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6125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7884.2

申请日:

2009.06.17

公开号:

CN101574818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6F1/20; B26D7/10; B26D5/00

主分类号:

B26F1/20

申请人:

黄利光

发明人:

黄利光

地址:

325014浙江省温州市瓯海梧田街道沙门北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翟中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穿孔膜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它包括薄膜放卷辊、上顶张紧辊、下压张紧辊、挤压针刺成型辊及薄膜收卷辊,所述挤压针刺成型辊中的针刺成型辊的辊面为针刺辊面且针刺辊面内置有多根电加热管。优点:一是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每分钟达300米以上,大大地降低了穿孔膜的制造成本;二是穿孔膜微孔成型效率高且针直径规则;三是通过对针刺成型辊的变带,实现了在塑料薄膜成型椭圆孔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穿孔膜成型机构,它包括薄膜放卷辊、上顶张紧辊、下压张紧辊、挤压针刺成型辊及薄膜收卷辊,其特征是:所述挤压针刺成型辊中的针刺成型辊的辊面为针刺辊面且针刺成型辊内置有多根电加热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挤压辊的辊面为柔性辊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其特征是:针刺成型辊面上针的直径为0.08~2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其特征是:针刺成型辊面上针与针的间距为0.3~20毫米。

5、
  一种穿孔膜成型机构椭圆孔的成型方法,它包括薄膜放卷辊1、上顶张紧辊、下压张紧辊、挤压针刺成型辊及薄膜收卷辊,其特征是:塑料膜面的微孔需要成型为椭圆孔时,挤压针刺成型辊中针刺成型辊的转动速度大于挤压辊的速度且通过控制针刺成型辊内的多根电加热管使针刺成型辊上针的温度控制在30~380度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膜成型机构椭圆孔的成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挤压辊的速度比针刺成型辊慢1/10~1/5。

说明书

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穿孔膜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属穿孔膜成型机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200974333Y、名称“一种打孔膜成型装置”,包括依流水线依次设置的薄膜成型装置、打孔装置、收卷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支架及设于支架上的引风管、滚筒、成形网及其驱动装置,所述滚筒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扇形负压区,扇形负压区通过滚筒轴向一侧开孔与引风管连通,引风管的另一端与真空电机吸气口连通,所述成形网可转动地设于滚筒的圆周外侧面,成形网轴向一侧端部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其不足之处:一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二是薄膜微孔成型效率低且针直径不规则。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成孔效率高且针直径规范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挤压针刺成型辊中的针刺成型辊的辊面为针刺辊面且针刺辊面内置有多根电加热管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位于针刺成型辊内的电加热管能够通过辊面将热传导到针,加热后的针在瞬间刺穿薄膜的同时,其针面的温度能够有效地将孔型定位,使成型后的微孔不仅规范,而且孔圈不会产生老化且柔软。2、挤压针刺成型辊中针刺成型辊的转动速度大于挤压辊速度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针刺成型辊的速度大于挤压辊的速度,势必造成针刺成型辊面上的针拉伸塑料薄膜的同时,其加热后的针使拉伸的塑料薄膜上的孔形成椭圆孔。
技术方案1:穿孔膜成型机构,它包括薄膜放卷辊、上顶张紧辊、下压张紧辊、挤压针刺成型辊及薄膜收卷辊,所述挤压针刺成型辊中的针刺成型辊的辊面为针刺辊面且针刺辊面内置有多根电加热管。
技术方案2:穿孔膜成型机构椭圆孔的成型方法,它包括薄膜放卷辊、上顶张紧辊、下压张紧辊、挤压针刺成型辊及薄膜收卷辊,塑料膜面的微孔需要成型为椭圆孔时,挤压针刺成型辊中针刺成型辊的转动速度大于挤压辊的速度且通过控制针刺成型辊内的多根电加热管使针刺成型辊上针的温度控制在30~380度之间。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每分钟达300米以上,大大地降低了穿孔膜的制造成本;二是穿孔膜微孔成型效率高且针直径规则;三是通过对针刺成型辊的变带,实现了在塑料薄膜成型椭圆孔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穿孔膜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穿孔膜成型机构,它包括薄膜放卷辊1、上顶张紧辊2和7、下压张紧辊3和6、挤压针刺成型辊4和5及薄膜收卷辊8,其按装和驱动的方法均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所述挤压针刺成型辊4和5中的针刺成型辊4的辊面为针刺辊面且针刺辊面内置有多根电加热管4-1,电加热管4-1的温度设定及控制由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共同完成,其完成的方式方法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针刺辊上针的直径为0.08~2毫米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任选,针刺辊上针与针的间距为0.3~20毫米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任选。所述挤压辊5的辊面为柔性辊面,橡塑面、橡胶面等等且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0.3或0.4毫米、针直径0.1毫米。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0.5或0.6毫米、针直径0.5或0.6毫米。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0.7或0.8毫米、针直径0.7或0.8毫米。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0.9或1.0毫米、针直径0.9或1.0毫米。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1.1或1.2毫米、针直径1.1或1.2毫米。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1.3或1.4毫米、针直径1.3或1.4毫米。
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1.5或1.6毫米、针直径1.5或1.6毫米。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1.7或1.8毫米、针直径1.7或1.8毫米。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1.9或2.0毫米、针直径1.9或2.0毫米。
实施例1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5或10毫米、针直径1或1.5毫米。
实施例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为15或18毫米、针直径1或1.5毫米。
实施例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穿孔膜成型机构椭圆孔的成型方法,它包括薄膜放卷辊1、上顶张紧辊3和7、下压张紧辊3和6、挤压针刺成型辊4和5及薄膜收卷辊8,塑料膜面的微孔需要成型为椭圆孔时,挤压针刺成型辊中针刺成型辊4的转动速度大于挤压辊5的速度且通过控制针刺成型辊内的多根电加热管使针刺成型辊上针的温度控制在30~380度之间,如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65度、70度、75度、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105度、110度、120、125度、130度、135度、140度、145度、150度、155度、160度、170度、180度、190度、200度、210度、220度、230度、240度、250度、260度、270度、280度、290度、300度、310度、320度、330度、340度、350度、360度、370度、380度。挤压辊5的速度比针刺成型辊慢1/10~1/5,如1/10、2/10、3/10、4/10、1/5。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文字性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何、增加或省略,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孔膜成型机构及成型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穿孔膜的穿孔膜成型机构,它包括薄膜放卷辊、上顶张紧辊、下压张紧辊、挤压针刺成型辊及薄膜收卷辊,所述挤压针刺成型辊中的针刺成型辊的辊面为针刺辊面且针刺辊面内置有多根电加热管。优点:一是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每分钟达300米以上,大大地降低了穿孔膜的制造成本;二是穿孔膜微孔成型效率高且针直径规则;三是通过对针刺成型辊的变带,实现了在塑料薄膜成型椭圆孔的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