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34134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65108.8

申请日:

2010.04.30

公开号:

CN101940789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45/00公开日:201101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45/00申请日:2010043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45/00; A61K31/573; A61K45/06; A61K31/522; A61K31/662; A61P13/10; A61P7/04

主分类号:

A61K45/00

申请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发明人:

黄晓军; 刘开彦; 许兰平; 刘代红

地址: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糖皮质激素可为强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本发明还保护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该药物还可含有抗病毒药物组分。本发明中对水化、碱化及抗病毒治疗均无效的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采取了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发现大部分病人对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本发明对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权利要求书

1: 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糖皮质激素为强的松、 地塞米松或甲基 强的松龙。
3: 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的组合物。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糖皮质激素为强的松、 地塞米松或甲 基强的松龙 ; 所述抗病毒药物为磷甲酸钠或更昔洛韦。
5: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 单独包装。
6: 权利要求 3 至 5 中任一所述组合物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7: 一种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 它的活性成分包括糖皮质激素。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它的活性成分由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 组成。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糖皮质激素为强的松、 地塞米松或甲基 强的松龙 ; 所述抗病毒药物为磷甲酸钠或更昔洛韦。
10: 如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单 独包装。

说明书


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 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 (late-onset hemorrhagic cystitis, LOHC) 是异基因造血 干细胞移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的常见 并发症, 严重 LOHC 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痛苦增加。 LOHC 临床症状不一, 轻者只表现为 镜下血尿, 重者可引起尿路阻塞, 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机 制仍不明确。多数报道称病毒感染, 如 BKV、 CMV、 ADV 等, 尤其是 BK 病毒与 LOHC 的发生密切 相关。 然而, 病毒感染引起 LOHC 的结论目前仅仅建立在 LOHC 患者同时存在病毒血症和 / 或 病毒尿症, 或膀胱粘膜上皮细胞可检测到病毒存在的基础上, 至于病毒感染如何导致 LOHC 发生仍没有确切证据。另外, 并不是所有病毒尿症、 病毒血症患者均发生 LOHC, 而且在临床 过程中, 病毒血症或病毒尿症的清除并不一定使 LOHC 症状缓解。因此, HC 可能尚存在其他 致病因素。故对于 LOHC 患者, 现仍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般仍以水化、 碱化及支持治疗 为主。像高压氧、 膀胱内注射 rhGM-CSF 或透明质酸甚至膀胱切除等治疗均有有效报道, 但 并未得到一致肯定。难治性 LOHC 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Leung 等 曾 研 究 发 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后患者尿 BK 病毒水平及高峰均相似, 但 LOHC 仅发生在 allo-HSCT 患者, 这说 明 BK 病毒感染或许仅是 HC 发生的先决条件, 而造血重建过程中的异基因免疫在 HC 发生中 可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保护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均可采用, 如强的松、 地塞米松、 甲基强的松龙等。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的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中 :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均可采用, 如强的松、 地塞米松、 甲基强的松龙 等;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均可采用, 如磷甲酸钠、 更昔洛韦等。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 药物单独包装。
     所述组合物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 它的活性成分包括糖皮质激 素。
     所述药物中, 活性成分具体可由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组成。所述药物的活性 成分中 :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均可采用, 如强的松、 地塞米松、 甲基强的松龙等 ; 常用的抗病 毒药物均可采用, 如磷甲酸钠、 更昔洛韦等。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单独包装。
     CD19+CD5+B 淋巴细胞是人体 “天然抗体” 的重要来源, 这些 “天然抗体” 为低亲和 力的 IgM 抗体, 具有多反应性, 被认为是抵御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这些抗体的多 反应性也可识别自身抗原, 在体内凋亡细胞的清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抗体的自身反 应性被认为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相关, 并且 CD19+CD5+B 淋巴细胞还可产生高水平 IL-10, 同时可增强抗原提呈能力。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 均证实了循环中 CD19+CD5+B 淋巴细胞 增加与自身免疫病的密切关系。本发明发现, 随着 LOHC 的持续, 部分抗病毒无效的患者 CD19+CD5+B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而予激素治疗后, 治疗有效的患者大多为 CD19+CD5+B 细胞 比例升高者。激素治疗后, 激素治疗有效组患者 CD19+CD5+B 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恢复至发病时水平, 无效患者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对于激素治疗后达 PR, 但激素减量 过程中 LOHC 症状再次加重的患者, 或激素治疗后达 CR, 但激素减量后复发的患者, 监测其 CD19+CD5+B 细胞比例仍可发现其与症状相关的升高, 再次予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的同时 CD19+CD5+B 细胞比例下降至最初发病时水平。
     本发明中对水化、 碱化及抗病毒治疗均无效的 LOHC 患者, 采取了糖皮质激素治 疗, 观察其治疗反应, 同时监测患者发病过程不同阶段外周血 B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探讨其 与激素治疗反应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部分病人对激素治疗有反应, 并且糖皮质激素的疗 效与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明显相关。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如果在某一阶段中 CD19+CD5+B 细胞亚群占总 B 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发病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占总 B 细胞 的比例 ( 较发病时升高倍数中位值 2.45 倍, 百分比中位值为 24.26% ), 提示糖皮质激素辅 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而没有明显升高者, 则提示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本发明对 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 1(A) 为步骤一治疗结束评估疗效时 ( 即 B、 C 组步骤二开始前 ) 的 A、 B、 C 三组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 ; 图 1(B) 为不同检测时间点 ( 发病 24 小时内, 步骤一治疗结束 时 ( 即 B、 C 组步骤二开始前 ), B、 C 组加激素后 1 周, A、 B 组 CR 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 比例。
     图 2 为 B 组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 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自 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下述实施例中的%,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数量百分含量。以 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 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 结果取平均值。
     HC 分级 (WHO 标准 ) : Ⅰ度 : 镜下血尿 ; Ⅱ度 : 肉眼血尿 ; Ⅲ度 : 肉眼血尿伴血块 ; Ⅳ 度: 肉眼血尿伴血块、 尿道堵塞。
     疼痛分级法 (VRS) : 0级: 无痛 ; 1 级 ( 轻度 ) : 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 能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 ; 2 级 ( 中度 ) :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止痛剂, 睡眠受到干扰 ; 3级 ( 重度 ) :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需要止痛药,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可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 动体位。临床疗效评估 ( 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均视为治疗有效 ) :
     部分缓解 (PR) : 患者有症状好转的明确证据 ( 如尿频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减少 25% ; 尿痛分度下降 ; 尿急消失 ) 和 / 或Ⅱ度以上膀胱炎级别下降。
     完全缓解 (CR) : 血尿和尿路刺激症状 ( 尿频、 尿急、 尿痛 ) 消失, 且之后超过一周 未复发。
     治疗失败 : 尿路刺激症状 ( 尿频、 尿急、 尿痛 ) 和血尿无改善甚至加重, 或仅暂时改 善。
     以下实施例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患者每天均进行水化和碱化。 水化 : 静脉输液加饮 -2 -1 水量达到 3L·m ·d 。碱化 : Ⅱ - Ⅳ度膀胱炎患者每 8 小时或 6 小时静脉输注 80ml 5% ( 质量百分含量 ) 碳酸氢钠溶液, 膀胱炎降至Ⅰ度时改为每 12 小时静脉输注 80ml 5% ( 质 量百分含量 ) 碳酸氢钠溶液或每日口服三次碳酸氢钠片 ( 每次 1g) ; Ⅰ度膀胱炎患者每 12 小时静脉输注 80ml 5% ( 质量百分含量 ) 碳酸氢钠溶液或每日口服三次碳酸氢钠片 ( 每次 1g)。
     病原学检测 :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方法检测血及尿中巨细胞病毒 (CMV)、 腺病毒 (ADV)、 EB 病毒 (EBV) 抗原水平。血、 尿只要有一个阳性, 都视为阳性。 -1 -1
     抗病毒治疗 : 更昔洛韦 (5mg·kg ·d ) 或磷甲酸钠 (80-120mg·kg-1·d-1) ; 实施 例中采用的给药方式为注射。
     糖皮质激素治疗 : 给予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给药剂量见实施例 ; 实施例中采用的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均可。
     25 例首次发生且未进行任何治疗的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 (LOHC) 患者, 其中按预 定方案处理的 LOHC 患者为 24 例 ( 依次进行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治疗 ), 因合并急性移植物抗 宿主病 (aGVHD) 未按预定方案处理的 LOHC 患者为 1 例 ( 直接进行步骤三的 1 的治疗 )。
     实施例、
     25 例确诊 LOHC 患者中, 24 例按预定流程处理。
     由于初次病原学检测中, 所有患者中只有 9 例 CMV 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 所以之后 的病原学检测仅检测 CMV。
     一、 抗病毒治疗
     24 例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17 例给予磷甲酸钠 ; 7 例给予更昔洛韦 )。第一周进 行两次病原学检测 : 两次均为阴性的患者抗病毒治疗 10-14 天 ( 每周进行两次血 CMV 病原 学检测 ), 然后进行疗效评估 ; 出现阳性结果的患者持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 每周进行两次病 原学检测 ), 直至连续两次结果均为阴性, 进行疗效评估。
     24 例患者中, 6 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 18 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无效。 治疗有效的患 者作为 A 组 ; 4 例为给予磷甲酸钠的患者, 2 例为给予更昔洛韦的患者。
     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 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至 CR。 A 组中, 中位起效时间为 7.5 天 ; 最终 5 例患者达到 CR, LOHC 中位持续时间为 19 天 (12-30 天 ) ; 1 例患者达到 PR, 但持续 21 天后加重至Ⅲ度, 至患者血液病复发死亡, 膀胱炎持续。
     二、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
     对于抗病毒治疗无效的 18 例患者, 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 ( 即在原有抗 病毒治疗的基础上, 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 ; 糖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物同时给药 )。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如下 :
     疗程一 : 体重< 50Kg, 予地塞米松 0.15mg/Kg· d; 体重≥ 50Kg, 予地塞米松 7.5mg/ d; 地塞米松均可等量换算为强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静脉或口服给药均可。7-10 天后评估 疗效 ;
     疗程二 : 疗程一结束后, 糖皮质激素减量 : 体重< 50Kg, 予地塞米松 0.1mg/Kg·d ; 体重≥ 50Kg, 予地塞米松 5mg/d。有效者每 7 天减原量的约 1/3, 至约地塞米松 0.75-1mg/ d 一周后可直接停用 ; 如激素减量过程中 LOHC 症状持续不好转或加重, 可延缓减激素速 度, 如 2 周减量一次, 或每周减原剂量的 1/4-1/5 ; 激素治疗无效者每 3-5 天减原量的约 1/3-1/2, 至地塞米松 0.75-1.5mg/d 一周后可直接停用。
     疗程一结束时的评估疗效结果 : 15 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的患者划入 B 组 ; 10 例为继续给予磷甲酸钠的患者, 5 例为继续给予更昔洛韦的患者。B 组中, 加糖皮质激素 至起效中位时间为 3 天 (1-8 天 ) ; 13 例患者达 CR, 加糖皮质激素至达 CR 的中位时间为 11 天 (6-23 天 ) ; 2 例患者达 PR。
     2 例达 PR 的患者, 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至每日地塞米松 3mg、 0.75mg 时, Ⅰ度膀 胱炎加重为Ⅱ度, 均再次予加糖皮质激素 ( 地塞米松 7.5mg/ 天 ) 治疗, 结果分别在糖皮质 激素加量后 3 天、 2 天开始好转, 分别在第 2 次糖皮质激素加量后 7 天、 11 天达到 CR。 3 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无效的患者作为 C 组, 均为继续给予磷甲酸钠的患者。
     三、 对合并 aGVHD 患者或复发患者进行治疗
     1、 对合并 aGVHD 患者进行治疗
     1 例患者发病时合并 aGVHD, 直接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 ( 给予磷甲酸 钠 ), 方法同步骤二, 治疗 7 天起效, 18 天后达到 CR, 将其划入 B’ 组。
     2、 对合并 aGVHD 患者或复发患者进行治疗
     对于步骤一和步骤二中达到 CR 的患者, 随访 1-6 个月, 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
     B 组 2 例患者复发, 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对该两个复发患者进行 糖皮质激素治疗 ( 未再抗病毒 ), 均在加糖皮质激素 24 小时内起效, 7 天达 CR( 此次 LOHC 为 B’ 组 )。
     C 组 1 例患者抗病毒及抗病毒联合治疗无效, 因肾毒性停用抗病毒药物, 仅采用水 化、 碱化及输血支持治疗, Ⅲ度 LOHC 持续 2 月余后 CR。CR 持续 17 天后复发, 复发时伴 CMV 血症, 予抗病毒 ( 磷甲酸钠 ) 治疗, 至病毒转阴后, 膀胱炎未缓解 ; 遂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 病毒 ( 磷甲酸钠 ) 治疗, 方法同步骤二, 治疗 7 天起效, 9 天后达 CR, 该患者也划入 B 组。
     根据步骤一至步骤三中患者的治疗情况, 除去发病时合并 aGVHD 的患者, 剩余的 24 例患者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疗效分为三组 :
     A组: 步骤一的抗病毒治疗中, 治疗有效的 6 例患者。
     C组: 步骤二的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中, 治疗无效的 3 例患者。
     B组: 步骤二的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中, 治疗有效的 15 例患者 ; 和 C 组中复 发后治疗有效的 1 例患者。
     A、 B、 C 三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见表 1。
     表 1 患者的临床信息
     表1中: 采用 Mann-Whitney’ s U 检验, 组间比较均采用 Mann-Whitney’ s U 检验, P 值均> 0.05。* Mean±s.d.#Median(range) ; HSCT =造血干细胞移植。
     四、 步骤一至三中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LOHC 发病 24 小时内留取患者肝素抗凝外周血 ( 每例患者留取 4ml), 进行流式细 胞仪检测。治疗过程中 : 每周留取患者肝素抗凝外周血 ( 每例患者留取 4ml), 直至 LOHC 达 CR ; 另外, 糖皮质激素治疗前、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1 周、 PR、 CR 或治疗过程中病情再次加重、 复发时也留取肝素抗凝外周血 ( 每例患者留取 4ml), 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如增加检测 时间点与常规每周检测时间点相差≤ 1 天, 仅留取一次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内容 : 以 CD19+ 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代表总 B 细胞, CD19+CD5+/CD19+ 代表 CD19+CD5+B 细胞占总 B 细胞的比例, D19+CD23+/CD19+ 代表 CD19+CD23+B 细胞占总 B 细胞的比例, CD19+CD27+/ CD19+ 代表 CD19+CD27+B 细胞占总 B 细胞的比例。4 种单克隆抗体中 3 种购自美国 BD Biosciences 公司, 包括 : APC 标记的抗 CD19 单抗 ( 产品目录号 340437) ; PerCP-CY5.5 标记 的抗 CD5 单抗 ( 产品目录号 341089) ; PE 标记的抗 CD23 单抗 ( 产品目录号 341007)。FITC 标记的抗 CD27 单抗购自美国 eBioscience 公司 ( 产品目录号 11-0279)。
     1、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 治疗前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与疗效密切相关
     各组中, CD19+ 细胞百分比、 D19+CD23+/CD19+、 CD19+CD27+/CD19+ 的值见表 2。
     表 2 各组中, CD19+ 细胞百分比、 D19+CD23+/CD19+、 CD19+CD27+/CD19+ 的值
     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s U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P 值均> 0.05。
     结果表明 : 各组之间及组内患者治疗前后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步骤一治疗结束评估疗效时 ( 即 B、 C 组步骤二开始前 ) 的 A、 B、 C 三组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见图 1(A)。 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s U 检验, 箱形图中黑色横线代表平 均值。B 组与 A 组、 C 组比较,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均有显著差异 (P 值分别为 0.018、 0.044), B 组的值显著大于 A 组、 C 组, 而 A 组、 C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可见 CD19+CD5+B 细胞 亚群的比例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中,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高的患者, 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同检测时间点 ( 发病 24 小时内, 步骤一治疗结束时 ( 即 B、 C 组步骤二开始前 ), B、 C 组加激素后 1 周, A、 B 组 CR 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见图 1(B)。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s U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箱形图中黑色横线代表平均值 ; 白色 条带代表 A 组 (n = 6), 黑色条带代表 B 组 (n = 16), 灰色条带代表 C 组 (n = 3)。发病 24 小时内 3 组患者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 B 组中, 发病时与步骤一结束时 比较, 步骤一激素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 (24.86% ±15.30% ) 明显升高, 较发病 时 (12.58% ±14.70% ) 有显著差异 (P = 0.022)。A 组、 C 组中, 发病时与步骤一结束时 比较,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只有 B 组, 后续的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2、 激素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下降
     B 组 CD19+CD5+B 细胞亚群比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见图 2。采用配对 T 检验 ; 箱形 图中黑色横线代表平均值。与激素治疗前相比, B 组患者激素治疗后达 PR 时其 CD19+CD5+B 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 0.003), CR 时较 PR 时进一步下降 (P = 0.015), PR 及 CR 时较发病时则均无显著差异, 而步骤一结束时 ( 即步骤二开始前 ) 较发病时显著升高。
     分析 B 组 2 例 PR 后减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再次加重的患者 : 其 CD19+CD5+B 细胞 亚群的比例在第一次激素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维持在发病时水平 ; 但激素减量后再次 加重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较发病时明显升高, 再次加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后其 CD19+CD5+B 细胞水平亦随之下降, 分别于 CR 后 20 天、 43 天降至发病时水平。
     3、 对复发者的检测和评价
     B 组 2 例复发者复发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别为 13.1%、 26.82%, 均较
     前次达 CR 时 ( 分别为 4.2%、 4.04% ) 升高大于 2.45 倍, 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达 到 CR 时, CD19+CD5+B 细胞亚群的比例 CR 时均较加激素前下降 ( 分别为 4.42%、 1.65% )。
     综上所述, 25 例患者发生 28 次 LOHC, 抗病毒有效者 (A 组 )6/28 例次 (21.43% ) ; 对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反应者 (B 组 )19/28 例次 (67.86% ), 其中 16 例次 (B 组 ) 按预定流程处理, 3 例次 (B’ 组 ) 加糖皮质激素前未单独抗病毒治疗 ; 对抗病毒及激素联合 抗病毒治疗均无反应者 (C 组 )3/28 例次 (10.71% )。

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0789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0789ACN101940789A21申请号201010165108822申请日20100430A61K45/00200601A61K31/573200601A61K45/06200601A61K31/522200601A61K31/662200601A61P13/10200601A61P7/0420060171申请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地址100044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72发明人黄晓军刘开彦许兰平刘代红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代理人关畅任凤华54发明名。

2、称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糖皮质激素可为强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本发明还保护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该药物还可含有抗病毒药物组分。本发明中对水化、碱化及抗病毒治疗均无效的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采取了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发现大部分病人对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本发明对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CN101940793A1/1页21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

3、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皮质激素为强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3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的组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皮质激素为强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所述抗病毒药物为磷甲酸钠或更昔洛韦。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单独包装。6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组合物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7一种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糖皮质激素。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由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组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其特征。

4、在于所述糖皮质激素为强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所述抗病毒药物为磷甲酸钠或更昔洛韦。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单独包装。权利要求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1/7页3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ATEONSETHEMORRHAGICCYSTITIS,LO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

5、常见并发症,严重LOHC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痛苦增加。LOHC临床症状不一,轻者只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引起尿路阻塞,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多数报道称病毒感染,如BKV、CMV、ADV等,尤其是BK病毒与LOHC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病毒感染引起LOHC的结论目前仅仅建立在LOHC患者同时存在病毒血症和/或病毒尿症,或膀胱粘膜上皮细胞可检测到病毒存在的基础上,至于病毒感染如何导致LOHC发生仍没有确切证据。另外,并不是所有病毒尿症、病毒血症患者均发生LOHC,而且在临床过程中,病毒血症或病毒尿症的清除并不一定使LOHC症状缓解。因此,HC可能尚存在其。

6、他致病因素。故对于LOHC患者,现仍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仍以水化、碱化及支持治疗为主。像高压氧、膀胱内注射RHGMCSF或透明质酸甚至膀胱切除等治疗均有有效报道,但并未得到一致肯定。难治性LOHC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0003LEUNG等曾研究发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尿BK病毒水平及高峰均相似,但LOHC仅发生在ALLOHSCT患者,这说明BK病毒感染或许仅是HC发生的先决条件,而造血重建过程中的异基因免疫在HC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7、。0005本发明保护糖皮质激素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0006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均可采用,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0007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的组合物。0008所述组合物中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均可采用,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均可采用,如磷甲酸钠、更昔洛韦等。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单独包装。0009所述组合物在制备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10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治疗药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糖皮质激素。0011所述药物中,活性成分具体可由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组成。所述。

8、药物的活性成分中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均可采用,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均可采用,如磷甲酸钠、更昔洛韦等。所述糖皮质激素和所述抗病毒药物单独包装。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2/7页40012CD19CD5B淋巴细胞是人体“天然抗体”的重要来源,这些“天然抗体”为低亲和力的IGM抗体,具有多反应性,被认为是抵御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这些抗体的多反应性也可识别自身抗原,在体内凋亡细胞的清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抗体的自身反应性被认为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相关,并且CD19CD5B淋巴细胞还可产生高水平IL10,同时可增强抗原提呈能力。在人类和动物。

9、模型中,均证实了循环中CD19CD5B淋巴细胞增加与自身免疫病的密切关系。本发明发现,随着LOHC的持续,部分抗病毒无效的患者CD19CD5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予激素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大多为CD19CD5B细胞比例升高者。激素治疗后,激素治疗有效组患者CD19CD5B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恢复至发病时水平,无效患者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对于激素治疗后达PR,但激素减量过程中LOHC症状再次加重的患者,或激素治疗后达CR,但激素减量后复发的患者,监测其CD19CD5B细胞比例仍可发现其与症状相关的升高,再次予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的同时CD19CD5B细胞比例下降至最初发病时水平。0013。

10、本发明中对水化、碱化及抗病毒治疗均无效的LOHC患者,采取了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治疗反应,同时监测患者发病过程不同阶段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与激素治疗反应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部分病人对激素治疗有反应,并且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与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明显相关。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如果在某一阶段中CD19CD5B细胞亚群占总B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发病时CD19CD5B细胞亚群占总B细胞的比例较发病时升高倍数中位值245倍,百分比中位值为2426,提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而没有明显升高者,则提示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本发明对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附。

11、图说明0014图1A为步骤一治疗结束评估疗效时即B、C组步骤二开始前的A、B、C三组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图1B为不同检测时间点发病24小时内,步骤一治疗结束时即B、C组步骤二开始前,B、C组加激素后1周,A、B组CR时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0015图2为B组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具体实施方式0016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下述实施例中的,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数量百分含量。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

12、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0017HC分级WHO标准度镜下血尿;度肉眼血尿;度肉眼血尿伴血块;度肉眼血尿伴血块、尿道堵塞。0018疼痛分级法VRS0级无痛;1级轻度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干扰;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药,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3/7页50019临床疗效评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均视为治疗有效0020部分缓解PR患者有症状好转的明确证据如尿频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减少25;尿痛分度下降;尿急消失和/或度以上膀胱炎级别下降。。

13、0021完全缓解CR血尿和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消失,且之后超过一周未复发。0022治疗失败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无改善甚至加重,或仅暂时改善。0023以下实施例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均进行水化和碱化。水化静脉输液加饮水量达到3LM2D1。碱化度膀胱炎患者每8小时或6小时静脉输注80ML5质量百分含量碳酸氢钠溶液,膀胱炎降至度时改为每12小时静脉输注80ML5质量百分含量碳酸氢钠溶液或每日口服三次碳酸氢钠片每次1G;度膀胱炎患者每12小时静脉输注80ML5质量百分含量碳酸氢钠溶液或每日口服三次碳酸氢钠片每次1G。0024病原学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及尿中巨细胞病。

14、毒CMV、腺病毒ADV、EB病毒EBV抗原水平。血、尿只要有一个阳性,都视为阳性。0025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5MGKG1D1或磷甲酸钠80120MGKG1D1;实施例中采用的给药方式为注射。0026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给药剂量见实施例;实施例中采用的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均可。002725例首次发生且未进行任何治疗的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患者,其中按预定方案处理的LOHC患者为24例依次进行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治疗,因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未按预定方案处理的LOHC患者为1例直接进行步骤三的1的治疗。0028实施例、002925例确诊LOHC患者中。

15、,24例按预定流程处理。0030由于初次病原学检测中,所有患者中只有9例CMV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所以之后的病原学检测仅检测CMV。0031一、抗病毒治疗003224例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17例给予磷甲酸钠;7例给予更昔洛韦。第一周进行两次病原学检测两次均为阴性的患者抗病毒治疗1014天每周进行两次血CMV病原学检测,然后进行疗效评估;出现阳性结果的患者持续进行抗病毒治疗每周进行两次病原学检测,直至连续两次结果均为阴性,进行疗效评估。003324例患者中,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18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的患者作为A组;4例为给予磷甲酸钠的患者,2例为给予更昔洛韦的患者。0034对于治疗。

16、有效的患者,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至CR。A组中,中位起效时间为75天;最终5例患者达到CR,LOHC中位持续时间为19天1230天;1例患者达到PR,但持续21天后加重至度,至患者血液病复发死亡,膀胱炎持续。0035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0036对于抗病毒治疗无效的18例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即在原有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物同时给药。糖皮质激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4/7页6素治疗过程如下0037疗程一体重50KG,予地塞米松015MG/KGD;体重50KG,予地塞米松75MG/D;地塞米松均可等量换算为强的松。

17、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或口服给药均可。710天后评估疗效;0038疗程二疗程一结束后,糖皮质激素减量体重50KG,予地塞米松01MG/KGD;体重50KG,予地塞米松5MG/D。有效者每7天减原量的约1/3,至约地塞米松0751MG/D一周后可直接停用;如激素减量过程中LOHC症状持续不好转或加重,可延缓减激素速度,如2周减量一次,或每周减原剂量的1/41/5;激素治疗无效者每35天减原量的约1/31/2,至地塞米松07515MG/D一周后可直接停用。0039疗程一结束时的评估疗效结果1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的患者划入B组;10例为继续给予磷甲酸钠的患者,5例为继续给予更昔洛韦的患者。B组中。

18、,加糖皮质激素至起效中位时间为3天18天;13例患者达CR,加糖皮质激素至达CR的中位时间为11天623天;2例患者达PR。00402例达PR的患者,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至每日地塞米松3MG、075MG时,度膀胱炎加重为度,均再次予加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75MG/天治疗,结果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加量后3天、2天开始好转,分别在第2次糖皮质激素加量后7天、11天达到CR。0041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无效的患者作为C组,均为继续给予磷甲酸钠的患者。0042三、对合并AGVHD患者或复发患者进行治疗00431、对合并AGVHD患者进行治疗00441例患者发病时合并AGVHD,直接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

19、治疗给予磷甲酸钠,方法同步骤二,治疗7天起效,18天后达到CR,将其划入B组。00452、对合并AGVHD患者或复发患者进行治疗0046对于步骤一和步骤二中达到CR的患者,随访16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0047B组2例患者复发,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该两个复发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未再抗病毒,均在加糖皮质激素24小时内起效,7天达CR此次LOHC为B组。0048C组1例患者抗病毒及抗病毒联合治疗无效,因肾毒性停用抗病毒药物,仅采用水化、碱化及输血支持治疗,度LOHC持续2月余后CR。CR持续17天后复发,复发时伴CMV血症,予抗病毒磷甲酸钠治疗,至病毒转阴后,膀胱炎未缓解;遂。

20、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磷甲酸钠治疗,方法同步骤二,治疗7天起效,9天后达CR,该患者也划入B组。0049根据步骤一至步骤三中患者的治疗情况,除去发病时合并AGVHD的患者,剩余的24例患者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疗效分为三组0050A组步骤一的抗病毒治疗中,治疗有效的6例患者。0051C组步骤二的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中,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0052B组步骤二的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中,治疗有效的15例患者;和C组中复发后治疗有效的1例患者。0053A、B、C三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见表1。0054表1患者的临床信息0055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5/7页70056表1中。

21、采用MANNWHITNEYSU检验,组间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SU检验,P值均005。MEANSDMEDIANRANGE;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0057四、步骤一至三中的流式细胞仪检测0058LOHC发病24小时内留取患者肝素抗凝外周血每例患者留取4M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过程中每周留取患者肝素抗凝外周血每例患者留取4ML,直至LOHC达CR;另外,糖皮质激素治疗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周、PR、CR或治疗过程中病情再次加重、复发时也留取肝素抗凝外周血每例患者留取4M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如增加检测时间点与常规每周检测时间点相差1天,仅留取一次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内容以CD。

22、19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代表总B细胞,CD19CD5/CD19代表CD19CD5B细胞占总B细胞的比例,D19CD23/CD19代表CD19CD23B细胞占总B细胞的比例,CD19CD27/CD19代表CD19CD27B细胞占总B细胞的比例。4种单克隆抗体中3种购自美国BDBIOSCIENCES公司,包括APC标记的抗CD19单抗产品目录号340437;PERCPCY55标记的抗CD5单抗产品目录号341089;PE标记的抗CD23单抗产品目录号341007。FITC标记的抗CD27单抗购自美国EBIOSCIENCE公司产品目录号110279。00591、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治疗前CD19CD5。

23、B细胞亚群的比例与疗效密切相关0060各组中,CD19细胞百分比、D19CD23/CD19、CD19CD27/CD19的值见表2。0061表2各组中,CD19细胞百分比、D19CD23/CD19、CD19CD27/CD19的值0062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6/7页80063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S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值均005。0064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及组内患者治疗前后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0065步骤一治疗结束评估疗效时即B、C组步骤二开始前的A、B、C三组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见图1A。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SU检。

24、验,箱形图中黑色横线代表平均值。B组与A组、C组比较,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8、0044,B组的值显著大于A组、C组,而A组、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见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中,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高的患者,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0066不同检测时间点发病24小时内,步骤一治疗结束时即B、C组步骤二开始前,B、C组加激素后1周,A、B组CR时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见图1B。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S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箱形图中黑色横线代表平均值;白色条带代表A。

25、组N6,黑色条带代表B组N16,灰色条带代表C组N3。发病24小时内3组患者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无明显差异;B组中,发病时与步骤一结束时比较,步骤一激素时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24861530明显升高,较发病时12581470有显著差异P0022。A组、C组中,发病时与步骤一结束时比较,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只有B组,后续的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00672、激素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下降0068B组CD19CD5B细胞亚群比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见图2。采用配对T检验;箱形图中黑色横线代表平均值。与激素治疗前相比,B组患。

26、者激素治疗后达PR时其CD19CD5B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3,CR时较PR时进一步下降P0015,PR及CR时较发病时则均无显著差异,而步骤一结束时即步骤二开始前较发病时显著升高。0069分析B组2例PR后减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再次加重的患者其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在第一次激素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维持在发病时水平;但激素减量后再次加重时,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较发病时明显升高,再次加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后其CD19CD5B细胞水平亦随之下降,分别于CR后20天、43天降至发病时水平。00703、对复发者的检测和评价0071B组2例复发者复发时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

27、例分别为131、2682,均较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7/7页9前次达CR时分别为42、404升高大于245倍,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达到CR时,CD19CD5B细胞亚群的比例CR时均较加激素前下降分别为442、165。0072综上所述,25例患者发生28次LOHC,抗病毒有效者A组6/28例次2143;对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反应者B组19/28例次6786,其中16例次B组按预定流程处理,3例次B组加糖皮质激素前未单独抗病毒治疗;对抗病毒及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均无反应者C组3/28例次1071。说明书CN101940789ACN101940793A1/2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40789ACN101940793A2/2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4078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