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34990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30354.X

申请日:

2009.03.19

公开号:

CN101564017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090319授权公告日:20110511终止日期:201203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A23K1/18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发明人:

郑金良; 徐 跑; 张呈祥; 顾若波; 徐钢春; 闻海波

地址:

21444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申港创新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殷红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属于鱼类纳苗、养殖技术领域。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①选择江边土池;②用筛绢网设置专用纳苗区;③当苗量达到1-3尾/L时及时采用水泵进行纳苗;④采用泼喂豆浆、网箱投放抱卵虾的措施进行天然饵料生物培养;⑤池中水温在10℃以下时对纳苗池的鱼种进行分离除野操作;⑥采取投放发酵的有机肥、放养幼虾、搭养白鲢等生态技术措施,严格调控水质,专池培育刀鲚;⑦养殖至二冬龄,可根据市场需求捕捞上市。本发明有效地突破刀鲚池塘养殖问题,获得可与野生刀鲚品质相媲美的刀鲚,进而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刀鲚的人工繁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显著地提高了苗种成活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土池选择
选择江边土池,面积3-10亩,水深1.5-3m,底泥5-10cm,池塘用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
(2)、设置专用纳苗区
放水前先在靠进水口的池塘一端用筛绢网片分隔成一个占池塘总面积1/4的纳苗区,筛绢网上部用绳索在池塘两边固定,筛绢网片高出水面15-20cm,分隔网底部用石笼固定防逃,池塘进水口套上袋状无结网;
(3)、高效纳苗
从5月中旬开始,用水样器隔天取江水样,在显微系统下检测江水中的刀鲚受精卵、鱼苗量;当苗量达到1-3尾/L时,用水泵进行纳苗,纳苗时间为9-11小时,日进水量占全池水体的1/5;
(4)、天然饵料生物培养及纳苗区管理
纳苗2~3天后,在纳苗区泼喂豆浆,18-20天后,再按4-5g/m2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
(5)、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投喂青虾配合饵料;纳苗区水质透明度在28-32cm,水中溶氧在10-6mg/L;当发育至稚鱼期后撤除分隔网,使鱼种在整个池塘摄食生长;隔月用二氧化氯45~55g/亩进行全池泼洒以消毒防病;
(6)、分离除野操作
池塘中水温在10℃以下时对纳苗池的刀鲚鱼种用网目为10目的分离操作网进行分离除野操作,单独分离出鱼种转入专用养殖池培育为纳苗池刀鲚;
(7)、专池生态养殖
培育土池为5-10亩,经清塘、消毒及曝晒,用筛绢网套好管口后注水1.8-2.2m,施放发酵的有机肥28-30Kg/亩,投放幼虾9-10Kg/亩;亩放体长为9-11cm一龄刀鲚鱼种1100-1300尾,搭配仔口白鲢90~110尾/亩;
放养后连续两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45~55g/亩,减少刀鲚鱼体因拉网擦伤而造成的死亡;培育土池泼喂豆浆、施放光合细菌及补充幼虾来调节水质,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2.5-4Kg/亩,同时投喂青虾配合饲料;
培育池保持pH值在7.2-8之间,水质透明度控制在28~32cm,水中溶解氧不低于6mg/L,隔月用二氧化氯45~55g/亩全池泼洒;
(8)、商品鱼捕捞
刀鲚鱼养殖至二冬龄,体重达50g以上,可捕捞上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用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且曝晒6-15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苗区泼喂豆浆量:0.25-0.35Kg/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培育池泼喂豆浆量:0.3-0.5Kg/亩;所述施放液态EM菌:2.0-3.0Kg/亩;所述补充幼虾量:8-12Kg/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按虾苗体重5%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4#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同时按幼虾体重3%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3#料。

说明书

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属于鱼类纳苗、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刀鲚,学名Coilia nasus,又名长颌鲚,俗称毛花鱼、刨花鱼、毛鲚、刀鱼,在分类上属鲱形目鳀科鲚属。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鱼类。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已少的可怜、贵的惊人,目前,其产量均靠捕捞,其人工育苗与养殖属世界性难题,十分棘手,而又亟待解决。因此,突破刀鲚的人工驯养、繁殖,继而开展刀鲚的人工养殖和增殖,拯救这一珍贵物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灌江纳苗就是在刀鲚繁殖季节引入长江水,并把在长江中自然繁育的刀鲚受精卵、鱼苗也随水引入池塘养殖的方法。在已有类似技术中,仅见有灌江纳苗在跨越闸坝阻隔,恢复天然湖泊鱼类的应用上,尚未见有将大口径水泵打水的方式引入灌江纳苗技术并利用到刀鲚的池塘养殖中的报道。
刀鲚是一种生殖性洄游鱼类,其人工繁殖难以突破,苗种只来源于天然苗;此外,刀鲚非常娇嫩,离水即死,这些一直是困扰刀鲚养殖的技术难题。近年来,也有围网“江心洲”进行刀鲚养殖的报道,但该技术存在养殖区域限制、环境难以控制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集纳天然苗、培养天然饵料生物、设置纳苗区、分离除野、专池培育及成鱼养殖等技术于一体,有效地突破刀鲚池塘养殖问题,获得可与野生刀鲚品质相媲美的刀鲚,进而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刀鲚的人工繁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显著地提高了苗种成活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
1、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土池选择
选择江边土池,面积3-10亩,水深1.5-3m,底泥5-10cm,池塘用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
(2)、设置专用纳苗区
放水前先在靠进水口的池塘一端用筛绢网片分隔成一个占池塘总面积1/4的纳苗区,筛绢网上部用绳索在池塘两边固定,筛绢网片高出水面15-20cm,分隔网底部用石笼固定防逃,池塘进水口套上袋状无结网;
(3)、高效纳苗
从5月中旬开始,用水样器隔天取江水样,在显微系统下检测江水中的刀鲚受精卵、鱼苗量;当苗量达到1-3尾/L时,用水泵进行纳苗,纳苗时间为9-11小时,日进水量占全池水体的1/5;
(4)、天然饵料生物培养及纳苗区管理
纳苗2~3天后,在纳苗区泼喂豆浆,18-20天后,再按4-5g/m2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
(5)、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投喂青虾配合饵料;纳苗区水质透明度在28-32cm,水中溶氧在10-6mg/L;当发育至稚鱼期后撤除分隔网,使鱼种在整个池塘摄食生长;隔月用二氧化氯45~55g/亩进行全池泼洒以消毒防病;
(6)、分离除野操作
池塘中水温在10℃以下时对纳苗池的刀鲚鱼种用网目为10目的分离操作网进行分离除野操作,单独分离出鱼种转入专用养殖池培育为纳苗池刀鲚;
(7)、专池生态养殖
培育土池为5-10亩,经清塘、消毒及曝晒,用筛绢网套好管口后注水1.8-2.2m,施放发酵的有机肥28-30Kg/亩,投放幼虾9-10Kg/亩;亩放体长为9-11cm一龄刀鲚鱼种1100-1300尾,搭配仔口白鲢90~110尾/亩;
放养后连续两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45~55g/亩,减少刀鲚鱼体因拉网擦伤而造成的死亡;培育土池泼喂豆浆、施放光合细菌及补充幼虾来调节水质,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2.5-4Kg/亩,同时投喂青虾配合饲料;
培育池保持pH值在7.2-8之间,水质透明度控制在28~32cm,水中溶解氧不低于6mg/L,隔月用二氧化氯45~55g/亩全池泼洒;
(8)、商品鱼捕捞
刀鲚鱼养殖至二冬龄,体重达50g以上,可捕捞上市。
所述池塘用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且曝晒6-15天。
所述纳苗区泼喂豆浆量:0.25-0.35Kg/亩。
所述专用培育池泼喂豆浆量:0.3-0.5Kg/亩;所述施放液态EM菌:2.0-3.0Kg/亩;所述补充幼虾量:8-12Kg/亩。
所述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按虾苗体重5%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4#料。
所述投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同时按幼虾体重3%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3#料。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纳苗技术采用了现代监测仪器设备,避免了纳苗的盲目性,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将水泵引水的技术引入灌江纳苗技术中,具备很强的独创性。
2、采用生态学原理和刀鲚早期生长发育需求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纳苗、设置纳苗区、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分离除野、专池生态养殖等技术优化工艺,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率先在国内成功突破刀鲚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根据刀鲚生活习性、食性、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合理营造生态平衡养殖技术,提高商品刀鲚的品质,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
3、本发明通过施放光合细菌(液态EM菌)、培育天然饵料生物、放养抱卵青虾、适当搭养白鲢等生态技术措施,在养殖过程中严格调控水质,为刀鲚的池塘养殖提供了最有效的实践措施和手段,真正阐述了“以水养鱼,以渔养水”的理念,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纳苗池专设纳苗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隔离网(I~I)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
地点:长江珍稀鱼类保护研究中心基地
(1)土池选择
江边土池,纳苗池的面积5亩,池塘水深1.5m,底泥5cm。5月7日池塘经过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6天。
(2)设置专用纳苗区
池塘放水前先在靠进水口的池塘一端用40目的筛绢网分隔成一个占池塘总面积1/4左右的纳苗区,上部用绳索在池塘两边固定,网片高出水面15cm,分隔网底部用石笼固定防逃。进水口套上网目为0.8cm的袋状无结网,防止体形相对较大的野杂鱼等进入。
(3)高效纳苗及饵料生物培育
从5月中旬开始,用水样器隔天取江水样,在显微系统下检测江水中的刀鲚受精卵、鱼苗量,并确定发育时期;当苗量达到1尾(粒)/L时及时采用“奋达”牌口径为30cm、功率为22KW的水泵进行纳苗,纳苗时间为10小时,日进水量约占全池水体的1/5。
2005年5月22日至2005年6月22日进行专设纳苗区纳苗,每天冲水11个小时。6月1日在纳苗区泼喂豆浆,泼喂量为0.25Kg/亩,并在6月20日再按4g/m2左右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养殖过程中及时增氧与添水,保持水质透明度28cm左右,水中溶氧在6mg/L左右,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进行泼洒以消毒防病。
(4)天然饵料生物培养及纳苗区管理
在纳苗后第2天在纳苗区泼喂豆浆,18天后再按4g/m2左右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按虾苗体重5%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4#料(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纳苗区经常增氧与添水,保持水质清爽,透明度28cm左右,水中溶氧在6mg/L左右。当发育至稚鱼期后撤除分隔网,使鱼种在整个池塘摄食生长。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进行泼洒以消毒防病。
(5)分离除野操作
12月3日,池中水温在10℃以下时对纳苗池的刀鲚鱼种进行分离除野操作,单独分离出鱼种转入专用养殖池培育。分离操作网具为夏花网,先经过两次拉网锻炼,第三次才正式分离,须带水操作。要求网片挺直防粘网、装苗量要少、避免野杂鱼进入。纳苗池刀鲚当年个体体长为8-14cm,体重在4-10克之间。
(6)专池生态养殖
专用培育土池5亩,经过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6天。用80目筛绢网套好管口后注水1.8m左右,施放发酵的有机肥28Kg/亩,投放幼虾9Kg/亩。放苗前用少量鱼苗“试水”,确定安全后再放苗,亩放9cm一龄刀鲚鱼种1100尾,搭配仔口白鲢110尾/亩。放养后连续两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公司),减少刀鱼体因拉网擦伤而造成的死亡;专用培育池泼喂豆浆(0.30Kg/亩)、施放光合细菌(液态EM菌,2.0Kg/亩)、补充幼虾(8Kg/亩)等措施来调节水质,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2.5Kg/亩,同时按幼虾体重3%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3#料(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培育池春季经常冲水,冬季尽量加高水位,夏季及时增氧,经常冲水、换水,保持pH值在7.2,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水中溶解氧6mg/L左右,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全池泼洒。
(7)商品鱼捕捞
刀鲚养殖至二冬龄,体重达50g以上,捕捞时用80目纱网小心操作,网内保持较大的水体,捕大留小。
2006年10月10日至2007年4月1日根据市场需求捕捞成品鱼,共收获刀鲚4500尾左右,累计337.5Kg。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
地点: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1)土池选择
江边土池,纳苗池的面积4亩/口,池塘水深1.8m,底泥8cm。5月7日池塘经过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10天。
(2)设置专用纳苗区
池塘放水前先在靠进水口的池塘一端用40目的筛绢网分隔成一个占池塘总面积1/4左右的纳苗区,上部用绳索在池塘两边固定,网片高出水面18cm,分隔网底部用石笼固定防逃。进水口套上网目为0.8cm的袋状无结网,防止体形相对较大的野杂鱼等进入。
(3)高效纳苗及饵料生物培育
从5月中旬开始,用水样器隔天取江水样,在显微系统下检测江水中的刀鲚受精卵、鱼苗量,并确定发育时期;当苗量达到2尾(粒)/L时及时采用“奋达”牌口径为30cm、功率为22KW的水泵进行纳苗。
2006年6月1日至2006年7月10日进行专设纳苗区纳苗,每天冲水12个小时。6月5日在纳苗区泼喂豆浆,泼喂量为0.30Kg/亩,并在6月24日再按5g/m2左右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养殖过程中及时增氧与添水,保持水质透明度30cm左右,水中溶氧在8mg/L左右,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进行泼洒以消毒防病。
(4)天然饵料生物培养及纳苗区管理
在纳苗后第2天在纳苗区泼喂豆浆,19天后再按5g/m2左右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按虾苗体重5%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4#料(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纳苗区经常增氧与添水,保持水质清爽,透明度30cm左右,水中溶氧在8mg/L左右。当发育至稚鱼期后撤除分隔网,使鱼种在整个池塘摄食生长。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进行泼洒以消毒防病。
(5)分离除野操作
12月5日,池中水温在9℃以下时对纳苗池的刀鲚鱼种进行分离除野操作,单独分离出鱼种转入专用养殖池培育。分离操作网具为夏花网,先经过两次拉网锻炼,第三次才正式分离,须带水操作。要求网片挺直防粘网、装苗量要少、避免野杂鱼进入。纳苗池刀鲚当年个体体长为8-14cm,体重在4-10克之间。
(6)专池生态养殖
专用培育土池5亩,经过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10天。用80目筛绢网套好管口后注水2.0m左右,施放发酵的有机肥29Kg/亩,投放幼虾10Kg/亩。放苗前用少量鱼苗“试水”,确定安全后再放苗,亩放10cm一龄刀鲚鱼种1200尾,搭配仔口白鲢100尾/亩。放养后连续两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减少刀鱼体因拉网擦伤而造成的死亡;专用培育池泼喂豆浆(0.40Kg/亩)、施放光合细菌(液态EM菌,2.5Kg/亩)、补充幼虾(10Kg/亩)等措施来调节水质,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3.0Kg/亩,同时按幼虾体重3%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3#料(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培育池春季经常冲水,冬季尽量加高水位,夏季及时增氧,经常冲水、换水,保持pH值在7.6,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水中溶解氧8mg/L左右,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全池泼洒。
(7)商品鱼捕捞
刀鲚养殖至二冬龄,体重达50g以上,捕捞时用80目纱网小心操作,网内保持较大的水体,捕大留小。
2007年10月20日至2008年4月5日根据市场需求捕捞商品鱼,共收获刀鲚5400尾左右,合计378Kg。
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
地点:江阴市水产指导站基地
(1)土池选择
江边土池,纳苗池的面积4亩/口,池塘水深2.0m,底泥10cm。5月25日池塘经过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15天后施有机肥30Kg/亩进行肥水。
(2)设置专用纳苗区
池塘放水前先在靠进水口的池塘一端用40目的筛绢网分隔成一个占池塘总面积1/4左右的纳苗区,上部用绳索在池塘两边固定,网片高出水面20cm,分隔网底部用石笼固定防逃。进水口套上网目为0.8cm的袋状无结网,防止体形相对较大的野杂鱼等进入。
(3)高效纳苗及饵料生物培育
从5月中旬开始,用水样器隔天取江水样,在显微系统下检测江水中的刀鲚受精卵、鱼苗量,并确定发育时期;当苗量达到3尾(粒)/L时及时采用“奋达”牌口径为30cm、功率为22KW的水泵进行纳苗。
2006年6月10日至2006年7月20日进行专设纳苗区纳苗,每天冲水13个小时。6月15日在纳苗区泼喂豆浆,泼喂量为0.35Kg/亩,并在6月30日再按5g/m2左右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养殖过程中及时增氧与添水,保持水质透明度32cm左右,水中溶氧在9mg/L左右,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进行泼洒以消毒防病。
(4)天然饵料生物培养及纳苗区管理
在纳苗20天后再按5g/m2左右的量用网箱放入抱卵青虾。青虾出苗后移除产卵虾并开始按虾苗体重5%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4#料(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纳苗区经常增氧与添水,保持水质清爽,透明度32cm左右,水中溶氧在9mg/L左右。当发育至稚鱼期后撤除分隔网,使鱼种在整个池塘摄食生长。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进行泼洒以消毒防病。
(5)分离除野操作
12月6日,池中水温在8℃以下时对纳苗池的刀鲚鱼种进行分离除野操作,单独分离出鱼种转入专用养殖池培育。分离操作网具为夏花网,先经过两次拉网锻炼,第三次才正式分离,须带水操作。要求网片挺直防粘网、装苗量要少、避免野杂鱼进入。纳苗池刀鲚当年个体体长为8-14cm,体重在4-10克之间。
(6)专池生态养殖
专用培育土池11亩,经过120Kg/亩生石灰清塘消毒及曝晒15天。用80目筛绢网套好管口后注水2.2m左右,施放发酵的有机肥(常州金太阳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30Kg/亩,投放幼虾10Kg/亩。放苗前用少量鱼苗“试水”,确定安全后再放苗,亩放10cm一龄刀鲚鱼种1300尾,搭配仔口白鲢90尾/亩。放养后连续两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减少刀鱼体因拉网擦伤而造成的死亡;专用培育池泼喂豆浆(0.50Kg/亩)、施放光合细菌(液态EM菌,3.0Kg/亩)、补充幼虾(12Kg/亩)等措施来调节水质,6月份直接套养抱卵虾4Kg/亩,同时按幼虾体重3%的量投喂青虾配合饲料3#料(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培育池春季经常冲水,冬季尽量加高水位,夏季及时增氧,经常冲水、换水,保持pH值在7.8,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2cm左右,水中溶解氧9mg/L左右,隔月用二氧化氯(50g/亩,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全池泼洒。
(7)商品鱼捕捞
刀鲚养殖至二冬龄,体重达50g以上,捕捞时用80目纱网小心操作,网内保持较大的水体,捕大留小。
2007年9月21日至2008年5月20日根据市场需求捕捞商品鱼,共收获刀鲚9900尾左右,累计782.1Kg。

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属于鱼类纳苗、养殖技术领域。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选择江边土池;用筛绢网设置专用纳苗区;当苗量达到1-3尾/L时及时采用水泵进行纳苗;采用泼喂豆浆、网箱投放抱卵虾的措施进行天然饵料生物培养;池中水温在10以下时对纳苗池的鱼种进行分离除野操作;采取投放发酵的有机肥、放养幼虾、搭养白鲢等生态技术措施,严格调控水质,专池培育刀鲚;养殖至二冬龄,可根据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