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把胶膜从底带转移到其承受物上的手持装置(以下简称手持装置),其中底带的送带轮和卷带轮装在由至少两个可打开的外壳零件组成的外壳中,每个带轮装在在外壳中转动的转轴上,反转制动器与至少一个带轮相结合,两转轴通过齿轮装置相互连接起来,该齿轮装置包括一沿转动方向可放行的滑动离合器,从送带轮上松下来的底带被引导绕过从外壳上突出的敷贴元件,该元件可把底带有胶膜的一边压在承受件上,底带绕过敷贴元件后再进入外壳中卷到卷带轮上,送带轮和卷带轮装在插入外壳中的支承元件上。 在这种手持装置中,送带轮和卷带轮类似于录音带盒那样,相互邻近地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在一边已包复上有粘性的胶膜的底带绕在送带轮上,而卷带轮准备用来卷取用过地底带。已包复胶膜的底带从送带轮被引导绕过一敷贴元件,该敷贴元件放在要敷贴粘性胶膜的承受物上。通过手持装置与承受物间的相对运动,粘性胶膜从底带转移到承受物上,同时,已无粘性胶膜的底带由卷带轮卷取。
一种已知的手持装置(见西德专利DE-PS3736357)实质上由三个不同功能元件构成。在一端开口的中间壳体装着在送带轮和卷带轮间的传动连接装置,传动连接装置由直接(或经由一滑动离合器)连接到齿轮装置的两转轴组成,该齿轮装置构成两转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一个封闭的可更换的带盒设计成通过对中装置固定地装在中间壳体中。送带轮和卷带轮安装得能在该带盒中转动,而敷贴元件是带盒的一部分。此外,以设置在带盒的一侧壁上的弹性凸缘形式的反转制动器与带盒成一整体,并与附加地形成在卷带轮上的齿轮轮缘相啮合。以带有一制动夹的一大体封闭的外壳盒的形式的第三功能元件可在装入中间壳体的可更换带盒上转动,和在中间壳体上转动,仅仅敷贴元件带着底带从闭合位置的外壳盒中突出。给手持装置换带轮时,打开外壳,从中间壳体中移出可更换的带盒,再装入一新的带盒并重新关上外壳盒。
虽然这种已知的手持装置的操作比较简单且不会出差错,但它的结构很复杂,使该种装置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这种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关键的功能元件,使材料消耗不必要地提高。另一方面,可更换的带盒-特别它是设计成一不能再用的制品-所需材料较贵,因为除了装入送带轮和卷带轮,该带盒还必须保证安全安装,因为由于设置在中间壳体中的转轴只在一边卷带,因此在外壳中没有设置反支承。另外,带盒也必须有助于形成反转制动器。带盒这样的复杂设计使它生产成本及价格很高。
相反地,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这种手持装置,同时能维持它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容易操作和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提供一种如本说明书第一段所述的手持装置,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支承元件是固定在装配在一起的两半壳之间的一块承板,支承元件带有夹持送带轮和卷带轮的夹持装置,承板具有带有整体敷贴元件的大体三角形区,该区覆盖约一半的送带轮,还有支承卷带轮的肋形区;同时反转制动器与齿轮装置相结合,并设置成与面对齿轮装置的下半壳成整体。
通过这种设计,可完全保持使用性能并容易操作,并使手持装置简化,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本发明装置实质上仅包括装在一起的两半壳和一块插入两半壳中的承板,因而与现有的手持装置相比,可以显著地节约材料。而承板实质上只是用来在把送、卷带轮装入外壳之前把送、卷带轮相互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因而操作者不必与要转贴的胶膜相接触。在装入外壳后,承板不起其它作用,因为送、卷带轮安装在两半壳中,所以承板不起安装固定和支承作用。另外,承板相当简单并节省材料,由于反转制动器设置在外壳的壁上而不是设置在承板上,因而承板只需要在卷带轮区域处设置一窄的固定凸缘。
在本发明的一个相当简单的实施例中,敷贴元件由承板的两个成三角锥形的侧壁构成。但是也可以有其它的方案,例如,也可以在承板上再另外设置一个引导底带绕过其上的敷贴滚柱。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齿轮装置与转轴成整体,而滑动离合器是齿轮装置的一部分。该技术方案减少了装置的零部件数目,简化了生产,因此生产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了。该手持装置只包括两转轴,每一转轴带有与其成整体的齿轮装置,一个用于送带轮,另一个用于卷带轮。
在本发明另一很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送带轮转轴的齿在齿轮轮缘和齿面区之间具有薄层形的颈部,在所述的齿面区,两转轴的齿在垂直于齿面的平面内被削斜成斜表面,因而在两齿轮装置速度有差异时,使送带轮转轴的齿可在卷带轮转轴的齿上滑过去。
滑动离合器这样设计是特别简单的。滑动离合器不包括分离的元件,而是与齿轮装置直接成一整体。送带轮的斜齿,通过它们薄层形颈部的设计而具有弹性,它们可以在卷带轮转轴的相应的齿上滑过去。通过送带轮转轴的齿的弹性可控制滑动离合器的反应。通过齿的薄层形颈部的设计可以影响弹性的大小,齿颈部长度和厚度以及它们薄层的形状可以按照要求而变化。
与滑动离合器的这种设计相配合,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转制动器是设置在送带轮转轴的斜齿下面、面对着齿轮装置的在下半壳上的一相应的斜的外壳元件,使转轴的齿能沿转动方向在外壳元件上滑过去。因而,对于防止手持装置不正常的操作的反转制动器的设置不需要其它附加的装置,相反的,只需要设置一个斜的齿形的外壳元件,齿轮装置弹性的齿能沿转动方向在其上滑过去,但是当沿反向转动时会被制动。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手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Ⅲ-Ⅲ线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沿图1中Ⅳ-Ⅳ线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手持装置的承板的平面图;
图6是图5所示承板的底视图;
图7是沿图6中Ⅶ-Ⅶ线的剖面图;
图8示出了图5-图7所示的承板已装入本发明手持装置的外壳元件中;
图9示出了图8的外壳元件及传动连接系统,但去掉了承板;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手持装置的传动连接系统;
图11是沿图10中Ⅺ-Ⅺ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10中箭头Ⅻ-Ⅻ所示方向的剖面图;
图13是沿图10中ⅩⅢ-ⅩⅢ线的剖面图。
把胶膜从底带2转移到其承受物(未详细示出)上的手持装置,包括由两半壳,也就是上半壳3a和下半壳3b组成的外壳3。带有夹紧表面5的U形卡罩4把两半壳3a和3b牢固地相互连接起来。在U形卡罩4的侧面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的两个棘爪6、7(图3),每个棘爪6啮合在槽8中可纵向移动,该槽8由上半壳3a和下半壳3b构成并在外壳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卡罩4用其棘爪6包住上半壳3a,这样,甚至当下半壳3b移掉后,它仍连到上半壳3a上并可纵向移动。而供每一个棘爪7插入的第二槽9设在下半壳3b上,该槽9仅仅延伸一有限的范围。
每条槽9与相应的槽8被肋10所隔开。肋10仅仅延伸一段范围(如图2所示),因此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上,卡罩4的棘爪7并没有啮合在槽9中,也就是上下半壳3a和3b未连接在一起。通过移动卡罩4,棘爪7啮合到槽9中,使两半壳3a和3b牢固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在每条槽9中设置了一个缩颈11用来把卡罩牢固地锁在槽9中。
此外,上半壳3a成形有一开口12,通过该开口12,可检查送带轮上底带卷满的程度-这一点将在下面详细说明。上、下半壳3a和3b分别包括一板状的三角形端部13a、13b,它们与底带2的敷贴元件14相配合。
如特别清楚地示于图4,设计了一承板15插入外壳3中。该承板15包括一大体三角形区域16(图5)和一个肋形区17。敷贴元件14设计成三角形区域16的一部分,为此,在承板15上设置了三角锥形的侧壁18。送带轮20的夹持装置19设置在承板15的三角形区域16内,该夹持装置包括一开口21和送带轮20的钩爪22(见图6)。通过简单地啮合在钩爪22中,送带轮20可在承板15上转动。承板15还相应地包括设置在肋形区17的端部的卷带轮24的夹持装置-其由一开口25和钩爪26构成。通过与钩爪26啮合,送带轮26可在承板15上转动。
送带轮20的转轴28和卷带轮24的转轴29的两个轴颈销27、27a设置在下半壳3b内,在轴颈销27的顶端设有棘爪,用来在轴向固定转轴28。齿轮装置30、31分别与转轴28、29成整体,其详细结构将在下面说明。
上半壳3a也包括有轴颈销32、33,手持装置处在装配状态时,它们分别与下半壳3b中的轴颈销27、27a相对,它们还设计成可通过承板15的夹持装置19、23的开口21和25而伸入到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中,作为这些带轮的轴承。
因而,在装入外壳3中后,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只装在上下半壳3a和3b上,而不装在承板15上,也就是承板15的唯一作用是在把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装入外壳3中以前用来把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相互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在承板15装入外壳中时,送带轮20装到转轴28上而卷带轮24装到转轴29上,在每个轮与相应的转轴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通过已知的带键的联轴节或类似的装置来实现的。在装在上半壳3a并用卡罩4合上外壳后,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分别通过轴颈销32和33在外壳中对准。
图5到图7只示出带着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的承板15。底带未详细示出,但它是从送带轮20绕过敷贴元件14而卷入卷带轮24中的。如图7中可更清楚地看出送带轮20和卷带轮24通过简单的钩爪22和26而与承板连接在一起。
图8和图9只分别示出了带装入的承板15或不带承板的下半壳3b。图9示出了转轴28和29之间的传动连接系统,它由分别与转轴28、29成整体的齿轮装置30、31构成,图中只示出了齿轮装置30、31的几个齿34、35。
齿轮装置30、31的具体结构示于图10至13。转轴28、29的齿轮装置30、31设计得使它们同时又可以作为一滑动离合器。为此,齿轮装置的齿34、35有特殊的形状,最好如图12所示。在交迭的区域,齿轮装置30、31的每个齿34、35在垂直于齿面的平面内被斜削成具有同样的齿距,使得斜表面37、38沿转动方向(如图10中箭头36所示)相接触。在两个齿轮装置的速度有差异时,齿轮装置30的齿34的斜表面37在齿轮装置31的齿35的斜表面38上滑过去。
这种滑动效果是由齿轮装置30的齿34的弹性结构产生的。为此,将最好是由塑料制成的齿34在齿轮轮缘40和齿面41之间的颈部区域39设计成薄层形的(图11),挖去的材料部分标以标号42。借助于这些弹性的薄层形颈部39,齿34的斜表面37可在齿35的斜表面38上滑过,也就是滑动离合器与齿轮装置直接成整体,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不需任何附加元件而构成。
特别如图10和图13中可清楚地看出,通过齿轮装置30的齿的这种特殊的结构设计,也构成了一个反转制动器。为此,在斜齿34的下面有一个带有斜表面44的削斜的外壳元件43,该元件是下半壳3b的一部分。借助于它们的弹性,齿轮装置30的齿34的斜表面37可沿转动方向滑过外壳元件43的斜表面44。反之,外壳元件43可阻止齿34沿反方向转动。
借助于这种结构,滑动离合器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与齿轮装置成一整体,而反转制动器也是设置在外壳上的传动连接系统的一部分,因而承板15仅包括敷贴元件14,并且只是用来在送带轮20及卷带轮24装入外壳3之前支承着两带轮,也就是说承板15不起其它作用,因此很简单,并且制造费用也较便宜。
很显然,本发明并不限制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基本思想情况下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例。例如,可以把敷贴元件设计成另外型式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