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240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0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5384.5

申请日:

2003.02.28

公开号:

CN1639012A

公开日:

2005.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5D 1/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爱赛璐化学株式会社变更后:株式会社爱赛璐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爱知县变更后:日本爱知县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山名茂变更后:山名茂|||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5D1/02; B65D25/38

主分类号:

B65D1/02; B65D25/38

申请人:

爱赛璐化学株式会社; 山名茂

发明人:

山名茂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2.03.05 JP 58129/2002; 2002.07.15 JP 205866/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明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储存液体的单口容器,当其内部液体排放时能够防止流动的脉动和控制排放速度维持在大致恒定而不管容器内部液体存量多少,其中吹塑模制部分(23)形成在容器口部的容器主体侧面部分上;从吹塑模制部分(23)侧壁延伸到容器主体的上部的空间的缩小部分(24)、排放口(31)和空气通道(11)是通过收缩缩小部分而形成的;空气通道具有如此长度:使通过空气通道(11)供应的空气直接释放在内部液体中;并且排放口(31)和空气口(25)二者均形成在缩小部分(24)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包括: 吹塑模制部分(23),其开口大于容器口部(21),它通过利用在容器口部 下面位置上的吹塑模制的压力形成; 缩小部分(24)和在缩小部分(24)中的排放口(31),它们通过缩小吹塑 模制部分(23)容器的主体侧面部分而形成;和 空气通道(11),它从位于缩小部分上方处的吹塑模制部分(23)侧壁延伸 并且连接到容器主体的内部上部空间,空气通道(11)具有如此之短的长度:使 通过空气通道(11)供应的空气当内部液体排出时直接释放在容器内的内部液体 中。
2: 一种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其中,其开口大于容器口部(21)的吹塑 模制部分(23)通过利用在容器口部下面位置上的吹塑模制的压力形成,而缩小 部分(24)、排放口(31)和空气口(25)同时利用缩小吹塑模制部分的容器主 体侧面部分而形成。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排放 口(31)具有与容器口部(21)大约同样的轴线和与容器口部(21)大约同样的 尺寸及形状。

说明书


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存液体的容器,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一种功能的储存液体的容器,该功能为当保持在容器内部中液体放出时,不论其内部液体存量多少,均能保持液体放出速度大致恒定不变并且可以防止其流动时发生脉动。

    技术背景

    作为这类传统容器,例如,如图22所示具有两个开口的容器或者如图23所示(美国专利No.5,340,000)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

    【发明内容】

    图22所示双口容器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必须开放两个开口使内部液体平滑地流出而不致在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产生脉动。另一缺点是双口型容器由于其形状和每一个容器要求两个盖子而具有其本身牵涉到的成本上升问题。相反,图23所示容器只有一个开口并且容易制造。但这样的单口容器具有一个较大的空气供给管,该管子也用来作为手柄,以致设计的自由受到限制。

    还有,这些传统的容器具有普通的特性,即供给容器的空气是直接进入容器内部空间而不通过内部液体。这样形式的空气进气机构可以实现液体非常平滑的流出,因为当内部液体被空气所替换时没有由于内部液体造成的阻力。不过,流出的液体速度随内部液体表面高度而变化。就是说,液体在排放地最初阶段以较高的速度排出,此时大量的内部液体保留在容器中。排放速度随着内部液体余量减少而逐渐减少。

    相应地,需要随着内部液体的减少而通过调整容器的倾斜角度控制排放速度使其处于恒定状态。

    以上描述的问题可以用本发明第一方面解决,其中有开口大于容器口部21的吹塑模制部分23,它通过使用在容器口部下面一位置处的吹塑模制的压力而形成;缩小部分24和在缩小部分24里的排放口31通过在吹塑模制部分23的容器主体侧面部分缩小而形成。空气通道11从位于缩小部分24上方处的吹塑模制部分23侧壁延伸并且连接到主体的内部上部空间。空气通道11具有如此之短的长度:使通过空气通道11供应的空气当内部液体排出时直接释放到容器的内部液体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为其开口大于容器口部21的吹塑模制部分23通过利用在容器口部下面位置处的吹塑模制的压力而形成,而缩小部分24、排放口31和空气口25同时通过在吹塑模制部分23的容器主体侧面部分缩小而形成。

    此外,为改进其可用性,排放口31具有与容器口部21大约同样的轴线,并具有与容器口部21大约同样的尺寸和形状。

    曾经对如图1所示的各种容器作出试验以决定保持在容器内的液体数量和与空气通道11长度有关的排出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案例A中,空气通道11的长度设置为20-30mm,这一般为当内部液体排出时保证没有脉动流动的最小长度;而在案例B中,空气通道的长度大约等于容器的高度的一半;在案例C中,空气通道的长度大约等于容器的高度。所有容器几乎完全充满水并且然后容器被放置为头下脚上开始放水。水面随着内部液体的排放过程而降低。在液体表面标志为1到6的高度上测量其排放速度。排放速度按照大约200ml(毫升)水所需排放时间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下表中。

                              (秒/200毫升)测量点    空气通道长度    A    B    C    1  10.9  6.5  5.0    2  10.9  6.7  5.5    3  10.8  6.6  6.1    4  10.7  7.2  6.9    5  10.8  8.5  8.5    6  10.9  11.0  10.7

    从这些结果,可以认识到当空气通道11的前边缘在液体表面以下时,可以保持由空气通道11长度所决定的特定的排放速度。而当空气通道11的前边缘冒出液体表面时,排放速度与液体表面高度成比例变化。在案例A中,空气通道11为最短的情况中,空气通道的前边缘永远处于液体表面以下,排放速度受到节制和控制,显示出大约恒常的排放速度而与液体表面高度无关。只要空气通道的前边缘处于液体表面以上,液体的排放将极其平稳。虽然当空气通道的前边缘处于液体的表面以下时可以观察到有轻微的脉动,这样的轻微脉动在实际应用中不会造成问题。

    发明效果

    1.当内部液体排放时,能够用单口容器实现无脉动的流动。

    2.不管保留在容器内部的液体数量如何,排放速度可以大致保持恒定,以致没有需要通过改变容器的倾斜角度来控制排放速度。

    3.空气进气机构尺寸紧凑,使容器设计更加自由。

    4.当模制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模制工艺,而不需要特殊的模制机器或模具。

    5.在开口的内部不存在尺寸较大的突出部分,因此在向容器内灌注液体或插入液体灌注泵时没有困难。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显示排放试验的状态。

    图2包括按照第一实施例容器的正视图、平面图和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按照第一实施例开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为沿图3中B-B线剖面图。

    图5为沿图3中C-C线剖面图。

    图6为按照第一实施例在排放内部液体时开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7包括按照第二实施例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

    图8为按照第二实施例开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9为沿图8中D-D线剖面图。

    图10为沿图8中E-E线剖面图。

    图11包括按照第三实施例又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

    图12包括按照第四实施例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

    图13为按照第四实施例开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4为沿图13中F-F线剖面图。

    图15为沿图13中G-G线剖面图。

    图16为沿图13中H-H线剖面图。

    图17为开口部分放大剖面图,显示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排放状态。

    图18包括按照第五实施例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

    图19为按照第五实施例开口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0为沿图19中I-I线剖面图。

    图21为沿图19中J-J线剖面图。

    图22显示传统的双开口容器。

    图23显示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传统容器。

    参考数字

    11:空气通道

    21:容器口部

    22:容器主体

    23:吹塑模制部分

    24:缩小部分

    25:空气口

    31:排放口

    具体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包括按照第一实施例容器的正视图、平面图和沿A-A线的剖面图,而图3为开口部分放大剖面图。图4是沿图3中线B-B的剖面图,而图5为沿图3中C-C线剖面图。图6为按照第一方案的开口部分在排放内部液体时的放大剖面图。

    通过空气通道11供应的空气是在保留在容器内的内部液体中释放。按照这样的机构,液体的排放速度可以保持大致恒定而不管内部的液体存量如何。

    第二实施例

    图7包括按照第二实施例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而图8为其开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9为沿图8中D-D线剖面图,而图10为沿图8中E-E线剖面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吹塑模制部分23在螺纹部分下形成,但在第二实施例中,吹塑模制部分23包括用吹塑模制过程形成的螺纹部分。此外,空气通道11与吹塑模制部分23和设置在容器主体上部手柄底座部分的内部空间连通。

    第三实施例

    图11包括按照第三实施例的又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空气通道11长度较短并且尺寸紧凑,使空气通道11可以不但应用于平坦的方形容器,也可以用于圆舱底型容器。

    第四实施例

    图12包括按照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图13为其开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而图14为沿图13中F-F线剖面图。图15为沿图13中G-G线剖面图,而图16为沿图13中H-H线剖面图。图17为开口部分放大剖面图,显示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排放状态。

    第五实施例

    图18包括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另一种容器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而图19为其开口部分放大剖面图。图20为沿图19中I-I线剖面图,而图21为沿图19中J-J线剖面图。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进气机构在尺寸上紧凑很多,使空气进气机构可以更容易地不但应用于平坦的方形容器也可以用于圆舱底型容器。不过,在这种类型空气进气机构中特有的突出部分设置在开口的内部,使其有可能在向容器中插入液体灌注喷嘴时造成困难。

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空气进气机构的容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储存液体的单口容器,当其内部液体排放时能够防止流动的脉动和控制排放速度维持在大致恒定而不管容器内部液体存量多少,其中吹塑模制部分(23)形成在容器口部的容器主体侧面部分上;从吹塑模制部分(23)侧壁延伸到容器主体的上部的空间的缩小部分(24)、排放口(31)和空气通道(11)是通过收缩缩小部分而形成的;空气通道具有如此长度:使通过空气通道(11)供应的空气直接释放在内部液体中;并且排放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