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341300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81547.8

申请日:

2008.01.24

公开号:

CN101933912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9/52公开日:201101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9/52申请日:2008012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9/52; A61K31/519; A61K47/48; A61P1/00; A61P31/10;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9/52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发明人:

王四旺; 杨倩; 王剑波; 谢艳华; 缪珊; 孙纪元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治疗白血病等肿瘤、结肠炎和霉菌感染药物即色胺酮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属于医药制造和临床应用领域。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色胺酮对肿瘤细胞和动物移植性肿瘤及多种真菌、细菌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对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等药理活性。将色胺酮制备成抗白血病等肿瘤、治疗结肠炎及霉菌感染药物的色胺酮缓释胶囊,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肿瘤以及结肠炎、霉菌感染等疾病。色胺酮缓释胶囊药物稳定、质量可控,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剂量小,疗效确实,副反应低,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 治疗白血病等肿瘤、 结肠炎和霉菌感染的色胺酮缓释胶囊, 其特征是 : 胶囊中微丸 配方比例是色胺酮 0.5 ~ 3.0 %,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5.0 ~ 8.0 %, 无水乙醇 0.5 ~
2: 0%, 蒸馏水 12.0 ~ 16.0%, K-30 聚维酮 8.0 ~ 10.0%, 微晶纤维素 74.0 ~ 61.0%。 2.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是 :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 精加入 90℃蒸馏水中搅拌, 制成饱和溶液, 在 1800 转 / 分钟条件下, 缓慢滴入色胺酮无水乙 醇混悬溶液, 搅拌 25 分钟, 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 3000 转 / 分钟离心 20 分钟, 弃去上清液后 将所剩膏状物经 60℃ -20 小时烘干, 粉碎, 过 80 目筛, 得包合物 ; 然后采用湿法制粒方法,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 色胺酮包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混匀, 用 K-30 聚维酮溶液造 粒, 使用 23 转 / 分钟转速和筛孔为 0.8mm 的挤出机挤出, 挤出物置于转速 950 转 / 分钟的 滚圆机内滚 8 分钟制成湿丸, 经 50℃干燥 4 小时, 得包衣微丸丸芯 ; 最后称取定量的丸芯置 包衣锅内, 滚动, 吹热风预热后喷入包衣液, 得粒度为直径 1mm 的缓释微丸, 装入 400 ~ 1000 粒硬胶囊, 即得色胺酮缓释胶囊。
3: 0 %,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5.0 ~ 8.0 %, 无水乙醇 0.5 ~ 2.0%, 蒸馏水 12.0 ~ 16.0%, K-30 聚维酮 8.0 ~ 10.0%, 微晶纤维素 7
4: 0 ~ 61.0%。 2.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是 :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 精加入 90℃蒸馏水中搅拌, 制成饱和溶液, 在 1800 转 / 分钟条件下, 缓慢滴入色胺酮无水乙 醇混悬溶液, 搅拌 25 分钟, 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 3000 转 / 分钟离心 20 分钟, 弃去上清液后 将所剩膏状物经 60℃ -20 小时烘干, 粉碎, 过 80 目筛, 得包合物 ; 然后采用湿法制粒方法,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 色胺酮包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混匀, 用 K-30 聚维酮溶液造 粒, 使用 23 转 / 分钟转速和筛孔为 0.8mm 的挤出机挤出, 挤出物置于转速 950 转 / 分钟的 滚圆机内滚 8 分钟制成湿丸, 经 50℃干燥 4 小时, 得包衣微丸丸芯 ; 最后称取定量的丸芯置 包衣锅内, 滚动, 吹热风预热后喷入包衣液, 得粒度为直径 1mm 的缓释微丸, 装入 400 ~ 1000 粒硬胶囊, 即得色胺酮缓释胶囊。
5: 0 ~ 8.0 %, 无水乙醇 0.5 ~ 2.0%, 蒸馏水 12.0 ~ 1
6: 0%, K-30 聚维酮 8.0 ~ 10.0%, 微晶纤维素 74.0 ~ 61.0%。 2.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是 :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 精加入 90℃蒸馏水中搅拌, 制成饱和溶液, 在 1800 转 / 分钟条件下, 缓慢滴入色胺酮无水乙 醇混悬溶液, 搅拌 25 分钟, 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 3000 转 / 分钟离心 20 分钟, 弃去上清液后 将所剩膏状物经 60℃ -20 小时烘干, 粉碎, 过 80 目筛, 得包合物 ; 然后采用湿法制粒方法,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 色胺酮包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混匀, 用 K-30 聚维酮溶液造 粒, 使用 23 转 / 分钟转速和筛孔为 0.8mm 的挤出机挤出, 挤出物置于转速 950 转 / 分钟的 滚圆机内滚 8 分钟制成湿丸, 经 50℃干燥 4 小时, 得包衣微丸丸芯 ; 最后称取定量的丸芯置 包衣锅内, 滚动, 吹热风预热后喷入包衣液, 得粒度为直径 1mm 的缓释微丸, 装入 400 ~ 1000 粒硬胶囊, 即得色胺酮缓释胶囊。

说明书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肿瘤、 结肠炎、 霉菌感染的色胺酮缓释胶囊剂, 属于医药制造及其 临床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色胺酮 (tryptanthrin) 在一些产蓝植物如马蓝、 蓼蓝、 菘蓝等及部分微生物中能 分离提取得到。色胺酮主要有抗癌、 抗炎症、 抗真菌等活性。色胺酮为黄色的针状结晶, 溶 点 267 ~ 369℃, 分子式为 C15H8N2O2, 现可人工合成, 工业产品含量高达 97 ~ 99%。
     肿瘤、 结肠炎和霉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特别是肿瘤, 全世界每年因癌症 死亡人数多达 600 万, 新发病例超过 800 万, 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 ; 而结肠炎和霉菌感染 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且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 抗肿瘤和有效治疗结肠炎、 霉菌感染 药物拥有巨大市场。目前, 国内外文献及我们的研究证实, 色胺酮对白血病等肿瘤、 结肠炎 和霉菌感染等疾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本发明旨在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和技术创制新药, 为 广大白血病等肿瘤、 结肠炎和霉菌感染患者提供高效、 低毒、 使用方便的缓释胶囊剂, 对于 解除患者疾苦和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 提供一种用色胺酮作主要原料治疗白血病等肿瘤、 结肠炎、 霉菌 感染的缓释胶囊剂, 其生产成本低, 制剂质量稳定、 可控, 应用前景广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色胺酮选用植物提纯物或人工 合成的工业产品, C15H8N2O2 含量为 97 ~ 99 %, 色胺酮胶囊缓释剂的制备工艺是以 2- 羟 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色胺酮所得到的疏松状白色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粉末按比例混匀, 用 K-30 聚维酮溶液造粒, 经挤出机挤出, 在滚圆机内成球, 得包衣微丸, 干燥, 以缓释包衣液进 行包衣, 包衣后的微丸装入硬胶囊即得成药。
     据报道蓼黄中色胺酮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临床应用尚在研究 中。Kimoto 等也发现蓼属植物蓼蓝中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是青黛植物家族中的 一员, 并且在体外对多种人体白血病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色胺酮能导致白血 病细胞的线粒体显著膨胀和破坏有关 ; 研究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色胺酮可以诱导白血病细 胞的差异但是高浓度的色胺酮将会利用细胞程序死亡杀死白血病细胞, 可能是通过一条 caspasse-3/Fas 抗原途径。 2001 年 Koya Miyata 等研究结果表明色胺酮对氧化偶氮甲烷引 起的肠道肿瘤具有预防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色胺酮对多药耐药性的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对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
     以前人们曾用马蓝的新鲜汁液医治运动员的脚伤, 后来人们从马蓝中分离得到色 胺酮, 并且发现其具有抑制皮肤真菌的活性。 经抗真菌实验, 发现色胺酮对多种皮肤病真菌 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其最小抑菌浓度为 5ug/ml。
     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是几种炎症疾病的致病因子。 它们是巨噬细胞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环氧加酶在炎症部位合成的两种多效递质。2000 年 Tatsuya 等和 Danz 等发现色 胺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 色胺酮是通过抑制可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 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抑制一氧化氮合成的目的。 而色胺酮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机制与抑制一 氧化氮的合成不同, 它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 从而发挥抗炎作 用的。 具体实施方案
     色胺酮缓释胶囊剂选用植物提纯物或工业合成的色胺酮作为主要药用原料, 其具 体制备工艺介绍如下。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分三部分, 一是包合 ; 二是制备丸芯 ; 三是包衣。其 中包合与制丸原材料的配方比例是 : 色胺酮 0.5 ~ 3.0 %,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5.0 ~ 8.0%, 无水乙醇 0.5 ~ 2.0%, 蒸馏水 12.0 ~ 16.0%, K-30 聚维酮 8.0 ~ 10.0%, 微晶纤 维素 74.0 ~ 61.0%。传统的缓释包衣液的材料是 Eudragit RS12.5、 Eudragit RL12.5、 邻 苯二甲酸二丁脂、 异丁醇 / 丙酮、 滑石粉、 硬脂酸镁、 着色剂、 PEG6000、 蒸馏水、 异丙醇。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是 : 将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加入 90 ℃蒸馏水中 搅拌, 制成饱和溶液, 在 1800 转 / 分钟条件下, 缓慢滴入色胺酮无水乙醇混悬溶液, 搅拌 25 分钟, 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 3000 转 / 分钟离心 20 分钟, 弃去上清液后将所剩膏状物 经 60 ℃ -20 小时烘干, 粉碎, 过 80 目筛, 得包合物 ; 然后采用湿法制粒方法, 将 2- 羟丙 基 -β- 环糊精 - 色胺酮包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混匀, 用 K-30 聚维酮溶液造粒, 使用 23 转 / 分钟转速和筛孔为 0.8mm 的挤出机挤出, 挤出物置于转速 950 转 / 分钟的滚圆机内滚 8 分钟制成湿丸, 经 50℃干燥 4 小时, 得包衣微丸丸芯 ; 最后称取定量的丸芯置包衣锅内, 滚 动, 吹热风预热后喷入包衣液, 得粒度为直径 1mm 的缓释微丸, 装入 400 ~ 1000 粒硬胶囊, 即得色胺酮缓释胶囊。4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3912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3912ACN101933912A21申请号201010181547822申请日20080124200810017395020080124A61K9/52200601A61K31/519200601A61K47/48200601A61P1/00200601A61P31/10200601A61P35/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地址710032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72发明人王四旺杨倩王剑波谢艳华缪珊孙纪元54发明名称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出治疗白血病等肿瘤、结。

2、肠炎和霉菌感染药物即色胺酮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属于医药制造和临床应用领域。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色胺酮对肿瘤细胞和动物移植性肿瘤及多种真菌、细菌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对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等药理活性。将色胺酮制备成抗白血病等肿瘤、治疗结肠炎及霉菌感染药物的色胺酮缓释胶囊,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肿瘤以及结肠炎、霉菌感染等疾病。色胺酮缓释胶囊药物稳定、质量可控,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剂量小,疗效确实,副反应低,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1933912A1/1页21治疗白血病等肿瘤。

3、、结肠炎和霉菌感染的色胺酮缓释胶囊,其特征是胶囊中微丸配方比例是色胺酮0530,2羟丙基环糊精5080,无水乙醇0520,蒸馏水120160,K30聚维酮80100,微晶纤维素740610。2如权利要求3所述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将2羟丙基环糊精加入90蒸馏水中搅拌,制成饱和溶液,在1800转/分钟条件下,缓慢滴入色胺酮无水乙醇混悬溶液,搅拌25分钟,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3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弃去上清液后将所剩膏状物经6020小时烘干,粉碎,过80目筛,得包合物;然后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将2羟丙基环糊精色胺酮包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混匀,用K30聚维酮溶液造粒,使用23转/分钟。

4、转速和筛孔为08MM的挤出机挤出,挤出物置于转速950转/分钟的滚圆机内滚8分钟制成湿丸,经50干燥4小时,得包衣微丸丸芯;最后称取定量的丸芯置包衣锅内,滚动,吹热风预热后喷入包衣液,得粒度为直径1MM的缓释微丸,装入4001000粒硬胶囊,即得色胺酮缓释胶囊。权利要求书CN101933912A1/2页3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治疗肿瘤、结肠炎、霉菌感染的色胺酮缓释胶囊剂,属于医药制造及其临床应用领域。背景技术0002色胺酮TRYPTANTHRIN在一些产蓝植物如马蓝、蓼蓝、菘蓝等及部分微生物中能分离提取得到。色胺酮主要有抗癌、抗炎症、抗真菌等活性。色胺酮。

5、为黄色的针状结晶,溶点267369,分子式为C15H8N2O2,现可人工合成,工业产品含量高达9799。0003肿瘤、结肠炎和霉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肿瘤,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多达600万,新发病例超过800万,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而结肠炎和霉菌感染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且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抗肿瘤和有效治疗结肠炎、霉菌感染药物拥有巨大市场。目前,国内外文献及我们的研究证实,色胺酮对白血病等肿瘤、结肠炎和霉菌感染等疾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本发明旨在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和技术创制新药,为广大白血病等肿瘤、结肠炎和霉菌感染患者提供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缓释胶囊剂,对于解除患者疾苦和。

6、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色胺酮作主要原料治疗白血病等肿瘤、结肠炎、霉菌感染的缓释胶囊剂,其生产成本低,制剂质量稳定、可控,应用前景广阔。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色胺酮选用植物提纯物或人工合成的工业产品,C15H8N2O2含量为9799,色胺酮胶囊缓释剂的制备工艺是以2羟丙基环糊精包合色胺酮所得到的疏松状白色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粉末按比例混匀,用K30聚维酮溶液造粒,经挤出机挤出,在滚圆机内成球,得包衣微丸,干燥,以缓释包衣液进行包衣,包衣后的微丸装入硬胶囊即得成药。0006据报道蓼黄中色胺酮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临。

7、床应用尚在研究中。KIMOTO等也发现蓼属植物蓼蓝中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是青黛植物家族中的一员,并且在体外对多种人体白血病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色胺酮能导致白血病细胞的线粒体显著膨胀和破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色胺酮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差异但是高浓度的色胺酮将会利用细胞程序死亡杀死白血病细胞,可能是通过一条CASPASSE3/FAS抗原途径。2001年KOYAMIYATA等研究结果表明色胺酮对氧化偶氮甲烷引起的肠道肿瘤具有预防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色胺酮对多药耐药性的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0007以前人们曾用马蓝的新鲜汁液医治运动员的脚伤。

8、,后来人们从马蓝中分离得到色胺酮,并且发现其具有抑制皮肤真菌的活性。经抗真菌实验,发现色胺酮对多种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UG/ML。0008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是几种炎症疾病的致病因子。它们是巨噬细胞通过一氧化氮说明书CN101933912A2/2页4合成酶和环氧加酶在炎症部位合成的两种多效递质。2000年TATSUYA等和DANZ等发现色胺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色胺酮是通过抑制可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抑制一氧化氮合成的目的。而色胺酮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机制与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不同,它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9、的。具体实施方案0009色胺酮缓释胶囊剂选用植物提纯物或工业合成的色胺酮作为主要药用原料,其具体制备工艺介绍如下。0010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分三部分,一是包合;二是制备丸芯;三是包衣。其中包合与制丸原材料的配方比例是色胺酮0530,2羟丙基环糊精5080,无水乙醇0520,蒸馏水120160,K30聚维酮80100,微晶纤维素740610。传统的缓释包衣液的材料是EUDRAGITRS125、EUDRAGITRL125、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异丁醇/丙酮、滑石粉、硬脂酸镁、着色剂、PEG6000、蒸馏水、异丙醇。0011色胺酮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是将2羟丙基环糊精加入90蒸馏水中搅拌,制成饱和溶液,在1800转/分钟条件下,缓慢滴入色胺酮无水乙醇混悬溶液,搅拌25分钟,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3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弃去上清液后将所剩膏状物经6020小时烘干,粉碎,过80目筛,得包合物;然后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将2羟丙基环糊精色胺酮包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混匀,用K30聚维酮溶液造粒,使用23转/分钟转速和筛孔为08MM的挤出机挤出,挤出物置于转速950转/分钟的滚圆机内滚8分钟制成湿丸,经50干燥4小时,得包衣微丸丸芯;最后称取定量的丸芯置包衣锅内,滚动,吹热风预热后喷入包衣液,得粒度为直径1MM的缓释微丸,装入4001000粒硬胶囊,即得色胺酮缓释胶囊。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