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34703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8519.5

申请日:

2015.04.12

公开号:

CN104748153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4B 1/18申请公布日:201507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B 1/18申请日:20150412|||公开

IPC分类号:

F24B1/18; F24B1/197

主分类号:

F24B1/18

申请人:

陈相源

发明人:

陈相源

地址:

5374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城东三路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45109

代理人:

于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特征是第一上灶体内腔是第一灶腔,第一上灶体内腔有第一风室,第二上灶体内腔是第二灶腔,第二下灶体内腔是第二风室,第一上灶体下面安装在第一下灶体上,第二上灶体安装在第二下灶体上,第一上灶体与第一风室之间安装第一炉桥,第二灶腔与第二风室之间安装第二炉桥,第一灶腔与第二灶腔之间有互通烟道导通,第一上灶体与第二上灶体之间安装互通烟道,互通烟道上安装烟囱,第一下灶体底部有第一清灰口,第二下灶体底部有第二清灰口,第一下灶体底面是第一底封板,第二下灶体底面是第二底封板。优点是:双腔双灶,一物多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占地面积少,用料省,节能降耗,干净卫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包括第一底封板、第一清灰口、第一风室、第一下灶体、第二导风眼、第一炉桥、第一上灶体、第一顶口、第一灶腔、互通烟道、烟囱、第二灶腔、第二顶口、第二炉桥、第二上灶体、第二导风眼、第二下灶体、第二清灰口、第二底封板、第二风室,其特征在于第一上灶体(7)内腔是第一灶腔(9),第一下灶体(4)内腔有第一风室(3),第二上灶体(15)内腔是第二灶腔(12),第二下灶体(17)内腔是第二风室(20),第一上灶体(7)下面安装在第一下灶体(4)上,第二上灶体(15)安装在第二下灶体(17)上,第一灶腔(9)与第一风室(3)之间安装第一炉桥(6),第二灶腔(12)与第二风室(20)之间安装第二炉桥(14),第一灶腔(9)与第二灶腔(12)之间有互通烟道(10)导通,第一上灶体(7)与第二上灶体(15)之间安装互通烟道(10),互通烟道(10)上安装烟囱(11),第一下灶体(4)底部有第一清灰口(2),第二下灶体(17)底部有第二清灰口(18),第一下灶体(4)底面是第一底封板(1),第二下灶体(17)底面是第二底封板(19)。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第一顶口(8)顶面安放锅圈,锅圈上面安放炊锅。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第二顶口(13)顶面安放锅圈,锅圈上面安放炊锅。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第一顶口(8)、第二顶口(13)为进柴料入口。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烟囱(11)安装在互通烟道(10),互通烟道(10)与第一灶腔(9)、第一导风眼(5)、第一风室(3)、第一清灰口(2)相通。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烟囱(11)安装在互通烟道(10),互通烟道(10)与第二灶腔(12)、第二导风眼(16)、第二风室(20)、第二清灰口(18)相通。

说明书

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炉灶类,特别是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炉灶多是一腔一灶,尤其是民间用的炉灶用泥砖或红砖砌成方形,中间是炉膛,炉腔底是炉桥,炉桥底下是风室,炉灶外开有灶口通道用于装柴、煤燃料,为能容易从灶口通道加入大块柴料,其灶口开口过大,敞开的灶口通道直接影响到灶膛里燃料的燃烧效果,灶膛平直向上,其通风是敞开的,直入直出,方便使用,但这样的炉灶,一是用料多,造成浪费;二是消失、散失多,达不到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容易,取材方便,易找,结构简单,用料省,燃料燃烧效果好,成本低,效果好,节能快速,干净卫生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包括第一底封板、第一清灰口、第一风室、第一下灶体、第二导风眼、第一炉桥、第一上灶体、第一顶口、第一灶腔、互通烟道、烟囱、第二灶腔、第二顶口、第二炉桥、第二上灶体、第二导风眼、第二下灶体、第二清灰口、第二底封板、第二风室,其特征在于第一上灶体(7)内腔是第一灶腔(9),第一上灶体(7)内腔有第一风室(3),第二上灶体(15)内腔是第二灶腔(12),第二下灶体(17)内腔是第二风室(20),第一上灶体(7)下面安装在第一下灶体(4)上,第二上灶体(15)安装在第二下灶体(17)上第一灶腔(9)与第一风室(3)之间安装第一炉桥(6),第二灶腔(12)与第二风室(20)之间安装第二炉桥(14),第一灶腔(9)与第二灶腔(12)之间有互通烟道(10)导通,第一上灶体(7)与第二上灶体(15)之间安装互通烟道(10),互通烟道(10)安装烟囱(11),第一下灶体(4)底部有第一清灰口(2),第二下灶体(17)底部有第二清灰口(18),第一下灶体(4)底面是第一底封板(1),第二下灶体(17)底面是第二底封板(19)。
    第一顶口(8)顶面安放锅圈,锅圈上面安放炊锅。
    第二顶口(13)顶面安放锅圈,锅圈上面安放炊锅。
    第一顶口(8)、第二顶口(13)为进柴料入口。
    烟囱(11)安装在互通烟道(10),互通烟道(10)与第一灶腔(9)、第一导风眼(5)、第一风室(3)、第一清灰口(2)相通。
    烟囱(11)安装在互通烟道(10),互通烟道(10)与第二灶腔(12)、第二导风眼(16)、第二风室(20)、第二清灰口(18)相通。
    本发明的优点是:双腔双灶,一物多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占地面积少,用料省,节能降耗,干净卫生,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右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底封板(1)、第一清灰口(2)、第一风室(3)、第一下灶体(4)、第一导风眼(5)、第一炉桥(6)、第一上灶体(7)、第一顶口(8)、第一灶腔(9)、互通烟道(10)、烟囱(11)、第二灶腔(12)、第二顶口(13)、第二炉桥(14)、第二上灶体(15)、第二导风眼(16)、第二下灶体(17)、第二清灰口(18)、第二底封板(19)、第二风室(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3,第一上灶体(7)与第二上灶体(15)之间有互通烟道(10)。第一灶腔(9)与第二灶腔(12)之间有互通烟道(10)互通。第一下灶体(4)底部有第一清灰口(2)。第二下灶体(17)底部有第二清灰口(18)。第一下灶体(4)底面有第一底封板(1)。第二下灶体(17)底部有第二底封板(19)。第一上灶体(7)顶上有第一顶口(8),第二上灶体(15)顶上有第二顶口(13)。第一上灶体(7)底口与第一下灶体(4)顶口交接,其交接处内腔安装有第一炉桥(6)。第二上灶体(15)底口与第二下灶体(17)顶口交接,其交接处内腔安装第二炉桥(14)。互通烟道(10)把第一灶腔(9)与第二灶腔(12)相互接通。互通烟道(10)开有烟囱口安装烟囱(11)。第一顶口(8)上面安放锅圈,锅圈上面放炊具。第二顶口(13)上面放锅圈,锅圈上面放炊具。第一上灶体(7)、第一下灶体(4)、第二上灶体(15)、第二下灶体(17)用铸铁做成,也可用耐火泥烧制成型。第一风室(3)与第一清灰口(2)、第一导风眼(5)、第一灶腔(9)导通,并通至互通烟道(10)、烟囱(11),互通烟道(10)与第二灶腔(12)、第二导风眼(16)、第二风室(20)、第二清灰口(18)互通。柴草从第一顶口(8)、第二顶口(13)进入第一灶腔(9)、第二灶腔(12),使用时先加柴草进入第一灶腔(9)、第二灶腔(12)之后,顶口放锅圈和炊锅。
    实施例2,参照附图1~图3,第一上灶体(7)底部开有灶口通道,第二上灶体(15)底部开有第二灶口通道,用于进入柴料,这样形成从这灶口通道进入柴料到灶膛,不需从第一顶口(8)、第二顶口(13)进入柴料。这样可用,但热气热量不全,尚有不必要的热量散失和流失。
    实施例3,参照附图1~图3,第一下灶体(4)底面敞开底口,第二下灶体(17)底面敞开底口。第一下灶体(4)底面、第二下灶体(17)底面支于三个柱墩上。第一风室(3)与外界空气直接导通。第二风室(20)与外界空气直接导通。这样也可使用,但热量散失流失大,使用时从第一顶口(8)、第二顶口(13)先装入柴草并点燃柴草,在顶口上安放锅圈和炊锅即可使用。

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双联节能炉灶,特征是第一上灶体内腔是第一灶腔,第一上灶体内腔有第一风室,第二上灶体内腔是第二灶腔,第二下灶体内腔是第二风室,第一上灶体下面安装在第一下灶体上,第二上灶体安装在第二下灶体上,第一上灶体与第一风室之间安装第一炉桥,第二灶腔与第二风室之间安装第二炉桥,第一灶腔与第二灶腔之间有互通烟道导通,第一上灶体与第二上灶体之间安装互通烟道,互通烟道上安装烟囱,第一下灶体底部有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