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240560.9
2008.12.23
CN101757460A
2010.06.30
公开
审中
A61K36/8988; A61P19/06
A61K36/8988
北京天科仁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伍荣林
100101 北京市南沙滩2号院天和人家2-3-2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它是由白术、黄柏、牛膝、三七、秦艽、鸡血藤、天麻、威灵仙、防风、泽泻共十味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中药颗粒剂。具有清热化湿、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主要用于痛风的治疗,无毒副作用。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我们进行了镇痛和抗炎消肿等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消肿等作用。
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白术30~60份 黄柏50~90份 牛膝40~80份三七10~35份 秦艽35~65份 鸡血藤30~70份天麻20~75份 威灵仙40~80 份防风30~60份泽泻35~6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中各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白术45份 黄柏70份 牛膝60份三七20份 秦艽50份 鸡血藤55份天麻50份 威灵仙60份 防风45份泽泻45份。3.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它的制备方法是:(1)将黄柏、牛膝、鸡血藤、天麻混合,加50~70%乙醇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滤过(药渣待用),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24(50~60℃)的清膏,备用;(2)取其余白术、三七等六味,混同上述醇提药渣,加水煎煮2~5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60~80℃)的清膏,备用;(3)将上述两备用清膏混合搅匀,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40~60%(V/V),冷藏静置4~8小时,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6(60~70℃)的稠膏,备用;(4)取制得的稠膏,加入蔗糖粉及淀粉或糊精适量,混匀,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用水或60~90%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过去我国发病率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和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形成等。其中高尿酸血症中尿酸超过正常的一种状态,是痛风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痛风症状以反复下肢关节红肿热痛为主,在中医辩证上多属湿热痹范畴。其病机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饮食补节,脏腑功能失调,分清别浊失常,于是湿、热、瘀、浊诸症随之而生。 现有西药针对痛风患者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症状选择性进行治疗,如抗炎镇痛药物秋水仙碱和消炎痛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治疗,排泄尿酸药物如丙磺舒、苯溴马隆用于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别嘌醇用于抑制尿酸合成。但上述药物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不能坚持长期服用,以致不易控制病情。如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消炎痛能产生胃肠道刺激作用;服用丙磺舒,少数病人可见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治疗初期可使痛风发作加重;苯溴马隆具有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痛风急性发作等副作用;服用别嘌醇,个别病人可出现皮疹、腹泻腹痛、低热、暂时性转氨酶升高或粒细胞减少。 因此,需要研制和开发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药物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纯中药制剂,经初步试验证明,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消肿等作用,用于治疗痛风发作,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治疗药物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 白术30~60份 黄柏50~90份 牛膝40~80份 三七10~35份 秦艽35~65份 鸡血藤30~70份 天麻20~75份 威灵仙40~80份 防风30~60份 泽泻35~65份 而所述各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 白术45份 黄柏70份 牛膝60份 三七20份 秦艽50份 鸡血藤55份 天麻50份 威灵仙60份 防风45份 泽泻45份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黄柏、牛膝、鸡血藤、天麻混合,加50~70%乙醇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滤过(药渣待用),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24(50~60℃)的清膏,备用; (2)取其余白术、三七等六味,混同上述醇提药渣,加水煎煮2~5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60~80℃)的清膏,备用; (3)将上述两备用清膏混合搅匀,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40~60%(V/V),冷藏静置4~8小时,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6(60~70℃)的稠膏,备用; (4)取制得的稠膏,加入蔗糖粉及淀粉或糊精适量,混匀,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用水或60~90%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本发明的功能主治是:清热化湿、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主要用于痛风的治疗。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我们进行了镇痛试验、抗炎消肿试验研究,以观察了本发明颗粒剂的镇痛、抗炎消肿胀功效,其内容如下: 主药方:白术45g,黄柏70g,牛膝60g,三七20g,秦艽50g,鸡血藤55g,天麻50g,威灵仙60g,防风45g,泽泻45g,按照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颗粒剂。 一、镇痛试验 1扭体法试验 1.1材料本发明颗粒剂;消炎痛;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兼用;0.6%醋酸等。 1.2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灌胃0.2ml/10g蒸馏水,消炎痛组(0.021g/kg),本发明颗粒剂高剂量组(7g/kg)、低剂量组(3.5g/kg)。四组小鼠每日ig给药1次,共7天,于第7天给药60分钟后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每只小鼠第一次因疼痛引起扭体的时间。 1.3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颗粒剂对小鼠醋酸致痛扭体的影响结果(x±s,n=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1.4结论三组灌胃给药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平均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延长。消炎痛组及高剂量本发明颗粒剂组与蒸馏水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本发明颗粒剂组与蒸馏水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颗粒剂有明显抑制醋酸(化学物质刺激)致小鼠疼痛的作用,且高剂量本发明颗粒剂作用优于消炎痛组。 2热板法试验 2.1材料昆明种小鼠18~22g,雌性;消炎痛;本发明颗粒剂等。 2.2方法将水浴箱调节恒温55℃±1℃,放一大烧杯浮于水中,待烧杯恒热后,将小鼠投入烧杯中,记录小鼠从投入烧杯到因足部受热疼痛而舔足的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阀值。筛选痛阀值在10~25秒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小鼠分组与处理方法同于扭体法。于第7天在给药后30分钟、60分钟分别测小鼠的痛阀值,观察给药前后痛阀值的变化。试验时控制室温15~20℃。 2.3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颗粒剂对小鼠热板法所致疼痛作用的影响结果(x±s,n=1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1,*P<0.05 2.4结论三组灌胃给药的小鼠,在给药一周后,其痛阀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末次药后30分钟时,消炎痛组作用较强,与对照组比较P<0.01;高剂量本发明颗粒剂组作用亦较强,与对照组比P<0.05;而本发明颗粒剂低剂量组的痛阀值虽有增高,但尚未有显著意义。而药后60分钟三组给药组痛阀值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消炎痛组较30分钟时作用稍减弱,而两个本发明颗粒剂组作用均较30分钟时加强。说明消炎痛与本发明颗粒剂均有较好抑制小鼠因热致痛(物理致痛)的作用,而本发明颗粒剂的镇痛作用较缓和持久,有滞后现象。 二、抗炎消肿试验 1大鼠足跖肿胀试验 1.1材料本发明颗粒剂;醋酸泼尼松;SD大鼠150~200g,雌雄各半;3%甲醛;戊巴比妥钠等。 1.2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本发明颗粒剂高、低剂量组。大鼠按照不同药物浓度ig给药10天,于第10天上午给药30分钟后,以3%甲醛注射一只足跖致炎(每只0.1ml),测量致炎后第一及第二天足跖直径,左右直径之差为肿胀度。 1.3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颗粒剂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 1.4结论大鼠在甲醛致炎后第一天,三个给药组足跖肿胀程度均较空白对照组轻,其中醋酸泼尼松组及本发明颗粒剂高剂量组肿胀程度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而本发明颗粒剂低剂量组肿胀度减少尚未有显著意义。足跖致炎后第二天,三个给药组肿胀度仍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本发明颗粒剂高剂量组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提示:本发明颗粒剂高剂量比醋酸泼尼松抗炎消肿作用较强,且本发明颗粒剂的作用时间较醋酸泼尼松长。 2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 2.1材料SD大鼠(同上),棉球(10mg),醋酸泼尼松,1%戊巴比妥钠,电光分析天平,本发明颗粒剂。 2.2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本发明颗粒剂高、低剂量组。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无菌操作,在鼠背正中线做一纵形切口,将已灭菌的棉球植入背部切口中,缝合。各组大鼠按下表中所列的剂量从手术前一天开始ig给药,每日一次。连续7天,于第8天将大鼠断头处死,剥离背部切口并取出棉球肉芽组织,于60~90℃烘箱内干燥1h后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净重。 2.3结果见表4。 表4本发明颗粒剂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作用(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2.4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个给药组肉芽肿净重均非常显著减少(P<0.01),且作用优于醋酸泼尼松组。 3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 3.1材料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兼用;伊文思蓝;分光光度计;消炎痛;本发明颗粒剂;组胺等。 3.2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消炎痛组、本发明颗粒剂高、低剂量组。各组按表中剂量ig给药,共用药6天,于第6天在ig给药后40分钟腹腔内注射1μg/ml的组胺0.1ml,并即从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4ml/kg,30分钟后脱颈处死小鼠,剖开腹腔。并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渗出的伊文思蓝。离心,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90nm下测量光密度(0D)。 3.3结果见表5。 表5本发明颗粒剂对小鼠腹腔伊文思蓝渗出作用(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3.4结论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颗粒剂高剂量组与消炎痛组的光密度有显著降低,而低剂量痛服宁组有降低趋势,但尚未有显著意义。说明本发明颗粒剂具有一定抑制致炎因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剂量越高作用越明显。 三、总结 我们采用物理致痛、化学致痛、甲醛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模型对照,观察了本发明颗粒剂的镇痛、抗炎消肿胀功效,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且剂量越高作用越显著。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以下处方: 白术45g 黄柏70g 牛膝60g 三七20g 秦艽50g 鸡血藤55g 天麻50g 威灵仙60g 防风45g 泽泻45g 制备方法为: (1)将黄柏70g、牛膝60g、鸡血藤55g、天麻50g,混合,加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渣待用),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2(55℃)的清膏,备用; (2)取其余白术、三七等六味,混同上述醇提药渣,加水煎煮4次,每次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70℃)的清膏,备用; (3)将上述两备用清膏混合搅匀,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V/V),冷藏静置6小时,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4(70℃)的稠膏,备用; (4)取制得的稠膏,加入蔗糖粉约52g,淀粉约124g,混匀,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用水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实施例2: 采用以下处方: 白术30g 黄柏55g 牛膝50g 三七10g 秦艽40g 鸡血藤50g 天麻20g 威灵仙50g 防风30 泽泻40g 制备方法为: (1)将黄柏55g、牛膝50g、鸡血藤50g、天麻20g,混合,加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渣待用),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4(50℃)的清膏,备用; (2)取其余白术、三七等六味,混同上述醇提药渣,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60℃)的清膏,备用; (3)将上述两备用清膏混合搅匀,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40%(V/V),冷藏静置4小时,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60℃)的稠膏,备用; (4)取制得的稠膏,加入蔗糖粉约22g,糊精约66g,混匀,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用7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实施例3: 采用以下处方: 白术60g 黄柏80g 牛膝80g 三七30g 秦艽60g 鸡血藤70g 天麻70g 威灵仙70g 防风60g 泽泻65g 制备方法为: (1)将黄柏80g、牛膝80g、鸡血藤70g、天麻70g,混合,加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小时,滤过(药渣待用),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的清膏,备用; (2)取其余白术、三七等六味,混同上述醇提药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80℃)的清膏,备用; (3)将上述两备用清膏混合搅匀,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V/V),冷藏静置8小时,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70℃)的稠膏,备用; (4)取制得的稠膏,加入蔗糖粉及淀粉或糊精适量,混匀,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用水或60~90%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5)取制得的稠膏,加入蔗糖粉约77g,淀粉约124g,糊精约55g,混匀,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用85%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它是由白术、黄柏、牛膝、三七、秦艽、鸡血藤、天麻、威灵仙、防风、泽泻共十味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中药颗粒剂。具有清热化湿、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主要用于痛风的治疗,无毒副作用。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我们进行了镇痛和抗炎消肿等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消肿等作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