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6825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8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6512.6

申请日:

2003.11.14

公开号:

CN1504297A

公开日:

2004.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5B23/00; B25B13/46

主分类号:

B25B23/00; B25B13/46

申请人:

陈泰佐

发明人:

陈泰佐

地址:

台湾省宜兰县

优先权:

2002.12.03 US 10/308,021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该棘轮扳手包括:一头部,该头部内径处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侧方延伸出一掣动部;一驱动件,该驱动件是容置于容置槽内,并于外径处设有卡齿;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与驱动件相对处设有卡齿,且该掣动块面向扳手掣动部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一复位件,一端套于掣动块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的壁面上。藉由至少两个顶制部使掣动块形成多支撑力的形态,以提高掣动块与驱动件间卡齿啮合的密合度及稳定度,更可相对降低脱齿、跳齿或不当碰撞以延长整体结构使用的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掣动块,该 掣动块一端面设有卡齿,而另端面是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以形成至 少两个支撑力,使掣动块卡齿可更为平稳的与相对的构件啮合卡制带 动。
2: 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棘轮扳手包括: 一头部,该头部内径处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侧方延伸出一掣动 部; 一驱动件,该驱动件是容置于容置槽内,并于外径处设有卡齿; 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与驱动件相对处设有卡齿,且该掣动块面向 扳手掣动部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 一复位件,一端套于掣动块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的壁面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掣动块于顶制部间形成凹陷的间隔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掣 动块端设有定簧部,以供复位件端部套置于该定簧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复位件为圈状弹簧。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掣动块设置顶制部的端面上另设有防卡部。

说明书


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特别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棘轮扳手的卡制结构形态,即如图6、7所示,其扳手90主要具有一头部91,并于头部91内径处形成中空贯穿的容置槽92以容置一外径成棘轮形态的驱动件93,并于容置槽92侧方设有一弧形掣动部94,以供容置一掣动块95,掣动块95的侧向与掣动部94间另设有一弹簧形态的复位件96,使掣动块95推向掣动部94的另端,以使掣动块95与驱动件93相对的卡齿950、930相互啮合卡制成一驱动的形态,掣动块95背面与掣动部94壁面相互顶持产生一顶持的支撑力F;如此的结构实有以下的缺失,诸如:

    1、掣动块95的顶持稳定性差:由于掣动块95顶持于掣动部94壁面,是以圆弧面对圆弧面的顶持,虽称是以同弧度的弧面相互顶持,而其实际可能顶持处仅为一点接触而已,且其点接触的位置可能因顶持点97的不同,如图6所示,当其顶持点97位于掣动块95的中央部位时,其掣动块95与驱动件93间的啮合即近中央段,而当其顶持点97是顶持于掣动块95左侧端时,如图7所示其掣动块95与驱动件93啮合的位置即有偏移地现象,而使掣动块95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即掣动块95另端部与驱动件93间极易产生不必要的空隙,而造成晃动或啮合不确实的情形,导致难以有效的相互啮合带动,极易因而有脱齿或不当撞击破坏的情事发生。

    2、啮合带动扭力值相对减少:一方面由于前述的掣动块95不稳定造成啮合带动的不确实,而影响扭力的表现外,另其顶持点97仅为一点的力学形态,其掣动部94仅能对掣动块95产生一顶持点97以及一支撑力F,如此单点顶持点97与单一支撑力F的支撑形态,不但极易造成整体的应力集中,而使施力时,于顶持点97处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构变化极易造成该处的结构损害,且相对的其可支撑的力量,必然相对减少甚多,故可施力的扭力必然减少,而可被破坏的机率即行提高,整体扳手的使用寿命必受不良的影响。

    3、卡制行程不顺畅:当单一应力集中点顶持点97,由于前述的说明一般,其是以单一支撑力F进行支撑,因此其抗力略大于该支撑力F时,其掣动部94壁面极易因而造成不必要的破坏而产生变形,当此一变形产生时,下一次掣动块95于掣动位移时,其极易陷入此一变形之处,反而造成卡制带动的不确实,且掣动块95与掣动部94间亦极易产生不必要的间隙,而使卡齿950、930间无法确实的啮合带动,更易造成脱齿或不当碰撞的缺失,故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使扳手可相对提高整体掣动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可提供的扭力,并可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一端面设有卡齿,而另端面是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以形成至少两个支撑力,使掣动块卡齿可更为平稳的与相对的构件啮合卡制带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棘轮扳手包括:

    一头部,该头部内径处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侧方延伸出一掣动部;

    一驱动件,该驱动件是容置于容置槽内,并于外径处设有卡齿;

    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与驱动件相对处设有卡齿,且该掣动块面向扳手掣动部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

    一复位件,一端套于掣动块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的壁面上。

    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顶制部使掣动块形成多支撑力的形态,以提高掣动块与驱动件间卡齿啮合的密合度及稳定度,更可相对降低脱齿、跳齿或不当碰撞以延长整体结构使用的寿命。

    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掣动块于顶制部间形成凹陷的间隔部。

    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掣动块端设有定簧部,以供复位件端部套置于该定簧部。

    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位件为圈状弹簧。

    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掣动块设置顶制部的端面上另设有防卡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是于掣动块与掣动部间相对设有多组的顶制部,以强迫掣动块与扳手的掣动部壁面间形成多点顶制接触的结构形态,而使掣动部可确实的提供掣动块多支撑力的结构形态,而使掣动块可确实的全面性的与驱动件相互啮合卡制,以提高啮合的程度,达到高扭力、高稳定度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观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6:是习知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是习知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变化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是供说明之用。

    请配合参阅图1、2、3、4所示,本发明的扳手10包括:

    一头部11,头部11内径处设成一容置槽110,容置槽110侧方延伸出一半弧形的掣动部111;

    一驱动件12,其是容置于前述头部11的容置槽110内,并于外径处具有卡齿形态的卡齿120;

    一掣动块20,其掣动块20与驱动件12间相对设有卡齿21,掣动块20一端设有圆柱状的定簧部22,其掣动块20相对于掣动部111端面处另凸设有数顶制部23,并于顶制部23间形成凹陷的间隔部24,使掣动块20可确实的以数顶制部23同时顶向掣动部111壁面,如图3、4所示,而以本发明的附图是为两组顶制部23的设计,以使掣动块20与掣动部111间的顶制保持在两点顶制的结构形态上;另于掣动块20近定簧部22处设有一防卡部25,如图5所示,以使掣动块20被回推时可顶于扳手10头部11掣动部111壁面,掣动块20被掣动部111顶制,掣动块20的卡齿21即可确实的与驱动件12的卡齿120脱离,以防止驱动件12与掣动块20的卡齿间有卡死的现象。

    一复位件30是一圈状弹簧形态,其一端套于掣动块20的定簧部22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111的壁面上,以提供掣动块20复位的力量。

    当掣动块20为复位件30顶持,并利用掣动块20的顶制部23顶持于掣动部111壁面上时,如图4、5所示,其掣动块20与驱动件12的卡齿21、120即可相互啮合带动;其中,由于本发明的掣动块20是以两组顶制部23顶持向掣动部111的壁面,使其壁面自然产生两组支撑力F,且此两组支撑力F是平均支撑住掣动块20的两端部,使掣动块20可确实而平稳的与驱动件12相互卡制。

    如此的结构即可达到以下的诸多功能,包括:

    1、卡制带动的稳定性高:由于掣动块20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顶制部23的设计,以使掣动块20向掣动部111形成一双支撑的结构形态,如图4所示,其即对掣动块20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支撑力F,而其两支撑力F的产生即可有效平稳支撑住掣动块20,并使掣动块20的卡齿21与驱动件12的卡齿120卡制更为稳定,不致有晃动偏移的现象,以使啮合带动的状态更为确实。

    2、减少脱齿、跳齿或不当碰撞破坏的情事:由于其掣动块20所获得的支撑力F多且平稳,使掣动块20的卡齿21与驱动件12的卡齿120配合更为密切稳定,驱动件12与掣动块20不致产生空隙,减少驱动件12的晃动或驱动件12与掣动块20间啮合不确实的情形,即可有效的降低脱齿、跳齿的缺失,相对即可有效的减少因脱齿或跳齿造成的不当撞击破坏情事,可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3、啮合带动扭力有效的提高:一方面由于前述掣动块20高稳定性提升带动确实的状态,更通过多点顶制部23的设计,使可产生多点支撑力F的力学形态,如此多点支撑力F所投影的抗力面积A,即可有效的扩大,抗力的面积大增,自然可增加扳手10扭力值的输出,并可以较低的结构强度达到一般的扭力值需求,以降低材料的成本,或可以同样的材料强度而使在与习知同样的结构强度下,即可达到高扭力值的输出需求。

    4、降低掣动部111壁面结构的损害:由于支撑力F数量增加,不但可增加抗力的面积,更可有效的降低应力集中的情事,而使掣动部111处的抗力不致过度集中于一点,而造成掣动部111处的应力集中变形,可有效的确保掣动部111处结构的完整性,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5、卡制行程顺畅:由于其掣动部111表面受到破坏的程度以及可能性有效的降低,掣动部111壁面则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如此,掣动块20于掣动部111内移动时即可平滑移动,不致有卡制不顺的情事发生,而可有效快速的使掣动块20与驱动件12相互卡制带动,将扳手10带动迟滞的现象有效的降低,更使卡齿21、120间不致产生不必要的空隙,而可达到相对提高啮合确实的目的。

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该棘轮扳手包括:一头部,该头部内径处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侧方延伸出一掣动部;一驱动件,该驱动件是容置于容置槽内,并于外径处设有卡齿;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与驱动件相对处设有卡齿,且该掣动块面向扳手掣动部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一复位件,一端套于掣动块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的壁面上。藉由至少两个顶制部使掣动块形成多支撑力的形态,以提高掣动块与驱动件间卡齿啮合的密合度及稳定度,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