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05251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7327.6

申请日:

1996.03.13

公开号:

CN1162765A

公开日:

1997.10.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G03D 13/00申请日:19960313授权公告日:20030115|||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登记生效日:2007.3.16|||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富士胶片公司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变更后: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03D15/00

主分类号:

G03D15/00

申请人:

富士胶片公司;

发明人:

松本伸雄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1995.03.13 JP 52532/95; 1995.05.01 JP 107404/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邹光新;王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上;将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个部分排布成排多平行传送。平行传送以下面方式进行,排列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使得位于第二记录介质传送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尾端的位置次序与图象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次序一致的排布方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记录在第一记录 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 将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平行传送,使得第二记录介 质分开的各部分排布成多排; 其中平行输送所排布的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使得排列在 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的末端的位置 次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一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之前,读入与第二记录介质在传送方向 的长度相对应的数据信息,该数大于或等于排数; 比较读入的与第二记录介质在传送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图象信 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下面步骤: 在上述比较步骤之后和上述平行运送操作之前,判断记录在第 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的顺序,以及各分开 的第二记录介质的排布次序,使得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中,排列在 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的末端其位 置次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一致,而且第二记 录介质的某一部分与前面的另一部分之间的间隔最小,该另一部分 排列在同一排并在其传送方向上位于上述某一部分的下游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平行传送操作后堆积并传送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 用一传送—堆积部件装置,在上述平行运送之后,在垂直于平行传送 方向的方向上传送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其特征在于,假设第 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平行传送的速度为Vd传送到堆积部件装置 的传送速度为Vs;第二记录介质位于传送到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下 游一排上的各部分与其位于传送—堆积部件上游向一排上的各部分 的间隔为t,第二记录介质前面一部分的位于平行传送方向上游一侧 的尾端与下一个第二记录介质部分的位于平行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 尾端的最短间隔为s,控制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当第二记录介质的下面 部分被分配到运送—堆积部件装置沿传送向下游侧的一排时,满足 下列关系s>t(Vd/Vs),而当第二记录材料的下面部分被分配到传送 —堆积部件装置沿传送向上游一排时,满足s≥0的关系。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记 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其平行传送时的排布是在记录了图象信息后, 将它们在基本上垂直于其传送方向上移动来进行的。
6: 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前,读入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 上的第一记录介质的每个图象在第二记录介质传送向长度的所有信 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上述读入步骤之后和上述平行运送操作之前,确定记载在第 一记录介质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顺序,以及第二记 录介质分开各部分的排布顺序,使得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中排列 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的末 端的位置顺序与图象信息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载顺序一致,而且 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传送方向总长度最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后,采用一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 在垂直于平行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传送的传送—堆积部件装置将第二 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传送并堆积,其特征在于,假设第二记录介质各 部分平行传送的速度为Vd传送—堆积部件装置的传送速度为Vs第二 记录介质位于传送到堆积部件装置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一排的各部分 与其位于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上游侧一排的各部分的间隔为 t,第二记录介质前一部分的位于其平行传送向上游侧一端与第二记 录介质下一部分的位于其平行传送向上游侧一端的最小间隔为s,控 制第二记录介质以使得当第二记录介质下面部分被分配到运送到运 送—堆积部件装置沿传送向下游侧的一排时,满足s>t(Vd/Vs)的关 系,而当第二记录介质下面部分被分配到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 向上游侧一排时满足s≥0的关系。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记 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所述平行传送操作中的排布是在记录了图象信 息后将其在基本上垂直于其传送方向上移动来进行的。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之后,采用一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 位在垂直于其平行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传送的传送—堆积部件装置将 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传送并堆积,其特征在于假定第二记录介 质分开的各部分平行传送速度为Vd,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速度 为Vs,第二记录介质位于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下游侧一排的 各部分与其位于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上游侧一排的各部分的 间隔为t,第二记录介质前一部分的位于其平行传送方向上游端与下 一部分的位于平行传送方向上游端的最小距离为s,控制第二记录介 质使得当第二记录介质的下面部分被分配到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 送向下游侧的一排时,满足s>t(Vd/Vs)的关系,而当第二记录介质的 下面部分被分配—传送到堆积部件装置传递向上游侧的一排时满足 s≥0。
11: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下面步骤: 在所述的平行传送前,读入与第二记录介质传送向长度相应的 信息的数,该数大于或等于排数; 并比较读入的相应于第二记录介质传送向长度的图象信息。
12: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下面步骤: 排布第二记录介质比较后各部分,使得比较后各部分的上游端 从传送向下游侧向上游侧的排布顺序与比较后各部分的图象信息在 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载顺序一致,使得比较后各部分按下列顺序依 次排布,最长的比较后部分位于前一个部分的传送向上游,该前一部 分的传送向尾端在所有前面部分的传送向尾端中位于传送向最下游 的位置,最短的比较后部分位于前一部分的传送向上游,该前一部分 的传送方向尾端在所有前面部分的传送向尾端中位于最上游。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操作前,用一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 垂直于其平行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传送的传送—堆积部件装置将第二 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传送并堆积,其特征在于,假设第二记录介质分 开各部分的平行传送速度为Vd传送—堆积部件装置的传送速度为Vs, 第二记录介质位于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下游一排的部分和其 位于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上游一排的部分的距离为t,第二记 录介质前一部分位于平行传送向上游侧的尾端与第二记录介质下一 部分的位于平行传送向上游侧尾端的最小距离为s,控制第二记录介 质使得当第二记录介质下面部分被分配到传送—堆积部件装置沿传 送向下游侧的一排时,满足s>t(Vd/Vs)的关系,而当第二记录介质下 面部分被分配到传送—堆积部件装置传送向上游侧的一排时,满足s ≥0的关系。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 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时的排布是在记录了图象信 息后将其在基本上垂直于其传送方向上移动来进行的。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 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所述的平行传送时的排布是在记录了图象信 息后将其在基本上垂直于其传送方向上的移动来进行的。
16: 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 一个将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 录装置; 一个用于传送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的传送装置, 一个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排列成多排的分配装置,所 述的分配装设置在第二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比所述的传送装置所在 位置更上游的位置上;和 一个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的记录装置和所述的分配装置至 少其中之一,以使得在平行传送操作中,第二记录介质排成多排传送, 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的位于传送向上游侧端部的顺序与图象 记载在第一记录材料上的顺序一致。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分配装置在所述的记录装置将图象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后,通过 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各部分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的传送装置的传送 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来排布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 分配装置包括一吸气部件,它吸住以移动第二记录介质。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控制装置通过读入与第二记录介质在所述的传送装置的传送向的 长度相应的至少等于排数的图象信息来进行控制操作的。
20: 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记录介质的设备,还包括: 一传送—堆积部件装置,该装置在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 平行传送后,将其在基本上垂直于平行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传送,使得 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堆积在堆积部件内。

说明书


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当运送记录介质并将其排成多排时处理该介质的方法及设备。

    现有技术的方法是将印有图象的感光材料(例如,感光印刷纸,切割成一个个图象画幅。切割后的感光材料被排成多排、平行地显影处理,从而改善了加工处理能力。(参见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58-29464,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4-106537和5-341398等等)。

    上述方法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处理小宽度感光材料的能力,也可以处理大宽度的感光材料。

    采用此方法,当印有图象的感光材料排成两排冲洗时,各片感光材料可按其上图象的印刷顺序交替排列。当将感光材料排成三排时,各片感光材料从末排的一边排列。

    另一方面,最近又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混合在一起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各种感光材料的设备。

    但是,对在运送方向上长度不同的感光材料,当将它们排成一排曝光,并排成多排按上述所述方法冲洗处理时,这些感光材料会按不同于其被送入冲洗部分的顺序从冲洗部分排出。

    例如,如图11、12所示,在短的感光材料和长地感光材料P混排在一起的情况下,当这些感光材料按上述方式排布时,这些被平行输送的感光材料沿输送方向各自的尾端不是按其上图象的印刷顺序排列的。(应注意图中感光印刷纸P上的数字表示图象底片的顺序,字母表示图象印刷顺序)。

    如图11所示,当第四个图象先印到长感光材料P上时,随后,第五个图象便印到短感光材料P上,长感光材料P的尾端位置处于输送方向上比短感光材料P的尾端更下游的位置上(即在图11中短纸尾端的左面)。因此,尽管先印刷长的感光材料P(其图象为第四个),短感光材料P(其图象为第五个)冲洗处理比在第四画幅图象的感光材料P完成得要早。结果,其缺点在于感光材料不能按其图象印刷顺序(也就是图象顺序)堆积。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装置,使得记录介质可以按预定的顺序堆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处理记录介质方法,包括下面步骤:将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复制在第二记录介质上;进行平行输送操作,输送记录了图象的第二记录介质,使得第二记录介质的分开部分排成多排,其中平行运送操作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排列好,使其各部分的末端位置顺序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与被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相一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在平行运送操作前读入沿运送方向与第二记录介质的长度相应的信息数,该数与排数相同或比排数大;比较读入的在运送方向上与第二记录介质长度相应的图象信息,还包括判断顺序的步骤,即判断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转录到第二记录介上的顺序,以及在比较步骤之后和在平行运送操作之前,第二记录介质各分开部分排列的顺序,使得在平行运送操作时,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放置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末端的位置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图象信息的顺序相一致,并且,使得第二记录介质的一部分与其另一部分的间隔最小,该两部分在同一排,并且另一部分位于前一部分的上游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在第一方案中还包括下列步骤:在平行运送操作之前,读入所有的有关第一记录介质每一图象信息长度的信息,该第一记录介质沿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记载在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上,确定将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载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顺序,以及在识别步骤之后和平行运送操作之前,排列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的次序,使得在平行运送时,排列在第二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的末端的位置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相一致,并使得在运送方向上,记录3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总长最小。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在第一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平行运送操作前,读入与第二记录介质在运送方向上长度相对应的信息数,该信息数等于或大于排数;比较读入的与第二记录介质在运送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图象信息,然后排列所比较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使得所比较的各部分的上游端从运送方向的下游向上游排列,该排列顺序与各个所比较的图象信息记载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顺序相同,所比较的各部分以下列顺序顺序排列,即所比较的最长部分位于前面部分在运送方向的上游,在前面所有部分的运送尾端部分中其前面部分的输送尾端位于最下游位置,所比较的最短部分位于前面部分在输送方向的上游,其运送尾端在前面所有各部分的运送尾端中位于最远的上游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一种处理记录介质方法,在前述第一到第四任一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平行运送操作后通过一个运送到堆积部件的装置,堆积并运送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以便在平行运送操作后,上述装置将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在与平行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运送,其中,假设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平行运送的速度为Vd,运送到堆积部件装置速度为Vs,在运送到堆积部件装置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一排上传送的第二记录介质部分与运送到堆积部件装置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一排传送的第二记录介各部分的间隔为t,在第二记录介质平行运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前一第二记录介质部分的末端与其下一个部分之间的最小间隔为s,控制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当第二记录介质的下面部分被分配到运送到堆积部件装置沿运送方向的下游的一排时,满足关系s>t(Vd/Vs),而当第二记录材料的下面部分被分配到运送到堆积部件装置沿运送方向的上游的一排时,满足条件s≥0。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是处理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将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装置,运送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的运送装置;将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分配成多排的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比运送设备所在的位置更上游的位置上;以及控制至少一个记录装置和分配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使在平行运送操作中,第二记录介质排成多排运送,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排列在运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末端的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的顺序一致。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首先,将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的图象信息转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按予定顺序排列成多排并平行运送。其中,平行传送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以使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在运送方向上游一侧的末端的位置顺序和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相一致。为此,即使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在运送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也要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平行运送。因此,平行运送操作后,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被堆积起来,它们按照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堆积。

    例如,当第一记录介质为感光负片,而第二记录介质为感光印刷纸时,负片上的第一帧图象先印到第一张感光印刷纸上,第二帧图象印到第二张感光印刷纸上,随后画幅的图象按其画幅顺序印刷到相应的感光印刷纸上,记录了图象的感光印刷纸按预定顺序分配成多排,连续进行显影处理、定影处理、冲洗处理、晒干处理等等,感光印刷纸位于其运送方向上游侧的末端(即尾端)的位置次序与负片上的画幅次序相同,为此,即使其在运送方向上感光印刷纸的长度彼此不同,感光印刷纸也能以画幅次序进行干燥,使得由此干燥的感光印刷纸也按画幅次序堆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首先,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转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按预定的顺序排列成多排并被平行运送。其中,在平行运送操作之前,先读入并比较信息数字,第二记录介质在运送方向对应的长度信息数,该数大于或等于排数。在比较步骤之后和平行传送之前,确定第一记录介质所记录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的顺序,以及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以使在平行运送中,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排列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的末端(即尾端)的位置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相一致,而且使得第二记录介质的一部分和前面传送的另一部分之间的间隔为最小,该两部分位于同排,且另一部分位于前一部分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结果,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排布成其尾端位置的次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相一致,平行运送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使得同一排的前一部分和下一部分之间的间隔为最小。所以,即使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的长度彼此不同,它们也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图象信息的顺序被平行运送,而且第二记录介质在运送方向上的总长度更短,此外,第二记录介质的平行运送操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在平行运送后,当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堆积时,各个部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按记录在第一记录材料上图象信息的顺序堆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转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按预定顺序排列成多排并平行输送,其中,在平行运送操作前,读入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上的第一记录介质的每一图象信息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所有长度信息。在读入步骤之后和平行运送之前,确定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被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顺序,以及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的排布次序,以使得在平行运送时,沿第二记录介质传送方向排列在上游一侧的各第二记录介质的末端(即尾端)的位置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一致,并且使得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在运送方向上的总长度为最小。结果,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排布成其末端的位置次序与第一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图象信息顺序相一致,并被平行运送,使得第二记录介质在运送方向上的总长度为最小。所以,即使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的长度互不相同,它们也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图象信息的顺序平行运送,同时使第二记录介质在其运送方向的总长度为最小。因此,平行运送之后,当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堆积时,它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顺序堆积。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被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按预定顺序排成多排并平行输送。其中,平行运送前,读入并比较第二记录介质在运送方向的对应的长度数,该数大于等于排数。排列比较后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部分,使得比较后的各部分的上游端从运送方向的下游侧排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其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各比较后部分的图象信息的顺序相同,使得比较后各部分按下面方式依次排列,即最长的比较部分位于其前一部分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该前一部分的运送方向的末端在所有前面各部分的运送方向的末端中处于最下游的位置,最短的比较部分位于前一部分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设前一部分的运送方向的末端在所有前面各部分的运送方向的未端中处于最上游。所以,第二记录介质的分开的各部分以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平行运送,而且其在运送方向上的总长度更短。另外,第二记录介质的平行运送操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平行运送后,当第二记录介质堆积时,它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按其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顺序堆积。

    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经过预定处理的第二记录介质被运送装置排到运送—堆积部件装置,其中,将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沿与平行运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送。此时,平行运送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以使得当第二记录介质的下一部分被分配到沿运送—堆积部件装置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一排上时,满足s>t(Vd/Vs)的关系(其中,s为最小间距),而当第二记录介质的下一部分被分配到沿运送—堆积部件装置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一排上时,满足s≥0的关系。所以,运送—堆积部件装置将分开的各第二记录介质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运送,并按此顺序堆积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下游侧。

    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首先,记录装置将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上。分配装置将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按预定顺序排成多排,运送装置将排列成多排的第二记录介质排的各部分平行运送。当平行运送各分开的第二记录介质时,控制装置控制记录装置和分配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排列在第二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一致。例如,当第一记录介质为感光负片,第二记录介质为感光印刷纸时,对记录装置的控制相当于控制印刷和曝光的间歇时间。此外,对分配装置的控制相当于控制分配时间。

    因此,对第二记录介质进行平行传送,使得在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在运送方向末端的位置顺序与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顺序一致。因此,即使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在运送方向上的长度互不相同,它们也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运送。由此,运送操作后,当第二运送介质分开的各部分堆积时,各都与可以按记录在第一记录介上的图象信息的顺序堆积。

    图1是印刷机处理器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2是曝光部件和堆积器的侧视图。

    图3是曝光部件和堆积器各基本构件的展开图。

    图4是分类机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当从箭头A所示方向看图4所示的分类器部分得到的视图。

    图6A展示了当感光印刷纸从两排运送时的一种运送方式;图6B展示了当感光印刷纸以两排运送时的另一种运送方式。

    图7A展示了当感光印刷纸的尺寸比较大时,将其排布成两排的一种方式;图7B展示了当感光印刷纸的尺寸较大时,将其排布成两排的另一种方式。

    图8A表示当感光印刷纸的尺寸较小时,将其成两排的一种方式;图8B表示当感光印刷纸的尺寸较小时,将其排成两排的另一种方式;图8C表示当感光印刷纸的尺寸较小时,将其排成两排的再一种方式。

    图9A表示感光印刷纸为三排时的一种传送方式;图9B表示感光印刷纸为三排时的另一种传送方式。

    图10表示当感光印刷纸以三排传送时缩短其在传送方向的总长度的一种传送方式。

    图11表示当感光印刷纸以二排方式传送时的常规传送方式。

    图12表示当感光印刷纸以三种方式传送时的常规传送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中所给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感光印刷机的印刷机处理器10的结构示意图。构成印刷机处理器10的一印刷部件12上配有一纸盒14,内装有用作第二记录介质的感光印刷纸P。

    位于图1中纸盒14的左上角可旋转地固定了一个驱动辊16,感光印刷纸P的前端绕在其上。驱动辊16接到感光印刷部件12里图中未标出的马达给出的驱动力作用而旋转,此外,驱动辊16的对面设置有一对压辊18,感光印刷纸P通过其间,由此,感光印刷纸P在驱动辊和压辊18之间被压住并被传送进感光印刷部件12。

    切割机22带有由马达20驱动的一对上刀和下刀,该切割机位于感光印刷部件12内。切割机22用于切割从纸盒14中传送出的感光印刷纸P。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感光印刷纸P传送方向(即图2中在纸上切割器的右边)切割器的下游方向装有2个支持架46。每个支持架46形成了沿水平方向(即如图2所示从左到右)设置的上表面。

    导流循环带44的导流辊52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支持架46的两端,即送纸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在导流器52上游和下游的上面均安有压辊54,这样在压辊54和导流辊52之间夹住循环带44。由图中未标出的马达的驱动力驱动导流辊52旋转,从而使得循环带4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所示)。

    如图3所示,在循环带44的整个表面上有大量的小孔48,每个支持架46的上表面也有大量的小孔(未标出),在支架46上安装着部分循环带44,这些小孔与循环带44上的小孔相对应。

    每个支持架46的内部均有一空腔。一对连接管66与支持架44相连,该连接管66在循环带44的宽度方向对应于两循环带44的两端。此连接管66与图1中所示的带有一吸风扇68的扇箱70相连。

    在两支持架46之间设置有一分配机构50,用作分布装置,使感光印刷纸在与循环带44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分配机构50包括一位于两支持架46之间的吸气部件56。吸气部件56形成一个箱体,其长度方向沿导流辊52的轴向设置。在吸气部件56上表面有大量小孔(未标出)。

    如图1所示,管58连接到吸气部件56和带有吸气扇60的扇箱62上。

    在图中未标出的马达带动下,吸气部件56可以沿导流辊52的轴向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吸气部件56,吸气扇60以及吸气扇68的马达由控制器43分别控制,该控制器43设置在一箱体10A中,该箱体10A构成了印刷机处理器10的外框,用作控制装置。

    如图1所示,在支持架46上移动的循环带44的上部有一平板框64。当在感光印刷纸P上印刷并曝光带有周边线的图象时,一个未标出的设置在平板框64内部的可移动片覆盖住感光印刷纸P的周边。

    在平板框正上方,外壳10A上有一用于漫射光线用的漫射箱28。在图1中纸的右边,挨着漫射箱28有一色码滤光器24。色码滤光器24由三个可移动的滤光器C、M、Y组成,通过将这些滤光器插入光通道中以改变数量。所以,当光线从靠近色码滤光器24的光源26发出穿过色码滤光器24后,当被漫射箱28漫射时折射并在漫射箱28正下方直接发射出。此后,光线透过作为第一记录介质的底片N,该底片N放置在底片暗盒30上,该底片载体放置在外壳10A的上表面上。

    同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常用的135盒装底片。众所周知,此底片上有画幅号,与画幅号相对应的条形幅,或类似物,对应每个图象侧边都有小孔。

    由在感光印刷部件12内设置的导轨32支承一个支承平台34,使其在水平方向(即与图1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在支承平台34上设置一棱镜36和一放大透镜38,它们被布置在上述光线的光轴上。

    因此,在穿过棱镜36之后透过底片N形成曝光的光线,进一步穿过放大镜38,该透镜38的放大比例是可调的,由此在放置于框64下面的感光印刷纸P上形成底片图象。

    感光印刷部件12内设置有一密度测试装置40用于测量底片N的密度。例如,密度测试装置40可以由一个彩色滤光片和一光传感器如彩色滤光片构成。由棱镜36沿水平方向折射的光线穿过密度测量装置40。密度测试装置40与用作控制装置的控制器43相连,当对底片进行印刷和曝光时,根据密度测量装置40测得的数据偏差以及操作者键入的数据定一个曝光校正值。

    在放大透镜38和框64之间的光程上有一黑遮光器41,当用光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印刷/曝光操作时,就要使用该遮光器41,采用CC滤光器24调节光的颜色和强度,上述光是通过底片透射的。

    如图2所示,在支持架46送纸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一组辊65,沿送纸方向,组辊65的下游侧设置有一印刷元件67,用于在感光印刷纸P的背面印刷各种符号或类似物。

    沿送纸方向在印刷元件67的下游侧设置有一累积器86。累积器86包括多个压辊88,这些压辊对88由未标出的马达带动。

    如图1所示,沿送纸方向在累积器88的下游侧设置处理部件72。

    处理部件72的显影槽7A中充满显影液。感光印刷纸P在显影液中浸泡进行显影处理。显影处理后的感光印刷纸P被送入邻近显影槽的漂白/定影槽76中。漂白/定影槽76中充入漂白/定影液。感光印刷纸P在漂白/定影液中浸泡进行漂白/定影处理。漂白/定影后的感光印刷纸P被送入邻近漂白/定影槽76的冲洗部件78中,该冲洗部件76由多个冲洗槽组成,每个冲洗槽中都装有冲洗水。在冲洗部件78中,感光印刷纸P浸泡在部洗槽内的冲洗水中进行冲洗处理。同时,处理器部件内的多个补充槽90给显影槽74、漂白/定影槽76和冲洗部件78的冲洗槽76分别提供补充显影剂、补充漂白/定影剂、冲洗补充水,以分别向各处理槽补充显影溶液、漂白/定影液和冲洗水。

    冲洗处理后的感光印刷纸P被送入位于冲洗部件78上方的干燥部件80中。在干燥部件80中,以这种方式干燥感光印刷纸P,将感光印刷纸暴露在从其传递通道下方的室腔中按图1中箭头B所示方向吹出的热空气中。

    沿感光印刷纸P的输送方向,在干燥部件的下游侧设置由多个辊对83形成一条输送通道。感光印刷纸P经烘干处理后从干燥部件80中送出,在被上述辊对83压住的情况下送出印刷机处理器。

    通道84在感光印刷纸P被送出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分类机92。

    如图4和图5所示,分类机92在卸纸位置处的通道84的下方有一传送带94。该传送带94作为传送堆积装置,在垂直于通道84的传送方向上运送感光印刷纸P。分类机92还包括一个累积部件96,它带有多个接收托盘95,用于累积感光印刷纸P,它被设置在感光印刷纸P传送方向上,在传送带94的下游下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按收盘95在未标出的驱动装置驱动,沿垂直于传送带94传送方向的方向移动。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操作。

    作为例子,将对记录在一筒底片N上的图象一个个印刷成每一画幅的情况作一说明。

    纸盒14中送出的未曝光感光印刷纸P在被切片器22切成期望的长度后,以被循环带44(见图3)运戴的方式送入在曝光光线的光轴s上被印刷的位置上。

    当操作员进行预定操作时,光源26发出的曝光光线通过棱镜36、放大透镜38等类似部件透射到感光印刷纸P上。当黑快门41以预定时间打开时,记录在底片N上的第一画幅的图象在感光印刷纸P上曝光印刷。

    此时,支持架46内的空气从循环带44的环状部分到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通过连接管66放出,并进一步被吸气扇68吸气并吸到外边,结果,每个支架46内部都形成了负压。将负压传递给置于循环带44上的感光印刷纸P,并通过循环带44上的小孔以及支持架上的小孔,并使感光印刷纸P吸在循环带44上。因此,由于感光印刷纸不仅由循环带44传送,而且还吸附在循环带44上,它易于被循环带44传送并在印相位置上(例如,印相位置)保持水平。

    当印相完成后,关闭吸气扇68,暂时消除了对感光印刷纸的吸力。然后,启动吸气扇60使得吸气部件56吸附感光印刷纸P。处于吸纸状态的吸气部件56由马达按图3中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印刷纸P沿图3中虚线所示方向移动。

    感光印刷纸P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后,关闭吸气扇60,使吸气部件56停止吸附感光印刷纸P,吸气扇68又开始运行。当吸气扇运行时,感光印刷纸P被吸到循环带44上并向累积器86的下游一侧运送,进一步说当其在循环带44和压辊54之间被压住时移向累积器86一侧,当感光印刷纸P从吸气部件56脱开后,马达带动吸气部件56返回印相位置。

    另外,在感光印刷纸P从印相位置移向累积器86一侧的过程中,符号或类似物(如画幅号)被印刷单元67印到感光印刷纸P的背面。为了随后进行曝光处理,已经印相了的感光印刷纸P快速地从印相位置移向累积器86。

    当感光印刷纸P在运送方向的尾端(即排列在传送方向上游的感光印刷纸P的末端)从循环带44和压辊54脱离后,压辊对88将感光印刷纸P以与处理部件74的传送速度相一致的低速送入处理部件74。

    当印有第一帧图象的感光印刷纸P送入累积器86时,另一个切成预定长度的未曝光感光印刷纸P被循环带44送入印相位置,第二帧图象在其上曝光印刷。

    印相后将第二张感光印刷纸P吸附到吸气部件56,在沿与第一张感光印刷纸P相反的方向(图3中箭头下所示方向)移动后,被送入累积器86。随后印有各自图象的感光印刷纸P由分配机构50按上述方式在垂直于循环带44的运送方向的方向上交替排布。

    从累积器86送出的感光印刷纸P被送入处理部件74,随后,被依次显影、漂白定影,冲洗并干燥。此后,感光印刷纸P被辊对83压住沿通道84传送,其传送方向上尾端离开最后一个辊对时,感光印刷纸P落到位于处理器部件72上部的分类机92的传送带94上。

    另外,各种不同长宽比的图象可能混合记录在底片N上,因此感光印刷纸P在运送方向的长度会不同,然而,在前面一个印刷了图象的感光印刷纸P送入累积器86后,图象仍可以印刷在随后的感光印刷纸上。因此,尽管感光印刷纸P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不同,如图6A所示,由处理部件72传送的感光印刷纸P的各个尾端依然按图象在底片N上的顺序排布(值得注意的图6A中感光印刷纸P上的数字指示的是底片的画幅顺序而字母指示的是图象印刷顺序)。

    所以,尽管每张感光印刷纸P在其传送方向上长度不同,它们落在传送带94上的顺序与图象在底片N上的次序相同。

    落在传送带94上的感光印刷纸P被送到累积部件96一侧,从传送带94的端部落下的感光印刷纸P一个个按画幅号的顺序累积在接收托盘95上(即,印有第一帧图象的感光印刷纸P位于托盘95的最下面)。

    这里,感光印刷纸P按底片N上的帧号落在传送带94上。然而,从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个邻近的感光印刷纸P的间隔,感光印刷纸P从通道84的辊对88落下的落下时间,从传送带94的传送速度等判断,一般认为,画幅号大的感光印刷纸P比画幅号小的感光印刷纸P落在传送带94沿传送方向更下游的一边。结果,画幅号较大的感光印刷纸P处在画幅号较小的感光印刷纸P的下方,感光印刷纸不能按画幅号来堆积。为此,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邻近的感光印刷纸P的间隔,感光印刷纸P从通道84的辊对83落下的降落时间,传送带94的传送速度等等,采用一个控制系统使得感光印刷纸P按底片N上的画幅号堆积,以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假设,传送带94传送的感光印刷纸P可以确实按从画幅号最小开始的顺序落到累积器96中,例如,处理部件72内的传送处理速度(平行传送速度)为Vd传送带94的传送速度为Vs,平行传送的邻近感光印刷纸P在垂直于感光印刷纸P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间隔为t,前面一张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到下一张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的最小间隔为s,则当下面的感光印刷纸P被分配到沿传送方向,传送带94下游侧箭头B指向的那侧的一排时,要满足s>t(Vd/Vs),而当下面的感光印刷纸P被分配到沿传送方向,传送带94的上游侧(箭头F所指的那侧)的一排时,要满足s≥0。当下面的感光印刷纸P被分配到沿传送方向传送带94的下游侧(箭头B所指的那侧)的一排时,要满足s>t(Vd/Vs),这些感光印刷纸P可能与传送带94上的其他的感光印刷纸重叠,但是,画幅号较小的感光印刷纸位于画幅号较大的感光印刷纸的下面位置。因此,当感光印刷纸堆积时,画幅号较小的感光纸确实排在画幅号较大的感光印刷纸的下侧。

    同时,若确定了前面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与下一个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的最小间距s,使得当下面的感光印刷纸P被分配到沿传送带94的下游侧(箭头B所指的那侧)的一排时,满足s>(t+w)×(Vd/Vs),则有可能会避免这些感光印刷纸P在传送带94上与其他感光印刷纸重叠(其中,w为感光印刷纸P在与处理部件72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

    前一张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与下一张的尾端的最小间距s可以通过例如控制曝光间歇,控制循环带44的传送速度,控制分配机构5D分配感光印刷约P的速度,控制感光印刷纸P送入处理部件72的时间(即使感光印刷纸P在累积器86中等待预定时间)等等因素来改变。而且,只要进行上述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就足够了,但是也可以进行多个操作。

    只要例如底片暗盒30上的图象传感器100读入了底片N上记录的图象的长宽比,其图象帧号与平行输送的感光印刷纸的排号一样,就可以获得感光印刷纸在其传送方向上各自的长度,而且传送感光印刷纸的整个处理时间会缩短。

    当感光印刷纸以二排传送时,第一幅感光印刷纸和第二幅感光印刷纸并排排列,那么,在前面第一幅和第二幅感光印刷纸P之后,按下面方式确定,后面的第三幅和第四幅感光印刷纸的排列方式。

    如图7、8所示,假定感光印刷纸P在传送方向上的最长长度为LL,感光印刷纸P在传送方向上的最短长度为Ls,同一排感光印刷纸P间的最小间距为K,平行传送的前两张感光印刷纸P(即图7A中的a.1和b.2)其中之一在传送方向上更靠后的一个(即位于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尾端,与后面两张平行传送的感光印刷纸P(即图7B中的CA和d3)其中之一在传送方向上更靠近后部的一个的尾端之间的距离为XP,前面邻近的图象的各尾端间距为Z,前面两个平行传送的感光印刷纸P(即a.1和b.2)中,在传送方向上更靠近后部的一个的尾端,与最长的感光印刷纸P(即d.4)的尾端之间的距离为XO。该最长的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排列在前面感光印刷纸(即b2)之后,比另一个更靠近传送方向的后部(见图7B)。

    如图7B所示,当感光印刷纸连续排布时,使得感光印刷纸在传送方向上的总长度更长了。结果,处理时间延长,处理效率降低。

    为更有效地传送感光印刷纸P,首先要检查K+LL-Z和K+LS+S之间的关系。

    当K+LL-Z>K+LS+S时,XP<XO(即,感光印刷纸比图7B所示方式传送效率更高的条件),得出K+LL-Z<K+LL,并且K+LL-Z>K+LS+S变成LL-LS>K+S(其中Z>O)。

    此外,当K+LL-Z≤K+LS+S时,XP<XO,得出K+LS+S<K+LL,并且进一步变为LL-LS>S,而K+LL-Z≤K+LS+S得出LL-LS≤S+Z。当LL-LS≤S+Z和LL-LS>S相互合并时得到了S+Z≥LL-LS>S。

    同时,尽管满足S>O的条件,从处理的角度讲S值还需要大一点。但是当S值过大时,处理效率下降。

    结果,使感光印刷纸能够按下列方式高效地传送,当LL-LS>S(当LL和LS的差比较大时),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L的感光印刷纸在被曝光的同时被传送,并以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S的感光印刷纸的位置排布,而当LL-LS≤S(当LL和LS之差较小时)时,在传送方向长度为LS的感光印刷纸在被曝光的同时被传送,并以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L的感光印刷纸P的位置排布。

    当LL和LS之差较大时,推荐例如图7A和7B所示的平行传送方式。当LL和LS之差较小时,推荐例如图8A、8B和8C所示的传送方式。

    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当在LL-LS>S(在LS和LL之差较大的情况下)的条件下,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L的感光印刷纸在被曝光的同进被传送,并以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S的感光印刷纸P的位置排布,如图7A所示;当在LL-LS≤S(在LL和LS之差较小的情况下)的条件下,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S的感光印刷纸P在被曝光的同时被传送,并以在传送方向上长度为LL的感光印刷纸P的位置排布,如图8A或8B所示,这样可以高效地传送感光印刷纸。(值得注意,如图8C所示情形,虽然感光印刷纸的总长度更短了,但其尾端的排布统一了,因此这种方式不能采用)。

    只要图像传感器之类的装置对底片N的整个长度进行扫描,底片暗盒30中的图象传感器100或类似装置读入所有图象的长度比,可以获得感光印刷纸P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传送卷底片N的感光印刷纸P。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将底片N的图象转印到感光印刷纸上的情形,然而,记录在各种记录介质如软磁盘、光磁盘、CD-ROM、光CD、LSI存储器等等上的图象信息也可以通过激光束等印刷到感光印刷纸上。这些图象信息可以连续地处理并按图象顺序累积,而且图象也可以记录在感光印刷纸P以外的其他记录介质上。

    记录在底片N上的图象也可以用印刷机处理器10以外的设备读入,此时,代表图象各自尺寸(即长宽比)的信息被传送到印刷处理器10的控制器43中,并暂时被记录在LSI存储器或类似装置中,记录在LSI存储器中的信息可以读出并输入控制器43中。

    当在底片N上设置一层磁记录层,并将表示印刷图象尺寸(即图象的长宽比)信息记录在该磁记录层上时,可以由未标出的传感器读出所记录信息,并根据此信息进行上述控制操作。

    此外,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感光印刷纸P被排列成两排进行平行运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该平行运送操作还可以在感光印刷纸P排成两排或更多排时进行。即使当感光印刷纸P排成两排或多排传送时,也可以以图象的顺序自然地传送并累积。例如,当感光印刷纸P排列成三排传送时,如图12所示当按印刷次序排成三排时,感光印刷纸P尾端的次序不是按图象画幅的次序排列。因此,感光印刷纸不能按图象画幅累积。然而,若如图9A所示感光印刷纸各自的尾端按图象画幅的次序排布,则感光印刷纸就可以按图象画幅的顺序累积,此外,通过在曝光之前先读入所有图象各自的长宽比,可以以最高的效率传递感光纸,见图9B。

    此外,当采用通常135底片作底片N时,LL-LS为31到127mm。从处理的角度讲S的尺寸需为30mm左右。因此,无需计算LL-LS并按上述方式,就可以相对有效地传送感光印刷纸。即,曝光前,图象传感器100等部件读入至少与长度相对应的排数相等的图象的长宽比。最长的感光印刷纸P(图10中e.5)随后排在前面几个感光印刷纸P(图10中a.1、b.2、c.3)之一的,位于传送方向前侧的第一个的尾端的后面,长的感光印刷纸P接着排在前面最长的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之后,排好的感光印刷纸P的尾端是按记录在底片N上的画幅顺序(图象信号顺序)排列的。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控制程序,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可靠性等等。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当感光印刷纸排成三排或多排传送时,提前读入图象的号码是多个,不只是排数,以获得印刷品的长度(在传送方向上感光印刷纸的长度)。即使如此,尽管不够,也能得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感光印刷纸P在传递方向的长度或图象的长宽比也可由操作者用末标出的键盘输入。

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及设备.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图象信息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上;将记录了图象信息的第二记录介质的各个部分排布成排多平行传送。平行传送以下面方式进行,排列第二记录介质分开的各部分,使得位于第二记录介质传送向上游侧的第二记录介质各部分尾端的位置次序与图象记录在第一记录介质上的次序一致的排布方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