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器泵。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 在对患者进行营养补给或输血、 以及化学疗法药剂或麻醉药剂等药液 的注入时, 一般广泛使用注射器泵。
一般, 注射器泵的结构如下 : 在对填充有药液等的注射器的主体部分进行固定的 状态下, 使滑块组装体向推压件部分推压, 通过活塞运动将被填充在注射器的主体部分中 的药液等推出, 由此, 将药液等向患者注入。 因此, 与其他输液形式的泵相比, 具有流量控制 精度高的优点。
在该注射器泵中, 目前为止提出了各种提案。例如, 在日本特表平 9-506288 号公 报中, 提出了一种检测滑块组装体接触推压件部分的情况的注射器泵。 通过该注射器泵, 在 开始药液等的注入时, 使用者能够可靠地进行使滑块组装体移动到接触推压件部分的位置 的操作, 并且, 在滑块组装体和推压件部分之间分离的情况下, 能够检测出该情况。
另外, 在日本特开 2004-73373 号公报中, 提出了一种对注射器的主体部分被正确 地固定在注射器泵上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注射器泵。通过该注射器泵, 能够提前避免在注射 器泵没有被正确地固定的状态下, 就开始了药液等的注入的情况发生。
而且, 在日本特表 2002-066102 号公报中, 提出了一种注射器泵, 在注入药液等 时, 在包含送液管的送液系统成为封闭状态的情况下, 对该情况进行检测。通过该注射器 泵, 能够可靠地检测出送液系统的封闭状态。
这样, 在注射器泵中, 提出了各种用于监视该状态的提案, 通过利用这些检测结 果, 能够控制滑块组装体对推压件的推压。
这里, 注射器泵的滑块组装体的结构是, 通常, 通过一对握持部件留有规定间隙地 前后握持推压件部分。
因此, 在对推压件部分的推压力小的状态下, 当在注射器内作用有负压的情况下, 在滑块组装体和推压件部分之间会产生间隙。
这里, 即使在注射器内作用有负压的情况下, 只要推压件部分部不移动并在滑块 组装体的控制位置紧密贴合在滑块组装体上并静止, 注射器内的药液就不会被送液。
但是, 通过在注射器内作用负压, 若推压件部分只移动该间隙的量, 则与该移动量 对应的量的药液被送液。即, 进行了不与滑块组装体的控制对应的量的送液。
因此, 在注射器泵中, 为了实现适当量的送液, 优选滑块组装体在没有间隙地紧密 贴合的状态下保持注射器的推压件部分。
另一方面, 由于注射器的推压件部分的直径尺寸以及厚度根据注射器的容积确 定, 所以为了使注射器的推压件部分保持在与滑块组装体紧密贴合的状态下, 必须构成为 与各种直径尺寸以及厚度的推压件部分对应。 而且, 从排除人为失误的观点考虑, 希望用于 将推压件部分保持在滑块组装体上的操作极其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作出的发明,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泵, 其通过简单 的操作, 能够将各种注射器的推压件保持在与滑块组装体紧密贴合的状态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注射器泵具有以下结构。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注射器泵, 具有 : 注射器固定部 2b、 2c、 5, 为固定填充了药液的注射器 S 的注射器主体而形成在泵主体 2 上 ; 导向部件 74、 80, 其以沿注射器的长度方向导向的方式将从所述泵主体沿注射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主 筒部件 65 和能够在所述主筒部件内转动地设置的副筒部件 66 配置在所述泵主体上 ; 啮合 机构 81, 设在所述副筒部件的一端, 用于通过被向待机位置弹压的离合器杆的手动操作而 使所述副筒部件成为非啮合状态, 所述副筒部件由电机驱动、 且以相对于在长度方向上连 续形成有螺纹牙的螺纹轴体 75 成为啮合状态的方式被弹压 ; 滑块组装体 6, 设在所述主筒 部件及所述副筒部件的另一端, 并且轴支承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通过操作所述离合器杆 61 所述一对握持部件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组装体还具有握持移动 机构, 通过所述离合器杆的手动操作使所述一对握持部件成为开状态, 在设置了所述注射 器的推压件后, 通过所述手动操作的解除, 使所述一对握持部件成为闭状态, 接着, 通过使 所述一对握持部件向所述滑块组装体侧移动, 使所述注射器推压件成为相对于所述滑块组 装体的紧密贴合状态。
另外,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杆以能够围绕所述副筒部件转动的方式设置, 并且 通过所述手动操作使固定在所述副筒部件的另一端的转动部件 107 转动成为所述非啮合 状态, 并且, 所述滑块组装体具有固定在所述主筒部件的另一端的滑块主体 100, 所述握持 移动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 : 第一轴体 110 和第二轴体 114, 分别将所述一对握持部件在其 一端固定, 并且以能够在穿设于所述滑块主体上的各轴支承孔部 100a、 100b 中转动且能够 在所述各轴支承孔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 ; 第一扇形齿轮 111, 以能够在所述第 一轴体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一体转动的方式设置 ; 第二扇形齿轮 115, 以能够在所述第 二轴体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够一体转动的方式设置 ; 第一中间齿轮 118 和第二中间齿轮 122, 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所述第二扇形齿轮之间由所述滑块主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 支承 117、 120, 并且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啮合 ; 扭簧 121, 设在所述第 一中间齿轮或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上, 分别将所述一对握持部件向所述闭状态移动弹压 ; 倾 斜部件 113, 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的另一端之间的方式设置, 且具有伴 随所述手动操作与形成在所述离合器杆上的第一抵接面 61h 抵接的倾斜面 113a ; 突起部 118g, 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沿半径方向延伸设置, 伴随所述手动操作, 继所述第一抵接面之 后与所述离合器杆的第二抵接面 61g 抵接 ; 压缩盘簧 112、 116, 设在所述倾斜部件、 所述第 一扇形齿轮和所述第二扇形齿轮之间, 分别将所述一对握持部件向所述滑块主体侧移动弹 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注射器泵, 其通过简单的操作, 能够将各种注射器的推 压件保持在与滑块组装体紧密贴合的状态下。
其他的特征以及优点,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的说明可明了。另外, 在附图中, 对相
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 构成其一部分, 并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用于与说明书的 记述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 1A 是注射器式输液装置 1( 以下, 还称为装置 1) 的俯视图。
图 1B 是装置 1 的主视图。
图 2 是装置 1 的操作面板 10 的俯视图。
图 3A 是装置 1 的俯视图。
图 3B 是装置 1 的后视图。
图 3C 是装置 1 的右视图。
图 4 是表示将装置 1 相对于固定在输液支架 200 上的载置工具 300 进行固定的状 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 5 是与注射器 S 一起表示将装置 1 相对于固定在输液支架 200 上的载置工具 300 进行固定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 6A 是滑块组装体 6 的外观立体图。
图 6B 是表示通过握持部件 62、 63 握持小径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状态的滑块组装 体 6 的右视图。
图 6C 是表示通过握持部件 62、 63 握持大径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状态的滑块组装 体 6 的右视图。
图 7A 是与滑块组装体 6 一起表示滑块驱动机构的左视图。
图 7B 是与滑块组装体 6 一起表示滑块驱动机构的右视图。
图 8 是与滑块组装体 6 一起表示滑块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 9 是将上述 Z 方向作为 3 轴之一基于等轴制图法图示滑块组装体 6 的前半部分 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 10 是基于等轴制图法图示滑块组装体 6 的后半部分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 11A 是离合器杆 61 的手动操作后的主视图。
图 11B 是离合器杆 61 的手动操作后的主视图。
图 12A 是握持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纲要图。
图 12B 握持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纲要图。
图 12C 握持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纲要图。
图 12D 握持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纲要图。
图 13A 是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主视图。
图 13B 是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根据需要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 图 1A 是注射器泵 1( 以下, 还称为装置 1) 的俯视图, 图 1B 是装置 1 的主视 图。图 2 是装置 1 的操作面板 10 的俯视图。另外, 图 3A 是装置 1 的俯视图, 图 3B 是装置1 的后视图, 图 3C 是装置 1 的右视图。
参照图 1A ~图 3C, 该装置 1 用于 ICU、 CCU、 NICU, 是以营养补给及输血、 化学疗法 药剂、 麻醉剂等的药液注入为主要目的的、 还被称为微量持续注入泵的装置。因此, 容易地 进行流量显示等的操作面板部 10 如图所示地集中设置在装置 1 的上表面, 使其操作性良 好。
该操作面板 10 基本上由被实施了压花加工的树脂制片罩覆盖, 被实施了能够满 足 JISC0920 的防渗漏试验的防滴设计。因此, 例如在不注意时, 将药液等滴落在其上的情 况下, 也能够简单地擦拭, 且具有能够防止药液等侵入到装置 1 的内部的高防滴性。
因此, 构成注射器泵 1 的主体的上罩 2 和下罩 3 由具有耐药性的成形树脂材料一 体成形, 且在各罩 2、 3 的相互的连接面间, 能够隔着例如硅弹性体制的橡胶密封件 4 并使用 未图示的螺钉相互固定, 由此, 能够完全地防止液体等异物进入到内部。
另外, 为了重视注入时的高精度的输液和操作性的提高, 需要实现由微机控制的 精密的注入动作控制, 并且在从外部容易看见的位置上将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动作指示器 17( 参照图 1A、 图 1B) 配置在图示的位置上。在该动作指示器 17 的内部内置有红色和绿色 的发光二极管, 红色或绿色点亮或闪烁, 或进行旋转点亮显示, 从远处也能够监视输液动作 状态以及警告状态, 从而保证了其安全性万无一失。 而且, 另外, 还内置有未图示的蜂鸣器, 具有考虑到安全性的各种报警功能。 另外, 尤其参照图 1A 和图 3A, 该装置 1 是小型、 轻量的装置, 握持部 2a、 3a 通过开 口部 2k、 3k 从上罩 2 和下罩 3 的各左侧面一体成形。因此, 使用者能够通过将指尖插入开 口部 2k、 3k 中并握住握持部 2a、 3a 由此简单地进行搬运。尤其, 被设计成在如后述那样同 时使用多台装置 1 的情况下方便使用。另外, 该握持部还成为工业设计上的重点。
而且, 尤其参照图 3C, 在装置 1 的右侧面设有设定刻度盘 30, 其通过旋转能够在短 时间内设定与其旋转速度和其旋转方向相应的数值。另外, 配置在操作面板 10 的左侧的显 示部 24 能够根据该设定刻度盘 30 的旋转显示设定值, 在对流量等的数值进行设定变更时, 通过设定刻度盘 30 的操作能够通过一次动作简单地进行。另一方面, 尤其为了清洗该设定 刻度盘 30, 将指尖边插入其与上罩之间的间隙边转动边向外侧移动, 由此能够简单地拆下。
而且, 装置 1 成为能够进行后述的多连使用 ( 多台并用 ) 的形状, 并且为了使用容 易地能够进一步构建, 成为在前后表面及底面上没有无用的突起部的设计。其具体的尺寸 为, 高度 H : 120mm× 宽度 W : 360mm× 进深 D : 117mm, 另外, 其重量被轻量化到 1.5Kg 左右, 并 且, 电源为 AC 商用电源、 锂离子电池的内置电池和 DC12VA 的三系统。
另外, 内置电池的充电时间为 6H( 小时 ) 左右, 为了能够从外部简单地更换, 在下 罩 3 的底部由盖 35( 参照图 3A) 覆盖, 内置电池通过连接器连接能够装拆地设置。另外, 更 换寿命为 2 年以上, 通过恒流—恒压充电控制器不会过充电。而且, 连接对内置电池的容 量、 充电时的电压 / 电流、 放电时的电压 / 电流等进行监视的后述的监视元件, 实现防止过 放电、 过充电。而且, 尤其通过使用耐热用锂离子电池, 使用新电池直到发生警报能够工作 12H( 小时 ) 以上, 直到停机能够工作至少约 12.5H( 小时 ) 以上。
另外, 用于对预定量 (mL)、 累计量 (mL)、 伽马注入量 (mg/kg/h) 及封闭记录、 充电 记录、 操作内容的信息显示、 报警内容的显示、 被设置的注射器制造商名等进行显示的作为 第二显示部的显示部 20、 和用于进行流量 (mL/h) 显示的显示部 24 以规定距离在操作面板
10 上分别分离 80 ~ 100mm 左右地设置。显示部 20 优选通过液晶进行显示。
下面, 为了以不动状态固定注射器, 在上罩 2 上一体注射模塑成形有载置台 2b、 和 供与注射器主体一体形成的注射器凸缘部插入的凹部 2c。另外, 夹子 5 能够通过手动在上 下方向上移动, 并且能够沿图 1A 所示的箭头 K 方向转动地设置。因此, 用于支承该夹子 5 的夹子支柱也同样地一体形成。
而且, 在图 3B 中由点划线所示的各位置之间沿两个箭头 D 方向移动及被驱动的滑 块组装体 6 是在成为泵主体的上壳体 2 的层差部 2d 上的空间内往复移动, 并通过从泵主体 沿注射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主筒部件 65、 和在该主筒部件内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副筒部 件 66 连结并固定在后述的滑块组装体 6 上。而且, 在该滑块组装体 6 上朝向前方突出的离 合器杆 61 内置在滑块罩 60 的内部, 将该离合器杆 61 向内侧进行手动操作, 由此, 能够简单 地安装以及拆卸注射器推压件 SP。
即, 通过手动将离合器杆 61 向内侧推压后, 使注射器的注射器推压件与滑块组装 体 6 的滑块罩 60 的侧面抵接地放置后, 放开离合器杆 61 时,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从前后方 向自动地保持注射器推压件。该滑块组装体 6 是将各种不同直径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以不 动状态能够自由装拆地保持, 并且, 能够可靠地对注射器推压件 SP 在送液方向或逆送液方 向上进行驱动, 由此, 能够将收纳在注射器内的药液根据被设定输入的值准确地送出, 具有 缓和注射器内压的重要功能。 另外, 如图所示地覆盖有用于防水的保护罩 7。而且, 内置有灯 109, 注射器推压件 在滑块组装体 6 的上表面没有被握持部件正确地握持的情况下, 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 出该状态并通过该灯 109 进行闪烁乃至点亮显示。
再次, 参照图 1A 和图 2, 在操作面板部 10 上, 在左端部集中配置有电源开关 14、 AC/DC 灯 13 和在电压下降时点亮的电池灯 12。在这些灯的旁边配置有大型液晶的显示部 20。在使用夹子 5 对注射器进行固定时, 将夹子 5 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转换成电信号, 然后 对注射器直径进行自动计测, 从而该显示部 20 自动显示被固定的注射器的容积 5cc(mL)、 10cc(mL)、 20cc(mL)、 30cc(mL)、 50cc(mL)、 100cc(mL)。
另外, 将由设在注射器泵 1 上的封闭检测机构所检测的设定检测压力以三个阶段 依次分色别地显示为绿色、 黄色、 橙色, 在装置 1 的大致中央集中地配置有 : 在到达设定值 ( 阈值 ) 后通过红色表示报警的作为第一显示部的显示部 18 ; 残量报警灯 19 ; 通过红色点 亮或闪烁来通知夹子固定异常的夹子异常灯 16。夹子异常灯 16 形成为仿照注射器形状的 形状。
另一方面, 显示部 24 为了仅显示流量, 优选内置 7 段的 LED, 并设置累计清除开关 15、 快送开关 21、 开始开关 22 和停止 / 消音开关 23。此外, 流量 (mL/h) 的显示是在 0.9mL/ h 以下时为橙色, 1.0mL/h 以上时为绿色, 比 0.9mL/h 以下时的显示大一点地显示。
另外, 在凹部 2c 的附近设有通过未图示的橡胶罩覆盖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注射 器主体相对于载置台 2b 在前后方向 (X 方向 ) 上被端正地设定在不动状态的情况进行检 测。
下面, 参照图 1B, 在泵主体的下罩 3 的正面稍靠右形成有前凹部 3h, 在该前凹部 3h 的两侧形成有抵接面 3c、 3c。该前凹部 3h 和抵接面 3c、 3c 是在将装置 1 固定在固定于后述 输液支架上的载置工具上时, 用于提供一侧的卡定部的部件。 另外, 在底面的四个位置上形
成有固定四个橡胶支脚的支脚部 3f。
另外, 参照图 3B, 在下罩 3 的背面的中央形成有后凹部 3y, 该后凹部 3y 是在将装 置 1 固定在固定于后述输液支架上的载置工具上时, 用于提供另一侧的卡定部的部件。在 该后凹部 3y 的左侧相邻位置上设有接点 28, 该接点 28 用于从被设定到设置工具上后接受 电力供给。另外, 在其相邻位置上设有带防滴罩的外部通信连接器 27。
而且, 参照图 3C, 在下罩 3 的右侧面设有 3P 商用电源连接器 31 和带防水罩呼叫护 士用连接器 29。
图 4 是表示将装置 1 相对于固定在输液支架 200 上的载置工具 300 进行固定的状 态的外观立体图。 在本图中, 对已经说明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装 置 1 如图所示地以使上述下罩 3 的正面的前凹部 3h 及抵接面 3c、 3c 朝向前方的状态设置 在载置工具 300 上。
各载置工具 300 具有夹子装置 301, 该夹子装置 301 用于在从输液支架 200 的移动 式支架 201 垂直地立起地固定的柱 202 上的任意的高度位置进行固定。在该夹子装置 301 上设有固定旋钮 302, 通过固定旋钮 302 的操作能够简单地将载置工具 300 拆下, 并且能够 相对于不同直径的柱 202 乃至基底框架等进行安装。
载置工具 300 如图所示地形成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约 60 度的倾斜载置面 303 如 图所示地, 在该倾斜载置面 303 的下方形成有潜入上述前凹部 3h 的突起部 305, 而且, 形成 有与上述抵接面 3c、 3c 抵接的抵接面 306、 306。 另外, 在倾斜载置面 303 的上方能够自由转 动地设有潜入上述后凹部 3y 的爪部件 307。该爪部件 307 通过侧面的杆 320 的操作在卡定 位置和非卡定位置之间被操作, 由此, 能够简单地装拆。 此外, 在图示中, 示出了设有两台载 置工具 300 的情况, 当然一台以上几台都可以。
下面, 图 5 是将装置 1 相对于固定在输液支架 200 上的载置工具 300 进行固定后 的状态与注射器 S 一起表示的外观立体图。在本图中, 对已经说明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 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各装置 1 如图所示地在上述上下罩 2、 3 的正面位于前方的状态下 被设置在各载置工具 300 上。
而且, 为了设置注射器 S, 在将夹子 5 向近前侧转动 90 度后, 将注射器主体 SB 置于 载置台 2b 上, 将注射器凸缘 SF 设置在凹部 2c 中。然后, 相对于未图示的夹子支柱的纵突 起部以花键嵌合的状态被保持的夹子 5 被向上方提起, 成为在转动到原来的位置时, 能够 被未图示的拉伸弹力如图所示地可靠地固定的状态。在注射器 S 没有被夹子 5 可靠地固定 的情况下和 / 或注射器凸缘 SF 没有被可靠地设置在凹部 2c 中的情况下, 夹子异常灯 16 以 红色灯点亮或闪烁以唤起注意。
而且, 为了利用滑块组装体 6 握持注射器 S 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将离合器杆 61 向 内侧方向推压时,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分别打开, 使离合器杆 61 离开时, 一对握持部件向握 持位置移动。该握持状态与滑块机构部连动地进行检测, 由此, 检测出注射器推压件 SP 正 确地被设置在滑块组装体 6 上的情况。因此, 一端通过扭簧的作用以总是突出的方式被弹 压的后述传感器执行器被设置在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之间, 仅在正确地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时, 该传感器执行器才被向内侧引入, 才能够检测出正确的安装状态, 并通过灯 109 进行 显示。
以上, 应被设置在载置台 2b 附近的凹部 2c 内的注射器凸缘部 SF 被正确地以不动状态设置在相对于载置台的左右方向 (Z 方向 ) 上, 并且, 另外, 注射器主体 SB 被正确地设 置在前后方向 (X 方向 ) 上。这里, 在载置台 2b 上还一体形成有小径的圆弧槽部, 能够将小 容量小径的注射器保持在不动状态。
图 6A 是滑块组装体 6 的外观立体图, 图 6B 是对利用握持部件 62、 63 握持小径的 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滑块组装体 6 的右视图, 图 6C 是对利用握持部件 62、 63 握持大径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滑块组装体 6 的右视图。
在本图中, 对已经说明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滑块组装 体 6 设在主筒部件 65 和在主筒部件内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副筒部件 66 的端部。在该滑块组 装体 6 上设有用于覆盖整体的罩 60, 离合器杆 61 的操作面 61a 从前方突出。另外, 在罩 60 的上表面设有覆盖上述灯 109 的透光罩 25a, 在罩的右侧面, 在一对握持部件的中央部位穿 设有供传感器执行器的执行器部 101a 向外部突出的孔部。
在上述结构中, 手动将离合器杆 61 向箭头方向推压时, 滑块组装体 6 成为能够沿 箭头 Z 方向自由地移动的状态, 并且在离合器杆的操作前关闭着的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分 别沿箭头 Z1 方向移动后再向角度 α 方向转动而成为开状态。
然后, 将如上所述地固定在泵主体上的状态下的注射器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设置 在一对握持部件之间, 在停止离合器杆的操作时, 成为图 6B 或图 6C 所图示的握持状态。在 图 6C 中, 形成在罩 60 的侧面上的形状部 60k 成为最大直径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标准, 实 际上, 注射器推压件被左右一对握持部件自动调芯并被握持。 图 7A 是与滑块组装体 6 一起图示滑块驱动机构的左视图, 图 7B 是其右视图。图 8 是与滑块组装体 6 一起图示滑块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在图 7A ~ B、 图 8 中, 关于握持移动机构的结构例如下所述。这里, 握持移动机构 能够通过离合器杆的手动操作使一对握持部件成为开状态, 并且通过手动操作的解除使一 对握持部件成为闭状态, 接下来通过使一对握持部件向滑块组装体 6 侧移动能够使注射器 推压件相对于滑块组装体 6 成为紧密贴合状态, 当然, 只要能够实现这样机构, 可以是任意 的结构。
参照图 7A ~ B、 图 8, 对已经说明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离合器杆 61 以能够围绕副筒部件 66 转动的方式设置, 并且设置有固定在副筒部件的另一 端的转动部件 107, 通过离合器杆 61 的上述手动操作, 被固定在副筒部件的一端的对开螺 母 81 转动从而成为非啮合状态。其结果为, 滑块组装体 6 能够沿箭头 Z 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 在主筒部件 65 的另一端固定有树脂制的滑块主体 100, 使一对握持部 件相对于该滑块主体 100 分别能够自由转动且平行移动地设置。主筒部件 65 和副筒部件 66 能够通过配置在泵主体上的导向部件 74、 80 平行移动地被轴支承。 因此, 各导向部件 74、 80 通过两端被固定在基部 71 上的平行轴体 82、 84 被不能转动地保持。 另外, 固定有与被步 进电机 78 驱动的齿轮系啮合的齿轮 76 的螺纹轴体 75 被基部 71 轴支承。
另外, 连接在遮光传感器 102 上的配线 105 穿过副筒部件 66a 的中空部伸出到外 部。传感器执行器 101 的轴支承部 101b 被滑块主体 100 轴支承, 该传感器执行器 101 被设 置成通过执行器 101c 遮蔽遮光传感器 102 的状态、 和通过如上所述地抵接来抵抗未图示的 扭簧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来解除遮蔽。遮光传感器 102 被安装在传感器基板 103 上, 经由 连接器 104 与上述配线 105 连接。
下面, 图 9 是将上述 Z 方向作为 3 轴之一并基于等轴制图法对滑块组装体 6 的前 半部分的组装状态进行图示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图中, 对已经说明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 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将上述主筒部件 65 的端部穿插树脂制的滑块主体 100 的孔部 100a 后进行固定, 并使主筒部件 65 和滑块主体 100 一体化。穿插在该主筒部件 65 的中空筒部 中的副筒部件 66 在孔部 100a 内沿箭头方向通过, 并相对于左右的切口 66b 固定上述转动 部件 107。
滑块主体 100 如图所示地合计形成四处轴支承孔部 100b、 100c、 100d、 100k。在轴 支承孔部 100b、 100d 中分别穿插有不锈钢制的第一轴体 110 和第二轴体 114。在轴体 110、 114 上如图所示地机械加工有 : 在半径方向上贯通的销孔部 110p、 114p ; 形成在左右对称位 置上的平坦面 110k、 110k、 114k、 114k ; 从层差部延伸设置的小径部和形成在小径部上的槽 部 110a、 114a。
操作离合器杆并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是在第一轴体 110 和第二轴体 114 分别穿插轴支承孔部并位于虚线图示的位置时, 在将有底孔部 62a、 63a 设 置在轴体上后, 将压入销 123、 123 压入横孔部 62d、 63d 并穿插销孔部, 由此分别固定。
各握持部件 62、 63 由规定树脂材料注射模塑成形, 并且在延设部 62b、 63b 的缘部 以握持注射器推压件的缘部的方式一体成型有作为倾斜面形成的形状部 62c、 63c。能够在 第一轴体 110 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够一体地转动的树脂制的第一扇形齿轮 111、 和能够 在第二轴体 114 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够一体地转动的树脂制的第二扇形齿轮 115 被设 置。因此, 在各扇形齿轮 111、 115 上, 形成有潜入上述平坦面 110k、 110k、 114k、 114k 的大致 椭圆形状的通孔部 111b、 115b。 另外, 在各扇形齿轮 111、 115 的外周面如图所示地形成有扇 形齿轮部 111a、 1115a。另外, 在各扇形齿轮 111、 115 的小径部上如图所示地设置压缩盘簧 112、 116 的内径部, 该压缩盘簧 112、 116 用于将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分别向滑块主体 100 侧 总是移动弹压。
然后, 如图所示地形成有倾斜面 113a 和孔部 113g、 113g 的树脂制的倾斜部件 113 是通过使止挡轮 99 嵌合在形成于第一轴体 110 和第二轴体 114 的虚线图示的小径部上的 槽部 110a、 114a 中而被组装的。通过以上过程,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能够在各轴支承孔部 内转动且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另一方面, 在左右对称位置形成有与第一扇形齿轮 111 啮合的一侧的扇形齿轮部 118a 的第一中间齿轮 118 从滑块主体 100 的轴支承孔部 100k 的背面侧插入, 在被设置成能 够围绕被凸缘部 117f 限制进一步移动的不锈钢制的轴体 117 自由旋转之后, 止挡轮 99 被 嵌合地设置在槽部 117k 中。一体形成有从该第一中间齿轮 118 如图所示地沿半径方向延 伸设置的突起部 118k, 如后述那样, 最初与离合器杆的第一抵接面 61g 抵接。
另外, 与第二扇形齿轮 115 和第一中间齿轮 118 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 122 在左右 对称位置上形成有扇形齿轮部 122a, 并从滑块主体 100 的轴支承孔部 100c 的背面侧插入, 在被设置成能够围绕被凸缘部 120f 限制进一步移动的不锈钢制的轴体 120 自由旋转之后, 如后述那样止挡轮 99 被嵌合地设置在槽部 120k 中。
在该第二中间齿轮 122 的侧面形成有孔部 122f, 在为以闭状态移动弹压上述握持 部件而附带预先卷曲倾向的状态下, 将如图所示地被设置的扭簧 121 的作用端的一侧保持 在孔部 122f, 且将作用端的另一侧设置在滑块主体 100 的孔部 100x 中, 由此, 扭簧 121 回到自然状态, 从而通过使各扇形齿轮 111、 115 转动来关闭握持部件。
另一方面, 上述传感器执行器 101 是从将扭簧 130 围绕其轴支承部 101b 设置之 后, 被设置在滑块体 100 的空间部 100f 内。另外, 传感器基板通过螺钉与滑块主体 100 的 螺纹孔 100g 固定。
然后, 图 10 是以等轴制图法对滑块组装体 6 的后半部分的组装状态进行图示的立 体分解图。 在本图中, 对已经说明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通过基于 图 9 的组装作业, 副筒部件 66 如图所示地向外部突出, 传感器执行器 101 的执行器部 101c 向外部突出, 而且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成为与滑块主体 100 抵接的状态。而且, 从第一中间 齿轮 118 沿半径方向延伸设置的突起部 118k 位于上方, 且倾斜部件 113 的倾斜面 113a 向 外部露出。
从该状态, 安装了 LED 灯 109 的上述传感器基板 103 使用小螺钉 400 被固定, 利用 执行器部 101c 遮挡传感器 102, 且灯 109 被固定在虚线图示的位置。
另外, 离合器杆 61 一体形成有如下部件 : 树脂制的如图所示地使操作面 61a 成为 前面且被副筒部件 66 穿插的孔部 61b ; 对拉伸盘簧 125 的一端进行支承的钩部 61x ; 平坦 面 61c。拉伸盘簧 125 的另一端被支承在滑块主体 100 的钩部 100h, 由此, 离合器杆 61 被 轴支承为总是绕逆时针转动。而且, 在图中, 在与反转的状态一起图示的离合器杆 61 中, 一 体形成有如下部件 : 与上述突起部 118k 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61g ; 平坦面 61c ; 形成在通过离 合器杆的手动操作在第二抵接部 61g 之前与倾斜部件 113 的倾斜面 113a 抵接的位置上的 第一抵接面 61h。 使以上的离合器杆 61 穿插副筒部件 66 并设置后, 设置环状部件 126, 将金属板制 的转动部件 107 固定在副筒部件 66 上, 而且, 将上述第二轴体 120 穿插长槽部 107c, 使止挡 轮 99 与槽部嵌合并固定。另外, 在转动部件 107 上形成有形成了 3mm 的螺纹孔 107g 的弯 曲部, 使螺母和螺钉 125a 螺合在该螺纹孔部 107g 中, 由此, 能够对离合器杆 61 相对于平坦 面 61c 的抵接行程进行调节。在该转动部件上还形成有 : 在对称位置形成了与上述副筒部 件 66 的切口 66b 配合的平行面 107a 的异型孔部 107b、 和供 2mm 的螺纹 401 穿插且使其与 上述环状部件 126 的螺纹孔部 126a 螺合的孔部 107k, 能够将转动部件 107 固定在副筒部件 66 的端部。而且, 保护配线 105 的树脂制的盖部件 106 相对于转动部件 107 扣合嵌合。
另外, 上述传感器执行器 101 的突起部 101d 位于离合器杆 61 的上表面 61d 上, 由 此通过离合器杆的手动操作拉入执行器部 101a。
通过以上的结构, 在进行离合器杆 61 的手动操作前, 如图 11B 所示, 通过压缩盘簧 112、 116 的作用, 轴体 110、 114 沿箭头方向被移动弹压的结果为,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与滑 块主体 100 紧密贴合。而且, 为了成为非啮合状态, 手动操作离合器杆 61 时, 压缩盘簧在各 扇形齿轮 111、 115 和倾斜部件 113 之间被压缩, 从而成为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从滑块主体 100 分离的状态。
图 12A 到图 12D 是上述握持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纲要图。在本图中, 对已经说明 的结构或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 12A 中, 在离合器杆 61 的操作前, 扭簧 121 的旋转运动被传递到中间齿轮 122、 与中间齿轮 122 啮合的扇形齿轮 115、 中间齿轮 118 和与中间齿轮 118 啮合的扇形齿轮 111 上, 由此, 左右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成为闭状态。
下面, 通过手动操作推压离合器杆 61 的操作面, 转动了最大角度 β 范围内的开始
的 β1 的量时, 如图 11A 所示, 压缩盘簧 112、 116 在各扇形齿轮 111、 115 和倾斜部件 113 之 间被压缩,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在关闭的状态下成为从滑块主体 100 分离的状态。然后, 将 离合器杆 61 的操作面 61a 推压到最大角度 β 的量时, 离合器杆 61 的第二抵接部 61g( 参 照图 10) 与中间齿轮 118 的突起部 118k 抵接, 而使中间齿轮 118 逆时针转动, 并使扇形齿 轮 111 顺时针转动。另外, 中间齿轮 122 顺时针转动, 扇形齿轮 115 逆时针转动, 由此, 左右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分别转动角度 α 的量, 成为打开的状态 ( 参照图 12B)。
然后, 在图 12C 中, 如虚线所示, 设置注射器推压件 SP。而且, 在图 12D 中, 解除离 合器杆 61 的操作时, 由于握持部件 62、 63 以在关闭状态下设置的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半径 方向的尺寸为准关闭, 所以成为没有完全关闭的状态。另外, 副筒部件 66 沿图中的双重箭 头方向转动, 由此, 与螺纹轴体啮合, 并且如图 11B 所示, 一对握持部件 62、 63 以注射器推压 件 SP 与滑块主体 100 紧密贴合的方式向滑块主体 100 方向移动。这样, 能够将注射器推压 件 SP 没有间隙地握持在滑块主体 100 上。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如下方式构成注射器泵 1。
(1) 在设置了注射器 S 的状态下, 对于将注射器推压件 SP 沿注射器 S 的长度方向 (Z 轴方向 ) 推压的滑块组装体 100,
· 在用于推压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推压面上, 配置有握持部件 62、 63, 其在握持注射 器推压件 SP 的开位置和闭位置之间转动, 并且被向闭位置方向弹压且被向推压面方向弹 压。
·将在 ON 位置和 OFF 位置之间转动且被向 OFF 位置方向弹压的离合器杆 61 配置 在侧面。
(2) 关于端部安装有滑块组装体 100 且与将伴随步进电机 78 的驱动的旋转动作转 换成长度方向 (Z 轴方向 ) 的动作的作为转换机构发挥作用的啮合机构 81 啮合的副筒部件 66,
·在与啮合机构 81 啮合的状态下, 伴随步进电机 78 的驱动, 在长度方向 (Z 轴方 向 ) 上移动, 由此, 能够使滑块组装体 100 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并推压注射器推压件 SP。
·在沿圆周方向 ( 图 12B 的双重箭头方向 ) 转动的情况下, 与啮合机构 81 的啮合 被解除, 与步进电机 78 的驱动无关地, 能够通过手动使滑块组装体 100 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3) 伴随离合器杆 61 的转动, 副筒部件 66 在圆周方向 ( 图 12B 的双重箭头方向 ) 上转动。
(4) 伴随离合器杆 61 的转动, 作为使握持部件 62、 63 动作的部件, 在滑块组装体 100 内配置倾斜部件 113、 第一的扇形齿轮 111、 第二扇形齿轮 115、 第一中间齿轮 118、 第二 中间齿轮 122。
(5) 伴随离合器杆 61 的转动, 通过使离合器杆 61 与倾斜部件 113 抵接, 能够使倾 斜部件 113 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而且, 伴随该倾斜部件 113 的长度方向的移动,
·相对于第一扇形齿轮 111 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够将第一扇形齿轮 111 的 旋转力传递到握持部件 62 上的轴体 110 抵抗朝向推压面方向的弹压力, 在长度方向上移 动。 由此, 为了在握持部件 62 与推压面之间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能够使握持部件 62 临时 从滑块组装体 100 的推压面分离。
·相对于第二扇形齿轮 115 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够将第二扇形齿轮 115 的旋转力传递到握持部件 62 的轴体 114 抵抗朝向推压面方向的弹压力, 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由此, 为了在握持部件 63 与推压面之间握持注射器推压件 SP, 能够使握持部件 63 临时从滑 块组装体 100 的推压面分离。
(6) 伴随离合器杆 61 的转动, 离合器杆 61 与第一中间齿轮 118 的突起部 118k 抵 接, 由此, 使第一中间齿轮 118 转动。而且, 通过第一中间齿轮 118 转动,
·与第一中间齿轮 118 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 122 转动, 而且, 与第二中间齿轮 122 啮合的第二扇形齿轮 115 转动, 使握持部件 63 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转动。
·与第一中间齿轮 118 啮合的第一扇形齿轮转动, 使握持部件 62 从闭位置向开位 置转动。
通过以上的结构, 使用者在设置了注射器 S 的状态下, 边使滑块组装体 100 的离合 器杆 61 向 ON 位置转动, 边使滑块组装体 100 沿 Z 轴方向移动到与注射器推压件 SP 抵接的 位置, 只通过这样的动作就能够与注射器推压件的直径尺寸以及厚度无关地简单地使注射 器推压件 SP 与滑块组装体 100 紧密贴合并握持。
也就是说, 如图 13A 所示, 能够使将注射器推压件 SP 与罩 60 的紧密贴合面 60a 抵 接时所产生的间隙 G 如图 13B 所示地为零。由此, 能够吸收注射器推压件 SP 的表面 Spa 和 背面 SPb 之间的厚度的偏差。
其结果, 能够提供一种注射器泵, 其通过简单的操作, 就能将各种注射器的推压件 保持在与滑块组装体紧密贴合的状态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及变 形。因此, 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以下的权利要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