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360788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53776.8

申请日:

2010.11.22

公开号:

CN101992812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39/00申请日:20101122|||公开

IPC分类号:

B62D39/00

主分类号:

B62D39/00

申请人: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云峰; 万杰; 陈俊; 乐治国; 刘宗巍; 何伟;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地址:

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方大道2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代理人:

张智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无法分合的技术问题。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双体车由分体车一和能与分体车一分合的分体车二组成,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以及分体车二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和固连在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气缸一和气缸二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处以及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处。本发明实现了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分离和结合,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和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双体车由分体车一 (1) 和能与分体车一 (1) 分合的 分体车二 (2) 组成,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 (1) 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 孔 (3) 以及分体车二 (2) 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 (4), 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 分体车一 (1) 上的气缸一 (5) 和固连在分体车二 (2) 上的气缸二 (6), 气缸一 (5) 和气缸 二 (6) 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 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 (5) 的活塞杆 穿在横向定位孔 (4) 处以及驱动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 (3) 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气缸一 (5) 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 (1)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气缸二 (6) 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 (2)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气动系统包括换向阀一 (8)、 换向阀二 (10)、 行程开关一 (11)、 行程开关二 (9) 和切换阀 (7), 上述换向阀一 (8) 和气缸一 (5) 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 上述的换向阀二 (10) 和气 缸二 (6) 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 行程开关一 (11) 与换向阀二 (10) 相联且当气缸一 (5) 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 (11) 使换向阀二 (10) 换向, 行程开关二 (9) 与换 向阀一 (8) 相联且当气缸二 (6) 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 (9) 使换向阀一 (8) 换向, 切换阀 (7) 分别与上述的换向阀一 (8) 和换向阀二 (10) 相连, 所述的切换阀 (7) 能使换向阀二 (10) 换向并使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缩回, 且当切换阀 (7) 切换后能使上述的 换向阀一 (8) 换向并使气缸一 (5) 的活塞杆伸出。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换向阀 二 (10) 与行程开关一 (11) 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 (12)。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切换阀 (7)、 换向阀一 (8) 和气缸一 (5) 均位于分体车一 (1) 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阀 (12)、 换向阀二 (10) 和气缸二 (6) 均位于分体车二 (2) 上。

说明书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双体车, 特别涉及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 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 目前的汽车都是整 体车, 在现实使用中整体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当两人要分开独立行动时, 就需要其 中一人将另一个人送到目的地, 或一人开走整体车、 另一人采用其它方式行动, 或配置两辆 整体车, 显然, 这样会增加投入成本或运行成本, 而且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方便。 现实生活中, 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在出行或上班时, 在从家里到目的地过程中有一段路程是相同的, 而另 一端路程是不一样的, 此时若使用整理车, 就遇到了上述问题。
     另一方面, 当遇到狭窄的道路时, 整体车因为体积较大的关系就无法通过, 需要另 寻道路, 行驶不方便。此外, 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 频繁出现的交通堵塞和停车 位不足的社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上述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有人提出了双体车的概念, 就是由两辆单独能单独行驶的摩托车合并在一起 形成四轮驱动的汽车, 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技术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双体 车车身的合并连接, 现都没有较好的连接方式能保证双体车车身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因此 双体车不能应用到生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双体车车身 分合的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双体 车由分体车一和能与分体车一分合的分体车二组成,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 一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以及分体车二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 所述的连接 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和固连在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 气缸一和气缸二均 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 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 孔处以及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处。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均具有至少一个前轮和至少一个后轮, 且均拥有独立的动力 系统, 能够独立驾驶运行, 体积小、 灵活方便,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能通过本连接机构左右 连接形成四轮或多轮驱动的双体车。平时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是合并在一起的, 即分体车 一上的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分体车二的横向定位孔中, 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 分体车一的纵向定位孔中,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都实现了连接定 位,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是合并在一起不可脱离的 ; 当遇到狭窄道路或交通堵塞或需要分 开行动时, 气动系统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退出横向定位孔, 气动系统也驱动气缸二的活塞 杆退出纵向定位孔, 这样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就实现了分离, 可以分别驾驶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行动。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 所述的气缸一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 分体车一上。采用焊接方式将气缸一与分体车一连成一体, 气缸一与分体车一之间的连接 强度高, 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 所述的气缸二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 分体车二上。采用焊接方式将气缸二与分体车二连成一体, 气缸二与分体车二之间的连接 强度高, 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
     当然, 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 气缸一和气缸二的缸体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的 方式分别固连于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上。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 所述的气动系统包括换向阀一、 换向 阀二、 行程开关一、 行程开关二和切换阀, 上述换向阀一和气缸一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 路, 上述的换向阀二和气缸二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 行程开关一与换向阀二相联且当 气缸一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使换向阀二换向, 行程开关二与换向阀一相 联且当气缸二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使换向阀一换向, 切换阀分别与上述 的换向阀一和换向阀二相连, 所述的切换阀能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缩回, 且当切换阀切换后能使上述的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左右靠近结合时, 切换阀切换气路使得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 缸一的活塞杆伸出, 气缸一的活塞杆完全伸出穿入横向定位孔中再顶压到行程开关一, 行 程开关一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伸出穿入纵向定位孔中, 这样就实现了双体 车的连接结合 ; 双体车需要分体时, 切换阀再次切换气路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 塞杆缩回, 气缸二的活塞杆完全缩回退出纵向定位孔时会顶压到行程开关二, 行程开关二 使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缩回退出横向定位孔, 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分离。 上述操作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缩, 实现了双体车的自动分合, 自动化程度高, 双体车分合过程中, 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缩都尽量保持低速, 这样 便于缓冲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 所述的换向阀二与行程开关一之间设 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控制阀起到了保险作用,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合并成双 体车时, 需先打开控制阀开启气路, 才能使气动系统工作, 避免了误操作 ; 双体车在分离后, 关闭控制阀使气路封闭, 气动系统不会工作, 气动系统不会影响分体车一或分体车二的驾 驶。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 所述的切换阀、 换向阀一和气缸一均 位于分体车一上。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 所述的控制阀、 换向阀二和气缸二均 位于分体车二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实现了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分离 和结合, 双体车结合时在横向和纵向都实现了定位, 定位效果好, 并能通过多套气动系统实 现连接, 连接强度高, 而且气动系统使得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结合或分离都自动化, 操作 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气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分体车一 ; 2、 分体车二 ; 3、 纵向定位孔 ; 4、 横向定位孔 ; 5、 气缸一 ; 6、 气缸 二; 7、 切换阀 ; 8、 换向阀一 ; 9、 行程开关二 ; 10、 换向阀二 ; 11、 行程开关一 ; 12、 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双体车由分体车一 1 和分体车二 2 组成, 分体车一 1 和分体车二 2 均具有一个前 轮和一个后轮, 且均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 能够独立驾驶运行, 体积小、 灵活方便。 分体车一 1 和分体车二 2 能通过本连接机构左右连接形成四轮驱动的双体车。
     具体来说, 如图 1 所示, 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 1 上沿其纵向具 有的纵向定位孔 3、 分体车二 2 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 4、 固连在分体车一 1 上的气 缸一 5 和固连在分体车二 2 上的气缸二 6, 本实施例中气缸一 5 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 车一 1 上, 气缸二 6 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 2 上, 焊接的连接强度高, 连接处能承 受较大的拉扯力。
     如图 2 所示, 气缸一 5 和气缸二 6 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 且气 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 5 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 4 处以及驱动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穿在纵向 定位孔 3 处。气动系统包括位于分体车一 1 上的切换阀 7、 换向阀一 8 和行程开关二 9, 还 包括位于分体车二 2 上的控制阀 12、 换向阀二 10 和行程开关一 11, 换向阀一 8 和气缸一 5 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 换向阀二 10 和气缸二 6 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 换向阀二 10 与行程开关一 11 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 12, 行程开关一 11 与换向阀二 10 相联且当气缸一 5 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 11 使换向阀二 10 换向, 行程开 关二 9 与换向阀一 8 相联且当气缸二 6 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 9 使换向阀 一 8 换向, 切换阀 7 分别与换向阀一 8 和换向阀二 10 相连, 切换阀 7 能使换向阀二 10 换向 并使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缩回, 且当切换阀 7 切换后能使换向阀一 8 换向并使气缸一 5 的活 塞杆伸出。
     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 分体车一 1 和分体车二 2 左右靠近 结合时, 打开控制阀 12 开启气路, 再打开切换阀 7 切换气路使得换向阀一 8 换向并使气缸 一 5 的活塞杆伸出, 气缸一 5 的活塞杆完全伸出穿入横向定位孔 4 中再顶压到行程开关一 11, 行程开关一 11 使换向阀二 10 换向并使气缸二 6 的活塞杆伸出穿入纵向定位孔 3 中, 这 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连接结合 ; 双体车需要分体时, 切换阀 7 复位再次切换气路使换向阀 二 10 换向并使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缩回, 气缸二 6 的活塞杆完全缩回退出纵向定位孔 3 时会 顶压到行程开关二 9, 行程开关二 9 使换向阀一 8 换向并使气缸一 5 的活塞杆缩回退出横 向定位孔 4, 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分离, 双体车在分离后, 关闭控制阀 12 使气路封闭, 气 动系统不会工作, 气动系统不会影响分体车一 1 或分体车二 2 的驾驶。上述操作通过气动 系统控制气缸一 5 和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的伸缩, 实现了双体车的自动分合, 自动化程度高,双体车分合过程中, 气缸一 5 和气缸二 6 的活塞杆的伸缩都尽量保持低速, 这样便于缓冲配 合。在实际使用中, 如图 3 所示, 分体车一 1 和分体车二 2 之间可以设置多套连接机构, 连 接机构的数量根据实际要求的强度和刚度确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分体车一 1、 分体车二 2、 纵向定位孔 3、 横向定位孔 4、 气缸 一 5、 气缸二 6、 切换阀 7、 换向阀一 8、 行程开关二 9、 换向阀二 10、 行程开关一 11、 控制阀 12 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 释本发明的本质 ; 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2812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2812ACN101992812A21申请号201010553776822申请日20101122B62D39/0020060171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31700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方大道229号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赵云峰万杰陈俊乐治国刘宗巍何伟李书福杨健赵福全74专利代理机构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33107代理人张智平54发明名称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无法分合的技术问题。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

2、接机构,双体车由分体车一和能与分体车一分合的分体车二组成,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以及分体车二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和固连在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气缸一和气缸二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处以及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处。本发明实现了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分离和结合,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和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1992815A1/1页21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3、双体车由分体车一1和能与分体车一1分合的分体车二2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1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3以及分体车二2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4,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的气缸一5和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的气缸二6,气缸一5和气缸二6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5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4处以及驱动气缸二6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3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一5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二6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

4、分体车二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系统包括换向阀一8、换向阀二10、行程开关一11、行程开关二9和切换阀7,上述换向阀一8和气缸一5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上述的换向阀二10和气缸二6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行程开关一11与换向阀二10相联且当气缸一5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11使换向阀二10换向,行程开关二9与换向阀一8相联且当气缸二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9使换向阀一8换向,切换阀7分别与上述的换向阀一8和换向阀二10相连,所述的切换阀7能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缩回,且当切换阀7切换后能使上述。

5、的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二10与行程开关一11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换阀7、换向阀一8和气缸一5均位于分体车一1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12、换向阀二10和气缸二6均位于分体车二2上。权利要求书CN101992812ACN101992815A1/4页3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体车,特别涉及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

6、接机构。背景技术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目前的汽车都是整体车,在现实使用中整体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当两人要分开独立行动时,就需要其中一人将另一个人送到目的地,或一人开走整体车、另一人采用其它方式行动,或配置两辆整体车,显然,这样会增加投入成本或运行成本,而且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方便。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在出行或上班时,在从家里到目的地过程中有一段路程是相同的,而另一端路程是不一样的,此时若使用整理车,就遇到了上述问题。0003另一方面,当遇到狭窄的道路时,整体车因为体积较大的关系就无法通过,需要另寻道路,行驶不方便。此外,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

7、增加,频繁出现的交通堵塞和停车位不足的社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上述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0004因此有人提出了双体车的概念,就是由两辆单独能单独行驶的摩托车合并在一起形成四轮驱动的汽车,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双体车车身的合并连接,现都没有较好的连接方式能保证双体车车身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因此双体车不能应用到生产中。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双体车车身分合的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0006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双体车由分体车一和能与分体车一分合的分体车二组成,其特征在。

8、于,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以及分体车二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和固连在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气缸一和气缸二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处以及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处。0007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均具有至少一个前轮和至少一个后轮,且均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能够独立驾驶运行,体积小、灵活方便,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能通过本连接机构左右连接形成四轮或多轮驱动的双体车。平时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是合并在一起的,即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分体车二的横向定位孔中,分体车二上的气。

9、缸二的活塞杆穿在分体车一的纵向定位孔中,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都实现了连接定位,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是合并在一起不可脱离的;当遇到狭窄道路或交通堵塞或需要分开行动时,气动系统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退出横向定位孔,气动系统也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退出纵向定位孔,这样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就实现了分离,可以分别驾驶分体车一和分说明书CN101992812ACN101992815A2/4页4体车二行动。0008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气缸一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上。采用焊接方式将气缸一与分体车一连成一体,气缸一与分体车一之间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0009。

10、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气缸二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上。采用焊接方式将气缸二与分体车二连成一体,气缸二与分体车二之间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0010当然,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气缸一和气缸二的缸体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分别固连于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上。0011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气动系统包括换向阀一、换向阀二、行程开关一、行程开关二和切换阀,上述换向阀一和气缸一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上述的换向阀二和气缸二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行程开关一与换向阀二相联且当气缸一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使换向阀二换向,行程开关二与换。

11、向阀一相联且当气缸二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使换向阀一换向,切换阀分别与上述的换向阀一和换向阀二相连,所述的切换阀能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缩回,且当切换阀切换后能使上述的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0012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左右靠近结合时,切换阀切换气路使得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气缸一的活塞杆完全伸出穿入横向定位孔中再顶压到行程开关一,行程开关一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伸出穿入纵向定位孔中,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连接结合;双体车需要分体时,切换阀再次切换气路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缩回,气缸二的活塞杆完全缩回退出纵向定位孔时会顶压到行程开。

12、关二,行程开关二使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缩回退出横向定位孔,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分离。上述操作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了双体车的自动分合,自动化程度高,双体车分合过程中,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缩都尽量保持低速,这样便于缓冲配合。0013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换向阀二与行程开关一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控制阀起到了保险作用,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合并成双体车时,需先打开控制阀开启气路,才能使气动系统工作,避免了误操作;双体车在分离后,关闭控制阀使气路封闭,气动系统不会工作,气动系统不会影响分体车一或分体车二的驾驶。0014在上述。

13、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切换阀、换向阀一和气缸一均位于分体车一上。0015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控制阀、换向阀二和气缸二均位于分体车二上。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实现了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分离和结合,双体车结合时在横向和纵向都实现了定位,定位效果好,并能通过多套气动系统实现连接,连接强度高,而且气动系统使得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结合或分离都自动化,操作方便快捷。说明书CN101992812ACN101992815A3/4页5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气动系统的结构。

14、示意图。0019图3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中,1、分体车一;2、分体车二;3、纵向定位孔;4、横向定位孔;5、气缸一;6、气缸二;7、切换阀;8、换向阀一;9、行程开关二;10、换向阀二;11、行程开关一;12、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0021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2双体车由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组成,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均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且均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能够独立驾驶运行,体积小、灵活方便。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能通过本连接机构左右连接形成四轮驱动的双体车。00。

15、23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1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3、分体车二2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4、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的气缸一5和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的气缸二6,本实施例中气缸一5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气缸二6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焊接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0024如图2所示,气缸一5和气缸二6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5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4处以及驱动气缸二6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3处。气动系统包括位于分体车一1上的切换阀7、换向阀一8和行程开关二9,还包括位于分体车二2上的控制阀1。

16、2、换向阀二10和行程开关一11,换向阀一8和气缸一5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换向阀二10和气缸二6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换向阀二10与行程开关一11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12,行程开关一11与换向阀二10相联且当气缸一5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11使换向阀二10换向,行程开关二9与换向阀一8相联且当气缸二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9使换向阀一8换向,切换阀7分别与换向阀一8和换向阀二10相连,切换阀7能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缩回,且当切换阀7切换后能使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伸出。0025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分体车。

17、一1和分体车二2左右靠近结合时,打开控制阀12开启气路,再打开切换阀7切换气路使得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伸出,气缸一5的活塞杆完全伸出穿入横向定位孔4中再顶压到行程开关一11,行程开关一11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伸出穿入纵向定位孔3中,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连接结合;双体车需要分体时,切换阀7复位再次切换气路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缩回,气缸二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退出纵向定位孔3时会顶压到行程开关二9,行程开关二9使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缩回退出横向定位孔4,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分离,双体车在分离后,关闭控制阀12使气路封闭,气动系统不会工作,。

18、气动系统不会影响分体车一1或分体车二2的驾驶。上述操作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气缸一5和气缸二6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了双体车的自动分合,自动化程度高,说明书CN101992812ACN101992815A4/4页6双体车分合过程中,气缸一5和气缸二6的活塞杆的伸缩都尽量保持低速,这样便于缓冲配合。在实际使用中,如图3所示,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之间可以设置多套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的数量根据实际要求的强度和刚度确定。002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2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分体车一1、分体车二2、纵向定位孔3、横向定位孔4、气缸一5、气缸二6、切换阀7、换向阀一8、行程开关二9、换向阀二10、行程开关一11、控制阀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CN101992812ACN101992815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92812ACN101992815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2812ACN101992815A3/3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281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