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获得的鞋.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34388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8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5877

申请日:

1987.08.28

公开号:

CN87105877A

公开日:

1988.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43B10/00

主分类号:

A43B10/00

申请人:

马克斯·戴·F·李·维科·C·公司

发明人:

费尔南多·维科

地址:

意大利圣吉内西奥

优先权:

1986.10.17 IT 3546A/86; 1987.01.16 IT 3319A/8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备麟;陶增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工艺首先包括鞋底1、鞋面6、包头7和其他总成件9a、9b的制作,其中鞋底1由2个分别为上底和下底的元件2、3组成,它们能连接在一起成为完美的配合;鞋面6包括一后面8。接着鞋面6叠合于上底2上,展平,并缝合于上底2上,然后通过胶合使上底2和下底3连接。最后,鞋面6向上翻折,后面8、包头7和总成件9a、9b缝合于鞋面上。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制作由一鞋底1构成的鞋的制作工艺,鞋面6的下部固定在鞋底1上,鞋面通过包头7在其上部合拢,通过后面8和其他总成件9a、9b在其后部合拢;所述工艺过程的特征是它包括下列工序:制作鞋底1,它至少由2个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分别为上底2,12和下底3,13的分离元件构成;制作所述鞋面6,包括前述的后面8,作为鞋面的整体部分,用以合拢所述鞋面,同时制作前述包头7和其他所述总成件9a,9b,在所述上底
2: 12的上表面2a,12a上叠合和固定上述鞋面6的中间部分,展平;在所述下底3,13的上表面3a,13a上以及在所述上底2,12的下表面4a,12b上涂上一层胶;将上述的下底3,13和上底2,12连同固定于其上的鞋面6置于烘箱内,保持预定的温度,停留预定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下底3,13和上底2,12连接在一起;把从鞋底1的边沿上突出来的鞋面6的部分向上翻折,并把后片8及其他部分9a,9b缝合到鞋面上;通过把包头7缝合到鞋面上,将鞋面的上部封合起来。 2、用于制作由一鞋底1构成的鞋的制作工艺,鞋面6下部固定于鞋底1上,用包头7封盖在鞋面的上部,用后面8和其他的总成件9a,9b合拢鞋面的后部;所述工艺的特点在于它包括下列工序:制作鞋底1,它至少由2个个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分别为上底2,12和下底3,13的分离元件构成;制作所述鞋面6,包括前述的后面8,作为鞋面的整体部分,用以合拢鞋面本身,同时制 作前述包头7和其他所述总成件9a,9b;在所述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叠合和固定上述鞋面6的中间部分,展平;把从上底2,12的边沿上突出来的鞋面6的部分向上翻折,并把后面8及其他部分9a、9b缝合到鞋面6上;通过把包头7缝合到鞋面上,将鞋面6的上部封合起来;在所述下底
3: 13的上表面3a、13a上以及在所述上底2、12的下表面4a、12b上涂以一层胶;将所述下底3、13和上底2、12连同固定于其上的鞋面6放置于烘箱内,保持预定的温度,停留预定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下底3、13和上底2、12连接在一起。 3、按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2的下表面4a具有凹槽4,所述下底3和其完美配合,在上底2和下底3胶合在一起的工序中,下底3嵌入其内。
4: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2的底面12b具有隆起的部分20,并且所述下底13的顶面13b具有凹槽14,所述隆起部分和其完美配合,在所述2元件固定在一起工序中,凹槽接纳隆起部分。
5: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缝合将所述鞋面6固定于所述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
6: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胶合在一起将所述鞋面6固定于所述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
7: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初步的胶合,随后是最终的缝合将所述鞋面6固定于所述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
8: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6缝合到所述上底2、12之前,沿着上底上表面2a、12a的边沿安装一隆起的边界。
9: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2、12沿着上表面2a、12a的边沿具有一隆起的边界5。
10: 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制作的鞋,包括一鞋底1,固定于鞋底1上的鞋面6,一包头7,用于封合鞋面的上部,一后面8,用于合拢鞋面后部本身,还有要缝合于鞋面上的其他总成件9a、9b;上述鞋的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由至少2个分别为上底2、12和下底3、13的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单个元件构成。
11: 按权利要求10所述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2的底面具有一凹槽4,所述下底嵌入其内,成为完美的配合。
12: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2的底面12b具有一隆起部分20,上述下底13的顶面具有一凹槽14,所述隆起部分20嵌入其内,成为完美的配合。
13: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下底3、13和上底2、12连接之前完成的接缝线将鞋面6固定到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
14: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6是通过胶合在一起固定于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的。
15: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是通过胶合在一起并通过在下底3、13和上底2、12连接之前完成的接缝线固定到上底2、12的上表面2a、12a上的。
16: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2、12 沿着上表面2a、12a的边沿具有一隆起的边界5。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制鞋工业生产领域。

    众所周知,通常由软皮制成的所谓“软邦鞋”(英卡辛型鞋)或无论什么运动型鞋都是由例如柔性型的连接称作鞋面件下部的鞋底和出于加强目的的其它总成件以及装饰件等组成的。

    所述鞋面具有开式或闭式(例为筒形软邦鞋)的底部,其上部由包头封盖,后部由后件封盖。

    目前该种鞋件的工业生产工艺是由下述几个连续的工序完成的。

    首先制成鞋底,沿其整个的外沿,有一用作装饰的隆起的边界。随后,可预知得到鞋面、包头和其它总成件。

    在随后的工序中,鞋面的后部被合拢并缝合,此外鞋总成件被贴在所述后部,也缝合于上。

    鞋面的前部被加工成形,并向上翻折、包头缝合其上。

    为了软化和拉伸皮子,现在暂时把加热的鞋楦插入鞋面内。

    在鞋楦滑脱后,下一工序是第二鞋楦插入鞋面内,其任务是使鞋面更好的延伸。

    在第二鞋楦的底部借助现有技术固定着其它元件,以便接合鞋面的底部。随后要借助粘合固定于鞋底上表面的鞋面外底面,此时用磨料将其摩擦,以便使其粗糙,从而最有利于胶粘结其上。这一最后的工序须由特别熟练地操作人员完成,因为该区域沿鞋底相应的周边必须和鞋面上确定的区域相重合。

    事实上,假如这一区域没有充分地扩大,那么在这些进行上胶但没有磨削的区域内鞋面可能和鞋底分离。

    在另一方面,如果这一区域太大,扩大到超越上述理想的区域,那么在所述鞋面上的某些区域内将会有难看的痕迹。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将会有明显的美学上的和功能上的缺陷。

    因此,在鞋面磨削过的表面上涂以一层胶,该表面随后应处于某种位置,以便粘到鞋底的上表面上。

    通常,这最后的操作是在两个连续的工序中完成的。

    在第一工序中,一层非快干的胶涂到鞋面磨削过的表面上,因此在制作鞋的环境里,磨削过的表面上涂胶能够保持,即使经历长时间,胶也不会变干。

    在第二阶段中,鞋面被放置于某种预定温度的炉子内,为的是使胶快干。在后一工序中,在鞋楦仍然插入的情况下,使磨削后并上胶的鞋面的底面和鞋底的上表面粘合,同时处于预定的压力下,以便使胶很好地粘合。

    最后,当胶干燥后,鞋楦从鞋面中滑出,鞋件进入最后的工序,诸如将其它的装饰件缝合到鞋面上。

    和上述已知工艺的变更相适应,在第二个鞋楦插入到鞋面中之前,鞋面的底部借助于一中间鞋底接合,该中间鞋底缝于鞋面,由具有粗糙表面的材料制成。

    于是便能避免必须磨削鞋面。另一工艺,这也是众知的,和刚才叙述过的工艺不同,事实上它包括把鞋面(已完全确定鞋的上部)缝合到鞋底上,缝合是沿着顺鞋底边界的在鞋底底面上的适当的沟槽进行的。

    然而,采用上述最后的工艺制作鞋是有缺点的,由于随着时间的流逝,鞋底会磨损,在槽内的接合线不能长时间得到保护,并因在地上摩擦而磨掉,这就危及了鞋底和鞋面之间的连接。

    此外,在上述熟知的工艺中显然需要大量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上述所有关于鞋面的磨削,颇不适于自动化,因而需要大批雇用熟练人员。

    所有这些对于鞋的制造成本起到消极的影响,与此相反,成本应尽量低,而与此同时,产品质量要越来越好。

    本发明的目的意欲提供一种制鞋工艺,和目前采用的工艺相比它用少量的工序来完成,然而,就完成制品的质量来说,所得的结果不低于现时所制得的鞋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意欲提供一种工艺,其中各工序可用自动机来进行,它比先前的工艺更加方便和有利。

    上述目的是通过某种制作由鞋底构成的鞋的工艺来达到的,鞋面的底部固定于鞋底上,鞋面的上部由包头封盖,鞋面的后部由后面和其他总成件封合;所述工艺的特点为,它包括下列工序:鞋底制品至少由分别为上、下的两个分离件构成,上、下底完美地贴合在一起;所述鞋面制品,包括上述的后面,作为一个整体部分,用以封合鞋面本身以及上述的包头和其他上述的总成件制品;上述鞋面中间部分的叠合和固定;相对于所述上底件的上面放平;在所述下件的上表面和在所述上件的下表面涂一层胶;将上述下底件和上底件跟固定于上底件上的上述鞋面6一起放置在烘箱内保持预定的温度,并经历预定的时间;将上述下底件和上底件连接在一起;把从鞋底旁边突出来的鞋面部分向上翻折,将上述后面和其他所述部分缝合于鞋面;通过把包头缝合于鞋面,使鞋面的上部封合起来。

    在上面叙述中未显露的本发明的一些特点,在详细参照附图时从下面的叙述中会变得明显,其中:

    图1,用立体图图示了组成鞋底的2个元件;

    图2,用立体图图示了鞋底上部元件;

    图3,用平面图形图示了一鞋面、一包头和鞋的其他总成件;

    图4,图示了将鞋面缝合到鞋底上元件上的工序;

    图5和5a,图示了把构成鞋底的2个元件接合在一起的工序,分别自图4的上方和沿侧向横截面Ⅰ-Ⅰ;

    图6和图7,图示用现有工艺制得的鞋,分别处于最后一道工序和完工阶段;

    图8,用立体图图示了组成鞋底的2个元件,它们相互分离,并上、下面颠倒,用以按第二实施方案制作鞋;

    图9,用立体图图示图8中所述的2个元件彼此结合在一起;

    图10,用平面图形图示按所述第二实施方案制作鞋的鞋面、包头和其他总成件;

    图11,图示将鞋面缝合到图8鞋底上底件的工序;

    图12和图12a,图示图8的2个元件粘合在一起的工序,分别自图11的上方和沿侧向横截面Ⅱ-Ⅱ;

    图13和图14,图示按所述第2实施方案制作的鞋,相应处于最后一道工序和完工阶段。

    参照上述各图,1表示一鞋底,分别由上底2和下底3两个元件组成(在图1中被翻过来表示)。

    所述上底2沿其上面2a的边沿有一隆起的边界5,它是沿相同边沿由粘合的皮条构成的,沿其整个长度含有一接合线,如图2中所示。

    隆起的边界5完全是为装饰用的,要不然,可作为上底的整体部分来制作。

    另一方面,上底2的特点是在底面4a上有一凹槽4,下底3可被嵌在其间,成为一种完美的镶嵌。

    制作2个元件2和3代表处于作为本发明主题的工艺中的第一工序。

    所述工艺的第二工序包括由一张皮制作成一鞋面6、一包头7和组成鞋的其他总成件9a和9b。

    如图3中所示,鞋面6按这样一种方式来成形,以便在其后部包含一后面8,用以在后面合拢鞋面。

    在所述工艺的第三工序中,鞋面被放平,其中间部分粘合于上底2的上面2a,并通过缝合将其固定。

    如图4中所示,针脚顺着隆起边界5内周走向的轮廓进行,而侧壁表示凹槽4的边界。

    接着是4个工序,在这些工序中,将一层胶涂于下底3的整个上表面上和上底2的整个下表面4a上。这时2个元件可被存放起来,要不通过把产品流程调正到符合生产线要求的方式来进行随后的制作工艺。

    该工艺包括(已知类型)胶的使用,胶的活化作用可将其通过具有预定温度的烘箱来达到。

    因此,为了使胶活化,使构成鞋底的2个元件通过某一烘箱,已涂有胶的2个元件的表面随后在某一预定压力下,通过把下底3嵌入上底2的凹槽4内的方式彼此粘合,如图5和5a中所示。

    该工艺的第5工序将突出于元件2的鞋面部分和后面部分8向上翻折,并将后面部分8和总成件9a与9b缝合于鞋面,如图6所示。

    末了,紧接前面的一道工序包括通过将其最前端部分缝合于包头7上来合拢鞋面6。

    另外一些完工工序,例为鞋面的拉伸,接在该工艺的上述几道工序之后,就目前的已知工艺来说,后者是本发明的主题。

    按照第二实施方案,可制成分别为上、下底的2个元件,而无须对上述工艺作实质上的修改。

    参照图8-14,鞋底1由分别为上底12和下底13的2个元件组成(在图8中被翻过来表示)。

    在上底12的下表面12b上采用现有的技术制出隆起部分20,它几乎在整个表面12b上延伸,仅边沿21保持自由,它围绕元件12的整个边界。

    所述隆起部分20,譬如说,可由不同于元件12的材料构成,并粘合于元件12上。

    下面将解释隆起部分20的功能。

    上底12也有隆起的边界5,如同在上述的实施方案里一样。

    另一方面,下底13,其特点是在其上表面13a上有一凹槽14,上底12的隆起部分20可嵌入其中,成为一个完美的配合。

    工艺中的第2工序包括把一张皮制成一鞋面6,一包头7和制成鞋所需的其他总成件9a和9b,如图10所示。

    如同在前一实施方案中那样,在该工艺的第3工序内,将鞋面放平,让其中间部粘合到上底12的上表面12a上,并缝合于其上。

    其针脚,如图11所示,顺着元件12的隆起部分20和自由边缘21的一圈周界边沿。

    接着是第4工序,在此工序中,在下底13的整个上表面13a上以及在上底12的整个下表面12b上涂以一层胶。

    此时,所述2个元件可被存放起来,要不进行随后的制作工序。

    然后让构成鞋底的2个元件通过某种烘箱,紧接着使涂有胶的2个元件的表面在预定的压力下彼此粘合,注意在元件12的12b面上的隆起部分保持嵌入凹槽14内,如图12和12a所示。

    该工艺的第5工序是使凸出于元件12的鞋面部分和后面部分8向上翻折,并将后面8缝合到鞋面上,如图13所示。

    末了,紧接前面的工序是通过把鞋面的最前部分缝合到包头7上来合拢鞋面6。

    另外几道完工工序,例如鞋面的拉伸,接在该工艺的上述几道工序后面,如同前述的情况那样。

    在合拢鞋面6和包头7以后的工序中,可在表面3a和4a,或13a和12b,以及2元件2和3,或12和13的结合面上涂胶,这一点和上述工艺不同。

    在所有前面的制作工序中,这一变更能保持上底2或12的最大柔性,使操作本身容易进行。

    显然,和序言中所述的已知工艺相比,在完成作为本发明主题的工艺时,操作的次数大大减少。

    此外,本申请提出的工艺有助于用自动机来实现,方法简单又方便,无须大量特别熟练的人员。

    这就使人们在采用本工艺时制鞋成本显著降低。

    此外,在凹槽4或14内的表面4a或12b上鞋面和鞋底之间的接合线,总是受到整个下底3或13的保护,而不可能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甚至在鞋底磨损的情况下也不受影响。

    随着时间的流逝,上述接缝线保持无损的事实是一个极重要的优点,因为对于在任一针脚上脱线的这样的接缝线,由于其特殊结构,足以防止整个接缝线的损伤。

    在鞋面被缝合到上底的工序中,由于事先临时的胶合,可确保鞋面相对于上底2或12的定位更加有效,这又有助于鞋底这最后2部件之间的连接最佳。

    通过在表面2a或12a的中心区制出一些隆起部分,它们以后要嵌入鞋面中制出的相应凹槽中,使鞋面相对于鞋底的定位更加简便和牢靠。

    在该工艺的另一改进中,就在平展状态下,鞋面6和上底2或12,通过最终的胶合单独连接在一起,显然颇为有效。

    最后,应该指出,该工艺同样可被应用于属于相同结构的其他类型鞋的生产中。

    应该明白,以上叙述的是作为例子叙述的,然而不受这些例子的限止,因此,任何实际应用性质的任何可能的变更对于上面叙述过的和在下面提出权利要求的本发明来说,并非是无效的。

制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获得的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制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获得的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制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获得的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获得的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获得的鞋.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工艺首先包括鞋底1、鞋面6、包头7和其他总成件9a、9b的制作,其中鞋底1由2个分别为上底和下底的元件2、3组成,它们能连接在一起成为完美的配合;鞋面6包括一后面8。接着鞋面6叠合于上底2上,展平,并缝合于上底2上,然后通过胶合使上底2和下底3连接。最后,鞋面6向上翻折,后面8、包头7和总成件9a、9b缝合于鞋面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