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5991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5991ACN102005991A21申请号201010286598722申请日20100917H02P1/40200601D06F17/08200601D06F33/0220060171申请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南十路深圳技术创新大楼D座10层72发明人邓宝宁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44248代理人胡吉科刘显扬54发明名称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受中央控制器控制的。
2、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一供电回路,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二供电回路,还包括受中央处理器控制的、在指定工作流程中使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从所述交流电相线上断开的第三受控开关。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洗衣机电机控制方法及其洗衣机。实施本发明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硅得到保护、不易损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CN102006004A1/1页21一种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洗衣机电。
3、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受中央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一供电回路,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二供电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中央处理器控制的、在指定工作流程中使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从所述交流电相线上断开的第三受控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串联在所述第二供电回路的交流电相线与第二受控开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为可控硅,所述。
4、第三受控开关为继电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分别包括控制端和两个开关端子,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不同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两个开关端子分别连接在所述交流电相线和所述第一绕组一端,所述第一绕组一端连接在所述交流电零线上;所述第二受控开关的两个开关端子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受控开关连接在所述交流电相线和所述第二绕组一端,所述第二绕组一端连接在所述交流电零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受控开关包括两个开关端子和控制线圈,其两个开关端子分别连接在所述。
5、第二受控开关的一个开关端子和交流电相线上,所述控制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的两个开关端子上分别连接有RC串联回路。7一种洗衣机电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洗衣机电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洗衣机电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受中央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一供电回路,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
6、间形成第二供电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认所述洗衣机是否处于甩干工作流程,如是,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B;B控制第三受控开关使其保持所述第二供电回路连接在所述相、零线之间;C控制第三受控开关使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与所述相线断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为继电器,通过为其线圈提供电流或不提供电流的方式使其触点维持连接或断开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与所述相线连接或断开。9一种洗衣机,包括电机及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装置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权利要求书CN102005991ACN102006004A1/4页。
7、3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家电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背景技术0002洗衣机、尤其是波轮洗衣机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波轮洗衣机的洗涤电机使用感应交流电机,这种感应交流电机有正反转两个绕组,通过分时接通两个绕组,使洗衣机电机正反交替运转,以达到洗涤的效果。洗衣机控制一般使用可控硅来控制这两个绕组。但是由于交流电机本身的特点,电机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几百伏的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电动势直接加在可控硅上,很容易导致可控硅损坏。在波轮洗衣机中,如果在洗衣工作流程中,上述正反转绕组都要使用,但是,在波轮洗衣机的甩。
8、干工作流程中,只需要使用一个绕组,通常是正转绕组,这样,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硅就要在整个甩干工作流程中承受反向电动势的影响。长时间在反向电动势的作用下,使得上述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硅的损坏机会大大增加。通常的设计是采用RC吸收回路来保护可控硅,但是RC回路只能对一些高频的信号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对正常使用的时候电机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是无法吸收的。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硅较控制正向绕组的可控硅更易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护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硅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洗衣机电。
9、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洗衣机电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受中央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一供电回路,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二供电回路,还包括受中央处理器控制的、在指定工作流程中使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从所述交流电相线上断开的第三受控开关。0005在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电机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串联在所述第二供电回路的交流电相线与第二受控开关之间。0006在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电机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为可控硅,所述第三受控开。
10、关为继电器。0007在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电机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分别包括控制端和两个开关端子,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不同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受控开关的两个开关端子分别连接在所述交流电相线和所述第一绕组一端,所述第一绕组一端连接在所述交流电零线上;所述第二受控开关的两个开关端子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受控开关连接在所述交流电相线和所述第二绕组一端,所述第二绕组一端连接在所述交流电零线上。说明书CN102005991ACN102006004A2/4页40008在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电机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三受控开关包括两个开关端子和控制线圈。
11、,其两个开关端子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受控开关的一个开关端子和交流电相线上,所述控制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0009在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电机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的两个开关端子上分别连接有RC串联回路。00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洗衣机电机控制方法,所述洗衣机电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洗衣机电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受中央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一供电回路,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受控开关串联。
12、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二供电回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1A确认所述洗衣机是否处于甩干工作流程,如是,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B;0012B控制第三受控开关使其保持所述第二供电回路连接在所述相、零线之间;0013C控制第三受控开关使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与所述相线断开。0014在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电机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三受控开关为继电器,通过为其线圈提供电流或不提供电流的方式使其触点维持连接或断开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与所述相线连接或断开。001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洗衣机,包括电机及电机控制装置,所述洗衣机电机包括使其正向旋转的第一绕组和使其反向旋转的第二绕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受。
13、中央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一供电回路,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受控开关串联后连接在交流电相、零线之间形成第二供电回路,还包括受中央处理器控制的、在指定工作流程中使所述第二供电回路从所述交流电相线上断开的第三受控开关。0016实施本发明的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方法及其洗衣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增加了第三受控开关,且使得其在不使用反向绕组的工作流程中将反向绕组及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硅由交流电相线上断开,使得上述反向绕组及控制反向绕组的可控制不能构成回路,因而不会长时间承受由于正向绕组工作而带来的反向电动势,所以,该控制反。
14、向绕组的可控硅得到保护、不易损坏。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的电原理图;0019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驱动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0021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电机的控制装置中,该电机包括电机正转绕组1和电机反转绕组2,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受控开关3、第二受控开关4、第三受控开关5以说明书CN102005991ACN102006004A3/4页5及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上述电机正转绕组1的一端与交流电零线连接,电机正转绕组1的另一端与第一受控开关3的一个。
15、开关端子连接,第一受控开关3的另一个开关端与交流电相线连接,而第一受控开关3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输出端电连接。这样,上述电机正转绕组1和第一受控开关3就构成第一供电回路,为洗衣机电机的正转绕组供电;上述第一受控开关3在来自中央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接通或断开,使得上述电机正转绕组1工作或停止。同样,电机反转绕组2的一端与交流电零线连接,电机反转绕组2的另一端与第二受控开关4的一个开关端子连接,第二受控开关4的另一个开关端与第三受控开关5的一个开关端子连接,第三受控开关5的另一个开关端子与交流电相线连接;第二受控开关4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端电连。
16、接;第三受控开关5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的输出端电连接。这样,上述反转绕组2、第二受控开关4、第三受控开关5就构成为洗衣机电机反转绕组供电的第二供电回路;在需要上述反转绕组2工作时,中央控制器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得上述第三受控开关5保持导通,使得上述第二受控开关4和电机反转绕组2连接在交流电相线和零线之间;之后中央控制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受控开关4;在不需要上述反转绕组2工作的工作流程中,例如甩干工作流程中,中央控制器停止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上述第三受控开关5断开,使得上述第二受控开关4和反转绕组2由交流电零相线之间断开,保护第二受控开关4。002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受。
17、控开关3、第二受控开关4分别为可控硅,这些可控硅的控制端电连接于中央控制器不同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受控开关3和第二受控开关4的两个开关端子上还分别并接有一个串联的RC吸收回路,该吸收回路用于吸收叠加在该受控开关上的高频噪声。上述第三受控开关5为继电器,该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连接在交流电相线和上述第二受控开关4的另一个开关端子上;同时,该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电源正端,另一端与中央控制器的第三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当上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继电器线圈中流过电流,其触点吸合,将串联的第二受控开关4和反转绕组2连接在交流电的相、零线之间;当上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三信。
18、号输出端为高阻状态时,继电器线圈中无电流流过,其触点放开,将串联的第二受控开关4和反转绕组2由交流电的相、零线之间断开。0023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的电原理图,在图2中,SCR1是第一受控开关3,电阻R1、电容C1是并接在其开关端子上的RC吸收回路;SZR2是第二受控开关4,电阻R2、电容C3是并接在其开关端子上的RC吸收回路;而K1所示继电器是第三受控开关5。0024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包括电机及电机控制装置,而电机控制装置就是上面描述的电机控制装置。0025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洗衣机电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本实施例上面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该电机控制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9、0026步骤S11洗衣机处于甩干程序在本步骤中,判断洗衣机是否处于甩干工作流程,如是,则意味在本工作流程中不需要电机中的反转绕组工作,执行步骤S11;如不是,则意味在本工作流程中需要反转绕组工作,执行步骤S13。0027步骤S12不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二受控开关与相线断开在本步骤中,中央控制器不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得第三受控开关断开,进而使得串联的第二受控开关和反转说明书CN102005991ACN102006004A4/4页6绕组与交流电的相线断开。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而言,就是使得继电器中线圈一端呈现高阻状态,使得其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0028步骤S13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二受控开关与相线。
20、连接在本步骤中,中央控制器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得第三受控开关连通,进而使得串联的第二受控开关和反转绕组与交流电的相线接通。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而言,就是中央控制器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的输出端为低电平,使得继电器中线圈一端呈现低电平状态,使得其线圈中有电流流过,这样就使得继电器吸合。002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作为洗衣机电机控制方法的一部分设置在该洗衣机工作流程转换时或工作流程开始进行时,作为一种判断的步骤。而洗衣机的工作流程本身大致与现有技术相同。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CN102005991ACN102006004A1/2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5991ACN102006004A2/2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0599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