下边沿相连, 所述左侧片 和右侧片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左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 片的左边沿相连, 右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的右边沿相连, 左约束片和 右约束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左侧片与左约束片为相似的三角形且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 小于左侧片的三角形面积,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设置在左侧片和右侧片之间且在气囊体展 开后与左侧片和右侧片平行,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 去重合, 所述左侧片和右侧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 所述左约束片在 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左侧片内部且二者的对应边沿平行, 左约束片的三 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相连, 右约束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相 连。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形状 均为三个角被割去的三角形, 右约束片和左约束片的形状相同。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加强片, 2 所述加强片设置在气囊体内且固定安装在底片上, 所述导气管设置在加强片上。
10: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为左侧片 的三角形面积的 60%-90%。
11: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片在气囊体收拢时折叠 成手风琴的风箱形。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 椅骨架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 椅骨架之间, 所述座椅骨架上设有与气体发生器相适配的凹坑, 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 述凹坑中。

说明书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在保护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 保护部位及不同的碰撞形式, 安全气囊被设计成多种形式, 例如驾驶员安全气囊、 前排乘员 安全气囊、 座椅侧气囊、 气帘、 膝部气囊等, 试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碰撞事故中对司乘人员 的多个部位起到保护作用。但在很多碰撞事故中, 这些安全气囊由于不能阻止司乘人员从 座椅上滑落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甚至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 常常由于司乘人员的 滑落而使安全带勒住司乘人员较易受伤的腹部, 造成较大伤害。
     为了防止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落,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该安全气囊 设置在座椅座垫的上方、 座垫蒙皮的下方, 在座垫蒙皮上设置有可撕裂结构。 当车辆发生碰 撞时, 气囊从上述可撕裂结构处弹出, 抬高司乘人员腿部, 避免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落。但 是, 该安全气囊只是单纯地将司乘人员的腿部抬起, 没有考虑司乘人员腿部的具体结构, 对 司乘人员腿部的保护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对司乘人员腿部保护不够完善的问题, 提供一种座椅安全气 囊, 该座椅安全气囊可对司乘人员的腿部进行更完善的保护。
     本发明的座椅安全气囊, 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囊体, 其中, 所述气囊体展开后其 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 两个凹谷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 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
     进一步地, 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的形状为楔形, 所述楔形的前端比 后端高。
     进一步地, 所述气囊体包括设置在气囊体内的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 左约束片与 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 右 约束片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 凹谷对齐,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还与气囊体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左约束片和右约 束片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气囊体 展开后相互平行,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将气囊体分隔成三个沿车身横向排列的充气区 域。
     进一步地, 所述气囊体上设置有三个分别将所述三个充气区域与外部连通的排气 孔。
     进一步地, 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气体发生器和导气管, 所述导气管沿车身横 向设置在气囊体内, 导气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左边的充气区域和右边的充气区域连通, 导 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 所述进气孔与中间的充气区域连通, 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在导气管内。 进一步地,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成三角形, 左约束片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 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 右约束片的上 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 谷对齐,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下边沿与气囊体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左约束片和 右约束片的上边沿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进一步地, 所述气囊体还包括 : 底片、 顶片、 前侧片、 左侧片和右侧片, 所述底片、 顶 片和前侧片均成长方形, 底片和顶片的后边沿相连, 顶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上边沿相连, 底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下边沿相连, 所述左侧片和右侧片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状和大小 相同, 左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的左边沿相连, 右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 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的右边沿相连, 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左侧片与左 约束片为相似的三角形且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小于左侧片的三角形面积, 左约束片和右 约束片设置在左侧片和右侧片之间且在气囊体展开后与左侧片和右侧片平行, 所述左约束 片和右约束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 所述左侧片和右侧片在所述气囊 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 所述左约束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左 侧片内部且二者的对应边沿平行, 左约束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相连, 右 约束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顶片和前侧片相连。
     进一步地,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形状均为三个角被割去的三角形, 右约束 片和左约束片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 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加强片, 所述加强片设置在气囊体内且固定 安装在底片上, 所述导气管设置在加强片上。
     进一步地, 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为左侧片的三角形面积的 60%-90%。
     进一步地, 所述前侧片在气囊体收拢时折叠成手风琴的风箱形。
     进一步地, 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椅骨架之间。
     进一步地, 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椅骨架之间, 所述座椅骨架上设有与 气体发生器相适配的凹坑, 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凹坑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的气囊体展开后其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 向延伸的凹谷, 且两个凹谷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 因此, 当车辆 发生碰撞事故气囊体展开时, 展开的气囊体既可将司乘人员的双腿抬高、 又能将司乘人员 的双腿限制在两个凹谷内, 避免双腿向两侧分开, 对司乘人员的腿部进行了更完善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收拢时的状态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的爆炸示意图 ( 为了更好地显示气体发生 器, 导气管未完全显示 ) ; 图 4 是图 3 中 A 处的放大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安装在座椅中且气囊体展开时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 所述的上下、 左右、 前后均是相对车辆正常放置时而言的。
     如图 1- 图 6 所示,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 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 囊体 1, 所述气囊体 1 展开后其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 101, 两个凹 谷 101 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 101 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 配。
     要形成所述两个凹谷 101, 可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 比如说在凹谷 101 处缝合出皱 褶结构, 或在裁切气囊体 1 的布料时使凹谷 101 处的长度比其它位置小, 上述这些都可在气 囊体 1 展开后形成凹谷 101。根据各人的身高、 体重及习惯的差别, 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两 腿之间的间距是不同的, 但所述间距的差别也不是非常大, 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调查测试, 然 后取各种间距的平均值, 使所述两个凹谷 101 的间距等于所述平均值, 这是上述的相适配 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气囊体 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的形状为楔形, 所述楔形的前端比后端高。 这样的好处是能将司乘人员的腿部太高, 同时, 从后到前逐步升 高, 气囊体 1 展开时司乘人员的受力比较均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为了形成所述的凹谷 101, 所述气囊体 1 包括设置在气 囊体 1 内的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所述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在气囊体 1 展 开后相互平行, 左约束片 102 与气囊体 1 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 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 101 对齐, 右约束片 103 与气囊体 1 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 101 对齐,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在气囊体 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还与气 囊体 1 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通过设置所述的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在气囊 体 1 展开后,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拉住气囊体 1 的顶壁, 使气囊体 1 的顶壁上形成 所述两个凹谷 101。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可以是三角形、 半圆形或其它形状, 无论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的形状如何, 只要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在气囊体 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在气囊体 1 展开后,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都可拉住气囊体 1 的顶壁, 使气囊体 1 的顶壁上形成所述两个凹谷 101。所述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将气囊体 1 分隔成三个沿车身横向排列的充气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气囊体 1 上设置有三个分别将所述三个充气区域 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104。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体 1 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气囊布制作, 气囊布本 身有一定的透气能力, 但为了在气囊体 1 展开后更快的排气, 设置了三个排气孔 10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气体发生器 2 和导气管 3, 所 述导气管 3 沿车身横向设置在气囊体 1 内并穿过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导气管 3 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左边的充气区域和右边的充气区域连通, 导气管 3 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 301, 所述进气孔 301 与中间的充气区域连通, 所述气体发生器 2 安装在导气管 3 内。 所述导气管 3 也是用本领域常用的气囊布制作, 导气管 3 在充气后成圆管状。 导气管 3 的主要作用 是对气体发生器 2 产生的气体进行导向和分流, 气体发生器 2 产生的气体从导气管 3 的左 右两端开口分别进入到左右两个充气区域中、 从进气孔 301 进入到中间的充气区域中。通 过合理设置进气孔 301 的大小, 可以设定是让左右两个充气区域先充满气还是中间的充气 区域先充满气。比如说在欧美国家, 司乘人员的身高较高, 司乘人员的腿部与座椅座垫 5 相 对空隙较大, 可以先让中间的充气区域充满气, 使司乘人员的腿部被及时抬起, 左右两个充 气区域后充满气, 防止司乘人员的腿部向两侧分开。 而在亚洲国家, 司乘人员的身高相对矮 一些, 司乘人员的腿部与座椅座垫 5 相对空隙较小, 可以先让左右充气区域充满气, 防止司 乘人员的腿部向两侧分开, 中间的充气区域后充满气, 因为司乘人员的腿部很容易被抬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成三角形, 左约束片 102 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 个凹谷 101 对齐, 右约束片 103 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 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 101 对齐,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的下边沿与 气囊体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的上边沿在气囊体展开 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气囊体 1 还包括 : 底片 105、 顶片 106、 前侧片 107、 左侧片 108 和右侧片 109, 所述底片 105、 顶片 106、 前侧片 107、 左侧片 108、 右侧片 109、 左约 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均用本领域常用的气囊布制作。所述底片 105、 顶片 106 和前侧片 107 均成长方形, 底片 105 和顶片 106 的后边沿缝合相连, 顶片 106 的前边沿与前侧片 107 的上边沿缝合相连, 底片 105 的前边沿与前侧片 107 的下边沿缝合相连, 所述左侧片 108 和 右侧片 109 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左侧片 108 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105、 顶 片 106 和前侧片 107 的左边沿缝合相连, 右侧片 109 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105、 顶片 106 和前侧片 107 的右边沿缝合相连, 所述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 状和大小相同, 左约束片 102 的三角形面积小于左侧片 108 的三角形面积, 左约束片 102 和 右约束片 103 设置在左侧片 108 和右侧片 109 之间且在气囊体 1 展开时与左侧片 108 和右 侧片 109 平行, 所述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在所述气囊体 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 重合, 所述左侧片 108 和右侧片 109 在所述气囊体 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 所述左约 束片 102 在所述气囊体 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左侧片 108 内部且二者的对应边沿平 行, 左约束片 102 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105、 顶片 106 和前侧片 107 缝合相连, 右约束片 103 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 105、 顶片 106 和前侧片 107 缝合相连。三个排气孔 104 位于底 片 105 上, 这样在气囊体 1 展开后排气时, 气体向下排出, 不会对司乘人员造成伤害。底片 105 即是上述气囊体 1 的底壁, 顶片 106 即是上述气囊体 1 的顶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前侧片 107 在气囊体 1 收拢时折叠成手风琴的风 箱形。手风琴的风箱形的折叠方式使前侧片 107 更易展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的形状均为三个角 被割去的三角形。这样可以使三个充气区域相互连通, 使三个充气区域内气体的分布更均 匀。 左约束片 102 的形状如图 6 中的实线所示, 加上图 6 中的虚线就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因此左约束片 102 的形状可以看成是一个三角形被割去三个角后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将 左约束片 102 的这种形状称为三个角被割去的三角形。右约束片 103 和左约束片 102 的形
     状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加强片 4, 所述加强片 4 设置 在气囊体 1 内且通过缝制固定安装在底片 105 上, 所述导气管 3 设置在加强片 4 上。由于 底片 105 上导气管 3 所在处在气囊体 1 展开时的受力较大, 采用加强片 4 可增强底片 105 的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的三角形大小为左侧片 108 的三角形大小的 60%-90%。上述数据是根据试验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经验表明, 采用上 述数据的设置可使两个凹谷 101 与司乘人员的腿部更好地适配, 使司乘人员的腿部被有效 抬高, 同时又被限制得很好, 不会向两侧分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气囊体 1 设置在座椅座垫 5 与座椅骨架 6 之间。 现 有技术中有将气囊体 1 设置在座椅座垫 5 与座椅表皮之间的, 在座椅表皮上设置撕裂缝, 气 囊体 1 展开时从撕裂缝中弹出, 但是, 气囊体 1 弹出时直接与司乘人员的腿部接触, 由于气 囊体 1 的弹出速度较快, 因此可能对司乘人员的腿部造成伤害。本实施方式将气囊体 1 设 置在座椅座垫 5 与座椅骨架 6 之间, 避免气囊体 1 展开时与司乘人员的腿部直接接触, 避免 由此造成的伤害, 由于座椅座垫 5 是软的, 因此气囊体 1 展开后的两个凹谷 101 导致座椅座 垫 5 上仍然能形成类似结构, 仍然能对司乘人员的双腿进行较好的限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座椅骨架 6 上设有与气体发生器 2 相适配的凹坑, 所述气体发生器 2 固定安装在所述凹坑中。当然, 由于气体发生器 2 位于导气管 3 内, 导 气管 3 位于气囊体 1 内, 因此导气管 3、 底片 105 和加强片 4 均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凹坑中。 设置凹坑也是为了节省座椅的空间, 由于该座椅安全气囊的大部分部件都是气囊布制作成 的, 在气囊体 1 收拢时几乎不占用空间, 因此, 将气体发生器 2 设置在凹坑中后, 该座椅安全 气囊的其它部件几乎不占用座椅的内部空间, 座椅的结构也不需要进行较大的改动。气体 发生器 2 上设有两个螺钉, 所述两个螺钉穿过导气管 3、 加强片 4 和底片 105 并拧紧到所述 凹坑的两个螺纹孔中, 以此将气体发生器 2 固定安装在所述凹坑中, 同时将气体发生器 2、 导气管 3、 加强片 4 和底片 105 相互固定。
     组装时, 先将气体发生器 2 在导气管 3 内安装好, 将导气管 3 和加强片 4 在底片 105 上固定好, 然后将左约束片 102 和右约束片 103 分别与底片 105、 顶片 106、 前侧片 107、 左侧片 108 及右侧片 109 缝合好, 最后将底片 105、 顶片 106、 前侧片 107、 左侧片 108 及右侧 片 109 相互缝合好。
     该座椅安全气囊收拢时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当需要展开时, 气体发生器 2 工作, 产 生大量的气体, 气体通过导气管 3 进入到三个充气区域中, 气囊体 1 展开, 展开的气囊体 1 如图 2 所示, 展开的气囊体 1 通过座椅座垫 5 将司乘人员的双腿抬高, 同时气囊体 1 上形成 的两个凹谷 101 对司乘人员的双腿进行限制, 防止双腿向两侧分开。
     与该座椅安全气囊相关联的部件有中央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 检测单元和气体发 生器 2 均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 检测单元的作用是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了各种特殊状况 ( 如碰撞、 翻车等 ), 中央处理单元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以决定是否需 要使气体发生器 2 工作 ( 即气囊体 1 弹出 )。具体的技术细节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 此处不 作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座椅安全气囊.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068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05 C N 1 0 2 8 0 6 8 8 3 A *CN102806883A* (21)申请号 201110147147.X (22)申请日 2011.06.02 B60R 21/207(2011.01) B60R 21/231(2011.01) B60R 21/233(2006.01) (71)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 路3009号 (72)发明人程经淦 李亮亮 (54) 发明名称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气囊,包括设置 。

2、在座椅内的气囊体,其中,所述气囊体展开后其上 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两 个凹谷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的间距与 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该座 椅安全气囊可对司乘人员的腿部进行更完善的保 护。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5 页 1/2页 2 1.一种座椅安全气囊,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展开后其 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两个凹谷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 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

3、两腿间距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 去的形状为楔形,所述楔形的前端比后端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包括设置在气囊体内 的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左约束片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 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右约束片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 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对齐,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还与气囊体的底壁沿车 身前后方向相连,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气囊体展开后相互平行,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

4、束片将气囊体分 隔成三个沿车身横向排列的充气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上设置有三个分别将 所述三个充气区域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气体发 生器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沿车身横向设置在气囊体内,导气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左边的 充气区域和右边的充气区域连通,导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中间的充气 区域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在导气管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成三角 形,左约束片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

5、连处 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右约束片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 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对齐,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下边沿与气囊体的底壁 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上边沿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 所述楔形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还包括:底片、顶片、 前侧片、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底片、顶片和前侧片均成长方形,底片和顶片的后边沿相连, 顶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上边沿相连,底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下边沿相连,所述左侧片 和右侧片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左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 片的左边沿相连,。

6、右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的右边沿相连,左约束片和 右约束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左侧片与左约束片为相似的三角形且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 小于左侧片的三角形面积,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设置在左侧片和右侧片之间且在气囊体展 开后与左侧片和右侧片平行,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 去重合,所述左侧片和右侧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所述左约束片在 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左侧片内部且二者的对应边沿平行,左约束片的三 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相连,右约束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相 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

7、,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形状 均为三个角被割去的三角形,右约束片和左约束片的形状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加强片,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6883 A 2/2页 3 所述加强片设置在气囊体内且固定安装在底片上,所述导气管设置在加强片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为左侧片 的三角形面积的60%-90%。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片在气囊体收拢时折叠 成手风琴的风箱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 椅骨。

8、架之间。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 椅骨架之间,所述座椅骨架上设有与气体发生器相适配的凹坑,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 述凹坑中。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6883 A 1/6页 4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安全气囊在保护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 保护部位及不同的碰撞形式,安全气囊被设计成多种形式,例如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乘员 安全气囊、座椅侧气囊、气帘、膝部气囊等,试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碰撞事故中对司乘人员 的多个部位起到保护作用。但在很多。

9、碰撞事故中,这些安全气囊由于不能阻止司乘人员从 座椅上滑落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甚至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常常由于司乘人员的 滑落而使安全带勒住司乘人员较易受伤的腹部,造成较大伤害。 0003 为了防止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落,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 设置在座椅座垫的上方、座垫蒙皮的下方,在座垫蒙皮上设置有可撕裂结构。当车辆发生碰 撞时,气囊从上述可撕裂结构处弹出,抬高司乘人员腿部,避免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落。但 是,该安全气囊只是单纯地将司乘人员的腿部抬起,没有考虑司乘人员腿部的具体结构,对 司乘人员腿部的保护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对司乘人员腿部保护不。

10、够完善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安全气 囊,该座椅安全气囊可对司乘人员的腿部进行更完善的保护。 0005 本发明的座椅安全气囊,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囊体,其中,所述气囊体展开后其 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两个凹谷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 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的形状为楔形,所述楔形的前端比 后端高。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包括设置在气囊体内的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左约束片与 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右 约束片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

11、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 凹谷对齐,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还与气囊体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左约束片和右约 束片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在气囊体 展开后相互平行,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将气囊体分隔成三个沿车身横向排列的充气区 域。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上设置有三个分别将所述三个充气区域与外部连通的排气 孔。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气体发生器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沿车身横 向设置在气囊体内,导气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左边的充气区域和右边的充气区域连通,导 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中间的充气区域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设。

12、置在导 说 明 书CN 102806883 A 2/6页 5 气管内。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成三角形,左约束片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 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对齐,右约束片的上 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 谷对齐,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下边沿与气囊体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左约束片和 右约束片的上边沿在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还包括:底片、顶片、前侧片、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底片、顶 片和前侧片均成长方形,底片和顶片的后边沿相连,顶片的前边沿。

13、与前侧片的上边沿相连, 底片的前边沿与前侧片的下边沿相连,所述左侧片和右侧片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状和大小 相同,左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的左边沿相连,右侧片的三个边沿分别 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的右边沿相连,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左侧片与左 约束片为相似的三角形且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小于左侧片的三角形面积,左约束片和右 约束片设置在左侧片和右侧片之间且在气囊体展开后与左侧片和右侧片平行,所述左约束 片和右约束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所述左侧片和右侧片在所述气囊 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所述左约束片在所述气囊体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左 侧片内部且二。

14、者的对应边沿平行,左约束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相连,右 约束片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顶片和前侧片相连。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形状均为三个角被割去的三角形,右约束 片和左约束片的形状相同。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设置在气囊体内且固定 安装在底片上,所述导气管设置在加强片上。 0014 进一步地,左约束片的三角形面积为左侧片的三角形面积的60%-90%。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片在气囊体收拢时折叠成手风琴的风箱形。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座垫与座椅骨架之间。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设置在座椅。

15、座垫与座椅骨架之间,所述座椅骨架上设有与 气体发生器相适配的凹坑,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凹坑中。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气囊体展开后其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 向延伸的凹谷,且两个凹谷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配,因此,当车辆 发生碰撞事故气囊体展开时,展开的气囊体既可将司乘人员的双腿抬高、又能将司乘人员 的双腿限制在两个凹谷内,避免双腿向两侧分开,对司乘人员的腿部进行了更完善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收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

16、气囊的爆炸示意图(为了更好地显示气体发生 器,导气管未完全显示);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安装在座椅中且气囊体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左约束片和右约束片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2806883 A 3/6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 在下面的描述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均是相对车辆正常放置时而言的。 0022 如。

17、图1-图6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气囊,包括设置在座椅内的气 囊体1,所述气囊体1展开后其上表面形成有两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谷101,两个凹 谷101沿车身横向并列设置且两个凹谷101的间距与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的两腿间距相适 配。 0023 要形成所述两个凹谷101,可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比如说在凹谷101处缝合出皱 褶结构,或在裁切气囊体1的布料时使凹谷101处的长度比其它位置小,上述这些都可在气 囊体1展开后形成凹谷101。根据各人的身高、体重及习惯的差别,成年人坐在座椅上时两 腿之间的间距是不同的,但所述间距的差别也不是非常大,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调查测试,然 后取各种间距的平。

18、均值,使所述两个凹谷101的间距等于所述平均值,这是上述的相适配 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囊体1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的形状为楔形, 所述楔形的前端比后端高。这样的好处是能将司乘人员的腿部太高,同时,从后到前逐步升 高,气囊体1展开时司乘人员的受力比较均匀。 002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形成所述的凹谷101,所述气囊体1包括设置在气 囊体1内的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所述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在气囊体1展 开后相互平行,左约束片102与气囊体1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 述相连处与所述一个凹谷101对齐,右约束片10。

19、3与气囊体1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 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101对齐,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 在气囊体1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还与气 囊体1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通过设置所述的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在气囊 体1展开后,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拉住气囊体1的顶壁,使气囊体1的顶壁上形成 所述两个凹谷101。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或其它形状,无论 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的形状如何,只要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在气囊体1 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在气囊体。

20、1展开后,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 都可拉住气囊体1的顶壁,使气囊体1的顶壁上形成所述两个凹谷101。所述左约束片102 和右约束片103将气囊体1分隔成三个沿车身横向排列的充气区域。 002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囊体1上设置有三个分别将所述三个充气区域 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104。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体1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气囊布制作,气囊布本 身有一定的透气能力,但为了在气囊体1展开后更快的排气,设置了三个排气孔104。 002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气体发生器2和导气管3,所 述导气管3沿车身横向设置在气囊体1内并穿过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导气。

21、管3 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左边的充气区域和右边的充气区域连通,导气管3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 301,所述进气孔301与中间的充气区域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2安装在导气管3内。所述导 说 明 书CN 102806883 A 4/6页 7 气管3也是用本领域常用的气囊布制作,导气管3在充气后成圆管状。导气管3的主要作用 是对气体发生器2产生的气体进行导向和分流,气体发生器2产生的气体从导气管3的左 右两端开口分别进入到左右两个充气区域中、从进气孔301进入到中间的充气区域中。通 过合理设置进气孔301的大小,可以设定是让左右两个充气区域先充满气还是中间的充气 区域先充满气。比如说在欧美国家,司乘人员的身高。

22、较高,司乘人员的腿部与座椅座垫5相 对空隙较大,可以先让中间的充气区域充满气,使司乘人员的腿部被及时抬起,左右两个充 气区域后充满气,防止司乘人员的腿部向两侧分开。而在亚洲国家,司乘人员的身高相对矮 一些,司乘人员的腿部与座椅座垫5相对空隙较小,可以先让左右充气区域充满气,防止司 乘人员的腿部向两侧分开,中间的充气区域后充满气,因为司乘人员的腿部很容易被抬起。 002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成三角形,左约束片 102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且在气囊体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一 个凹谷101对齐,右约束片103的上边沿与气囊体的顶壁沿车身前后方。

23、向相连且在气囊体 展开后所述相连处与所述另一个凹谷101对齐,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的下边沿与 气囊体的底壁沿车身前后方向相连,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的上边沿在气囊体展开 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所述楔形内。 002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囊体1还包括:底片105、顶片106、前侧片107、 左侧片108和右侧片109,所述底片105、顶片106、前侧片107、左侧片108、右侧片109、左约 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均用本领域常用的气囊布制作。所述底片105、顶片106和前侧片 107均成长方形,底片105和顶片106的后边沿缝合相连,顶片106的前边沿与前侧片107。

24、 的上边沿缝合相连,底片105的前边沿与前侧片107的下边沿缝合相连,所述左侧片108和 右侧片109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左侧片108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105、顶 片106和前侧片107的左边沿缝合相连,右侧片109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105、顶片106 和前侧片107的右边沿缝合相连,所述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成三角形且二者的形 状和大小相同,左约束片102的三角形面积小于左侧片108的三角形面积,左约束片102和 右约束片103设置在左侧片108和右侧片109之间且在气囊体1展开时与左侧片108和右 侧片109平行,所述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在所述气囊体1展开。

25、后从车身横向看去 重合,所述左侧片108和右侧片109在所述气囊体1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重合,所述左约 束片102在所述气囊体1展开后从车身横向看去位于左侧片108内部且二者的对应边沿平 行,左约束片102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105、顶片106和前侧片107缝合相连,右约束片 103的三个边沿分别与底片105、顶片106和前侧片107缝合相连。三个排气孔104位于底 片105上,这样在气囊体1展开后排气时,气体向下排出,不会对司乘人员造成伤害。底片 105即是上述气囊体1的底壁,顶片106即是上述气囊体1的顶壁。 003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侧片107在气囊体1收拢时折叠成手风琴的。

26、风 箱形。手风琴的风箱形的折叠方式使前侧片107更易展开。 003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的形状均为三个角 被割去的三角形。这样可以使三个充气区域相互连通,使三个充气区域内气体的分布更均 匀。左约束片102的形状如图 6中的实线所示,加上图6中的虚线就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因此左约束片102的形状可以看成是一个三角形被割去三个角后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将 左约束片102的这种形状称为三个角被割去的三角形。右约束片103和左约束片102的形 说 明 书CN 102806883 A 5/6页 8 状相同。 003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还包括。

27、加强片4,所述加强片4设置 在气囊体1内且通过缝制固定安装在底片105上,所述导气管3设置在加强片4上。由于 底片105上导气管3所在处在气囊体1展开时的受力较大,采用加强片4可增强底片105 的强度。 003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的三角形大小为左侧片 108的三角形大小的60%-90%。上述数据是根据试验和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表明,采用上 述数据的设置可使两个凹谷101与司乘人员的腿部更好地适配,使司乘人员的腿部被有效 抬高,同时又被限制得很好,不会向两侧分开。 003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囊体1设置在座椅座垫5与座椅骨架6之间。现 有技术中有。

28、将气囊体1设置在座椅座垫5与座椅表皮之间的,在座椅表皮上设置撕裂缝,气 囊体1展开时从撕裂缝中弹出,但是,气囊体1弹出时直接与司乘人员的腿部接触,由于气 囊体1的弹出速度较快,因此可能对司乘人员的腿部造成伤害。本实施方式将气囊体1设 置在座椅座垫5与座椅骨架6之间,避免气囊体1展开时与司乘人员的腿部直接接触,避免 由此造成的伤害,由于座椅座垫5是软的,因此气囊体1展开后的两个凹谷101导致座椅座 垫5上仍然能形成类似结构,仍然能对司乘人员的双腿进行较好的限制。 003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座椅骨架6上设有与气体发生器2相适配的凹坑, 所述气体发生器2固定安装在所述凹坑中。当然,由于气。

29、体发生器2位于导气管3内,导 气管3位于气囊体1内,因此导气管3、底片105和加强片4均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凹坑中。 设置凹坑也是为了节省座椅的空间,由于该座椅安全气囊的大部分部件都是气囊布制作成 的,在气囊体1收拢时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将气体发生器2设置在凹坑中后,该座椅安全 气囊的其它部件几乎不占用座椅的内部空间,座椅的结构也不需要进行较大的改动。气体 发生器2上设有两个螺钉,所述两个螺钉穿过导气管3、加强片4和底片105并拧紧到所述 凹坑的两个螺纹孔中,以此将气体发生器2固定安装在所述凹坑中,同时将气体发生器2、 导气管3、加强片4和底片105相互固定。 0036 组装时,先将气体发生器2。

30、在导气管3内安装好,将导气管3和加强片4在底片 105上固定好,然后将左约束片102和右约束片103分别与底片105、顶片106、前侧片107、 左侧片108及右侧片109缝合好,最后将底片105、顶片106、前侧片107、左侧片108及右侧 片109相互缝合好。 0037 该座椅安全气囊收拢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当需要展开时,气体发生器2工作,产 生大量的气体,气体通过导气管3进入到三个充气区域中,气囊体1展开,展开的气囊体1 如图2所示,展开的气囊体1通过座椅座垫5将司乘人员的双腿抬高,同时气囊体1上形成 的两个凹谷101对司乘人员的双腿进行限制,防止双腿向两侧分开。 0038 与该座椅安全。

31、气囊相关联的部件有中央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和气体发 生器2均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检测单元的作用是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了各种特殊状况 (如碰撞、翻车等), 中央处理单元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是否需 要使气体发生器2工作(即气囊体1弹出)。具体的技术细节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此处不 作赘述。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 说 明 书CN 102806883 A 6/6页 9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2806883 A 1/5页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883 A 10 2/5页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883 A 11 3/5页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883 A 12 4/5页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883 A 13 5/5页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883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