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05166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477932.1

申请日:

2012.09.18

公开号:

CN202832413U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00

主分类号:

E21B43/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群; 王艳丽; 杨继军; 单桂栋; 张胜传; 蔡茂佳; 王军恒; 任世举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易继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该管柱由地面泵、油管、小直径油管、水力喷射泵、插入密封封隔器和专用底阀组成,插入密封封隔器安置于油管与小直径油管之间,油管与插入密封封隔器螺纹连接,专用底阀与油管螺纹连接,水力喷射泵安置于小直径油管内中部,小直径油管与地面泵螺纹连接。该管柱能有效排出中浅层气井的井底积液,达到从井筒中排出液体引起气体流动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由地面泵(1)、油管(2)、小直径油管(3)、水力喷射泵(4)、插入密封封隔器(5)和专用底阀(6)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插入密封封隔器(5)安置于油管(2)与小直径油管(3)之间,所述油管(2)与插入密封封隔器(5)螺纹连接,所述专用底阀(6)与油管(2)下部螺纹连接,所述水力喷射泵(4)安置于小直径油管(3)内中部,且与小直径油管(3)螺纹连接,小直径油管(3)上端与地面泵(1)螺纹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属油气措施改造与采油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深层气井排液技术主要由气体压缩机、地面控制设备、小直径连续油管、普通油管和专用底阀五部分组成。利用该工艺技术虽然能够解决中浅层气井井底积液问题,但单井应用成本和施工成本较高。原因一是由于地面需要配置气体压缩机,单井应用成本较高,二是由于采用连续油管作为最内层的管柱,导致施工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解决中浅层气井的井底积液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由地面泵1、油管2、小直径油管3、水力喷射泵4、插入密封封隔器5和专用底阀6组成,其中,上述插入密封封隔器5安置于油管2与小直径油管3之间,上述油管2与插入密封封隔器5螺纹连接,上述专用底阀6与油管2下部螺纹连接,上述水力喷射泵4安置于小直径油管3内中部,且与小直径油管3螺纹连接,小直径油管3上端与地面泵1螺纹连接。
与现在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是采用小直径油管与油管组成的同心管柱,小直径油管带一个水力喷射泵插入到油管的插入密封封隔器中,利用地面泵为水力喷射泵提供动力,从而实现排液的目的。现有技术下入由连续油管和油管组成的同心管柱,利用气体压缩机从油管与连续油管环空中注入压缩气体,注入的气体使井内积液在连续油管中举升出来,从而实现从井筒中排出液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施工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不需要动用地面大型连续油管车,就能实现在中浅层气井排除井底积液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主要是解决2000米以内气井的井底积液问题。
所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由地面泵1、油管2、小直径油管3、水力喷射泵4、插入密封封隔器5和专用底阀6组成,其中,上述插入密封封隔器5安置于油管2与小直径油管3之间,上述油管2与插入密封封隔器5螺纹连接,上述专用底阀6与油管2下部螺纹连接,上述水力喷射泵4安置于小直径油管3内中部,且与小直径油管3螺纹连接,小直径油管3上端与地面泵1螺纹连接。
首先,将油管2、插入密封封隔器5以及专用底阀6的组合管柱下入射孔位置或射孔位置以下,其次再将小直径油管3与水力喷射泵4组合体下入油管2中间并插入到插入密封封隔器5中,水力喷射泵4按照设计要求下入预定深度。从而建立三个通道。
其次,利用地面泵1为水力喷射泵4提供动力。
最后,地面泵1利用高压动力液驱动水力喷射泵4逐步排出专用底阀6以上的液体,导致专用底阀6以上压力降低,此时井筒中油管2和套管之间的液体在液柱静压的作用下不断补充进入专用底阀6以上,井筒中油管2和套管之间的液面随之逐渐降低,从而降低了井底液柱对储层的压力,达到引起气体流动的目的。产出气在不受液体侵害的情况下从油管2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生产出来。专用底阀6的作用是将举升压力与产层压力隔开,气体正常生产后,地面泵1停止工作,达到了阻止专用底阀6以上液体回流到地层的目的。

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32413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7CN202832413U*CN202832413U*(21)申请号 201220477932.1(22)申请日 2012.09.18E21B 43/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72)发明人郭群 王艳丽 杨继军 单桂栋张胜传 蔡茂佳 王军恒 任世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代理人易继贵(54) 实用新型名称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浅层气井。

2、排液工艺管柱,该管柱由地面泵、油管、小直径油管、水力喷射泵、插入密封封隔器和专用底阀组成,插入密封封隔器安置于油管与小直径油管之间,油管与插入密封封隔器螺纹连接,专用底阀与油管螺纹连接,水力喷射泵安置于小直径油管内中部,小直径油管与地面泵螺纹连接。该管柱能有效排出中浅层气井的井底积液,达到从井筒中排出液体引起气体流动的目的。(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由地面泵(1)、油管(2)。

3、、小直径油管(3)、水力喷射泵(4)、插入密封封隔器(5)和专用底阀(6)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插入密封封隔器(5)安置于油管(2)与小直径油管(3)之间,所述油管(2)与插入密封封隔器(5)螺纹连接,所述专用底阀(6)与油管(2)下部螺纹连接,所述水力喷射泵(4)安置于小直径油管(3)内中部,且与小直径油管(3)螺纹连接,小直径油管(3)上端与地面泵(1)螺纹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832413 U1/2页3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属油气措施改造与采油领域。背景技术0002 目前,深层气井排液技术主要由气体压缩机、地面控制设。

4、备、小直径连续油管、普通油管和专用底阀五部分组成。利用该工艺技术虽然能够解决中浅层气井井底积液问题,但单井应用成本和施工成本较高。原因一是由于地面需要配置气体压缩机,单井应用成本较高,二是由于采用连续油管作为最内层的管柱,导致施工成本上升。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解决中浅层气井的井底积液问题。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由地面泵1、油管2、小直径油管3、水力喷射泵4、插入密封封隔器5和专用底阀6组成,其中,上述插入密封封隔器5安置于油管2与小直径油管3之间,上述油管2与插入密封封隔器5螺纹连接,上述专。

5、用底阀6与油管2下部螺纹连接,上述水力喷射泵4安置于小直径油管3内中部,且与小直径油管3螺纹连接,小直径油管3上端与地面泵1螺纹连接。0005 与现在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是采用小直径油管与油管组成的同心管柱,小直径油管带一个水力喷射泵插入到油管的插入密封封隔器中,利用地面泵为水力喷射泵提供动力,从而实现排液的目的。现有技术下入由连续油管和油管组成的同心管柱,利用气体压缩机从油管与连续油管环空中注入压缩气体,注入的气体使井内积液在连续油管中举升出来,从而实现从井筒中排出液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施工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不需要动用地面大型连续油管车,就能实现在中浅层。

6、气井排除井底积液的目的。附图说明000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0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 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主要是解决2000米以内气井的井底积液问题。0009 所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由地面泵1、油管2、小直径油管3、水力喷射泵4、插入密封封隔器5和专用底阀6组成,其中,上述插入密封封隔器5安置于油管2与小直径油管3之间,上述油管2与插入密封封隔器5螺纹连接,上述专用底阀6与油管2下部螺纹连接,上述水力喷射泵4安置于小直径油管3内中部,且与小直径油管说 明 书CN 2。

7、02832413 U2/2页43螺纹连接,小直径油管3上端与地面泵1螺纹连接。0010 首先,将油管2、插入密封封隔器5以及专用底阀6的组合管柱下入射孔位置或射孔位置以下,其次再将小直径油管3与水力喷射泵4组合体下入油管2中间并插入到插入密封封隔器5中,水力喷射泵4按照设计要求下入预定深度。从而建立三个通道。0011 其次,利用地面泵1为水力喷射泵4提供动力。0012 最后,地面泵1利用高压动力液驱动水力喷射泵4逐步排出专用底阀6以上的液体,导致专用底阀6以上压力降低,此时井筒中油管2和套管之间的液体在液柱静压的作用下不断补充进入专用底阀6以上,井筒中油管2和套管之间的液面随之逐渐降低,从而降低了井底液柱对储层的压力,达到引起气体流动的目的。产出气在不受液体侵害的情况下从油管2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生产出来。专用底阀6的作用是将举升压力与产层压力隔开,气体正常生产后,地面泵1停止工作,达到了阻止专用底阀6以上液体回流到地层的目的。说 明 书CN 202832413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32413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