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瓷瓦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施覆盖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玻璃纤维布做骨架,以粉煤灰为主要填充料的氯氧镁水泥制备的钢化瓷瓦及其工艺。
目前,用于一般厂房、仓库、礼堂和工棚等建筑设施的覆盖材料多采用石棉水泥瓦和以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波瓦和脊瓦,这两种瓦由于质轻,使用方便而广受欢迎。但是由于上述两种瓦的表面粗糙,吸水率较高(达14-25%),易使做为骨架的玻璃纤维骨架腐蚀老化,致使瓦的使用寿命变短。另外由于这两种瓦制备的原材料均为单纯水泥,故其存在着抗折力低易损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表面光洁如瓷、抗折力高、使用寿命长的钢化瓷瓦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化瓷瓦,包括至少一层由玻璃纤维布做成的骨架,在其双面敷贴有水泥混合基料,与骨架溶为一体经固化成型,水泥混合基料主要包括有氧化镁、氯化镁、木屑及填充料、防水剂、消泡剂、成膜剂和水。其中组成钢化瓷瓦的骨架双面基料的配比为:
氧化镁 50-70重量份 氯化镁 40-60重量份
填充料 30-40重量份 木屑 3-10重量份
成膜剂 0.4-1重量份 消泡剂 0.01-0.05重量份
防水剂 0.01-0.1重量份 水 45-60重量份。
另外,其填充料为粉煤灰,防水剂为三乙醇胺或硫酸钠,消泡剂为SPA202,成膜剂为106胶或107胶。
本发明所提出的钢化瓷瓦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基料制备:将称量好的氯化镁和水分别倒入搅拌器中搅拌溶解,再按顺序放入氧化镁、木屑、粉煤灰,搅拌10-20分钟后再顺序填入成膜剂、防水剂、消泡剂,搅拌20-40分钟,即基料制备完成。
(2)在平面工作台上倒上制成的基料抹平,将由玻璃纤维布做成的骨架铺在上面,再在骨架上倒上基料均匀抹平再将玻璃纤维布铺于上面,倒基料抹平。
(3)成型:将上述成型地平面半成品,放在波瓦或脊瓦模具上,养护16-30小时,成型。
(4)切割:将成型的钢化瓷瓦切割入库。
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工艺制备的钢化瓷瓦,同现有技术中的石棉水泥波瓦和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波瓦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粉煤灰做为填充料,使之变废为宝,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2)由于在水泥基料中添加有成膜剂和防水剂、消泡剂,因此所制成的瓦的表面光洁如瓷,从而使吸水率(小于10%)小,(水泥石棉瓦为25%,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瓦为14%)降低了环境对玻璃纤维骨架的腐蚀,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钢化瓷瓦的抗拆力(横向≥500kgf,纵向≥60kgf)比水泥石棉瓦(横向为326kgf,纵向为43kgf)以及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瓦的抗拆力(横向为240kgf,纵向为30kgf)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钢化瓷瓦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具有3层骨架的钢化瓷瓦的结构剖面图。
如图1所示为钢化瓷瓦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它包括由玻璃纤维布制成的骨架1,在其骨架的双面敷贴有由氧化镁(菱苦土)、氯化镁、木屑、粉煤灰和成膜剂等材料制成水泥基层2,由于成膜剂的作用,在水泥基层2的外表面有一层光滑如瓷的滑面3。图2为具有三层玻璃纤维布骨架的钢化瓷瓦剖面图,由于其骨架3层数多,故这种瓦的抗拆力更高,可使用地特殊需要的场合。
实例1:
1、制备基料:
A、将45kg的水倒入搅拌器中;
B、放入40kg的氯化镁,搅拌至全部溶解;
C、再依次放入50kg的氧化镁、3kg的木屑和30kg的粉煤灰,搅拌10-15分钟;
D、为了使制成的瓷瓦的水泥基料不形成毛细孔,以及在瓷瓦的表面形成光洁的面,消除基料中的水泡和对所使用的水质进行软化,依次加入三乙醇胺0.01kg,107胶0.4kg,SPA202 0.01kg,搅拌30分钟即基料制成。
2、平面成型:
A、在平面合上铺一层塑膜;
B、将基料铺在塑膜上,抹平;
C、在抹平的基料上铺一层由玻璃纤维制成的骨架;
D、在骨架上再铺基料抹平;
E、在基料上压一层塑膜压平,使基料薄厚均匀一致。
3、成型:
将平面成型的半成品放入各种模具,如波形瓦模具,鞍形瓦模具上,养护24小时。
实例2,取制做基料的原材料配比为:
氧化镁(菱苦土)60kg,氧化镁50kg,粉煤灰35kg,木屑8kg,水50kg,107胶0.8kg,三乙醇胺0.05kg,SPA202 0.03kg。
实例3,取制做基料的原材料配比为:
氧化镁70kg,氧化镁60kg,粉煤灰40kg,木屑40kg,106胶1.0kg,SPA202 0.05kg,硫酸钠0.1kg和水6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