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33823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52495.1

申请日:

2010.04.20

公开号:

CN101810097A

公开日:

2010.08.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004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G13/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勇平; 邵春荣; 劳勤; 范文锋; 俞继英; 郑锦凯; 张阳

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西斗门路3号(天堂软件园B幢A座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属于花卉栽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组培苗过渡;2)出瓶移栽;3)换盆;4)低温催花处理;5)开花处理。上述栽培方法,能适应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解决了多花树型蝴蝶兰新品种工厂化栽培的技术问题,且生产成本低、一致性好,得到的蝴蝶兰产品品质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花树型蝴蝶兰组培苗在温度23-28℃,光照3000-5000Lux的环境中过渡5-7天;
2)待组培苗长出3-4片叶,2-3条根时,进行出瓶移栽,移栽至1.5寸营养钵中进行培养,培养阶段控制光照6000-9000Lux,温度23-28℃,环境湿度80-90%;
3)待1.5寸苗的根系在水苔中盘绕满时,将植株移栽至2.5寸营养钵进行培养,培养阶段控制光照8000-10000Lux,温度23-28℃,环境湿度70-80%;
4)待2.5寸苗的根系在水苔中盘绕满时,将植株移栽至3.5寸营养钵进行培养,光照控制在8000-10000Lux,温度20-30℃,环境湿度60-80%,培养8-12天后,光照逐渐增强,光照控制在10000-15000Lux;
5)待3.5寸苗具有4片以上健康成龄叶时,进行低温催花处理,低温催花处理期间控制光照强度15000-25000Lux,夜温16-18℃,昼温25-28℃,环境湿度70-80%,处理2-6周,催花期要适当控水,花箭抽出后则正常浇水;
6)低温催花处理后控制光照10000-15000Lux,温度18-26℃,环境湿度60-70%,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
7)开花后,控制光照10000-15000Lux,温度16-26℃,环境湿度60-70%,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3)和4)中植株移栽时用水苔包裹整个根系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多花树型蝴蝶兰组培苗过渡时保持根部基质湿润,用pH为5.5-6.5,EC为0.1-0.2的水质进行湿润根部基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花树型蝴蝶兰组培苗移栽至1.5寸营养钵时,抹去根系上附着的大块培养基,并浸入稀释1000-2000倍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清洗。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1.5寸营养钵培养时,植株新根开始发生时开始施肥,第一次施稀释5000倍的10-30-20型和B1型复合促根肥,等水苔干透后改施稀释5000倍的20-20-20型或20-10-20型复合肥,每半个月施一次;并可结合喷施施稀释5000倍的10-30-20型和B1型复合叶面肥,每周喷1-2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1.5寸营养钵培养一周内保持叶面湿润,要经常进行叶面喷雾,一周后逐渐减少喷雾,只在叶片发软前适当喷雾。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1.5寸营养钵培养时,植株生出新根和新叶后,控制光照6000-9000Lux,湿度80-9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3.5寸营养钵培养时,第一次施稀释4000倍的10-30-20型和B1型复合促根肥,第二次改施稀释3000倍的20-20-20型或20-10-20型复合肥,第三次提高浓度至2500倍或2000倍,3.5寸苗低温催花前30-40天改用10-30-20型复合催花肥。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低温催花处理时催花期施稀释2000倍的10-30-20型复合肥,花梗长至8-12cm时,改施稀释2000倍的20-20-20型复合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低温催花处理完成后,控制夜温18-20℃,昼温25-26℃,日夜温差8-12℃。

说明书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卉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蝴蝶兰Phalaenopsis Bl.spp.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常绿附生兰,迄今为止已发现原生种70多个。蝴蝶兰为多年生热带单茎性气生兰,茎较短,长2~3cm,叶大,长椭圆形,革质、肥厚、单生,交互排列在短茎上,长可达20cm以上,宽5~7cm,生长缓慢,每年只生2~3片叶子;根丛生,扁平带状,表面具多数疣状小突起;总状花序至圆锥花序,花序轴一至数枚,拱形;花大,外观上都具6瓣,其中3瓣为萼片,3瓣为花瓣,碟状,蜡质,3~4月开花,花期可达1~2月;花姿优美,颜色艳丽,为热带兰中的珍品。成株的花序轴每年冬季会从叶片旁侧生出,营养好的花序轴,长度可达半米以上,并有若干分枝,几朵乃至数十朵花在各分枝上逐一绽放。
根据国内蝴蝶兰新品种发展趋势,定位于花色丰富、中小花型、双箭、三箭或分叉、抗性强的多花树型新品种开发,并研制出工厂化栽培方法,实现蝴蝶兰新品种的规模化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新品种的工厂化栽培方法的技术方案,且生产工艺简单,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多花树型蝴蝶兰组培苗在温度23-28℃,光照3000-5000Lux的环境中过渡5-7天;
2)待组培苗长出3-4片叶,2-3条根时,进行出瓶移栽,移栽至1.5寸营养钵中进行培养,培养阶段控制光照6000-9000Lux,温度23-28℃,环境湿度80-90%;
3)待1.5寸苗的根系在水苔中盘绕满时,将植株移栽至2.5寸营养钵进行培养,培养阶段控制光照8000-10000Lux,温度23-28℃,环境湿度70-80%;
4)待2.5寸苗的根系在水苔中盘绕满时,将植株移栽至3.5寸营养钵进行培养,光照控制在8000-10000Lux,温度20-30℃,环境湿度60-80%,培养8-12天后,光照逐渐增强,光照控制在10000-15000Lux;
5)待3.5寸苗具有4片以上健康成龄叶时,进行低温催花处理,低温催花处理期间控制光照强度15000-25000Lux,夜温16-18℃,昼温25-28℃,环境湿度70-80%,处理2-6周,催花期要适当控水,花箭抽出后则正常浇水;
6)低温催花处理后控制光照10000-15000Lux,温度18-26℃,环境湿度60-70%,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
7)开花后,控制光照10000-15000Lux,温度16-26℃,环境湿度60-70%,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3)和4)中植株移栽时用水苔包裹整个根系部分。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多花树型蝴蝶兰组培苗过渡时保持根部基质湿润,用pH为5.5-6.5,EC为0.1-0.2的水质进行湿润根部基质。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花树型蝴蝶兰组培苗移栽至1.5寸营养钵时,抹去根系上附着的大块培养基,并浸入稀释1000-2000倍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清洗。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1.5寸营养钵培养时,植株新根开始发生时开始施肥,第一次施稀释5000倍的10-30-20型和B1型复合促根肥,等水苔干透后改施稀释5000倍的20-20-20型或20-10-20型复合肥,每半个月施一次;并可结合喷施施稀释5000倍的10-30-20型和B1型复合叶面肥,每周喷1-2次。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1.5寸营养钵培养一周内保持叶面湿润,要经常进行叶面喷雾,一周后逐渐减少喷雾,只在叶片发软前适当喷雾。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1.5寸营养钵培养时,植株生出新根和新叶后,控制光照6000-9000Lux,湿度80-90%。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3.5寸营养钵培养时,第一次施稀释4000倍的10-30-20型和B1型复合促根肥,第二次改施稀释3000倍的20-20-20型或20-10-20型复合肥,第三次提高浓度至2500倍或2000倍,3.5寸苗低温催花前30-40天改用10-30-20型复合催花肥。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低温催花处理时催花期施稀释2000倍的10-30-20型复合肥,花梗长至8-12cm时,改施稀释2000倍的20-20-20型复合肥。
所述的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低温催花处理完成后,控制夜温18-20℃,昼温25-26℃,日夜温差8-12℃。
上述栽培方法,能适应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解决了多花树型蝴蝶兰新品种工厂化栽培的技术问题,且生产成本低、一致性好,得到的蝴蝶兰产品品质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1小苗准备
1.1瓶苗
1.1.1检查
运输到货后尽快出箱,检查是否有破瓶、倒置、培养基破损、下部叶片发黄或者污染等现象。破瓶、倒置和培养基破损的瓶苗必须在当天或第二天出瓶;叶片发黄和污染的瓶苗要尽快出瓶,勿超过5天以上。
1.1.2过渡
出瓶前摆放于温度23-28℃,光照3000-5000Lux的环境中;摆放整齐,避免品种混乱。
1.2种苗
1.2.1检查
拆除包装,去除运输等原因造成破损的小苗。
1.2.2过渡
等待上盆前摆放一周,环境要求:光照5000-8000Lux、温度23-30℃、湿度60-80%;不需浇水施肥,保持根部基质湿润即可;如果基质太干则快速过一遍水,不需浇透。
2出瓶
2.1水苔
浸泡水苔(加入多菌灵或大生粉)3个小时后,放入脱水机脱水,达到手用力拧不滴水的状态即可。湿润的水苔不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干燥,可覆盖塑料膜保湿;若表面或少量水苔干燥发白可及时用喷雾器喷湿,保证整体干湿均匀。
2.2容器
1.5寸营养钵或128孔穴盘。根据苗根幅与条数选择128孔穴盘或1.5寸营养钵,以不折断和弯曲根系为宜。
2.2种苗
用长30cm的钝头镊子将种苗从瓶子里夹出,轻轻抹去根系上附着的大块培养基后,浸入多菌灵溶液(1000-2000倍)里浸泡5-10分钟,捞出后在清水中清洗,稍晾干即可上盆。已污染的瓶苗要单独清洗,浸泡清洗过污染苗的容器应及时消毒,避免相互感染。
2.3水质
pH 5.5-6.5,EC<0.2。浇水用水最好在温室里存放一段时间再使用,水温比较接近栽培种苗的水苔的温度。
2.4上盆
取适量水苔放在植株根系中,支撑根系舒展,再取水苔包裹根系外围,水苔用量要均匀,保证植株放入容器后正好处于容器中央;水苔包裹松紧适度,手感既扎实又有弹性。
种苗放入1.5寸容器后,水苔的上表面处于容器最低一条横线下;若使用128孔穴盘,则水苔包裹种苗装满穴孔的2/3即可。上盆过程中要及时喷水保证种苗湿润,直至上盆完毕,转移至炼苗场所。
3炼苗与管理
上盆完毕后及时将种苗转移到炼苗场所。上盆至128孔穴盘的种苗生长2个月左右,根系已经盘绕水苔时即可换入1.5寸盆,后期管理措施与1.5寸种苗一致。
3.1环境
光照3000-4000Lux,温度23-28℃,湿度80%以上。若局部小环境不易控制,可使用薄膜将苗床四周包围起来,以便管理。小苗生新根和新叶后,移到较光亮的场所(光照6000-9000Lux,湿度70-80%)种植,生长速度加快。
3.2水分
上盆后一周内保持叶面湿润,要经常进行叶面喷雾,需小心不要喷湿根部,使根系恢复生长。
一周后逐渐减少喷雾,只在叶片发软前适当喷雾即可,进行常规浇水;浇水以基质干透浇透为原则,夏季宜早晨浇水,冬季宜中午前后浇水,必须保证傍晚前叶片恢复干燥,以免发病。
3.3施肥
观察植株新根开始发生时开始施肥,第一次施促根肥(10-30-205000倍+B15000倍),等水苔干透后改为施20-20-20或20-10-20(5000倍液),每半个月施一次;可结合喷雾操作喷施叶面肥(10-30-205000倍+B15000倍),每周喷1-2次。
3.4病虫害
管理过程中注意虫害和细菌感染,及时喷施农药。栽培环境湿度大、不通风,容易孳生地种蝇,发生时每周喷1次乐斯本或敌百虫(按说明使用)杀灭。
3.5摆放
心叶向东南面摆放。当叶片相互遮掩时及时疏盆,间隔一格摆放。
4换盆与管理
4.1容器
以透明的软质种植钵为好。
4.1换盆操作
当1.5寸苗的根系在水苔中盘绕满时准备换至2.5寸盆。换盆前要停水停肥,待基质干燥,先用手轻捏容器四周,使植株早容器中轻微松动,再一手握住植株根系与水苔盘绕成的圆柱状整体两侧(切忌拉叶片或茎干),一手拉容器底部的圆孔处,将苗从容器中拔出。取水苔(处理方式同2.1)均匀包裹在根系周围(松紧度同2.4),塞入2.5寸容器,然后放入15孔的托盘里以便摆放和挪动。
当2.5寸苗根系盘满水苔,时间基本在开花前7-8个月时换入3.5寸容器,其换盆和管理方式同2.5寸苗。
4.2环境
换盆后放在光照8000-10000Lux、温度20-30℃、湿度60-80%、通风良好的环境里十天左右;后光照可逐渐增强,控制在10000-15000Lux为宜。
4.3水分
前三天中午时喷雾;十天内不需浇水,十天后浇半截水,使基质处于湿润状态有利促根;当根系扎到水苔外时开始浇透水,以水苔干透浇透为原则;夏季宜早晨浇水,冬季宜中午前后浇水,必须保证傍晚前叶片恢复干燥,以免发病。
4.4施肥
第一次施促根肥(10-30-204000倍+B14000倍液),后改施20-20-20或20-10-20(3000倍液),然后提高浓度至2500倍或2000倍。每2个月用清水浇透1次,洗去盆内累积的盐分。
3.5寸苗低温催花前30-40天改用催花肥(10-30-20)。
4.5摆放
心叶向东南面摆放。当叶片相互遮掩时及时疏盆,间隔1-2格摆放。
4.5剪花梗
如果植株在营养生长期由于低温导致抽出花梗,则在肉眼能识别第一个花苞时折断其上的部分,减少养分消耗。若想取折断的花梗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则需用剪刀剪断第一个花苞以上的部分(每剪完一盆,剪刀需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消毒)。
4.6越夏
夏季当温室内温度超过30℃时要加强通风、增加湿度和增加遮荫以降低室温,降温措施需提早进行,尽量缩短高温时间。但3.5寸苗光照强度需保持在10000Lux以上以利催花。
5催花
5.1植株状态
具有4片以上健康成龄叶的植株可进行催花。不足4片的植株若催花,其花箭会缩短、分叉减少、着花量也随之减少。
5.2时间
根据品种不同在计划供花时间前4-6个月对植株进行低温处理;早熟品种可以稍推迟催花,晚熟品种则需提前催花。
根据品种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为2-6周,一般当花箭长至10cm时即可停止。
5.3温度
催花处理期间保持夜温16-18℃,昼温25-28℃。
处理完成后,保持夜温18-20℃,昼温25-28℃,日夜温差8-12℃左右;后期若温度适当提高,开花期还可提前,温度适当降低,花期可少许推迟。
5.4光照
环境光照强度15000Lux-25000Lux为宜。叶色可作为大致的判断依据,叶色发红表示光照过强,叶色深绿则表示光照偏弱。
催花期间光照适当加强,叶片呈微红状态为宜。
5.5水分
催花期要适当控水,以利催花;环境湿度保持在70-80%;花箭抽出后则正常浇水,水温应接近室温。
5.6肥料
催花期施10-30-20(2000倍液),花梗长至约10cm左右,改施20-20-20(2000倍液)加速生长并加大花朵。
6开花
6.1环境
要求:温度18-26℃;湿度:60-70%;光照10000-15000Lux。
6.2管理
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但水苔不能太干。
植株抽箭至开花期间,不宜更改摆放方向;花箭较长应及时竖支柱以防倒伏或歪斜,影响花朵排列;及时摘除凋谢的花朵。
7花后
7.1环境
要求:温度16-26℃;湿度60-70%;光照10000-15000Lux。
7.2管理
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花后从植株基部剪除花箭,等新根长出时更换容器,保证来年的开花品质。
8病虫害
8.1真菌性病害
8.1.1疫病Phytophthora spp.,Pythium spp.(黑腐病、黑脚病,英名Black Rot)
为害时期:主要发生在瓶苗出瓶,移植及植株换盆移动时;
病征:在叶片、花器官、假茎及新芽上,没有伤口亦可侵入,初期患部出现水浸状斑点,后期扩大为暗绿色或淡褐色组织。虽然腐败但不会被水解而溃烂亦无恶臭,最后造成全株萎凋枯死。
防治方法:预防重于治疗。出瓶、移栽及换盆时应施用66.5%普拔克Previcur1000倍稀释液、33.5%快得宁Quinotate悬粉1500倍稀释液、3.5%依得利Terrazole可湿性粉剂1500倍稀释液或亚磷酸H2PO3配合氢氧化钾KOH各1000倍混合效果甚佳,每周1次,连续2-3次即可。
8.1.2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灰斑病、英名Petal Blight)
为害时期:冬春季节,低温多湿时,花瓣极易感染而降低花朵质量。
病征:首先在花瓣及萼片上出现水浸状圆形小点,再逐渐变成褐斑点大小约在0.1-0.15公分。
防治方法:温室内保持干燥可减少发生;严重时可用下列药剂治疗:50.0%扑灭宁Sumilex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0%依普同Roval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3.7%福元精Roval 1000倍液或50.0%益发灵Euparen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施用时勿直接对花喷洒),发生时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3次。
8.1.3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英名Anthracnose)
为害时期:植株栽培太密或多湿季节,特别是梅雨季节或台风过后,植株叶片极易罹患炭疽病。
病征: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凹陷之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呈黑褐色,病斑中央在有坏疽时会脱落而呈穿孔现象。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植株抵抗力,改善栽培环境,增加通风及日照,施用锌肥增加叶片厚度防止疫害侵入;合理使用杀菌剂如:扑克拉Sportak1500倍液、扑克拉锰2000倍液或亚磷酸配合氢氧化钾各1000倍混合施用。
8.1.4白绢病Scherotium rolfsii(英名Southem blight/white mold)
为害时期:在高温多湿时,靠近地面的茎部极易发生。
病征:植株接近盆面附近组织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呈不同程度的褐色到黑褐色坏疽,后再长出白色绢状菌丝使植物萎凋死亡。
防治方法:白绢病病原菌大部分位于土壤中,因此预防此病特别要注意清洁卫生,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栽培材料及栽培容器,栽培介质应事先蒸气消毒或用0.6%尿素淋注后覆盖一周,并保持田间的环境卫生。发生可使用50%福多宁Flutolanil或75%灭普宁Mepronil,每周1次,连续3-5周。
8.1.5煤病Meliola metlvtidiae(又名煤烟病,英名Sooty Mold)
为害时期:一般发生于某些特殊品种,栽培时通风不良,日照较强时易于发生;有时日照低时也会发生,成株叶片也较易发生。
病征:在成株叶片的叶缘,初期分泌汁液或被咖啡硬介壳虫寄生的叶片正背、花梗及花朵因虫体分泌蜜露,再感染煤烟病菌使叶缘汁液变成黑褐色,影响植株观赏效果。
防治方法:选择不易感病的品种,加强通风;严重时可施用50%扑灭宁Sumilex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3.7%依普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福元精Roval水粉剂1000倍。
8.2细菌性病害
8.2.1软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英名Softrot)
为害时机: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极易感染。
病征:各龄期蝴蝶兰叶片不同部位均可感染,叶片首先出现水浸状,呈透明状软腐现象,蔓延速度很快,导致数天内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定期轮流喷施药剂30.3%铂美素Achroplant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63%铜锌锰乃浦Cuprosan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锌锰乃浦Mancozeb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若有感染最好整盆丢弃避免扩大感染。
8.2.2褐斑病Pseudomonas catteyae(英名Brown Spot)
为害时机:全年皆可致病,尤其在高温多湿的夏天,特别是台风过后发生最为严重颇似软腐病。
病征:各龄期植株均可被感染,初期叶片出现淡褐色水浸状斑点,再扩大成为暗褐色或黑色不规则凹陷坏疽斑,周围具明显黄晕,有些出现为大型水浸状斑,病斑周围出现环纹,湿度高时伤口破裂会出现乳白色的菌泥,最后叶片干化而枯死。
防治方法:同软腐病防治方法。
8.3病毒性病害
发生时期:为人工机械传染,非昆虫传播。
8.3.1齿舌兰轮点病毒(简称ORSV,英名Odontoglossun ringspot virus)
病征:感染初期大多数未表现病征,后期在叶片上有轮斑或黄色嵌纹,花可看到有褪色斑点。
8.3.2喜姆兰嵌纹病毒(简称CYMV,英名Cymbidium mosaic virus)
病征:感染初期大多未表现病征,后期严重时在叶片、茎部及花瓣等上可看到黑色坏疽斑点及坏疽条纹。
8.3.3胡瓜嵌纹病毒(简称CMV,英名Cucumber mosaic virus)
病征:初期病征,不明显后期严重时叶片上会有黄化条纹或全叶黄花现象,红色花系花瓣上出现褐色条纹及花型不整现象。
有效措施:加强园区清洁,加强母株病毒检查;分株换盆时工具要在4%氢氧化钠及4%福尔马林混合液或3-10%磷酸二氢钠NaH2PO3溶液中浸泡1分钟、180℃1小时干热消毒、在沸水中煮沸15分钟或火焰灼烧15-20秒;花神Physon-20也有浸泡效果,且对手部损伤较小。
8.4虫害
8.4.1蝗虫类害虫
主要为红翅背蝗Atractomorpha psittacina(别名小蝗虫,英名PinkwingedGrasshopper)
分布:大多分布在兰园附近杂草丛生处或稻田处。
防治方法:加强清洁,使用黑网或纱网隔离昆虫,同时施用50%加保利carbaryl或50%扑灭松Fenitrothion各10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2次。
8.4.2蓟马类害虫
主要为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别名跳仔、蓟马,英名Flower Thrips)、兰花蓟马及台湾花蓟马。
危害:以成虫及幼虫危害花器及幼嫩心叶、花芽被害后萎缩黄花脱落,花苞被害后花朵扭曲形成白色斑点或条斑。
防治方法:加强清洁,除杂草;吊挂蓝色或黄色诱虫黏板、喷施10%百灭宁Permethri乳剂、50%马拉松Malathion乳剂各1000倍液或2.8%第灭宁Cypermethrin乳剂2000倍液,每5-10天施用1次,连续2次。
8.4.3介壳虫类害虫
有咖啡硬介壳虫Saissetia coffeae(英名Hemispherical Scale)、黄片质介壳虫Proteus Scale、椰子质介壳虫Boisduval Scale及长尾粉介壳虫Longtailed Mealybug俗称白苔等。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多花树型蝴蝶兰工厂化栽培方法,属于花卉栽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组培苗过渡;2)出瓶移栽;3)换盆;4)低温催花处理;5)开花处理。上述栽培方法,能适应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解决了多花树型蝴蝶兰新品种工厂化栽培的技术问题,且生产成本低、一致性好,得到的蝴蝶兰产品品质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