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40334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6409.9

申请日:

1996.08.07

公开号:

CN1172752A

公开日:

1998.02.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15|||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65B1/00; B65D30/08

主分类号:

B65B1/00; B65D30/08

申请人:

吴传仪;

发明人:

吴传仪

地址:

450041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经济开发区朱寨小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河南省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大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和包装袋,当气流带动的粉料或微粒料从灌装口进入包装袋后,进入袋体的送料气体从嵌连在袋体壁中的排气滤料层所形成的微孔中排出,排气量近似等于进气量,粉料和微粒料积聚在袋体中。自动排气包装袋由灌袋口和用不透气防潮软面料的袋体构成,在灌装口一端的上部袋体壁中嵌入连接有排气滤料层软面料,外面覆盖固定有防潮层。该灌装工艺和包装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适应高速机械化作业的气流带动粉料或微粒料进、排气自动平 衡灌装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当气流带动粉料或微粒从灌装口进入包装袋 后,进入袋体中的送料气体从嵌连在袋体壁中的排气滤料层所形成的微细孔 中排出,排气量近似等于进气量,粉料或微粒料被留积在袋体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方法,其特征是,在排气滤料层的微孔径 一定情况下,为达到流入气体和排出气体近似平衡,灌装气流压力越大,袋 体壁上排气滤料层表面积相应增大,反之,灌装气流压力越小,其排气滤料 层表面积相应减少。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装方法,其特征是,排气滤料层形成的 细微孔径,小于所灌装的粉料或微粒料中的最小粒颗直径。
4: 一种自动排气防泄包装袋,由灌装口和用不透气防潮软面料构成的 袋体组成,其特征是,在灌装口一端的上部袋体壁中嵌入连接有排气滤料层 软面料。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是,在排气滤料层外面覆盖固 定有不透气防潮层软面料。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是,覆盖在排气滤料层上 的不透气防潮层软面料,与排气滤料层外的不透气防潮袋体软面料以间断连 接方式形成排气通道。

说明书


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高速机械化作业的气流带动粉料或微粒料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灌装袋。在化工、冶金、建筑材料工业领域中有许多产品是粉料或微粒料,如氧化铝粉、水泥等等,这类产品的包装袋需防潮,一般都使用防潮性能好的不透气软面料做包装袋,如涂塑玻璃丝布面料,但成本高。为了提高产量和包装效率,目前大、中型企业大都采用机械化高效快速的压力气体灌装工艺,几秒钟即灌装一袋。这种灌装工艺都要求包装袋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但为了防潮,当前市场上的包装袋软面料都不透气,使送料的压力气流带着粉料或微粒料进入包装袋底层后,由于气阻又返回袋口,大部粉料或微粒料下沉袋底或袋体的下层,小部分随气流上漂到袋体上部排到袋外。目前主要灌装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敞袋口灌袋方法,灌袋时把包装袋敞开大袋口,进行灌装后再封袋,这种敞口灌装方法,灌装效率低,即灌装方法与高效快速机械化生产线不相配套,灌装时部分原料随气流外翻,使车间中空气含尘量大大超标,污染环境,影响生产工人健康且灌装速度慢;第二种灌装方法是采用灌装口和灌袋插入管之间留有间隙,让进入包装袋的气流从间隙排出,这种灌装方法比第一种好一些,效率高一些,但仍有小部分,原料随排出的气流溢出,污染仍然较严重;第三种灌装方法是,在袋体上部的袋壁上打孔排气,灌装口较小,与送料插入管紧配合,这种灌装方法,由于进、排气不平衡,造成气阻较大,灌装速度降低,包装袋灌装重量不足,为补充重量增加包装袋数,成本又进一步提高,同时,粉料或微粒料也容易从袋体上部的排气孔中带出,污染空气,运输过程中粉料也能从排气孔中泄出。

    CN9323137.0纸塑复合微孔袋解决了乳胶玻璃丝布包装袋成本高和印刷质量差的问题。它是在塑料编织布表面通过粘合纸层,然后在袋体灌装口一端上部打出几排均布的0.1-0.5mm孔径做为排气孔,这种包装袋存在的缺点仍没有根除灌装和运输过程中从排气孔泄料问题,且防潮性能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革新灌装方法,降低包装成本,研制出既有自动排气功能又有防潮功能的包装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应高速机械化作业的气流带动粉料或微粒料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当气流带动粉料或微粒料从灌装口进入包装袋后,进入袋体中的送料气体从嵌连在袋体壁中的排气滤料层所形成的微细孔中排出,排气量近似等于进气量,粉料或微粒料留积在袋体中。

    当排气滤料层地微孔径一定情况下,为达到流入气体和排出气体相平衡,灌装气流压力增大,袋体壁上排气滤料层面积相应增大,反之,灌装气流压力减小,其排气滤料层表面积相应减少。

    排气滤料层形成的细微孔径,小于所灌装的粉料或微粒料中的最小粒颗直径。

    自动排气防泄包装袋,由灌装口和用不透气防潮软面料构成的袋体组成,在灌装口一端的上部袋体壁中嵌入连接有排气滤料层软面料。

    在排气滤料层外面覆盖固定有不透气防潮层软面料。

    覆盖在排气滤料层上的不透气防潮层软面料,与排气滤料层外的不透气防潮袋体软面料以间断连接方式形成排气通道。

    本发明的实施有积极意义,它利用不透气防潮性能好的软面料优点,同时又利用有一定的排气性能的软面料嵌入袋体壁中,解决了灌袋时的排气问题,进气和排气平衡,灌装重量标准,提高灌装效率,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不泄料、不浪费原材料,不污染环境,大大降低车间空气中粉尘含量,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在排气滤料层上又有一层不透气防潮层,在灌装倾倒后,包装袋上部空气被挤出,包装袋内部形成负压,此时,在外界大气压和原料膨胀相作用下排气滤料结构层和防潮层紧粘为一体,在贮藏和运输出过程中起防潮防泄作用。

    图1为自动排气防泄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面结构示意图和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3-1为实施例二自动排气防泄包装袋和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4-1为实施例三自动排气防泄包装袋和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图1和图2为自动排气防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和A-A剖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包装袋灌装口,2为袋体,3为嵌入连接在袋体上部的排气滤料层,4为沿袋体上端横向固定覆盖在排气滤料层上的防潮层,5为防潮层与袋体2上的间断连接方式固定线。当灌装管插入灌装口1后(二者密封滑动配合)粉料或微粒料随着有一定压力的气流冲入袋体2底部,物料积聚在袋体中,气流返回袋体2上部,从排气滤料层3自动排出,顺着防潮层与袋体间断固定连接形成的排气通道排出袋外,排气滤料层3嵌入连接在袋体上部,适当选择排气滤料层的面积大小和规格型号达到进气和排气平衡,在此实施例中,袋体上部的排气滤料结构层采用每平方厘米18扣的塑料编织布,袋体2中除排气滤料层外的其余面料和防潮覆盖层,选用涂塑的每平方厘米13扣或14扣的塑料编织布。

    实施例二,其结构示意图见图3和3-1,图中各编号的意义与实施例1相同,不重复叙述。所不同的是排气滤料层在袋体2的左上角,与实施例1有些差别。其灌装自动排气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不重述。

    实施例三,其结构示意图见图4和4-1,图上各编号的意义以及自动排气过程同实施例一,不重述,有一点不同的是排气滤料层3嵌入连接袋体2上部的中间。

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及包装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进排气自动平衡灌装方法和包装袋,当气流带动的粉料或微粒料从灌装口进入包装袋后,进入袋体的送料气体从嵌连在袋体壁中的排气滤料层所形成的微孔中排出,排气量近似等于进气量,粉料和微粒料积聚在袋体中。自动排气包装袋由灌袋口和用不透气防潮软面料的袋体构成,在灌装口一端的上部袋体壁中嵌入连接有排气滤料层软面料,外面覆盖固定有防潮层。该灌装工艺和包装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