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36096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8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7529.1

申请日:

2010.08.24

公开号:

CN102002832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5B 75/00申请公布日:201104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5B 75/00申请日:20100824|||公开

IPC分类号:

D05B75/00

主分类号:

D05B75/00

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加藤雅史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9.08.28 JP 2009-197775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马淑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成为放倒姿态。放倒姿态是指以将底座连接于台板的铰链作为轴放倒的姿态。设于支柱的支承构件碰撞台板,并支承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缓和碰撞台板时的冲击,并抑制接触台板的部分的损坏。支承构件设于支柱上。台板不具有突出部。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上的状态下,执行缝制作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缝纫机,底座和台板通过铰链而连接,能将所述底座、该底座上的支柱和机臂的姿态以所述铰链的水平轴为中心转换为竖立姿态和放倒姿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设置于所述支柱上,当转换为所述放倒姿态时碰撞所述台板,并支承所述底座、支柱和机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马达对所述支柱和机臂内部的缝纫机主轴进行驱动,该马达通过托架而安装于所述支柱外部的与所述铰链相同的一侧,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托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支承板和倾斜部,该支承板具有将所述马达嵌合而固定的开口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支承板的下部,并向所述支柱倾斜,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倾斜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子,该盖子覆盖所述马达和托架的外侧,所述支承构件从形成于所述盖子的突出孔突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包括紧贴部,该紧贴部在所述盖子中与所述突出孔的周围紧贴。

说明书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以将底座连接于台板的铰链为中心放倒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包括底座、支柱和机臂。支柱以在底座上竖立的形态设置。机臂以在支柱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形态设置。

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和62年第254793号记载的缝纫机中,底座通过铰链而连接于平坦的台板上。铰链具有水平轴。操作员将缝纫机成为竖立姿态而使用。竖立姿态是指在底座上支柱和机臂竖立的姿态。操作员能将缝纫机成为放倒姿态。放倒姿态是指将底座、支柱和机臂以铰链的轴为中心放倒的姿态。操作员当检查底座内部时,使缝纫机成为放倒姿态。底座成为放倒姿态,从而底座在台板上露出。操作员能容易地执行检查作业。

铰链设置于底座的后侧。操作员将支柱和机臂向后方放倒,从而实现放倒姿态。在放倒姿态中,支柱或机臂碰撞台板。操作员将支柱或机臂放倒时,支柱或机臂碰撞台板,从而存在碰撞部分损坏的问题。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和62年第254793号记载的缝纫机包括安装于支柱后侧的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对加工布的送布量进行调节。其他缝纫机包括安装于支柱后侧的马达。当将缝纫机成为放倒姿态时,所述步进电机或马达有时会碰撞台板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抑制在缝纫机的放倒姿态中与台板接触部分的损坏的问题。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底座和台板通过铰链而连接,能将所述底座、该底座上的支柱和机臂的姿态以所述铰链的水平轴为中心转换为竖立姿态和放倒姿态,所述缝纫机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设置于所述支柱上,当转换为所述放倒姿态时碰撞所述台板,并支承所述底座、支柱和机臂。

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设置于支柱的支承构件。当将缝纫机成为了放倒姿态时,支承构件碰撞台板,并将底座、支柱和机臂支承于台板上。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台板接触支承构件。支承构件缓和支柱和台板的冲击,抑制接触部分的损坏。支承构件不是设置于台板,而是设置于支柱上。台板不具有支承构件的突起。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上的状态下,进行缝制。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马达对所述支柱和机臂内部的缝纫机主轴进行驱动,该马达通过托架而安装于所述支柱外部的与所述铰链相同的一侧,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托架上。

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安装于支柱外部的马达。马达驱动缝纫机主轴。支承构件安装于马达安装用的托架上。托架位于与铰链相同的一侧。当将缝纫机以铰链为中心放倒时,支承构件首先在与铰链相同的一侧碰撞台板。支承构件将底座、支柱和机臂支承于台板上,并通过托架而支承马达。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中,所述托架包括支承板和倾斜部,该支承板具有将所述马达嵌合而固定的开口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支承板的下部,并向所述支柱倾斜,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倾斜部。

托架包括:具有将所述马达嵌合而固定的开口部的支承板,以及在支承板的下部向支柱倾斜的倾斜部。支承构件设置于倾斜部。倾斜部防止当缝纫机放倒时托架下部碰撞台板。在将缝纫机大大地放倒的状态下,设置于倾斜部的支承构件碰撞台板。在放倒姿态中,底座几乎都在台板上露出,从而操作员能容易地执行底座内检查。马达嵌合于支承板的开口部。支承板碰撞台板时,缓和通过支承构件施加的振动。马达不容易受到碰撞时的振动影响。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还包括盖子,该盖子覆盖所述马达和托架的外侧,所述支承构件从形成于所述盖子上的突出孔突出。

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覆盖马达和托架外侧的盖子。设置于托架上的支承构件经过突出孔在盖子的外侧突出。当缝纫机放倒时,支承构件比盖子先碰撞台板,从而盖子不会碰撞台板。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在所述盖子中与所述突出孔的周围紧贴的紧贴部。

紧贴部从盖子内侧封锁突出孔,从而支承构件能防止灰尘进入盖子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后视图。

图3是托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支承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缝纫机成为了竖立姿态时的右侧视图。

图6是缝纫机成为了放倒姿态时的右侧视图。

图7是将变形例中的缝纫机从右后方看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较佳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前、后、左和右),在图1至图3中用箭头表示。

如图1和图2所示,缝纫机1包括底座12、支柱13和机臂14。底座12具有呈长方形的底座板12a。底座板12a以左右方向较长的形态安装于台板11上。底座12在其内部包括送布牙和旋梭(未图示)等。支柱13以在底座板12a的右端部向上方竖立的形态设置。机臂14以从支柱13的上部向左方延伸的形态设置。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包括针杆16、机针17、压杆19和压脚20。针杆16和压杆19支承于机臂14的前端部(左端部)。机针17安装于向机臂14的下方延伸的针杆16的下端部。针杆16和机针17随着马达30(参照图2)的驱动而上升、下降。机针17与底座12内的旋梭和送布牙互动地对加工布(未图示)进行缝制。

压杆19位于针杆16的后侧。压脚20安装于向机臂14的下方延伸的压杆19的下端部。压杆19和压脚20通过操作员的操作而上升、下降。下降后的压脚20将加工布按压在底座12的底座板12a上。

缝纫机1包括在支柱13和机臂14内部旋转的主轴18。主轴18在机臂14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主轴18连接于机臂14内的针杆驱动机构(未图示)。主轴18连接于底座12内的梭驱动机构和送布驱动机构(未图示)。针杆驱动机构驱动针杆16和机针17。梭驱动机构驱动旋梭。送布驱动机构驱动送布牙。旋梭和送布牙与机针17的上升、下降同步地动作。

主轴18的右端部在支柱13的上部向外侧突出。主轴18在其突出部分上具有手轮65和缝纫机皮带轮50(参照图5)。如图1所示,支柱13的右端部和后部用树脂制的盖子150覆盖。手轮65位于盖子150的外侧。操作员能通过操作手轮65而使针杆16和机针17上升、下降。图2表示拆下盖子150的状态。

如图2所示,缝纫机1在支柱13后部包括托架25。如图3所示,托架25包括基座板26、支承板27和加强板28、29。如图2所示,基座板26用多个螺钉固定于支柱13的整个后表面。如图3所示,支承板27相对于基座板26垂直地设置于该基座板26上部,并且以向后方竖立的形态设置。加强板28以使支承板27下部连接于基座板26的形态设置。加强板29以使支承板27上部连接于基座板26的形态设置。加强板28、29相对于基座板26和支承板27垂直。加强板28、29对于支承板27起加强的作用。如图2所示,加强板29兼作梭心绕线装置70的支承体。梭心绕线装置70具有在加强板29下部突出的转轴。该转轴在其下端部包括皮带轮74。

如图3所示,支承板27在其中央部分具有圆形的开口部51。开口部51具有能嵌合马达30的内径。马达30嵌合于开口部51,并用多个螺钉固定于支承板27上。如图2所示,马达30具有在支承板27的右侧突出的输出轴35。输出轴35与主轴18平行。输出轴35在其突出部分上具有冷却风扇40和马达皮带轮60。

冷却风扇40包括多个叶片。冷却风扇40通过输出轴35的驱动而旋转。冷却风扇40向马达30送风,使马达30冷却。冷却风扇40在其左侧具有圆板状的传动板41。传动板41与梭心绕线装置70的皮带轮74接触。皮带轮74与冷却风扇40连动地旋转,驱动梭心绕线装置70。

马达皮带轮60配置于冷却风扇40的左侧。马达皮带轮60的上下左右位置与缝纫机皮带轮50的上下左右位置相同。马达皮带轮60和缝纫机皮带轮50是在其外周上具有多个齿的齿带轮。如图5所示,马达皮带轮60和缝纫机皮带轮50通过同步皮带55连接。同步皮带55是在其内周上具有齿的树脂制的带齿皮带。同步皮带55张设于马达皮带轮60与缝纫机皮带轮50之间。同步皮带55内周的齿啮合于马达皮带轮60和缝纫机皮带轮50外周的齿。

马达皮带轮60随着马达30的驱动而旋转。马达皮带轮60的旋转通过同步皮带55传递给缝纫机皮带轮50。主轴18随着缝纫机皮带轮50的旋转而旋转。马达皮带轮60的直径和缝纫机皮带轮50的直径相同。主轴18以与马达30的输出轴35相同的速度旋转。

如上所述,主轴18的旋转传递给设于机臂14左端部的针杆驱动机构,针杆16和机针17上升、下降,进而主轴18的旋转传递给设于底座12中的梭驱动机构和送布驱动机构。送布驱动机构对设于底座12中的送布牙进行驱动。送布牙使底座12上的加工布向后方输送。梭驱动机构对设于底座12中的旋梭进行驱动。送布牙和旋梭与主轴18所驱动的机针17的上升、下降同步地动作,从而缝制底座12上的加工布。

马达30包括检测输出轴35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器(未图示)。旋转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表示主轴18的旋转位置、该主轴18所驱动的机针17、送布牙和旋梭的动作位置。旋转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被发送到缝纫机1的控制部(未图示),使用于缝纫机1的运转控制。

如图3所示,托架25包括支承构件200。如图4所示,支承构件200包括基座201和突起202。基座201呈秤砣形的平面形状。突起202设置于基座201的中央部分。突起202具有椭圆形的基部203和圆形的前端部204。基座201和突起202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为一体。支承构件200用螺钉(未图示)安装于设置在支承板27下部的倾斜部271。倾斜部271向与加强板28的连接部倾斜地延伸。支承构件200的突起202在托架25的后方向斜下方突出。

如图1所示,盖子150覆盖马达30、同步皮带55、缝纫机皮带轮50和马达皮带轮60等可动部分的外侧。盖子150能防止灰尘附着于可动部分。盖子150能防止操作员接触可动部分。盖子150具有第一孔151、第二孔152和第三孔153。第一孔151设置于盖子150的右侧面。手轮65经过第一孔151而在盖子150的外侧突出。操作员能在盖子150的外侧操作手轮65。第二孔152设置于盖子150的上表面。梭心绕线装置70经过第二孔152而在盖子150的外侧突出。操作员能在盖子150的外侧使用梭心绕线装置70。第三孔153设置于盖子150的后表面下部。支承构件200经过第三孔153而在盖子150的外侧突出。第三孔153呈与突起202的基部203相同的椭圆形状。

基部203嵌合于第三孔153。突起202的前端部204从第三孔153向斜下方突出。第三孔153相当于突出孔。支承构件200的基座201在盖子150中与第三孔153的周围紧贴。基座201从盖子150的内侧封锁第三孔153。基座201相当于紧贴部。

如图5和图6所示,缝纫机1用铰链21连接于台板11。铰链21将底座12的底座板12a连接于台板11。铰链21具有沿底座板12a的后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如图1和图5所示,缝纫机1在竖立姿态下使用。底座板12a在台板11上成为大致水平。支柱13在台板11上大致铅垂地竖起。

如图6所示,缝纫机1通过将其上部向后方推倒而成为放倒姿态。放倒姿态是指底座12的底座板12a以铰链21的轴作为支点从水平位置放倒的姿态。底座12在台板11的外侧露出。操作员能在缝纫机1处于放倒姿态的状态下,检查底座12中的梭驱动机构和送布驱动机构。

铰链21配置于底座12的底座板12a后侧。盖子150覆盖支柱13后侧。缝纫机1包括支承构件200。支承构件200在盖子150的后表面下部突出。如图6所示,当缝纫机1成为了放倒姿态时,支承构件200首先碰撞台板11上。支承构件200起将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1在台板11上支承的作用。支承构件200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200当碰撞台板11时弹性变形而缓和冲击。

支承构件200设置于缝纫机1上。台板11不具有对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1进行支承的构件,从而能使台板11的表面成为平坦的面。因此,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11上的状态下,进行缝制。

马达30嵌合于设在支承板27中的开口部51。支承板27防止碰撞台板11时的冲击传递给马达30。马达30不会容易地受到冲击。支承板27在其下部具有向基座板26(支柱13)倾斜的倾斜部271。支承构件200安装于倾斜部271。如图6所示,在将缝纫机1大大地放倒的状态下,支承构件200碰撞台板11。底座12几乎都在台板11的外侧露出,从而操作员能容易地执行底座12内部的检查、维修。

支承构件200的基座201在盖子150中与第三孔153的周围紧贴。基座201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基座201从盖子150的内侧封锁第三孔153。基座201能防止灰尘进入盖子150内。

下面说明对上面说明过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局部变更的变形例。

(1)支承构件200的安装位置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表示的位置。支承构件200能安装于托架25的适当位置。支承构件200也可以安装于马达30、盖子150等的托架25以外的地方。

(2)支承构件200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表示的一个。也可以将多个支承构件200设置于托架25、马达30和盖子150等。

(3)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包括安装于支柱13外侧的马达30。如图7所示,变形例的缝纫机100在支柱13或机臂14的内部包括马达(未图示)。缝纫机100不具有支承马达的托架,以及覆盖马达和托架周围的盖子。支承构件210直接安装于支柱13上。支承构件210是沿左右方向较长的弹性材料制的杆。支承构件210通过碰撞台板11而对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100进行支承。

由上面的详细说明中可知,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将底座连接于台板的铰链,并能成为以该铰链作为轴放倒的放倒姿态。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由设于支柱的支承构件支承。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能缓和碰撞台板时的冲击。支承构件能抑制接触台板的部分的损坏。支承构件设于支柱上。支承构件不影响台板上的加工布的移动。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上的状态下,执行缝制作业。

缝纫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缝纫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缝纫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缝纫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纫机.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2832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2832ACN102002832A21申请号201010267529122申请日20100824200919777520090828JPD05B75/0020060171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加藤雅史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马淑香54发明名称缝纫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成为放倒姿态。放倒姿态是指以将底座连接于台板的铰链作为轴放倒的姿态。设于支柱的支承构件碰撞台板,并支承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缓和碰撞台板。

2、时的冲击,并抑制接触台板的部分的损坏。支承构件设于支柱上。台板不具有突出部。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上的状态下,执行缝制作业。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CN102002844A1/1页21一种缝纫机,底座和台板通过铰链而连接,能将所述底座、该底座上的支柱和机臂的姿态以所述铰链的水平轴为中心转换为竖立姿态和放倒姿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设置于所述支柱上,当转换为所述放倒姿态时碰撞所述台板,并支承所述底座、支柱和机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马达对所述支柱和机臂。

3、内部的缝纫机主轴进行驱动,该马达通过托架而安装于所述支柱外部的与所述铰链相同的一侧,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托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支承板和倾斜部,该支承板具有将所述马达嵌合而固定的开口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支承板的下部,并向所述支柱倾斜,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倾斜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子,该盖子覆盖所述马达和托架的外侧,所述支承构件从形成于所述盖子的突出孔突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包括紧贴部,该紧贴部在所述盖子中与所述突出孔的周围紧贴。权利要求书CN102002832ACN102002844A1/。

4、5页3缝纫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以将底座连接于台板的铰链为中心放倒的缝纫机。背景技术0002缝纫机包括底座、支柱和机臂。支柱以在底座上竖立的形态设置。机臂以在支柱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形态设置。0003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和62年第254793号记载的缝纫机中,底座通过铰链而连接于平坦的台板上。铰链具有水平轴。操作员将缝纫机成为竖立姿态而使用。竖立姿态是指在底座上支柱和机臂竖立的姿态。操作员能将缝纫机成为放倒姿态。放倒姿态是指将底座、支柱和机臂以铰链的轴为中心放倒的姿态。操作员当检查底座内部时,使缝纫机成为放倒姿态。底座成为放倒姿态,从而底座在台板上露出。操作员能容易地执行检查作业。0。

5、004铰链设置于底座的后侧。操作员将支柱和机臂向后方放倒,从而实现放倒姿态。在放倒姿态中,支柱或机臂碰撞台板。操作员将支柱或机臂放倒时,支柱或机臂碰撞台板,从而存在碰撞部分损坏的问题。0005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和62年第254793号记载的缝纫机包括安装于支柱后侧的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对加工布的送布量进行调节。其他缝纫机包括安装于支柱后侧的马达。当将缝纫机成为放倒姿态时,所述步进电机或马达有时会碰撞台板而损坏。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抑制在缝纫机的放倒姿态中与台板接触部分的损坏的问题。0007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底座和台板通过铰链而连接,能将所述底座、该底座上。

6、的支柱和机臂的姿态以所述铰链的水平轴为中心转换为竖立姿态和放倒姿态,所述缝纫机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设置于所述支柱上,当转换为所述放倒姿态时碰撞所述台板,并支承所述底座、支柱和机臂。0008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设置于支柱的支承构件。当将缝纫机成为了放倒姿态时,支承构件碰撞台板,并将底座、支柱和机臂支承于台板上。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台板接触支承构件。支承构件缓和支柱和台板的冲击,抑制接触部分的损坏。支承构件不是设置于台板,而是设置于支柱上。台板不具有支承构件的突起。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上的状态下,进行缝制。0009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马达对所述支柱和机臂内部。

7、的缝纫机主轴进行驱动,该马达通过托架而安装于所述支柱外部的与所述铰链相同的一侧,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所述托架上。0010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安装于支柱外部的马达。马达驱动缝纫机主轴。支承构件安装于马达安装用的托架上。托架位于与铰链相同的一侧。当将缝纫机以铰链为中心放倒时,支承构件首先在与铰链相同的一侧碰撞台板。支承构件将底座、支柱和机臂支承于台板上,说明书CN102002832ACN102002844A2/5页4并通过托架而支承马达。0011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中,所述托架包括支承板和倾斜部,该支承板具有将所述马达嵌合而固定的开口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支承板的下部,并向所述支柱倾斜,所述支承构件设。

8、置于所述倾斜部。0012托架包括具有将所述马达嵌合而固定的开口部的支承板,以及在支承板的下部向支柱倾斜的倾斜部。支承构件设置于倾斜部。倾斜部防止当缝纫机放倒时托架下部碰撞台板。在将缝纫机大大地放倒的状态下,设置于倾斜部的支承构件碰撞台板。在放倒姿态中,底座几乎都在台板上露出,从而操作员能容易地执行底座内检查。马达嵌合于支承板的开口部。支承板碰撞台板时,缓和通过支承构件施加的振动。马达不容易受到碰撞时的振动影响。0013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还包括盖子,该盖子覆盖所述马达和托架的外侧,所述支承构件从形成于所述盖子上的突出孔突出。0014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覆盖马达和托架外侧的盖子。设置于托架上的支承构。

9、件经过突出孔在盖子的外侧突出。当缝纫机放倒时,支承构件比盖子先碰撞台板,从而盖子不会碰撞台板。0015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在所述盖子中与所述突出孔的周围紧贴的紧贴部。0016紧贴部从盖子内侧封锁突出孔,从而支承构件能防止灰尘进入盖子内。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立体图。0018图2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后视图。0019图3是托架的放大立体图。0020图4是支承构件的放大立体图。0021图5是缝纫机成为了竖立姿态时的右侧视图。0022图6是缝纫机成为了放倒姿态时的右侧视图。0023图7是将变形例中的缝纫机从右后方看到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参照表示较佳实施方式。

10、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前、后、左和右,在图1至图3中用箭头表示。0025如图1和图2所示,缝纫机1包括底座12、支柱13和机臂14。底座12具有呈长方形的底座板12A。底座板12A以左右方向较长的形态安装于台板11上。底座12在其内部包括送布牙和旋梭未图示等。支柱13以在底座板12A的右端部向上方竖立的形态设置。机臂14以从支柱13的上部向左方延伸的形态设置。0026如图1所示,缝纫机1包括针杆16、机针17、压杆19和压脚20。针杆16和压杆19支承于机臂14的前端部左端部。机针17安装于向机臂14的下方延伸的针杆16的下端部。针杆16和机针17随着马达30参照。

11、图2的驱动而上升、下降。机针17与底座12内的旋梭和送布牙互动地对加工布未图示进行缝制。说明书CN102002832ACN102002844A3/5页50027压杆19位于针杆16的后侧。压脚20安装于向机臂14的下方延伸的压杆19的下端部。压杆19和压脚20通过操作员的操作而上升、下降。下降后的压脚20将加工布按压在底座12的底座板12A上。0028缝纫机1包括在支柱13和机臂14内部旋转的主轴18。主轴18在机臂14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主轴18连接于机臂14内的针杆驱动机构未图示。主轴18连接于底座12内的梭驱动机构和送布驱动机构未图示。针杆驱动机构驱动针杆16和机针17。梭驱动机构驱动旋。

12、梭。送布驱动机构驱动送布牙。旋梭和送布牙与机针17的上升、下降同步地动作。0029主轴18的右端部在支柱13的上部向外侧突出。主轴18在其突出部分上具有手轮65和缝纫机皮带轮50参照图5。如图1所示,支柱13的右端部和后部用树脂制的盖子150覆盖。手轮65位于盖子150的外侧。操作员能通过操作手轮65而使针杆16和机针17上升、下降。图2表示拆下盖子150的状态。0030如图2所示,缝纫机1在支柱13后部包括托架25。如图3所示,托架25包括基座板26、支承板27和加强板28、29。如图2所示,基座板26用多个螺钉固定于支柱13的整个后表面。如图3所示,支承板27相对于基座板26垂直地设置于该。

13、基座板26上部,并且以向后方竖立的形态设置。加强板28以使支承板27下部连接于基座板26的形态设置。加强板29以使支承板27上部连接于基座板26的形态设置。加强板28、29相对于基座板26和支承板27垂直。加强板28、29对于支承板27起加强的作用。如图2所示,加强板29兼作梭心绕线装置70的支承体。梭心绕线装置70具有在加强板29下部突出的转轴。该转轴在其下端部包括皮带轮74。0031如图3所示,支承板27在其中央部分具有圆形的开口部51。开口部51具有能嵌合马达30的内径。马达30嵌合于开口部51,并用多个螺钉固定于支承板27上。如图2所示,马达30具有在支承板27的右侧突出的输出轴35。。

14、输出轴35与主轴18平行。输出轴35在其突出部分上具有冷却风扇40和马达皮带轮60。0032冷却风扇40包括多个叶片。冷却风扇40通过输出轴35的驱动而旋转。冷却风扇40向马达30送风,使马达30冷却。冷却风扇40在其左侧具有圆板状的传动板41。传动板41与梭心绕线装置70的皮带轮74接触。皮带轮74与冷却风扇40连动地旋转,驱动梭心绕线装置70。0033马达皮带轮60配置于冷却风扇40的左侧。马达皮带轮60的上下左右位置与缝纫机皮带轮50的上下左右位置相同。马达皮带轮60和缝纫机皮带轮50是在其外周上具有多个齿的齿带轮。如图5所示,马达皮带轮60和缝纫机皮带轮50通过同步皮带55连接。同步皮。

15、带55是在其内周上具有齿的树脂制的带齿皮带。同步皮带55张设于马达皮带轮60与缝纫机皮带轮50之间。同步皮带55内周的齿啮合于马达皮带轮60和缝纫机皮带轮50外周的齿。0034马达皮带轮60随着马达30的驱动而旋转。马达皮带轮60的旋转通过同步皮带55传递给缝纫机皮带轮50。主轴18随着缝纫机皮带轮50的旋转而旋转。马达皮带轮60的直径和缝纫机皮带轮50的直径相同。主轴18以与马达30的输出轴35相同的速度旋转。0035如上所述,主轴18的旋转传递给设于机臂14左端部的针杆驱动机构,针杆16和机针17上升、下降,进而主轴18的旋转传递给设于底座12中的梭驱动机构和送布驱动机说明书CN10200。

16、2832ACN102002844A4/5页6构。送布驱动机构对设于底座12中的送布牙进行驱动。送布牙使底座12上的加工布向后方输送。梭驱动机构对设于底座12中的旋梭进行驱动。送布牙和旋梭与主轴18所驱动的机针17的上升、下降同步地动作,从而缝制底座12上的加工布。0036马达30包括检测输出轴35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器未图示。旋转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表示主轴18的旋转位置、该主轴18所驱动的机针17、送布牙和旋梭的动作位置。旋转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被发送到缝纫机1的控制部未图示,使用于缝纫机1的运转控制。0037如图3所示,托架25包括支承构件200。如图4所示,支承构件200包括基座201和突起20。

17、2。基座201呈秤砣形的平面形状。突起202设置于基座201的中央部分。突起202具有椭圆形的基部203和圆形的前端部204。基座201和突起202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为一体。支承构件200用螺钉未图示安装于设置在支承板27下部的倾斜部271。倾斜部271向与加强板28的连接部倾斜地延伸。支承构件200的突起202在托架25的后方向斜下方突出。0038如图1所示,盖子150覆盖马达30、同步皮带55、缝纫机皮带轮50和马达皮带轮60等可动部分的外侧。盖子150能防止灰尘附着于可动部分。盖子150能防止操作员接触可动部分。盖子150具有第一孔151、第二孔152和第三孔153。第一孔151设置于。

18、盖子150的右侧面。手轮65经过第一孔151而在盖子150的外侧突出。操作员能在盖子150的外侧操作手轮65。第二孔152设置于盖子150的上表面。梭心绕线装置70经过第二孔152而在盖子150的外侧突出。操作员能在盖子150的外侧使用梭心绕线装置70。第三孔153设置于盖子150的后表面下部。支承构件200经过第三孔153而在盖子150的外侧突出。第三孔153呈与突起202的基部203相同的椭圆形状。0039基部203嵌合于第三孔153。突起202的前端部204从第三孔153向斜下方突出。第三孔153相当于突出孔。支承构件200的基座201在盖子150中与第三孔153的周围紧贴。基座201从。

19、盖子150的内侧封锁第三孔153。基座201相当于紧贴部。0040如图5和图6所示,缝纫机1用铰链21连接于台板11。铰链21将底座12的底座板12A连接于台板11。铰链21具有沿底座板12A的后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如图1和图5所示,缝纫机1在竖立姿态下使用。底座板12A在台板11上成为大致水平。支柱13在台板11上大致铅垂地竖起。0041如图6所示,缝纫机1通过将其上部向后方推倒而成为放倒姿态。放倒姿态是指底座12的底座板12A以铰链21的轴作为支点从水平位置放倒的姿态。底座12在台板11的外侧露出。操作员能在缝纫机1处于放倒姿态的状态下,检查底座12中的梭驱动机构和送布驱动机构。0042。

20、铰链21配置于底座12的底座板12A后侧。盖子150覆盖支柱13后侧。缝纫机1包括支承构件200。支承构件200在盖子150的后表面下部突出。如图6所示,当缝纫机1成为了放倒姿态时,支承构件200首先碰撞台板11上。支承构件200起将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1在台板11上支承的作用。支承构件200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200当碰撞台板11时弹性变形而缓和冲击。0043支承构件200设置于缝纫机1上。台板11不具有对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1进行支承的构件,从而能使台板11的表面成为平坦的面。因此,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说明书CN102002832ACN102002844A5/5页7布挂在。

21、台板11上的状态下,进行缝制。0044马达30嵌合于设在支承板27中的开口部51。支承板27防止碰撞台板11时的冲击传递给马达30。马达30不会容易地受到冲击。支承板27在其下部具有向基座板26支柱13倾斜的倾斜部271。支承构件200安装于倾斜部271。如图6所示,在将缝纫机1大大地放倒的状态下,支承构件200碰撞台板11。底座12几乎都在台板11的外侧露出,从而操作员能容易地执行底座12内部的检查、维修。0045支承构件200的基座201在盖子150中与第三孔153的周围紧贴。基座201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基座201从盖子150的内侧封锁第三孔153。基座201能防止灰尘进入盖子150内。0。

22、046下面说明对上面说明过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局部变更的变形例。00471支承构件200的安装位置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表示的位置。支承构件200能安装于托架25的适当位置。支承构件200也可以安装于马达30、盖子150等的托架25以外的地方。00482支承构件200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表示的一个。也可以将多个支承构件200设置于托架25、马达30和盖子150等。00493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包括安装于支柱13外侧的马达30。如图7所示,变形例的缝纫机100在支柱13或机臂14的内部包括马达未图示。缝纫机100不具有支承马达的托架,以及覆盖马达和托架周围的盖子。支承构件210直接安装于支柱13上。支承。

23、构件210是沿左右方向较长的弹性材料制的杆。支承构件210通过碰撞台板11而对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100进行支承。0050由上面的详细说明中可知,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将底座连接于台板的铰链,并能成为以该铰链作为轴放倒的放倒姿态。成为了放倒姿态的缝纫机由设于支柱的支承构件支承。支承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能缓和碰撞台板时的冲击。支承构件能抑制接触台板的部分的损坏。支承构件设于支柱上。支承构件不影响台板上的加工布的移动。操作员能在无需留意加工布挂在台板上的状态下,执行缝制作业。说明书CN102002832ACN102002844A1/7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CN102002844A2/7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CN102002844A3/7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CN102002844A4/7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CN102002844A5/7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CN102002844A6/7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CN102002844A7/7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0283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缝纫;绣花;簇绒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