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田间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动力机械,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田间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并没有大宽度农业机械适应窄行高棵农作物行间行走作业的技术应用,农用机械与农用车辆普遍存在用途较为单一的问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致使农民不得不购置多种农业机械与车辆,处于少用多闲的使用状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适合窄行高棵作物行间行走的大宽度多功能田间作业车,从而为大功率机械的行间作业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农业机械的多功能化。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主要包括:左侧轮、右侧轮、机架与配套的动力机械,机架主要由左机架、右机架与左右连接架及动力机架组成,动力机架也可由左机架或右机架或左右连接架代替,左侧轮设置于左机架上,右侧轮设置于右机架上,动力机设置于动力机架上,其特性在于:左机架的一端与左侧轮相连而另一端与左右连接架相连,右机架一端与右侧轮相连,而另一端与左右连接架相连,左机架与右机架皆位于左右连接架的同一侧,左机架及左侧轮与右机架及右侧轮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左机架及左侧轮、右机架及右侧轮与左右连接架所围成的区域内留有一定的空隙,当机架立起时即可以作为行间作业过程中的农作物通道,其高度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要而定,一般以地面以上100-150cm左右为宜,最少不低于60cm(高棵作物在株高150cm以上的管理需要很少,且机架过高不利于机架的牢固,而该空隙高度过低机器的用途则大为减少),就机架结构而言,该空隙在左侧轮与右侧轮转动轴以上的高度,以30cm以上为宜,最小不小于20cm,否则将体现不出本发明的现实意义。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某种需要左机架或右机架在左侧轮或右侧轮与左右连接架之间的部分之外也可向两端有适当延长,但根据以上的叙述,应该认为其延长部分不属于左机架或右机架,而是左机架或右机架的连接部件。
动力机之动力传动系统只与左侧轮或右侧轮之一相连;或者,在左右连接架上设置左半轴和右半轴,动力机动力传动系统与两半轴相连,并且两半轴通过一定的传动系统分别与左侧轮及右侧轮相连;或者,在左机架或右机架上或动机架上设置左半轴和右半轴,两半轴之一与一侧轮直接相连或通过一定的传动装置相连,而在左右连接架上设置一动力传动轴A,另一半轴则通过一定的传动系统与动力传动轴A相连,而另一侧轮也通过一定的传动系统与动力传动轴A相连,以上所述传动系统可以是链条传动系统或传输带传动系统或齿轮传动系统或传动轴传动系统或任何适当的传动系统,而具体设置方法有多种且属已知技术领域,故不详述。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进一步的方案在于:所述的左机架与右机架之间设置临时连接杆或架,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将临时连接杆或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机架与右机架上,以便行间作业以外的场合进一步加固机架。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适当位置或临时连接杆或架上设置农具连接件。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左机架、右机架与左右连接架之间直接焊接在一起或直接做成一个整体结构;或者,左机架、右机架与左右连接架之间靠螺丝等紧固件结合在一起;或者,左右连接架与左机架或者右机架之一焊接在一起或直接做成一个整体结构而与另一侧机架则靠紧固件相连。
以上所述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左机架、右机架与左右连接架之间通过螺丝等紧固件连接或左右连接架与左机架或右机架之一焊接在一起或直接做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而与另一侧机架靠螺丝等紧固件相连,并且设置多组连接点供选用,以方便调节两侧轮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管理需要。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或者,动力机设置于动力机架上,动力机架靠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左机架或右机架或左右连接架上,并设置多组与动力机架连接点相吻合的连接点,以方便组装成多种车型,以适应于多种作业方式的需要。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或者,在左右连接架上设置左半轴和右半轴,并与动力机动力传动系统相连,其中一侧半轴上开有长健或长健槽,或将半轴的一部分做成任何横截面相同且非圆形的结构,并套装有与其吻合的传动轮,并于该传动轮两侧设置固定于一侧机架上的定位模块,而该侧机架上与左右连接架上又分别设有横向滑槽和与滑槽相吻合的架杆,架杆在滑槽中可以左右滑动,从而调节该侧机架与左右连接架的位置关系,即达到调节两侧轮距的目的。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或者在动力机架或左机架或右机架上设置两半轴,并与动力机动力传动系统相连,其中一半轴与一侧轮相连,而另一半轴则与设置于左右连接架上的动力传动轴A相连,并于动力传动轴A上设有长键或长键槽,或将动力传动轴A的一部分做成任何横截面相同且非圆形的结构,并套装有与其相吻合地传动轮,并于该传动轮两侧设置固定连接于一侧机架上的定位模块,而该侧机架与左右连接架上又分别设有横向滑槽和与滑槽相吻合的架杆,架杆在滑槽中可以左右滑动,从而调节该侧机架与左右连接架的位置关系,借以达到调节两侧轮距的目的。
本发明的多功能田间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左右连接架与左机架或右机架之间设置调节螺旋,以更方便于调节两侧轮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实现大宽度机械于窄行较高棵作物行间之行走自如,结束了只能用用途很小的微型机械进行高棵作物行间管理作业的历史,提供了一种用途更广泛的农业机械,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行间作业车的应用成本,有利于行间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田间管理水平,为车载式施药机械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可大大减小农民施药作业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应对病虫草害的能力,同时又为田间套种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复种指数,几乎可用于各种农田作业及运输。
附图说明:
附图均为本发明机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2为实施例1机架结构示意图,图1为实施例1机架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其附视示意图。图3、图4为实施例2机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田间作业状态下的机架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运输状态下之机架结构侧视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机架结构正视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结构原理示意图,图7为其附视示意图。
图中,1左侧轮,2右侧轮,3左机架,4右机架,5左右连接架,6临时连接杆或架,7动力机,8转向轮,9左机架农具连接件,10右机架农具连接件,11连接孔,12螺丝,13动力机架,14转向装置,15载货箱,16二轮摩托车或电动力,17连接立架,18右机架,19左侧轮,20右侧轮,21左侧轮轴,22右侧轮轴,23左半轴,24右半轴,25左右连接架,26牙轮包或差速器,27链轮,28链轮,29链条,30链条,31链轮,32链轮,33定位模块,34定位模块,35滑槽,36横向架杆,37螺旋,38左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轮1设置于左机架3上,右侧轮2设置于右机架4上,左机架3与右机架4分别与设置于它们上部的左右连接架5相连而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这些部件正好位于机器的左、右、上部,在它们之间则形成一定的空隙区域以做为行间作业过程中的农作物通道,其高度可视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要,并参考其综合性能等因素具体而定,一般以100cm-150cm为宜,最小也不应低于60cm,动力机7设置于动力机架13上,左侧轮1与右侧轮2定向设置,动力机架13之一端固定连接于左机架3上,并位于左机架之前后方向上,前后是指机器走向之前后,而动力机架的另一端上则设置转向轮8,转向轮8应正好设置于左侧轮1之走向上,转向轮8与转向装置相连,具有转向功能;转向轮8靠螺丝等紧固件与动力机架13相连,需要时可将其拆下或移至它处使用,动力机7之动力传动系统只与左侧轮1相连,或者,在左右连接架5上设置左右两个半轴,动力机7之动力传动系统与两半轴相连,并且两半轴分别通过含有链条或传输带或齿轮或传动轴的传动系统与左侧轮1及右侧轮2相连。
左机架农具连接件9设置于左机架3底部,为左机架3底部凸出部分。右机架农具连接件10设置于右机架4底部,为右机架4底部之凸出部分。在左机架农具连接件9与右机架农具连接件10上设有若干连接孔,为用于连接固定多种农机具之螺丝孔,并可于左机架3,右机架4或左右连接架5上适当位置设置固定点,以方便连接固定多种农机具的需要。
当进行农作物行间作业时,可将临时连接杆或架6拆除或上移至适当的位置,将左侧轮1、左机架3、右侧轮2、右机架4与左右连接架5所围成的空隙对应于一行或多行的农作物,而左侧轮1并左机架3,右侧轮2并右机架4分别对应于两个作物行间。当机器行间行走时,左机架3右机架4与左右连接架5所围成的空隙正好做为对应行农作物的通道,从而实现了大宽度农业机械于较窄行较高棵作物之行间行走自如,配合不同的农机具从而实现:中耕、培垄、追肥、喷药、除草、套种及田间运输等田间作业,当行间作业之外的作业场合下,可将临时连接杆或架6固定于左机架3与右机架4下端并连接相应的配套器械,又可实现翻耕、旋耕、运输以及农作物收获等作业,从而实现一机多用之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田间作业车与运输车之间方便快捷组装的一个实施例。
图3为本实施例田间作业状态下的机架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运输状态下之机架结构侧视示意图。
如图3所示,田间作业状态下,左机架3与右机架呈立势状态,左右连接架5在左机架3与右机架的上部将它们连接起来,左右连接架5距地面较高,方便于行间作业,而动力机架13与左机架3或右机架通过螺丝12按图3所示的方式相连,动力机7设置于动力机架13上,并通过一定的动力传动系统与设置于左右连接架5上的左半轴和右半轴相连,两个半轴又通过含有链条或传输带或齿轮或传动轴的传动系统分别与左侧轮及右侧轮相连。
左侧轮与右侧轮左右对称设置。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当用户需要运输时,则按图4所示的状态组装,即将左机架、右机架及左右连接架向动力机侧翻转90度的状态。左机架3与右机架呈卧势状态,左机架3与动力机架13通过螺丝12按图4所示的方式相连,通过预先的设计与制造,可使左机架、右机架与左右连接架的高度在卧势状态明显低于立势状态,而且左侧轮与右侧轮相对于动力机架的位置明显后移,这样就适应了运输的需要。通过预先的设计与制造很容易实现动力机7与设置于左右连接架5上的半轴之间的传动系统中每组直接相连的传动轮间的距离在状态变换前后保持不变,具体措施应视传动系统具体的结构而定。也可以通过改变传动系统中某链条或传动轴长度的方法来实现状态变换前后之传动系统的合理调整。具体措施有多种且属已知技术领域,故不详述。
转向轮8设置于动力机架13上,并与转向装置14相连,具有转向功能。
在左机架3,右机架及左右连接架5上面设置一个载货箱,即可成为一个载货运输车辆,该运输车较拖斗运输工具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用户乐于使用。
实施例3
图5为实施例3的机架结构正视示意图。
其中,16为农民普通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二轮摩托车或电动车(车架结构可根据需要作一些特殊设计),左侧轮1即为二轮摩托车或电动车16的后轮,二轮摩托车或电动车16的前轮充当转向轮,连接立架17上端与左右连接架5通过螺丝12相连,左右连接架5与右机架4直接做成一个整体结构,右侧轮2设置于右机架4的底部,在左右连接架5上设置多组螺丝孔,以方便调节右侧轮与左侧轮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行距作物田间作业的需要。
在机架的适当位置设置喷药器械等设备,即可进行施药等作业,需要时可将右机架同左右连接架5、右侧轮2等一起拆下,连接立架17根据具体情况或者拆下或者不拆下,这样,二轮摩托或电动车16就成了日常的交通工具。
该实施例主要是利用做为日常交通工具的二轮摩托车或电动车进行为农作物施药等小功率机械所能完成的低强度作业。该机型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将对减轻农民施药作业时的劳动强度提高施药作业劳动效率,增强防治病虫草害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讲述能够方便快捷调整两侧轮距的一种实施方法。
如图6,图7所示,左机架38下端设置左侧轮轴21,左侧轮19设置于左侧轮轴21上,链轮31设置于左侧轮轴21上,左机架38上端与左右连接架25相连,右机架18下端设置右侧轮轴22,右侧轮20设置于右侧轮轴22上,链轮32也设置于右侧轮轴22上,右机架18上端与左右连接架25靠螺丝等紧固件相连,并在右机架18上对应于左右连接架25之横向架杆36设有滑槽35若干,当其固定螺丝(最好用U型螺丝)被松开时,右机架18可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滑槽35沿左右连接架25之横向架杆36左右滑动,从而调整左侧轮19与右侧轮20之轮距以适合作业要求,当调整轮距至适当距离时将紧固螺丝等紧固,从而固定机架位置以利作业。
动力机动力传动系统与牙轮包或差速器26相连,牙轮包或差速器26设置于左右连接架25上,牙轮包或差速器26之左侧设置左半轴23,左半轴23与牙轮包或差速器26相连,并于左半轴23上设置链轮27,链轮27与链轮31上下相对设置并通过链条29相连,牙轮包或差速器26右侧设置右半轴24,右半轴24与牙轮包或差速器26相连,右半轴24为一较长半轴,其右端通过一轴承固定于左右连接架25的右端,右半轴24为一花链轴,其上设置链轮28,链轮28之内孔为右半轴24之花键轴相吻合的花键孔,链轮28套装于右半轴24之花健轴上,并与链轮32上下相对设置,并通过链条30将链轮28与链轮32相连,而且,在紧挨链轮28的左右两侧各设置定位模块33和34,定位模块33、34固定于右机架18上,这样,当右机架18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左右位置调整时,定位模块33、34则推动链轮28左右滑动,从而实现链轮28位置随右机架18同步调整,从而保证在调整前后链轮28与链轮32始终是相对的。
在左右连接架25与右机架18之间设置螺旋37以更方便于调节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同样道理,两半轴设置于动力机架或左机架或右机架上,一侧半轴与一侧轮直接相连,而另一半轴则与设置于左右连接架上的动力传动轴A相连,并通过动力传动轴A与另一侧轮相连的机型也同样可以依照上述的方法而实现方便快捷调节两侧轮距的目的。
其余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