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518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5180A21申请号201410305549122申请日20140701B41F16/0020060171申请人曾桂环地址100071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六营门2栋1单元12门72发明人曾桂环54发明名称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大批量在立体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的个性化图像热转印,可以一次性在不规则的物体正反面实现个性化图像转印,并不受物体形状的限制,所述设备包括主箱体、纳米硅材料、真空平台装置、机械搭扣、显示操控面板、脚垫。51INTC。
2、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5180ACN104085180A1/2页21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包括主箱体1、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保温隔热可视门21、门把手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为钣金冲压成型形成夹层空腔的机箱,其夹层空腔内填充构成保温隔热的纳米硅材料2,在主箱体1的右侧壁设有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3和用以固定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的开关铰连合页5,在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3内设有循环风机16,散热风机17,真空正负压发生器18,智能化温度及压力控制模块。
3、装置19,在主箱体1的正前方右上侧设有显示操作面板4,在主箱体1的底部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移动和防滑的脚垫6,在主箱体1内部上方设有加热的热辐射装置11,热循环风叶15,温度感应器20,在主箱体1内部下方设有加热的热传导装置14,在主箱体1内部中心水平位置设有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由铝合金压铸成型件23与铝合金挤压成型件24拼接固定形成方框,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的半圆弧凹槽内固定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25,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上方的凹槽内镶嵌半圆弧密封圈26,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下方的半圆弧凹槽内固定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27,在真空平台装。
4、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的左右两侧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下耦合的机械搭扣8,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的前端水平中心位置设有上下耦合的备用机械搭扣10,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硅胶膜25,硅胶膜27,密封圈26,机械搭扣8,备用机械搭扣10组合利用真空正负压的原理把被转印物品的正反面贴紧,从而实现被转印物品的正反面真空贴合转印成像技术,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的左右两侧设有滑轨12,在硅胶膜27的底部设有支撑被转印物品的承重钢网13,承重钢网13固定在滑轨12上,当推拉真空平台时,钢网随滑轨一起移动,从而有效起到对转印物品的承重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
5、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可以大批量在立体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的个性化图案热转印,可以在不规则的物体表面实现个性化转印,并不受物体形状的限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采用压铸和挤压工艺相结合,实现方框的分离与拼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风机16和散热风机17为轴流、贯流、离心式磁力涡轮风机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辐射装置11和热传导装置14为红外磁力发热、光波、微波、TCP热传导片、镍。
6、铬合金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胶膜25、硅胶膜27为PSU聚砜与硅橡胶混配合成的耐高温高弹性抗撕拉的硅胶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硅材料2为纳米二氧化硅与纳米空心玻璃微珠搭配粘合剂制作而成的硅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隔热可视门21为定制的镀膜高温中空夹层玻璃与金属框结合构成,玻璃耐高温范围为150800。权利要求书CN104085180A2/2页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压发生器。
7、18为定制的交流电压范围AC100VAC380V,直流电压DC12VDC100V配套通用的正负压发生器。权利要求书CN104085180A1/4页4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大批量在立体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的个性化图像热转印,可以一次性在不规则的物体正反面实现个性化图像转印,并不受物体形状的限制。背景技术0002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热转印技术,主要以针对转印平面行业内称之为平烫及把转印产品在热转印面上进行滚动行业内称之为滚烫和把转印面利用真空正负压与转印膜贴紧行业内称之为正负压真空热转印所实现的热转印技术产品。对。
8、于市场上出现的转印机,无论是转印平面,还是滚动转印和正负压真空热转印,主要由机架、控制箱、导膜装置、升降动力组、真空泵、真空缸、抽真空托盘、硅胶膜、PET转印膜、加热器、加热炉、温控部份组成。使用时,将热转印膜通过导膜装置送到要转印的产品表面上,利用升降动力装置把加热平板压在转印膜的表面或利用正负压把转印膜与转印物品贴紧,当转印膜受热及受压后,打印或印刷的图像油墨染料分子升华气华,就可以实现把图像转印到产品的表面上。对于上述采用的转印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喷墨打印机或印刷机的工艺实现个性化打印,在实施热转印的过程中,利用工装和模具结合被转印物品,才可以在圆柱、平面、立体状产品上进行转印。滚烫印。
9、机结构跟平烫转印机基本相同,正负压真空热转印机结构只是多加装了一个正负压发生器及其真空平台装置,这个正负压真空平台装置,行业内常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在金属上框固定一张硅胶膜,下框为金属托盘,在金属托盘上开导气的凹凸点或导气槽,把被转印的物品放在金属托盘上,然后把固定硅胶膜的上框与金属托盘扣合后,利用正负压的原理把不规则产品的正表面进行贴紧;第二种是把打印好图像的PET热转膜,罩盖在被转印产品的金属托盘框上,在金属托盘上开导气的凹凸点或导气槽,然后把未固定胶皮的上框与金属托盘扣合后,利用上框与托盘之间锁扣的压力,把PET热转印膜固定锁紧,再利用加热塑化和正负压的原理把不规则产品的正表面进行贴。
10、紧;第三种是成型一个硅胶套,把被转印的物品放进硅胶套,把硅胶套口用压条或压板卡封住,利用正负压原理把不规则产品的正表面贴紧,接着只需通过加热就可以实现对产品的正面热转印。由于上述提到的热转印机,无论是转印平面行业内称之为平烫,还是滚动行业内称之为滚烫和正负压真空热转印机都只能是转印单面不规则产品,不能在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的个性化图案热转印,不能一次性在不规则产品的正反面实现个性化图像转印,这样使得热转印机的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应用范围在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以大批量在立体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的个性化图像热转印,可以一次性在不规。
11、则的物体正反面实现个性化转印,并不受物体形状限制的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说明书CN104085180A2/4页50005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关键在于该热转印设备的主箱体为钣金冲压成型形成夹层空腔的机箱,其夹层空腔内填充构成保温隔热的纳米硅材料,所述的硅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与纳米空心玻璃微珠搭配粘合剂制作而成的硅材料;在主箱体的右侧壁设有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和用以固定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的开关铰连合页,在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内设有真空正负压发生器,智能化温度及压力控制模块装置,循环风机,散热风机,所述的风机为轴流、贯流、离心式磁力。
12、涡轮风机的一种;在主箱体的正前方右上侧设有显示操作面板,在主箱体的底部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移动和防滑的脚垫,在主箱体内部上方设有加热的热辐射装置,热循环风叶,温度感应器,在主箱体内部下方设有加热的热传导装置,在主箱体内部中心水平位置设有真空平台装置上框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由铝合金压铸成型件与铝合金挤塑成型件拼结固定形成方框,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的半圆弧凹槽内固定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上方的凹槽内镶嵌半圆弧密封圈,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下方的半圆弧凹槽内固定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的左右两侧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下耦合的。
13、机械搭扣,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的前端水平中心位置设有上下耦合的备用机械搭扣,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真空平台装置下框,硅胶膜,密封圈,机载搭扣,备用搭扣组合利用真空正负压的原理形成把被转印物品的正反面贴紧,从而实现被转印物品的正反面真空贴合转印成像技术,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的左右两侧设有滑轨,在硅胶膜27的底部设有支撑被转印物品的承重钢网,承载钢网固定在滑轨上,当推拉真空平台装置时,钢网随滑轨一起移动,从而有效起到对转印物品的承重作用。0006更优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采用压铸与挤压成型工艺相结合,实现方框的分离与拼结。0007更优的,正负压发生器为定制的交流电。
14、压范围AC100VAC380V,直流电压DC12VDC100V配套通用的正负压发生器。0008更优的,热辐射装置和热传导装置为红外磁力发热、光波、微波、TCP热传导片、镍铬合金丝。0009更优的,保温隔热可视门为定制的镀膜高温中空夹层玻璃与金属框结合构成,玻璃耐高温范围为150800。0010更优的,硅胶膜25、硅胶膜27为PSU聚砜与硅橡胶混配合成的耐高温高弹性抗撕拉的硅胶膜。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真空密闭平台上下框均为耐高温高弹力抗撕裂的硅胶膜,整机保温隔热的高效应用,实现节能环保,热利用率高,温控精准,真空密闭平台及整机结构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大批量的在立体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
15、的个性化图像热转印,实现了在不规则的物体正反面实现个性化图像转印,并不受物体形状的限制,为热转印技术行业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显著提高热转印行业大批量规模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13图2,图3是本发明的截面分体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085180A3/4页60014图4,图5是本发明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与下框,硅胶膜,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0015附图标记说明1、主箱体2、纳米硅材料3、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4、显示操作面板5、开关铰联合页6、脚垫7、真空平台装置上框8、机械搭扣9、真空平台装置下框10、备用机械搭扣11、热辐射装置12、滑轨13。
16、、承重钢网14、热传导装置15、热循环风叶16、循环风机17、散热风机18、真空正负压发生器19、智能化温度及压力控制模块装置20、温度感应器21、保温隔热可视门22、门把手23、铝合金压铸成型件24、铝合金挤压成型件25、硅胶膜26、密封圈27、硅胶膜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7一种便携式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该热转印机包括主箱体1,保温隔热可视门21,门把手22,在主箱体1夹层空腔内部填充有纳米硅材料2,在主箱体1的右侧壁设有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3和用以固定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的开关铰连合页5,在电子线路安装检修门3内设有循环风机16,散热风机1。
17、7,真空正负压发生器18,智能化温度及压力控制模块装置19,在主箱体1的正前方右上侧设有显示操作面板4,在主箱体1的底部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移动和防滑的脚垫6,在主箱体1内部上方设有加热的热辐射装置11,热循环风叶15,温度感应器20,在主箱体1内部下方设有加热的热传导装置14,在主箱体1内部中心水平位置设有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由铝合金压铸成型件23与铝合金挤压成型件24拼结固定形成方框,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的半圆弧凹槽内固定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25,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上方的凹槽内镶嵌半圆弧密封圈26,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下方的半圆。
18、弧凹槽内固定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27,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的左右两侧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下耦合的机械搭扣8,在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和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的前端水平中心位置设有上下耦合的备用机械搭扣10,所述的真空平台装置上框7,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硅胶膜25,硅胶膜27,密封圈26,机械搭扣8,备用机械搭扣10组合利用真空正负压的原理形成把被转印物品的正反面贴紧,从而实现被转印物品的正反面真空贴合转印成像技术,在真空平台装置下框9的左右两侧设有滑轨12,在硅胶膜27的底部设有支撑被转印物品的承重钢网13,承重钢网13固定在滑轨12上,当推拉真空平台时,钢网随滑轨一起移动,从而有效起。
19、到对转印物品的承重作用。0018实施时,采用打印或印刷的工艺,将电子数字图像打印或印刷于转印纸或转印膜上,把纸或膜平铺在硅胶膜27上,把批量转印的产品平置于硅胶膜27上的转印纸或转印膜的上方,再在批量转印的产品的上方平铺一张打印或印刷好图像的转印纸或转印膜,不需要任何夹具辅助工装进行定位,扣上机械搭扣8,或备用搭扣10,真空平台处于密闭状态,通过设定显示操作面板4,真空正负压发生器18起动,智能化温度及压力控制模块装置19运行,正负压真空压力工作,被批量转印的产品正反面均与产品的上下方平铺的转印纸或转印膜上的图像精确贴合,然后关上保温隔热可视门21,热辐射和热传导说明书CN104085180A。
20、4/4页7装置起动对转印膜或转印纸加热塑化,转印纸或转印膜会随着快速均衡的升温,油墨分子转印升华到被转印产品的正反面,因为硅胶膜25与硅胶膜27均为高弹性抗撕拉耐高温的硅胶膜,且二者之间留有合理的空间距离,从而最终达到在立体球面圆弧面上进行全幅面的个性化图像热转印,在不规则的物体正反面实现个性化图像转印,这个技术打破传统热转印只局限在产品的单面一次只能印制一种图像,打破了目前热转印电子成像行业不能转印球面全幅图像的印制技术壁垒,大大地提高了热转印个性化技术的应用范围。001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一种商用智能化热转印电子成像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85180A1/3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5180A2/3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85180A3/3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85180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