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0335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7137.5

申请日:

1996.10.15

公开号:

CN1179424A

公开日:

1998.04.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6.2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87/22; C07F3/06; A61K31/555; //(C07D487/22,209∶00,209∶00,209∶00,209∶00)

主分类号:

C07D487/22; C07F3/06; A61K31/555; //

申请人:

福州大学;

发明人:

黄金陵; 陈耐生; 刘尔生; 戴志飞; 黄剑东; 杨素苓; 陈红青

地址:

350002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福大化学系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它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具有两亲性(即亲水性和亲脂性)的酞菁锌配合物,其化学式为ZnPcS2P2(其中S=-SO3K,P=-CH2N(CO)2C6H4),这种抗癌光敏剂是采用化学合成法首先制得含不同数目磺酸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酞菁锌混合物,然后采用逆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上述组成的抗癌光敏剂,该光敏剂具有低毒、低皮肤光毒性、高抗癌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酞菁锌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合 成的具有两亲性的酞菁锌配合物,化学式为ZnPcS 2 P 2 ,其中 Pc为酞菁环C 32 H 12 N 8 ,S为磺酸钾基-SO 3 K,P为邻苯二甲酰亚 胺甲基-CH 2 N(CO) 2 C 6 H 4 ,结构示意式为:
2: 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酞菁锌配合物的方法,以邻二氰 基苯或邻苯二甲酸酐或邻苯二甲酸与无水氯化锌、聚甲醛、 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发烟硫酸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法首先制 得含不同数目磺酸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酞菁锌混合物, 然后采用逆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组成为ZnPcS 2 P 2 的化 合物。
3: 用权利要求2所述制造方法制得的化合物可用于药物,其特 征在于可以用作抗癌光敏剂。

说明书


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它属于一种金属配位化合物。

    经检索可知:Benoit Paquette等在《Photochemistry andPhotobiology》光化学和光生物学)1991年第53卷第3期第323~327页中发表的题目为“Sulfonated Phthalimidomethyl AluminumPhthalocyanine:the Effect of Hydrophobic Substituents on thein Vitra Phototoxicity of Phthalocyanines”(磺酸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酞菁铝:疏水性取代基团对酞菁在体外光毒性的影响)一文中介绍的合成的药品是一种混合物,无确切的组成,它的光敏化抗癌作用能力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取一种具有性质稳定、低毒且光敏化作用能力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两亲性的酞菁锌配合物,化学式为ZnPcS2P2,其中S为-SO3K,P为-C9H6NO2(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Pc为C32H12N8(酞菁环)。结构示意式为:

    两亲性酞菁锌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是,以邻二氰基苯或邻苯二甲酸酐或邻苯二甲酸与无水氯化锌、聚甲醛、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发烟硫酸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法首先制得含不同数目磺酸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酞菁锌混合物,然后采用逆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组成为ZnPcS2P2的化合物。

    本发明在制备抗癌药中的应用是作为抗癌光敏剂,其原理是贮留在肿瘤组织中的药品一抗癌光敏剂吸收激发光后产生光敏化反应(光动力作用),杀灭癌细胞,因此,抗癌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法必不可少地药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属于酞菁类光敏剂,它具有性质稳定、组分确定、主吸收带在对组织透射率较佳的红光波段(675nm)、在光照射时产生光敏反应、在无光照射时无毒性、便宜易得等优点,具有低毒、低皮肤光毒性、高抗癌作用。两亲性金属酞菁是最具有潜力的肿瘤光动力诊治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红外光谱图

    图2为其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图

    酞菁(即四氮杂四苯骈卟啉)是吡啶衍生物,四个吡啶单元通过四个N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π共轭的平面大环分子。在四个吡啶单元上,大分子环通过苯环向外扩展。它们在中心位置与金属离子鳌合得到篮色或绿色的金属酞菁配合物。在分子平面的轴向,中心金属离子还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轴向配体。通常,无轴向配位的金属酞菁配合物呈平面共轭结构,其中金属离子与酞菁环上的四个N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的配合物。在金属酞菁分子环上也可以有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团。通过改变金属酞菁衍生物的金属离子、轴向配体、环上取代基,可合成出许多结构不同、性质各异的金属酞菁化合物,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在用于合成金属酞菁配合物的方法中,一般不从单体酞菁分子出发直接合成,而是采用“碎片”分子为反应物,经模板反应而合成。无取代金属酞菁的合成主要有钼酸铵催化法和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简称DBU)催化法,比较这两种方法,DBU催化法较钼酸铵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晶形好,产品容易提纯。

    本化合物合成方法首先以邻二氰基苯或邻苯二甲酸酐或邻苯二甲酸和无水氯化锌为原料,在DBU催化下在醇溶剂中合成无取代酞菁锌化合物,然后将无取代酞菁锌与发烟硫酸、聚甲醛和邻苯二甲酰亚胺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加热反应,制得含不同数目磺酸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酞菁锌化合物的混合物,最后采用逆相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各组分的分离,得到组分为ZnPcS2P2的产物。

    该产物的化学组成为:C53.02%,N12.37%,S5.66%,H2.14%,O14.13% Zn5.77% K6.91%,其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其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一:

    取代酞菁锌的合成:在带有回流冷管的250ml三颈圆烧瓶中加入邻二氰基苯1.28g(10ml)、正戊醇30ml、DBU1.5ml(10mmol),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溶有0.34g(2.5mmol)ZnCl2的10ml正戊醇。在搅拌下加热回流6小时,反应后慢慢冷却、过滤得反射红色荧光的蓝色微晶。依次用3%的盐酸、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干燥。

    在带有搅拌器的100ml三颈圆烧瓶里依次加入上面制得的无取代酞菁锌(ZnPc)1.34g(2.32mmol)和5ml浓H2SO4,搅拌20分钟后,加入0.4g(2.79mmol)聚甲醛、0.12g(4mmolml)邻苯二甲酰亚胺以及9ml发烟硫酸(含50%SO3),三者的摩尔比为1∶1.2∶1.7。保温80℃下,反应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倒入200ml碎冰里,生成蓝色絮状沉淀。过滤,收集的沉淀依次用200ml1M H2SO4和蒸馏水洗涤后,溶解于适量的1N KOH溶液中,再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并用稀硫酸调溶液的PH值至7.0左右,移至减压旋转蒸发仪中浓缩后,真空干燥。产物用甲醇萃取,除去难溶于甲醇的K2SO4。经纯化的溶液蒸去甲醇,制成粉末状产物。用二次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在高分辨逆相高压液相制备色谱仪上进行分离。制备色谱柱中载体为ODS,其粒度为:直径15μm孔径100A。洗脱液为含磷酸氢钾缓冲剂的乙醇水溶液,检测波长为675nm,采用线性梯度分离,依据色谱图收集各组分,并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保留ZnPcS2P2组分作为产物。产物元素分析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图表明与所含取代基团的吸收峰位一致。

    实施例二:

    ZnPcS2P2抗癌活性试验如下:1、在体试验

    光敏剂给药均采用给荷瘤鼠腹腔注射,24小时后用波长为600~700nm的光照射肿瘤接种部位,光照剂量为225J/cm2,结果如下:(1).对小鼠肉瘤S180:ZnPcS2P2药剂量2mg/kg时平均抑瘤率为

    67.79%,而对照组用血卟啉衍生物(HPD)剂量为16mg/kg

    时抑瘤率仅为30.80%。(2).对小鼠宫颈癌U14,ZnPcS2P2药剂量2mg/kg时平均抑瘤率

    为76.5%,而对照组用血卟啉衍生物剂量16mg/kg时抑瘤

    率也仅为56.10%。2、在体/离体试验

    对腹水型癌肿,先将传代荷瘤鼠的腹水移出稀释至一定浓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光敏剂接触,然后照光(光剂量5.4J/cm2),再在无菌操作下接种至鼠腹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求生命延长率(%),结果如下:(1).对腹水型肝癌HAC,ZnPcS2P2浓度为5μg/ml时,荷瘤鼠生

    命延长率为80.4%,而对照组用血卟啉衍生物浓度为

    40μg/ml时生命延长率仅为37.80%。(2).对艾氏腹水癌EAC,ZnPcS2P2浓度为5μg/ml时,荷瘤鼠生

    命延长率为82.4%,而对照组用血卟啉衍生物浓度为

    40μg/ml时生命延长率仅为35.40%。

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酞菁锌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在制抗癌药中的应用。它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具有两亲性(即亲水性和亲脂性)的酞菁锌配合物,其化学式为ZnPcS2P2(其中S=SO3K,P=CH2N(CO)2C6H4),这种抗癌光敏剂是采用化学合成法首先制得含不同数目磺酸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酞菁锌混合物,然后采用逆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上述组成的抗癌光敏剂,该光敏剂具有低毒、低皮肤光毒性、高抗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