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34337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01891.1

申请日:

2008.10.28

公开号:

CN101724016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K 5/06登记生效日:201708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变更后权利人:李敏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变更后权利人:美国新泽西州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李敏|||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K 5/06申请日:20081028|||公开

IPC分类号:

C07K5/06; C07C237/04; A61K38/05; A61K31/16; A61P7/02

主分类号:

C07K5/06

申请人: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李敏

发明人:

李敏; 黄雨; 袁哲东; 俞雄; 朱雪焱

地址: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谢燕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的一类新颖的肽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衍生物、异构体、晶型及药学可接受的前体药物。本发明也公开了上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肽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和防止凝血酶介导的和与凝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式(I)所示的肽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衍生物、异构体、晶型及药学可接受的前体药物: 其中, n代表1~3; A代表Lys,Arg或Harg; R 1 代表芳基、5-6元杂环或苯并饱和或不饱和杂环; B代表 其中, R 2 代表H、C1~4烷基; R 3 代表C4~8饱和或不饱和环烷烃; Z代表H、羧基、甲基羧基、氨基甲酰基或氨基乙酰基; m代表0~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芳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萘基,其中取代基为羟基、羧基、卤素、烷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氰基、酯基、三氟甲基或带上述基团的C1~4的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5-6元杂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式(II)代表的结构单元: 其中取代基为羟基、羧基、卤素、烷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氰基、酯基、三氟甲基或带上述基团的C1~4烷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饱和或不饱和杂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式(III)代表的结构单元: 其中取代基为羟基、羧基、卤素、烷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氰基、酯基、三氟甲基或带上述基团的C1~4烷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肽化合物为下述化合物:N-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N-苯乙基-L-赖氨酰-L-脯氨酸、N-苯乙基-L-赖氨酰-D-脯氨酸、N-苯丙基-L-赖氨酰-L-脯氨酸、N-苯丙基-L-赖氨酰-D-脯氨酸、N-对氯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N-对氯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N-对氟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N-对氟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N-1-萘基-L-赖氨酰-L-脯氨酸、N-1-萘基-L-赖氨酰-D-脯氨酸、N-2-萘基-L-赖氨酰-L-脯氨酸、N-2-萘 基-L-赖氨酰-D-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吡咯烷、N-苄基-L-赖氨酰-哌啶、N-苄基-L-赖氨酰-环己胺、N-苄基-L-赖氨酰-环庚胺、N-苄基-L-赖氨酰-L-高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D-高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R-3-甲酸基)哌啶、N-苄基-L-赖氨酰-(S-3-甲酸基)哌啶、N-苄基-L-精氨酰-D-脯氨酸或N-苄基-L-高精氨酰-D-脯氨酸。
6: 权利要求1-5所述的肽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氮位由保护基保护的氨基酸为原料制得最终产物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基选自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或芴氧羰基。
8: 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肽化合物在制备凝血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9: 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肽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和防止凝血酶介导的和与凝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为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引起的中风和末梢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脑动脉病或末梢动脉病。
11: 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肽化合物在体外血液管路中作为抗凝剂的应用。
12: 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肽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的载体。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片剂、注射剂、混悬剂或胶囊剂。

说明书


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对胰蛋白酶类丝氨酸蛋白酶,特别是凝血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新颖的竞争性抑制剂、合成该竞争性抑制剂的方法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具体说,本发明涉及具有抗血栓形成活性的肽化合物。

    背景技术

    世界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居于第二位,其中血栓栓塞是造成高比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使得探索和研究有效防治此类疾病的药物显得尤为紧迫,无论在临床应用还是基础研究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临床使用的传统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和水蛭素等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肝素必须注射使用,且对血凝块中的凝血酶无作用,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状;华法林为唯一的口服药物,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药物靶标,个体抗凝反应差异较大,影响因素多,需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因此研究开发人工合成的具有口服活性的新抗凝药物十分重要。

    血液凝固是一复杂的系列酶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凝血酶原活化生成凝血酶。凝血酶是一种类胰蛋白酶的丝氨酸蛋白酶,主要作用是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不溶性的纤维状凝合物。在血液凝固级联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就能阻断血栓的形成。由于其靶点明确且与传统抗凝药物的作用靶点不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有望克服传统抗凝药的应用局限性。很明显,对血栓行程的方便治疗控制、有效的选择性且具有口服生物药效的凝血酶抑制剂代表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以人工合成的凝血酶抑制剂作为抗凝血活性研究取得许多重大的进步,大量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小分子凝血酶抑制剂被报导。如在US4346078中报道了D-Phe-Pro-Arg-H和Me-D-Phe-Pro-Arg-H三肽醛类凝血酶抑制剂。近来,在US4346078和WO9311152中描述了D-Phe-Pro-胍丁胺及其衍生物作为凝血酶抑制剂。后来,又在WO9429336和WO9523609中报道了一种三肽型抑制剂,在P1位掺入4-脒基苄胺以代替胍丁胺等等。

    在US4101653中,Okamoto等公开了以N-对甲苯磺酰基精氨酸甲酯(TAMA)为凝血酶底物,设计合成了系列精氨酸衍生物,发现阿加曲班(argatroban)具有很好的抑制凝血酶活性。经药理临床研究已于2001年FDA批准作为注射剂上市,阿加曲班是一种可逆竞争性凝血酶抑制剂,与凝血酶的活性部位结合而发挥作用,对凝血酶有高度选择性。临床用于治疗外周血栓病和急性脑卒中,也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和血栓综合征。

    同样,Hoffmann La Roche公司的研究者按TAMA的结构,设计合成系列碱性较弱的苯甲脒类化合物,进一步结构改造发现NAPAP的抑制凝血酶活性比阿加曲班强一倍(J Med Chem,1994,37,3889)。将NAPAP的苯甲脒改为哌啶甲脒的系列化合物也有较高的抑制凝血酶活性,其中Hoffmann-La Roche公司合成的napsagatran活性最强,对血纤维原蛋白酶也有作用,曾进行II期临床研究,但半衰期短,口服生物利用度差。

    Astra公司在WO9429336公开了一类苯甲脒类似物,其中美拉加群(melagatran)有强而选择性抑制凝血酶活性,无明显出血问题可安全地用于深度静脉血栓(DVT),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进一步合成其双前体药希美拉加群(ximelagatran),于2004年上市。是继华法林后的60多年里第一个口服的抗凝血药物,但上市后在临床中发现严重肝损伤,于2006年2月终止。

    另外,WO9311152、WO9715190、US5510369中报道了一类在P3位上带有独特的D-二苯基甘氨酸的凝血酶抑制剂。据报道这类化合物与相应的D-苯基甘氨酸类似物相比,抗凝血酶活性更高(J Med Chem,1997,40,830),其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口服生物利用率(J Med Chem,1997,40,3687;J Med Chem,1997,40,3726)。

    已报道的化合物中只有少数具有适合的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迄今为止,凝血酶抑制剂的研究仍然是目前药物化学领域中竞争最为激烈的研究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发现了一类具有良好的凝血酶抑制活性地新颖的肽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新颖的式(I)所示的肽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衍生物、异构体、晶型及药学可接受的前体药物:

    其中,

    n代表1~3;

    A代表Lys,Arg或Harg;

    R1代表芳基、5-6元杂环或苯并饱和或不饱和杂环;

    B代表

    其中,

    R2代表H、C1~4烷基;

    R3代表C4~8饱和或不饱和环烷烃;

    Z代表H、羧基、甲基羧基、氨基甲酰基或氨基乙酰基;

    m代表0~3。

    所述芳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萘基,其中取代基为羟基、羧基、卤素、烷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氰基、酯基、三氟甲基或带上述基团的C1~4的烷基。

    所述5-6元杂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式(II)代表的结构单元:

    其中取代基为羟基、羧基、卤素、烷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氰基、酯基、三氟甲基或带上述基团的C1~4烷基。

    所述苯并饱和或不饱和杂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式(III)代表的结构单元:

    其中取代基为羟基、羧基、卤素、烷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氰基、酯基、三氟甲基或带上述基团的C1~4烷基。

    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化合物包括但不限制于:N-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N-苯乙基-L-赖氨酰-L-脯氨酸、N-苯乙基-L-赖氨酰-D-脯氨酸、N-苯丙基-L-赖氨酰-L-脯氨酸、N-苯丙基-L-赖氨酰-D-脯氨酸、N-对氯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N-对氯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N-对氟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N-对氟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N-1-萘基-L-赖氨酰-L-脯氨酸、N-1-萘基-L-赖氨酰-D-脯氨酸、N-2-萘基-L-赖氨酰-L-脯氨酸、N-2-萘基-L-赖氨酰-D-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吡咯烷、N-苄基-L-赖氨酰-哌啶、N-苄基-L-赖氨酰-环己胺、N-苄基-L-赖氨酰-环庚胺、N-苄基-L-赖氨酰-L-高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D-高脯氨酸、N-苄基-L-赖氨酰-(R-3-甲酸基)哌啶、N-苄基-L-赖氨酰-(S-3-甲酸基)哌啶、N-苄基-L-精氨酰-D-脯氨酸或N-苄基-L-高精氨酰-D-脯氨酸。

    本发明还包括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衍生物、异构体、晶型及药学可接受的前体药物。

    除另有说明,本发明中公开的术语和缩写具有它们标准的含义。

    式(I)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源于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和有机酸的盐。适当酸的实例包括硫酸、盐酸、氢溴酸、硝酸、乙酸、磷酸、马来酸、富马酸、柠檬酸、高氯酸、对甲苯磺酸、酒石酸、甲酸、苯甲酸、丙二酸、枸橼酸、甲磺酸、苯磺酸、乳酸、扁桃酸。

    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和适当溶剂生成水合物和溶剂化物。用于制备溶剂化物形态较好的溶剂包括水、醇类,较好的醇是甲醇和乙醇。其他适用溶剂可以根据溶剂分子的大小来选择。溶剂化物或水合物是在重结晶过程中或在盐生成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本发明式(I)化合物的结构中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其也可以外消旋物、非对映体混合物和纯对映体存在,所有这些异构体均属本发明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涉及通式化合物药学可接受的前体药物,它被施用后能够代谢成活性化合物。合适的前体药物是例如所述通式的N-烷氧基羰基保护的衍生物或羧酸被酯保护的衍生物。

    当化合物是固体时,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盐可以不同的晶体或多晶型的形式存在,所有均属于本发明和特定式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式(I)肽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氮位由保护基保护的氨基酸为原料制得最终产物的步骤。该方法可以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类似标准化学反应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大致的过程来制备),路线中所用起始原料、试剂、技术和方法都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对于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都是熟知的和理解的。

    所述制备方法详细叙述如下:

    路线一:

    路线一提供了其中A是赖氨酰的式(I)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其中n,R1的定义如上,B代表

    Z代表羧基、甲基羧基,

    m代表0~3,

    R4和R5是指合适的氨基保护基,其中优选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芴氧羰基(Fmoc),

    X指合适的Z基团的羧酸保护基,其中优选氢解不稳定的酯如苄基酯(Bn)、碱不稳定的酯如甲基酯(Me)或酸不稳定的酯如叔丁基酯(tBu)。

    在路线一中,首先化合物1的C-端和化合物2的N-端偶合制得化合物3,该化合物3分别除去羧酸保护基X以及Nα-端的氨基保护基R4得到中间体5,再将基团R1-(CH2)n引入化合物5的Nα-端,最后脱除侧链N上的氨基保护基R5制得所需化合物。

    路线二:

    路线二提供了其中A是赖氨酰的式(I)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其中n,R1的定义如上,B代表

    其中R2代表H、C1~4烷基,

    R3代表C4~8饱和或不饱和环烷烃,

    Z代表H、氨基甲酰基、氨基乙酰基,

    m代表0~3,

    R4和R5是指合适的氨基保护基,其中优选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芴氧羰基(Fmoc)。

    在路线二中,首先化合物1的C-端和B的N-端偶合制得化合物4,该化合物除去Nα-端的氨基保护基R4得到中间体5,再将基团R1-(CH2)n引入化合物5的Nα-端,最后脱除侧链N上的氨基保护基R5制得所需化合物。

    线路三:

    路线三提供了其中A是精氨酰或高精氨酰的式(I)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其中n,R1,的定义如上,p代表1~2。

    B代表

    Z代表羧基、甲基羧基,

    m代表0~3,

    R6和R7是指合适的氨基保护基,其中优选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

    X指合适的Z基团的羧酸保护基,其中优选氢解不稳定的酯如苄基酯(Bn)、碱不稳定的酯如甲基酯(Me)或酸不稳定的酯如叔丁基酯(tBu)。

    在路线三中,首先化合物7的C-端和化合物2的N-端偶合制得化合物8,该化合物8分别除去羧酸保护基X以及Nα-端的氨基保护基R6得到中间体10,再将基团R1-(CH2)n引入化合物10的Nα-端,最后脱除侧链N上的氨基保护基R7制得所需化合物。

    线路四:

    路线四提供了其中A是精氨酰或高精氨酰的式(I)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其中n,R1的定义如上,p代表1~2。

    B代表

    其中R2代表H、C1~4烷基,

    R3代表C4~8饱和或不饱和环烷烃,

    Z代表H、氨基甲酰基、氨基乙酰基,

    m代表0~3,

    R6和R7是指合适的氨基保护基,其中优选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芴氧羰基(Fmoc)。

    在路线四中,首先化合物7的C-端和B的N-端偶合制得化合物9,该化合物除去Nα-端的氨基保护基R6得到中间体10,再将基团R1-(CH2)n引入化合物10的Nα-端,最后脱除侧链N上的氨基保护基R7制得所需化合物。

    上述四种合成路线中,酰胺偶联采用标准肽偶合方法在惰性气体如氮气下进行,如叠氮化方法,混合酸酐方法,碳化二亚胺(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二异丙基碳化二亚胺EDC)方法,活性酯方法,羰基二咪唑方法,磷试剂如BOP-Cl方法。这些方法中有些方法(尤其是碳化二亚胺方法)可以通过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HOBt被改进。如果有需要,偶合反应中需要在缚酸剂存在下进行,适当的缚酸剂的实例是有机叔胺如二异丙基乙胺、三乙胺、三甲胺、吡啶、N-甲基吗啡啉等,特别优选N-甲基吗啡啉或二异丙基乙胺作为缚酸剂。

    上述反应在无水溶剂存在下进行,能够选用的溶剂实例包括: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醚、乙腈、二氯乙烷、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反应温度通常不重要,优选0~30℃下反应2~24小时。

    除去氨基保护基的方法通过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在酸(例如:有机酸如三氟乙酸、苯磺酸、甲酸等,或无机酸如盐酸、硫酸、氢溴酸等)存在下的水解或在碱(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氢化物、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或有机碱如二异丙基乙胺、三乙胺、哌啶等)存在下的水解,或在催化剂(如钯、铂、镍等金属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用氢气进行的氢解还原。适宜方法可参见《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团》,第三版,T.W.Green和PeterG..M.Wuts(1999),出版商:John Wiley&Sons,Inc。

    一般情况下,该反应能在对反应无不利影响的溶剂存在下进行,能过选用的溶剂实例包括:二氯甲烷、醇如甲醇、乙醇等、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醋酸、乙酸乙酯。反应温度通常不重要,优选0~40℃。

    除去羧酸保护基的方法通过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在碱(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氢化物、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或有机碱如二异丙基乙胺、三乙胺等)存在下的水解,或在催化剂(如钯、铂、镍等金属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用氢气进行的还原。适宜方法可参见《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团》,第三版,T.W.Green和Peter G.M.Wuts(1999),出版商:John Wiley&Sons,Inc。

    一般情况下,该反应能在对反应无不利影响的溶剂存在下进行,能够选用的溶剂实例包括:水、醇如甲醇、乙醇等、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反应温度通常不重要,优选0~30℃。

    N上烷基化反应可采用还原胺化方法和亲核取代方法。如使用亲核取代方法。合适的亲核取代事迹包括但不限于:烷基溴,烷基碘,烷基氯、烷基磺酸酯,烷基苯磺酸酯,烷基对甲苯磺酸酯、烷基甲磺酸酯或含有酸式硫酸根。甲基硫酸根的试剂。优选烷基碘或烷基对家苯磺酸酯。亲核取代反应需要在缚酸剂存在下进行,适当的缚酸剂可以是无机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氢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磷酸氢盐,如氢氧化钠、、氢化钠、碳酸钾、磷酸氢二钾等),或有机碱如二异丙基乙胺、三乙胺、哌啶等实例是有机叔胺如二异丙基乙胺、三乙胺、三甲胺、吡啶、N-甲基吗啡啉等,特别优选磷酸氢二钾或二异丙基乙胺作为缚酸剂。能够选用的溶剂实例包括: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腈、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反应温度优选30~80℃。

    如使用还原胺化方法。可将反应物和相应的醛在恰当的溶剂中用适当还原剂处理。适当的还原剂是本领域熟知的,包括但不限于三-叔丁氧基锂、硼氢化钾、硼氢化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雷尼镍、三乙基硼氢化锂,其中优选硼氢化钾或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进行还原胺化反应的适当溶剂是本领域已知的,如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二氯乙烷、乙腈和混合溶剂等。反应温度优选0~50℃.

    每个步骤的产物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方法如柱色谱和重结晶法纯化。

    作为起始物质的通式1、2和7化合物,有些是商业可得的(Sigma-Aldrich公司),有些是文献上已知的(Chem Pharm Bull,1999,47,1489和Synth Commun,2000,30,2525),可由文献所述方法制备。按照本发明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得到的中间体均为新颖的化合物,除了Lys-Pro,从而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式(I)所示的肽化合物在制备凝血酶抑制剂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治疗和防止凝血酶介导的和与凝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和防止凝血酶介导的和与凝血酶有关的疾病。所述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动脉血栓形成例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血栓形成引起的中风和末梢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冠状动脉病、脑动脉病和末梢动脉病。

    本发明所述的肽化合物也可作为体外血液管路中的抗凝剂。

    另外,此类化合物预期可与血栓溶解剂一起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形成。此外,此类化合物预期可用于防止显微外科手术之后重新形成血栓。此类化合物在血液透析和散播性血管内凝血的抗凝血治疗方面有预期效用。并可用于血液、血浆及其他血液产品的离体保存。

    本发明的化合物预期可经口或非肠道途径如静脉内输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按照本发明给药的化合物获得治疗和预防效果的具体计量,取决于该病例的特定情况,包括给药的形式,给药速率和所治疗的病症。产生效用的典型口服日剂量在约0.01mg/kg和约1000mg/kg之间;典型的非肠道给药日剂量在约0.001mg/kg和约100mg/kg之间。给剂量的方式可以不同,如可以每日单一剂量,或者每日3~5次这样的多剂量也可能是合适的。需清楚的是,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所治疗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做必要的常规调整。准确的给药剂量和途径应有主治医师决定。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式(I)所示的的肽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药物组合物的方式给药。比如为了经口给药,把化合物制成胶囊或片剂形式,其中可能含有润滑剂、粘结剂、崩解剂等赋形剂。为了注射使用,把化合物溶于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媒如无菌、无热源水,生理盐水中。

    剂型可以是由本身已知的技术制成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制剂。此类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占配方重量0.1%至99.9%。且组合物中所用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与活性成分互相兼容,并对被接受的对象无害。

    本申请中出现的缩写如下:

    Boc:叔丁氧羰基

    Cbz:苄氧羰基

    DCHA:二环己胺

    Lys:赖氨酰

    Pro:脯氨酰

    Hpro:高脯氨酰

    Arg:精氨酰

    Harg:高精氨酰

    Fmoc:9-芴氧羰基

    EDCI: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酰亚胺盐酸盐

    HOBt:1-羟基苯并三唑

    TFA:三氟乙酸

    AcOH:乙酸

    HBr:N,N’-二甲基甲酰胺。

    活性测定

    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外抑制凝血酶活性可通过发色底物法来测定。在实验中,采用Ac-FVR-AMC作为显色底物,测定其抑制人体α-凝血酶的活性。并计算其IC50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将详细具体说明路线一、二所述的具体合成方法,并合成了本发明的优选化合物,但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化学反应可以稍作改动,以制备很多本发明的其他凝血酶抑制剂。例如,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改进,可以成功地合成本发明中非实例的化合物。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范围。

    检测方法:

    核磁共振仪采用Varian INOVA-400型核磁共振仪,以四甲基硅为内标,化学位移()的单位为ppm。薄层层析(TLC,用HSG-F254高效薄层层析硅胶预制板,烟台芝罘黄务硅胶开发试验厂制)口HPLC用于检测反应和产品纯度。显色采用碘蒸气或在254A及310A紫外灯下照射或1%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所用试剂除特殊说明均为分析纯,无水溶剂及试剂按常规方法处理。熔点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所用温度计未经校正。

    HPLC:Waters 1525;检测器:Waters 2487;色谱柱:PhenomenexC18(4.6×250mm,5μm);检测波长:220nm及254nm;柱温:40℃;流速:1.0ml/min;

    流动相1:A:0.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    B:乙腈

    流动相2:A:pH2.0的磷酸三乙胺缓冲液,  B:乙腈

    流动相3:A:pH8.0的磷酸盐缓冲液,      B:乙腈

    方法1:流动相A从75%到25%,梯度洗脱10分钟

    方法2:流动相A从95%到30%,梯度洗脱20分钟

    实施例1:合成N-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

    a)合成[L-Lys(Cbz)]2Cu

    将L-赖氨酸盐酸盐(18.2g)、碳酸氢钠(16.8g)、五水硫酸铜(12.5g)的水(200ml)溶液搅拌1h。冰浴冷至0℃,缓慢滴加苯甲氧羰酰氯(14.3ml),并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 8.5,待反应pH值保持恒定在3小时以上,过滤,所得沉淀用水洗至中性,用丙酮洗涤,定量得到蓝色固体。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b)合成B oc-L-Lys(Cbz)OH·DCHA

    将[L-Lys(Cbz)]2Cu(27.7g)悬浮于丙酮(100ml)和10%碳酸钠(100ml)水溶液中,剧烈搅拌下加入8-羟基喹啉(14.95g)。2小时后冰浴冷却至10℃以下,缓慢滴加二碳酸二叔丁酯(28g)的丙酮(60ml)溶液,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过滤,滤饼用水洗涤,滤液减压浓缩除去丙酮,用乙酸乙酯萃取至有机层无色。水相用饱和硫酸氢钾溶液调节至pH 4,用二氯甲烷萃取。所得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加乙酸乙酯(60ml)溶解,搅拌下加入DCHA(18ml)和正己烷(100ml),逐渐析出固体,过滤,粗品用异丙醇/环己烷重结晶得白色固体(46g,82%),mp:103~105℃,含量99%(HPLC,流动相1,方法1)。

    Rf=0.6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15/1  显色:紫外、碘及1%茚三酮液

    1H NMR(DMSO)ppm:1.43(9H,s),1.45-1.52(2H,m),1.58-1.72(2H,m),1.82(2H,m),3.14-1.18(2H,m),4.26(1H,m),5.09(2H,s),7.27-7.34(5H,m)

    c)合成D-脯氨酸甲酯盐酸盐

    将D-脯氨酸(23g)溶于甲醇(200ml),冰浴冷却到0℃以下,缓慢滴加氯化亚砜(36ml),1h滴加完,于40℃反应5小时。在50℃下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粗品用异丙醇/异丙醚重结晶得白色固体(29g,90%)。

    Rf=0.4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乙酸=10/4/1  显色:碘及1%茚三酮液

    1H NMR(DMSO)ppm:4.43(1H,t),3.75(3H,s),3.20(3H,m),2.25(1H,m),1.95(3H,m)

    d)合成Boc-L-Lys(Cbz)-D-Pro-OCH3

    将Boc-L-Lys(Cbz)-OH·DCHA(7.3g)溶于5%硫酸氢钾(40ml)溶液和二氯甲烷(40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脯氨酸甲酯盐酸盐(2.4g)、N-甲基吗啡啉(3.37g)用无水二氯甲烷(5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2.1g),EDCI(3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5.5g,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5.3g,收率:83.7%)。

    Rf=0.7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514(M+Na+)

    1H NMR(CDCl3)ppm:1.41(9H,s),1.44-1.57(4H,m),1.58-1.72(2H,m),1.78(2H,m),1.82(2H,m),1.93-2.03(2H,m),2.2(2H,m),3.19-3.22(2H,m),3.60(3H,s),3.65-3.74(2H,m),4.43(1H,m),4.51-4.54(1H,m),5.08(2H,s),7.25-7.34(6H,m)

    e)合成Boc-L-Lys(Cbz)-D-Pro-OH

    将Boc-L-Lys(Cbz)-D-Pro-OCH3(5.3g)溶于甲醇(50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1.7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4.8g,94%)。

    Rf=0.5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476(M-)

    1H NMR(CDCl3)ppm:1.51(9H,s),1.4-1.55(2H,m),1.59-1.67(2H,m),1.73-1.77(2H,m),1.97-2.10(2H,m),2.16(2H,m),3.57-3.63(2H,m),3.74-3.76(2H,m),4.46(1H,m),4.54-4.59(1H,m),5.09(2H,s),7.27-7.35(5H,m)

    f)合成L-Lys(Cbz)-D-Pro-OH·TFA

    将Boc-L-Lys(Cbz)-D-Pro-OH(4.8g)溶于二氯甲烷(40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20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4.58g,92%)。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76(M-)

    g)合成N-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

    将L-Lys(Cbz)-D-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苯甲醛(121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4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300mg,61%)。

    MS:334(M+1)

    实施例2:合成N-苯乙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2)

    将实施例1所得的L-Lys(Cbz)-D-Pro-OH·TFA(737mg)溶解于甲醇(10ml)中,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277mg),苯乙醛(207mg),搅拌0.5小时,分批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600mg),反应3小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柱层析纯化得无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3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50mg,6.6%)

    MS:348(M+1)

    实施例3:合成N-苯丙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3)

    将实施例1所得的L-Lys(Cbz)-D-Pro-OH·TFA(737mg)溶解于甲醇(10ml)中,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277mg),苯丙醛(211mg),搅拌0.5小时,分批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600mg),反应3小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柱层析纯化得无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3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167mg,21%)

    MS:362(M+1)

    实施例4:合成N-1-萘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4)

    将实施例1所得的L-Lys(Cbz)-D-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1-萘甲醛(175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3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61mg,47.8%)。

    MS:384(M+1)

    实施例5:合成N-2-萘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5)

    将实施例1所得的L-Lys(Cbz)-D-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2-萘甲醛(175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0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43mg,44.6%)。

    MS:384(M+1)

    实施例6:合成N-对氯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6)

    将实施例1所得的L-Lys(Cbz)-D-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对氯苯甲醛(145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91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09mg,39.4%)。

    MS:369(M+1)

    实施例7:合成N-对氟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7)

    将实施例1所得的L-Lys(Cbz)-D-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对氟苯甲醛(132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7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15mg,42%)。

    MS:352(M+1)

    实施例8:合成N-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8)

    a)合成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

    将L-脯氨酸(19.49g)溶于甲醇(150ml),冰浴冷却到0℃以下,缓慢滴加氯化亚砜(38ml),1h滴加完,于40℃反应5小时。在50℃下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物,粗品用异丙醇/异丙醚重结晶得白色固体(25g,92%)。

    Rf=0.4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乙酸=10/4/1  显色:碘及1%茚三酮液

    b)合成Boc-L-Lys(Cbz)-L-Pro-OCH3

    将Boc-L-Lys(Cbz)OH·DCHA(14g)溶于5%硫酸氢钾(70ml)溶液和二氯甲烷(60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4.8g)、N-甲基吗啡啉(6.6g)用无水二氯甲烷(10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4.2g),EDCI(6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0g,收率:79%)。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514(M+Na+)

    c)合成Boc-L-Lys(Cbz)-L-Pro-OH

    将Boc-L-Lys(Cbz)-L-Pro-OCH3(2g)溶于甲醇(25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1.1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1.9g,92%)。

    Rf=0.5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476(M-)

    d)合成L-Lys(Cbz)-L-Pro-OH·TFA

    将Boc-L-Lys(Cbz)-L-Pro-OH(2.4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2.3g,92%)。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76(M-)

    e)合成N-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

    将L-Lys(Cbz)-L-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苯甲醛(121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6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154mg,31%)。

    MS:334(M+1)

    实施例9:合成N-苯乙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9)

    将实施例8所得的L-Lys(Cbz)-L-Pro-OH·TFA(737mg)溶解于甲醇(10ml)中,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267mg),苯乙醛(210mg),搅拌0.5小时,分批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592mg),反应3小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柱层析纯化得无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3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61mg,8%)

    MS:348(M+1)

    实施例10:合成N-苯丙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0)

    将实施例8所得的L-Lys(Cbz)-L-Pro-OH·TFA(737mg)溶解于甲醇(10ml)中,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274mg),苯丙醛(220mg),搅拌0.5小时,分批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611mg),反应3小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柱层析纯化得无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3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184mg,23%)

    MS:362(M+1)

    实施例11:合成N-1-萘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1)

    将实施例8所得的L-Lys(Cbz)-L-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1-萘甲醛(177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9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49mg,45.6%)。

    MS:384(M+1)

    实施例12:合成N-2-萘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2)

    将实施例8所得的L-Lys(Cbz)-L-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2-萘甲醛(181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95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11mg,40%)。

    MS:384(M+1)

    实施例13:合成N-对氯苄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3)

    将实施例8所得的L-Lys(Cbz)-L-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对氯苯甲醛(150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8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186mg,35%)。

    MS:369(M+1)

    实施例14:合成N-对氟苄基-L-赖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4)

    将实施例8所得的L-Lys(Cbz)-L-Pro-OH·TFA(491mg)溶于甲醇(5ml),冷却至0℃,加入三乙胺(0.21ml),对氟苯甲醛(143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97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24mg,43.5%)。

    MS:352(M+1)

    实施例15:合成N-苄基-L-赖氨酰-吡咯烷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5)

    a)合成Boc-L-Lys(Cbz)-吡咯烷

    将Boc-L-Lys(Cbz)OH·DCHA(1.9g)溶于溶于5%硫酸氢钾(15ml)溶液和二氯甲烷(15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吡咯烷(367mg)、N-甲基吗啡啉(719mg)用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811mg)、EDCI(1.15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817g,收率:83.8%)。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1H NMR:(CDCl3)ppm:1.44(9H,s),1.36-1.40(2H,m),1.47-1.62(2H,m),1.70-1.73(2H,m),1.85-1.90(2H,m),1.94-1.99(2H,m),3.08-3.10(2H,m),3.38-3.44(2H,m),3.49-3.3.53(2H,m),4.45-4.47(1H,m),5.09(2H,s),7.26-7.35(5H,m)

    b)合成L-Lys(Cbz)-吡咯烷·TFA

    将Boc-L-Lys(Cbz)-吡咯烷(867mg)溶解于二氯甲烷(10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8ml),0℃反应1h,将反应液在25℃下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850mg,98%)。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1H NMR:(CDCl3)ppm:1.34-1.38(2H,m),1.56-1.63(2H,m),1.69-1.73(2H,m),1.85-1.88(4H,m),2.99-3.18(2H,m),3.38-3.44(4H,m),3.61-3.63(1H,m),5.09(2H,s),7.26-7.35(5H,m)

    MS:318(M+1)

    c)合成N-苄基-L-Lys--吡咯烷·2HBr

    将L-Lys(Cbz)-吡咯烷·TFA(530mg)溶于甲醇(10ml)中,冷却至0℃,滴加入三乙胺(110mg),加入苯甲醛(120mg),搅拌0.5h,分批加入KBH4(101mg)反应约4h,HPLC检测反应完毕,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6ml)中,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得到白色固体(264mg,58%)。

    MS:290(M+1)

    实施例16:合成N-苄基-L-赖氨酰-哌啶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6)

    a)合成Boc-L-Lys(Cbz)-哌啶

    将Boc-L-Lys(Cbz)OH·DCHA(1.99g)溶于溶于5%硫酸氢钾(15ml)溶液和二氯甲烷(15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哌啶(434mg)、N-甲基吗啡啉(720mg)用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834mg)、EDCI(1.2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2g,收率:89%)。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1H NMR:(CDCl3)ppm:1.43(9H,s),1.31-1.35(2H,m),1.56-1.62(8H,m),1.73-1.75(2H,m),3.08-3.11(2H,m),3.49-3.54(2H,m),4.45-4.47(1H,m),5.05(2H,s),7.33-7.45(5H,m)

    b)合成L-Lys(Cbz)-吡咯烷·TFA

    将Boc-L-Lys(Cbz)-哌啶(895mg)溶解于二氯甲烷(10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8ml),0℃反应1h,将反应液在25℃下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884mg,98%)。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1H NMR:(CDCl3)ppm:1.29-1.35(2H,m),1.56-1.63(8H,m),1.81-1.84(2H,m),3.09-3.13(2H,m),3.39-3.45(2H,m),3.58-3.64(1H,m),5.06(2H,s),7.33-7.45(5H,m)

    MS:348(M+1)

    c)合成N-苄基-L-Lys-哌啶·2HBr

    将L-Lys(Cbz)-哌啶·TFA(890mg)溶于甲醇(10ml)中,冷却至0℃,滴加入三乙胺(303mg),加入苯甲醛(243mg),搅拌0.5h,分批加入KBH4(106mg)反应约4h,HPLC检测反应完毕,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6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10ml)中,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得到白色固体(455mg,49%)。

    MS:304(M+1)

    实施例17:合成N-苄基-L-赖氨酰-环己胺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7)

    a)合成Boc-L-Lys(Cbz)-环己胺

    将Boc-L-Lys(Cbz)OH·DCHA(1.9g)溶于溶于5%硫酸氢钾(15ml)溶液和二氯甲烷(15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环己胺(513mg)、N-甲基吗啡啉(719mg)用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817mg)、EDCI(1.15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929g,收率:81.6%)。

    Rf=0.5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  显色:紫外及碘

    MS:476(M+1)

    b)合成L-Lys(Cbz)-环己胺·TFA

    将Boc-L-Lys(Cbz)-环己胺(922mg)溶解于二氯甲烷(10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8ml),0℃反应1h,将反应液在25℃下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866mg,94%)。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62(M+1)

    c)合成N-苄基-L-Lys-环己胺·2HBr

    将L-Lys(Cbz)-环己胺·TFA(464mg)溶于甲醇(5ml)中,冷却至0℃,滴加入三乙胺(146mg),加入苯甲醛(120mg),搅拌0.5h,分批加入KBH4(67mg)反应约4h,HPLC检测反应完毕,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中,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得到白色固体(218mg,45%)。

    MS:318(M+1)

    实施例18:合成N-苄基-L-赖氨酰-环庚胺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8)

    a)合成Boc-L-Lys(Cbz)-环庚胺

    将Boc-L-Lys(Cbz)OH·DCHA(1.9g)溶于溶于5%硫酸氢钾(15ml)溶液和二氯甲烷(15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环己胺(590mg)、N-甲基吗啡啉(719mg)用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814mg)、EDCI(1.15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845g,收率:75.4%)。

    Rf=0.55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  显色:紫外及碘

    MS:490(M+1)

    b)合成L-Lys(Cbz)-环庚胺·TFA

    将Boc-L-Lys(Cbz)-环己胺(950mg)溶解于二氯甲烷(10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8ml),0℃反应1h,将反应液在25℃下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879mg,93%)。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76(M+1)

    c)合成N-苄基-L-Lys-环庚胺·2HBr

    将L-Lys(Cbz)-环己胺·TFA(476mg)溶于甲醇(5ml)中,冷却至0℃,滴加入三乙胺(146mg),加入苯甲醛(120mg),搅拌0.5h,分批加入KBH4(67mg)反应约4h,HPLC检测反应完毕,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中,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得到白色固体(197mg,40%)。

    MS:332(M+1)

    实施例19:合成N-苄基-L-赖氨酰-L-高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19)

    a)合成Boc-L-Lys(Cbz)-L-Hpro-OCH3

    将Boc-L-Lys(Cbz)OH·DCHA(5.6g)溶于5%硫酸氢钾(60ml)溶液和二氯甲烷(50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L-高脯氨酸甲酯盐酸盐(2g)、二异丙基乙胺(3.2g)用无水二氯甲烷(5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1.35g),EDCI(2.3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4g,收率:27.7%)。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506(M+1)

    b)合成Boc-L-Lys(Cbz)-L-Hpro-OH

    将Boc-L-Lys(Cbz)-L-Hpro-OCH3(1.4g)溶于甲醇(10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400m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800mg,59%)。

    Rf=0.6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492(M-)

    c)合成L-Lys(Cbz)-L-Hpro-OH·TFA

    将Boc-L-Lys(Cbz)-L-Hpro-OH(800m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609mg,77%)。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92(M-)

    d)合成Nα-苯甲基-L-Lys-L-Hpro-OH·2HBr

    将L-Lys(Cbz)-L-Hpro-OH·TFA(500mg)溶于甲醇(8ml),冷却至0℃,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93mg),苯甲醛(127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76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159mg,31%)。

    MS:348(M+1)

    实施例20:合成N-苄基-L-赖氨酰-D-高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20)

    a)合成Boc-L-Lys(Cbz)-D-Hpro-OCH3

    将Boc-L-Lys(Cbz)OH·DCHA(5.6g)溶于5%硫酸氢钾(60ml)溶液和二氯甲烷(50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D-高脯氨酸甲酯盐酸盐(2g)、二异丙基乙胺(3.2g)用无水二氯甲烷(5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1.35g),EDCI(2.3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6g,收率:29%)。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506(M+1)

    b)合成Boc-L-Lys(Cbz)-D-Hpro-OH

    将Boc-L-Lys(Cbz)-D-Hpro-OCH3(1.6g)溶于甲醇(10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420m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938mg,69%)。

    Rf=0.6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492(M-)

    c)合成L-Lys(Cbz)-D-Hpro-OH·TFA

    将Boc-L-Lys(Cbz)-D-Hpro-OH(800m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711mg,89%)。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92(M-)

    d)合成Nα-苯甲基-L-Lys-D-Hpro-OH·2HBr

    将L-Lys(Cbz)-D-Hpro-OH·TFA(500mg)溶于甲醇(8ml),冷却至0℃,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95mg),苯甲醛(121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76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182mg,36%)。

    MS:348(M+1)

    实施例21:合成N-苄基-L-赖氨酰-(R-3-甲酸基)哌啶二氢溴酸盐(化合物21)

    a)合成Boc-L-Lys(Cbz)-(R-3-甲酸基)哌啶乙酯

    将Boc-L-Lys(Cbz)OH·DCHA(1.9g)溶于5%硫酸氢钾(20ml)溶液和二氯甲烷(20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

    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R-3-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1g)、二异丙基乙胺(1.5g)用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700mg),EDCI(1.1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729g,收率:67%)。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520(M+1)

    b)合成Boc-L-Lys(Cbz)-(R-3-甲酸基)哌啶

    将Boc-L-Lys(Cbz)-(R-3-甲酸基)哌啶乙酯(1g)溶于甲醇(10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400m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968mg,98%)。

    Rf=0.6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492(M-)

    c)合成L-Lys(Cbz)-(R-3-甲酸基)哌啶·TFA

    将Boc-L-Lys(Cbz)-(R-3-甲酸基)哌啶(563m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507mg,90%)。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92(M-)

    d)合成N-苄基-L-赖氨酰-(R-3-甲酸基)哌啶二氢溴酸盐

    将L-Lys(Cbz)-(R-3-甲酸基)哌啶·TFA(507mg)溶于甲醇(8ml),冷却至0℃,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95mg),苯甲醛(121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76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41mg,47%)。

    MS:348(M+1)

    实施例22:合成N-苄基-L-赖氨酰-(S-3-甲酸基)哌啶二氢溴酸盐(化合物22)

    a)合成Boc-L-Lys(Cbz)-(S-3-甲酸基)哌啶乙酯

    将Boc-L-Lys(Cbz)OH·DCHA(1.9g)溶于5%硫酸氢钾(20ml)溶液和二氯甲烷(20ml)中,搅拌0.5h,分层,水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物。将游离后的Boc-L-Lys(Cbz)OH、S-3-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1g)、二异丙基乙胺(1.5g)用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700mg),EDCI(1.1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1.826g,收率:70%)。

    Rf=0.8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520(M+1)

    b)合成Boc-L-Lys(Cbz)-(S-3-甲酸基)哌啶

    将Boc-L-Lys(Cbz)-(S-3-甲酸基)哌啶乙酯(1g)溶于甲醇(10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400m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968mg,98%)。

    Rf=0.6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492(M-)

    c)合成L-Lys(Cbz)-(S-3-甲酸基)哌啶·TFA

    将Boc-L-Lys(Cbz)-(S-3-甲酸基)哌啶(551m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500mg,91%)。

    Rf=0.5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392(M-)

    d)合成N-苄基-L-赖氨酰-(S-3-甲酸基)哌啶二氢溴酸盐

    将L-Lys(Cbz)-(S-3-甲酸基)哌啶·TFA(500mg)溶于甲醇(8ml),冷却至0℃,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95mg),苯甲醛(122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6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35mg,46%)。

    MS:348(M+1)

    实施例23:合成N-苄基-L-精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23)

    a)合成Boc-L-Arg(Cbz)2-D-Pro-OCH3

    将Boc-L-Arg(Cbz)2-OH(2.7g)、D-脯氨酸甲酯盐酸盐(833mg)、二异丙基乙胺(1.5g)用无水二氯甲烷(3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690mg),EDCI(1.1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2.1g,收率:65%)。

    Rf=0.5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654(M+1)

    b)合成Boc-L-Arg(Cbz)2-D-Pro-OH

    将Boc-L-Arg(Cbz)2-D-Pro-OCH3(1g)溶于甲醇(8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300m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896mg,92%)。

    Rf=0.4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40/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641(M-)

    c)合成L-Arg(Cbz)2-D-Pro-OH·TFA

    将Boc-L-Arg(Cbz)2-D-Pro-OH(700m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637mg,91%)。

    Rf=0.2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540(M-)

    d)合成N-苄基-L-精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

    将L-Arg(Cbz)2-D-Pro-OH·TFA(637mg)溶于甲醇(8ml),冷却至0℃,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90mg),苯甲醛(121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82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68mg,51%)。

    MS:362(M+1)

    实施例24:合成N-苄基-L-高精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化合物24)

    a)合成Boc-L-Harg(Cbz)2-D-Pro-OCH3

    将Boc-L-Harg(Cbz)2-OH(2.7g)、D-脯氨酸甲酯盐酸盐(828mg)、二异丙基乙胺(1.4g)用无水二氯甲烷(30ml)溶解,氮气保护,冷却至0℃后,加入HOBt(700mg),EDCI(1.15g),在0℃下搅拌20min,自然升至室温,反应8小时。用5%硫酸氢钾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粗品,柱层析纯化得无色油状物(2.5g,收率:75%)。

    Rf=0.6展开剂乙酸乙酯  显色:紫外及碘

    MS:669(M+1)

    b)合成B oc-L-Harg(Cbz)2-D-Pro-OH

    将Boc-L-Harg(Cbz)2-D-Pro-OCH3(1g)溶于甲醇(8ml),冷却到0℃,加入氢氧化钠(300mg),反应2小时后用5%HCl溶液调节至pH 4,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溶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得到无色稠状物(860mg,88%)。

    Rf=0.4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40/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655(M-)

    c)合成L-Harg(Cbz)2-D-Pro-OH·TFA

    将Boc-L-Harg(Cbz)2-D-Pro-OH(700mg)溶于二氯甲烷(15ml),冰浴冷却至0℃以下,滴加TFA(5ml),0℃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加入乙醚洗涤,得油状物,倾去乙醚,抽干可得白色粘稠固体(6l 0mg,87%)。

    Rf=0.2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5/1  显色:紫外及1%茚三酮液

    MS:554(M-)

    d)合成N-苄基-L-高精氨酰-D-脯氨酸二氢溴酸盐

    将L-Harg(Cbz)2-D-Pro-OH·TFA(610mg)溶于甲醇(8ml),冷却至0℃,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85mg),苯甲醛(115mg),搅拌3小时,分批加入KBH4(78mg),反应3小时。flash柱纯化,再用乙醚洗涤,倾倒乙醚,抽干得白色稠状物。

    将上步所得稠状物和苯甲醚(0.5ml)溶于36%HBr乙酸溶液(4ml),室温反应,HPLC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加入乙醚(20ml),放置冰箱过夜,析出固体,过滤(246mg,49%)。

    用基本上相当于实施例1-d至实施例-g所述的那些方法,从Boc-L-Harg(Cbz)2-OH制备了84mg化合物24。

    MS:376(M+1)

    实施例25:抗凝血酶活性测定

    在实验中,将待测的样品加入到内含有5.4μg/ml的从人血中提纯得到的冻干人凝血酶国家标准品的酶反应体系中进行孵育30分钟后加入特异性的底物Ac-FVR-AMC(5μM),使用微孔板检测器Envision(PerkinElmer),在室温下,动态检测10分钟内RFU(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相对荧光强度单位)的变化,反应开始阶段呈线性的酶动力学曲线的斜率即为酶反应初速度(RFU/sec)。

    依据公式1计算样品对酶活性的抑制率(%Inhibition),

    %Inhibition=vDMSO-vSamplsvDMSO×100%]]>公式1

    其中vSample表示加药组的初速度,vDMSO表示DMSO组(即不加药组)的初速度。IC50值(酶活性被抑制50%时药物的浓度)是抑制率(%Inhibition)对样品浓度的对数值X通过公式2进行非线性拟和计算得到的。

    %Inhibition=1001-10(LogIC50-X)*h]]>公式2

    其中h代表Hill系数

    在下表中,列出了本发明化合物的IC50值

    要说明的是当n=1,A=Lys或Arg,B部分为六元环结构的化合物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较强,尤其是当A为Arg时明显改善了关于凝血酶抑制的强度。

    以下配方实例只是举例说明,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活性组分是指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实施例26:注射剂的制备

    处方:

    可加入适当的稀酸或碱或缓冲盐,将pH调节至最稳定状态,还可包括抗氧化剂或金属螯合剂。将溶液通过过滤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填充于无菌安瓶中。

    实施例27:片剂的制备

    处方:

    将活性组分与赋形剂充分混合,过筛,在压片机上压片。

    实施例28:硬胶囊剂的制备

    处方:

    将活性组分过筛,与赋形剂混合,用适当的设备,将混合物填充于硬明胶胶囊中。

    实施例29:混悬剂的制备

    处方:

    使活性组分过筛,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糖浆混合,形成一种均匀膏状物,色素、苯甲酸用一部分纯化水稀释,在搅拌下添加到膏状物中,然后添加足够的水以产生所需要的体积。

    尽管本发明已经用具体实例加以说明,但仍应该理解它可以被进一步改进本申请将包括任何变化,用途,或遵循本发明一般远离并且包括背离本公开但属于本发明领域已知或常规应用,并且同样使用于前面所说的基本特征,而且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类肽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的一类新颖的肽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衍生物、异构体、晶型及药学可接受的前体药物。本发明也公开了上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肽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和防止凝血酶介导的和与凝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