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4963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4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2700.3

申请日:

2009.01.19

公开号:

CN101502405A

公开日:

2009.08.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A47L 9/04放弃生效日:2009081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7L9/04

主分类号:

A47L9/04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井康一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守口市京阪本通2丁目5番5号

优先权:

2008.2.8 JP 2008-028537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 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具有使旋转刷旋转的涡轮机,能够实现小型化。在吸入装置(6)中,在含有灰尘的空气(灰尘等)从吸入口(30)被吸入到机壳(14)内且流过主吸入风路(47)后,从连结部件(16)流入到弯管(17)内。此外,涡轮机(36)在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的作用下旋转,通过该旋转力使旋转刷(31)旋转。在机壳(14)内,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在弯管(17)的连结部件(16)的内侧与流过主吸入风路(47)的灰尘等合流。因此,由于在使流过主吸入风路(47)的灰尘等和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内的空气在弯管(17)的外侧合流的情况下,能够省去需要的空间,所以能够实现机壳(14)即吸入装置(6)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机壳,其具有与被清扫面相对的吸入口及形成在与所述吸入口不同的其他位置上的开口;
弯管,其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机壳内,另一端从所述机壳突出,并能够与电动吸尘器主体连接;
旋转刷,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可以旋转,并面对所述吸入口;
主吸入风路,其被划分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吸入口连通向所述弯管的一端;
涡轮机用风路,其独立于所述主吸入风路而被划分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开口与所述弯管的一端侧连通;以及
涡轮机,其设置在所述涡轮机用风路上,在从所述开口流入且流过所述涡轮机用风路的空气的作用下旋转,通过该旋转力使所述旋转刷旋转。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管的一端侧面,以所述弯管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形成有连通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涡轮机用风路在所述旋转刷的后方侧被划分成与所述旋转刷大致平行。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管包括:
一端侧管,其按照以与该一端侧管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机壳连结;以及
另一端侧管,其相对于所述一端侧管以所述轴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在所述一端侧管的侧面,以其转动轴为中心形成有所述连通孔。

说明书

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吸入装置,其安装在电动吸尘器上使用,吸入被清扫面上的灰尘并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动吸尘器用的吸入装置中,在机壳中形成在与被清扫面相对的面上的吸入口配置有旋转刷,通过使该旋转刷旋转将被清扫面的灰尘拢起,将拢起的灰尘从吸入口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一侧,从而进行被清扫面的清扫。
此外,公知有一种吸入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其内置涡轮机,通过利用吸入的空气流,涡轮机旋转,由此产生的旋转力使旋转刷旋转。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口体(相当于吸入装置)中,设有收容旋转刷的刷室和收容涡轮机的涡轮机室,此外,形成有用于向涡轮机流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并且,在吸口体上设有与吸尘器主体一侧连接的吸口接头。
在这样的吸口体中,当从吸气口流入到涡轮机室的外部气体和从吸入口被吸入到刷室的空气及灰尘在合流之后,通过吸口接头而被送到吸尘器主体一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265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口体中,必须在吸口接头的上游侧确保用于使从吸气口流入到涡轮机室的外部气体和从吸入口被吸入到刷室的空气及灰尘合流的空间,从而存在吸口体大型化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背景而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具有使旋转刷旋转的涡轮机,能够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涡轮机良好旋转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包括:机壳,其具有与被清扫面相对的吸入口及形成在与所述吸入口不同的其他位置上的开口;弯管,其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机壳内,另一端从所述机壳突出,并能够与电动吸尘器主体连接;旋转刷,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可以旋转,并面对所述吸入口;主吸入风路,其被划分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吸入口连通向所述弯管的一端;涡轮机用风路,其独立于所述主吸入风路而被划分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开口与所述弯管的一端侧连通;以及涡轮机,其设置在所述涡轮机用风路上,在从所述开口流入且流过所述涡轮机用风路的空气的作用下旋转,通过该旋转力使所述旋转刷旋转。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管的一端侧面,以所述弯管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形成有连通孔。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涡轮机用风路在所述旋转刷的后方侧被划分成与所述旋转刷大致平行。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一端侧管,其按照以与该一端侧管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机壳连结;以及另一端侧管,其相对于所述一端侧管以所述轴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转动,在所述一端侧管的侧面,以其转动轴为中心形成有所述连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本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中,在含有被清扫面的灰尘的空气从吸入口被吸入到机壳内且流过主吸入风路之后,从被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机壳内的弯管的一端流入弯管内,其后,被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因此,由于旋转刷旋转拢起被清扫面的灰尘,所以在吸入口能够有效地吸入被清扫面的灰尘。
在本机壳中,开口被形成在与吸入口不同的位置上,在从开口与弯管的一端侧连通的涡轮机用风路上设置的涡轮机,在从开口流入且流过涡轮机用风路的空气的作用下被驱动旋转,通过该旋转力使旋转刷旋转。
并且,流过涡轮机用风路的空气,在弯管的一端侧的内侧,与流过主吸入风路的空气及灰尘(以下,称为“灰尘等”)合流,被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
与此相对,在使流过主吸入风路的灰尘等和流过涡轮机用风路的空气在弯管的外侧合流的情况下,必须在机壳内确保用于合流的空间。
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流多主吸入风路的灰尘等和流多涡轮机用风路的空气在弯管的一端侧的内侧合流,所以能够省去上述空间,能够实现机壳、即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弯管的一端侧面,以弯管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形成有连通孔,所以即使弯管转动,连通孔的位置也不会偏离。因此,由于只要使涡轮机用风路与该连通孔连通,涡轮机用风路就不会伴随于弯管的转动而突然移动,所以即使弯管转动,也能够在涡轮机用风路中从开口很好地吸入空气,能够使设置在涡轮机用风路上的涡轮机良好地旋转。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机壳内,由于涡轮机用风路在旋转刷的后方侧被划分为与旋转刷大致平行,所以能够紧凑地配置涡轮机用风路及涡轮机。由此,能够实现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的更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弯管含有与机壳连结的一端侧管和另一端侧管。并且,由于在一端侧管的侧面,以其转动轴为中心形成有连通孔,所以即使一端侧管转动,连通孔的位置也不会有偏离。因此,由于只要使涡轮机用风路与该连通孔连通,涡轮机用风路就不会伴随于一端侧管的转动而突然移动,所以即使一端侧管转动,也能够在涡轮机用风路中从开口很好地吸入空气,能够使设置在涡轮机用风路上的涡轮机良好地旋转。
并且,在弯管中,只要使涡轮机用风路与一端侧管的连通孔连通,就能够将弯管和涡轮机用风路的连接部分抑制到很小。由此,能够实现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的更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含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6的电动吸尘器1的右视图;
图2是吸入装置6的俯视图;
图3是吸入装置6的重要部分俯视剖面图;
图4是吸入装置6的右视图;
图5是图示有吸入装置6内的涡轮机36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中:
2—电动吸尘器主体;6—吸入装置;14—机壳;15—连接筒;16—连结部件;17—弯管;30—吸入口;31—旋转刷;36—涡轮机;41C—连通孔;42—涡轮机用风路;47—主吸入风路;50—缝隙;X—地面;Z—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电动吸尘器的整体构成
图1是含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6的电动吸尘器1的右视图。并且,在图1中,关于电动吸尘器主体2由剖面表示。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中以左侧为前方(正面)、以右侧为后方(背面)、以近前侧(纸面朝外)为右、以里侧(纸面向里)为左进行说明,对电动吸尘器1的各构成部件或吸入装置6进行说明时,按照该方向,区别前后、左右及上下来说明。并且,左右方向与宽度方向同义。
参照图1,在电动吸尘器1中,含有电动吸尘器主体2、吸入软管3、操作部4、吸入管5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入装置6。
在电动吸尘器主体2中内置有电动鼓风机7,由该电动鼓风机7产生吸引力。在电动吸尘器主体2的正面侧,可以装拆地连结有设置在吸入软管3的后端侧上的连接部8。吸入软管3具有可弯曲性,能够自由弯曲。在吸入软管3的相反侧(前端侧)上安装有操作部4。操作部4具备在吸入软管3的轴方向上延伸的管部9和从管部9向与轴方向交差的方向上的后方侧延伸的把手(grip)10。此外,转动机构11设置在吸入软管3的前端侧和操作部4之间,操作部4和吸入软管3以互相绕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
吸入管5为连结操作部4和吸入装置6之间的纵向的、例如树脂制的管。吸入管5构成为,以其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为界,前端侧(安装有吸入装置6的一侧)12A在同轴上被收容在后端侧(连接有操作部4的一侧)12B内,且长度可变。通过对在吸入管5的中央部设置的锁止按钮13进行操作,可以改变吸入管5的长度。
吸入装置6包括机壳14和弯管17。进而,弯管17包括作为另一端侧管的连接筒15和用于将连接筒15相对于机壳14进行安装的作为一端侧管的连结部件16。
吸入管5可以从操作部4取下,也可以将操作部4直接连结到吸入装置6的连接筒15。
并且,在图1中,X表示作为被清扫面的地面。
其次,关于电动吸尘器主体2内部进行说明。
电动吸尘器主体2例如由树脂制成,被形成为中空的盒形状。在电动吸尘器主体2的左右侧面的后侧及底面的前侧,分别配置有脚轮(caster)18,通过这些脚轮18,电动吸尘器主体2容易移动。
在电动吸尘器主体2的内部,在大致前半部分配置集尘单元19,在集尘单元19的后方配置电动鼓风机7。
集尘单元19具有集尘容器20和集尘过滤器21。集尘容器20在其正面侧与上述的连接部8直接连通,另外,后侧打开。
集尘过滤器21例如由网眼状过滤器或褶状过滤器等构成,集尘过滤器21被安装在集尘容器20上,以堵住在集尘容器20中被打开的后侧部分。
在集尘容器20内形成有绕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回旋的回旋流路,通过电动鼓风机7产生的吸引力从连接部8流入集尘容器20内的空气,在该回旋流路回旋(参照图示粗线箭头)。此时,由于对在空气中含有的异物、例如灰尘施加离心力,所以灰尘被有效地从空气分离,被集尘过滤器21捕获并积聚到集尘容器20内。通过集尘过滤器21而被除去集尘的空气,在通过电动鼓风机7之后,被排出到机外。
并且,集尘单元19为是由所谓的旋风(cyclone)方式进行集尘的类型,但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将不具有回旋流路的一次性纸袋(pack)作为集尘容器。
2.吸入装置
接着,关于吸入装置6进行说明。并且,在说明时,如图1所示,以吸入装置6被配置在地面X上的可以清扫的状态为基准。
图2是吸入装置6的俯视图。图3是吸入装置6的重要部分俯视剖面图。图4是吸入装置6的右视图。图5是图示有吸入装置6内的涡轮机36的配置的侧视图。
参照图2~图5,吸入装置6如上述那样,含有机壳14及弯管17(连接筒15及连结部件16)。
(1)机壳
如图2所示,机壳14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长的、中空的大体盒形状。机壳14的顶壁14A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后侧部分如图4所示向上侧鼓出,被作为鼓出部分22。鼓出部分22为宽度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鼓出部分22的右壁22A上,作为开口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50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狭缝50贯通鼓出部分22的右壁22A,与鼓出部分22的内部(即,机壳14的内部)连通。狭缝50如图3所示,也被形成在机壳14的后壁14B的右端部,与机壳14的内部连通。
并且,如图2所示,在机壳14的后壁14B(含有鼓出部分22的后壁22B)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向前侧凹陷的凹部23。与其对应,在机壳14中,形成有在宽度方向划分凹部23的一对壁,在所述壁中,左侧的壁作为左划分壁23A,右侧的壁作为右划分壁23B。
如图3所示,左划分壁23A和右划分壁23B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在左划分壁23A及右划分壁23B中,在宽度方向互相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圆的贯通孔,左划分壁23A的贯通孔作为左插通孔23C,右划分壁23B的贯通孔作为右插通孔23D。左插通孔23C的圆中心和右插通孔23D的圆中心从宽度方向看一致。并且,左插通孔23C比右插通孔23D小。
并且,在机壳14的内部设有第一隔壁24和第二隔壁25。
第一隔壁24相对于机壳14的右壁14C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相对配置在左侧。具体地说,第一隔壁24在前后方向延长,被架设在机壳14的后壁14B和前壁14D之间。第一隔壁24的上端边缘与机壳14的顶壁14A(参照图2)连接。
第二隔壁25在机壳14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沿宽度方向延伸,被架设在机壳14的左壁14E和第一隔壁24之间。第二隔壁25的上端边缘与机壳14的顶壁14A(参照图2)连接。并且,如上述那样在宽度方向上划分凹部23的左划分壁23A及右划分壁23B的各前端部与第二隔壁2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连接。在此,左划分壁23A及右划分壁23B分别与第二隔壁25连接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弯曲状。
通过这些第一隔壁24、第二隔壁25、左划分壁23A及右划分壁23B,机壳14的内部被划分为第一室26、第二室27、第三室28和第四室29。
第一室26由机壳14的顶壁14A(参照图2)、前壁14D、左壁14E、底壁14F(参照图4)与第一隔壁24和第二隔壁25划分,成为机壳14的内部的大致前半部分。并且,因为如上述那样左划分壁23A及右划分壁23B与第二隔壁2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连接,所以上述的凹部23相对于第一室26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从后侧邻接。并且,在底壁14F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各自的宽度方向两侧,脚轮45被转动自如地安装(参照图2及图4),利用这些脚轮45,清扫中的吸入装置6的移动变得容易。
第二室27由机壳14的顶壁14A(参照图2)、后壁14B及底壁14F(参照图4)、右划分壁23B、第一隔壁24和第二隔壁25划分,成为机壳14的内部的右后侧的部分。并且,第二室27相对于凹部23从右侧邻接,且相对于第一室26的大致右半部分从后侧相邻。在此,第二室27和第一室26之间通过第二隔壁25遮断。并且,上述的狭缝50(参照图3及图4)与第二室27连通。
第三室28由机壳14的顶壁14A(参照图2)、后壁14B、左壁14E及底壁14F(参照图4)与左划分壁23A和第二隔壁25划分,成为机壳14的内部的左后侧的部分。并且,第三室28相对于凹部23从左侧邻接,且相对于第一室26的大致左半部分从后侧邻接。在此,第三室28和第一室26之间被第二隔壁25遮断。
第四室29由机壳14的顶壁14A(参照图2)、后壁14B、右壁14C、前壁14D及底壁14F(参照图4)和第一隔壁24划分,成为机壳14的内部的右端部。并且,第四室29相对于第一室26及第二室27从右侧邻接,第四室29和第一室26之间及第四室29和第二室27之间被第一隔壁24遮断。
在此,在机壳14的底壁14F(参照图4)中,在与第一室26一致的部分形成有吸入口30。吸入口30是具有与第一室26大致相同的宽度方向长度的、宽度方向上长的矩形状的贯通孔,仅与第一室26连通,且与地面X(参照图1及图4)相对。这样,因为吸入口30被形成在机壳14的底壁14F上,另一方面,上述的狭缝50被形成在鼓出部分22的右壁22A、机壳14的后壁14B上(参照图3及图4),所以吸入口30和狭缝50在机壳14中分别被形成在不同位置上。此外,由此知道狭缝50不与地面X相对(参照图4)。
并且,在第一室26内,以面对吸入口30的方式配置旋转刷31。旋转刷31是宽度方向上长的大致圆柱形状。旋转刷31具有成为其芯体的刷轴32以及在刷轴32的外周面上、在其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栽植设置的刷43。刷轴32的左端部旋转自如地被机壳14的左壁14E支承。刷轴32的右端部旋转自如地被第一隔壁24支承。即,旋转刷31被设置为在机壳14内可以旋转。此外,刷轴32的右端部贯通第一隔壁24,并延伸至第四室29内,将在刷轴32上露出至第四室29内的部分称为露出部分32A。
并且,在第二室27内配置有箱(case)33。箱33是中心轴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且被架设在右划分壁23B和第一隔壁24之间。
具体地说,箱33的左端部以向左侧缩径成大致直线状,且包围右划分壁23B的右插通孔23D的方式,无间隙地与右划分壁23B的右侧面连接。在箱33的内部接近左端部的一侧,设有从箱33的内周面向其中心轴延伸的支承部33A。在支承部33A上在与箱33的中心轴一致的部分设有第一轴承34。
此外,箱33的右端部向右侧缩径成台阶状。在箱33的右端部(具体地说,在箱33的右端部从第一隔壁24在左侧隔开间隔的端面)上,形成有取入孔(取込穴)33B。取入孔33B与箱33内部连通,进而,经箱33内部与右插通孔23D连通。并且,在箱33的右端部的内部与箱33的中心轴一致的部分设有第二轴承35。
在这样的箱33的内部设有涡轮机36。涡轮机36具有涡轮机轴37和叶片38。
涡轮机轴37沿宽度方向延伸。涡轮机轴37的左端部旋转自如地被第一轴承34支承,涡轮机轴37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稍靠右侧的部分旋转自如地被第二轴承35支承。涡轮机轴37的右端部贯通第一隔壁24,延伸至第四室29内,作为露出部分37A。并且,露出部分37A旋转自如地被在第四室29内设置的第三轴承39支承。
叶片38一体地安装在涡轮机轴37上。具体地说,叶片38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在箱33内,在相对于涡轮机轴37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因为涡轮机轴37旋转自如地被第一轴承34、第二轴承35及第三轴承39支承,所以涡轮机36可以自由旋转。在此,在第四室29内,在涡轮机轴37的露出部分37A和上述的刷轴32的露出部分32A之间,以规定的张力挂设有带40。并且,在露出部分32A及露出部分37A中,挂设有带40的部分形成为带轮形状,从而防止带40从露出部分32A及露出部分37A脱落。
(2)弯管
弯管17具有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包含上下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Y,是在中途折弯的管,且以折弯的部分为界,可以分为上述的连接筒15和连结部件16(参照图示斜线部分)。并且,在弯管17中,成为一端(图3中为前侧)的连结部件16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机壳14内,成为另一端(图3中为后侧)的连接筒15从机壳14突出,且能够与电动吸尘器主体2(具体地说,图1所示的吸入管5)连接。
(2-1)连结部件
连结部件16是与弯管17同样具有中心轴Y的大致圆筒,被部分地插入到机壳14的凹部23。连结部件16(尤其内部)随着接近凹部23(在图3中随着朝向前侧)而直径逐渐扩大。并且,在连结部件16中,在中心轴Y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连结部件16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具体地说,在连结部件16中,接近机壳14的一侧(在图3中为前侧,被插入凹部23的部分)的开口作为入口16A,远离机壳14的一侧(在图3中为后侧,没有被插入凹部23的部分)的开口作为出口16B。在此状态下,连结部件16的入口16A与第一室26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连通。由此,在机壳14内,通过第一室26,划分出从吸入口30向连结部件16连通的主吸入风路47。
并且,在连结部件16中,被插入凹部23的部分转动自如地被机壳14(具体地说,左划分壁23A及右划分壁23B)支承。具体地说,在连结部件16中被插入凹部23的部分作为转动中心部分41,在转动中心部分41上一体设有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圆柱状的突出部。在此,将从转动中心部分41向左侧突出的突出部称为左突出部41A,将向右侧突出的突出部称为右突出部41B。左突出部41A的圆中心和右突出部41B的圆中心从宽度方向看时一致。此外,左突出部41A直径小于右突出部41B。左突出部41A以无间隙的方式被插通到左划分壁23A的左插通孔23C,在左插通孔23C被左划分壁23A支承且转动自如。并且,右突出部41B以无空隙的方式被插通到右划分壁23B的右插通孔23D,在右插通孔23D被右划分壁23B支承且转动自如。这样,连结部件16(即,弯管17)以转动中心部分41为中心(具体地说,以左突出部41A及右突出部41B的圆中心为中心),相对于机壳14可转动地被连结。在此,连结部件16(弯管17)的转动轴Z沿宽度方向延伸,不仅通过左突出部41A的圆中心,还通过右突出部41B的圆中心,此外,与上述的弯管17的中心轴Y的延伸方向(轴向)正交。
并且,在转动中心部分41中转动轴Z的延伸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弯管17的一端侧面),具体地说,在右突出部41B的右侧面,形成有与连结部件16内部连通的孔,作为连通孔41C。具体地说,连通孔41C以连结部件16(弯管17)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Z通过的位置)为中心而形成。并且,连通孔41C经由右插通孔23D与第二室27的箱33的内部连通。如上述那样,由于箱33的取入孔33B经由箱33内部与右插通孔23D连通,进而,狭缝50(也参照图4)与第二室27连通,所以在第二室27(机壳14),划分出从狭缝50与连结部件16的连通孔41C连通的涡轮机用风路42。因为涡轮机用风路42包含箱33的内部,所以判明上述的涡轮机36被设置在涡轮机用风路42上。此外,如上述那样,由于成为涡轮机用风路42的第二室27和成为主吸入风路47的第一室26之间被第二隔壁25遮断,所以涡轮机用风路42在机壳14内独立于主吸入风路47被分开。并且,在机壳14内,涡轮机用风路42在旋转刷31的后方侧被分开为与旋转刷31大致平行(即,与旋转刷31同样在宽度方向上长)。因此,由于在机壳14内能够紧凑地配置涡轮机用风路42及涡轮机36,所以能够实现吸入装置6的小型化。
(2-2)连接筒
连接筒15是与弯管17同样具有中心轴Y的大致圆筒。在连接筒15中,一端与连结部件16的出口16B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的吸入管5(参照图1)连接。在此,连接筒15和连结部件16被连结为互相绕轴转动自如。具体地说,连接筒15相对于连结部件16以上述的中心轴Y的延伸方向(轴方向)的转动轴(即,中心轴Y)为中心转动。
(3)清扫时吸入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1,当进行地面X的清扫时,上述的电动鼓风机7工作,产生吸引力。由此,在图3所示的吸入装置6中,空气分别从吸入口30及狭缝50(也参照图4)被吸入到机壳14内。从狭缝50被吸入的空气如图示的粗实线箭头所示,通过上述的涡轮机用风路42,从连通孔41C流入弯管17的连结部件16的转动中心部分41的内侧。
在此,当从狭缝50被吸入且在涡轮机用风路42内流动的空气通过涡轮机36时,涡轮机36的叶片38接受该空气,在该空气的作用下涡轮机36旋转。伴随于涡轮机36旋转,通过带40与涡轮机轴37连结的刷轴32及旋转刷31旋转。这样,涡轮机36在从狭缝50流入的空气的作用下产生用于使旋转刷31旋转的旋转力,该旋转力通过带40传递到旋转刷31。并且,旋转刷31在涡轮机36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旋转。
并且,旋转的旋转刷31将地面X(参照图1)上的灰尘向吸入口30一侧,即,向第一室26内部拢起。通过旋转刷31拢起的灰尘及空气(以下,称为“灰尘等”),在电动鼓风机7(参照图1)产生的吸引力的作用下,从吸入口30被吸入到第一室26内。在此,由于旋转刷31旋转来拢起地面X的灰尘,所以在吸入口30中,能够有效吸入地面X的灰尘。并且,这些灰尘等如图示的粗虚线箭头所示,流过主吸入风路47且从第一室26朝向连结部件16的入口16A,从入口16A流入连结部件16的转动中心部分41的内侧。
这样从吸入口30被吸入且流过主吸入风路47的灰尘等(参照图示的粗虚线箭头)以及从狭缝50被吸入且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参照图示的粗实线箭头),在连结部件16的转动中心部分41的内侧合流,如图示的粗单点划线箭头所示,在通过了连结部件16的内部之后,从连结部件16的出口16B至连接筒15,被吸入到电动吸尘器1侧(电动吸尘器主体2内)。换言之,连结部件16使从吸入口30被吸入且流过主吸入风路47的灰尘等和从狭缝50被吸入且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在转动中心部分41的内侧合流并送入电动吸尘器主体2。
如以上那样,在该吸入装置6中,在含有地面X的灰尘的空气从吸入口30被吸入到机壳14内且流过主吸入风路47之后,从弯管17的一端(连结部件16)流入弯管17内,其后,被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2。
并且,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在弯管17的一端侧(连结部件16)的内侧,与流过主吸入风路47的灰尘等合流,被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2。
与此相对,在使流过主吸入风路47的灰尘等和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在弯管17的外侧合流的情况下,必须在机壳14内确保用于合流的空间。
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流过主吸入风路47内的灰尘等和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内的空气在弯管17的连结部件16的内侧合流,所以能够省去上述的空间,能够实现机壳14、即吸入装置6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在弯管17的一端侧面(连结部件16的右侧面),以弯管17(连结部件16)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Z)为中心形成有连通孔41C,所以即使弯管17(连结部件16)转动,连通孔41C的位置也不会错开。因此,通过使涡轮机用风路42与该连通孔41C连通,涡轮机用风路42不会伴随于弯管17的旋转而突然移动,所以即使弯管17转动,也能够在涡轮机用风路42中从狭缝50很好地吸入空气,能够使设置在涡轮机用风路42上的涡轮机36良好地旋转。
并且,在弯管17中,只要使涡轮机用风路42与连结部件16的连通孔41C连通,就能够将弯管17和涡轮机用风路42的连接部分抑制到很小。由此,能够实现吸入装置6的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不仅被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装置,其具有使旋转刷旋转的涡轮机,能够实现小型化。在吸入装置(6)中,在含有灰尘的空气(灰尘等)从吸入口(30)被吸入到机壳(14)内且流过主吸入风路(47)后,从连结部件(16)流入到弯管(17)内。此外,涡轮机(36)在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的作用下旋转,通过该旋转力使旋转刷(31)旋转。在机壳(14)内,流过涡轮机用风路(42)的空气在弯管(17)的连结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