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风逐瘀膏.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52637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0657.5

申请日:

2004.10.22

公开号:

CN1634289A

公开日:

2005.07.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6; A61P19/08; A61P19/02; A61P29/00; A61P1/00; A61P1/12; A61P1/04; A61P1/14; A61P15/00; A61P17/02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6; A61P19/08; A61P19/02; A61P29/00; A61P1/00; A61P1/12; A61P1/04; A61P1/14; A61P15/00; A61P17/02

申请人:

卜成武;

发明人:

卜成武

地址:

110404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卜乡务名屯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宋铁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膏药,通过贴附能够对内病、外病有很好的疗效。其特征在于:药膏包括有群药和后下药,祛风逐瘀膏还配有引经药和提毒散,群药以牛膝、地肤子、穿山甲、红花等制备,后下药由乳香、没药、木香、轻粉等制备。将群药除章丹、麻油外入锅用麻油熬煎去渣,滴水成珠,再炒透章丹放入,待清烟不起,热毒去尽,将后下药放入收膏即成。其目的在于本发明不仅能够外病外治,对有些疾患能够内病外治,本发明主治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跌打伤痛,慢性腰腿痛,风湿、类风湿,胃痛,痛经、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疝气,盘肠气症,疔毒、恶疮、痈疽等,且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祛风逐瘀膏,他包括有药膏及药膏附着的膏药皮,其特征在于:药膏 包括有群药和后下药,群药和后下药以重量比的关系为:7~10∶1;群药由下列 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份的关系)制成: 牛膝(1~2)、地肤子(1~2)、穿山甲(1~2)、红花(1~2)、细辛 (1~2)、江虫(1~2)、栀子(1~2)、赤芍(1~2)、姜黄(1~2)、羌 活(1~2)、独活(1~2)、当归(1~2)、防风(1~2)、白芷(1~2)、 川芎(1~2)、枳壳(1~2)、元芩(1~2)、申姜(1~2)、青皮(1~2)、 乌药(1~2)、甘草(1~2)、全蝎(1~2)、加皮(1~2)、透骨草(1~4)、 附子(1~4)、木鳖子(1~4)、火麻子仁(1~4)、灵仙(1~4)、牙皂(1~ 4)、麻黄(1~4)、赤木(1~4)、川椒(1~4)、连召(1~4)、川军(1~ 4)、大枫子(1~4)、毕麻子(1~4)、章丹(200~650)、麻油(400~1300); 后下药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份的关系)制成:乳香(1~2)、没 药(1~2)、木香(1~2)、轻粉(1~2)。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祛风逐瘀膏,其特征在于:祛风逐瘀膏还配有引 经药和提毒散,引经药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比的关系)制成:冰片(2 份):丁香(4份):麝香(1份):白胡椒(3份);提毒散由下列中草药 的原料(以重量比的关系)制成:雄黄(1份):轻粉(1份)。
3: 一种祛风逐瘀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群药除章丹、麻油外 按上述比例入锅用麻油熬煎去渣,滴水成珠,再炒透章丹放入,待清烟不起, 热毒去尽,将后下药放入收膏即成。

说明书


一种祛风逐瘀膏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膏药,通过贴附能够对内病、外病有很好的疗效。

    二、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膏药不是很多,一般其它膏药只是外病外治,外病指:皮肤、肌肉、肌腱、筋膜的损伤疾患等,不能一膏既治外病,又治内病,如肺寒虚弱、咳嗽痰喘、胃寒、肠寒、肾寒、肾囊潮湿、梦遗滑精、肾虚尿频、少腹冷痛、肠炎痢疾等。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祛风逐瘀膏,其目的在于本发明不仅能够外病外治,对有些疾患能够内病外治,且疗效显著。

    2、技术方案:

    一种祛风逐瘀膏,他包括有药膏及药膏附着的膏药皮,其特征在于:药膏包括有群药和后下药,群药和后下药以重量比的关系为:7~10∶1;群药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份的关系)制成:

    牛膝(1~2)、地肤子(1~2)、穿山甲(1~2)、红花(1~2)、细辛(1~2)、江虫(1~2)、栀子(1~2)、赤芍(1~2)、姜黄(1~2)、羌活(1~2)、独活(1~2)、当归(1~2)、防风(1~2)、白芷(1~2)、川芎(1~2)、枳壳(1~2)、元芩(1~2)、申姜(1~2)、青皮(1~2)、乌药(1~2)、甘草(1~2)、全蝎(1~2)、加皮(1~2)、透骨草(1~4)、附子(1~4)、木鳖子(1~4)、火麻子仁(1~4)、灵仙(1~4)、牙皂(1~4)、麻黄(1~4)、赤木(1~4)、川椒(1~4)、连召(1~4)、川军(1~4)、大枫子(1~4)、毕麻子(1~4)、章丹(200~650)、麻油(400~1300);

    后下药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份的关系)制成:乳香(1~2)、没药(1~2)、木香(1~2)、轻粉(1~2)。

    祛风逐瘀膏还配有引经药和提毒散,引经药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比的关系)制成:冰片(2份)∶丁香(4份)∶麝香(1份)∶白胡椒(3份);提毒散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比的关系)制成:雄黄(1份)∶轻粉(1份)。

    一种祛风逐瘀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群药除章丹、麻油外按上述比例入锅用麻油熬煎去渣,滴水成珠,再炒透章丹放入,待清烟不起,热毒去尽,将后下药放入收膏即成。

    3、优点及效果:秘传奇方,制法奇特,药品精良,配伍合理,与其它膏药大不相同,最有追风散寒功能,舒筋活血行气之效力。一般其它膏药只是外病外治,而本膏药不但外病可治,而且一些脏腹、器官之内病也可治疗,且疗效显著。即使无病之人常贴肚脐(神阙穴:外通四肢百骸,内连十二经脉)男子受丹田壮元阳可以固精种子,在女子调血脉、受子宫自易受孕不腰腿疼。小儿受肚脐可无外发风邪寒凉,自无腹痛泄泻之苦。本膏药主药为常用药易取得且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膏药乃得一于家传,已有百余年历史,先人出身于武术世家,曾任张作霖大帅府上护院武师,后因军伐混战,回老家偏远乡村躲避,此膏药就此埋没于乡村农家数十年。只为近邻亲朋无偿疗病,没有得到大的开发利用,没能在祖国中医药这块瑰宝中湛放光彩。直至九六年自己开门诊以后,才开始发掘整理先人留下的这块宝贝,为周边乡镇的村民治病,几年来积攒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治愈了很多凝难杂症。

    组方:

    群药:(以重量份的关系)配制:

    牛膝(1~2)、地肤子(1~2)、穿山甲(1~2)、红花(1~2)、细辛(1~2)、江虫(1~2)、栀子(1~2)、赤芍(1~2)、姜黄(1~2)、羌活(1~2)、独活(1~2)、当归(1~2)、防风(1~2)、白芷(1~2)、川芎(1~2)、枳壳(1~2)、元芩(1~2)、申姜(1~2)、青皮(1~2)、乌药(1~2)、甘草(1~2)、全蝎(1~2)、加皮(1~2)、透骨草(1~4)、附子(1~4)、木鳖子(1~4)、火麻子仁(1~4)、灵仙(1~4)、牙皂(1~4)、麻黄(1~4)、赤木(1~4)、川椒(1~4)、连召(1~4)、川军(1~4)、大枫子(1~4)、毕麻子(1~4)、章丹(200~650)、麻油(400~1300);

    后下药由下列中草药的原料(以重量份的关系)制成:乳香(1~2)、没药(1~2)、木香(1~2)、轻粉(1~2)。

    引经药:(以重量比的关系)制成:冰片(2份)∶丁香(4份)∶麝香(1份)∶白胡椒(3份);

    提毒散:(以重量比地关系)制成:雄黄(1份)∶轻粉(1份)。

    配制方法:将群药中牛膝、地肤子、穿山甲、红花、细辛、江虫、栀子、赤芍、姜黄、羌活、独活、当归、防风、白芷、川芎、枳壳、元芩、申姜、青皮、乌药、甘草、全蝎、加皮按相同的重量,每味一份量;透骨草、附子、木鳖子、火麻子仁、灵仙、牙皂、麻黄、赤木、川椒、连召、川军、大枫子、毕麻子按相同的重量,每味四份量;混合后入锅用麻油熬煎去渣,滴水成珠,再将熟油秤准,炒透章丹放入,待清烟不起,热毒去尽,将后下药放入收膏即成。章丹的重量是群药的7~9倍,麻油的重量是章丹的2倍。

    主治:

    内科:肺寒虚弱、咳嗽痰喘、胃寒、肠寒、肾寒、肾囊潮湿、梦遗滑精、肾虚尿频、少腹冷痛、肠炎痢疾。

    外科:风、寒、湿痹、骨质增生、神经麻痹、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腿疼、腰肌劳损、腰间盘脱出、跌打损伤、无名肿痛、疔、疮、痈。

    妇科:妇女血寒、痛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五淋白浊、崩漏、宫寒不孕、习惯性流产、产后诸痛。

    儿科:食积、奶积、消化不良、风寒腹痛、肠炎痢疾、小儿疝气、气卵偏坠、脐疝、盘肠气症。

    用法:

    外病者:先将膏药加热摊开,引经药面置膏药上摊均匀,贴患处或临近穴位,一贴药效10-20天。

    内病者:先将引经药面置于脐内(神阙穴),膏药加热摊开贴脐上,一贴药效10-20天。

    疔疮、痈毒贴法:不管病灶未溃或已溃者均将提毒散覆盖于病灶表面,膏药贴其上,以渗出多少更换贴敷时间,渗出物多更换时间短,渗出物少更换时间延长。

    贮藏:密闭,置阴凉通风处,防潮、防挤压、防热。

    注意事项:

    1、膏药忌用火直接加热。

    2、因病情不同,年龄不同故治疗时间长短不同,贴到症状消失时再继续巩固一至两贴,可达临床治愈。

    3、贴此膏药后少数人出现痒、红点,皮疹等现象均为药力反应,若搔痒难忍,可将膏药揭下,用白酒、酒精或肤轻松软膏涂擦止痒后,再将膏药加热贴上,如不缓解时可口服一些脱敏药物,反应过重者停用。

    4、皮肤过敏者或有皮肤疾患者慎用或禁用。

    5、不宜睡热炕和电热毯。

    6、膏药加热时摊开面积不要太大,膏药被不要减小,以免污染衣物,衣服若粘上药膏,可用碱性洗涤剂搓洗。

    7、活动关节贴敷时宜加绷带、胶布,或护膝固定,以免滑脱。

    此膏药用于治疗疾病至今,已治愈了数千例内、外病痛缠身的患者。近来经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得到以下治愈率的比例数据:

    骨质增生100例:痊愈48例,显效46例,有效4例,无效2例。

    颈椎病,肩周炎100例:痊愈68例,显效28例,有效3例,无效1例。

    跌打伤痛100例:痊愈66例,显效31例,有效1例,无效0例。

    慢性腰腿痛100例:痊愈46例,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2例。

    风湿、类风湿100例:痊愈51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2例。

    胃痛30例: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

    痛经、月经不调30例: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

    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100例:痊愈7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

    小儿疝气,盘肠气症30例:痊愈2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

    疔毒、恶疮、痈疽30例:痊愈27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0例。

    临床结论:该药膏对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跌打伤痛、慢性腰腿痛、风湿、类风湿,胃痛,痛经、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疝气、盘肠气症,疔毒、恶疮、痈疽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为97.6%。该药膏在配合引经药和提毒散时,特别适用于对跌打伤痛、疔毒、恶疮、痈疽的患者。内病外治的方法不仅疗效明显,同时也减少口服或注射等方法带来的其它副作用或疼痛等。一般轻者1-3贴,重者3-8贴,即可达治愈,不易复发。临床实践证明该秘方对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各种常见病、慢性病功效卓著。

一种祛风逐瘀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祛风逐瘀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祛风逐瘀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祛风逐瘀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祛风逐瘀膏.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膏药,通过贴附能够对内病、外病有很好的疗效。其特征在于:药膏包括有群药和后下药,祛风逐瘀膏还配有引经药和提毒散,群药以牛膝、地肤子、穿山甲、红花等制备,后下药由乳香、没药、木香、轻粉等制备。将群药除章丹、麻油外入锅用麻油熬煎去渣,滴水成珠,再炒透章丹放入,待清烟不起,热毒去尽,将后下药放入收膏即成。其目的在于本发明不仅能够外病外治,对有些疾患能够内病外治,本发明主治骨质增生,颈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