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042442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26122.2

申请日:

2015.01.19

公开号:

CN104536202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日:20150119|||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G02F1/1335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武延兵

地址:

100015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代理人:

申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难以满足超薄化和低成本的问题。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靠近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衬底的下表面形成有散射微结构,所述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有显示用功能层,所述上基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所述下基板。用于显示面板、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靠近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 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下表面形成有散射微结构,所述衬 底的上表面形成有显示用功能层,所述上基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所述 下基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和 所述下基板通过封框胶对盒,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为对应所述封框胶以内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对应所 述封框胶以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 侧相连,所述上基板在凸出于所述下基板方向上的第二区域中靠近所 述下基板的表面形成有遮光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的 第二区域中靠近所述下基板的表面均形成有遮光膜。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 板形成有彩色膜层和黑矩阵膜层,所述遮光膜与所述黑矩阵膜层通过 一次构图工艺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结 构为凸起或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填 充有与所述衬底折射率不同的其他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或凹槽为半球形或圆锥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的顶 角取值范围为90°-120°。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下 表面形成覆盖所述散射微结构的反射层。

1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体以及权利要求1-9 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体位于所述上基板凸出于所 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侧,且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基板衬底的侧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 和所述下基板通过封框胶对盒,所述下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与所述 显示区域至少一侧相连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为对应所述封框 胶以内的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形成有线路板,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区 域进行显示;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发光体设置在不同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 中未设置发光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已经广泛应 用于社会生活中。众所周知,液晶不具有发光特性,故LCD需要背 光源才能实现显示。目前,侧入式背光源已占据中小尺寸的主流市场。
侧入式背光源一般包括导光板和发光体,其中,发光体设置在导 光板的侧面。由于发光体一般为线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ight,冷阴极荧光灯)或者点光源例如LED (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则导光板主要用于将线光源 或者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以提高背光源的发光均匀性进而提高显示 装置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上基板10、下基板20、 位于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之间的液晶30、以及位于下基板20下方 的背光源40,其中,在上基板10的上方设置有上偏光片101,在下 基板20的下方设置有下偏光片201,背光源40包括导光板401、以 及设置在导光板401的侧面上的发光二极管402。发光二极管402发 出的光从导光板401的侧面进入导光板401之后,经过多次反射转换 成面光源从导光板401的上表面射出,照射在下基板20上。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导光板相对较厚且造价不菲。而随着空间资 源的愈加紧张、商家对生产成本的严格控制、以及用户对于便携性的 苛刻要求,该显示装置已经难以满足超薄化和低成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 中的显示装置难以满足超薄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对 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靠近所述 上基板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衬底的下表面形 成有散射微结构,所述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有显示用功能层,所述上基 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所述下基板。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体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 光体位于所述上基板凸出于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侧,且设置在所述显 示面板的下基板衬底的侧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 括发光体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所述显示面板的 下基板的衬底的下表面形成有散射微结构,从而使发光体进入到衬底 内部的光发生散射,形成面光源从衬底的上表面射出进入到偏光层, 这样,所述显示装置无需设置导光板,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装 置的厚度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所述上基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所 述下基板,且所述发光体位于所述上基板凸出于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 侧,则所述发光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基板,这样在设置显示装置的边框 时,避免了所述发光体受到上方边框挤压使得所述发光体与所述下基 板的衬底脱落,导致显示装置漏光、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利用效率的问 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散射微结构是凸起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散射微结构是凹槽的示意图;
图5为不同顶角的圆锥形凹槽的光通量数值图。
附图标记:
10-上基板;101-上偏光片;102-彩色膜层;103-黑矩阵膜层;20- 下基板;201-下偏光片;200-衬底;202-上表面;203-下表面;204- 偏光层;205-散射微结构;206-凸起;207-凹槽;208-阵列层;209- 绝缘层;210-发光体;211-反射层;30-液晶;31-封框胶;32-第一区 域;33-第二区域;34-遮光膜;35-显示区域;36-非显示区域;37-线 路板;40-背光源;401-导光板;402-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下”以光线传播的方 向为依据,光线先通过的层结构或薄膜即在下,后通过的层结构或薄膜即 在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对盒的上基板 10和下基板20,下基板20包括衬底200,衬底200包括靠近上基板10 的上表面202和与上表面202相对的下表面203,衬底200的下表面203 形成有散射微结构205,衬底200的上表面202形成有显示用功能层,上 基板10的至少一侧凸出于下基板20。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基板和下基板一般为矩形,则本发明 实施例中上基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下基板,即上基板的至少一个侧边凸出 于下基板,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仅以上基板和下基板为矩形,且上基板的 一个侧边凸出于下基板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对于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具 体形状不作限定,例如,上基板和下基板还可以是菱形、正方形等其他图 形。并且,对于上基板凸出于下基板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这里不做限定,该 凸出部分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上述显示面板中,显示用功能层结构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偏光层 204,还可以包括绝缘层209、阵列层208,具体不做限定。另外,该显示 面板的具体类型在此不作限定,即显示面板可以是TN(Twisted Nematic, 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也可以是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 高级超维场转换)型显示面板,还可以是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 转换)型显示面板等其他类型;同时,对于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层结构也不 做具体限定,例如上基板可以是包括黑矩阵、公共电极层等层结构,下基 板可以是包括偏光层、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层、钝化层等层结构,这里 不再赘述。
该显示面板的下基板通过在衬底的下表面形成有散射微结构,使得从 衬底的下表面或侧面进入的光线射到散射微结构后发生散射形成面光源, 并从上表面射出,射出的光线亮度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 果更佳。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通过封框胶31对盒, 上基板10包括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3,第一区域32为对应封框胶31 以内的区域,第二区域33为对应封框胶31以外的区域,其中,第二区域 33与第一区域32的至少一侧相连,上基板10在凸出于下基板20方向上 的第二区域33中靠近下基板20的表面形成有遮光膜34。
需要说明的是,上基板在凸出于下基板方向上的第二区域中靠近下基 板的表面形成有遮光膜,即上基板凸出于下基板的部分位于第二区域,该 凸出部分靠近下基板的表面形成有遮光膜。由于上基板的至少一个侧边凸 出于下基板,故第二区域中至少有一个部分凸出于下基板。进一步的,上 基板的第二区域中靠近下基板的表面均形成有遮光膜。这样,由上述显示 面板形成的显示装置中,可以阻挡射向除第一区域外的上基板的其他区域 的光线,进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基板10形成有彩色膜层102和黑矩阵膜 层103,遮光膜34与黑矩阵膜层103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一次构图工 艺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涂敷、掩膜、曝光、显影等工艺,具体的本发明 不做限制,可以形成所需的图案的其他工艺都可以称为构图工艺。这样能 够减少构图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的,散射微结构为凸起或凹槽,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散射微 结构可以是凸起206;如图4所示,散射微结构也可以是凹槽207。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更好的提高散射微结构的散射能力,在散射微结 构为凹槽的情况下,凹槽内可以填充有与衬底折射率不同的其他材料等。
另外,在散射微结构为凸起的情况下,凸起的折射率与衬底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降低加工难度,上述凸起或凹槽可以是半球形, 或是圆锥形。
更进一步优选的,在凸起或凹槽是圆锥形的情况下,圆锥的顶角取值 范围为90°-120°。对于90°-120°顶角范围内的圆锥形凸起或凹槽,光 线经过凸起或凹槽反射后直接从衬底的上表面射出而不再发生反射;对于 其他角度的圆锥形凸起或凹槽,光线经过凸起或凹槽反射后射向上表面 时,会有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后再次回到衬底中,当这些光线射向衬底的 侧面时有可能会直接射出,造成光能的损失。
这里以圆锥形凹槽为例验证上述结果。具体的,衬底尺寸为30mm× 20mm×0.4mm,且材料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的一个侧 面设置有9个LED,且每个尺寸为0.4mm×0.4mm×0.1mm,接收面得到 的不同顶角的圆锥形凹槽的光通量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到,圆锥 顶角在90°、100°和120°时,接收面接收到的总光通量最多,即圆锥 的顶角取值范围为90°-120°时,对光的散射效果最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发光体210以 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发光体210位于上基板10凸出于 下基板20的至少一侧,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基板20衬底200的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基板至少一侧凸出于下基板,则发光体可以设 置在上基板凸出于下基板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上基板凸出于下基板的两 侧等,只要发光体与上基板凸出于下基板的一侧是同一侧,即发光体的上 方设置有上基板即可,对于发光体的个数和具体位于下基板的侧面数在此 不做限定。
另外,发光体可以是线光源例如CCFL,或者点光源例如LED,或者 是其他光源,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体以及本发明 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的下基板的衬底的下表面形成有 散射微结构,从而使发光体进入到衬底内部的光发生散射,形成面光源从 衬底的上表面射出进入到偏光层,这样,显示装置无需设置导光板,相比 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上基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下基板,且发光体位于上基板凸出于 下基板的至少一侧,则发光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基板,这样在设置显示装置 的边框时,避免了发光体受到上方边框挤压使得发光体与下基板的衬底脱 落,导致显示装置漏光、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利用效率的问题。
优选的,如图2所示,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通过封框胶31对盒, 下基板20包括显示区域35以及与显示区域35至少一侧相连的非显示区 域36,显示区域35为对应封框胶31以内的区域,非显示区域36形成有 线路板37,用于驱动显示区域35进行显示;线路板37与发光体210设置 在不同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基板的第一区域与下基板的显示区域相对应,实现 显示;发光体可以与线路板设置在同一侧,也可以与线路板设置在不同侧, 优选的,发光体与线路板设置在不同侧,这样更容易加工制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衬底200的下表面203还形成覆盖凸起或凹 槽的反射层211,这样,反射层211可以将从衬底200的下表面203射出 的光线反射到衬底200,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层可以是贴附在衬底下表面的反射片,还可以是 沉积在衬底下表面且覆盖凸起或凹槽的反射膜。其中,反射片制作工艺简 单,而反射膜厚度较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反射膜的材料可以为Al(铝),Ag(银) 等材料,同时为了防止反射膜材料被氧化,在反射膜材料上还可以形成有 抗氧化层。
更进一步优选的,为了提高发光体的利用效率和显示装置的亮度,在 衬底中未设置发光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 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难以满足超薄化和低成本的问题。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靠近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衬底的下表面形成有散射微结构,所述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有显示用功能层,所述上基板的至少一侧凸出于所述下基板。用于显示面板、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