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60397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8.28CN203160397U*CN203160397U*(21)申请号 201220673194.8(22)申请日 2012.12.07E03F 9/00(2006.01)F04F 5/10(2006.01)F04F 5/44(2006.01)(73)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环境工程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柄泽俊康 葛城哲夫(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温旭 郝传鑫(54) 实用新型名称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
2、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该泵驱动系统用于对喷射泵进行驱动,且该喷射泵配置于检查井内用于从检查井除去沉积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供水部件,其用于向上述喷射泵供给水;和处理部件,其用于对利用上述喷射泵从检查井除去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进行处理。利用该泵驱动系统,从检查井排出检查井内的沉积物。因此,不需要进行疏浚及作业人员进入检查井内而能够除去检查井内的沉积物。(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60397 UCN 203160397 U1/1页21.一种泵驱动。
3、系统,其用于对喷射泵进行驱动,且该喷射泵配置于检查井内用于从检查井除去沉积物,所述泵驱动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供水部件,其用于向上述喷射泵供给水;处理部件,其用于对由上述喷射泵从检查井除去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部件具有用于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分离成沉积物和水的分离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机是旋风式的分离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机具有细小眼滤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部件具有用于对由上述分离机得到的沉积物进行蓄积的容器。6.根据权利。
4、要求2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部件还具有用于将由上述分离机得到的水送回到检查井内的第1回送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水部件具有水箱和用于将该水箱内的水向喷射泵供给的加压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水箱与外部的水源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部件还具有用于将由上述分离机得到的水送回到上述水箱内的第2回送部件。10.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驱动系统。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160397 U1/7页3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0。
5、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对配置于检查井内的用于从检查井除去沉积物的喷射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0002 检查井的清扫(沉积物的除去)例如通过疏浚来完成。但是,有时在检查井较深的情况下,疏浚作业变得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时清扫人员进入检查井的内部,实施清扫作业。 0003 但是,在检查井内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不希望清扫人员频繁进入检查井内。 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人员不需要进入检查井内而能够除去检查井内的沉积物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泵驱动系统(本系统),其用于对喷射泵进。
6、行驱动,且该喷射泵配置于检查井内用于从检查井除去沉积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供水部件,其用于向上述喷射泵供给水;和处理部件,其用于对由上述喷射泵从检查井除去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进行处理。 0006 本系统对配置于检查井内的喷射泵进行驱动。即,在本系统中,利用喷射泵的作用,从检查井排出检查井内的沉积物。因此,不需要进行疏浚及作业人员进入检查井内而能够除去检查井内的沉积物。 0007 另外,由于本系统对喷射泵进行驱动,所以与对机械泵进行驱动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由于沉积物阻塞泵引起的故障而导致沉积物除去作业拖延的情况。 0008 此外,优选上述处理部件具有用于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分离成沉积物和水的分离机。。
7、 0009 此外,优选上述分离机是旋风式的分离机。 0010 此外,优选上述分离机具有细小眼滤网。 0011 此外,优选上述处理部件具有用于对由上述分离机得到的沉积物进行蓄积的容器。 0012 此外,优选上述处理部件还具有用于将由上述分离机得到的水送回到检查井内的第1回送部件。 0013 此外,优选上述供水部件具有:水箱;和用于将该水箱内的水向喷射泵供给的加压泵。 0014 此外,优选上述水箱与外部的水源连接。 0015 此外,优选上述处理部件还具有用于将由上述分离机得到的水送回到上述水箱内的第2回送部件。 0016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具备本系统。该作业车辆例如将本系统放置在其载说 明。
8、 书CN 203160397 U2/7页4货台。根据该作业车辆,能够容易地将本系统移送到检查井。此外,根据该作业车辆,也容易将来自本系统的处理部件的沉积物移送到处理场。 附图说明0017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查井泵的构成的说明图。 0018 图2是上述检查井泵的俯视图。 0019 图3是图1中的线向视截面图。 0020 图4是图1中的线向视截面图。 0021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查井泵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2 图6是上述检查井泵的俯视图。 0023 图7是表示检查井泵的吸入管的前端部的说明图。 0024 图8是表示检查井泵的吸入管的前端部的说明图。 0025。
9、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 0026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 0027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 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 0028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9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查井泵(本泵)的构成的说明图。本泵是用于将检查井内的沉积物从检查井除去的泵。该沉积物包。
10、含垃圾、砂土、淤泥及污物等。 0030 如图1所示,本泵固定于检查井1内。检查井1与埋设于地下的下水管3连通。即,检查井1是用于使作业人员能够管理下水管3的在地面开的孔。如图1所示,检查井1具有盖2。 0031 如图1所示,本泵具有泵主体11、加压水管13、排出管15、吸入管17、第1紧固件21、第2紧固件23、第3紧固件25及第4紧固件27。 0032 泵主体11、加压水管13、排出管15及吸入管17构成喷射泵。泵主体11是具有圆筒形状的中空的壳体。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从泵主体11向上方延伸。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的上端位于盖2的下侧。能够使用耐压软管作为加压水管13。 0033 吸入。
11、管17从泵主体11向下方延伸到检查井1的底部附近。排出管15和吸入管17在泵主体11内连通。 0034 图2是从检查井1的上方观看本泵的图。如该图所示,在加压水管13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31。另外,在排出管15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33。 0035 凸缘31是用于将水源(后述)和加压水管13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凸缘33是用于将排水处理装置(后述)和排出管15进行连接的连接器。此外,作为这些凸缘31及33,也可以使用耦合器。 说 明 书CN 203160397 U3/7页50036 紧固件(设置部件)21、23、25及27是用于将本泵固定于检查井1的部件。 0037 图3是图1中的线向视截面图。如该图所。
12、示,第2紧固件23将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固定于检查井1的内壁。该连接中例如使用形螺栓。另外,第1紧固件21也在盖2的附近将加压水管13 及排出管15固定于检查井1的内壁。 0038 图4是图1中的线向视截面图。如该图所示,第4紧固件27将吸入管17固定于检查井1的内壁。该连接中例如使用形螺栓。另外,第3紧固件25将加压水管13及泵主体11固定于检查井1的内壁。 0039 以下,对本泵的动作进行说明。加压水管13向排出管15内喷射朝上的喷射流。由此,在吸入管17内产生负压。从而,将检查井1的沉积物与污水一起从吸入管17的前端吸上来。被吸上来的沉积物通过排出管15向本泵及检查井1的外部排出。 。
13、0040 如上所述,本泵能够利用喷射泵的作用将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向检查井1的外部排出。因此,本泵不需要疏浚及作业人员进入检查井1内而能够除去沉积物。 0041 另外,本泵具有喷射泵。因此,与具有机械泵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沉积物阻塞泵引起的故障。 0042 此外,如图2所示,本泵设置于从检查井1中央偏离的位置。这是为了不妨碍作业人员进入检查井1内管理下水管3。 0043 图5是表示本泵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该变形例中,本泵不具备紧固件21、23、25及27。但是,代替这些,本泵具备用于将自身相对于检查井1进行固定(设置)的台架(设置部件)35。 0044 图6是从检查井1的上方观看台架35的图。如。
14、该图及图5所示,台架35以覆盖卸下了盖2的检查井1的方式配置及固定于地面。在该构成中,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从检查井1向上方突出,并贯通台架35而延伸。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例如通过形螺栓等紧固件支承(固定)于台架35。由此,将本泵设置于检查井1。 0045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吸入管17构成为可以调节其长度。即,如图5所示,吸入管17具有多个短管171174和用于将这些短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19。即,该吸入管17是具有将多个短管171174通过连接部件19结合起来的构成的组装式的管。通过改变该短管的数量,能够调节吸入管17的长度。 0046 这样,在该变形例中,能够根据检查井1的深度来调。
15、节吸入管17的长度。因此,能够不受限于检查井1的长度地利用本泵。 0047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本泵未被固定于检查井1本身,而是相对于检查井1通过台架35来固定。因此,能够将本泵从检查井1自由装卸。 0048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通过形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台架35。因此,能够自由调整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的从台架35向上方突出的长度。 0049 此外,对将该变形例的本泵安装于检查井1的顺序的例子简单地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检查井1的深度,适当地调整吸入管17的长度。接着,将台架35安装于本泵。之后,利用吊车(未图示)将本泵吊入检查井1内。 0050 另外,在利用本泵除去了。
16、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之后,通过利用吊车起吊而从检查井1内取出本泵。 0051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也可以使位于本泵的吸入管17的前端部的吸入口17说 明 书CN 203160397 U4/7页6朝向与吸入管17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在图7所示的例中,吸入口17朝向从吸入管17的延伸方向偏离约45度的方向。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中,吸入口17朝向从吸入管17的延伸方向偏离大致90度的方向。这样,也有可能通过适当改变吸入口17的方向,从而能够将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更有效地除去。 0052 另外,在上述中,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具有凸缘31及凸缘33。但是,不限于此,加压水管13及排出管15也可以具。
17、备耦合式的连接器。 0053 另外,在图5所示的本泵的变形例中,吸入管17是组装式的管。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加压水管13及或排出管15设为组装式的管。由此,能够调节加压水管13及或排出管15的长度。 0054 接下来,说明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实施例。 0055 实施例1 0056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第1实施例)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 0057 实施例1涉及的作业车辆91具有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第1泵驱动系统)。第1泵驱动系统具备出水管(供水部件)42、供水管(供水部件)43、加压水阀(供水。
18、部件)45、分离机(处理 部件)47、污水管(处理部件)49、排出阀(处理部件)51、容器(处理部件)53及第1回水管(第1回送部件)55。 0058 作业车辆91的载货台放置了加压水阀45、分离机47、排出阀51及容器53。出水管42从外部的水源41向加压水阀45延伸。供水管43从加压水阀45向本泵的加压水管13延伸。污水管49从本泵的排出管15通过排出阀51向分离机47延伸。第1回水管55从分离机47向检查井1内延伸。 0059 出水管42将水源41和加压水阀45连接起来。水源41例如是排出消防用水的消防栓。供水管43将加压水阀45和本泵的加压水管13连接起来。加压水阀45是控制从供水管4。
19、3向加压水管13供给的水的供给量的阀。 0060 分离机47将从检查井1吸上来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分离成沉积物和水。分离机47例如是旋风式的分离机。污水管49将分离机47和排出管15连接起来。排出阀51是控制流向分离机47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的量的阀。 0061 容器53对由分离机47分离并从分离机47排出的沉积物进行蓄积。第1回水管55是用于将由分离机47分离并从分离机47排出的水向检查井1内送回的管。 0062 对第1泵驱动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0063 首先,对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进行搅拌。这时,排出阀51被设为全闭,但加压水阀45被设为全开。由此,大量的水从水源41通过供水管43及加压水管1。
20、3流入到泵主体11。 0064 这时,因为排出阀51关闭,所以来自加压水管13的水不会流入排出管15。因此,来自加压水管13的水流入吸入管17。由此,以强大的压力将水从吸入管17的吸入口17向检查井1的井底(底部)放出。由此,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被强烈地搅拌。 0065 接着,从检查井1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吸上来。这时,排出阀51被设为全开。另外,调节加压水阀45以使加压水管13内的水压成为规定值。由此,加压水管13向排出管15内喷射朝上的喷射流。其结果,在吸入管17内产生负压,而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从吸入说 明 书CN 203160397 U5/7页7管17的吸入口17吸上来。 0066 被吸上来。
21、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通过排出管15及污水管49流入到分离机47。分离机47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分离成沉积物和水。而且,分离机47将沉积物向容器53排出,另一方面,将水送入第1回水管55。该水通过第1回水管55返回到检查井1内。 0067 如上所述,第1泵驱动系统对配置于检查井1内的本泵进行驱动。即,在第1泵驱动系统中,通过作为喷射泵的本泵的作用,将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向检查井1的外部排出。因此,不需要进行疏浚及作业人员进入检查井内而能够将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除去。 0068 另外,第1泵驱动系统对作为喷射泵的本泵进行驱动。因此,与驱动机械泵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由于沉积物阻塞泵引起的故障而导致沉积物除去。
22、作业拖延的情况。 0069 另外,作业车辆91将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第1泵驱动系统放置在其载货台。因此,作业车辆91能够容易地将第1泵驱动系统移送到处于水源41附近的检查井1。此外,也容易将容器53中蓄积的沉积物移送到处理场。 0070 实施例2 0071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第2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此外,实施例2中,对与实施例1类似的部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0072 实施例2的作业车辆93具有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第2泵驱动系统)。第2泵驱动系统具备出水管42、出水阀44、水箱60、加压泵7。
23、1、电源(发电机)73、供水管43、加压水阀45、分离机47、污水管49、排出阀51、容器53及第1回水管55。 0073 在作业车辆93的载货台放置了出水阀44、水箱60、加压泵71、电源73、加压水阀45、分离机47、排出阀51及容器53。出水管42从水源41通过出水阀44向水箱60延伸。供水管43从水箱60通过加压泵71及加压水阀45向本泵的加压水管13延伸。污水管49从本泵的排出管15通过排出阀51向分离机47延伸。第1回水管55从分离机47向检查井1内延伸。 0074 即,第2泵驱动系统在第1泵驱动系统的构成的基础上,在出水管42和加压水阀45之间具备出水阀44、水箱60及加压泵71。
24、,并且还包含电源73。 0075 水箱60用于储存从水源41通过出水管42而流入的水。出水阀44是用于控制从水源41流向水箱60的水的量的阀。即,出水阀44是用于调节水箱60内的水量的阀。加压泵71是用于将水箱60内的水向供水管43供给的泵。电源73是加压泵71的电源。 0076 对第2泵驱动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0077 首先,与第1泵驱动系统同样地,对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进行搅拌。这时,排出阀51被设为全闭,但加压水阀45被设为全开。此外,驱动加压泵71。由此,大量的水从水箱60通过供水管43及加压水管13流入到泵主体11。其结果,高压水从吸入管17的吸入口17向检查井1的井底放出。由此,检。
25、查井1内的沉积物被强烈地搅拌。 0078 接下来,从检查井1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吸上来。该吸上动作与第1泵驱动系统相同。 0079 此外,在进行搅拌动作及吸上动作时,适当调节出水阀44,以使水箱60内的水量成为规定的范围。通常,以使恒定的水量流入水箱60的方式调节出水阀44。 0080 在第2泵驱动系统中,将来自水源41的水暂且蓄积于水箱60。而且,利用加压泵说 明 书CN 203160397 U6/7页871的力量将水箱60所蓄积的水送入本泵的加压水管13。因此,在水源41的水量或者水压不充分的情况下该系统非常有效。 0081 实施例3 0082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第3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
26、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此外,实施例3中对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的部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0083 实施例3涉及的作业车辆95具有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第3泵驱动系统)。第3泵驱动系统具备水箱60、加压泵71、电源73、供水管43、加压水阀45、分离机47、第2回水管(第2回送部件)66、污水管49、排出阀51、容器53及溢出管(第 1回送部件)64。 0084 水箱60、加压泵71、电源73、加压水阀45、分离机47、排出阀51及容器53被放置在作业车辆95的载货台上。供水管43从水箱60通过加压泵71及加压水阀。
27、45向本泵的加压水管13延伸。污水管49从本泵的排出管15通过排出阀51向分离机47延伸。第2回水管66从分离机47向水箱60延伸。 0085 即,第3泵驱动系统在第2泵驱动系统的基础上,不具备出水管42、出水阀44及第1回水管55,但具备溢出管64及第2回水管66。 0086 水箱60是该系统的水源。溢出管64从水箱60向检查井1内延伸。溢出管64是用于将多余的水从水箱60送回到检查井1内的管。第2回水管66是用于将由分离机47分离并从分离机47排出的水导入到水箱60的管。 0087 该第3泵驱动系统几乎与第2泵驱动系统同样地进行动作。但是,在第3泵驱动系统中,作为向加压水管13供给的水,使。
28、用水箱60内的水。此外,从分离机47排出的水不是被导入检查井1内而是导入水箱60。 0088 该第3泵驱动系统不需要消防栓那样的固定的水源。因此,即使在检查井1远离水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除去检查井1的沉积物。 0089 实施例4 0090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第4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及具备该泵驱动系统的作业车辆的说明图。此外,实施例4中,对与实施例13类似的部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0091 实施例3涉及的作业车辆97具有用于对本泵进行驱动的泵驱动系统(第4泵驱动系统)。第4泵驱动系统具备水箱(供水部件、处理部件、分离机)61、供水管43、加压。
29、水阀45、加压泵71、电源73、污水管49、排出阀51及溢出管64。 0092 排出阀51、水箱61、加压水阀45、加压泵71及电源73被放置在作业车辆97的载货台上。供水管43从水箱61通过加压泵71及加压水阀45向本泵的加压水管13延伸。污水管49从本泵的排 出管15通过排出阀51向水箱61延伸。 0093 水箱61是该系统的水源。供水管43将水箱61和本泵的加压水管13连接起来。加压泵71将水箱61的水向供水管43进行供给。 0094 水箱61也具有作为固液分离机的功能,该固液分离机将从检查井1吸上来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分离成沉积物和水。对该功能将后述。 0095 污水管49将水箱61和排。
30、出管15连接起来。排出阀51是控制流向水箱61的包说 明 书CN 203160397 U7/7页9含沉积物的污水的量的阀。 0096 溢出管64是用于将利用水箱61从包含沉积物的污水中分离出的水送回到检查井1内的管。 0097 对第4泵驱动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0098 首先,对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进行搅拌。这时,排出阀51被设为全闭,但加压水阀45被设为全开。此外,驱动加压泵71。由此,大量的水从水箱61通过供水管43及加压水管13流入到泵主体11。其结果,高压水从吸入管17的吸入口17向检查井1的井底放出。由此,检查井1内的沉积物被强烈地搅拌。 0099 接下来,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从检查井1。
31、吸上来。这时,排出阀51被设为全开。另外,调节加压水阀45,以使加压水管13内的水压成为规定值。由此,加压水管13向排出管15内喷射朝上的喷射流。其结果,在吸入管17内产生负压,而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从吸入管17的吸入口17吸上来。 0100 被吸上来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通过排出管15、污水管49及排出阀51而流入水箱61。水箱61通过作为固液分离机的功能将包含沉积物的污水分离成沉积物和水。该水通过溢出管64被回送到检查井1内。 0101 在此,对水箱61的作为固液分离机的功能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水箱61具备间隔壁(处理部件)63及细小眼滤网(处理部件)65。 0102 间隔壁63及细小眼滤网。
32、65将水箱61的内部分离为第1区域81、第2区域82及第3区域83。即,水箱61的靠近本泵的一侧的内壁和间隔壁63之间成为第1区域81。另外,间隔壁63和细小眼滤网65之间成为第2区域82。此外,细小眼滤网65和水箱61的 另一内壁之间成为第3区域83。 0103 流入水箱61的包含沉积物的污水,首先,蓄积于第1区域81。在第1区域81中,具有比重比水的比重高的沉积物(重的沉积物)沉淀于其底部。因此,包含轻的沉积物的污水从第1区域81越过间隔壁63而流入到第2区域82。 0104 处于第2区域82和第3区域83之间的细小眼滤网65从包含轻的沉积物的污水中除去沉积物。因此,流入到第3区域83的污。
33、水成为除去了大部分的沉积物的水。利用溢出管64将该水送回到检查井1内。 0105 第4泵驱动系统不需要消防栓那样的固定的水源。因此,即使在检查井1远离水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除去检查井1的沉积物。 0106 此外,在第1第4泵驱动系统中,也能够使用图1所示的固定式的本泵,还能够使用图5所示的可自由装卸的本泵。 0107 另外,第1第3泵驱动系统中的分离机47也可以不是旋风式的而是滚筒分离式的分离机。另外,分离机47也可以是具有细小眼滤网的分离机。 0108 另外,优选,在本泵是可自由装卸的构成的情况下,作业车辆91、93、95及97是在装载了本泵的状态下能够移动的构成。 0109 另外,此外,在第1第4泵驱动系统中,出水阀44、加压水阀45及排出阀51被放置在作业车辆的载货台上。但是,不限于此,这些阀也可以配置在作业车辆的外部。 说 明 书CN 203160397 U1/7页10图1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160397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