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346701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4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79535.1

申请日:

2010.05.14

公开号:

CN101849866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F 2/84申请日:20100514授权公告日:20120530终止日期:201305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2/84申请日:20100514|||公开

IPC分类号:

A61F2/84; A61M25/01; A61M25/098; A61M25/14; A61M25/09

主分类号:

A61F2/84

申请人:

卢振权

发明人:

卢振权; 邹燕群; 卢淑苑; 宋瑾; 吴伟凡; 李宝兴; 黄洁玲

地址:

518081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碧桐海苑B1207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曾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设置外鞘、定位固定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定位固定管为硬质定位固定管,定位固定管穿设于外鞘,并可沿外鞘的管腔内移动;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外鞘通过外鞘固定器与定位固定管紧密连接;引导管包括引导管本体、与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引导管头部,以及与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引导管尾部,引导管为柔软引导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穿设于定位固定管,并且对准输尿管切口方向推进,然后将引导管尾部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辅助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提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设置有外鞘、 定位 固定管、 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 ; 所述定位固定管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 所述定位固定管穿设于所述外鞘, 并可沿所述 外鞘的管腔内移动 ; 所述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 所述外鞘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与所述定位固定管 对应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 ; 所述引导管包括有引导管本体、 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头部, 以及与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 所述引导管为柔软的引导管 ; 所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 在自然状态下, 所述引导管附件 的头部具有弧状弯曲形状, 当所述引导管附件插设于所述引导管时, 所述引导管头部呈弧 状弯曲形状 ; 所述引导管和所述引导管附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固定管, 并且对准输尿管切口方向推 进, 然后将所述引导管尾部与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性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镍钛合金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管头部与所述引导管本体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环形标记线, 所述环形标记线为不 透 X 射线的环形标记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4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引导管为具有透明管壁的引导管。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鞘的外壁距所述外鞘固定器一段距离设置有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在使用时卡设于操 作通道 (Trocar) 的入口端。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尾端设置有握持部。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直径为 1mm ~ 1.4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长度为 400mm ~ 450mm, 所 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的长度为 14mm ~ 17mm ;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内径为 1.45mm ~ 1.5mm,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外径为 1.95mm ~ 2mm, 所述引导管的长度为 350mm ~ 400mm, 所述引导管头部的长度为 14mm ~ 17mm ;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内径为 2.45mm ~ 2.5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外径为 2.95mm ~ 3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长度为 320mm ~ 370mm ; 所述外鞘的内径为 3.45mm ~ 3.5mm, 所述外鞘的外径为 4.45mm ~ 4.5mm, 所述外鞘的 长度为 200mm ~ 250mm。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直径为 1.2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长度为 425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 2 头部的长度为 15mm ;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内径为 1.5mm,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外径为 2mm, 所述引导管的长度为 375mm, 所述引导管头部的长度为 15mm ;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内径为 2.5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外径为 3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长 度为 350mm ; 所述外鞘的内径为 3.5mm, 所述外鞘的外径为 4.5mm, 所述外鞘的长度为 225mm。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特征在于 : 当所述定位固定管距离所述输尿管切口 5mm ~ 10mm 时, 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将所述定位固 定管与所述外鞘紧密连接。

说明书


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辅助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用于腹腔镜下肾、 肾盂及 输尿管手术中放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使用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 导器。
     背景技术 目前, 泌尿外科界在施行肾、 肾盂及输尿管手术中, 常规的需在患者的输尿管内放 置一根输尿管支架 ( 俗称为 : 双 “J” 管或者双猪尾巴管 ), 在术后约 1-2 个月再经膀胱镜从 尿道拔除。该输尿管支架, 可以起到支撑及引流的作用, 从而保证尿液引流通畅, 并减少尿 液外渗、 肾周感染及尿道狭窄等情况的发生率。
     放置输尿管支架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 虽然操作简单、 快捷, 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 大, 而且术后恢复较慢, 同时易引起伤口感染。
     随着光电、 影像、 制造等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医疗科学技术应用的日新月 异, 外科手术也正朝着微创化、 无创化的方向发展, 使得许多传统的开放手术被腔内手术取 而代之。腹腔镜手术作为腔内手术的其中一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 泌尿外科的大部 分手术均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但是, 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远远没有开放手术放置输 尿管支架那么轻松, 而是一件费时、 费力的事情, 这常常令手术医生非常苦恼, 即使是腹腔 镜手术操作 “高手” 也不例外。从而使得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成为了一大技术难题。
     现有技术中, 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的常规方法是 : 在监视器的观察下, 经一个 操作通道 (Trocar) 或者操作通道 (Trocar) 与组织的间隙插入一根斑马导丝至手术视野, 再通过另一个操作通道 (Trocar) 伸入组织钳钳夹斑马导丝头部经输尿管切口插入输尿管 腔内, 直至确保斑马导丝头端到达膀胱内为止, 然后顺着斑马导丝, 并在助推管的推送下放 置输尿管支架于输尿管内, 再抽出斑马导丝, 最后用组织钳调整留置于输尿管内的输尿管 支架的适当位置。但上述操作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 :
     1、 由于斑马导丝通过操作通道 (Trocar) 进入手术视野时, 操作空间的密闭性被 破坏而造成漏气, 使得手术视野不清、 操作困难 ; 除此之外, 还使得 CO2 气体外泄, 加重了手 术室的环境污染, 危害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 ;
     2、 由于斑马导丝非常柔软, 特别是其头部末端, 依靠组织钳钳夹放入输尿管管腔 内非常困难, 往往会花费 30-60 分钟, 甚至失败, 既费时又费力, 常常令手术医生非常疲乏、 苦恼 ;
     3、 由于斑马导丝常常容易跑离输尿管管腔, 进入输尿管管腔外, 容易造成医疗事 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手术安全性差 ;
     4、 由于斑马导丝非常昂贵, 每根斑马导丝的价格一般在 1000 元以上, 而在组织钳 对其钳夹操作时非常容易损坏, 易造成一定的医疗资源浪费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 由于传统的输尿管支架放置操作方法中没有涉及辅助医疗器械, 所以 存在费时、 费力、 安全性差、 经济性差、 易污染等不足之处, 这已经成为这类手术的进一步发
     展瓶颈。 因此,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 马导丝, 使得手术时间缩短、 安全性提高, 而且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 便于推广应用的腹腔 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置入输尿管 支架用斑马导丝, 使得手术时间缩短、 安全性提高, 而且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 便于推广应 用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
     提供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其中, 设置有外鞘、 定位固 定管、 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 ;
     所述定位固定管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 所述定位固定管穿设于所述外鞘, 并可沿 所述外鞘的管腔内移动 ;
     所述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 所述外鞘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与所述定位固 定管对应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 ;
     所述引导管包括有引导管本体、 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头部, 以 及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 所述引导管为柔软的引导管 ;
     所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 在自然状态下, 所述引导管 附件的头部具有弧状弯曲形状, 当所述引导管附件插设于所述引导管时, 所述引导管头部 呈弧状弯曲形状 ;
     所述引导管和所述引导管附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固定管, 并且对准输尿管切口方向 推进, 然后将所述引导管尾部与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上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性内 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
     以上的, 上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镍钛合金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 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上述引导管头部与所述引导管本体之间的 交界处设置有环形标记线, 所述环形标记线为不透 X 射线的环形标记线。
     作为本发明的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上述引导管为具有透明管壁的引导管。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上述外鞘的外壁距所述外鞘固定器一段距 离设置有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在使用时卡设于操作通道 (Trocar) 的入口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上述引导管附件的尾端设置有握持部。
     以 上 的, 上 述 引 导 管 附 件 的 直 径 为 1mm ~ 1.4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长度为 400mm ~ 450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的长度为 14mm ~ 17mm ;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内径为 1.45mm ~ 1.5mm,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外径为 1.95mm ~ 2mm, 所述引导管的长度为 350mm ~ 400mm, 所述引导管头部的长度为 14mm ~ 17mm ;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内径为 2.45mm ~ 2.5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外径为 2.95mm ~ 3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长度为 320mm ~ 370mm ;所述外鞘的内径为 3.45mm ~ 3.5mm, 所述外鞘的外径为 4.45mm ~ 4.5mm, 所述外 鞘的长度为 200mm ~ 250mm。
     进一步的, 上所述引导管附件的直径为 1.2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长度为 425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的长度为 15mm ;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内径为 1.5mm, 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外径为 2mm, 所述引导管的长 度为 375mm, 所述引导管头部的长度为 15mm ;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内径为 2.5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外径为 3mm, 所述定位固定管 的长度为 350mm ;
     所述外鞘的内径为 3.5mm, 所述外鞘的外径为 4.5mm, 所述外鞘的长度为 225mm。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当所述定位固定管距离所述输尿管切口 5mm ~ 10mm 时, 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将所述定位固定管与所述外鞘紧密连接。
     本发明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设置有外鞘、 定位固定管、 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 ; 定位固定管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 定位固定管穿设于外鞘, 并可沿外 鞘的管腔内移动 ; 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 外鞘通过外鞘固定器与定位固定管对应 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 ; 引导管包括有引导管本体、 与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头 部, 以及与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 引导管为柔软的引导管 ; 引导管附件为 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 在自然状态下, 引导管附件的头部具有弧状弯曲形状, 当 引导管附件插设于引导管时, 引导管头部呈弧状弯曲形状 ; 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穿设于定 位固定管, 引导管头部和引导管附件的头部在使用时朝向输尿管切口方向伸入, 引导管尾 部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能够辅助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 使得放置斑马导 丝的难度降低, 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 缩短了麻醉时间, 减轻了手术医师的疲劳 ; 而且安全 性得到了提高, 从而避免了输尿管支架置入位置异常的风险 ; 同时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 便于推广应用。除此之外, 还减少了置入输尿管支架过程中 CO2 的外泄, 从而减少了手术医 护人员对 CO2 的吸入量, 避免了不必要的健康危害。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 制。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 “A—— A” 剖 视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定位固定管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引导管的结 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引导管附件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引导管附件穿设于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外鞘的结构 示意图。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和图 7 中包括 :
     1—— 引 导 管 附 件、 11—— 握 持 部、 12—— 引 导 管 附 件 的 头 部、 2—— 引 导 管、 21—— 引导管本体、 22—— 引导管头部、 23—— 环形标记线、 25—— 引导管尾部、 3—— 定 位固定管、 31—— 定位固定管的尾部、 4—— 外鞘、 41—— 密封固定胶塞、 42—— 限位件、 43——外鞘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1
     本发明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设置有外鞘 4、 定位固定管 3、 引导管 2 和引导管附件 1。其中, 定位固定管 3 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 3, 定位固定管 3 穿设于外鞘 4, 并可沿外鞘 4 的管腔内纵向移动。由 此,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定位固定管 3 距输尿管切口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 7 所示, 外鞘 4 设置有外鞘固定器 43, 外鞘 4 通过外鞘固定器 43 与定位固 定管 3 对应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 该连接为紧密的固定连接。 在置入输尿管支架过程中, 手术医师需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定位固定管 3 的头端与输尿管切口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 当 定位固定管 3 的头端与输尿管切口的距离为 5mm ~ 10mm 时, 利用外鞘固定器 43 将外鞘 4 与定位固定管 3 紧密连接。外鞘固定器 43 的另一个作用是, 可以用于将外鞘 4 在使用时卡 设于操作通道 (Trocar) 的入口端, 从而限制了外鞘 4 的纵向位移。
     另, 外鞘固定器 43 可以为固定夹, 或者是在外鞘 4 与定位固定管 3 的连接位置设 置密封固定胶塞 41, 通过将外鞘 4 内壁与定位固定管 3 外壁之间的间隙填满, 起到限定定位 固定管 3 的纵向位移, 从而将外鞘 4 与定位固定管 3 固定。
     参见图 4 所示, 引导管 2 包括有引导管本体 21、 与引导管本体 21 的一端相通的引 导管头部 22, 以及与引导管本体 21 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 25, 引导管 2 为柔软的引导 管 2。
     参见图 6 所示, 本发明的引导管附件 1 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 1, 在自 然状态下, 引导管附件的头部 12 具有弧状弯曲形状, 当引导管附件 1 插设于引导管 2 时, 因 引导管附件 1 具有较好的弹性, 可以抗拒一定的外力, 当引导管附件 1 插设于引导管 2 内 后, 由于引导管 2 质地柔软, 引导管头部 22 随之呈弧状弯曲形状。上述弧状弯曲形状可以 为圆弧状的弯曲形状。
     参见图 1 所示, 引导管 2 和引导管附件 1 一起穿设于定位固定管 3 时, 在定位固定 管 3 的外壁的外力作用下, 引导管头部 22 和引导管附件的头部 12 受到硬质的定位固定管 3 的外壁的较大外力, 可暂时由圆弧状弯曲形状变直呈直线状态, 保证引导管附件 1 和引导 管 2 一起顺利通过定位固定管 3 的直管道, 但当引导管附件 1 和引导管 2 穿过定位固定管 3 后, 定位固定管 3 的外壁作用于引导管 2 和引导管附件 1 上的外力消失, 引导管 2 和引导管 附件 1 的头部恢复圆弧状弯曲形状, 并且对准输尿管切口方向推进, 然后将引导管尾部 25
     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 31 紧密固定连接。
     该具有圆弧状弯曲形状的头部可以保证顺利进入输尿管切口位置, 使得引导管头 部 22 可以顺圆弧弯曲度经输尿管切口进入输尿管管腔, 由此使得在抽出引导管附件 1 后, 斑马导丝则通过引导管 2 的管腔顺利进入输尿管管腔, 从而最后进入膀胱。
     为了确保手术中的密闭性, 需将引导管尾部 25 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 31 紧密固定 连接。该引导管尾部 25 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 31 之间的紧密固定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的固 定连接方式。该紧密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纹旋接, 还可以是嵌套式连接或者是直接卡 接等。
     参见图 6 所示, 本发明的引导管 2 具有透明管壁。以便于操作时的观察。外鞘 4、 定位固定管 3 可以重复消毒, 并多次使用, 引导管 2 及其引导管附件 1 为一次性消毒使用 件。使用前需将外鞘 4、 定位固定管 3 消毒后置于无菌包中备用。还可以是外鞘 4、 定位固 定管 3、 引导管 2 以及引导管附件 1 均为一次性消毒使用件, 它们之间组合为一件产品, 独立 包装直接使用。
     参见图 4 所示, 引导管头部 22 与引导管本体 21 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环形标记线 23, 该环形标记线 23 为不透 X 射线的环形标记线 23。该环形标记线 23 可以用不透 X 射线 的金属粉标记, 在 X 射线的透视下, 便于手术医师从腹腔镜下准确掌握引导管 2 送入的位 置。 当形状可记忆的引导管附件 1 穿设于引导管 2 的内部, 并随引导管 2 一起置入定 位固定管 3 中, 当穿过定位固定管 3 时, 引导管头部 22 将随形状可记忆的引导管附件 1 的 头部自然弯曲成圆弧状, 所以设置引导管头部 22 的外弓部的壁厚大于其内弓部的壁厚, 并 且均匀平滑过渡。便于引导管 2 随引导管附件 1 的自然弯曲, 并当引导管附件 1 抽出时, 能够较好的维持圆弧状的弯曲形状, 不易变形。具体的, 引导管头部 22 的外弓部的壁厚为 0.35mm, 引导管头部 22 的内弓部的壁厚为 0.15mm。
     参见图 7 所示, 外鞘 4 的外壁位于距外鞘固定器 43 一段距离可以设置有限位件 42, 该限位件 42 卡设于操作通道的入口端。该限位件 42 可以为环形状卡环或者是沿直径 方向外端的限位杆。限位件 42 设置于外鞘固定器 43 的下方, 通过限位件 42 可以限制外鞘 4 的纵向位移, 使得外鞘 4 稳固地固定于操作通道的入口处。
     参见图 5 所示, 上述引导管附件 1 的尾端设置有握持部 11。通过设置握持部 11, 便于引导管附件 1 穿插于引导管 2 内, 以及便于抽出引导管 2 外。
     本发明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各个部件的直径、 长度等 规格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定, 可以选用如下尺寸规格 : 引导管附件 1 的直径为 1mm ~ 1.4mm, 引导管附件 1 的长度为 400mm ~ 450mm, 引导管附件的头部 12 的长度为 14mm ~ 17mm ; 引导管本体 21 的内径为 1.45mm ~ 1.5mm, 引导管本体 21 的外径为 1.95mm ~ 2mm, 引导管 2 的长度为 350mm ~ 400mm, 引导管头部 22 的长度为 14mm ~ 17mm ; 定位固定管 3 的内径为 2.45mm ~ 2.5mm, 定位固定管 3 的外径为 2.95mm ~ 3mm, 定位固定管 3 的长度为 320mm ~ 370mm ; 外鞘 4 的内径为 3.45mm ~ 3.5mm, 外鞘 4 的外径为 4.45mm ~ 4.5mm, 外鞘 4 的长度为 200mm ~ 250mm。
     较为优选的尺寸规格为 : 引导管附件 1 的直径为 1.2mm, 引导管附件 1 的长度为 425mm, 引导管附件的头部 12 的长度为 15mm ; 引导管本体 21 的内径为 1.5mm, 引导管本体
     21 的外径为 2mm, 引导管 2 的长度为 375mm, 引导管头部 22 的长度为 15mm ; 定位固定管 3 的 内径为 2.5mm, 定位固定管 3 的外径为 3mm, 定位固定管 3 的长度为 350mm ; 外鞘 4 的内径为 3.5mm, 外鞘 4 的外径为 4.5mm, 外鞘 4 的长度为 225mm。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各个部件 的直径、 长度等规格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尺寸规格, 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进行 相应的调整。
     使用本发明时, 首先把外鞘 4 置于操作通道中, 并通过限位件 42 将外鞘 4 卡设于 操作通道的入口端固定, 再将形状可记忆的引导管附件 1 插入引导管 2 内, 但不伸出引导 管头部 22 的末端, 随之将引导管 2 连同形状可记忆的引导管附件 1 一起置入定位固定管 3 中, 将引导管头部 22 暂不露出定位固定管 3 的头端, 随之将引导管 2、 形状可记忆的引导管 附件 1, 以及定位固定管 3 一同置入外鞘 4 中,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定位固定管 3 的头端同输 尿管切口的距离, 当定位固定管 3 的头端与输尿管切口的距离约 5mm-10mm 处时, 通过外销 固定器 43 将定位固定管 3 固定, 随之对准输尿管切口的位置推进引导管 2 及其形状可记忆 的引导管附件 1, 使得引导管头部 22 呈圆弧状弯曲形状, 并向输尿管切口顺利伸入, 进入输 尿管管腔, 此时再将引导管尾部 25 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 31 紧密连接固定, 撤出引导管附件 1, 使得引导管头部 22 保留在输尿管管腔内, 从而建立了一条从引导管尾部 25 末端的管口、 沿引导管 2 管腔、 输尿管管腔、 直到膀胱的完整通道, 再将斑马导丝的头端从引导管尾部 25 末端的管口插入, 顺着引导管 2 进入输尿管管腔, 直到进入膀胱, 保持斑马导丝的位置而撤 出引导管 2, 顺着斑马导丝并在助推管的推送下把输尿管支架置入输尿管管腔中, 直至其末 端在输尿管切口内, 然后撤出斑马导丝及助推管, 以及定位固定管 3 和外鞘 4, 最后用组织 钳调整留置于输尿管内的输尿管支架的位置, 从而完成整个过程。 使用本发明后, 置入输尿 管支架的整个操作过程仅为 5-10 分钟。
     实施例 2
     本发明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二, 本实 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 1 相同, 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其区别在于, 引导管附件 1 为具 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性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该内芯结构为具有实心的内芯。撤出内芯 后, 引导管头部 22 仍可以保留在输尿管管腔内, 从而建立了一条从引导管尾端管口、 沿引 导管 2 管腔、 输尿管管腔、 直到膀胱的完整通道, 使得斑马导丝得以顺利快速地置入, 从而 最终使得输尿管支架顺利置入输尿管管腔内。
     实施例 3
     本发明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三, 本实 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 1 相同, 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其区别在于, 引导管附件 1 还可 以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镍钛合金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或者其它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 金属或者聚合物构成的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
     大多数的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合金或者金属, 它们在转变温度下从马氏体相变至 奥氏体或者从奥氏体相变至马氏体。该转变温度是由一定的温度范围构成的, 在此温度范 围内, 这些记忆材料由于缓慢的相变而逐渐变成其预成型的形状。本发明可以采用镍钛合 金作为内芯, 该镍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 记忆取向性, 以及超弹性的记忆特殊性的 特点, 在该镍钛合金为奥氏体时进行预成型, 然后冷却至其处于向马氏体变换的过程, 继而再将其保持为马氏体的状态下变形, 在其形状回复温度的范围内, 促使其金相变化, 产生记 忆回复力, 从而恢复原来的预成型的形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本发明保 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 质和范围。

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设置外鞘、定位固定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定位固定管为硬质定位固定管,定位固定管穿设于外鞘,并可沿外鞘的管腔内移动;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外鞘通过外鞘固定器与定位固定管紧密连接;引导管包括引导管本体、与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引导管头部,以及与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引导管尾部,引导管为柔软引导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穿设于定位固定管,并且对准输尿管切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