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香菇春季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下香菇春季栽培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7757A43申请公布日20110601CN102077757ACN102077757A21申请号200910199616522申请日20091127A01G1/04200601C05G1/00200601C05F17/0020060171申请人吴晶晶地址201714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工业园康园路88号72发明人吴晶晶54发明名称林下香菇春季栽培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食用菌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林下香菇栽培方法,其方法是利用林下天然郁蔽的特有条件,根据季节不同,采用春季畦栽方法配料、挖坑、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和覆土后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后转潮期管理、越夏管理。
2、,可以节省春季灭菌程序,节省劳动力和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2077760A1/1页21一种林下香菇春季畦栽方法,其特征在于A、配料按重量计蓄禽粪4050、碎稻草3044、尿素051、磷肥12、石灰23;或蓄禽粪5052、废菌棒4045、尿素051、磷肥052、石灰35;两种配料任选其一,先将上述原料粉碎搅拌均匀,然后按料水比115逐渐加水拌匀,PH值758;将拌好的配料堆成高115M,长、宽12M料堆,料堆上每隔0204M打两排孔,孔径310CM,孔深到底地面;观察20CM下的料温,当料堆温度升到60以上时进行翻堆,。
3、内外相调,上下料易位,当堆温再次上升到60时维持35天结束发畦酵;B挖坑、铺料、播种选林地待土壤化冻后,10CM以下地温在8以上时,挖宽112M、长455M、深04M的栽培坑,铺一层厚57CM料,撒一层菌种,依次铺第二层5CM、第三层5CM料和菌种,菌种分配一、二层30、三层40,稍拍实拍平,最上层覆盖厚510CM发酵料后覆盖黑色薄膜保湿;C发菌管理当薄膜中料堆的温度高于25,湿度大于8590时白天揭膜通风,待表面土层干燥,降湿后,再把薄膜盖上或是搭建小拱棚增加透气量;温度低于15时在薄膜上盖草或树叶以增温,保持料堆内湿度6070,空气湿度7880;D、覆土和覆土后管理播种后1820天,当菌丝。
4、长到料底或蔓延至料层2/3时覆土;覆土的材料为草炭土或裸地10CM内的表层土,用石灰水调至中性,土壤湿度60,覆土厚度35CM;前期当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80将薄膜盖在土层上,促菌丝生长布满土层,后期当原基础形成,将薄膜揭开架起小拱棚,保持温度1820,湿度提高到8090;E、出菇期管理温度调节要拉大昼夜温差,白天达到1224,夜间通风昼夜温差达到68;向空间、地面喷水保温,幼菇形成时,向菌床喷雾状水增湿,做到床面不可积水,保证湿度8590;在温度超过28、湿度超过90情况下加大通风量,温度低于10时,在拱棚上面加草垫保温;发菌阶段盖黑薄膜,子实体生长阶段,把薄膜搭在拱棚上,放风时撩起薄。
5、膜,使光散射进拱棚内;F、采收后转潮期管理每采收完一潮菇后,及时将床面清理干净,挖掉残菇根和污染覆土,用石灰粉填平,用PH8石灰水喷洒床面,盖好黑薄膜养菌;待新一茬菌蕾形成后,将薄膜掀搭在小拱棚上进行出菇期管理810天可采菇,当季采不完可进行越夏管理;G、越夏管理当均气温高于26时控制喷水,采完菇后将薄膜揭开,使床面保持干燥状态,覆盖裸地干土35CM后自然越夏,当旬气温均降至25以下时,浇透水盖膜保温保湿至出菇。权利要求书CN102077757ACN102077760A1/3页3林下香菇春季栽培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特别是涉及林下香菇的栽培方法。背景技术0002香菇。
6、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有抑制癌变的作用,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食用菌之一。由于香菇适于在温暖、潮湿、避光的环境下生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栽培好香菇就要人为营造适宜环境,需占用土地建温室等,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直以来,使得香菇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下香菇栽培方法,利用林下天然郁蔽的特有条件,根据季节不同,解决现有香菇栽培中的技术问题。0004林下香菇栽培方法采用春季畦栽方法,其特点是0005A、配料按重量计蓄禽粪4050、碎稻草3044、尿素051、磷肥12、石灰23;或蓄禽粪5052、废菌棒4045、尿素051、磷肥052、石灰35;两种配料。
7、任选其一,先将上述原料粉碎搅拌均匀,然后按料水比115逐渐加水拌匀,PH值758;将拌好的配料堆成高115M,长、宽12M料堆,料堆上每隔0204M打两排孔,孔径310CM,孔深到底地面;观察20CM下的料温,当料堆温度升到60以上时进行翻堆,内外相调,上下料易位,当堆温再次上升到60时维持35天结束发畦酵;0006B挖坑、铺料、播种选林地待土壤化冻后,10CM以下地温在8以上时,挖宽112M、长455M、深04M的栽培坑,铺一层厚57CM料,撒一层菌种,依次铺第二层5CM、第三层5CM料和菌种,菌种分配一、二层30、三层40,稍拍实拍平,最上层覆盖厚510CM发酵料后覆盖黑色薄膜保湿;C发菌。
8、管理当薄膜中料堆的温度高于25,湿度大于8590时白天揭膜通风,待表面土层干燥,降湿后,再把薄膜盖上或是搭建小拱棚增加透气量;温度低于15时在薄膜上盖草或树叶以增温,保持料堆内湿度6070,空气湿度7880;0007D、覆土和覆土后管理播种后1820天,当菌丝长到料底或蔓延至料层2/3时覆土;覆土的材料为草炭土或裸地10CM内的表层土,用石灰水调至中性,土壤湿度60,覆土厚度35CM;前期当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80将薄膜盖在土层上,促菌丝生长布满土层,后期当原基础形成,将薄膜揭开架起小拱棚,保持温度1820,湿度提高到8090;0008E、出菇期管理温度调节要拉大昼夜温差,白天达到122。
9、4,夜间通风昼夜温差达到68;向空间、地面喷水保温,幼菇形成时,向菌床喷雾状水增湿,做到床面不可积水,保证湿度8590;在温度超过28、湿度超过90情况下加大通风量,温度低于10时,在拱棚上面加草垫保温;发菌阶段盖黑薄膜,子实体生长阶段,把薄膜搭在拱棚上,放风时撩起薄膜,使光散射进拱棚内;说明书CN102077757ACN102077760A2/3页40009F、采收后转潮期管理每采收完一潮菇后,及时将床面清理干净,挖掉残菇根和污染覆土,用石灰粉填平,用PH8石灰水喷洒床面,盖好黑薄膜养菌;待新一茬菌蕾形成后,将薄膜掀搭在小拱棚上进行出菇期管理810天可采菇,当季采不完可进行越夏管理;0010。
10、G、越夏管理当均气温高于26时控制喷水,采完菇后将薄膜揭开,使床面保持干燥状态,覆盖裸地干土35CM后自然越夏,当旬气温均降至25以下时,浇透水盖膜保温保湿至出菇;0011本发明可以节省春季灭菌程序,节省劳动力和成本。具体实施方式0012以下采取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栽培技术。0013试验地重庆北碚区,时间为2004年。0014A、配料按重量计蓄禽粪50、碎稻草44、尿素1、磷肥2、石灰3,先将上述原料粉碎搅拌均匀,然后按料水比115逐渐加水拌匀,PH值758;将拌好的配料堆成高12M,长、宽15M料堆,料堆上每隔04M打两排孔,孔径58CM,孔深到底地面;观察20CM下的料温,当料堆温度升到60以。
11、上时进行翻堆,内外相调,上下料易位,当堆温再次上升到60时维持35天结束发畦酵;0015B挖坑、铺料、播种选5年以上的林地待土壤化冻后,10CM以下地温在8以上时,挖宽1M、长45M、深04M的栽培坑,铺一层厚5CM料,撒一层菌种,依次铺第二层5CM、第三层5CM料和菌种,菌种分配一、二层30、三层40,稍拍实拍平,最上层覆盖厚8CM发酵料后覆盖黑色薄膜保湿;0016C发菌管理当薄膜中料堆的温度高于25,湿度大于8590时白天揭膜通风,待表面土层干燥,降湿后,再把薄膜盖上或是搭建小拱棚增加透气量;温度低于15时在薄膜上盖草或树叶以增温,保持料堆内湿度6070,空气湿度7880;0017D、覆土。
12、和覆土后管理播种后1820天,当菌丝长到料底或蔓延至料层2/3时覆土;覆土的材料为草炭土或裸地10CM内的表层土,用石灰水调至中性,土壤湿度60,覆土厚度35CM;前期当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80将薄膜盖在土层上,促菌丝生长布满土层,后期当原基础形成,将薄膜揭开架起小拱棚,保持温度1820,湿度提高到8090;0018E、出菇期管理温度调节要拉大昼夜温差,白天达到12、24,夜间通风昼夜温差达到68;向空间、地面喷水保温,幼菇形成时,向菌床喷雾状水增湿,做到床面不可积水,保证湿度8590;在温度超过28、湿度超过90情况下加大通风量,温度低于10时,在拱棚上面加草垫保温;发菌阶段盖黑薄膜,子实体生长阶段,把薄膜搭在拱棚上,放风时撩起薄膜,使光散射进拱棚内;0019F、采收后转潮期管理每采收完一潮菇后,及时将床面清理干净,挖掉残菇根和污染覆土,用石灰粉填平,用PH8石灰水喷洒床面,盖好黑薄膜养菌;待新一茬菌蕾形成后,将薄膜掀搭在小拱棚上进行出菇期管理810天可采菇,当季采不完可进行越夏管理;0020G、越夏管理当均气温高于26时控制喷水,采完菇后将薄膜揭开,使床面保持说明书CN102077757ACN102077760A3/3页5干燥状态,覆盖裸地干土35CM后自然越夏,当旬气温均降至25以下时,浇透水盖膜保温保湿至出菇。说明书CN1020777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