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4987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003066.8

申请日:

2010.01.05

公开号:

CN101731247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7/14申请日:20100105|||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14; A01N43/653;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7/14

申请人:

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弥华锋; 曹巧利; 高超

地址:

7155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11506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其有效活性成分含有戊菌唑与代森联,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40∶80~1,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型剂制成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及果树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剂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40∶8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30∶70~1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20∶60~2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9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0~8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剂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

说明书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背景

    戊菌唑(penconazole),分子式:C13H15Cl2N3,化学名称: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

    戊菌唑属三氮杂环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是病菌死亡。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活性组织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随体液向上传导。

    代森联(metriam),分子式:(C4H6N2S4Zn)x化学名称:乙撑双二硫去氧基甲酸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

    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是目前其他保护性杀菌剂的替代产品,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锰锌加工配制而成,但锰锌制剂会引起作物微量元素积累中毒,通过近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不用其他任何杀菌剂完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

    不管是戊菌唑、代森联还是其他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戊菌唑与代森联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戊菌唑与代森联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有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重量比为1~40∶80~1。

    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30∶70~10。

    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20∶60~20。

    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90%,优选为10~80%。

    所述的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戊菌唑1~40%、代森联1~80%、分散剂5~10%、湿润剂2~10%、填料8~90%。

    将戊菌唑、代森联、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戊菌唑1~40%、代森联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1~8%、填料10~90%。

    将戊菌唑、代森联、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戊菌唑1~30%、代森联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1~1%、增稠剂0.1~2%、抗冻剂0.1~8%、乳化剂0.5%~5%、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乳化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戊菌唑、代森联,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产品。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酸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及果树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戊菌唑与代森联属于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2)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用药量小;(3)本发明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易产生药害,便于运输及储藏;(4)本发明组合物对蔬菜及果树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有特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应用例一:戊菌唑与代森联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戊菌唑和代森联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戊菌唑

    B为代森联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戊菌唑、代森联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分别为0.13mg/L和36.28mg/L。戊菌唑的毒力高于代森联的毒力。戊菌唑与代森联配比1∶1、1∶5、1∶10、1∶15、1∶20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62、1.87、2.16、1.72、1.59,说明戊菌唑与代森联两者在1∶1~1∶2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戊菌唑与代森联重量比为1∶10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应用例二实施配方例

    实施例1 80%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戊菌唑20%、代森联60%、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无患子粉2%、白炭黑1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6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戊菌唑30%、代森联35%、聚羧酸盐5%、皂角粉3%、白炭黑7%、硅藻土2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5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戊菌唑10%、代森联4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润湿渗透剂F3%、白炭黑17%、膨润土2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1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戊菌唑5%、代森联10%、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白炭黑17%、膨润土6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1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 8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戊菌唑10%、代森联7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淀粉10%,混合制得8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 7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戊菌唑20%、代森联50%、聚羧酸盐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十二烷基硫酸钠4%、碳酸氢钠3%、淀粉7%、高岭土10%,混合制得7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7 5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戊菌唑4%、代森联46%、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苯磺酸盐3%、淀粉20%、膨润土22%,混合制得5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8 43%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戊菌唑3%、代森联4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十二烷基苯磺酸4%、淀粉15%、硅藻土34%,混合制得43%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9 48%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戊菌唑8%、代森联40%、烷基苯磺酸钙盐5%、聚丙烯酸钠2%、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油0.1%、黄原酸胶0.3%、苯基酚聚氧乙基醚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实施例10 30%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戊菌唑6%、代森联24%、聚羧酸盐4%、无患子粉5%、硅酮类化合物0.1%、羟乙基纤维素0.1%、乙二醇2%、烷基苯磺酸钙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实施例11 22%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戊菌唑2%、代森联20%、聚羧酸盐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0.5%、丙三醇4%、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2%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实施例12 10%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戊菌唑5%、代森联5%、聚羧酸盐2%、拉开粉BX 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0.5%、乙二醇4%、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实施例应用三戊菌唑与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苹果轮纹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洛川县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市购)、10%戊菌唑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苹果轮纹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第三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苹果斑点落叶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苹果轮纹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稀释倍  数 末次药后7天 防效(%)  末次药后14  天防效(%)  末次药后30  天防效(%)  80%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6000倍  89.93  95.82  93.43  7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5000倍  90.67  96.76  94.27  30%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1500倍  88.22  94.72  92.39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400倍  60.13  65.81  62.81  10%戊菌唑乳油  2000倍  74.51  79.64  78.18


    由表2可以看出,戊菌唑与代森联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果轮纹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持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并对苹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防效达90%以上。

    实施应用例四:戊菌唑与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梨黑星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宁夏省银川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市购)、10%戊菌唑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梨黑星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梨黑星病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3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梨黑星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稀释倍  数  末次药后7  天防效  (%)  末次药后14  天防效(%)  末次药后30  天防效(%)  6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6500倍  88.96  95.85  95.46  5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1500倍  89.54  96.16  95.85  22%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500倍  88.59  94.91  93.29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450倍  63.28  66.29  65.38  10%戊菌唑乳油  2000倍  75.35  82.42  81.49


    由表3可以看出,戊菌唑与代森联复配后能有效的防治梨黑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用药量小,持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危害。

    实施应用例五: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市购)、10%戊菌唑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黄瓜炭疽病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4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制剂用药  量 第二次药后7天防 效(%)  第二次药后14  天防效(%)  5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12克/亩  89.54  94.82  80%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8克/亩  90.37  95.38  48%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15克/亩  91.62  96.76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70克/亩  63.44  65.34  10%戊菌唑乳油  10克/亩  80.34  85.35


    由表4可以看出,戊菌唑与代森联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炭疽病发生,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在本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并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防效达91%以上。

    实施应用例六: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大白菜霜霉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高陵县,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市购)、10%戊菌唑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大白菜霜霉病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5戊菌唑、代森联及其复配防治大白菜霜霉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制剂用药  量 第二次药后7天防 效(%)  第二次药后14  天防效(%)  15%戊菌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21克/亩  90.72  95.08  43%戊菌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18克/亩  91.38  96.43  10%戊菌唑·代森联悬浮剂  22克/亩  89.53  94.83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70克/亩  68.41  74.34  10%戊菌唑乳油  10克/亩  79.57  85.83


    由表5可以看出,戊菌唑与代森联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大白菜霜霉病发生,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在本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戊菌唑与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其有效活性成分含有戊菌唑与代森联,其中戊菌唑与代森联的重量比为140801,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型剂制成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及果树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