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脊柱修复仪.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44101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2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22407.8

申请日:

2009.11.05

公开号:

CN101756781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H 23/02申请日:20091105|||公开

IPC分类号:

A61H23/02; A61N5/06; A61F5/01

主分类号:

A61H23/02

申请人:

虞正阳

发明人:

虞正阳

地址:

322100 浙江省东阳市江北渔晚新村43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按摩床配合使用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基体、由一个升降机构以及设于升降机构顶端的按摩体组成的按摩部件,所述人体脊柱修复仪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下运动的控制器,所述升降机构与基体固定连接,按摩部件为五个,分别与人体脊柱的颈、胸、腰、骶、尾五部分相对应,按摩面上还设有二个突起的按摩头,并且在按摩体内部设有振动器,所述升降机构设有可控制升降行程的限位开关。本发明通过对按摩体上升高度的控制,使按摩体可将脊椎骨顶起以将其矫正到正常位置,并进行振动按摩,达到对病变脊柱的修复功效。适用于对位置发生偏移的脊椎进行矫正修复和保健按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人体脊柱修复仪,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基体、由设于基体上的升降机构以及设于升降机构顶端的按摩体组成的按摩部件,其特征是,所述人体脊柱修复仪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升降机构(3)上下运动的控制器(4),升降机构(3)与基体(1)固定连接,所述按摩部件的数量为五个,其排列位置分别与人体脊柱的颈、胸、腰、骶、尾五部分相对应,所述按摩体(2)上面的按摩面上设有二个突起的按摩头(5),并且在按摩体(2)内部设有振动器(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一个可双向转动并与控制器(4)电连接的双向电机(31)、设于基体(1)上面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直立的套管(32)以及设于套管(32)内可轴向移动的升降杆(33),所述升降杆(33)上端伸出套管(32)外并与按摩体(2)连接,升降杆(33)的下端面设有沉孔(331),沉孔(331)内设有螺杆(34)以及螺杆套(35),螺杆套(35)套设在螺杆(34)的上部并与其形成螺纹连接,螺杆(34)下部通过齿轮传动组(36)与双向电机(31)相连,所述螺杆套(35)的上端与升降杆(33)上的沉孔(33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弹簧(37),在螺杆套(35)上还设有径向的限位销(38),在套管(32)上设有轴向的限位槽(39),所述限位销(38)插入限位槽(39)内使螺杆套(35)与套管(32)形成轴向滑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套管(32)上设有上下二个分别与限位销(38)的上下升降极限位置相对应的调节抱箍(8),所述调节抱箍(8)一端开口,并通过锁紧螺钉(9)固定在套管(32)上,在二个调节抱箍(8)上还分别设有可控制螺杆套(35)升降行程的行程开关(10)。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按摩体(2)上与升降杆(33)连接处设有柱形的连接头(211),升降杆(33)上端相应位置设有连接孔(332),在连接头(211)和连接孔(33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按摩体(2)和升降杆(33)的弹性的连接衬套(7)。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杆(33)上设有轴向的长槽(333),螺杆套(35)上的限位销(38)穿过长槽(333)插入套管(32)上的限位槽(39)内。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杆(33)上设有轴向的长槽(333),螺杆套(35)上的限位销(38)穿过长槽(333)插入套管(32)上的限位槽(39)内。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套管(32)上部的行程开关(10)至少低于限位槽(39)的上端5mm,而套管(32)下部的行程开关(10)则至少高于限位槽(39)的下端5mm,二个行程开关(10)之间的间距至少比限位槽(39)的长度短10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按摩体(2)内设有红外加热装置(11),按摩体(2)的按摩面及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散热孔(12),所述振动器(6)采用振动电机。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其特征是,所述按摩体(2)内设有红外加热装置(11),按摩体(2)的按摩面及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散热孔(12),所述振动器(6)采用振动电机。

说明书

人体脊柱修复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理疗用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人体脊柱进行矫正修复的人体脊柱修复仪。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因脊柱的脊椎骨位置发生偏移引起的腰椎盘、颈椎盘突出等症状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外涂药物和人工推拿及通过理疗器械进行按摩矫正。药物外涂法由于其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低、药液的挥发快、皮肤对药物吸收量小以及药物很难向深层组织渗透等原因,因此其治疗效果不理想;人工推拿按摩是针对病变疼痛部位进行揉搓、按压,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舒通经络来缓解疼痛,并进而达到修复脊柱的目的,但由于按摩的持续时间短、按压力度小、用力不均匀以及受操作者推拿技术或临床经验的影响,所以其功效不稳定,同时,受按摩医师人员的限制,也无法大面积推广。
目前,已开发出的一些以机械代替人工按摩的设备,此类设备主要是通过机械结构模仿按摩师的按摩动作,从而达到修复脊柱的功效。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脊柱按摩仪,其公开号为:CN 101496766A,包括与床面平行设置的滑槽轨道、传动件、电动机和设在滑槽轨道上的滑动支架,电动机的输出端与传动件一端连接,传动件另一端与滑动支架连接,滑动支架上安装有振动器,滑动支架两端设有按摩柱,按摩柱一端与滑动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按摩轮连接。上述脊柱按摩仪由电动机通过传动件带动滑动支架作有规律的水平往复运动,并通过滑动支架上的按摩柱用按摩轮对人体脊柱进行类似手工方式的按压,滑动支架上的振动器则可使按摩轮对脊柱产生振动按摩作用。虽然该按摩仪可对人体脊柱进行有规律的按摩,但由于其按摩是移动式的,因此,不能对脊椎骨位置偏移的病变部位作针对性的按压和持续按摩,因此无法对位置发生偏移的脊椎骨进行矫正,并且其按压的力度也无法控制和调节,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脊柱的修复功效,更多的是一种按摩放松、舒筋活血的保健作用,难以从根本上修复位置发生偏移的脊椎骨。进一步地,由于滑动支架往复运动的行程和按摩轮的按压力度均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难以对不同的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脊柱修复装置中存在的不能对位置发生偏移的的脊柱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的有针对性的矫正和按摩、以及不能调节按压力度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按压力度并可对脊柱需修复的部位进行连续有针对性的矫正和按摩的人体脊柱修复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脊柱修复仪,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基体、由一个升降机构以及设于升降机构顶端的按摩体组成的按摩部件,所述人体脊柱修复仪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下运动的控制器,升降机构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按摩部件的数量为五个,其排列位置分别与人体脊柱的颈、胸、腰、骶、尾五部分相对应,按摩面上还设有二个突起的按摩头,并且在按摩体内部设有振动器。本发明需配合相应的按摩床使用,在按摩床对应人体脊柱的位置开设通孔,然后将本发明的脊柱修复仪安装在通孔位置,通过控制器对按摩部件中的升降机构的控制,使按摩体上升到一个合适的高度,从而顶住平躺在按摩床上的病人的脊柱,使病变突出的脊椎骨回复到原来的正常位置,振动器使按摩体产生震动,按摩体上的按摩头即可对位置偏移的脊椎骨进行持续的挤压按摩,按摩头可强化对脊柱病变部位的按摩作用,有利于提高其修复功效。由于设有五个分别对应人体脊柱的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五部分的按摩部件,使本发明可同时对脊柱的各部分进行矫正、按摩,通过控制器控制各按摩部件中按摩体的上升高度,使之与正常的人体脊柱曲线相一致,从而使位置发生偏移的脊椎骨得以有效的矫正修复,并且使每个按摩体对脊柱的按压力度可调,以进行持续的针对性矫正、按摩,因而显著提高了本发明的修复功效,进而缩短疗程。此外,通过控制器对各按摩部件动作的控制,本发明的脊柱修复仪可方便地只对脊柱的特定病变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矫正、按摩修复,显著提高了本发明使用的灵活性以及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可双向转动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双向电机、设于基体上面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直立的套管以及设于套管内可轴向移动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端伸出套管外并与按摩体连接,升降杆的下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内设有螺杆以及螺杆套,螺杆套套设在螺杆的上部并与其形成螺纹连接,螺杆下部通过齿轮传动组与双向电机相连,所述螺杆套的上端与升降杆沉孔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弹簧,在螺杆套上还设有径向的限位销,在套管上设有轴向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插入限位槽内使螺杆套与套管形成轴向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齿轮传动组将双向电机的转动传递给套管内的螺杆,由于套设在螺杆外的螺杆套与螺杆是螺纹连接,并且螺杆套与套管是轴向滑动连接,因此,在螺杆转动时,螺杆套不会跟着螺杆一起转动,而只能沿着螺杆的轴向作向上或向下的升降运动;采用双向电机有利于简化对螺杆正反转的控制,并进而实现对螺杆套的升降控制,通过螺杆套的升降,即可实现套设在螺杆套外侧的升降杆的升降运动;由于在升降杆的沉孔内设有抵压螺杆套上端的弹簧,因此,可避免按摩体上升按压人体脊柱时的刚性接触,从而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增加治疗时的舒适性,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由于在螺杆套上设有横向的限位销,而限位销插入到套管上轴向的限位槽内,从而可确保螺杆套不会跟着螺杆一起转动,在螺杆转动时,螺杆套只能沿轴向作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并且,限位槽可限制螺杆套的升降极限行程,避免升降杆的过度上升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上设有上下二个分别与限位销的上下升降极限位置相对应的调节抱箍,所述调节抱箍一端开口,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套管上,在二个调节抱箍上还分别设有可控制螺杆套升降行程的行程开关。设置上下二个行程开关,使螺杆套可带动升降杆一起做上下的往复升降运动,从而可实现对脊柱病变位置的间隙性按压和振动按摩,使本发明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于调节抱箍的一端开口,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套管上,因此,只需松开锁紧螺钉,即可方便地调整调节抱箍在套管上的位置,从而使行程开关的位置得以调整,并进而调整升降杆的升降行程,改变按摩体对脊柱的按压力度和频率。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体上与升降杆连接处设有柱形的连接头,升降杆上端相应位置设有连接孔,在连接头和连接孔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按摩体和升降杆的弹性的连接衬套。通过连接衬套连接按摩体和升降杆,有利于缓冲按摩头的振动,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杆上设有轴向的长槽,螺杆套上的限位销穿过长槽插入套管上的限位槽内。由于升降杆上与套管的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轴向的长槽,而螺杆套上的限位销穿过长槽,因此,通过设定长槽的长度,即可限定升降杆与螺杆套的轴向滑动距离,并因此而限定弹簧的压缩量。
作为优选,套管上部的行程开关至少低于限位槽的上端5mm,而套管下部的行程开关则至少高于限位槽的下端5mm,二个行程开关之间的间距至少比限位槽的长度短10mm,从而可确保由二个行程开关所设定的螺杆套工作升降行程小于由限位槽所限定的螺杆套极限升降行程,螺杆套可按行程开关所限定的升降行程上下滑动,而限位槽所限定的螺杆套极限升降行程则可避免因限位开关的失效而导致螺杆套的过度上升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体内设有红外加热装置,按摩体的按摩面及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振动器采用振动电机。红外加热装置发出的远红外线具有渗透到皮肤深层的特性,从而对病变部位产生类似针灸的功效,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按摩面上的散热孔散出,以对病变部位产生灸术的功效;采用振动电机作振动器,有利于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振动电机使每个按摩体具有适合其对应脊柱部位所需的振动强度,提高按摩的针对性,改善脊柱修复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多个按摩部件可对脊柱的不同部位进行持续的矫正、按摩,按摩体的上升高度可控制,使按摩体可将脊椎骨顶起以将其矫正到正常位置;(2)通过上下二个行程开关,可使按摩体有规律的升降,从而实现间隙性按压和振动按摩,满足不同的需求;(3)按摩体内设置的红外加热装置具有类似针灸等的辅助疗效,进一步提高对病变脊柱的修复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在与按摩床配合使用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人体脊柱修复仪是与相应的按摩床13配合使用的,首先在按摩床13对应人体脊柱的位置开设一个长方形的通孔,以便当使用者平躺在按摩床13上时,人体脊柱修复仪可从按摩床13的下面对人体脊柱进行按摩矫正。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包括一个呈长方体形的基体1,该基体1可水平地固定在按摩床13下面的地面上,也可通过安装框架固定在按摩床13的底面,其长度方向与按摩床13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基体1的上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五个按摩部件,五个按摩部件的排列位置与人体脊柱的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五部分相对应,从而保证五个按摩部件可对脊柱的各部位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按摩。所述按摩部件包括一个可对脊柱进行振动按摩的按摩体2以及一个可使按摩体2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一个竖直安装于基体1上表面的可双向转动的双向电机31,在双向电机31的旁侧设置同样竖直的螺杆34,双向电机轴和螺杆34的下端均位于基体1内,并通过一个设于基体1内的齿轮传动组36传动连接;在螺杆34位于基体1上面部分的外侧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螺杆套35,在螺杆套35的外侧同轴设有升降杆33,升降杆33通过设于其下端与螺杆套35外侧面配合的沉孔331套接在螺杆套35上,从而使升降杆33可随着螺杆套35一起上下滑动,由于在升降杆33的沉孔331内还设有抵压在螺杆套35上端的弹簧37,使升降杆33和螺杆套35之间形成弹性连接;另外,在升降杆33的外侧还套设有一个套管32,所述套管32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基体1上,以便支撑整个升降机构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螺杆套35的上部还设有径向的限位销38,相应地,在套管32上设置轴向的限位槽39并在升降杆33上设置轴向的长槽333,螺杆套35上的限位销38穿过长槽333后插入限位槽39内并伸出到套管32表面外,从而使螺杆套35与升降杆33不能转动,而只能沿着套管32的轴心线上下滑动,此外,通过设定长槽333的长度,即可限定限位销38在长槽333内的上下滑动行程,进而限制弹簧37的压缩量,具体可将上述滑动行程控制在15mm。而限位销38在限位槽39内的上、下极限滑动行程则可控制为75mm;为了实现升降杆33的上下往复运动并控制其上升高度,所述套管32上设有上下二个可移动的调节抱箍8,所述调节抱箍8一端开口,并通过设于开口端的锁紧螺钉9固定在套管32上,二个调节抱箍8上还分别设有一个行程开关10,所述行程开关10位于限位槽39的上下两端,使螺杆套35在上下滑动时,其上部的限位销38可分别与上下两个行程开关10接触从而控制螺杆套35的上升高度和升降行程,通过调整调节抱箍8的高度位置,即可方便地调整螺杆套35的上升高度和升降行程。为确保螺杆套35在升降过程中行程开关10能正常有效地工作,上下两个行程开关10所限定的螺杆套35上升和下降行程应至少比限位槽39所限定的螺杆套35上、下极限滑动行程分别小10mm;此外,如图1、2所示,设于升降杆33上端的按摩体2整体呈Y形,为便于加工,按摩体2可由上部开口的漏斗形壳体21以及设于壳体21上部的顶板22组合而成,顶板22上与人体接触的按摩面由两个下凹的弧面组成,使之呈与人体脊柱对应部位匹配的W形曲面,在按摩面上还并排设有二个突起的球面状按摩头5,按摩头5可采用软橡胶制成以增加按摩时的舒适性;在按摩体2内部还设有红外加热装置11以及采用振动电机的振动器6,同时在顶板22的按摩面和壳体21侧面上设置散热孔12(参见图2、图3),振动器6可使按摩体2产生固定频率的振动,从而通过按摩头5对脊柱各部位进行振动按摩修复,而红外加热装置11所发出的远红外线具有渗透到皮肤深层的特性,从而可对病变部位产生类似针灸的疗效,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顶板22上的散热孔12散出,以对病变部位加热,并产生灸术的功效,从而可加强对脊柱修复的功效。由于在壳体21的侧面同时设有散热孔12,有利于按摩体2内部热量的对流,可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意外伤害。为提高按摩效果,还可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振动电机以使每个按摩体2具有适合其对应脊柱部位所需的振动强度,从而提高按摩的针对性,一般地,颈椎部位所需的振动强度较小,而腰椎部位所需的振动强度较大;为便于按摩体2与升降机构3的连接,所述壳体21的下部设有圆柱形的连接头211,而在升降杆33的上端则设有连接孔332,所述连接孔332内设有用软橡胶制成的连接衬套7,壳体21下部的连接头211插入到连接衬套7内,从而使整个按摩体2与升降杆33之间形成一种弹性连接;本发明的人体脊柱修复仪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振动器6和红外加热装置11的开、关以及升降机构3上下运动的控制器4,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控,所述的控制器4还配有一个相应的遥控器(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采用持续的矫正结合振动按摩和间隙性的按压与振动按摩相结合两种修复方式。
当采用间隙性的按压与振动按摩相结合的修复方式时,使用者可事先通过调整两个调节抱箍8的位置以调节由行程开关10所限定的按摩体2上升高度和升降行程,然后身体平躺在按摩床13上,并使脊柱的五个部位对准五个按摩体2,用遥控器通过控制器4启动按摩部件的升降机构3中的双向电机31开始连续的正向转动,并同时开启按摩体2内的振动电机和红外加热装置11,双向电机31的转动通过齿轮传动组36带动螺杆34转动,此时与螺杆34用螺纹连接的螺杆套35由于不能转动,因此在螺杆34的螺纹作用下沿着套管32的轴线向上滑动,并推动升降杆33及按摩体2一起上升。当按摩体2上的按摩头5碰到相应的脊椎骨时,即可对该部位进行按压,在对位置发生偏移的脊椎骨进行矫正的同时对脊椎骨进行振动按摩。当螺杆套35上的限位销38碰到用于限定其上升高度的上面一个行程开关10时,该行程开关10即可向控制器4传回一个控制信号,此时控制器4控制双向电机31反向转动,则按摩体2和升降杆33一起随着螺杆套35下降,直至限位销38碰到下面的一个行程开关10,控制器4再次控制双向电机31正向转动,并带动升降机构3上升,升降机构3重复上述上升和下降的运动,即可对脊柱的相应部位进行间隙性的按压与振动按摩相结合的修复。与此同时,依靠红外加热装置11发出的远红外线和热量,按摩体2可对该病变部位进行类似针灸和灸疗的辅助治疗,而设置在壳体21的侧面的散热孔12,则有利于按摩体2内部热量的对流,可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意外伤害。由于按摩体2与升降杆33之间以及升降杆33与螺杆套35之间均为弹性连接,因此可有效缓冲按摩体2的振动,显著提高按摩时的舒适性,避免因刚性连接可能产生的对使用者的伤害。当控制螺杆套35升降的行程开关10因意外而失效时,设于套管32上的限位槽39可对螺杆套35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螺杆套35的过度上升而对人体产生伤害,从而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当采用持续的矫正结合振动按摩修复方式时,使用者可先调整调节抱箍8的位置,以使行程开关10所限定的螺杆套35上升高度高于限位槽所限定的极限上升高度,然后用遥控器通过点动控制方式控制每个按摩部件的双向电机31的正向转动,以控制升降机构3的上升高度,从而使各按摩体2的高度能完全符合人体脊柱的曲线,按摩体2上的按摩头5可将位置发生偏移的脊椎骨顶回到正常的位置。再用遥控器开启按摩体2内的振动电机和红外加热装置11,从而通过按摩头5对脊柱各部位进行连续的振动按摩修复,同时利用红外加热装置11所发出的远红外线和热量,对脊柱进行类似针灸和的灸术治疗,以加强对脊柱修复的功效。
如果使用者的症状较轻,在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按摩方式进行按摩修复时,也可采用局部按摩的方式,即通过遥控器控制所需启动的按摩部件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以便对脊柱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按摩修复,从而可降低能耗。

人体脊柱修复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体脊柱修复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体脊柱修复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脊柱修复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脊柱修复仪.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按摩床配合使用的人体脊柱修复仪,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基体、由一个升降机构以及设于升降机构顶端的按摩体组成的按摩部件,所述人体脊柱修复仪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下运动的控制器,所述升降机构与基体固定连接,按摩部件为五个,分别与人体脊柱的颈、胸、腰、骶、尾五部分相对应,按摩面上还设有二个突起的按摩头,并且在按摩体内部设有振动器,所述升降机构设有可控制升降行程的限位开关。本发明通过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