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屋顶.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49945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7.10CN203049945U*CN203049945U*(21)申请号 201320030986.8(22)申请日 2013.01.21E04D 13/04(2006.01)E04D 13/10(2006.01)E04D 13/16(2006.01)(73)专利权人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72)发明人和田博孝(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代理人施娥娟 桑传标(54) 实用新型名称屋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顶,能将屋顶上的雨水、融雪水在屋顶的棱线的下端部集水。另。
2、外,由于雨水、融雪水不从屋檐滴下,因此,能防止产生融雪水在屋檐再结冰而生成的冰柱。该屋顶(10)在相邻的倾斜面(11)之间具有棱线(12),将多个屋顶板连结配置,并且所述屋顶板具有在从屋顶(10)的屋脊(2)到屋檐(3)的倾斜面上立设的立起部(14),该立起部(14)在倾斜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并且立起部(14)的端部(14a)配设为与所述棱线(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屋顶的拐角部设置有发热体(18)。(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4。
3、9945 UCN 203049945 U1/1页21.一种屋顶,该屋顶在相邻的倾斜面之间具有棱线,将多个屋顶板连结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具有将倾斜面上方侧的端部卷入的卡合部和将倾斜面下方侧的端部向与所述倾斜面上方侧的卡合部相反的一侧卷回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倾斜面上方侧的卡合部和所述倾斜面下方侧的卡合部相互勾挂,将在所述倾斜面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屋顶板连结起来,并且所述屋顶板具有在从屋顶的屋脊到屋檐的倾斜面上立设的立起部,该立起部在倾斜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并且立起部的端部配设为与所述棱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屋顶的拐角部设置有发热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
4、述屋顶板的卡合部中的所述倾斜面上方侧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屋顶板的端部从屋顶侧向外侧折返来形成,所述倾斜面下方侧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屋顶板的端部从外侧向屋顶侧折返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通过将形成于所述屋顶板的上方侧的卡合部和下方侧的卡合部中的至少一者敲打进所述屋顶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所述立起部的屋顶板的至少一方侧连结有未形成所述立起部的屋顶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所述立起部的屋顶板的至少一方侧连结有未形成所述立起部的屋顶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049945 U1/6页3屋顶。
5、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屋顶,特别涉及在寒冷地区能将落在屋顶的雨水稳定地向屋顶的棱线下端部引导而集水,从而防止在屋檐产生冰柱,还防止堆积在屋顶的雪急速的滑落的屋顶。背景技术0002 通常,在寒冷地区,在住宅等具有坡度屋顶的建筑物上,多数未在屋檐设置檐槽。这是由于:在冬季,由于在屋檐产生的积雪的卷垂(巻垂)、融雪水结冰而在檐槽周围生成较大冰柱,因此,不能避免檐槽容易损坏的冰雪障碍。因此,提出有如下方法等:如图7的以往例所示,在檐槽102上设置覆盖板103,即使屋顶雪滑落,也能避免落入檐槽102内;如图8所示,在檐槽102的底部延设发热线104,在外气温度为0以下的情况下通电,对檐。
6、槽102进行加热,再沿长度方向设置具有规定间隙的槽覆盖板103防止散热,从而来防止低温时的结冰。0003 但是,即使使用所述图7所示的以往技术,在严寒地区,屋顶面的融雪水在最凉的槽覆盖板103、檐槽102部分冻结,不能防止在檐槽102周围产生冰柱。0004 另外,在图8所示的以往技术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风雪猛烈的低温的天气条件下,槽覆盖板103被冷却,因此,在槽覆盖板103上积雪,该堆积的雪中渗透有屋顶面的融雪水而冻结,融雪水不能滴下到檐槽102内,并且在檐槽102周围蔓延生成冰柱而损坏檐槽102。0005 这样,因降雪堆积在屋顶的雪通常从其下层溶出,该融雪水从屋檐端边缘向地上流下或滴下。。
7、而且,在寒冷时等气候条件下,从屋檐端边缘落下的融雪水在此再次结冰,在该屋檐生长有冰柱。该冰柱不仅会妨碍除雪,有时也会产生危险,因此,期望有能够防止冰柱生长的屋顶。实用新型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所述问题点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中,使屋顶上的雨水、融雪水不会在屋檐滴下而稳定地集水,并防止在屋檐产生冰柱的屋顶。0007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堆积在屋顶的雪向屋檐侧急速滑落的屋顶构造。000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屋顶在相邻的倾斜面之间具有棱线,将多个屋顶板连结配置,其中,所述屋顶板具有将倾斜面上方侧的端部卷入的卡合部和将倾斜面下方侧的端部向与所述倾。
8、斜面上方侧的卡合部相反的一侧卷回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倾斜面上方侧的卡合部和所述倾斜面下方侧的卡合部相互勾挂,将在所述倾斜面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屋顶板连结起来,并且所述屋顶板具有在从屋顶的屋脊到屋檐的倾斜面上立设的立起部,该立起部在倾斜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并且立起部的端部配设为与所述棱线之间说 明 书CN 203049945 U2/6页4具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屋顶的拐角部设置有发热体。0009 优选为,形成于所述屋顶板的卡合部中的所述倾斜面上方侧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屋顶板的端部从屋顶侧向外侧折返来形成,所述倾斜面下方侧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屋顶板的端部从外侧向屋顶侧折返来形成。另外,所述屋顶板也可。
9、以通过将形成于所述屋顶板的卡合部的至少一方敲打进所述屋顶来固定。另外,在形成有所述立起部的屋顶板的至少一方侧连结有未形成所述立起部的屋顶板。0010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屋顶在屋顶板上形成有立起部,在倾斜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设,另外,立起部的端部配设为与屋顶的棱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在屋顶上有降水或屋顶上的雪融化成为融雪水时,雨水、融雪水沿屋顶的倾斜流动,碰到立起部。然后,雨水、融雪水沿立起部流动,雨水积存在该立起部上时,碰到位于更下方的立起部。或者,在立起部和屋顶的棱线之间流下。这样,最终,雨水、融雪水在棱线下端部集水。0011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能将屋顶上的雨水、融雪水在屋顶的棱。
10、线的下端部集水。另外,由于雨水、融雪水不从屋檐滴下,因此,能防止产生融雪水在屋檐再结冰而生成的冰柱。0012 而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拐角部配设有发热体,因此,能防止在流通路流下的融雪水的拐角部的再结冰。0013 另外,形成于屋顶上的立起部作为防雪部,能保持堆积在屋顶上的雪,因此,能防止雪从屋檐急速滑落。附图说明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俯视图。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剖视图。0016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0017 图4是发热体的说明图。0018 图5是表示凸条部的说明图。0019 图6是表示凸条部的另一例的说明图。0020 图7是表示以往例的说明图。0021。
11、 图8是表示以往例的说明图。0022 附图标记说明0023 2、屋脊;3、屋檐;10、屋顶;11、倾斜面;11a、屋顶面;11b、屋顶面;12、棱线;13、屋顶板;14、立起部;15、流通路;16、凸条部;18、发热体。具体实施方式0024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相邻的倾斜面11之间具有棱线12、将多个屋顶板13连结配置的屋顶10。屋顶板13具有将倾斜面11上方侧的端部卷入的卡合部13a和将倾斜面11下方侧的端部向与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相反的一侧卷入的卡合部13a,通过勾挂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和倾斜面11下方侧的卡合部13a,来连结沿倾斜面11的上下方向相邻的屋顶板13。另外,在。
12、屋顶板13上形成有从屋脊2到屋檐3的在屋顶10的倾斜面11上立设的立起部14。立起部14在倾斜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并且立起部14的端说 明 书CN 203049945 U3/6页5部14a配设于与棱线1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而且,在屋顶10的拐角部配设有发热体18。0025 另外,在形成于屋顶板13上的卡合部13a中,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通过将屋顶板13的端部从屋顶侧向外侧折返来形成,倾斜面11下方侧的卡合部13a通过将屋顶板13的端部从外侧向屋顶侧折返来形成。而且,屋顶板13通过将形成于屋顶板13的卡合部13a的至少一方敲打进屋顶来固定。还有,在形成有立起部14的屋顶板13的。
13、至少一方侧连结有未形成立起部14的屋顶板13。0026 由于以上所述构成,在屋顶上有降水或屋顶上的雪融化成为融雪水时,雨水、融雪水沿着屋顶的倾斜流动,碰到形成于屋顶10上的立起部14。雨水、融雪水暂时积存在立起部14上之后,从立起部14的端部14a及长边部14b流出,再向下方的立起部14流出。另外,将立起部14的端部14a和屋顶的棱线12之间作为流通路15,在该流通路15下降。0027 另外,立起部14的端部14a配设为与屋顶10的棱线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屋顶10的屋顶面形成为梯形或三角形的形状。因此,在屋顶面上,设于比屋脊2侧靠近屋檐3侧的立起部14的长度更长。0028 因此,屋顶。
14、10上的雨水、融雪水首先碰到位于屋脊2侧的立起部14,水积存在该立起部14上时,从立起部14的端部14a及长边部14b流出,再向下方的立起部14或流通路15流出。随着向下方流动,立起部14的长度变长,因此,立起部14上的水量逐渐减少。这样,雨水、融雪水经由多个立起部14及流通路15,最终不从屋檐3滴下而是在屋顶10的棱线12的下端部集水。0029 这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由于能在屋顶10的棱线下端部集水,因此,特别是在寒冷地区,不使用容易因积雪等产生损坏的檐槽就能够集水。另外,雨水不从屋檐滴下,能防止产生由在屋檐的融雪水再结冰生成的冰柱。另外,立起部14作为防雪部,能防止堆积在屋顶上的雪的。
15、急速滑落。003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拐角部配设有发热体18。通过利用发热体18加热拐角部,能防止在流通路15流下的融雪水再次在拐角部再结冰,使融雪水顺利地流下,并且防止产生冰柱。0031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另外,以下说明的构件、配置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0032 图1至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是发热体的说明图。0033 本实用新型的屋顶10是在相邻的倾斜面之间具有棱线、将多个屋顶板13连结配置的屋顶。在图1中表示有四坡顶。
16、构造的建筑物的屋顶10。如图1所示,屋顶10的倾斜面11由各一对的建筑物长边侧的屋顶面11a和建筑物短边侧的屋顶面11b构成。而且,在屋顶面11a和屋顶面11b之间具有棱线12、所谓的角脊。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屋顶10中,屋顶面11a形成为梯形,屋顶面11b形成为三角形。0034 如图2所示,屋顶10在屋顶衬板4上配设防风防湿板5进行铺顶,利用屋顶板13覆盖。屋顶板13由例如屋顶彩钢板构成,在端部具有卷回的卡合部13a,相邻的屋顶板13通过该卡合部13a连接。如图3所示,通过利用钉6进行敲打来将屋顶板13固定于屋顶10。说 明 书CN 203049945 U4/6页60035 而且,在屋顶10的。
17、屋顶面11a及屋顶面11b上,与屋顶的倾斜方向,即雨水流动的方向正交地形成有立起部14。如图2所示,该立起部14形成在屋顶板13上,通过在屋顶板13设置从屋顶10立起的弯折来形成。另外,形成为弯折之间没有空隙的状态。0036 如图1所示,所述立起部14在屋顶10上配设为长条状。因此,使形成有立起部14的屋顶板13左右相连接,使立起部14相连地配设于屋顶上。或者,使用预先形成为长条的板状的屋顶板13,在该屋顶板13上形成立起部14。0037 另外,如图2所示,在屋顶板13上沿屋顶的倾斜方向每隔一个屋顶板13形成有立起部14。这样,根据屋顶10的大小以适当的间隔形成立起部14。另外,立起部14的端。
18、部14a配设为与棱线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0038 立起部14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而且立起部14的端部14a配设为与棱线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如图1所示,立起部14的端部14a与棱线12之间形成有流通路15。屋顶10上的雨水、融雪水通过该流通路向棱线12的下端部流下。0039 另外,如图1所示,立起部14在屋顶面11a及屋顶面11b上构成为,配置在比屋脊2侧靠近屋檐3侧的立起部14更长。004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10的拐角部设置有发热体18。发热体18铺设于屋顶10的屋顶板13的下侧,如图4所示地使用面状发热体。该面状发热体将在例如软质的塑料(包含橡胶)中混合导电体的粉末而成。
19、形为带状的电热电阻体作为发热体18a。0041 在该带状的发热体18a的靠近两侧边缘部设置电极线18b,另一方面,将发热部18a的上下用绝缘材18c覆盖,在绝缘材18c的上面侧进一步设置由铝等构成的金属层18d作为均热板。在实施该发热体时,在屋顶的夹衬板等板材上设置保温材之后铺设面状发热体,对位于该面状发热体之上的屋顶构件进行加热。0042 另外,面状发热体并不限定于如上文所述那样的构造,可以使用各种构造:配设多根线状的电热电阻线、使温水循环的管;或者用塑料片覆盖在带状的挠性基板上印刷或涂覆电热电阻体而成的物体上的较宽的发热体。0043 对本实施例的屋顶板13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如图3所示,在屋。
20、顶板13上形成有将倾斜面11上方侧的端部卷入的卡合部13a和将倾斜面11下方侧的端部向与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相反的一侧卷入的卡合部13a。而且,通过勾挂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和倾斜面11下方侧的卡合部13a,能将在倾斜面11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屋顶板13连结起来。0044 另外,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形成于屋顶板13的卡合部13a中的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通过将屋顶板13的端部从屋顶侧向外侧折返而形成,倾斜面11下方侧的卡合部13a通过将屋顶板13的端部从外侧向屋顶侧折返而形成。0045 另外,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与形成有立起部14的屋顶板13相邻地连结有未形成立起部。
21、14的屋顶板13。0046 本例的屋顶板13如所述构成,利用钉6固定于屋顶。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将形成于屋顶板13的卡合部13a的至少一方(在图3中位于倾斜面11上方侧的卡合部13a)敲打进屋顶来固定屋顶板13。0047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雨水及融雪水的流动。在屋顶上有降雨或降雪时,雨水、融雪水沿屋顶的倾斜流动,雨水、融雪水在屋顶面11a、11b上流动而碰到立起部14。说 明 书CN 203049945 U5/6页7然后,雨水、融雪水逐渐积存在立起部14上,然后从立起部14的端部14a流出,并且越过立起部14从立起部14的长边部14b流出。0048 从所述立起部14流出的雨水、融。
22、雪水向下方的屋顶面上流动,再向位于下方的立起部14或流通路15流动。这样,雨水、融雪水在屋顶面上流下。0049 而且,屋顶面11a、11b上的立起部14构成为位于屋檐3侧的立起部14比位于屋脊2侧的立起部14长。因此,随着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向下方流动,碰到更长的立起部14,因此,难以从立起部14的长边部14b流出。而且,雨水、融雪水向屋檐侧流下,最终通过流通路15,在棱线12的下端部侧集水。0050 采用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屋顶,能在屋顶的棱线下端部集水,因此,特别是在寒冷地区,不使用容易因积雪等发生损坏的檐槽就能够集水。另外,由于雨水、融雪水不从屋檐滴下,因此,能防止产生融雪水在屋檐端边缘再结。
23、冰而生成的冰柱。另外,立起部14作为防雪部,保持堆积在屋顶上的雪,防止雪从屋檐急速的滑落。0051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上,在屋顶的拐角部配设有发热体,因此,在寒冷地区、冬季,流通路流下的融雪水不会在拐角部再结冰,能确保水的流动,并且防止产生冰柱。0052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特别适用于寒冷地区,即使在夏季,屋顶上的雨水也不会从屋檐滴下而能集水,因此,能防止雨水浇到位于檐下的人或所放置的物体,能防止檐下的地面因雨水而泥泞。另外,雨水在多个立起部逐渐流下而被引导向流通路从而集水,因此,雨水不会一下子地流入槽而能稳定地集水,因此,能防止槽的损坏,或因雨水的弹回而产生的建筑物的腐蚀及污点。00。
24、5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在建筑物长边侧的屋顶面和建筑物短边侧的屋顶面上分别各形成4条立起部,但不限于此,根据建筑物、屋顶的大小调整立起部的条数。0054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四坡顶屋顶构造的建筑物,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在相邻的倾斜面之间具有棱线的屋顶的建筑物即可,当然能在例如方形构造的建筑物等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屋顶。0055 图5及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参考例的说明图。在本例中,对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0056 图5是表示凸条部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在屋顶10上配设有多个凸条部16。如图中所示,凸条部16由截面矩形的棱柱状的长条构件形成,在屋顶。
25、面11a及屋顶面11b上配设为与屋顶的倾斜方向,即与雨水流动的方向正交。凸条部16以规定间隔配设,并且凸条部16的端部配设为与棱线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凸条部16在屋顶面11a及屋顶面11b上构成为配设于比屋脊2侧靠近屋檐3侧的凸条部16更长。0057 而且,在屋顶10上有降水或屋顶上的雪融化而成为融雪水时,雨水、融雪水沿屋顶的倾斜流动而碰到凸条部16。而且,雨水、融雪水沿着凸条部16流动,雨水积存在凸条部16上时,碰到位于更下方的凸条部16。或者,在形成于凸条部16和屋顶的棱线12之间的流通路15流下。这样,最终,雨水、融雪水在棱线12的下端部集水。0058 另外,凸条部16不限于所。
26、述棱柱状的长条构件,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由截面L字状的长条构件形成,将该构件的一边固定于屋顶面上。0059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凸条部16,即使屋顶板13是由不能弯折的构件构成,仅将凸条部16配设于屋顶上,也能将屋顶上的雨水等在棱线下端部集水,能防止水从屋檐滴下,说 明 书CN 203049945 U6/6页8并且防止雪滑落。0060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是融雪水不会在屋檐滴下而集水的构成,因此,能够无需屋檐上的檐槽,并且能防止在屋檐产生冰柱。另外,由于在屋顶的拐角部配设有发热体,因此,能对拐角部进行加热防止在流通路流下的融雪水在拐角部再结冰,能确保水的流动并且防止产生冰柱。另外,立起部作为防雪部,防止堆积在屋顶的雪滑落,因此,在寒冷地区能特别适用。说 明 书CN 203049945 U1/7页9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049945 U2/7页10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049945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