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互变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卧互变床.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27168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27168ACN102327168A21申请号201110171053622申请日20110623A61G7/012200601A61G7/015200601A61G7/16200601A61G7/0520060171申请人张家港青尼罗河曼迪科机械有限公司地址215600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经济开发区东区大道东侧72发明人张龙兴于文渊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代理人孙仿卫赵艳54发明名称坐卧互变床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坐卧互变床,其中床体上下升降地设置在底撑架上,通过床体的上下升降,可以。
2、满足病人坐或卧时对床体高度的要求,而且床面板处于坐起状态时,背板的前端向上抬起,腿板的后端向下低下,臀部板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则通过臀部板的向下倾斜设置,这样使得病人能够稳定地坐在臀部板上,避免滑移出臀部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327170A1/2页21坐卧互变床,包括底撑架、支撑在所述底撑架上的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能够上下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所述床体包括床架、支撑在所述床架上的床面板,沿着所述床体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所述床面板依次包括背板、前端与所述背板的后端相转动设置并且后端转动设置在所。
3、述床架上的臀部板、前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腿板,所述腿板伸出在所述床架的外面,所有所述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所述床体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床面板具有平卧状态和坐起状态,当所述床面板处于平卧状态时,所述背板、所述臀部板、所述腿板的正面齐平,并水平设置;当所述床面板处于坐起状态时,所述背板的前端向上抬起,所述腿板的后端向下低下,所述臀部板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床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腿板向下低下的腿板驱动机构,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背板向上抬起并带动所述臀部板向下倾斜设置的背板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背板的背面。
4、并且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背板背面并沿着所述背板的纵向方向分布的滑槽、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部能够沿着所述背板的纵向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臀部板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前面,在所述床面板处于平卧状态时,所述背板与所述臀部板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与所述床架之间存在供该转动点下移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卧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撑杆相转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
5、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包括前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大腿板、前端与所述大腿板的后端相转动设置的小腿板,在所述腿板的后端向下低下时,所述小腿板的正面始终水平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卧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驱动机构包括前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与所述大腿板相平行的连杆、前端与所述连杆的后端相转动设置的托杆、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或所述托杆或所述大腿板或所述小腿板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连杆和所述托杆位于所述腿板的背面,水平设置的所述小腿板与所述托杆的后端相固定设置,所述大腿板、所述连杆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和所述大腿板、所述连杆与所述小腿板或所述托杆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相平行。。
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坐卧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连杆相转动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与所述底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对相平行设置的连杆,每个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床体相转动设置,另一端部与所述底撑架相转动设置,所述床体分别与一对所述连杆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和所述底撑架分别与所述一对连杆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相平行,所述底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或所述床体移动的动力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坐卧互变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
7、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撑架相转动设置,权利要求书CN102327168ACN102327170A2/2页3所述推杆与所述连杆相转动设置。权利要求书CN102327168ACN102327170A1/3页4坐卧互变床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坐卧互变床。背景技术0003现有的坐卧互变床,参见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瘫痪病人用床”,公开号CN201734864U,公开日20110209,在该篇专利文献中,床体在从平卧状态转变为坐起状态时,背板向上抬起,腿板向下低下,臀部板固定在床体上,水平设置,患重病的病人通常体质很虚,坐在臀部板上时,容易滑移出水平的。
8、臀部板,则现有床体的坐起功能不好用,不仅如此,现有床体支撑在地面上时,高度通常是固定的,这样无法满足病人要求坐高点或坐低点的要求。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于坐起状态时臀部板向下倾斜设置从而避免病人滑出臀部板的坐卧互变床,而且该坐卧互变床的床体是能够上下升降调节的。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坐卧互变床,包括底撑架、支撑在所述底撑架上的床体,所述床体能够上下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所述床体包括床架、支撑在所述床架上的床面板,沿着所述床体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所述床面板依次包括背板、前端与所述背板的后端相转动设置并且后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臀部板、前端转动设置在所。
9、述床架上的腿板,所述腿板伸出在所述床架的外面,所有所述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所述床体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床面板具有平卧状态和坐起状态,当所述床面板处于平卧状态时,所述背板、所述臀部板、所述腿板的正面齐平,并水平设置;当所述床面板处于坐起状态时,所述背板的前端向上抬起,所述腿板的后端向下低下,所述臀部板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床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腿板向下低下的腿板驱动机构,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背板向上抬起并带动所述臀部板向下倾斜设置的背板驱动机构。0006优选地,所述背板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背板的背面并且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背板背面并沿着。
10、所述背板的纵向方向分布的滑槽、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部能够沿着所述背板的纵向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臀部板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前面,在所述床面板处于平卧状态时,所述背板与所述臀部板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与所述床架之间存在供该转动点下移的空间。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撑杆相转动设置。说明书CN102327168ACN102327170A2/3页50008优选地,所述腿板包括前端转动设置在所述。
11、床架上的大腿板、前端与所述大腿板的后端相转动设置的小腿板,在所述腿板的后端向下低下时,所述小腿板的正面始终水平设置。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腿板驱动机构包括前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与所述大腿板相平行的连杆、前端与所述连杆的后端相转动设置的托杆、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或所述托杆或所述大腿板或所述小腿板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连杆和所述托杆位于所述腿板的背面,水平设置的所述小腿板与所述托杆的后端相固定设置,所述大腿板、所述连杆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和所述大腿板、所述连杆与所述小腿板或所述托杆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相平行。001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底座。
12、、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连杆相转动设置。0011优选地,所述床体与所述底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对相平行设置的连杆,每个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床体相转动设置,另一端部与所述底撑架相转动设置,所述床体分别与一对所述连杆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和所述底撑架分别与所述一对连杆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相平行,所述底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或所述床体移动的动力装置。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撑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连杆相转动设置。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床体上下升降地设置在底撑架上,则通过床体的上下升降,可以满足病人坐或卧时对床体高度的要求。在床面板处于坐起状态时,背板的前端向上抬起,腿板的后端向下低下,臀部板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则通过臀部板的向下倾斜设置,这样使得病人能够稳定地坐在臀部板上,避免滑移出臀部板。附图说明0014附图1为本发明处于平卧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未示出背板驱动机构和腿板驱动机构中的电动推杆以及驱动床体升降的电动推杆;附图2为本发明处于坐起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结构。0016参见图12所示,坐卧互变床,包括底撑架1、能够上下升降地。
14、设置在底撑架1上的床体2,通过床体2的上下升降,可以满足病人坐或卧时对床体高度的要求。0017床体2包括床架3、支撑在床架3上的床面板4,沿着床体2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床面板4依次包括背板5、前端与背板5的后端相转动设置并且后端转动设置在床架3上的臀部板6、前端转动设置在床架3上的腿板7,这里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指的是观察者面对图1时从左向右的方向,腿板7伸出在床架3的外面,上面所提及到的以及下面将要提及到说明书CN102327168ACN102327170A3/3页6的所有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床体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床面板4具有平卧状态和坐起状态,当床面板4处于平卧状态时,背板5、臀部板6。
15、、腿板7的正面齐平,并水平设置,如图1所示;当床面板4处于坐起状态时,背板5的前端向上抬起,腿板7的后端向下低下,臀部板6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如图2所示;通过臀部板6的倾斜设置,这样使得病人能够稳定地坐在臀部板6上,避免滑移出臀部板6,床架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腿板7向下低下的腿板驱动机构11,床架3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背板5向上抬起并带动臀部板6向下倾斜设置的背板驱动机构10。0018在图2中,背板驱动机构10包括位于背板5的背面并且一端转动设置在床架3上的支撑杆15、设置在背板5背面并沿着背板5的纵向方向分布的滑槽、用于驱动支撑杆15转动的动力装置12,支撑杆15的另一端部能够沿着背。
16、板5的纵向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这样动力装置12驱动支撑杆15转动时,支撑杆15的端部在滑槽中滑动,支撑杆15支撑起背板5,使得背板5稳定地向上抬起,支撑杆15与床架3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位于背板5与臀部板6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前面,并且在床面板4处于平卧状态时,如图1所示,背板5与臀部板6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与床架3之间存在供该转动点下移的空间26,这样在支撑杆15转动带着背板5向上转动抬起时,通过空间26,背板5与臀部板6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向下移动,即臀部板6相对于床架3向下转动,实现了臀部板6的向下倾斜设置。动力装置12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包括底座16、相对于底座16能够伸缩的推杆17,。
17、底座16与床架3相转动设置,推杆17与支撑杆15相转动设置,通过推杆17的伸缩,实现了支撑杆15的上下转动,则带着背板5向上转动抬起以及臀部板6的向下倾斜设置。0019在图2中,腿板7包括前端转动设置在床架3上的大腿板8、前端与大腿板8的后端相转动设置的小腿板9,在腿板7的后端向下低下时,小腿板9的正面始终水平设置,水平设置的小腿板9能够供坐起的病人放置脚。腿板驱动机构11包括前端转动设置在床架3上并与大腿板8相平行的连杆18、前端与连杆18的后端相转动设置的托杆19、用于驱动连杆18或托杆19或大腿板8或小腿板9移动的动力装置13,连杆18和托杆19位于腿板7的背面,水平设置的小腿板9与托杆。
18、19的后端相固定设置,大腿板8、连杆18与床架3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和大腿板8、连杆18与小腿板9或托杆19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相平行,这样通过平行四边形的连动,实现腿板7的低下,以及小腿板9的始终水平设置。动力装置13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包括底座20、相对于底座20能够伸缩的推杆21,底座20与床架3相转动设置,推杆21与连杆18相转动设置。推杆21的伸缩,推动连杆18的转动,则带着平行四边形进行连动。0020床体2的上下升降也是通过平行四边形连动实现的,这样床体2在上下升降的过程中,床面板4能够稳定地处于平卧状态或坐起状态,床体2与底撑架1之间设置有一对相平行设置的连杆22和23。
19、,每个连杆22或23的一端部与床体2相转动设置,另一端部与底撑架1相转动设置,床体2分别与一对连杆22和23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和底撑架1分别与一对连杆22和23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的连线相平行,底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杆22或23或床体2移动的动力装置14。动力装置14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包括底座24、相对于底座24能够伸缩的推杆25,底座24与底撑架1相转动设置,推杆25与连杆22相转动设置。推杆25伸缩,驱动连杆22转动,通过平行四边形的连动,实现床体2水平的上下升降。说明书CN102327168ACN102327170A1/2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27168ACN102327170A2/2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2716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