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4211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85577.3

申请日:

2009.11.20

公开号:

CN101697759A

公开日:

2010.04.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公布日:201004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091120|||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安徽农业大学

发明人:

李兵; 夏涛; 李尚庆; 宛晓春; 曾胜春; 曾雪鸿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代理人:

宣圣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属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符合传统的六安瓜片人工拉火工序要求,又能够提高效率、避免茶叶二次污染、降低加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其技术要点:包括机架、烘焙装置、输送装置、给料机和排气扇,机架(1)内垂直设有第一至第三层烘焙装置(21、22、23),每层烘焙装置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输送装置(3),其中,第一输送装置(31)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二输送装置(32)的进料口,第二输送装置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三输送装置(33)的进料口,三个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处均设有一台给料机(41、42、43);机架的顶盖上左右两边各安装一台排气扇(5)。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包括机架、烘焙装置、输送装置、给料机和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内垂直设有第一至第三层烘焙装置(21、22、23),每层烘焙装置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输送装置(3),其中,第一输送装置(31)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二输送装置(32)的进料口,第二输送装置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三输送装置(33)的进料口,三个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处均设有一台给料机(41、42、43);机架的顶盖上左右两边各安装一台排气扇(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焙装置(2)由烘焙支架、加热元件、陶瓷红外线辐射器、反射板、辐射器支架组成,烘焙支架(212)上横向悬吊7-10个陶瓷红外线辐射器支架(215),陶瓷红外线辐射器支架上联接固定反射板(216),反射板内设有陶瓷红外线辐射器(217),加热元件(213)置于陶瓷红外线辐射器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陶瓷红外线辐射器(217)之间的间距为200-5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3)由电机、带轮、输送带构成,电机采用变频电机,电机与主驱动带轮之间采用联轴器直接联接,输送带(36)采用0.8mm不锈钢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处均设有一台给料机(41、42、43),给料机的机架(6)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外侧的烘焙机机架(1)旁,且不接触。

说明书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特别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的六安瓜片手工拉火工序的烘焙机,属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六安瓜片拉火工序采用手工方式,以直径70cm左右竖直放置的优质栗炭为热源,上方罩以特制的烘笼,每次一堆炭火配两个烘笼交替进行。其中一笼烘焙2-3s后立即抬离炭火,进行人工翻茶2-3s,在此期间另一笼茶抬上炭火烘焙2-3s,以充分利用热源,如此往复,每笼茶叶需烘焙80次左右,即每笼茶叶需抬上抬下炭火各81次,每笼茶叶至少需劳力2人,劳动强度非常大且需消耗大量优质栗炭;同时木炭燃烧产生的灰分及烟气会随着热空气而上升附着在茶叶上,对茶叶造成二次污染,造成成品茶叶灰分超标,品质下降。

    手工方式进行的六安瓜片拉火工序已不适合六安瓜片茶叶机械化清洁化生产的要求,效率较低,人工消耗大,耗费大量优质木炭,加工成本较高,对茶叶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符合传统的六安瓜片人工拉火工序要求,又能够提高效率、避免茶叶二次污染、降低加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以实现六安瓜片拉火工序的自动化与连续化生产。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包括机架、烘焙装置、输送装置、给料机和排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内垂直设有第一至第三层烘焙装置,每层烘焙装置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输送装置,其中,第一输送装置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口,第二输送装置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三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三个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处均设有一台给料机;机架的顶盖上左右两边各安装一台排气扇。

    其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由于根据传统的六安瓜片人工拉火工序的要求,在机架内垂直设置有三层温度可调的烘焙装置和三个独立的输送速度可调的输送装置,并在每个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处均设置一台具有翻茶作用的给料机,因而完全符合传统的六安瓜片人工拉火工序的要求,烘焙后的茶叶具有独特的老火香而又不会烤焦茶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六安瓜片的制茶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烘焙装置中采用的陶瓷红外线辐射器,具有热效率高,无明火,温度易于控制,控制精度高等特点,不仅避免了茶叶二次污染,而且还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另外,本机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利于操作。不仅适应于对六安瓜片的烘焙,同样适用于对其它各类茶叶的烘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烘焙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输送带式红外烘焙机,包括机架1、烘焙装置2、输送装置3、给料机4和排气扇5。机架1内垂直设有第一至第三层烘焙装置21、22、23,每层烘焙装置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输送装置3,其中,第一输送装置31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二输送装置32的进料口,第二输送装置的下料口对应于第三输送装置33的进料口,三个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处均设有一台给料机41、42、43。机架的顶盖上左右两边各安装一台排气扇5。

    第一至第三层烘焙装置2分别由烘焙支架、加热元件、陶瓷红外线辐射器、反射板、辐射器支架组成(见图4-7)。烘焙支架212上横向悬吊7-10个陶瓷红外线辐射器支架215,陶瓷红外线辐射器支架上联接固定反射板216,反射板内设有陶瓷红外线辐射器217,相邻陶瓷红外线辐射器之间的间距为200-500mm。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上方设有接线端子218,加热元件213置于陶瓷红外线辐射器内。陶瓷红外线辐射器为平板状或管状,每个陶瓷红外线辐射器功率为1000-1400W。反射板为镜面不锈钢板。三个烘焙装置均由各自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与可控硅组成闭环温度控制系统,可通过计算机键盘设定温度以实现对温度地精确控制,三个烘焙装置的设定温度可根据不同的烘焙工艺要求进行设置。

    第一至第三三个输送装置3分别由电机、带轮、输送带构成。电机采用变频电机,以实现无级变速。电机与主驱动带轮之间采用联轴器直接联接,无中间传动装置。输送带36采用0.8mm不锈钢带,以防漏茶、夹茶。输送带轴承采用全封闭滚动轴承,以防止其润滑油污染茶叶。

    给料机4采用茶叶均匀布叶给料机(已同时另案申请),该采用茶叶均匀布叶给料机能够使茶叶均匀地铺在输送带上而不产生堆积,使输送带上的茶叶均匀受热。给料机采用独立的机架6,以避免将给料机的振动传递到本烘焙机上,确保烘焙机的按线端子218不会发生松动。给料机的机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输送装置的进料口外侧的烘焙机机架1旁,且不接触。

    烘焙机的顶盖上,左右两边各安装一台排气扇5,以排出烘焙机内的湿空气。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属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符合传统的六安瓜片人工拉火工序要求,又能够提高效率、避免茶叶二次污染、降低加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的输送带式茶叶红外烘焙机。其技术要点:包括机架、烘焙装置、输送装置、给料机和排气扇,机架(1)内垂直设有第一至第三层烘焙装置(21、22、23),每层烘焙装置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独立的输送装置(3),其中,第一输送装置(31)的下料口对应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