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4372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79622.2

申请日:

2008.10.24

公开号:

CN101757150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725申请日:2008102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725; A61K9/00; A61K9/14; A61K9/16; A61K9/20; A61K9/48; A61P9/10; A61K31/045; A61K35/62; 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725

申请人: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剑; 李向军; 郑立发; 安军永; 王超; 李云鹏

地址:

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山大街2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人参、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3-10 水蛭3-11 土鳖虫5-10 乳香(制)1-5 赤芍3-9 降香1-5 檀香1-5  全蝎3-9  蝉蜕3-12   蜈蚣1-3     冰片1-7 酸枣仁(炒) 3-1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6 水蛭10 土鳖虫7 乳香(制)2 赤芍5 降香2 檀香2 全蝎7  蝉蜕7 蜈蚣1 冰片5 酸枣仁(炒)5。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10 水蛭8 土鳖虫7 乳香(制)2 赤芍5 降香2 檀香2  全蝎9 蝉蜕7   蜈蚣1 冰片5 酸枣仁(炒)5。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6 水蛭11 土鳖虫7 乳香(制)2 赤芍5 降香2 檀香2 全蝎3  蝉蜕7   蜈蚣1 冰片5 酸枣仁(炒)5。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成分组成: a平均粒径小于100μm的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及乳香(制)药粉; b冰片药粉; c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 d人参用乙醇提取后的醇提液经浓缩后的醇提浸膏; e提取成分c后的降香和檀香药渣的水提液、赤芍和酸枣仁(炒)加水煎煮后的水提液以及提取成分d后的人参药渣的水提液过滤、混匀后浓缩成的水提浸膏。
6: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剂型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或丸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是由以下步骤制成的: a)按照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药;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小于100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水煎煮,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乙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醇提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所有的水提液混匀后浓缩成水提浸膏; d)制剂工艺: 在沸腾制粒干燥机中加入超微粉碎粉,再将步骤c)所得提取浸膏喷入制粒;将制成的颗粒经整粒,加入冰片细粉,喷入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混匀后由胶囊充填机充填,制成胶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是由以下步骤制成的: a)按照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药;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小于100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水煎煮,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乙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醇提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所有的水提液混匀后浓缩成水提浸膏,将浸膏直接喷雾干燥成喷雾粉; d)制剂工艺: 将超微粉碎粉与步骤c)所得喷雾干燥粉一起加到沸腾制粒干燥机中,再喷溶媒制成颗粒;将制成的颗粒经整粒,加入冰片细粉,喷入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混匀后由胶囊充填机充填,制成胶囊。
9: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属中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颈动脉内‑中膜(以下简称IMT)的增厚是很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表现,其不仅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它与动脉血压的脉压差有关,也与遗传有关。颈动脉IMT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厚,也有可能随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增加而增厚。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的结果,在这一炎性反应过程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在受损伤的内皮细胞表面形成许多特殊的分子,如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粘附分子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炎症因子,它们充当某些细胞表面物质的受体,促进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黏附、迁移和聚集,激活的单核细胞在氧化酶作用下可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后者在单核细胞介导的LDL氧化中是必需的,并可改变细胞功能,粘附分子还可通过与纤维蛋白原和透明质酸结合诱导,参与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的升高,导致动脉纤维性硬化,包括管壁增厚,胶原增生和管径增大,血管壁张力及切应力发生改变,动脉顺应性随之下降,血压升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厚,当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更为严重。已有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一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为55.6%,而非高血压组检出率仅为18.8%。进一步证实了血压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本发明是在第01131203.3号和第200410048292.2号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发明,在此全文引用该两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上述两项专利未公开该中药组合物在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应用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3‑10水蛭3‑11土鳖虫5‑10乳香(制)1‑5赤芍3‑9降香1‑5

    檀香1‑5全蝎3‑9蝉蜕3‑12蜈蚣1‑3冰片1‑7酸枣仁(炒)3‑10;

    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 6    水蛭 10    土鳖虫 7    乳香(制) 2    赤芍 5    降香       2

    檀香 2    全蝎 7     蝉蜕   7    蜈蚣     1    冰片 5    酸枣仁(炒) 5;

    或:

    人参 10   水蛭 8     土鳖虫 7    乳香(制) 2    赤芍 5    降香       2

    檀香 2    全蝎 9     蝉蜕   7    蜈蚣     1    冰片 5    酸枣仁(炒) 5;

    或:

    人参 6    水蛭 11    土鳖虫 7    乳香(制) 2    赤芍 5    降香       2

    檀香 2    全蝎 3     蝉蜕   7    蜈蚣     1    冰片 5    酸枣仁(炒) 5;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成分组成:

    a平均粒径小于100μm的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及制乳香药粉;

    b冰片药粉;

    c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

    d人参用乙醇提取后的醇提液经浓缩后的醇提浸膏;

    e提取成分c后的降香和檀香药渣的水提液、赤芍和炒酸枣仁加水煎煮后的水提液以及提取成分d后的人参药渣的水提液过滤、混匀后浓缩成的水提浸膏。

    本发明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中,作为活性组分的原料药的拉丁名及其加工方法来自《中药大辞典》(1977年7月,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发明应用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制剂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或丸剂。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本发明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剂优选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成:将上述配比的水蛭、全蝎、蝉蜕、土鳖虫、蜈蚣等五味药洗净,低温烘干,备用;檀香、降香提取挥发油,药渣及水溶液备用;人参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人参药渣与檀香、降香的药渣以水溶液合并,加入赤芍、酸枣仁(炒),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加入上述人参醇提液,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乳香(制)与水蛭等五味共粉碎成细粉;冰片研细,分别与上述细粉配研,混匀,喷入挥发油,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或者,本发明应用所述胶囊剂优选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成:

    a)原料药的重量比为:人参3‑10份、水蛭3‑11份、土鳖虫5‑10份、制乳香1‑5份、赤芍3‑9份、降香1‑5份、檀香1‑5份、全蝎3‑9份、蝉蜕3‑12份、蜈蚣1‑3份、冰片1‑7份、炒酸枣仁3‑10份;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小于100

    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水煎煮,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乙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醇提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所有的水提液混匀后浓缩成水提浸膏;

    d)制剂工艺:

    在沸腾制粒干燥机中加入超微粉碎粉,再将步骤c)所得提取浸膏喷入制粒;将制成的颗粒经整粒,加入冰片细粉,喷入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混匀后由胶囊充填机充填,制成胶囊。

    或者,本发明应用所述胶囊剂优选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成:

    a)原料药的重量比为:人参3‑10份、水蛭3‑11份、土鳖虫5‑10份、乳香(制)1‑5份、赤芍3‑9份、降香1‑5份、檀香1‑5份、全蝎3‑9份、蝉蜕3‑12份、蜈蚣1‑3份、冰片1‑7份、炒酸枣仁3‑10份;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小于100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水煎煮,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乙醇提取后,再用水提取,醇提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所有的水提液混匀后浓缩成水提浸膏,将浸膏直接喷雾干燥成喷雾粉;

    d)制剂工艺:

    将超微粉碎粉与步骤c)所得喷雾干燥粉一起加到沸腾制粒干燥机中,再喷溶媒制成颗粒;将制成的颗粒经整粒,加入冰片细粉,喷入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混匀后由胶囊充填机充填,制成胶囊。

    本发明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用量,折算成原料药材的重量,为每次0.8‑3克,每日服用2‑4次,优选为每次1.11‑2.22克,每日服用三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原料药配方为:

    人参 39.6g     水蛭  72.6g   土鳖虫    46.2g    乳香(制)   13.2g

    赤芍 33g       降香  13.2g   檀香      13.2g    全蝎       19.8g

    蝉蜕 46.2g     蜈蚣  6.6g    冰片      33g      酸枣仁(炒) 33g;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小于30‑40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适量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适量70%的乙醇提取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再用水提取,醇提液浓缩成60℃测定相对密度为0.9~1.1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上述所有水提液混匀后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为0.9~1.1的清膏,备用;d)制剂工艺:

    在沸腾制粒干燥机中加入超微粉碎粉,再将步骤c)所得提取浸膏喷入制粒;将制成的颗粒经整粒,加入冰片细粉,喷入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混匀后由胶囊充填机充填,制成1000粒胶囊。

    本发明药物的用量,为每次2‑4粒,每日服用三次。

    实施例2

    a)原料药配方为:

    人参 66g    水蛭  52.8g    土鳖虫  46.2g       乳香(制)   13.2g

    赤芍 33g    降香  13.2g    檀香    13.2g       全蝎       59.4g

    蝉蜕 46.2g  蜈蚣  6.6g     冰片    33g         酸枣仁(炒) 33g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小于70‑90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适量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适量70%的乙醇提取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再用水提取,醇提液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0~1.05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上述所有水提液混匀后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为1.0~1.1的清膏,备用;d)制剂工艺:

    在沸腾制粒干燥机中加入超微粉碎粉,再将步骤c)所得提取浸膏喷入制粒;将制成的颗粒经整粒,加入冰片细粉,喷入由降香和檀香提取的挥发油,按常规制剂工艺压制成1000片。

    本发明药物的用量,为每次2‑4片,每日服用三次。

    实施例3:丸剂的制备

    a)原料药配方为:

    人参 39.6g   水蛭 66g      土鳖虫 46.2g      乳香(制)   13.2g

    赤芍 33g     降香 13.2g    檀香   13.2g      全蝎       46.2g

    蝉蜕 46.2g   蜈蚣 6.6g     冰片   33g        酸枣仁(炒) 33g

    b)药材粉碎工艺:

    将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五种虫药经净选、水洗处理后和净选炮制后的制乳香按处方配料,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达到80目以上;粗粉后的药粉经各种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使药粉平均粒径10‑20μm;待粉碎的药材经清洗烘干灭菌后,配料;

    c)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

    降香和檀香先加水提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赤芍和酸枣仁加适量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水提液,过滤后,待浓缩成浸膏;人参用适量70%的乙醇提取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再用水提取,醇提液浓缩成60℃测定相对密度为0.9~1.0醇提浸膏,水提液过滤与上述所有水提液混匀后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为1.0~1.1的清膏,备用;

    d)制剂工艺:

    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1000粒丸剂。

    本发明药物的用量,为每次2‑4粒,每日服用三次。

    实验例:

    为阐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疗效,用按上述实施例1方法制得的胶囊剂(以下称本发明药物)进行了下列试验以证明其疗效,但其不能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对象为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在河北以岭医院就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入选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6.1±8.5岁;治疗组43例,其中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6±8.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水平、饮酒、吸烟史等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x±s)

    

    注:BMI:体重指数;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1.2病例入选标准

    高血压患者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IMT≥0.85mm为伴有IMT增厚。

    入选标准中因考虑到他汀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及双胍类降糖药物对颈动脉IMT的影响,故排除以下疾病:(1)高脂血症。(2)冠心病。(3)糖尿病。(4)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患者。(5)严重肾病和肝功能障碍。

    6)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7)妊娠和哺乳期。

    1.3血压测量

    采用校正的水银柱式血压计,停用降压药1周以上。患者测压前15min不吸烟,休息5min以上,测坐位血压,非同日测量3次。取其均值作为血压测量值。

    1.4颈动脉IMT测定

    采用尖端影象彩色超声系统(美国惠普公司),选择频率7.5MHz探头扫描患者双侧颈动脉。患者仰卧,肩部垫高,颈后仰,头稍转向对侧,从锁骨上窝起逐渐上移,在颅外颈动脉系体表位置纵断面及横断面扫描,扫描时间平均30min,分别显示左右侧颅外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干段为距颈动脉分叉前1cm内处测量;颈内段为分叉后1cm处测量。因后壁结构显示最清晰,故以后壁IMT为标准,后壁IMT为内膜内表面到中层外表面间距离(mm),双侧颈动脉共测6个点,取其平均值。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常规降压根据个体化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列出的六大类降压药物进行处方优选,直至血压达标,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本发明药物,4粒/次,每日3次,口服。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判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颈动脉IMT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治疗组为(0.79±0.22)mm,而对照组为(0.86±0.20)mm,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水平(mm)

    

    2.2随访结果

    随访期间无患者退出研究或失访,治疗结束后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3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治疗组并与常规降压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明显的显著性。证明明本发明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人参、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