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5214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64621.5

申请日:

2009.04.13

公开号:

CN101518626A

公开日:

2009.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公开日:2009090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29/00; A61K31/19(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籍建敏

发明人:

籍建敏; 籍艳强

地址:

471411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闫庄镇大朱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中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疗技术领域。提出的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的组成及配比为:全棉子1000g、麦夫皮300-400g、花椒壳200-300g、柿子醋500-600ml。本发明所提出的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主要是采用中医名家张子和的“三大法”、“吐、汗、泄”,其中汗法就是法的治疗根本,原理是将风寒湿用发汗之法使风寒湿从局部通过毛孔汗腺皮肤排出体外,达到扶正祛邪,使血气畅通、局部恢复正常功能为目的一种新型治疗法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其特征是:药物的组成及配比为:全棉子1000g、麦夫皮300—400g、花椒壳200—300g、柿子醋500—600ml。

说明书

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疗技术领域,主要提出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风寒湿病多处在关节和各部位的肌肉之间,症状为麻木、冻、困、肿胀、行走困难等。风和湿在治疗中是不可分割的,因风多夹湿而生寒气。中医经典中讲,人体索虚而招风、内风外风相合而生湿、风湿相合而生寒,寒者凝也,所致气血不畅也;风者易动、来无影去无踪,在人体发源于肝,肝者多生风也;善行好动,袭击阳位,阳在外,寒者阴也、阴属于寒、寒性缩阴,易成阴液,液化水型、湿者重浊、浊者生于脾,脾主运化水湿、水湿停滞则成水肿,脾运失调是湿留于局部则出现症状而得此病。如:麻木、凉疼风者肝也、湿者脾也,风湿相合则产生寒、寒气凝到则血循不通,不通则疼的理论根据。
风湿痹、湿热痹,过去可能有同样病史,热痹与斑痛症多发在青少年。
热痹,久痹入络均以关节疼痛为主。热痹的关节痛为游走性,以膝、踝、肩、肘、腕较大的关节疼痛为常见,但久痹入络的关节痛常见于指、趾的小关节。
风湿痹的疼痛又发生于关节,也可发生于肌肉,湿热痹则肌肉疼痛,血痹和斑痛均见于四肢的末端,但后者仅限于下肢。
热痹的关节可见红肿及温度增高,久痹入络则可是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和附近肌肉萎缩,斑痛症有阵发性皮肤红灼热。
风湿痹和湿热痹是痠痛,热痹为灼热痛,疼痛较剧而拒按,久痹入络为纯痛,斑痛症为刺疼,夜间增剧,喜热敷,血痹亦为刺痛,并有麻木感。
多数由于四肢痛是外邪入侵闭阻经脉所致,故对初痛患者应按风寒湿热病辨证,采用祛风通络为主,但对久病不愈、正气已虚的应大补气血兼顾祛风通络或活血通脉。
中医治法有口服、外贴,少数用熏、炙、敷、蒸等,用法口服药物见效慢、效率低,对胃肠有一定损伤作用。外贴膏剂时间久效果也比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采用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作为医治风湿病的根本法则,采用外敷法直接用于局部使疾病恢复迅速、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和用药简便、病人痛苦小的特点。
本发明所提出药物的组成及配比为:全棉子1000g、麦夫皮300—400g、花椒壳200—300g、柿子醋500—600ml。
本发明所提出药物的制备方法:将棉花子、花椒壳晒干加工成同麦夫皮同样大小的颗粒,用柿子醋拌均匀晒干后包装成袋备用。
本发明所提出药物中,全棉子,性温、辛、味、涩微苦,功能升散、除湿散风、活血行气。麦夫皮,性温、味甘淡,功能润肤补血、消肿。花椒壳,性燥,味苦辛麻,功能燥湿祛寒、消水肿。柿子醋,性温、味酸涩微苦,功能燥皮祛湿,行水利气。
本发明所提出药物的功效和原理:主要是采用中医名家张子和的“三大法”、“吐、汗、泄”,其中汗法就是法的治疗根本,原理是将风寒湿用发汗之法使风寒湿从局部通过毛孔汗腺皮肤排出体外,达到扶正祛邪,使血气畅通、局部恢复正常功能为目的一种新型治疗法则。
本发明所提出药物使用:药物应根据病轻重、病灶部位面积的大小按比例配制后装入生白布袋内封好后入锅内蒸,将药物蒸热至80度时使出,然后用于病区,让药物直接接触皮肤,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时揭药后立即用手摩擦皮肤表面促使局部皮肤毛孔快速关闭。一包药物连续可用4天,一日二次,用后将药袋晒干,连用8次后药物有腥臭气味时,换新药再用,直到治愈。用药12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药前蒸透后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过高时用毛巾或布类隔离,等温度低时毛巾布取出让药物贴紧皮肤。药物揭时不易过凉。不能让水接触药袋或用火烤热用效果不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的组成及配比:全棉子1000g,麦夫皮300g,花椒壳300g,柿子醋500ml。将棉花子、花椒壳晒干加工成同麦夫皮同样大小的颗粒,用柿子醋拌均匀晒干后包装成袋备用。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的组成及配比:全棉子13000g,麦夫皮350g,花椒壳200g,柿子醋600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的组成及配比:全棉子1000g,麦夫皮400g,花椒壳250g,柿子醋550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疗技术领域。提出的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的组成及配比为:全棉子1000g、麦夫皮300-400g、花椒壳200-300g、柿子醋500-600ml。本发明所提出的热敷法治疗风寒湿病的药物主要是采用中医名家张子和的“三大法”、“吐、汗、泄”,其中汗法就是法的治疗根本,原理是将风寒湿用发汗之法使风寒湿从局部通过毛孔汗腺皮肤排出体外,达到扶正祛邪,使血气畅通、局部恢复正常功能为目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