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如何把二氧化钛分散于树脂组合物中对从根本上减少二
氧化钛中原来存在的粗大粒子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工
作得到了本发明,它包括如下内容:
1.二氧化钛,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性能:将其分散于乙二醇(作为
分散介质)中,可制得13%(重量)的、比电阻高于7000欧姆厘米的
悬浮液,经孔径为6微米的滤纸过滤,以1.73厘米3/分钟.厘米2的流速
过滤4分钟之后,过滤压力不超过100千帕。
2.一种包含热塑性树脂和以上限定的二氧化钛的热塑性树脂组合
物。
3.一种包含聚酯树脂和以上限定的二氧化钛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4.一种包含聚酯树脂和二氧化钛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
有以下性能,使其在下述条件下通过过滤压力试验机,在过滤1小时之
后过滤压力升高值满足下述方程(I):
P≤0.2C+0.2 (I)
式中P为过滤压力升高值(兆巴),C为组合物中二氧化钛的含量
(%重量),条件是0.3≤C≤15。
测定温度:300℃
过滤速度:1.11克/分钟.厘米2
过滤用多孔物质孔径:7微米
5.一种生产包含聚酯树脂和二氧化钛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在聚酯树脂聚合过程中加入上述(1)限定的二氧化钛的
乙二醇悬浮液。
6.一种生产包含聚酯树脂和二氧化钛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在聚酯树脂聚合反应基本完成后,通过使用混合器,将上
述(1)限定的二氧化钛混入聚酯树脂中。
7.一种生产二氧化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二氧化
钛分散于一种液体中,清除所得二氧化钛分散体中的粗二氧化钛粒子,
通过干燥除去二氧化钛分散体中的液体,以及借助气流使以上步骤中得
到的二氧化钛撞击到某一物体上。
8.上述(7)限定的方法得到的二氧化钛,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性
能,将其分散于乙二醇(作为分散介质)中,可制得13%(重量)的、
比电阻高于7000欧姆厘米的悬浮液,经孔径为6微米的滤纸过滤,以1.73
厘米3/分钟.厘米2的流速过滤4分钟之后,过滤压力不超过100千帕。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涉及粒状二氧化钛,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性能,将其分散于
乙二醇(作为分散介质)中,可制得13%(重量)的、比电阻高于7000
欧姆厘米的悬浮液,经孔径为6微米的滤纸过滤,以173厘米3/分钟.厘
米2的流速过滤4分钟之后,过滤压力不超过100千帕。不满足这些技术
要求,聚酯树脂组合物在纺丝时就易发生频繁断丝。孔径6微米的滤纸
可购自Nippon Por公司,商品名为“ultipor GF”Discs P/N6微米47毫
米。
上述说明的二氧化钛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1.将原料二氧化钛分散于一种液体(如水)中。
2.采用离心法等除去二氧化钛粗大粒子。
3.采用蒸发法从分散体中回收二氧化钛粒子。
4.借助气体射流使二氧化钛粒子相互碰撞,或者撞击到某物体上(如
设备壁上或置于设备中的挡板上),借此可以粉碎由于在上述步骤(3)
发生粒子聚集所产生的粗大粒子。
本发明的二氧化钛是用来混入热塑性树脂中的,优选聚酯树脂中,
以便生产树脂组合物。聚酯是下述一类的聚酯,其中二羧酸部分是对苯
二甲酸(或其酯衍生物)。二醇部分是乙二醇或丁二醇(或其酯衍生物)。
优选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其他实例
包括,主链中70%以上的重复单元是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对苯二甲酸丁
二酯的共聚物,其对苯二甲酸部分部分地被二官能羧酸(或其酯衍生物)
代替,二醇部分部分地被脂族、脂环族或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或其酯
衍生物)代替。二官能羧酸包括,例如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5-磺
基间苯二甲酸钾、对-β-羟基乙氧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间苯
二甲酸、4,4′-二苯醚二羧酸、4,4′-二苯甲烷二羧酸、4,4′-二苯醚二
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1,2′-二苯氧基乙烷-P,P′-二羧酸、2,6
-萘二羧酸、己二酸和癸二酸。二羟基化合物包括,例如:丙二醇、丁
二醇、己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
己二甲醇、1,4-双-β-羟乙氧基苯和双酚-A。
聚酯树脂可以采用连续或间歇方式生产。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作为聚酯树脂)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包括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直
接酯化反应,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对苯二甲酸低级烷基酯)和乙
二醇的酯交换反应,或者对苯二甲酸和环氧乙烷的反应得到对苯二甲酸
二醇酯和/或其低聚物。第二步包括在减压下的缩聚反应,以便从第一步
得到的反应产物生产所需聚合度的聚合物。
在生产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方法中,能够在聚酯树脂的聚合
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钛,或者在聚合作用基本完成之后加入,或者在将聚
酯树脂制成颗粒之后加入,优选的是前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的优选做
法是将二氧化钛分散到二醇中,再将所得分散物加到含有聚酯低聚物的
聚合体系中。第二种方法的优选做法是在聚合作用后立即使用混合器把
二氧化钛直接混入熔融聚合物中。
按照本发明,包含聚酯树脂和二氧化钛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应满足下
述技术要求,使其通过过滤压力试验机,在过滤1小时之后过滤压力升
高值满足下述方程(I)。
P ≤0.2C+0.2 (I)
式中P为过滤压力升高值(兆巴),C为组合物中二氧化钛的含量
(%重量),条件是0.3≤C≤15。进行测试的条件:测定温度为300℃、
过滤速度为1.11克/分钟.厘米2,过滤用多孔物质孔径为7微米。
本试验能够使用的过滤用多孔物质是“Dynaloy Filter X5”。过滤
压力试验机为Fuji Filter Kogyo公司出品,而过滤用多孔物质为Watanabe
Giichi Seisakusho公司(京都)出品。
图1为过滤试验示意图,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酯树脂组合物样品(以颗粒形式)装入料斗1中。
2.加热铝封闭加热器4直到热板3升温至300℃(实测温度)。
3.驱动活塞2,借此把样品熔体紧压在热板上。
4.起动齿轮泵5,借此,以规定速度经过滤用多孔物质排出样品熔体
4小时,在排料期间记录在记录器7上的过滤压力。
与本发明的二氧化钛混和的聚酯树脂可以采用间歇或连续方法聚
合。在第二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聚合作用基本完成之后加入二氧化钛。
这样就没必要清洗聚合反应器,而只需在一个级别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切
换成另一级别时清洗混合器。
实例
参照如下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较详细的叙述。
制备二氧化钛样品A~E
采用表1所示方法从原料二氧化钛(“TA-110”Fuji Titan Kogyo
公司出品)制备混入聚酯树脂用的五个二氧化钛样品A~E。本方法包
括离心分离粗粒子和机械粉碎粗粒子。前者采用超级离心机(“Super
-decanter P-3000”,Tomoe工程公司出品)进行。后者采用干燥粉
碎机(“Jet Mill STJ-200”,Seishin Kigyo公司出品)进行,该机被
设计成使粗粒子借助空气射流撞击设备壁。样品D和E的粉碎速度分别
为10公斤/小时和5公斤/小时。
将每个二氧化钛样品A~E分别与乙二醇混合,得到13%(重量)
的悬浮液。将该悬浮液在300转/分钟下搅拌1小时。然后,使悬浮液以
30厘米3/分钟(相当于1.73厘米3/分钟.厘米2)的流速通过滤纸(直径
47毫米,规格如上所述)。测定过滤压力升高值。用如下方法测定悬浮
液比电阻。
在300毫升烧杯中,通过充分混合,将样品(20克)分散于纯水(180
克)中。该纯水比电阻应高于25×104欧姆.厘米。将所得分散体在电热
器上煮沸5分钟。冷却至室温之后,用纯水补充分散物,使其总重量为
200±0.1克。采用电导仪(“CM-30S”Toa Dempa公司出品)测定
悬浮液电导率。将读数按下式换算为比电阻。
比电阻(欧姆.厘米)=1/R×106
式中R是电导率(微秒/厘米)。
表1
试样
二氧化钛的处理
过滤压力升高值
(千帕/4分钟)
比电阻(欧姆.
厘米)
A
分散在水中,采用离心机除去粗
粒子、干燥、采用干燥粉碎机粉
碎粗粒子
92
7400
B
分散在水中,采用离心机除去粗
粒子
128
7400
C
分散在乙二醇中,采用离心机除
去粗粒子
135
2800
D
采用干燥粉碎机,粉碎粗粒子
(10公斤/小时)
105
2800
E
采用干燥粉碎机,粉碎粗粒子
(5公斤/小时)
95
2800
实例1和比较例1,10,19和28
将每种二氧化钛样品A~E分别分散于二乙醇中,得到浓度为16
克/100厘米3的悬浮体(淤浆)。通过连续直接聚合从乙二醇和对苯二
甲酸制备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用设备由第一酯化釜、第二
酯化釜、第一预聚反应器、第二预聚反应器和终聚反应器组成。在低聚
物(97%酯化)从第二酯化釜输送到第一预聚反应器过程中,将淤浆连
续加入低聚物中。这样终聚反应得到包含聚酯树脂和二氧化钛的所需聚
酯树脂组合物。顺便说,该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64,以邻氯苯酚为
溶剂,在25℃下测定。
在如下条件下测试聚酯树脂组合物过滤压力升高值,采用Fuji Filter
Kogyo公司出品的熔体纺丝试验机“CII”(如图1所示)进行测定。
测定温度:300℃
进料速度:5克/分钟
过滤用多孔物质:“Dynaloy Filter X5”,孔径为7微米,过滤面
积:4.52厘米2。Watanabe Giichi Seisakuaho公司出品。
过滤1小时后记录过滤压力升高值。其结果示于表2。将该聚酯树
脂组合物以6000米/分钟速度纺成复丝(单丝纤度4.17旦)。记录纺丝
时每吨发生断丝的次数。其结果示于表3。
实例2和比较例2,11、20和29
所需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除其聚合反应采用间歇设备按酯
化工序和聚合工序进行,并且二氧化钛淤浆在第二工序开头加入外,其
余均采用与实例1相同的方法。用与实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其结
果示于表3。
实例3和比较例3,12,21和30
所需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除二氧化钛淤浆采用连接于终聚
反应器的混合器加入到聚酯中以使所得组合物的二氧化钛含量如表2所
示之外,其余均采用与实例1相同的方法;(混合器为同向转动的双螺
杆型,为Toshiba Kikai公司出品的“TEM-48BS”)。用与实例1相
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其结果示于表3。
实例4~9和比较例4~9,13~18,21~27,31~36
所需聚酯组合物采用实例1~3的任何一种方法制备,如表2所示。
用与实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其结果示于表3。
从表1~3可知,关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组合物仅发生很少断丝。
表2
序号
二氧化钛
表示符号
聚合方法
二氧化钛在组合物中的
含量(%重量)
将二氧化钛混入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酯的方法
实例
1
A
连续
2.2
借助乙二醇淤浆混入
92%酯化的低聚物中
实例
2
A
间歇
2.2
与实例1相同
实例
3
A
连续
2.2
聚合后通过混合法混入
熔体聚合物中
实例
4
A
连续
0.4
与实例1相同
实例
5
A
间歇
0.4
与实例2相同
序号
二氧化钛
表示符号
聚合方法
二氧化钛在组合物中的
含量(%重量)
将二氧化钛混入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酯的方法
实例
6
A
连续
0.4
与实例3相同
实例
7
A
连续
5.0
与实例1相同
实例
8
A
间歇
5.0
与实例2相同
实例
9
A
连续
5.0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1
B
连续
2.2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2
B
间歇
2.2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3
B
间歇
2.2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4
B
连续
0.4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5
B
间歇
0.4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6
B
连续
0.4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7
B
连续
5.0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8
B
间歇
5.0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9
B
连续
5.0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10
C
连续
2.2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11
C
间歇
2.2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12
C
连续
2.2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13
C
连续
0.4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14
C
间歇
0.4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15
C
连续
0.4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16
C
连续
5.0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17
C
间歇
5.0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18
C
连续
5.0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19
D
连续
2.2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20
D
间歇
2.2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21
D
连续
2.2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22
D
连续
0.4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23
D
间歇
0.4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24
D
连续
0.4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25
D
连续
5.0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26
D
间歇
5.0
与实例2相同
|
比较例
27
D
连续
5.0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28
E
连续
2.2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29
E
间歇
2.2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30
E
连续
2.2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31
E
连续
0.4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32
E
间歇
0.4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33
E
连续
0.4
与实例3相同
比较例
34
E
连续
5.0
与实例1相同
比较例
35
E
间歇
5.0
与实例2相同
比较例
36
E
连续
5.0
与实例3相同
表3
序号
二氧化钛
表示符号
二氧化钛在组合物
中的含量(%重量)
过滤压力升高值
(兆帕/小时)
每吨发生
断丝的次数
实例
1
A
2.2
0.54
0.3
实例
2
A
2.2
0.60
0.3
实例
3
A
2.2
0.62
0.4
实例
4
A
0.4
0.19
0.0
实例
5
A
0.4
0.22
0.1
实例
6
A
0.4
0.26
0.1
实例
7
A
5.0
1.02
0.5
实例
8
A
5.0
1.12
0.5
实例
9
A
5.0
1.19
0.5
比较例
1
B
2.2
0.88
1.5
比较例
2
B
2.2
0.92
1.6
比较例
3
B
2.2
1.00
2.5
比较例
4
B
0.4
0.45
0.9
比较例
5
B
0.4
0.52
1.0
比较例
6
B
0.4
0.53
1.0
比较例
7
B
5.0
1.52
2.5
比较例
8
B
5.0
1.62
3.5
比较例
9
B
5.0
1.87
3.7
比较例
10
C
2.2
0.95
2.0
比较例
11
C
2.2
0.99
2.2
比较例
12
C
2.2
1.03
3.5
比较例
13
C
0.4
0.56
1.2
比较例
14
C
0.4
0.57
1.4
比较例
15
C
0.4
0.62
1.5
比较例
16
C
5.0
1.66
3.5
比较例
17
C
5.0
1.80
3.8
比较例
18
C
5.0
1.89
3.9
比较例
19
D
2.2
0.66
1.2
比较例
20
D
2.2
0.69
1.5
比较例
21
D
2.2
0.71
1.6
比较例
22
D
0.4
0.30
0.8
比较例
23
D
0.4
0.39
0.9
比较例
24
D
0.4
0.40
1.0
比较例
25
D
5.0
1.25
2.5
比较例
26
D
5.0
1.26
2.6
比较例
27
D
5.0
1.30
2.9
比较例
28
E
2.2
0.95
2.4
比较例
29
E
2.2
1.02
2.6
比较例
30
E
2.2
1.13
2.8
序号
二氧化钛
表示符号
二氧化钛在组合物
中的含量(%重量)
过滤压力升高值
(兆帕/小时)
每吨发生
断丝的次数
比较例
31
E
0.4
0.59
1.3
比较例
32
E
0.4
0.64
1.5
比较例
33
E
0.4
0.65
1.7
比较例
34
E
5.0
1.63
3.6
比较例
35
E
5.0
1.75
3.8
比较例
36
E
5.0
1.97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