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纺织工业技术领域,是采用可耐可纶短纤维生产仿兽毛皮的新技术。 目前,在国内生产仿兽毛皮都是按照日本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工艺流程为:
原料配比-纤维开松-闷毛-梳理成条-编织-半成品质量检查-修补-予烫光-予剪毛-热定型-上胶-烫剪-烫剪-烫剪-烫剪-烫光-烫光-成品检验-入库。
原料配比见表1
表1原料配比纤维层次原料纤度(D)长度(mm)配比(%)底绒可耐可纶43240表毛″105120刚毛″205140
按日本工艺生产,在烘干机前加给湿装置,其工艺参数见表2
表2坯布通过时间(秒)3.3坯布进布速度(米/分)3予缩方式毛面蒸汽管排列数1组1根热给湿量程(cm)20底绒收缩率(%)55
热定型工序采用M751电热定型机,定型温度为140℃-145℃。
在烫光、剪毛工序采用引进烫剪联合机进行生产,进布速度为6米/分,烫光温度依次为140℃-140℃-120℃-110℃-100℃。
按照上述生产工艺进行生产,表毛和刚毛原料均采用长为51mm的可耐可纶中长纤维,首次剪毛高度为18mm,烫光后卷曲部分拉直,成品毛高22mm,这样,经过剪毛处理后大部分被剪掉,不能二次利用,使原料消耗高,浪费大。另外,生产仿兽毛皮,其底绒收缩程度是影响产品实物及外观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按照上述工艺生产,热给湿处理是在毛面上进行,这样使人造毛皮尖部受热,在能量传导中温度逐渐降低,最后传到底布上,致使该收缩的底绒收缩程度差,而不该收缩的表毛和刚毛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回缩,由于具有高收缩纤维性质的底绒受到温差的影响,严重地影响了底绒收缩的效果,极易产生毛皮的露底,而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在保持原仿兽毛皮的风格,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同时,改变产品结构,减少原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原料浪费大、产品质量差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可耐可纶短纤维生产仿兽毛皮的新技术。
附图为本发明中采用的热予缩湿处理机工作简图:
图中,1、2为传动轴,3为坯布,4为蒸汽管。
本发明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配比-开纤-闷毛-梳理成条-编织-半成品检验-修补-热予缩湿处理-上胶-定型-烫剪(象征性剪毛)-烫剪-烫剪-烫剪-烫剪-烫光-成品检验-包装-入库。
本发明在原料配比上刚毛采用可耐可纶短纤维,表毛采用普通腈纶,节约可耐可纶原料,原料配比见表3。
表3原料配比纤维层次原料纤度(D)长度(mm)配比(%)底绒可耐可纶3-428-3530-50表毛普通腈纶5-1032-4815-20刚毛可耐可纶15-3032-4835-50
为解决生产仿兽毛皮中底绒收缩到位,产生全部封底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自制的热予缩湿处理机,增加了蒸汽管的数量(见附图),改变了热量传递方式,使蒸汽先从底布(皮板)受热,然后到毛面。这样底布温度高,受热快,底绒收缩好,使底绒收缩率达到85%以上,热予缩湿处理机工艺参数见表4。
表4坯布通过时间(秒)15-25坯布进布速度(米/分)2-4予缩方式底布蒸汽管排列数2组6根热给湿量程(cm)120底绒收缩率(%)>85
本发明的定型工序采用电热定型机,其定型温度范围为135-150℃。
本发明地烫光、剪毛工序采用引进的烫剪联合机,进布速度为7米/分,烫光温度依次为155℃-140℃-125℃-105℃-125℃-105℃,提高了烫光温度,使毛皮表面更加光泽明亮。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
工艺流程:原料配比-开纤-闷毛-梳理成条-编织-半成品检验-修补-热予缩湿处理-上胶-定型-烫剪(象征性剪毛)-烫剪-烫剪-烫剪-烫剪-烫光-成品检验-包装-入库。
原料配比见表5:
表5原料配比纤维层次原料纤度(D)长度(mm)配比(%)底绒可耐可纶43240表毛色腈纶纤维73615刚毛可耐可纶203845
纤维开松采用开棉机,梳理成条工序采用英国进口梳毛机,烫光工序采用西德烫剪联合机,热予缩湿处理工序采用自制的热予缩湿处理机,工艺参数同表4。定型工序采用M751电热定型机。
采用可耐可纶短纤维生产仿兽毛皮,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减少了原料消耗,降低了产品成本,在保持了原仿兽毛皮风格的基础上,解决了底绒收缩不到位,容易产生露底的质量问题,提高了仿兽毛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