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像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像显示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9366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9366A21申请号201410087692822申请日20140311201304883720130312JPG02B27/0120060171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高木将行户谷贵洋武田高司小松朗宫尾敏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代理人陈海红段承恩54发明名称虚像显示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虚像显示装置。提供可以进行调整了辉度的良好的图像的观看并能够降低使观看者产生的疲劳的虚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80)通过在水平方向上使配光角比在垂直方向上变大(其中,该水平方向是。
2、与观看者的眼睛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该垂直方向是与观看者的眼睛排列的方向垂直的纵向方向(上下方向),能够对通过关于影像光的水平方向的出射角度而产生的辉度的差(辉度差)进行抑制。即,通过在纵横取得配光的平衡,可以进行调整了影像光的辉度的良好的图像的观看,能够降低使观看者产生的疲劳。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5页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5页附图1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9366ACN104049366A1/2页21一种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影像元件,其产生影像光;和导光部件,其导引来自所。
3、述影像元件的影像光;所述影像元件使影像光的配光特性成为配光角关于水平方向比关于垂直方向大的状态而出射,其中,该垂直方向相当于与观察者的眼睛排列的横向方向垂直的纵向方向,该水平方向相当于所述横向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元件中的像素的形状关于与所述水平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比关于与所述垂直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元件为对照明光空间性地进行调制而形成影像光的液晶显示器件,构成所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像素具有关于所述第二方向比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宽的开口形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件。
4、中,所述显示像素为滤色器方式,且至少包括RGB三个子像素而构成一个像素,该三个子像素分别具有关于所述第二方向比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宽的开口形状部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产生具有配光角关于所述第二方向比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大的配光特性的照明光,并包括将该照明光向所述液晶显示器件照射的背光源。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包括背光源和配光控制部的照明装置,所述背光源用于将照明光向所述液晶显示器件照射,所述配光控制部配置于所述背光源和所述液晶显示期间之间并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背光源出射的照明光的配光特性成为配。
5、光角关于所述第二方向比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大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控制部为透镜、各向异性扩散片、全息扩散器中的任一个。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元件在光出射侧具有透镜阵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影像元件中,所述透镜阵列具有在与所述垂直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上和在与所述水平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上不同的曲率。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元件为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并排的一对构成,且能进行双眼观看。11一种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影像元件,其产生影像光,和导光部件,。
6、其导引来自所述影像元件的影像光;所述影像元件为关于与观看者的眼睛排列的横向方向相当的水平方向并排的一对构权利要求书CN104049366A2/2页3成,且能进行双眼观看;当将包括所述影像元件和所述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从光学系统的透镜主点到瞳位置的距离设为DI时,所述焦距F和所述距离DI相等或基本相等。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影像元件和所述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中,在影像光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出射的角度的范围内,使影像光的光线辉度的最大差成为预定范围内。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影像元件和所述导光部件而。
7、构成的光学系统中,当将艾林径设为DE,将面板法线和关于所述水平方向的影像光的出射方向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设为H,关于以角度H出射的光线辉度IH而将艾林径的范围中的光线辉度的最大值设为IMAXH、将最小值设为IMINH,再将表示根据所述焦距F和所述距离DI之差而确定的非远心性的最大远心角度设为MAX时,当(TAN1(DE2F)MAX)H(TAN1(DE2F)MAX)时,满足(IMAXHIMINH)IMAXH03。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影像元件和所述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中,所述焦距F和所述距离DI相等,且所述最大远心角度MAX的值为零。15根据权利要求1114。
8、中任一项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一对构成而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并排的右眼用的所述影像元件和左眼用的所述影像元件中,出射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具有对称的配光特性的影像光。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一对构成而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并排的右眼用的所述影像元件和左眼用的所述影像元件关于所述水平方向中心对称地排列。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件为导引影像光并使外界光通过且视觉识别影像光和外界光的棱镜型部件。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件作为导引图像光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而在内部形成中间像。
9、。权利要求书CN104049366A1/15页4虚像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将通过影像显示元件等形成的影像提供给观看者的虚像显示装置,尤其涉及适于在观看者的头部配戴的头戴式显示器的虚像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作为组入于在观看者的头部配戴的头戴式显示器(以下,也称为HMD)等的虚像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提出各种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3关于HMD等的虚像显示装置,期待使影像光广视场角化和降低装置重量。0004在虚像显示装置中,为了观看良好的图像,关于作为眼睛排列方向的水平方向而在某程度的角度范围中确保一定以上的辉度变得重要。可是,例如在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基础上,以液晶面板等。
10、构成的影像元件也必需小型化,影像元件的显示像素越小,保持一定范围以上的辉度的角度范围越容易变窄。并且,视场角特性变窄也能够归结为起因于通过背光源和或影像元件等决定的配光角变窄。如此地若确保不了影像光的辉度,而在辉度产生差异,则例如在以左右眼睛双眼进行观看的类型的虚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右侧的影像和左侧的影像中辉度变得不同,容易使观看者产生不适感,感觉疲劳。0005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通过采用包括旋转非对称面的四个面的棱镜而提供轻量且形状的自由度高的棱镜光学系统。可是,在如专利文献1地为小型情况下,如所述地难以确保影像光的辉度,并且,因为取入影像光的范围受限,所以由于眼睛的位置之差引起的影。
11、像光的辉度的变化也容易变大。也就是说,容易产生影像光的辉度的变化,例如在以左右双方眼睛进行观看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在右侧和左侧辉度显著不同的影像。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7350号公报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进行调整了辉度的良好的图像的观看并能够降低使观看者产生的疲劳的虚像显示装置。0008本发明涉及的第一虚像显示装置具备影像元件,其产生影像光;和导光部件,其导引来自所述影像元件的影像光;所述影像元件使影像光的配光特性成为配光角关于水平方向比关于垂直方向大的状态而出射,其中,该垂直方向相当于与观察者的眼睛排列的横向方向垂直的纵向方向,该水平方向相当于所述横向方向。00。
12、09在所述虚像显示装置中,通过在水平方向上使配光角比在垂直方向上变大(其中,该水平方向是与观看者的眼睛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该垂直方向是与观看者的眼睛排列的方向垂直的纵向方向(上下方向),能够对通过关于影像光的水平方向的出射角度而产生的辉度的差(辉度差)进行抑制。即,通过在纵横取得配光的平衡,可以进行调整了影像光的辉度的良好的图像的观看,能够降低使观看者产生的疲劳。0010在本发明的具体的侧面中,影像元件中的像素的形状关于与所述水平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比关于与所述垂直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大。该情况下,能够按每像素对影像光的说明书CN104049366A2/15页5扩展进行调整。00。
13、11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侧面中,影像元件为对照明光空间性地进行调制而形成影像光的液晶显示器件,构成所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像素具有关于第二方向比关于第一方向宽的开口形状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对液晶显示器件的开口部形状进行调整而得到预期的配光特性。0012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在液晶显示器件中,在液晶显示器件中,显示像素为滤色器方式,且至少包括RGB三个子像素而构成一个像素,该三个子像素分别具有关于所述第二方向比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宽的开口形状部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该情况下,RGB的三个子像素在横向方向(第二方向)分别变长,通过在纵向方向(第一方向)排列,通过构成一个像素,各色光成为预期的配光特性,。
14、并且,能够使像素的形状成为正方形或接近其的形状。0013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虚像显示装置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产生具有配光角关于第二方向比关于第一方向大的配光特性的照明光,并包括将该照明光向液晶显示器件照射的背光源。该情况下,通过背光源,能够将影像光的配光特性调整为预期的状态。0014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虚像显示装置还具备包括背光源和配光控制部的照明装置,所述背光源用于将照明光向液晶显示器件照射,所述配光控制部配置于背光源和液晶显示期间之间并进行控制以使从背光源出射的照明光的配光特性成为配光角关于第二方向比关于第一方向大的状态。该情况下,通过配光控制部,能够将影像光的配光特性调整为。
15、预期的状态。0015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配光控制部为透镜、各向异性扩散片、全息扩散器中的任一个。该情况下,能够比较简易且可靠地对影像光的扩展进行调整。0016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影像元件在光出射侧具有透镜阵列。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透镜阵列使影像光在使影像光的配光特性具有展宽的状态下出射。0017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在影像元件中,透镜阵列具有在与垂直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上和在与水平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上不同的曲率。该情况下,通过透镜阵列的曲率不同,影像光的配光角能够关于水平方向进一步扩展。0018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影像元件为关于水平方向并排的一对构成,且能进行双眼观看。该情况下,能够。
16、以左右眼睛观看一幅图像。尤其是,通过对在左右眼睛的辉度差进行抑制,能够观看良好的图像的识别。0019本发明涉及的第二虚像显示装置具备影像元件,其产生影像光,和导光部件,其导引来自所述影像元件的影像光;所述影像元件为关于与观看者的眼睛排列的横向方向相当的水平方向并排的一对构成,且能进行双眼观看;当将包括所述影像元件和所述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从光学系统的透镜主点到瞳位置的距离设为DI时,所述焦距F和所述距离DI相等或基本相等。0020在所述虚像显示装置中,因为在光学系统中在焦距F和距离DI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远心或者近于此的状态下进行图像投影,能够避免伴随于影像光的出射角度由于来自。
17、影像元件的出射位置发生变化的辉度下降的产生,所以能够对在可以进行双眼观看的情况下在左右的辉度差进行抑制。说明书CN104049366A3/15页60021在本发明的具体的侧面中,在包括影像元件和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中,在影像光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出射的角度的范围内,使影像光的光线辉度的最大差成为预定范围内。该情况下,在影像光出射的角度的范围内,通过使光线辉度的最大差例如相对于光线辉度的最大值成为30以内,能够成为在视听时基本无法识别的级别的差异,可以进行良好的图像显示。0022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侧面中,在包括影像元件和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中,当将艾林径设为DE,将面板法线和关于所述水平方向的。
18、影像光的出射方向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设为H,关于以角度H出射的光线辉度IH而将艾林径的范围中的光线辉度的最大值设为IMAXH、将最小值设为IMINH,再将表示根据所述焦距F和所述距离DI之差而确定的非远心性的最大远心角度设为MAX时,当(TAN1(DE2F)MAX)H(TAN1(DE2F)MAX)时,满足(IMAXHIMINH)IMAXH03。在此,所谓艾林径是指,用于对应于人们的各自的眼宽而可以进行虚像的取入的采光径。该情况下,能够避免起因于配光特性的辉度显著不同,例如能够对在左右的辉度差进行抑制。0023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侧面中,在包括影像元件和导光部件而构成的光学系统中,焦距F和距离DI相等,。
19、且最大远心角度MAX的值为零。该情况下,光学系统为远心性。从而,例如在眼睛位于作为标准的位置的艾林径的中心的情况下,关于从影像元件的任何位置出射的影像光都能够捕捉从平行于影像元件的法线方向的方向出射的分量。0024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在作为一对构成而关于所述水平方向并排的右眼用的影像元件和左眼用的影像元件中,出射关于水平方向具有对称的配光特性的影像光。该情况下,能够关于作为观看者的眼睛并排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使右眼用的影像光和左眼用的影像光成为对称的状态。由此,因为与配光特性所引起的出射角度的变化相伴的辉度差在右眼侧和左眼侧相一致,所以例如即使在眼睛位于从作为标准位置的艾林径的中心。
20、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左右的相对的辉度差。0025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作为一对构成而关于水平方向并排的右眼用的影像元件和左眼用的影像元件关于水平方向中心对称地排列。该情况下,因为一般地人们的眼睛以鼻子为中心基本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能够在对称于左右眼睛的位置形成图像。0026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导光部件为导引影像光并使外界光通过且视觉识别影像光和外界光的棱镜型部件。0027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中,导光部件作为导引影像光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而在内部形成中间像。该情况下,能够使光学系统整体为小型且轻量,并实现广视场角且明亮的高性能的显示。附图说明0028图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虚像显示。
21、装置的外观进行说明的立体图。0029图2(A)是构成虚像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装置的主体部分的俯视的剖视图,(B)是主体部分的主视图。0030图3(A)是关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B)是表示显示像素的形状的的主视图。0031图4是关于一个变形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说明书CN104049366A4/15页70032图5(A)(C)是关于另外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0033图6(A)是关于右眼侧的影像元件的配光特性的一例表示的曲线图,(B)是关于左眼侧的影像元件的配光特性的一例表示的曲线图。0034图7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虚像显示装置的光。
22、学系统示意性地表示的展开图。0035图8是表示虚像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和配光特性的关系的图。0036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虚像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和配光特性的关系的图。0037图10(A)是关于虚像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中的远心性用于进行说明的图,(B)是虚像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其他的一例的图。0038图11是将表示配光特性之一例的曲线中的光线辉度的值进行表示的图。0039符号说明0040AX1AX4光轴,AXI入射侧光轴,AXO出射侧光轴,EY、R、L眼睛,GL影像光,HL外界光,II中间像的像面,PA部分区域,S11S16第一第六面,S51S53第一第三透射面,SL照明光,SR基准面,10导光部件,1。
23、0S主体部分,11、12棱镜部分,15半反射层,30投影透镜,31、32、33透镜,50光透射部件,70投影透视装置,80、80R、80L图像显示装置,81照明装置,82、82R、82L影像显示元件(影像元件),81A光源,81B背光源导光部,71液晶层,72TFT层,73电极层,74滤色器层,75、77透明像素电极,76、78配光膜,79遮光层,RF、GF、BF滤色器部,RP、GP、BP子像素,OP开口形状部,84驱动控制部,100虚像显示装置,100A、100B显示装置,103A、103B光学部分,101透视部件,102框架,15镜面,CC粘接剂,100R、100L光学系统,RL、LL凸透。
24、镜,AX光轴,PPR、PPL瞳位置,H眼宽,DE艾林径,LP透镜主点、DPR、DPL光出射位置,F焦距,DI距离具体实施方式0041第一实施方式0042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关于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虚像显示装置详细进行说明。0043A虚像显示装置的外观0044示于图1的本实施方式的虚像显示装置100为具有如眼镜的外观的可以双眼观看的头戴式显示器,对于配戴该虚像显示装置100的观看者能够识别对应于虚像的影像光,并能够使观看者透视地识别或观看外界像。虚像显示装置100具备覆盖观看者的眼前的透视部件101、对透视部件101进行支持的框架102和附加于框架102的左右两端的从罩部到后方的镜腿部。
25、分(镜脚)的部分的第一及第二内置装置部105A、105B。在此,透视部件101为在覆盖观看者的眼前的厚部弯曲的光学部件(透射眼罩),分为第一光学部分103A和第二光学部分103B。在附图中使左侧的第一光学部分103A和第一内置装置部105A组合的第一显示装置100A为形成右眼用的虚像的部分,即使单独也可作为虚像显示装置而起作用。并且,在附图中使右侧的第二光学部分103B和第二内置装置部105B组合的第二显示装置100B为形成左眼用的虚像的部分,即使单独也可作为虚像显示装置而起作用。说明书CN104049366A5/15页80045B显示装置的结构0046如示于图2(A)、2(B)等地,第一显示。
26、装置100A具备投影透视装置70和图像显示装置80。其中,投影透视装置70具备导光部件10、光透射部件50和成像用的投影透镜30。导光部件10和光透射部件50通过接合而一体化,例如牢固地固定于框架61的下侧以使得导光部件10的顶面10E和框架61的底面61E相接。投影透镜30介由对其进行收置的镜筒62而固定于导光部件10的端部。在导光部件10,形成可以向框架61安装的安装部(未图示)。投影透视装置70之中的导光部件10和光透射部件50相当于图1中的第一光学部分103A,并且投影透视装置70的投影透镜30和图像显示装置80相当于图1中的第一内置装置部105A。还有,因为示于图1的第二显示装置10。
27、0B具有与第一显示装置100A同样的结构并仅使左右反转,所以省略第二显示装置100B的详细的说明。0047投影透视装置70之中,作为棱镜型的部件的导光部件10为俯视沿着面部地弯曲的圆弧状的部件,可考虑分为靠近鼻子的中央侧的第一棱镜部分11和离开鼻子的周边侧的第二棱镜部分12。第一棱镜部分11配置于光出射侧,作为具有光学功能的侧面,具有第一面S11、第二面S12和第三面S13;第二棱镜部分12配置于光入射侧,作为具有光学功能的侧面,具有第四面S14、第五面S15和第六面S16。其中,第一面S11和第四面S14相邻,第三面S13和第五面S15相邻,并在第一面S11和第三面S13之间配置第二面S12。
28、,在第四面S14和第五面S15之间配置第六面S16。并且,导光部件10具有相邻于第一第六面S11S16并互相对置的第一侧面10E和第二侧面10F。0048在导光部件10中,第一面S11为以平行于Z轴的出射侧光轴AXO为中心轴或基准轴的自由曲面,第二面S12为以包括于平行于XZ面的基准面SR且相对于Z轴倾斜的光轴AX1为中心轴或基准轴的自由曲面,第三面S13为以出射侧光轴AXO为中心轴或基准轴的自由曲面。第四面S14为以包括于平行于XZ面的基准面SR且相对于Z轴倾斜的一对光轴AX3、AX4的二等分线为中心轴或基准轴的自由曲面,第五面S15为以包括于平行于XZ面的基准面SR且相对于Z轴倾斜的一对光。
29、轴AX4、AX5的二等分线为中心轴或基准轴的自由曲面,第六面S16为以包括于平行于XZ面的基准面SR且相对于Z轴倾斜的光轴AX4为中心轴或基准轴的自由曲面。还有,以上的第一第六面S11S16隔着水平(或横向)地延伸而平行于XZ面且光轴AX1AX4等通过的基准面SR,关于铅垂(或纵向)的Y轴方向具有对称的形状。0049导光部件10以在可见光范围呈现高的光透射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例如通过在模具内注入热塑性树脂并使之固化而成形。导光部件10的主体部分10S虽然为一体形成品,但是也可考虑分为第一棱镜部分11和第二棱镜部分12。第一棱镜部分11可以进行影像光GL的导波及出射,并可以进行外界光HL的透视。第。
30、二棱镜部分12可以进行影像光GL的入射及导波。0050在第一棱镜部分11中,第一面S11作为使影像光GL出射到第一棱镜部分11外的折射面而起作用,并作为使影像光GL在内面侧全反射的全反射面而起作用。第一面S11配置于眼睛EY的正面,相对于观看者呈凹面形状。还有,第一面S11以防止表面的损伤并防止图像的分辨率下降为目的,也能够对主体部分10S以硬涂层进行覆盖。该硬涂层通过在主体部分10S的基底面上用对包括树脂等的涂敷剂进行浸渍处理和或喷涂处理进行成膜而形成。说明书CN104049366A6/15页90051第二面S12具有半反射层15。该半反射层15为具有光透射性(透光性)的反射膜(即半透射半反。
31、射膜)。半反射层(半透射半反射膜)15并非形成于第二面S12的整体,而是形成于其部分区域PA上。也就是说,半反射层15形成于使第二面S12扩展的整体区域QA主要关于铅垂方向变窄的部分区域PA上。更详细地,该部分区域PA配置于关于铅垂的Y轴方向的中央侧,且关于沿着水平的基准面SR的方向基本配置于整体。半反射层15在主体部分10S的基底面之中的部分区域PA上,通过使金属反射膜和或电介质多层膜进行成膜而形成。半反射层15的对于影像光GL的反射率按容易通过透视进行外界光HL的观看的观点,在假想的影像光GL的入射角范围内为10以上且50以下。具体的实施例的半反射层15的对于影像光GL的反射率例如设定为2。
32、0,对于影像光GL的透射率例如设定为80。0052第三面S13作为使影像光GL在内面侧全反射的全反射面而起作用。还有,第三面S13以防止表面损伤并防止图像的分辨率下降为目的,也能够对主体部分10S以硬涂层进行覆盖。第三面S13配置于眼睛EY的正面,与第一面S11同样地相对于观看者呈凹面形状,当通过第一面S11和第三面S13观看外界光HL时,视度基本为0。0053在第二棱镜部分12中,第四面S14及第五面S15作为使影像光GL在内面侧全反射的全反射面而起作用,或者以反射层17覆盖来作为反射面而起作用。还有,在使第四面S14及第五面S15作为全反射面而起作用的情况下,以防止表面损伤并防止图像的分辨。
33、率下降为目的,也能够对主体部分10S以硬涂层进行覆盖。0054第六面S16作为使影像光GL入射于第二棱镜部分12内的折射面而起作用。还有,第六面S16虽然以防止表面损伤并防止图像的分辨率下降为目的,也能够对主体部分10S以硬涂层进行覆盖,但是以进一步通过防止反射对重影进行抑制为目的,也能够对主体部分10S以多层膜进行覆盖。0055光透射部件50与导光部件10固定为一体。光透射部件50为辅助导光部件(棱镜)10的透视功能的部件(辅助棱镜),作为具有光学功能的侧面,具有第一透射面S51、第二透射面S52和第三透射面S53。在此,在第一透射面S51和第三透射面S53之间配置第二透射面S52。第一透射。
34、面S51位于使导光部件10的第一面S11延长的曲面上;第二透射面S52为相对于该第二面S12通过粘接剂CC接合而一体化的曲面;第三透射面S53位于使导光部件10的第三面S13延长的曲面上。其中的第二透射面S52和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42因为通过接合而一体化,所以具有基本相同的曲率的形状。0056光透射部件(辅助棱镜)50,以在可见光范围呈现高的光透射性、并具有与导光部件(棱镜)10的主体部分10S基本相同的折射率的树脂材料形成。光透射部件50例如通过热塑性树脂的成形而形成。0057投影透镜30保持于镜筒62内,图像显示装置80固定于镜筒62的一端。导光部件10的第二棱镜部分12连接于对投影透。
35、镜30进行保持的镜筒62,间接地支持投影透镜30及图像显示装置80。在导光部件10的周边,如在图2(A)中以虚线而示地,能够设置防止外光入射于导光部件10的追加的遮光部BP。遮光部BP例如能够以遮光性的涂层和或光散射层构成,且能够在影像光从投影透镜30向导光部件10入射时预先去掉无用光分量(成分)。但是,遮光部BP在不会妨碍影像光之中的作为必需光的有效光束的通过、或进行非意图的反射而形成新的无用光分量的范围内设置。还有,图示的遮光部BP的形成位置说明书CN104049366A7/15页10为一例,也可以设置于除此以外的位置。0058投影透镜30沿着入射侧光轴AXI具有例如三个透镜31、32、3。
36、3。各透镜31、32、33为轴对称的透镜,且至少一个以上具有非球面。投影透镜30使从图像显示装置80出射的影像光GL用于再成像而介由导光部件10的第六面S16入射于导光部件10内。也就是说,投影透镜30为用于使从影像显示元件82的像面(显示位置)OI上的各点出射的影像光或图像光再成像于导光部件10内的中继光学系统。还有,导光部件10的各面通过与投影透镜30协同作用而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一部分起作用。0059图像显示装置80具有出射二维的照明光SL的照明装置81、作为透射型的空间光调制装置的影像显示元件82和对照明装置81及影像显示元件82的工作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部84。0060图像显示装置80的。
37、照明装置81具有产生包括红、绿、蓝的三色的光的光源81A、和使来自光源81A的光扩散而成为矩形截面的光束的背光源导光部81B。影像显示元件82例如为以液晶显示器件形成的影像元件,对来自照明装置81的照明光SL空间性地进行调制而形成应当成为动态图像等显示对象的影像光。驱动控制部84具备光源驱动电路84A和液晶驱动电路84B。光源驱动电路84A对照明装置81的光源81A供给电力而使稳定的辉度的照明光SL出射。液晶驱动电路84B通过对影像显示元件(影像元件)82输出图像信号或驱动信号,而形成成为动态图像和或静态图像的基础的彩色的影像光来作为透射率图形。还有,虽然能够使液晶驱动电路84B具有图像处理功。
38、能,但是也能够使外附的控制电路具有图像处理功能。还有,虽然详情后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显示装置80中,设影像光为关于观看者的眼睛EY排列的横向方向即水平方向(附图中X方向),使配光角比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即垂直方向(附图中Y方向)大。0061C影像光等的光路0062以下,关于虚像显示装置100中的影像光GL等的光路进行说明。0063从影像显示元件(影像元件)82出射的影像光GL边通过投影透镜30会聚(收敛),边入射于设置于导光部件10的具有比较强的正的折射力的第六面S16。0064通过了导光部件10的第六面S16的影像光GL边会聚边行进,当通过第二棱镜部分12时,在具有比较弱的正的。
39、折射力的第五面S15反射,在具有比较弱的负的折射力的第四面S14反射。0065在第二棱镜部分12的第四面S14反射的影像光GL在第一棱镜部分11中,入射于具有比较弱的正的折射力的第三面S13而被全反射,并入射于具有比较弱的负的折射力的第一面S11而被全反射。还有,影像光GL在通过第三面S13的前后,在导光部件10中形成中间像。该中间像的像面II虽然对应于影像显示元件82的像面(显示位置)OI,但是在第三面S13折返。0066虽然在第一面S11全反射的影像光GL入射于第二面S12,但是,尤其是入射于半反射层15的影像光GL边部分性地透射该半反射层15也边部分性地被反射而再次入射于第一面S11并通。
40、过。还有,半反射层15相对于在此反射的影像光GL具有比较强的正的折射力而起作用。并且,第一面S11相对于通过其的影像光GL具有负的折射力而起作用。0067通过了第一面S11的影像光GL作为基本平行光束入射于观看者的眼睛EY的瞳孔。也就是说,观看者通过作为虚像的影像光GL,观看形成于影像显示元件82上的图像。说明书CN104049366A108/15页110068另一方面,外界光HL之中,入射于比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靠X侧的光虽然通过第一棱镜部分11的第三面S13和第一面S11,但是此时,正负的折射力抵消并校正像差。也就是说,观看者将隔着导光部件10看到失真少的外界像。同样地,外界光HL之。
41、中,入射于比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靠X侧也就是说入射于光透射部件50的光当通过设置于此的第三透射面S53和第一透射面S51时,正负的折射力抵消并校正像差。也就是说,观看者将隔着光透射部件50看到失真少的外界像。而且,外界光HL之中,入射到对应于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的光透射部件50的光当通过第三透射面S53和第一面S11时,正负的折射力抵消并校正像差。也就是说,观看者将隔着光透射部件50看到失真少的外界像。还有,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和光透射部件50的第二透射面S52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曲面形状,且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折射率,并且两者的间隙以基本相同的折射率的粘接层CC填充。也就是说,导光。
42、部件10的第二面S12和或光透射部件50的第二透射面S52相对于外界光HL并不作为折射面起作用。0069但是,因为入射于半反射层15的外界光HL边部分性地透射该半反射层15也边部分性地被反射,所以来自对应于半反射层15的方向的外界光HL在半反射层15的透射率弱。另一方面,因为影像光GL从对应于半反射层15的方向进行入射,所以观看者将一起看到在半反射层15的方向上形成于影像显示元件82上的图像以及外界像。0070在导光部件10内传播而入射于第二面S12的影像光GL之中,未在半反射层15反射的光虽然入射于光透射部件50内,但是通过设置于光透射部件50的反射防止部(未图示)而被防止返回到导光部件10。
43、。也就是说,防止通过第二面S12的影像光GL返回到光路上成为杂散光。并且,从光透射部件50侧入射而在半反射层15反射的外界光HL虽然返回到光透射部件50,但是通过设置于光透射部件50的未图示的反射防止部而被防止出射到导光部件10。也就是说,防止在半反射层15反射的外界光HL返回到光路上成为杂散光。0071在如以上的虚像显示装置100中,为了视觉识别良好的图像,特别重要的是关于眼睛EY排列的横向方向即水平方向(附图中X方向)而在某程度的角度范围中确保一定以上的辉度。横向方向相比于垂直于其的纵向方向(附图中Y方向)为眼球良好运动的方向,并且,在可以进行双眼观看的情况下,因为在横向方向的眼宽方面存在。
44、个体差异,所以需要某程度的余量。在此,在从图像显示装置80出射的影像光,存在配光特性。配光特性例如通过作为背光源而起作用的照明装置81和或影像显示元件82的构成等而确定即通过图像显示装置80的构成而确定。可是,在谋求虚像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的基础上,又需要以液晶面板等构成的影像显示元件82乃至图像显示装置80的小型化,影像显示元件82的显示像素越小,保持一定范围以上的辉度的角度范围越容易变窄,即,配光角容易变窄且难以确保影像光的辉度。0072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影像显示元件82的图像显示装置80中,通过使影像光的配光特性成为配光角关于相当于横向方向的水平方向(X方向)比相当于垂直。
45、于观看者的眼睛EY排列的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的垂直方向(Y方向)大的状态而出射,对通过关于影像光的水平方向的出射角度而产生的辉度差进行抑制。在此,尤其是在作为液晶显示器件的影像显示元件(影像元件)82中,通过构成影像显示元件82的显示像素具有关于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宽的开口形状部,使影像光的配光特性成为配光角关于水平方向大的状态。说明书CN104049366A119/15页120073以下,参照图3(A)等,关于图像显示装置80之中的影像显示元件82等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A)是关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80的照明装置81及影像显示元件82的结构用于进行说明的剖视图。还有,图3(B)是表示影像显示元件8。
46、2中的一个显示像素EE的形状的的主视图。0074如已述地,图像显示装置80具有出射照明光SL的照明装置81和影像显示元件82,照明装置81具有产生包括红、绿、蓝的3色的光的光源81A和使来自光源81A的光扩散而成为矩形截面的光束的背光源导光部81B。0075影像显示元件82具备液晶层71,夹持液晶层71在入射侧具备TFT(薄膜晶体管)层72,在出射侧具备电极层73,而且,在电极层73的出射侧具备滤色器层74。还有,虽然将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影像显示元件82具备配置于TFT层72的更靠入射侧的第一基板和配置于滤色器层74的更靠出射侧的第二基板。并且,可根据需要形成偏振板。0076在影像显示元件82。
47、中,在TFT层72,形成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透明像素电极75、电连接于各透明像素电极75的薄膜晶体管(未图示)和配光膜76。并且,在TFT层72,设置用于对多个透明像素电极75进行划分并对朝向薄膜晶体管的无用光预先进行遮光的黑矩阵BM。另一方面,在电极层73,形成透明像素电极77(共用电极)和配光膜78。也就是说,影像显示元件82之中,液晶层71和夹持其的TFT层72与电极层73为作为光能动元件用于对入射光的偏振状态相应于输入信号进行调制的作为液晶显示器件而起作用的部分。0077并且,在滤色器层74,设置R(红)、G(绿)、B(蓝)的各色用的滤色器部RF、GF、BF。滤色器部RF、GF、BF通过。
48、遮光层79所划分。还有,虽然在图3(A)中,仅示出一组滤色器部RF、GF、BF,但是如此的滤色器部RF、GF、BF形成示于图3(B)的显示像素EE,并以此为一个单位矩阵状地配置多个。也就是说,影像显示元件82为滤色器方式。更具体地,如示于图3(A)地,通过遮光层79划分的滤色器部RF、GF、BF如示于图3(B)地,成为具有三个横长的开口形状部OP的各色的子像素RP、GP、BP,通过子像素RP、GP、BP构成一个正方形状的像素即显示像素EE。遮光层79在各子像素RP、GP、BP间避免子像素RP、GP、BP的混色。0078在以上,通过在滤色器层74设置遮光层74,当照明光SL通过各滤色器部RF、G。
49、F、BF时,不会入射于未意料的部分。但是,遮光层79在各滤色器部RF、GF、BF中对取入的光的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图示中照明光SL之中的作为绿色光取进的分量(成分)(能够通过子像素GP的分量)成为以箭头表示的范围。即使在使子像素RP、GP、BP变小的小型的情况下,为了使遮光层97作为混色防止而起作用,也必须确保最低限度的宽度。即,越使影像显示元件82变小,则滤色器层74中的遮光层79的比例相对地越多。也就是说,影像显示元件82越小型配光角越容易变窄。0079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具有横长的开口形状部OP的子像素RP、GP、BP,以使得配光角关于水平方向确保变宽的状态。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首先,在示于图3(B)的子像素RP、GP、BP的配置中,Y方向(第一方向)为与图2(A)的Y方向对应的方向即与和观看者的眼睛EY排列的方向垂直的纵向方向对应的方向,附图中X方向(第二方向)为对应于图2(A)的X方向的方向即与和观看者的眼睛EY排列的方向平行的X方向对应的方向。如图示地,三个子像素RP、GP、BP具有关于作为对应于水平方向的横向方向的第二方向(X方向)比作为对应于垂直方向的纵向方向的第一方向(Y方向)大的相同的开口形状部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