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60815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3445.2

申请日:

2009.08.27

公开号:

CN101994066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52申请日:20090827|||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52; C21D8/00

主分类号:

C22C38/5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发明人:

王威; 严伟; 单以银; 杨柯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张志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r:11.0~13.0%;Ni:11.0~14.0%;Ti:1.5~2.1%;Mo:0.1~1.0%;Cu:0.5~2.0%;Co:1.5~2.2%;Mn:0.5~1.5%;Si:0.1~1.0%;Al:1.0~2.0%;Nb<0.01%;C<0.01%;N<0.01%;V<0.01%;Fe:余量。加工工艺:(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6~9,锻后空冷至室温;(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终轧温度为800~900℃,轧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获得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基体,同时通过添加Ni、Ti、Mo、Cu等析出强化元素的适当搭配,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其特征在于, 其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 Cr : 11.0 ~ 13.0%; Ni : 11.0 ~ 14.0%; Ti : 1.5 ~
2: 1%; Mo : 0.1 ~ 1.0%; Cu : 0.5 ~ 2.0%; Co : 1.5 ~ 2.2%; Mn : 0.5 ~ 1.5%; Si : 0.1 ~ 1.0%; Al : 1.0 ~ 2.0%; Nb < 0.01%; C < 0.01% ; N < 0.01% ; V < 0.01% ; Fe : 余量。 2. 一种适合于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 于, 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 锻压比为 6 ~ 9, 锻后空冷至室温 ; (2) 锻后热轧, 初轧温度为 1100 ~ 1200℃, 终轧温度为 800 ~ 900℃, 轧后空冷至室温。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 热轧累积压下量达到 80%~ 90%。 4.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热轧过程中, 每道次压下量为 5 ~ 13%。 5.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热轧后材 料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组织, 再通过冷轧, 使材料的变形量在 40%~ 60%之间, 从而获得 具有马氏体基体的材料。 6. 按照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冷轧后, 按 如下步骤进行热处理 : (1)1100 ~ 1150℃保温 1 ~ 3h 固溶处理, 油淬至室温 ; (2)450 ~ 550℃保温 6min ~ 24h 时效处理, 空冷至室温。
3: 0%; Ni : 11.0 ~ 1
4: 0%; Ti : 1.5 ~ 2.1%; Mo : 0.1 ~ 1.0%; Cu : 0.5 ~ 2.0%; Co : 1.5 ~ 2.2%; Mn : 0.5 ~ 1.5%; Si : 0.1 ~ 1.0%; Al : 1.0 ~ 2.0%; Nb < 0.01%; C < 0.01% ; N < 0.01% ; V < 0.01% ; Fe : 余量。 2. 一种适合于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 于, 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 锻压比为 6 ~ 9, 锻后空冷至室温 ; (2) 锻后热轧, 初轧温度为 1100 ~ 1200℃, 终轧温度为 800 ~ 900℃, 轧后空冷至室温。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 热轧累积压下量达到 80%~ 90%。 4.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热轧过程中, 每道次压下量为 5 ~ 13%。
5: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热轧后材 料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组织, 再通过冷轧, 使材料的变形量在 40%~ 60%之间, 从而获得 具有马氏体基体的材料。
6: 按照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冷轧后, 按 如下步骤进行热处理 : (1)1100 ~ 1150℃保温 1 ~ 3h 固溶处理, 油淬至室温 ; (2)450 ~ 550℃保温 6min ~ 24h 时效处理, 空冷至室温。

说明书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领域, 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 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 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 航天、 机 械制造、 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
     背景技术
     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研究、 发展和改进等都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对材料 提出更高的要求密切相关。现有的超高强度钢 30CrMnSiNi2A、 300M、 18Ni 钢等已经大量应 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部件, 其强度级别在 1600MPa 以上, 断裂韧性 KIC 在 80MPa·m1/2 以上。 但是其耐腐蚀性能, 特别是耐海洋环境腐蚀性能较差, 不能满足海水等腐蚀介质环境 下构件用钢的要求。 因此, 从现有的不锈钢中寻找可能成为候选钢种的材料, 或者进行新型 不锈钢钢种的开发尤为重要。马氏体时效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强度级别最高的一种, 因此其 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国内外典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表 1 所示, 可以看出, 为 保证较好的强韧性配合, 这些材料的碳含量均在 0.05wt%以下, 同时还添加适量的 Cr、 Ni、 Co、 Mo 等重要合金元素, 以保证它的综合性能指标。有些钢中也添加了 Ti、 Al、 Cu、 Si、 Nb 等 微量元素, 以起到强化和耐腐蚀等作用。表 2 列出了表 1 中所列钢种的基本力学性能, 不难 看出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强度普遍偏低, 当强度较高时, 延伸率则严重不足。 在航空航天领 域,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包括 17-4PH、 15-5PH 和 13-8Mo 等。这些材料在经 过 450 ~ 500℃的时效处理后, 可以获得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 但是 其最高强度也仅达到 1500MPa。 而一些强度达到 2000MPa 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如美国用于 C5A 以及 C17 等运输机发动机装备材料上的 AFC-77, 其韧性很低, 仅为 20MPa· m1/2。由此可 见, 如何兼顾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以使材料满足不断发展对其综合性能指标的更高 要求, 是冶金和材料工作者改进现有钢种和设计新材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 为了发展 我国的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需自行研制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同时兼具高耐腐蚀性能的新 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表 1 国内外典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化学成分
     表 2 国内外典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力学性能材料牌号 17-4PH 15-5PH Custom450 Asteel Almar 362 12Cr5NiMnMoCu 抗拉强度 (MPa) 1310 1310 1350 1980 1330 1640 延伸率 (% ) 12 13 14 1 13 4.5 硬度 (Hv) 425 425 436 58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 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 兼顾传统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以使材 料满足不断发展对其综合性能指标的更高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 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其包含 C、 Cr、 Ni、 Ti、 Mo、 Co、 Cu、 Mn、 Si 等 10 种元素和不可避免的 杂质元素, 其特征在于在钢中 :
     (1) 同时加入了 Ni、 Ti、 Mo、 Cu 等 4 种析出强化元素 ;
     (2) 严格控制 Cr 和 C 的含量, 稳定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
     (3) 严格控制杂质元素 O、 N、 H 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思所提出的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 效不锈钢, 其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
     Cr : 11.0 ~ 13.0 % ; Ni : 11.0 ~ 14.0 % ; Ti : 1.5 ~ 2.1 % ; Mo : 0.1 ~ 1.0 % ; Cu :
     0.5 ~ 2.0 % ; Co : 1.5 ~ 2.2 % ; Mn : 0.5 ~ 1.5 % ; Si : 0.1 ~ 1.0 % ; Al : 1.0 ~ 2.0 % ; Nb < 0.01% ; C < 0.01% ; N < 0.01% ; V < 0.01% ; Fe : 余量。
     在同类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研究中, 研究者认识到了 Mo、 Ni 以及 Ti 等元素在马 氏体时效不锈钢中所起到的作用, 然而在他们所披露的实施例中,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马 氏体基体均为热效应诱发马氏体, 极少见到通过获得奥氏体基体后, 再通过冷变形获得的 形变诱发马氏体基体。本发明的创新点就在于 : 通过合金成分的优化设计, 加入 Ni、 Ti、 Mo、 Cu 等 4 种析出强化相元素, 在固溶状态获得奥氏体组织后, 通过冷轧等冷加工工艺获得具 有一定比例的奥氏体和马氏体基体组织 ( 该奥氏体含量小于 20%, 可以在变形过程中利用 “形变诱发塑性” 效应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同时, 在保证 Cr 含量满足耐腐蚀性能要 求的情况下, 提出多元强化相协同强化的方法来提高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本 发明所述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在分别达到 1600MPa 和 1400MPa 以 上的同时, 其断裂韧性仍保持在 80MPa·m1/2 级别。耐点蚀失重试验测试表明, 其失重率为 2 5.67g/dm ·天, 与其他同类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相比, 具有更优的耐腐蚀性能, 更具有优异的 冷加工成型性能。
     本发明成分范围内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铸锭可采用如下方式生产 :
     原材料均采用合金元素以纯金属或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 经配料、 混料后, 放入真 空冶炼炉中熔炼, 浇铸成合金铸锭。铸锭在切除帽口、 扒除表面氧化皮后, 在 1200℃左右开 坯, 开坯后沿长度方向下料, 进入下一步热加工工序。
     确定了材料的成分后, 热加工工工艺和热处理制度也很重要, 它决定了材料的显 微组织并影响到性能指标。 本发明还提出了用于达到上述最佳力学性能指标相应的热加工 和热处理工艺 :
     (1) 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 锻压比为 6 ~ 9, 锻后空冷至室温 ;
     (2) 锻后热轧, 初轧温度为 1100 ~ 1200℃, 终轧温度为 800 ~ 900℃, 轧后空冷至 室温 ;
     热轧过程中, 每道次压下量为 5 ~ 13%, 热轧累积压下量达到 80%~ 90% ;
     (3) 热 轧 后 材 料 的 基 体 组 织 为 奥 氏 体 组 织, 再 通 过 冷 轧, 使材料的变形量在 40%~ 60%之间, 从而获得具有马氏体基体的材料。
     (4) 热处理制度 : 将冷轧后材料在 1100 ~ 1150℃固溶处理 1 ~ 3h, 油淬至室温后, 再经 450 ~ 550℃时效处理 6min ~ 24h, 空冷至室温。优选为 : 1150℃固溶处理 2h, 油淬至 室温后, 再经 550℃时效处理 0.5 ~ 24h, 空冷至室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本发明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性的发明, 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合金元素对马氏体时 效不锈钢的组织、 强韧性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后, 得出了对于合金元素加入量的新的选择。 其结果是设计出一种通过冷变形获得高强度基体, 再通过时效的方法获得一种具备高耐腐 蚀性能, 同时具有更高强度和更高韧性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2、 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包含有 : C、 Cr、 Ni、 Ti、 Mo、 Co、 Cu、 Mn、 Si 等种元素和 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通过 Ni、 Ti、 Mo、 Cu 等 4 种析出强化相元素间的适当搭配, 利用奥氏 体在形变过程中的相变提高强度和塑性, 最终获得高的强度、 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3、 本发明这种通过冷加工成型方法和时效处理获得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可以根据要求冷轧至不同尺寸, 且后续的低温时效处理对材料的尺寸和形状不产生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 1 中的冷轧后的金相组织。
     图 2 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 1 中的力学性能结果 ;
     图 3 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 1 中 500℃ /24h 时效后的断口形貌。其 中, (a) 图为该状态下材料的拉伸断口宏观形貌 ; (b) 图为断口裂纹源处的形貌 ; (c) 图为断 口放射区的局部形貌。
     图 4 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 2 中的冷轧后的金相组织。
     图 5 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 2 中的力学性能结果 ;
     图 6 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 2 中 500℃ /24h 时效后的断口形貌。其 中, (a) 图为该状态下材料的拉伸断口宏观形貌 ; (b) 图为断口裂纹源处的形貌 ; (c) 图为 (b) 图的高倍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按下述名义成分 ( 重量百分比 ) : C: 0.005 %、 Cr : 11.96 %、 Ni : 13.3 %、 Ti : 2.07 %、 Mo : 0.51 %、 Cu : 0.54 %、 Co : 1.72 %、 Nb : 0.006 %、 Mn : 0.60 %、 Si : 0.32 %、 V: 0.005%、 Al : 1.4%、 N: 0.004%以及 Fe : 余量。混料后, 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 后的铸锭, 再按下述工艺条件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 :
     (1) 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 锻压比为 7, 锻后空冷至室温 ;
     (2) 锻后热轧, 初轧温度为 1150℃, 终轧温度为 800℃, 轧后空冷至室温, 热轧累积 压下量达到 84% ; 本实施例中, 分七道次进行热轧, 每道次压下量为 12%。
     (3) 将热轧后板材进行冷轧, 冷轧变形量为 60% ;
     (4) 热处理制度 : 将冷轧后样品 1150℃固溶处理 /2h/ 油淬至室温 +550℃时效处 理 /24h/ 空冷至室温。
     材料经冷轧和热处理后加工成试样, 分别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 断裂韧性以及耐 蚀性能, 并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冷轧后金相组织如图 1 所示, 拉伸结果如图 2 所 示, 典型断口形貌如图 3 所示。
     拉伸断口结果显示, 该合金成分的材料为延性断裂, 且由于冷轧后产生了织构而 发现了分层现象, 经过长时间 24h 的时效处理后, 其强度达到 1500MPa, 其最高强度对应的 1/2 2 断裂韧性为 95.4MPa·m , 其失重率为 5.56g/dm ·天。
     实施例 2
     与实施例 1 不同之处在于 : 调整了部分合金元素含量, 改变析出相的种类和数量, 以获得不同于实施例 1 的力学性能。
     按下述名义成分 ( 重量百分比 ) : C: 0.0065 %、 Cr : 11.90 %、 Ni : 11.9 %、 Ti : 1.62 %、 Mo : 0.52 %、 Cu : 2.09 %、 Co : 2.11 %、 Nb : 0.003 %、 Mn : 0.61 %、 Si : 0.82 %、 Al : 2.0%、 V: 0.0024%、 N: 0.005%以及 Fe : 余量。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 后的铸锭, 再按实施例 1 所述工艺条件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
     材料经冷轧和热处理后加工成试样, 分别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 断裂韧性以及耐 蚀性能, 并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冷轧后金相组织如图 4 所示, 拉伸结果如图 5 所 示, 典型断口形貌如图 6 所示。
     拉伸断口结果显示, 该合金成分的材料在 450 ℃以及 500 ℃均为脆性断裂, 但是 经过 550℃ 24h 时效处理后, 其强度为 1540MPa, 而延伸率依然高达 13%, 断裂韧性保持为 1/2 2 106.1MPa·m , 其失重率为 4.93g/dm ·天。
     实施例 3
     与实施例 1 以及实施例 2 不同之处在于 : 综合前两个实施例的经验, 调整了冷变形 压下量, 以获得优于实施例 1 和实施例 2 的力学性能。
     按实施例 1 以及实施例 2 所述的材料, 按实施例 1 所述工艺条件进行热轧后, 在冷 轧时将压下量由 60%减少至 40%, 随后将冷轧后样品 1150℃固溶处理 /2h/ 油淬至室温, 再 在 550℃进行 24 小时的时效处理后, 空冷。
     材料经热处理后加工成试样, 分别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
     拉伸结果显示, 该实施例 1 中的材料在室温下力学性能为 : 抗拉强度为 1410MPa, 1/2 屈服强度为 1320MPa, 延伸率为 24.3%, 断裂韧性保持在 100MP· m 水平。耐点蚀失重试验 2 测试表明, 材料的失重率为 5.43g/dm · 天, 该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 同 时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和耐蚀性能。该实施例 2 中的材料在室温下力学性能为 : 抗拉强度 1/2 为 1390MPa, 屈服强度为 1240MPa, 延伸率为 23.8%, 断裂韧性保持在 110MP·m 水平。耐 2 点蚀失重试验测试表明, 材料的失重率为 5.61g/dm ·天, 该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 以及延伸率, 同时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和耐蚀性能。
     实验研究表明, 特别从实施例 1-3 的材料综合性能可以看出, 按照本发明所给出 的成分 ( 实施例 1-3),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具有高的强度和塑性, 以及高的断裂韧性和耐腐 蚀性能。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4066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4066ACN101994066A21申请号200910013445222申请日20090827C22C38/52200601C21D8/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地址110016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72发明人王威严伟单以银杨柯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代理人张志伟54发明名称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57摘要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它是主要应用。

2、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R110130;NI110140;TI1521;MO0110;CU0520;CO1522;MN0515;SI0110;AL1020;NB001;C001;N001;V001;FE余量。加工工艺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69,锻后空冷至室温;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终轧温度为800900,轧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获得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基体,同时通过添加NI、TI、MO、CU等析出强化元素的适当搭配,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

3、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CN101994070A1/1页21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R110130;NI110140;TI1521;MO0110;CU0520;CO1522;MN0515;SI0110;AL1020;NB001;C001;N001;V001;FE余量。2一种适合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69,锻后空冷至室温;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终轧温度为800900,轧后空冷至室温。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

4、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热轧累积压下量达到8090。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热轧过程中,每道次压下量为513。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热轧后材料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组织,再通过冷轧,使材料的变形量在4060之间,从而获得具有马氏体基体的材料。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冷轧后,按如下步骤进行热处理111001150保温13H固溶处理,油淬至室温;2450550保温6MIN24H时效处理,空冷至室温。权利要求书CN101994066ACN1019。

5、94070A1/5页3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背景技术0002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研究、发展和改进等都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对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密切相关。现有的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A、300M、18NI钢等已经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部件,其强度级别在1600MPA以上,断裂韧性KIC在80MPAM1/2以上。但是其耐腐蚀性能,特别是耐海洋环境腐蚀性能较差,不。

6、能满足海水等腐蚀介质环境下构件用钢的要求。因此,从现有的不锈钢中寻找可能成为候选钢种的材料,或者进行新型不锈钢钢种的开发尤为重要。马氏体时效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强度级别最高的一种,因此其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国内外典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为保证较好的强韧性配合,这些材料的碳含量均在005WT以下,同时还添加适量的CR、NI、CO、MO等重要合金元素,以保证它的综合性能指标。有些钢中也添加了TI、AL、CU、SI、NB等微量元素,以起到强化和耐腐蚀等作用。表2列出了表1中所列钢种的基本力学性能,不难看出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强度普遍偏低,当强度较高时,延伸率则严重不足。在航空航。

7、天领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包括174PH、155PH和138MO等。这些材料在经过450500的时效处理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但是其最高强度也仅达到1500MPA。而一些强度达到2000MPA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如美国用于C5A以及C17等运输机发动机装备材料上的AFC77,其韧性很低,仅为20MPAM1/2。由此可见,如何兼顾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以使材料满足不断发展对其综合性能指标的更高要求,是冶金和材料工作者改进现有钢种和设计新材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发展我国的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需自行研制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同时兼具高耐腐蚀性能的新型。

8、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03表1国内外典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化学成分0004说明书CN101994066ACN101994070A2/5页40005表2国内外典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力学性能0006材料牌号抗拉强度MPA延伸率硬度HV174PH131012425155PH131013425CUSTOM450135014436ASTEEL19801587ALMAR36213301312CR5NIMNMOCU164045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兼顾传统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以使材料满足不断发展对其综合。

9、性能指标的更高要求。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0009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其包含C、CR、NI、TI、MO、CO、CU、MN、SI等10种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特征在于在钢中00101同时加入了NI、TI、MO、CU等4种析出强化元素;00112严格控制CR和C的含量,稳定材料的耐腐蚀性能;00123严格控制杂质元素O、N、H的含量。0013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思所提出的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其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0014CR110130;NI110140;TI1521;MO0110;CU。

10、说明书CN101994066ACN101994070A3/5页50520;CO1522;MN0515;SI0110;AL1020;NB001;C001;N001;V001;FE余量。0015在同类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研究中,研究者认识到了MO、NI以及TI等元素在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中所起到的作用,然而在他们所披露的实施例中,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马氏体基体均为热效应诱发马氏体,极少见到通过获得奥氏体基体后,再通过冷变形获得的形变诱发马氏体基体。本发明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合金成分的优化设计,加入NI、TI、MO、CU等4种析出强化相元素,在固溶状态获得奥氏体组织后,通过冷轧等冷加工工艺获得具有一定比例的奥。

11、氏体和马氏体基体组织该奥氏体含量小于20,可以在变形过程中利用“形变诱发塑性”效应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在保证CR含量满足耐腐蚀性能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多元强化相协同强化的方法来提高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本发明所述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在分别达到1600MPA和1400MPA以上的同时,其断裂韧性仍保持在80MPAM1/2级别。耐点蚀失重试验测试表明,其失重率为567G/DM2天,与其他同类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相比,具有更优的耐腐蚀性能,更具有优异的冷加工成型性能。0016本发明成分范围内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铸锭可采用如下方式生产0017原材料均采用合金元素以纯金属或中。

12、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经配料、混料后,放入真空冶炼炉中熔炼,浇铸成合金铸锭。铸锭在切除帽口、扒除表面氧化皮后,在1200左右开坯,开坯后沿长度方向下料,进入下一步热加工工序。0018确定了材料的成分后,热加工工工艺和热处理制度也很重要,它决定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并影响到性能指标。本发明还提出了用于达到上述最佳力学性能指标相应的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0019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69,锻后空冷至室温;0020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终轧温度为800900,轧后空冷至室温;0021热轧过程中,每道次压下量为513,热轧累积压下量达到8090;00223热轧后材料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组织。

13、,再通过冷轧,使材料的变形量在4060之间,从而获得具有马氏体基体的材料。00234热处理制度将冷轧后材料在11001150固溶处理13H,油淬至室温后,再经450550时效处理6MIN24H,空冷至室温。优选为1150固溶处理2H,油淬至室温后,再经550时效处理0524H,空冷至室温。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251、本发明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性的发明,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合金元素对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强韧性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后,得出了对于合金元素加入量的新的选择。其结果是设计出一种通过冷变形获得高强度基体,再通过时效的方法获得一种具备高耐腐蚀性能,同时具有更高强度和更高韧性的马氏体时效。

14、不锈钢。00262、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包含有C、CR、NI、TI、MO、CO、CU、MN、SI等种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通过NI、TI、MO、CU等4种析出强化相元素间的适当搭配,利用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的相变提高强度和塑性,最终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00273、本发明这种通过冷加工成型方法和时效处理获得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可以根说明书CN101994066ACN101994070A4/5页6据要求冷轧至不同尺寸,且后续的低温时效处理对材料的尺寸和形状不产生任何影响。附图说明0028图1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1中的冷轧后的金相组织。0029图2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

15、钢在实施例1中的力学性能结果;0030图3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1中500/24H时效后的断口形貌。其中,A图为该状态下材料的拉伸断口宏观形貌;B图为断口裂纹源处的形貌;C图为断口放射区的局部形貌。0031图4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2中的冷轧后的金相组织。0032图5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2中的力学性能结果;0033图6为本发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实施例2中500/24H时效后的断口形貌。其中,A图为该状态下材料的拉伸断口宏观形貌;B图为断口裂纹源处的形貌;C图为B图的高倍图像。具体实施方式0034实施例10035按下述名义成分重量百分比C0005、CR1196、N。

16、I133、TI207、MO051、CU054、CO172、NB0006、MN060、SI032、V0005、AL14、N0004以及FE余量。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的铸锭,再按下述工艺条件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0036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7,锻后空冷至室温;0037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50,终轧温度为800,轧后空冷至室温,热轧累积压下量达到84;本实施例中,分七道次进行热轧,每道次压下量为12。00383将热轧后板材进行冷轧,冷轧变形量为60;00394热处理制度将冷轧后样品1150固溶处理/2H/油淬至室温550时效处理/24H/空冷至室温。0040材料经冷。

17、轧和热处理后加工成试样,分别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断裂韧性以及耐蚀性能,并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冷轧后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拉伸结果如图2所示,典型断口形貌如图3所示。0041拉伸断口结果显示,该合金成分的材料为延性断裂,且由于冷轧后产生了织构而发现了分层现象,经过长时间24H的时效处理后,其强度达到1500MPA,其最高强度对应的断裂韧性为954MPAM1/2,其失重率为556G/DM2天。0042实施例2004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整了部分合金元素含量,改变析出相的种类和数量,以获得不同于实施例1的力学性能。0044按下述名义成分重量百分比C00065、CR1190、NI119、TI。

18、162、MO052、CU209、CO211、NB0003、MN061、SI082、AL20、V00024、N0005以及FE余量。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的铸锭,再按实施例1所述工艺条件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说明书CN101994066ACN101994070A5/5页70045材料经冷轧和热处理后加工成试样,分别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断裂韧性以及耐蚀性能,并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冷轧后金相组织如图4所示,拉伸结果如图5所示,典型断口形貌如图6所示。0046拉伸断口结果显示,该合金成分的材料在450以及500均为脆性断裂,但是经过55024H时效处理后,其强度为1540MPA,。

19、而延伸率依然高达13,断裂韧性保持为1061MPAM1/2,其失重率为493G/DM2天。0047实施例30048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综合前两个实施例的经验,调整了冷变形压下量,以获得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力学性能。0049按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所述的材料,按实施例1所述工艺条件进行热轧后,在冷轧时将压下量由60减少至40,随后将冷轧后样品1150固溶处理/2H/油淬至室温,再在550进行24小时的时效处理后,空冷。0050材料经热处理后加工成试样,分别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0051拉伸结果显示,该实施例1中的材料在室温下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1410MPA,屈服强度为1320MP。

20、A,延伸率为243,断裂韧性保持在100MPM1/2水平。耐点蚀失重试验测试表明,材料的失重率为543G/DM2天,该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同时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和耐蚀性能。该实施例2中的材料在室温下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1390MPA,屈服强度为1240MPA,延伸率为238,断裂韧性保持在110MPM1/2水平。耐点蚀失重试验测试表明,材料的失重率为561G/DM2天,该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同时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和耐蚀性能。0052实验研究表明,特别从实施例13的材料综合性能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所给出的成分实施例13,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具有高的强度和塑性,以及高的断裂韧性和耐腐蚀性能。说明书CN101994066ACN101994070A1/3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4066ACN101994070A2/3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94066ACN101994070A3/3页10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9406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