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丁烯氟虫腈与亚胺硫磷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剂, 特别涉及一种含丁烯氟虫腈与亚胺硫磷的杀虫组合物。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 有时多种虫害同时发生, 特别是鳞翅 目害虫如螟虫 ( 二化螟、 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 小菜蛾、 斜纹夜盗蛾、 稻飞虱连年发生, 给农 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 因此防治虫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然而, 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最容 易产生的问题是 : 农药重复使用导致害虫抗性压力不断增加, 防治用药量逐步加大, 爆发性 危害加重, 农民防不胜防。比如农民使用的丁烯氟虫腈, 化学名为 : 3- 氟基 -5- 甲代烯丙基 氨基 -1-(2·6- 二氯 -4- 三氟甲基苯基 )-4- 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 与溴虫腈、 氟虫腈同 属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 V- 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 微量药剂 进入害虫体内可以阻碍正常的氯化物传递, 破坏害虫的中枢传导而致死。虽然丁烯氟虫腈 杀虫谱广, 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 并且具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 但长期使用丁烯氟虫 腈防治害虫存在着用药量大、 成本高、 重复使用害虫易产生抗性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丁烯氟虫腈与亚胺硫磷的杀虫组合物。 主要解决目前亚胺硫磷 防治害虫用药量大, 成本高、 重复使用易产生抗性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组合物由下述重量比的成份 组成 : 丁烯氟虫腈 0.5-18%、 亚胺硫磷 2-72%、 辅助成份 10-97.5%。
作为优选, 所述组合物中, 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4-30。
作为优选, 所述组合物中, 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5-25。
作为优选, 所述组合物中, 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10。
作 为 优 选, 组合物由下述重量比的成份组成 : 丁 烯 氟 虫 腈 3-6 %、 亚胺硫磷 15-60%、 辅助成份 34-82%。
作为优选, 所述辅助成分由下述以组合物重量百分比计的成份组成 : 分散剂 3-10%, 湿润剂 1-10%, 填料 6-77.5%。
将丁烯氟虫腈原药、 亚胺硫磷原药、 分散剂、 湿润剂、 填料混合, 在混合槽中混合均 匀, 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 即可制成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可湿性粉剂产品。经 检测, 该产品悬浮率达到 90%, 润湿时长在 80 秒内, 其他各项指标符合行业标准。
作为优选, 所述分散剂选自亚甲基双荼磺酸钠 ( 分散剂 NNO)、 聚羧酸基 - 木质素磺 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烷基苯磺酸钙盐、 苯磺酸甲醛缩合物耐盐、 烷 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 所述湿润剂选自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拉开粉 BX、 润湿渗透剂 F、 皂角 粉、 蚕沙、 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优选, 所述填料选自 : 高岭土、 硅藻土、 膨润土、 凹凸棒土、 白炭黑、 淀粉、 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优选, 所述辅助成分由下述以组合物重量百分比计的成份组成 : 农乳 1600 号 乳化剂 3-12%, 溶剂 7-85.5%, 所述溶剂为甲苯、 二甲苯、 甲醇、 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 种组合。
在本发明组分中 : 亚胺硫磷化学名称 : O, O- 二甲基 -S-( 酞亚胺基甲基 ) 二硫代磷 酸酯, 是一种有机磷类广谱杀虫、 杀螨剂,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体 内的胆碱酯酶。适用于防治水稻、 棉花、 果树、 蔬菜等多种害虫。
农乳 1600 号的化学名称为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基聚氧丙基醚, 具有乳化稳定性 好, 流动性好, 适应水温、 水质范围宽等优点, 非常适用于亚胺硫磷乳化剂的复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1. 丁烯氟虫腈和亚胺硫磷复配后, 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2. 扩大了杀虫谱, 对水稻螟虫, 蔬菜小菜蛾等鳞翅目具有较高活性 ; 3. 减少了农药的用药 量, 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减轻了环境污染 ; 4. 对人畜安全, 环境相容性好, 害虫不 易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1 : 配制 26%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25) 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百分比 将丁烯氟虫腈 1% ( 折百计量, 下同 )、 亚胺硫磷 25% ( 折百计量, 下同 )、 分散剂 NNO 8%、 拉 开粉 10%、 白炭黑 8%调配, 再用高岭土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剂生产工艺制得 26% 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2 : 配制 15.5%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30) 可湿性粉剂。按得量百分 比将丁烯氟虫腈 0.5%、 亚胺硫磷 15%、 分散剂 NNO 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8%、 白炭黑 8% 调配, 再用轻质碳酸钙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剂生产工艺制得 15.5%丁烯氟虫腈· 亚 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3 : 配制 30%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5) 可湿性粉剂。 按重量百分比将 丁烯氟虫腈 5%、 亚胺硫磷 2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8%、 扩散剂 NNO 8%、 拉开粉 3%、 硅藻 土 8%调配, 再用高岭土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剂生产工艺制得 30%丁烯氟虫腈·亚 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4 : 配制 44%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10) 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百分 比将丁烯氟虫腈 4%、 亚胺硫磷 40%、 聚羧酸基 - 木质素磺酸钠 8%、 润湿渗透剂 F1%、 淀粉 8%调配, 再用凹凸棒土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剂生产工艺制得 44%丁烯氟虫腈·亚 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5 : 配制 48%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15) 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百分比 将丁烯氟虫腈 3%、 亚胺硫磷 4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4%、 皂角粉 8%、 用高岭土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制生产工艺制得 48%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湿性 粉剂。
实施例 6 : 配制 63%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20) 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百分比 将丁烯氟虫腈 3%、 亚胺硫磷 60%、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4%、 无患子粉 4%、 白碳黑 8%调配, 再用凹凸棒土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剂生产工艺制得 63%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
湿性粉剂。
实施例 7 : 配制 90%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4) 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百分比 将丁烯氟虫腈 18%、 亚胺硫磷 72%、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8%、 蚕沙 2%、 膨润土 1%调配, 再用 凹凸棒土补至 100%, 按上述常规混配剂生产工艺制得 90%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湿性 粉剂。
实施例 8 : 配置 2.5%的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4) 乳油。按重量百分比将丁 烯氟虫腈 0.5% ( 折百计量, 下同 ), 亚胺硫磷 2% ( 折百计量, 下同 ), 农乳 1600 号乳化剂 12%, 二甲苯 85.5%依次加入调制釜中, 在 20-30℃的温度下, 搅拌 1 小时后, 即得。
实施例 9 : 配置 4.5%的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 (1 ∶ 8) 乳油。按重量百分比将丁 烯氟虫腈 0.5%, 亚胺硫磷 4%, 农乳 1600 号乳化剂 10%, 二甲苯和甲苯的混合溶剂 ( 二者 以任意比例混合 )85.5%依次加入调制釜中, 在 20-30℃的温度下, 搅拌 1 小时后, 即得。
实施例 10 : 配置 11%的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10) 乳油。按重量百分比将 丁烯氟虫腈 1%, 亚胺硫磷 10%, 农乳 1600 号乳化剂 6%, 二甲基亚砜 83%依次加入调制釜 中, 在 20-30℃的温度下, 搅拌 1 小时后, 即得。
实施例 11 : 配置 32%的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15) 乳油。按重量百分比将 丁烯氟虫腈 2%, 亚胺硫磷 30%, 农乳 1600 号乳化剂 6%, 二甲基亚砜 62%依次加入调制釜 中, 在 20-30℃的温度下, 搅拌 1 小时后, 即得。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 对本发明制剂进行室内毒力试验, 以测定本发明共毒系 数 ( 共毒系数 CTC < 80 为拮抗作用, CTC ≤ 80-120 为相加作用, CTC > 120 为增效作用 )。
供试昆虫 : 菜青虫蛹及老熟幼虫均采自仙桃市城郊蔬菜种植基地, 于网室内羽化 为成虫, 交配产卵于盆栽甘蓝上, 发育至 3 龄幼虫后备用。
对比药物 : 以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单剂为对照药物。
试验设计 : 通过预备试验确定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两单剂及本发明制剂的有效 致死浓度范围, 每组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计五个梯度浓度处理, 以不含药物的空白 处理做对照, 具体设计如表 1 所示 :
表1: 室内毒力试验设计
试验方法 : 试验时分别将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以及各混配制剂的母液稀释成以 上 5 个系列浓度, 分别置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 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 一致的新鲜甘蓝叶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 5s 后取出, 自然晾干, 放入养虫盒中, 然后接上 供试 3 龄幼虫, 在 25℃条件下饲养, 每处理 3 次重复, 每处理所用试虫为 20 头, 同时设空白 对照, 于 72h 检查死虫数, 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 LC50 值。若 对照死亡率大于 10%, 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
将菜青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 (Y), 处理浓度 (mg/kg) 换算成对数值 (X), 以 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 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 (LC50)。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 算出共毒系数 (CTC)。计算公式如下 ( 以丁烯氟虫腈为标准药剂, 其毒力指数为 100) :
M 的理论毒力指数 (TTI) =丁烯氟虫腈 TI×P 丁烯氟虫腈 + 亚胺硫磷的 TI×P 亚胺硫磷
式中 : M 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 丁烯氟虫腈为丁烯氟虫腈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 亚胺硫磷为亚胺硫磷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实验结果于表 2 所示 : 表2: 丁烯氟虫腈、 亚胺硫磷及其复配剂对甘蓝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由表 2 可知, 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各实施例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 尤其以实施例 4, 即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 1 ∶ 10 时, 其配比增效作用最明显。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效果, 用本发明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药剂 :
1、 33%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 实施例 3)
2、 44%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 实施例 4)
3、 48%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可湿性粉剂 ( 实施例 5)
4、 5%丁烯氟虫腈乳油 ( 市购 )
5、 20%亚胺硫磷乳油 ( 市购 )
实验作物与对象 : 蔬菜 ( 甘蓝 ) 小菜蛾、 菜青虫 ( 菜粉蝶 )、 水稻卷叶螟、 稻飞虱。
实验设计 : 事先进行预备试验, 在 50% -80%防效的浓度范围内, 参试药剂均设置 一个浓度 ( 亩用量 ), 即试验药剂 1、 2、 3 设 2000 倍, 亩用量 22.5ml ; 试验药剂 4 设 1000 倍, 亩用量 45ml ; 试验药剂 5 设 500 倍, 亩用量 90ml ; 另设空白对照, 共 6 个处理, 每处理小区面 积 30 平米, 重复 4 次。药后 1、 3、 5、 7 天调查防效, 同时对作物进行安全性调查。
试验方法与实施 : 实验设在湖北省仙桃市农业科技示范户的承包田内, 按实验设 计规划面积, 参照国家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进行调查分析, 施药方式采用常量喷雾法, 每亩 用药液 45 公斤,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
实验结果 : 试验期间未发现人畜中毒事故和受试作物遭遇不良影响。药效调查表 明, 参试药剂 1、 2、 3 号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普遍高于对照药剂 4、 5 号的防效。且用量少, 成本低, 与室内生测结果相吻合, 是一种优良的复配组合物。详见下表。
表3: 丁烯氟虫腈·亚胺硫磷组合物田间药效验证试验结果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