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固定用器件,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资料统计,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85%。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股骨颈骨折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在儿童及青年患者中股骨颈骨折主要由于高能量创伤所致,道路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导致的高能量损伤是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原因。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则是骨质结构的变化而导致的脆弱,如遇到摔倒等轻度的碰撞就会发生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老年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研究的重点之一。股骨颈骨折治疗后常易并发多种并发症,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骨折畸形愈合等,其中股骨颈骨折后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是该病的两大难题。
股骨颈骨折治疗上要求及时治疗、解剖复位、尽快恢复血运,以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骨颈骨折手法复位后行内固定治疗,可用的内固定器械有多种,例如空心钉、三刃钉、滑钉或钉板、加压单钉和加压多钉等。较为常用的是多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技术,其中包括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研究表明骨折固定的稳定程度与骨折愈合密切相关。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不但于骨折愈合有关,与是否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亦有密切关系,避免股骨头缺血坏死是至关重要的。单独进行骨移植或者内固定治疗并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Sandhu和Roshan等认为较好的方案是移植腓骨、两枚空心钉固定、早期活动,这样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0%-6.5%,不愈合率9%-12%。
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多枚斯氏针或者空心螺钉固定、钉板类固定、髓内固定系统。这些方法并发症较多,有的还较重。其中与治疗器械相关的主要包括:内固定断裂、松动、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等,其主要原因与骨折后固定的稳定程度差、固定强度差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稳定性好、固定强度高、不易损坏和断裂的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它由接骨板、定位螺钉、支撑螺钉、固定螺钉组成,接骨板上分布有多个固定螺钉孔,接骨板上还有定位孔,定位孔与接骨板的板面有倾角,定位孔的孔径与定位螺钉的直径相匹配,在定位螺钉的前端还有连接侧孔,支撑螺钉的前端穿过定位螺钉上的连接侧孔与定位螺钉连接。
上述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在接骨板上还有支撑孔,支撑孔与接骨板板面有倾角,支撑孔在定位孔的上方或下方,支撑孔的孔径与支撑螺钉的直径相匹配。
上述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所述定位螺钉可为空心结构,其侧壁分布有侧孔,直径为0.6-2.5cm。
上述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所述定位孔与接骨板板面为125°-145°,支撑孔在定位孔的上方,支撑孔与接骨板板面为75-95°角,连接侧孔与定位螺钉的轴线为20°-50°。
上述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所述定位孔与接骨板板面为125-145°角,支撑孔在定位孔的下方,支撑孔与接骨板板面为150-170°角,连接侧孔与定位螺钉的轴线为15°-40°。
采用这种结构的治疗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的三角支撑接骨板,定位螺钉和支撑螺钉穿过接骨板后相连接,接骨板固定在股骨外侧,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为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提供稳固的支撑和牢固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孔在定位孔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另一种接骨板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股骨1、股骨头2、接骨板3、定位螺钉4、支撑螺钉5、固定螺钉6、定位螺钉与接骨板板面夹角α、上方支撑螺钉与接骨板板面夹角β、上方支撑螺钉与定位螺钉夹角γ、下方支撑螺钉与接骨板板面夹角δ、下方支撑螺钉与定位螺钉夹角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由接骨板3、定位螺钉4、支撑螺钉5、固定螺钉6组成。接骨板3板面上分布有固定螺孔,固定螺钉6穿过固定螺孔将接骨板3固定在股骨1侧面。接骨板3的板面上还有定位孔和支撑孔,定位孔和支撑孔与接骨板3的板面有倾角。支撑孔在定位孔的上方或下方,定位孔和支撑孔的孔径与定位螺钉4和支撑螺钉5的直径相匹配。在定位螺钉4的前端还有连接侧孔,支撑螺钉5穿过定位螺钉4上的连接侧孔与定位螺钉4连接。支撑螺钉5可以通过接骨板3上的支撑孔,也可以直接经骨皮质穿入。
定位螺钉4可为空心结构,其侧壁分布有侧孔,由钛网制作,直径为0.6-2.5cm。
接骨板3、定位孔、支撑孔、连接侧孔之间的角度如下:
定位孔与接骨板板面为125°-145°;
支撑孔在定位孔上方时,支撑孔与接骨板板面夹角为75°-95°,连接侧孔与定位螺钉的轴线夹角为20°-50°;
支撑孔在定位孔下方时,支撑孔与接骨板板面夹角为150°-170°,连接侧孔与定位螺钉的轴线夹角为15°-40°。
图中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地接骨板3、定位螺钉4、支撑螺钉5之间的角度如下:
定位螺钉4与接骨板3板面的夹角α为135°;
支撑螺钉5在定位螺钉4上方时,支撑螺钉5与接骨板3板面的夹角β为85°,支撑螺钉5与定位螺钉4的夹角γ为30°角;
支撑螺钉5在定位螺钉4下方时,支撑螺钉5与接骨板3板面夹角δ为160°,支撑螺钉5与定位螺钉4的夹角ε为25°。
使用方法:
骨折复位后,通过牵引或者应用克氏针等进行临时固定。行股骨外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肉等暴露股骨,置放接骨板3与股骨1外侧,拧入两枚固定螺钉6固定接骨板3于股骨1上。通过接骨板3上的侧孔向股骨颈及股骨头2内拧入导针,术中透视检查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导针长度和位置满意后拧入定位螺钉4,然后置入支撑螺钉5,使其与接骨板3以及置入股骨颈的定位螺钉4形成三角结构,为骨折提供稳固的支撑和牢固的固定。
定位螺钉4的结构特点是其有连接侧孔,可容纳和连接支撑螺钉5,构成三角形。定位螺钉4的主钉结构可为空心结构,由钛网制成,侧壁分布有侧孔,定位螺钉4植入后可以向其内打压植骨,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发生骨折不愈合及缺血坏死。
支撑螺钉5可于定位螺钉4的上方拧入,其进针点位于大粗隆尖部下方1-3cm处,适用于下方骨质较为完整的病例,并且可以直接经骨皮质固定或者通过接骨板3的专门设计的支撑孔置入。支撑螺钉5亦可经定位螺钉4的下方进入,使其紧靠股骨距,利用完整股骨距的支撑作用和三角形的稳固作用提供牢固的固定,适用于上方骨质较为完整的病例,并且可以直接经骨皮质固定或者通过接骨板的专门设计的支撑孔置入。
接骨板的特点是除设计有固定接骨板的常规螺孔,还有能够使两枚螺钉通过并置入目标区的专门设计的具有一定方向的定位孔和支撑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