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二维撑拉板.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04122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0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24430.5

申请日:

2014.12.26

公开号:

CN104490506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5/01申请日:201412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F5/01

主分类号:

A61F5/01

申请人:

夏重阳

发明人:

夏重阳

地址:

230088安徽省合肥市印象西湖小区13栋23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34115

代理人:

奚华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腰椎二维撑拉板。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与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长度小于下撑板,上、下撑板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所述的上、下撑板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的第一、第二滑轮,所述的上、下撑板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所述的撑拉装置带动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腰椎二维撑拉板既可纵向顶托腰曲,又可横向撑拉腰椎,实现了腰椎二维撑拉还原正常腰曲和腰椎间盘形态的目的,达到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效果,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操作,适合患者长期在家庭使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1)与下撑板(2),所述上撑板(1)的长度小于下撑板(2),上、下撑板(1、2)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3),所述的上、下撑板(1、2)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3)的第一、第二滑轮(11、21),所述的上、下撑板(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4),所述的撑拉装置(4)带动上撑板(1)在下撑板(2)上滑行,所述的上撑板(1)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12),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2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轮(11)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滑轮(11)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一滑轮(11)的中轴线与上撑板(1)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上撑板(1)在靠近其一侧端部的位置设有支撑第一滑轮(11)的第一滑轮座(13);所述的第二滑轮(21)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滑轮(21)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二滑轮(21)的中轴线与下撑板(2)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支撑第二滑轮(21)的第二滑轮座(23),所述的两个第一滑轮(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21)之间的间距,第一滑轮(21)与第二滑轮(22)顶端的轮面相平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托板(3)包括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面(31)以及弧形板面(31)四周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板(32),所述的弧形板面(31)的内板面抵靠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拉装置(4)设置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之间,包括整体呈L形的转轴(41)以及固定在转轴(41)上整体呈C形的钢丝(43),所述的转轴(41)为整体结构,包括与下撑板(2)相固定的第一轴(411)及垂直于第一轴(411)的第二轴(412),所述的第一轴(411)上设有两个轴桩(42),轴桩(42)设置的方向与第二轴(412)的方向相吻合,两个轴桩(4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21)之间的间距,轴桩(4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11)相固定,轴桩(42)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43)两个端部插入的插孔(42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固定转轴(41)的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包括两个转轴横挡板(51)及设置在两个转轴横挡板(51)中间的转轴中挡板(52),所述的转轴横挡板(51)为倒置的L形板,转轴横挡板(51)与下撑板(2)相垂直的一个板面固定在第二滑轮座(23)上,所述的转轴中挡板(52)为垂直固定于下撑板(2)上的直板,所述的转轴中挡板(52)及转轴横挡板(51)之间形成固定转轴(41)的空间,转轴(41)可转动的卡设在此空间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43)为整体结构,包括与第一轴(411)相平行的第一钢丝段(431)、垂直于第一钢丝段(431)两端的第二钢丝段(432)及第二钢丝段(432)的端部向内弯折与插孔相配合的第三钢丝段(43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撑板(1)上设有固定钢丝(43)的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包括垂直于上撑板(1)并固定在第一滑轮座(13)上的横立挡板(61),所述的横立挡板(61)与转轴横挡板(51)相向设置,所述的横立挡板(6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61)的上楞(62),所述的横立挡板(61)上还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设置的L形的下楞(63),所述的下楞(63)位于两个上楞(62)之间且位置低于上楞(62),所述的横立挡板(61)、上楞(62)与下楞(63)之间形成固定第一钢丝段(431)的空间,第一钢丝段(431)卡合在此空间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撑板(1)上设有供第一腰带(12)穿过的第一腰带孔(14),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供第二腰带(22)穿过的第二腰带孔(24)。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撑板(1、2)的宽度与人体的背宽相吻合,下撑板(1)的长度为1米。

说明书

说明书腰椎二维撑拉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多数病人可以经腰椎牵引治疗来缓解或治愈。腰椎牵引的原理是将腰椎间隙拉大,恢复椎间盘的形态,消除或减轻椎间盘突出的压迫症状。腰椎有一个生理曲度,腰椎间盘位于椎骨间,其厚度呈前宽后窄。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很多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生理弯曲变直的现象,这是因为腰椎间盘受压后使厚度前后一样所致。目前,腰椎牵引只能在医院通过牵引床进行,牵引床牵引腰椎都是直线牵引,无法矫正腰曲变直。目前,尚无一种可以保持腰椎曲度状态下拉大腰椎间隙的器具,且现有的牵引腰椎的器具结构繁琐、体积过大,不适合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该腰椎二维撑拉板在沿腰椎直线撑拉腰椎时,也可同时保证腰椎的生理弯曲曲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与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长度小于下撑板,上、下撑板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所述的上、下撑板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的第一、第二滑轮,所述的上、下撑板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所述的撑拉装置带动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
所述的第一滑轮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滑轮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一滑轮的中轴线与上撑板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上撑板在靠近其一侧端部的位置设有支撑第一滑轮的第一滑轮座;所述的第二滑轮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滑轮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二滑轮的中轴线与下撑板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支撑第二滑轮的第二滑轮座,所述的两个第一滑轮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之间的间距,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顶端的轮面相平齐。
所述的腰托板包括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面以及弧形板面四周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板,所述的弧形板面的内板面抵靠在第一、第二滑轮上。
所述的撑拉装置设置在第一、第二滑轮之间,包括整体呈L形的转轴以及固定在转轴上整体呈C形的钢丝,所述的转轴为整体结构,包括与下撑板相固定的第一轴及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二轴,所述的第一轴上设有两个轴桩,轴桩设置的方向与第二轴的方向相吻合,两个轴桩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之间的间距,轴桩的一端与第一转轴相固定,轴桩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两个端部插入的插孔。
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固定转轴的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包括两个转轴横挡板及设置在两个转轴横挡板中间的转轴中挡板,所述的转轴横挡板为倒置的L形板,转轴横挡板与下撑板相垂直的一个板面固定在第二滑轮座上,所述的转轴中挡板为垂直固定于下撑板上的直板,所述的转轴中挡板及转轴横挡板之间形成固定转轴的空间,转轴可转动的卡设在此空间内。
所述的钢丝为整体结构,包括与第一轴相平行的第一钢丝段、垂直于第一钢丝段两端的第二钢丝段及第二钢丝段的端部向内弯折与插孔相配合的第三钢丝段。
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固定钢丝的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包括垂直于上撑板并固定在第一滑轮座上的横立挡板,所述的横立挡板与转轴横挡板相向设置,所述的横立挡板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的上楞,所述的横立挡板上还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设置的L形的下楞,所述的下楞位于两个上楞之间且位置低于上楞,所述的横立挡板、上楞与下楞之间形成固定第一钢丝段的空间,第一钢丝段卡合在此空间内。
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供第一腰带穿过的第一腰带孔,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供第二腰带穿过的第二腰带孔。
所述上、下撑板的宽度与人体的背宽相吻合,下撑板的长度为1米。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腰椎二维撑拉板既可纵向顶托腰曲,又可横向撑拉腰椎,实现了腰椎二维撑拉还原正常腰曲和腰椎间盘形态的目的,达到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效果,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操作,适合患者长期在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下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撑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撑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腰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上、下撑板以及撑拉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上撑板滑动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上撑板撑开后撑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1与下撑板2,上撑板1的长度小于下撑板2,上、下撑板1、2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3,上、下撑板1、2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3的第一、第二滑轮11、21,上、下撑板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4,撑拉装置4带动上撑板1在下撑板2上滑行,上撑板1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12,下撑板2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22。
进一步的,第一滑轮11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滑轮11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一滑轮11的中轴线与上撑板1的宽度方向相吻合,上撑板1在靠近其一侧端部的位置设有支撑第一滑轮11的第一滑轮座13,第一滑轮座13是由两块垂直于上撑板的立板构成,立板的上端设有与第一滑轮的轮轴相配合的轮轴卡槽;第二滑轮21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滑轮21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二滑轮21的中轴线与下撑板2的宽度方向相吻合,下撑板2上设有支撑第二滑轮21的第二滑轮座23,两个第一滑轮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21之间的间距,第一滑轮21与第二滑轮22顶端的轮面相平齐。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腰托板3包括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面31以及弧形板面31四周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板32,弧形板面31的内板面抵靠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上。腰托板其弧形板面的弧度与人体仰卧时的腰椎曲度相当。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撑拉装置4设置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之间,包括整体呈L形的转轴41以及固定在转轴41上整体呈C形的钢丝43,转轴41为整体结构,包括与下撑板2相固定的第一轴411及垂直于第一轴411的第二轴412,第一轴411上设有两个轴桩42,轴桩42设置的方向与第二轴412的方向相吻合,两个轴桩4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21之间的间距,轴桩4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11相固定,该端设有螺纹,轴桩42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43两个端部插入的插孔421。组装时,先将轴桩的螺纹端拧入第一轴上的轴桩孔内,再将钢丝的两端插入轴桩上的插孔内;第二轴412相当于一个把手,通过转动第二轴来带动第一轴转动,从而带动钢丝运动,从而使上撑板在下撑板上平滑地推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下撑板2上设有固定转轴41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包括两个转轴横挡板51及设置在两个转轴横挡板51中间的转轴中挡板52,转轴横挡板51为倒置的L形板,转轴横挡板51与下撑板2相垂直的一个板面固定在第二滑轮座23上,转轴中挡板52为垂直固定于下撑板2上的直板,转轴中挡板52及转轴横挡板51之间形成固定转轴41的空间,转轴41可转动的卡设在此空间内。优选的,下撑板及第一挡板整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钢丝43为整体结构,包括与第一轴411相平行的第一钢丝段431、垂直于第一钢丝段431两端的第二钢丝段432及第二钢丝段432的端部向内弯折与插孔相配合的第三钢丝段433。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撑板1上设有固定钢丝43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包括垂直于上撑板1并固定在第一滑轮座13上的横立挡板61,横立挡板61与转轴横挡板51相向设置,横立挡板6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61的上楞62,横立挡板61上还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设置的L形的下楞63,下楞63位于两个上楞62之间且位置低于上楞62,横立挡板61、上楞62与下楞63之间形成固定第一钢丝段431的空间,第一钢丝段431卡合在此空间内。优选的,第二挡板与上撑板整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上撑板1上设有供第一腰带12穿过的第一腰带孔14,下撑板2上设有供第二腰带22穿过的第二腰带孔24。
进一步的,上、下撑板1、2的宽度与人体的背宽相吻合,下撑板1的长度为1米。
本发明的安装步骤如下:
组装时,先将上撑板1放在下撑板2上,再将转轴的第一轴放在转轴横挡板及转轴中挡板之间,将第一钢丝段的中间位置卡在上楞和下楞之间,再将第一、第二滑轮分卡入第一滑轮座及第二滑轮座的卡槽内,将腰托板的凹面盖在第一、第二滑轮上,将第一、第二腰带分别穿入第一、第二腰带孔中。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如图10、图8所示,患者上躯体仰面躺在该腰椎二维撑拉板上,腰托板托在患者的腰曲处,用第一、第二腰带分别系在肋缘下部和髂骨上缘处,患者左手握住转轴的第二轴,徐徐向上转动,第二轴转动时,带动第一轴上的轴桩转动,从而推动钢丝,钢丝的第一钢丝段卡在上楞与下楞之间,轴桩转动推动钢丝的同时,就可以推动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上撑板滑行使得上撑板上的第一滑轮与下撑板上的第二滑轮拉开距离,腰托板两头低中间高,第一、第二滑轮原先在腰托板的凹陷处,如图9所示,第一、第二滑轮距离拉开后,必然将腰托板向腰曲处顶起;同时,随着上撑板在下撑板上的滑动,也拉开了第一、第二腰带的距离,从而起到纵向撑拉腰椎的作用,当第一轴的中心点、轴桩的中心点以及第一钢丝段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1所示,这是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当第二轴继续旋转时,第一轴的中心点、轴桩的中心点以及第一钢丝段的中心点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二轴的头端被抵住,被撑开的上撑板固定无法回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腰椎二维撑拉板既可纵向顶托腰曲,又可横向撑拉腰椎,实现了腰椎二维撑拉还原正常腰曲和腰椎间盘形态的目的,达到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效果,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操作,适合患者长期在家庭使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腰椎二维撑拉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腰椎二维撑拉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腰椎二维撑拉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二维撑拉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二维撑拉板.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24430.5(22)申请日 2014.12.26A61F 5/01(2006.01)(71)申请人 夏重阳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印象西湖小区13 栋 2306 室(72)发明人 夏重阳(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代理人 奚华保(54) 发明名称腰椎二维撑拉板(57) 摘要本发明涉及腰椎二维撑拉板。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与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长度小于下撑板,上、下撑板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所述的上、下撑板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的第一、第二滑轮,所述的上、下撑板之间设有连接两。

2、者的撑拉装置,所述的撑拉装置带动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腰椎二维撑拉板既可纵向顶托腰曲,又可横向撑拉腰椎,实现了腰椎二维撑拉还原正常腰曲和腰椎间盘形态的目的,达到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效果,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操作,适合患者长期在家庭使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0506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490506 A1/2 页21.。

3、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1)与下撑板(2),所述上撑板(1)的长度小于下撑板(2),上、下撑板(1、2)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3),所述的上、下撑板(1、2)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3)的第一、第二滑轮(11、21),所述的上、下撑板(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4),所述的撑拉装置(4)带动上撑板(1)在下撑板(2)上滑行,所述的上撑板(1)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12),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22)。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滑轮(11)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

4、一滑轮(11)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一滑轮( )的中轴线与上撑板(1)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上撑板(1)在靠近其一侧端部的位置设有支撑第一滑轮(11)的第一滑轮座(13);所述的第二滑轮(21)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滑轮( )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二滑轮(21)的中轴线与下撑板(2)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的下撑板( )上设有支撑第二滑轮(21)的第二滑轮座(23),所述的两个第一滑轮(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21)之间的间距,第一滑轮(21)与第二滑轮(22)顶端的轮面相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腰托板(3)包括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面(31)以及弧。

5、形板面(31)四周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板(32),所述的弧形板面(31)的内板面抵靠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撑拉装置(4)设置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之间,包括整体呈 L 形的转轴(41)以及固定在转轴(41)上整体呈 C 形的钢丝(43),所述的转轴(41)为整体结构,包括与下撑板(2)相固定的第一轴(411)及垂直于第一轴(411)的第二轴(412),所述的第一轴(411)上设有两个轴桩(42),轴桩(42)设置的方向与第二轴(412)的方向相吻合,两个轴桩(4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21)之间的间距,轴桩(4。

6、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11)相固定,轴桩(42)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43)两个端部插入的插孔(4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固定转轴(41)的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包括两个转轴横挡板(51)及设置在两个转轴横挡板(51)中间的转轴中挡板(52),所述的转轴横挡板(51)为倒置的 L 形板,转轴横挡板(51)与下撑板(2)相垂直的一个板面固定在第二滑轮座(23)上,所述的转轴中挡板(52)为垂直固定于下撑板(2)上的直板,所述的转轴中挡板(52)及转轴横挡板(51)之间形成固定转轴(41)的空间,转轴(41)可转动的卡设在此空间内。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丝(43)为整体结构,包括与第一轴(411)相平行的第一钢丝段(431)、垂直于第一钢丝段(431)两端的第二钢丝段(432)及第二钢丝段(432)的端部向内弯折与插孔相配合的第三钢丝段(43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撑板(1)上设有固定钢丝(43)的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包括垂直于上撑板(1)并固定在第一滑轮座(13)上的横立挡板(61),所述的横立挡板(61)与转轴横挡板(51)相向设置,所述的横立挡板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61)的上楞(62),所述的横立挡板( )上还设有垂。

8、直于横立挡板设置的 L 形的下楞(63),所述的下楞(63)位于两个上楞( 2)之间且位置低于上楞(62),所述的横立挡板(61)、上楞(62)与下楞( 3)之间形成固定第一钢丝段(431)的空间,第一钢丝段(431)卡合在此空间内。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90506 A2/2 页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撑板(1)上设有供第一腰带(12)穿过的第一腰带孔(14),所述的下撑板(2)上设有供第二腰带(22)穿过的第二腰带孔(24)。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腰椎二维撑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撑板(1、2)的宽度与人体的背宽相吻合,下撑板(1。

9、)的长度为 1 米。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90506 A1/4 页4腰椎二维撑拉板0001 技术领域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背景技术0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多数病人可以经腰椎牵引治疗来缓解或治愈。腰椎牵引的原理是将腰椎间隙拉大,恢复椎间盘的形态,消除或减轻椎间盘突出的压迫症状。腰椎有一个生理曲度,腰椎间盘位于椎骨间,其厚度呈前宽后窄。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很多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生理弯曲变直的现象,这是因为腰椎间盘受压后使厚度前后一样所致。目前,腰椎牵引只能在医院通过牵引床进行,牵引床牵引腰椎都是直线牵引,无法矫正腰曲变直。目前,尚无一种可以保持腰椎曲度状态。

10、下拉大腰椎间隙的器具,且现有的牵引腰椎的器具结构繁琐、体积过大,不适合家庭使用。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该腰椎二维撑拉板在沿腰椎直线撑拉腰椎时,也可同时保证腰椎的生理弯曲曲度。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与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长度小于下撑板,上、下撑板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所述的上、下撑板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的第一、第二滑轮,所述的上、下撑板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所述的撑拉装置带动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0。

11、006 所述的第一滑轮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滑轮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一滑轮的中轴线与上撑板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上撑板在靠近其一侧端部的位置设有支撑第一滑轮的第一滑轮座 ;所述的第二滑轮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滑轮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二滑轮的中轴线与下撑板的宽度方向相吻合,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支撑第二滑轮的第二滑轮座,所述的两个第一滑轮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之间的间距,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顶端的轮面相平齐。0007 所述的腰托板包括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面以及弧形板面四周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板,所述的弧形板面的内板面抵靠在第一、第二滑轮上。0008 所述的撑拉装置设置在第一、第二滑轮之间,包括整体呈 L 。

12、形的转轴以及固定在转轴上整体呈 C 形的钢丝,所述的转轴为整体结构,包括与下撑板相固定的第一轴及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二轴,所述的第一轴上设有两个轴桩,轴桩设置的方向与第二轴的方向相吻合,两个轴桩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之间的间距,轴桩的一端与第一转轴相固定,轴桩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两个端部插入的插孔。0009 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固定转轴的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包括两个转轴横挡板说 明 书CN 104490506 A2/4 页5及设置在两个转轴横挡板中间的转轴中挡板,所述的转轴横挡板为倒置的 L 形板,转轴横挡板与下撑板相垂直的一个板面固定在第二滑轮座上,所述的转轴中挡板为垂直固定于下撑板上的直板。

13、,所述的转轴中挡板及转轴横挡板之间形成固定转轴的空间,转轴可转动的卡设在此空间内。0010 所述的钢丝为整体结构,包括与第一轴相平行的第一钢丝段、垂直于第一钢丝段两端的第二钢丝段及第二钢丝段的端部向内弯折与插孔相配合的第三钢丝段。0011 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固定钢丝的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包括垂直于上撑板并固定在第一滑轮座上的横立挡板,所述的横立挡板与转轴横挡板相向设置,所述的横立挡板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的上楞,所述的横立挡板上还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设置的 L 形的下楞,所述的下楞位于两个上楞之间且位置低于上楞,所述的横立挡板、上楞与下楞之间形成固定第一钢丝段的空间,第一钢丝段卡合。

14、在此空间内。0012 所述的上撑板上设有供第一腰带穿过的第一腰带孔,所述的下撑板上设有供第二腰带穿过的第二腰带孔。0013 所述上、下撑板的宽度与人体的背宽相吻合,下撑板的长度为 1 米。0014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腰椎二维撑拉板既可纵向顶托腰曲,又可横向撑拉腰椎,实现了腰椎二维撑拉还原正常腰曲和腰椎间盘形态的目的,达到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效果,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操作,适合患者长期在家庭使用。附图说明0015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上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下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撑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撑拉。

15、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 6 是本发明腰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 7 是本发明上、下撑板以及撑拉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 8 是本发明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9 是本发明上撑板滑动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 是本发明上撑板撑开后撑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 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 1、图 7 所示的一种腰椎二维撑拉板,包括呈上下方向叠放且构成滑动配合的上撑板1与下撑板2,上撑板1的长度小于下撑板2,上、下撑板1、2的上方设有弧状的腰托板3,上、下撑板 1、2 上分别设有支撑腰托板 3 的第一、第二滑轮 11、21,。

16、上、下撑板 1、2 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撑拉装置 4,撑拉装置 4 带动上撑板 1 在下撑板 2 上滑行,上撑板 1 上设有固定肋缘下部的第一腰带 12,下撑板 2 上设有固定髂骨上缘的第二腰带 22。0017 进一步的,第一滑轮 11 平行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滑轮 11 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一说 明 书CN 104490506 A3/4 页6滑轮 11 的中轴线与上撑板 1 的宽度方向相吻合,上撑板 1 在靠近其一侧端部的位置设有支撑第一滑轮 11 的第一滑轮座 13,第一滑轮座 13 是由两块垂直于上撑板的立板构成,立板的上端设有与第一滑轮的轮轴相配合的轮轴卡槽 ;第二滑轮 21 平行设置两个。

17、,两个第二滑轮 21 的中轴线相吻合,且第二滑轮 21 的中轴线与下撑板 2 的宽度方向相吻合,下撑板 2 上设有支撑第二滑轮 21 的第二滑轮座 23,两个第一滑轮 11 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 21之间的间距,第一滑轮 21 与第二滑轮 22 顶端的轮面相平齐。0018 进一步的,如图 6 所示,腰托板 3 包括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面 31 以及弧形板面 31 四周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板 32,弧形板面 31 的内板面抵靠在第一、第二滑轮 11、21 上。腰托板其弧形板面的弧度与人体仰卧时的腰椎曲度相当。0019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撑拉装置4设置在第一、第二滑轮11、21之间,包括整。

18、体呈 L 形的转轴 41 以及固定在转轴 41 上整体呈 C 形的钢丝 43,转轴 41 为整体结构,包括与下撑板2相固定的第一轴411及垂直于第一轴411的第二轴412,第一轴411上设有两个轴桩42,轴桩42设置的方向与第二轴412的方向相吻合,两个轴桩4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滑轮 21 之间的间距,轴桩 42 的一端与第一转轴 411 相固定,该端设有螺纹,轴桩 42 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 43 两个端部插入的插孔 421。组装时,先将轴桩的螺纹端拧入第一轴上的轴桩孔内,再将钢丝的两端插入轴桩上的插孔内 ;第二轴 412 相当于一个把手,通过转动第二轴来带动第一轴转动,从而带动钢丝运动,。

19、从而使上撑板在下撑板上平滑地推动。0020 进一步的,如图 3 所示,下撑板 2 上设有固定转轴 41 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包括两个转轴横挡板51及设置在两个转轴横挡板51中间的转轴中挡板52,转轴横挡板51为倒置的 L 形板,转轴横挡板 51 与下撑板 2 相垂直的一个板面固定在第二滑轮座 23 上,转轴中挡板 52 为垂直固定于下撑板 2 上的直板,转轴中挡板 52 及转轴横挡板 51 之间形成固定转轴41 的空间,转轴 41 可转动的卡设在此空间内。优选的,下撑板及第一挡板整体注塑成型。0021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钢丝43为整体结构,包括与第一轴411相平行的第一钢丝段431、。

20、垂直于第一钢丝段431两端的第二钢丝段432及第二钢丝段432的端部向内弯折与插孔相配合的第三钢丝段 433。0022 进一步的,如图 2 所示,上撑板 1 上设有固定钢丝 43 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包括垂直于上撑板 1 并固定在第一滑轮座 13 上的横立挡板 61,横立挡板 61 与转轴横挡板 51 相向设置,横立挡板 61 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 61 的上楞 62,横立挡板 61 上还设有垂直于横立挡板设置的 L 形的下楞 63,下楞 63 位于两个上楞 62 之间且位置低于上楞62,横立挡板 61、上楞 62 与下楞 63 之间形成固定第一钢丝段 431 的空间,第一钢丝段 。

21、431卡合在此空间内。优选的,第二挡板与上撑板整体注塑成型。0023 进一步的,上撑板 1 上设有供第一腰带 12 穿过的第一腰带孔 14,下撑板 2 上设有供第二腰带 22 穿过的第二腰带孔 24。0024 进一步的,上、下撑板 1、2 的宽度与人体的背宽相吻合,下撑板 1 的长度为 1 米。0025 本发明的安装步骤如下 :组装时,先将上撑板1放在下撑板2上,再将转轴的第一轴放在转轴横挡板及转轴中挡板之间,将第一钢丝段的中间位置卡在上楞和下楞之间,再将第一、第二滑轮分卡入第一滑轮座及第二滑轮座的卡槽内,将腰托板的凹面盖在第一、第二滑轮上,将第一、第二腰带分别穿入第一、第二腰带孔中。说 明 。

22、书CN 104490506 A4/4 页70026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如图 10、图 8 所示,患者上躯体仰面躺在该腰椎二维撑拉板上,腰托板托在患者的腰曲处,用第一、第二腰带分别系在肋缘下部和髂骨上缘处,患者左手握住转轴的第二轴,徐徐向上转动,第二轴转动时,带动第一轴上的轴桩转动,从而推动钢丝,钢丝的第一钢丝段卡在上楞与下楞之间,轴桩转动推动钢丝的同时,就可以推动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上撑板滑行使得上撑板上的第一滑轮与下撑板上的第二滑轮拉开距离,腰托板两头低中间高,第一、第二滑轮原先在腰托板的凹陷处,如图 9 所示,第一、第二滑轮距离拉开后,必然将腰托板向腰曲处顶起 ;同时,随着。

23、上撑板在下撑板上的滑动,也拉开了第一、第二腰带的距离,从而起到纵向撑拉腰椎的作用,当第一轴的中心点、轴桩的中心点以及第一钢丝段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11 所示,这是上撑板在下撑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当第二轴继续旋转时,第一轴的中心点、轴桩的中心点以及第一钢丝段的中心点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二轴的头端被抵住,被撑开的上撑板固定无法回缩。002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腰椎二维撑拉板既可纵向顶托腰曲,又可横向撑拉腰椎,实现了腰椎二维撑拉还原正常腰曲和腰椎间盘形态的目的,达到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效果,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操作,适合患者长期在家庭使用。0028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4490506 A1/6 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90506 A2/6 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90506 A3/6 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9050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